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4年中考應性聯考-“榜眼卷”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4年中考應性聯考-“榜眼卷”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4年中考應性聯考-“榜眼卷”科學試題
1.(2024·慈溪模擬)研究人員在云南盈江縣里發現一種屬于杜鵑花科樹蘿卜屬的新物種。如圖所示,該植物開花時,白色花冠上有5條粉紅色縱條紋。該植物屬于( ?。?br/>A.被子植物 B.蕨類植物 C.苔蘚植物 D.裸子植物
【答案】A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解答】A.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該植物開花時,白色花冠上有5條粉紅色縱條紋,該植物屬于被子植物,所以A符合題意;
B.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所以B不符合題意;
C.苔蘚植物無根,起固著作用的是假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其生殖離不開水,所以C不符合題意;
D.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2.(2024·慈溪模擬)杭嘉湖平原地勢低平、河網縱橫交織,形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地形。影響這種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地殼運動 B.風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影響
【答案】C
【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表現形式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積成巖五種方式。
【解答】杭嘉湖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河流的流速較慢,泥沙淤積,所以當地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為流水作用。
故答案為:C。
3.(2024·慈溪模擬)鐵在海水中容易被銹蝕,通常在輪船的“吃水線”以下可焊接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用于保護鐵質船殼。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 (  )
A.鈉 B.鋅 C.鉛 D.銅
【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金屬的活動順序進行解答。
【解答】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鈉和鋅排在鐵前面,鉛和銅排在鐵的后面,并且鈉和水能夠反應,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2024·慈溪模擬)α粒子帶正電荷,如圖所示是其轟擊金屬箔的模型,abcd四條路徑中,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的是( ?。?br/>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是研究原子內部結構的重要實驗,多個α粒子的不同運動軌跡能夠反映原子核內部大部分空曠、質量集中在體積很小的原子核上、原子核帶正電。
【解答】ABD、粒子運動軌跡沒有體現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排斥,所以ABD不符合題意;
C、已知α粒子帶正電荷,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c路徑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所以C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5.(2024·慈溪模擬)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誕生,克隆藏羊的毛色和樣貌都和提供體細胞的那只藏羊一模一樣。決定毛色這一性狀的是 (  )
A.細胞核 B.染色體 C.DNA D.基因
【答案】D
【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
【解析】【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的性狀。
【解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克隆藏羊決定毛色這一性狀的是基因。
故答案為:D。
6.(2024·慈溪模擬)吸煙有害健康,香煙煙霧中的CO易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減慢血液中運送氧的速度,誘發冠心病。血紅蛋白與氧在人體中結合的部位是 (  )
A.肺動脈 B.肺靜脈
C.肺部毛細血管 D.組織處毛細血管
【答案】C
【知識點】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紅細胞之所以呈紅色,就是因為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解答】在人體內,肺泡處氧的濃度最高,因此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血液成分的變化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因此,血紅蛋白與氧在人體中結合的部位是肺部毛細血管,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2024·慈溪模擬)我國高鐵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下列有關高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以行駛的高鐵列車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是運動的
B.站臺處設置安全線,是因為列車行駛時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
C.行駛的列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一切物體都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靜止在平直軌道上的列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平衡力的辨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A.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擇合適的物體做為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發生了改變,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改變,物體是靜止的;
B.氣流速度越大,壓強越小,氣流速度越小,壓強越大;
C.物體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
D.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A.以高鐵列車作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則樹木是運動的,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由于列車行駛過時,使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則壓強小,會使周圍的人壓到軌道上,因此,在站臺上設置了安全線,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行駛的列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一切物體具有慣性,但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靜止在平直軌道上的列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2024·慈溪模擬)“見著知微”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 雙氧水能殺菌而水不能 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D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據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質量和體積都很??;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微粒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是因為陽光下溫度高,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而不是大?。╇S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故B錯誤,但符合題意;
C.雙氧水能分解而水不能,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2024·慈溪模擬)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開幕式這一天地球所處的位置恰好在甲處
B.從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的晝變短、夜變長
C.晝夜更替、太陽東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D.隨著亞運會的進行,杭州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大
【答案】B
【知識點】晝夜交替;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轉會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答】A、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這一天, 地球運行在丙秋分(9月23日前后) 處,所以A不符合題意;
B、 從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杭州的晝變短、夜變長,所以B符合題意;
C、晝夜更替、太陽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所以C不符合題意;
D、隨著亞運會的進行,杭州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小,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10.(2024·慈溪模擬)晶體熔化實驗時用到的海波化學名稱為硫代硫酸鈉(Na2S2O3),其中硫代硫酸根離子()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則中兩個硫原子的化合價為( ?。?br/>A.+2、+2 B.-2、+4 C.-2、+6 D.-2、+8
【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根據硫代硫酸根離子
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結合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硫代硫酸根離子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氧元素顯-2價,替代氧原子的硫原子的化合價為-2價;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硫代硫酸根顯-2價,其中一個硫原子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硫代硫酸根中一個硫原子的化合價是x,由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可得:x+(-2)+(-2)×3=-2,則x=+6價。
故選:C。
11.(2024·慈溪模擬)近年來一款食品——“冒煙”冰淇淋,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這種“冒煙”冰淇淋制作過程非常簡單,將-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將牛奶放入其中,冰淇淋瞬間制成,且制成的冰淇淋周圍會產生“煙霧繚繞”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冰淇淋冒出的“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
B.冰淇淋周圍“煙霧繚繞”,是因為液氮汽化
C.牛奶倒入盛有液氮的容器中,吸熱凝固成了冰淇淋
D.液氮吃在嘴里時,發生液化放熱可能導致嘴唇燙傷
【答案】A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從六種物態變化定義進行判斷: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過程,熔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過程,凝固放出熱量。
(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過程,汽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過程,液化放出熱量。
(3)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過程,升華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出熱量。
【解答】AB、分子冰激凌周圍“煙霧繚繞”中的“煙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變成小水珠,所以“煙霧”是小水珠,故A正確B錯誤;
C、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間制成冰激凌,是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放熱過程,故C錯誤。
D、液氮冰激凌吃在嘴里,液態氮迅速汽化,而汽化吸熱,使口內溫度降低,導致嘴唇凍傷,故D錯誤。
故選:A。
12.(2024·慈溪模擬)在實踐活動基地,同學們體驗使用勞動器具。如圖所示,分別用甲、乙兩種形式的滑輪組把重為600N的物體勻速向上提起相同的高度。已知每個滑輪重為20N,忽略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方式中車對繩子的拉力為620N
B.乙方式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300N
C.使用甲、乙兩種方式都不能省功
D.甲、乙兩種方式的機械效率相等
【答案】C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忽略繩重和摩擦,F=G;
(2)由圖乙知n=2,忽略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
(3)使用任何機械不能省功;
(4)忽略繩重和摩擦,在甲圖中,額外功為0,在乙圖中,需要克服動滑輪重力做額外功,再結合機械效率的定義來比較。
【解答】A、因為圖甲中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忽略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繩子的拉力應該為600N,故A錯誤;
B、乙方式人對繩子的拉力
故B錯誤;
C、根據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故C正確;
D、甲方式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不計繩重和摩擦,不用做額外功,機械效率100%;乙方式有一個動滑輪,需要做額外功,機械效率小于100%,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2024·慈溪模擬)如圖所示是“物理之美,光影呈輝”主題科普攝影大賽的作品《樹蔭下的日食》,關于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日食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B.照片拍攝的當晚,當地天空中可能出現滿月的月相
C.樹蔭下的“日食”其實是太陽倒立、放大的實像
D.樹蔭下的“日食”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
【答案】D
【知識點】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地球運動到日、月中間會在月球上投下陰影,即有月食現象,如果是月球運動到日、地之間則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即有日食現象。
【解答】A、日食是月亮處在地球與太陽之間形成的,通過日食的形狀可以判定月球是圓形的,所以A不符合題意;
B、日食均發生在農歷初一,此時是不會出現滿月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
C、樹蔭下的太陽的像,是小孔成像,因為太陽到樹蔭的距離遠大于樹蔭到地面的距離,所以成的是縮小的像,所以C不符合題意;
D、樹蔭下的“日食”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D。
14.(2024·慈溪模擬)圖像是表征事物的一種方法。小剛用如圖甲所示電路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將滑片從b端移至a端,記錄下多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數據并描繪出如圖乙所示的I-U圖像。若U1表示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S3表示此時滑動變阻器所消耗的電功率,則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可表示為(  )
A.S1 B.S2 C.S1+S2 D.S1+S3
【答案】A
【知識點】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電路功率大小等于電壓與電流相乘
【解答】A、如圖甲。燈泡與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當滑動變阻器滑到a端時,電壓表的示數為電源電壓U2,此時電路中電流最大;若U1表示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與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相等,此時滑動變阻器所消耗的電功率,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因此小燈泡的電功率可表示為S1,所以A符合題意;
BCD、由圖乙可知電路總功率等于(S1+S2),可得小燈泡電功率為S1,所以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15.(2024·慈溪模擬)鹽酸(HCl)是實驗室的重要物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關于如圖所示的概念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鋇
C.若W呈紅色,則指示劑可能是無色酚酞試液
D.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
【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X可能是H2O,故選項說法錯誤;
B、硫酸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鹽酸和硫酸鋇不能反應,Y不可能是硫酸鋇,故選項說法錯誤;
C、若W呈無色,指示劑可能是酚酞,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D、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鹽酸能與氫氧化鈉等可溶性堿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鋁等難溶性堿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6.(2024·慈溪模擬)2023年12月17日,杭州馬拉松在黃龍體育中心鳴槍開跑,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中,運動員營養物質的補充至關重要。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有充足的體力,運動員需食用營養豐富的早餐,營養早餐主要在   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循環系統,最先進入心臟的  ?。ㄌ钚呐K腔室名稱)。
(2)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產生的尿素等廢物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
(3)某運動員跑完全程馬拉松后,體重減輕。從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  ?。ㄟx填“大于”或“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答案】(1)小腸;右心房
(2)重吸收
(3)小于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新陳代謝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人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生物的重要基本特征。
【解答】(1)小腸能夠分泌多種消化液,并且具有環形皺襞的結構,有利于進行營養吸收。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靜脈血中,隨靜脈血流入到右心房。
(2)腎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葡萄糖等物質。
(3)同化作用是指合成物質和儲存能量的過程,而異化作用是指消耗物質和釋放能量的過程。
(1)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因此,營養早餐主要在小腸被消化吸收。
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的途徑是:腸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被吸收的營養物質最先進入心臟的右心房。
(2)尿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產生的尿素等廢物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
(3)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
運動過程中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某運動員跑完全程馬拉松后,體重減輕,從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17.(2024·慈溪模擬)近期多地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獨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后的癥狀以發熱、咳嗽為主。目前臨床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包括紅霉素、阿奇霉素等。
(1)從傳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體屬于   。
(2)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環節。
(3)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活動,完成這一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做   。
(4)隨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濫用,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的耐藥性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耐藥性肺炎支原體的出現,是   的結果。
【答案】(1)病原體
(2)切斷傳播途徑
(3)反射弧
(4)自然選擇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控制傳染病具體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1)肺炎支原體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屬于病原體。
(2)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可以隔絕病原體的傳播,所以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3)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過程,需要借助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
(4)在環境的影響下,生物會逐漸演化出能夠適應環境的功能和特點,肺炎支原體的耐藥性正是在抗生素濫用的環境下越發普遍。
(1)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因此從傳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體屬于病原體。
(2)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所以,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3)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就叫反射,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人允且环N反射活動,完成這一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
(4)達爾文認為:因生存資源有限,生物的過度繁殖引起生存斗爭(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生物種內的斗爭、生物種間的斗爭)。 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耐藥性肺炎支原體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8.(2024·慈溪模擬)石墨烯是一層碳原子按一定結構排列形成的物質??蒲袌F隊發現,當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若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時,就會產生超導現象。
(1)石墨烯屬于  ?。ㄟx填“金屬”或“非金屬”)。
(2)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發生輕微偏移時,所體現的性質屬于  ?。ㄟx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答案】非金屬;物理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和非金屬可以由組成物質的元素判斷。化學性質要由化學變化體現,而物理性質則不需要。
【解答】(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屬于非金屬;
(2)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發生輕微偏移時,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體現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19.(2024·慈溪模擬)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典型的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有藻類、蘆葦、水草、魚、蝦、水鳥等生物,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它屬于大型涉禽,嘴長而粗壯,腿、腳甚長,如圖所示。
(1)該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屬于一個  ?。ㄟx填“種群”或“群落”)。
(2)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答案】(1)種群
(2)藻類→蝦→魚→東方白鶴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包含了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
【解答】(1)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是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即種群。
(2)食物鏈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原則,起始點是生產者,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
(1)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種群。種群中的個體不是機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過種內關系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個體間可以彼此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因此,該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屬于一個種群。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食物鏈的起始點是生產者。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多條,例如藻類→蝦→魚→東方白鶴、藻類→蝦→魚→水鳥、水草→魚→水鳥等。
20.(2024·慈溪模擬)地鐵的建造過程需要用到大型機械——盾構機。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其內部的水冷循環系統可以給盾構機及時降溫。該水冷循環系統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   ,用水冷卻主要是利用了水   的特性。
【答案】內能;比熱大
【知識點】內能;比熱容
【解析】【分析】(1)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是做功和熱傳遞;
(2)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解答】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其內部的水冷循環系統可以給盾構機及時降溫,水冷循環系統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物體內能;工作過程中用水冷卻,這是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性。
21.(2024·慈溪模擬)因電瓶車違規充電而引發的火災等安全事故頻發,給人們敲響警鐘。如圖所示,某居民將充電插座從窗口懸掛到窗外給電瓶車充電,這種“飛線”充電方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我國家庭用電的交流電電壓為   ,若雨天或霧天有水容易進入充電插座內部引起電路   (選填“短路”或“斷路”),造成電路電流過大,同時長期懸掛在室外的電線也容易因與窗臺或外墻摩擦而磨損絕緣皮,可能導致人體接觸到火線,從而引發觸電事故。
【答案】220V;短路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斷路會使電路中無電流通過,而短路則會使電流過大。
【解答】我國家庭電路工作電壓為220V。插座里連接有火線與零線,當有雨水進入插座時,會將火線與零線直接連接,形成短路。
22.(2024·慈溪模擬)焊接鋼軌時要用到鋁熱反應.其原理為。
(1)該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在該反應中Al能奪取氧化鐵中的氧,說明Al具有   性。
【答案】置換;還原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單質和化合物生成了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
【解答】(1)由可知,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2)在該反應中Al能奪取氧化鐵中的氧,將鐵還原出來,說明Al具有還原性。
23.(2024·慈溪模擬)無人機現在廣泛應用于航拍、農業等領域。某款無人機整機質量為2kg,在普通飛行模式下的噪音為60分貝左右。
(1)“在普通飛行模式下的噪音為60分貝左右”描述的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無人機在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它的機械能將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某次飛行任務中,該無人機由地面飛至距地面高30m的空中進行拍攝,在這個過程中無人機克服重力做功   J。
【答案】響度;增大;600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重力勢能和質量、高度有關。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和音色進行分析。
【解答】(1)噪音為60分貝左右,表示的是聲音的大小,即響度。
(2)無人機在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重力勢能增加,則機械能增加。
(3)無人機的重力為,無人機克服重力做功為
24.(2024·慈溪模擬)麥芽糖是一種中國傳統懷舊小食。如圖所示為項目化學習小組的同學制作麥芽糖的流程:
【任務一】培養麥芽: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取6只培養皿,分別編號為A、B、C、D、E、F,再鋪上脫脂棉,在上面各放100粒飽滿、結構完整的小麥種子,然后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情況如表所示。
實驗裝置 A B C D E F
溫度(℃) 10 15 20 25 30 35
發芽數量(粒) 48 74 82 94 86 75
(1)分析表中內容可知小組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任務二】發酵:混合麥芽與糯米。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小麥在發芽時會產生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將長出“二葉包心”的麥芽洗凈切碎,再將糯米蒸熟后降溫至60℃,按照麥芽與糯米質量為1:5的比例攪拌均勻后放入電飯煲保溫發酵6h左右,將發酵后的糯米過濾取汁。
(2)發酵所用的麥芽需要長到有“二葉包心”的程度,可能的原因是   。
(3)在混合過程中,先將蒸好的糯米冷卻后才與碎麥芽充分攪拌混合,原因是   。
【答案】探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此時麥芽中的α-淀粉酶含量較高;避免α-淀粉酶在高溫下失去活性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發酵利用的是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的生長繁殖過程中的新陳代謝,來改變食物本身的組成和風味。
【解答】(1)由題意可知,實驗中的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小麥種子的萌發率,綜合可得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2)由題給信息“小麥在發芽時會產生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可推斷出麥芽在長出“二葉包心”時,α-淀粉酶含量高,促進淀粉分解成為麥芽糖。
(3)酶的催化需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將糯米冷卻至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淀粉的分解。
25.(2024·慈溪模擬)某小組在做粗鹽結晶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結晶顆粒大,有的結晶顆粒小,這是什么原因呢?有同學猜測結晶的顆粒大小可能與蒸發溫度有關。
【記錄數據】
蒸發溫度 室溫 40℃ 50℃ 60℃ 70℃ 80℃
顆粒大小 最大 較大 較大 中等 較小 小
顆粒大小是否均一 差異大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均一 均一
【實驗結論】(1)根據表格,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交流討論】(2)小組同學曾在鹽場,看到過曬鹽工人在烈日下(地表溫度在45℃左右)的“結晶池”鹽田中“打花”,請你結合表格中實驗結果簡要說明什么是“打花”:  ??;
【深入思考】結晶時為什么溫度會影響晶體的顆粒大???
查閱資料發現:在結晶過程中,晶體表面不斷有新的食鹽微粒加入,同時晶體表面食鹽微粒也不斷溶解,總的趨勢是加入到晶體表面的食鹽微粒的數量要多于溶解的微粒,這樣晶體才能不斷增大,當晶體不再增大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3)請你再舉一例我們學過的動態平衡的例子:  ?。?br/>【綜合比較】(4)請你比較在制備硫酸銅晶體和精制粗鹽時,結晶方法有什么不同:   。
【答案】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弧按蚧ā本褪菍⒋蟮慕Y晶體打散,使得到的鹽顆粒更均勻細膩;體溫調節(或血糖調節);制備硫酸銅晶體是冷卻熱飽和溶液,精制粗鹽是蒸發結晶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制取晶體的方法有蒸發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等方法。
【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小,所以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小。
(2)結合實驗結論可知,為了使得到的鹽顆粒更均勻細膩,將大的結晶體打散,這就是“打花”。
(3)根據文段和生活常識可知,體溫調節、血糖調節等就是動態平衡。
(4)從結晶方法上可知:制備硫酸銅晶體是冷卻熱飽和溶液,精制粗鹽是蒸發結晶。
26.(2024·慈溪模擬)圖甲中a、b、c分別表示金銀花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其在夏季某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移栽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減弱圖甲中的   (選填“a”“b”或“c”及對應的名稱)。
(2)由圖乙可知,金銀花植株在這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   時左右。
(3)通過圖乙的曲線Ⅰ發現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會出現“光合午休”現象,猜測是因為植物為避免過度失水損傷細胞,使葉片氣孔孔徑開度減小,從而引起CO2供應不足,凈光合速率降低。為探究金銀花產生“光合午休”的具體原因,科研人員測定了同一株金銀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兩種葉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積不同)在12時左右的部分指標,結果如表所示(葉片溫度與氣孔孔徑開度有關)。
指標 凈光合速率相對值 葉片溫度(℃) 葉細胞內CO2濃度(mg/L)
直立葉 12.9 37.5 11.0
展平葉 8.8 37.7 11.6
經分析認為,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判斷依據是   。
原來金銀花“光合午休”現象還與葉片中的關鍵物質——D1蛋白(可促進光合作用)含量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為緩解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宜采取的措施是  ?。ㄟx填“適當遮蔭”或“補充CO2”)。
【答案】(1)b蒸騰作用
(2)18
(3)直立葉與展平葉葉片溫度無明顯差異,可說明氣孔孔徑開度基本相同,展平葉細胞內CO2濃度稍高,但凈光合作用速率卻明顯低于直立葉;適當遮蔭
【知識點】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而通過呼吸作用則是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植物還無時不刻地進行著蒸騰作用。
【解答】(1)傍晚或陰天陽光弱、氣溫,此時植物的蒸騰作用隨之減弱,水分散失減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植物同時進行這有機物的制造和消耗,光合作用越強則制造越快,呼吸作用越強,則消耗越快,當制造大于消耗時,有機物的總量在積累。由圖乙可知,18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而在此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因此,金銀花一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18時左右。
(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直立葉與展平葉的凈光合作用速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由題意“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適當遮陰可以緩解“光合午休”現象。
(1) 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就是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b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由圖乙可知,18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18時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因此,金銀花一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18時左右。
(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直立葉與展平葉葉片溫度無明顯差異,可說明氣孔孔徑開度基本相同,展平葉細胞內CO2濃度稍高,但凈光合作用速率卻明顯低于直立葉。由此說明,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
已知:D1蛋白可促進光合作用、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為緩解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可采取適當遮陰的措施來減弱光照。
27.(2024·慈溪模擬)稀有氣體的發現,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許在測定空氣組成時,除去空氣中的O2、N2等氣體后,發現最后總是留下一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測定氮氣密度時發現,從空氣中除去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72g/L,而從氨氣分解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08g/L,兩者相差0.0064g/L。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瑞利對此展開探究,經反復試驗,最終發現了氬氣(Ar)。
材料三:1894年,萊姆賽用其他方法從空氣里也得到了這樣的氣體。經過分析,判斷該氣體是一種新物質。由于這種氣體極不活潑,所以命名為氬(拉丁文原意是“懶惰”)。
材料四:1898年,萊姆賽等人繼續使用分餾法把液態空氣分離成不同的成分,又發現了氪氣、氖.氣、氙氣等。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使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模擬卡文迪許的實驗,將空氣依次通過A、B、C、D等裝置,最后在E裝置中收集到少量同樣的氣體。若D裝置的作用是除去N2,則A裝置的作用是   。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否來源于實驗誤差,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3)稀有氣體的發現經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下列有關科學家分析的事實或現象,與稀有氣體的發現史中相關證據解釋不匹配的是   (填字母)。
選項 事實或現象 證據解釋
A 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許除去空氣中O2、N2后,留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
B 氦氣可用作飛艇中的填充氣體 萊姆賽用釔鈾礦放在硫酸中加熱得到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很小的氦氣
C 氪氣、氖氣和氙氣的密度不同 萊姆賽用蒸餾法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
【答案】除去進入裝置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實驗誤差,因重復實驗后兩者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合理即可);C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由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解答】(1)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A裝置的作用是:除去進入裝置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由題意可知,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則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不是來源于實驗誤差;
(3)A、卡文迪許在測定空氣組成時,除去空氣中的O2、N2等氣體后,發現最后總是留下一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說明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含量很小,所以A不符合題意;
B、萊姆賽用釔鈾礦放在硫酸中加熱得到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很小的氦氣,由于氦氣的密度小,則氦氣可用作飛艇中的填充氣體,所以B不符合題意;
C、萊姆賽用蒸餾法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說明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的沸點不同,而不是密度不同,所以C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28.(2024·慈溪模擬)社團課上同學們折紙飛機,比誰的紙飛機飛得更遠,于是他們進行了比賽,每次都是在無風環境由同一彈射裝置拋出,同一紙飛機飛行5次取落地后飛行距離的平均值,收集到的數據如表所示:(紙飛機上夾一回形針可以改變重心位置)
組別 紙張材料 拋射角度(°) 回形針位置 飛行距離(m)
1 打印紙 0 不加 13.7
2 打印紙 30 不加 14.8
3 打印紙 60 不加 11.9
4 宣紙 30 不加 11.0
5 宣紙 30 距頭部 9.2
6 宣紙 30 距頭部 10.3
(1)前3組實驗是想探究   是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對比  ?。ㄌ罱M別序號)數據可以發現相同情況下,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小剛對比分析(4、5)和(4、6)數據后發現紙飛機重心往前移動反而會減小紙飛機的飛行距離,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答案】紙飛機拋射角度;2和4;不贊成,因為飛機頭部放置回形針后,不光改變了紙飛機的重心位置,而且回形針會增加紙飛機的重量,導致出現兩個變量,因此無法形成對比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為了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一般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前3組實驗知道,紙張材料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拋射角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對比第2和第4組數據發現,拋射角度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紙張材料不同,即可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得出的結論是: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因為飛機頭部放置回形針后,不光改變了紙飛機的重心位置,而且回形針會增加紙飛機的重量,導致出現兩個變量,因此無法形成對比,所以不贊成這種觀點。
29.(2024·慈溪模擬)小明學習了焦耳定律表達式之后很好奇,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導體兩端電壓是否有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如下實驗:
①取兩只同型號的直流電動機(不計工作過程中電刷與換向器摩擦產生的熱量),按如圖方式連接,并且在每只電動機金屬外殼的相同位置固定一個電子溫度計,同時記錄兩支電子溫度計的初始溫度值;
②閉合開關,發現兩只電壓表示數相同,然后對電動機M1施加一個阻力,使其轉動速度變慢,發現電壓表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
③維持V1,V2示數不變(U1<U2),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示數,記錄數據T1、T2如表所示;
④換用其他兩個同型號的直流電動機重復上述實驗。
t(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T1(℃) 17.8 18.4 19.0 19.5 20.0 20.7 21.2 21.6 21.9 22.2 22.4
T2(℃) 17.8 18.5 19.1 19.6 20.0 20.7 21.2 21.7 22.0 22.4 22.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兩個電動機采用串聯連接方式的目的是  ??;
(2)小明分析了該實驗,認為在電流相等,通電相同時間時,U1<U2,兩個電動機(R相同)所產生的熱量(由T1、T2體現)卻基本相等。由此可得出結論是  ??;
(3)從能量轉化及功的角度分析,當電動機M1受到阻力轉速變慢后,U1<U2的原因是   。
【答案】使通過兩個電動機的電流大小和通電時間相等;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Q)與導體兩端電壓(U)無關;電動機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M1轉動較M2慢,M1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少,而它們的內能相等,所以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M1所做的功小于M2,依據W=UIt知道U1<U2。
【知識點】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電流經過導體會產生熱效應,產生熱量的多少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
【解答】(1)兩個電動機采用串聯連接方式,根據串聯電流相等可知,控制了電動機通過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等。
(2)表格中同一時間,兩個電動機金屬外殼相同位置上固定的電子溫度計的示數變化在誤差范圍內是相同的,說明同型號的兩只電動機,當電流相等、電壓不等時,相同時間內產生的熱量相等。
(3)電動機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M1轉動較M2慢,M1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少,而它們的內能相等,所以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M1所做的功小于M2,依據W=UIt知道U1<U2。
30.(2024·慈溪模擬)研學小組參觀市醬油廠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醬油制作的流程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目的是   。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80天。
(2)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還會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這樣會加速有機物的分解,   (選填“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乳酸菌分解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醬油的風味。其中乳酸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的差別是乳酸菌沒有   。乳酸菌與酵母菌的生殖方式與釀醬油用到的大豆種子不一樣,他們都屬于   生殖。
(3)無論是古法釀造還是現代工藝,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食鹽,可延長保存時間,其主要原理是   。
【答案】(1)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
(2)縮短;成形的細胞核;無性
(3)加入食鹽后,高濃度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防腐效果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發酵是指生物體對于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在食品制作中有廣泛應用。
【解答】(1)日曬可以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加快發酵過程。
(2)微生物能夠參與發酵過程,加入后能加快發酵;乳酸菌屬于細菌,與真菌相比較主要的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乳酸菌屬于細菌,通過細胞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
(3)高濃度的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避免食物變質,延長保存時間。
(1)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古法醬油釀造的“日曬夜露”,就是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目的是為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
(2)古法醬油釀造耗時較長,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由于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了酵母菌和乳酸菌,加速了有機物的分解,縮短了發酵時間;并且乳酸菌分解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了醬油的風味。
乳酸菌屬于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的差別是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乳酸菌進行分裂生殖、酵母菌進行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屬于無性生殖;大豆用種子繁殖后代,為有性生殖。
(3)加入食鹽后,高濃度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防腐效果。因此,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食鹽。
31.(2024·慈溪模擬)火折子(如圖甲所示)是我國古代一種能夠隨時取火的小巧引火工具,使用時只需取下蓋子,然后用嘴一吹,火折子便點燃取火。項目化學習小組準備利用實驗室的常見材料自制一款火折子,并制定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吹氣后能快速生火,且不易熄滅 吹氣后生火較慢,但不易熄滅 吹氣后生火較慢,且較易熄滅
指標二 蓋上蓋子,火種能保持很長時間 蓋上蓋子,火種能保持較長時間 蓋上蓋子,火種很快熄滅,保持時間很短
【查閱構造】火折子一般由筒身、燃芯、筒蓋三部分組成,將燃芯放入由金屬或竹子做成的筒身中,筒蓋上一般打有小孔(如圖乙所示)。
【設計制作】項目化學習小組選擇一個合適的竹筒,然后將粗糙的土紙按照竹筒的比例裁剪下來。接著,將棉花、硫黃、磷、硝酸鉀等材料放入土紙中,將土紙卷成竹筒般粗細,松緊度適中,然后插進竹筒中作為燃芯。最后,用火點燃土紙后,再將它吹滅留有火星,立刻蓋上竹筒的蓋子。
【測試使用】打開火折子竹筒蓋子,對土紙卷吹氣,土紙卷馬上復燃且火焰穩定不易熄滅。蓋上蓋子后再次打開吹氣,土紙卷始終無法復燃。
【評價改進】對照評價表,該火折子“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為待改進。
(1)打開蓋子,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土紙卷能重新燃燒的原因是   。
(2)在土紙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吹氣后土紙卷更易重新燃燒,這可能是因為硝酸鉀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
(3)請提出一種改進方法使“指標二”達到優秀?!?  
【答案】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時,帶動了周圍空氣流動,使土卷紙附近氧氣含量上升,土卷紙重新燃燒(合理即可);能受熱分解產生氧氣;筒蓋不要蓋得太嚴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需要可燃物、助燃劑以及溫度要達到著火點以上。
【解答】(1)打開蓋子,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土紙卷能重新燃燒的原因是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時,帶動了周圍空氣流動,使土卷紙附近氧氣含量上升,土卷紙重新燃燒;
(2)在土紙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吹氣后土紙卷更易重新燃燒,是因為硝酸鉀受熱分解生成了氧氣;
(3)蓋上蓋子,要使火種能保持很長時間,可以通過筒蓋不要蓋得太嚴或適當增加小孔的大小或校準筒蓋與筒身上小孔的位置,使更多的空氣進入等措施使其持續燃燒。
32.(2024·慈溪模擬)我國第一艘利用電磁彈射系統的航空母艦“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裝置結構簡圖如圖所示?!案=ㄅ灐睗M載排水量可達8萬噸,可搭載殲-15艦載機,殲-15艦載機的最大起飛質量為32.5t,空載質量為17.5t。(ρ海水取1×103kg/m3)
(1)根據結構圖分析電磁彈射器工作原理是  ?。▽懗鰧碾娕c磁的規律即可)。
(2)一架殲-15空載靜止在水平甲板時與甲板的總接觸面積為5000cm2,求該殲-15對水平甲板的壓強?!?  
(3)求“福建艦”滿載時排開海水的體積?!?  
【答案】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壓強大小等于壓力大小除以受力面積大小。
【解答】(1)由圖中可知,當彈射車有電流通過時,受到磁場對其的作用力,故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
(2)飛機靜止在水平甲板上,對甲板的壓力等于飛機的重力,飛機對甲板的壓強為
(3)“福建艦”滿載時排水量為8萬噸,排開水的體積為
33.(2024·慈溪模擬)氫能源汽車使用的是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池工作時,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氫原子失去電子形成氫離子,穿過電極A通過電解液移動到電極B與氧離子結合形成水分子;而電子則從電極A經外部電路通過電動機到達電極B,形成電流。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分析氫燃料電池工作時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   能。
(2)氫燃料電池工作時,通過電動機的電流方向是  ?。ㄟx填“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3)若將在制氫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碳排放而得到的氫氣稱為綠氫。則下列方式可制得綠氫的是  ?。ㄌ钭帜福?br/>A.風力發電制氫 B.太陽能光伏發電制氫 C.火力發電制氫 D.潮汐能發電制氫
【答案】電;從右到左;ABD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在電解質中是通過離子的定向運動來導電的,而在導線中是由原子中的自由電荷來導電的。
【解答】(1)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氫燃料電池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2)由題目信息電子則從電極A經外部電路通過電動機到達電極B,形成電流,而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流向相反,故電動機內電流從B極到A極,故填從右到左;
(3)在制氫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氫氣稱為綠氫;
A、風力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A符合題意;
B、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B符合題意;
C、火力發電,燃燒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不能制得綠氫,所以C不符合題意;
D、潮汐能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BD。
34.(2024·慈溪模擬)碳酸鈣屬于難溶性的鹽,能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鍶(SrCO3)也能與稀鹽酸發生類似反應。用碳酸鍶制取的玻璃,吸收X射線能力較強。小科為測定某碳酸鍶樣品中 的質量分數,取碳酸鍶樣品100g加在燒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樣品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稱量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所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加入稀鹽酸質量(g) 100 100 100 100
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g) 362.8| 460.6 559.5| m
(1)碳酸鍶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m的值為   。
(3)實驗所用燒杯的質量為   g。
(4)求碳酸鍶樣品中SrCO3的質量分數。
【答案】(1)
(2)659.5
(3)165
(4)根據表格可知,100g碳酸鍶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5.5g CO2.
設碳酸鍶樣品中 SrCO3 的質量分數為x。
148 44
100g×x 5.5g
解得x=18.5%(2分).
則碳酸鍶樣品中 SrCO3 的質量分數為18.5%。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與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出m的值;
(3)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數據計算出燒杯的質量;
(4)先計算出100g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鍶的質量分數。
【解答】(1)碳酸鍶屬于碳酸鹽,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鹽、水和二氧化碳,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第一次加入100g稀鹽酸,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362.8g,第二次加入100g稀鹽酸,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460.6g,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62.8g+100g-460.6g=2.2g;第三次加入10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60.6g+100g-559.5g=1.1g,由此可見,100g稀鹽酸和足量的碳酸鍶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則第3次加入100g稀鹽酸后碳酸鍶全部反應掉,稀鹽酸有剩余,則第4次加入100g稀鹽酸,質量不現減少,因此燒杯和剩余物的總質量為:559.5g+100g=659.5g;
(3)燒杯的質量為:362.8g+2.2g-100g-100g=165g;
(4)先計算出碳酸鍶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鍶的質量分數。
35.(2024·慈溪模擬)3D打印機是一種可快速成型的機器,它的原理是把數據和原料放進3D打印機中,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如圖甲所示是一款家用3D打印機,它所使用的絲材原料是PLA塑料,該材料的比熱容。
(1)3D打印機噴頭主要是利用了電流的   效應;將100g的PLA塑料從20℃加熱到80℃,吸收的熱量為多少?   
(2)將該3D打印機單獨接入家庭電路中工作40min,圖乙中的家用電能表指示燈閃爍了600次,則該打印機的實際功率為多少?   
(3)3D打印機利用溫度傳感器可實現對打印機噴頭溫度的精確測量,其原理簡圖如圖丙所示,圖丙中,電磁鐵的線圈電阻為40Ω,當電磁鐵線圈的電流達到90mA時,銜鐵被吸下來。溫度傳感器R1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如表所示。
溫度(℃) 30 60 90 120 150 180
電阻(Ω) 140 90 58 40 35 30
若要設置打印機噴頭的最高溫度為180℃,應將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調至多大?   
【答案】熱;;;
【知識點】熱量的計算;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物體吸收熱量會使溫度升高。吸收熱量的多少等于質量、比熱容、溫度變化量之間的乘積。
【解答】(1)3D打印機噴頭將PLA塑料加熱到80℃,主要是利用了電流的熱效應;將100g的PLA塑料從20℃加熱到80℃,吸收的熱量為
(2)將該3D打印機單獨接入家庭電路中工作40min,消耗的電能
該打印機的實際功率為
(3)銜鐵剛被吸下時,電路中的總電阻
由于要設置打印機噴頭的最高溫度為180℃,則此時溫度傳感器;所以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1 / 1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4年中考應性聯考-“榜眼卷”科學試題
1.(2024·慈溪模擬)研究人員在云南盈江縣里發現一種屬于杜鵑花科樹蘿卜屬的新物種。如圖所示,該植物開花時,白色花冠上有5條粉紅色縱條紋。該植物屬于(  )
A.被子植物 B.蕨類植物 C.苔蘚植物 D.裸子植物
2.(2024·慈溪模擬)杭嘉湖平原地勢低平、河網縱橫交織,形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地形。影響這種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地殼運動 B.風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影響
3.(2024·慈溪模擬)鐵在海水中容易被銹蝕,通常在輪船的“吃水線”以下可焊接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用于保護鐵質船殼。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 (  )
A.鈉 B.鋅 C.鉛 D.銅
4.(2024·慈溪模擬)α粒子帶正電荷,如圖所示是其轟擊金屬箔的模型,abcd四條路徑中,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的是( ?。?br/>A.a B.b C.c D.d
5.(2024·慈溪模擬)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誕生,克隆藏羊的毛色和樣貌都和提供體細胞的那只藏羊一模一樣。決定毛色這一性狀的是 (  )
A.細胞核 B.染色體 C.DNA D.基因
6.(2024·慈溪模擬)吸煙有害健康,香煙煙霧中的CO易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減慢血液中運送氧的速度,誘發冠心病。血紅蛋白與氧在人體中結合的部位是 (  )
A.肺動脈 B.肺靜脈
C.肺部毛細血管 D.組織處毛細血管
7.(2024·慈溪模擬)我國高鐵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下列有關高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以行駛的高鐵列車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是運動的
B.站臺處設置安全線,是因為列車行駛時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
C.行駛的列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一切物體都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靜止在平直軌道上的列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8.(2024·慈溪模擬)“見著知微”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 雙氧水能殺菌而水不能 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D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
A.A B.B C.C D.D
9.(2024·慈溪模擬)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開幕式這一天地球所處的位置恰好在甲處
B.從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的晝變短、夜變長
C.晝夜更替、太陽東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D.隨著亞運會的進行,杭州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大
10.(2024·慈溪模擬)晶體熔化實驗時用到的海波化學名稱為硫代硫酸鈉(Na2S2O3),其中硫代硫酸根離子()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則中兩個硫原子的化合價為( ?。?br/>A.+2、+2 B.-2、+4 C.-2、+6 D.-2、+8
11.(2024·慈溪模擬)近年來一款食品——“冒煙”冰淇淋,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這種“冒煙”冰淇淋制作過程非常簡單,將-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將牛奶放入其中,冰淇淋瞬間制成,且制成的冰淇淋周圍會產生“煙霧繚繞”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冰淇淋冒出的“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
B.冰淇淋周圍“煙霧繚繞”,是因為液氮汽化
C.牛奶倒入盛有液氮的容器中,吸熱凝固成了冰淇淋
D.液氮吃在嘴里時,發生液化放熱可能導致嘴唇燙傷
12.(2024·慈溪模擬)在實踐活動基地,同學們體驗使用勞動器具。如圖所示,分別用甲、乙兩種形式的滑輪組把重為600N的物體勻速向上提起相同的高度。已知每個滑輪重為20N,忽略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方式中車對繩子的拉力為620N
B.乙方式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300N
C.使用甲、乙兩種方式都不能省功
D.甲、乙兩種方式的機械效率相等
13.(2024·慈溪模擬)如圖所示是“物理之美,光影呈輝”主題科普攝影大賽的作品《樹蔭下的日食》,關于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日食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B.照片拍攝的當晚,當地天空中可能出現滿月的月相
C.樹蔭下的“日食”其實是太陽倒立、放大的實像
D.樹蔭下的“日食”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
14.(2024·慈溪模擬)圖像是表征事物的一種方法。小剛用如圖甲所示電路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將滑片從b端移至a端,記錄下多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數據并描繪出如圖乙所示的I-U圖像。若U1表示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S3表示此時滑動變阻器所消耗的電功率,則此時小燈泡的電功率可表示為(  )
A.S1 B.S2 C.S1+S2 D.S1+S3
15.(2024·慈溪模擬)鹽酸(HCl)是實驗室的重要物質,能與許多物質反應。關于如圖所示的概念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鋇
C.若W呈紅色,則指示劑可能是無色酚酞試液
D.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
16.(2024·慈溪模擬)2023年12月17日,杭州馬拉松在黃龍體育中心鳴槍開跑,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中,運動員營養物質的補充至關重要。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有充足的體力,運動員需食用營養豐富的早餐,營養早餐主要在   被消化吸收。被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循環系統,最先進入心臟的   (填心臟腔室名稱)。
(2)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產生的尿素等廢物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
(3)某運動員跑完全程馬拉松后,體重減輕。從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   (選填“大于”或“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17.(2024·慈溪模擬)近期多地肺炎支原體感染高發。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獨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后的癥狀以發熱、咳嗽為主。目前臨床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包括紅霉素、阿奇霉素等。
(1)從傳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體屬于   。
(2)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環節。
(3)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活動,完成這一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做   。
(4)隨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濫用,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的耐藥性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耐藥性肺炎支原體的出現,是   的結果。
18.(2024·慈溪模擬)石墨烯是一層碳原子按一定結構排列形成的物質。科研團隊發現,當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若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時,就會產生超導現象。
(1)石墨烯屬于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發生輕微偏移時,所體現的性質屬于  ?。ㄟx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19.(2024·慈溪模擬)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典型的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有藻類、蘆葦、水草、魚、蝦、水鳥等生物,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它屬于大型涉禽,嘴長而粗壯,腿、腳甚長,如圖所示。
(1)該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屬于一個   (選填“種群”或“群落”)。
(2)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20.(2024·慈溪模擬)地鐵的建造過程需要用到大型機械——盾構機。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其內部的水冷循環系統可以給盾構機及時降溫。該水冷循環系統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   ,用水冷卻主要是利用了水   的特性。
21.(2024·慈溪模擬)因電瓶車違規充電而引發的火災等安全事故頻發,給人們敲響警鐘。如圖所示,某居民將充電插座從窗口懸掛到窗外給電瓶車充電,這種“飛線”充電方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我國家庭用電的交流電電壓為   ,若雨天或霧天有水容易進入充電插座內部引起電路   (選填“短路”或“斷路”),造成電路電流過大,同時長期懸掛在室外的電線也容易因與窗臺或外墻摩擦而磨損絕緣皮,可能導致人體接觸到火線,從而引發觸電事故。
22.(2024·慈溪模擬)焊接鋼軌時要用到鋁熱反應.其原理為。
(1)該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在該反應中Al能奪取氧化鐵中的氧,說明Al具有   性。
23.(2024·慈溪模擬)無人機現在廣泛應用于航拍、農業等領域。某款無人機整機質量為2kg,在普通飛行模式下的噪音為60分貝左右。
(1)“在普通飛行模式下的噪音為60分貝左右”描述的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無人機在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它的機械能將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某次飛行任務中,該無人機由地面飛至距地面高30m的空中進行拍攝,在這個過程中無人機克服重力做功   J。
24.(2024·慈溪模擬)麥芽糖是一種中國傳統懷舊小食。如圖所示為項目化學習小組的同學制作麥芽糖的流程:
【任務一】培養麥芽: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取6只培養皿,分別編號為A、B、C、D、E、F,再鋪上脫脂棉,在上面各放100粒飽滿、結構完整的小麥種子,然后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情況如表所示。
實驗裝置 A B C D E F
溫度(℃) 10 15 20 25 30 35
發芽數量(粒) 48 74 82 94 86 75
(1)分析表中內容可知小組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任務二】發酵:混合麥芽與糯米。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小麥在發芽時會產生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將長出“二葉包心”的麥芽洗凈切碎,再將糯米蒸熟后降溫至60℃,按照麥芽與糯米質量為1:5的比例攪拌均勻后放入電飯煲保溫發酵6h左右,將發酵后的糯米過濾取汁。
(2)發酵所用的麥芽需要長到有“二葉包心”的程度,可能的原因是   。
(3)在混合過程中,先將蒸好的糯米冷卻后才與碎麥芽充分攪拌混合,原因是   。
25.(2024·慈溪模擬)某小組在做粗鹽結晶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結晶顆粒大,有的結晶顆粒小,這是什么原因呢?有同學猜測結晶的顆粒大小可能與蒸發溫度有關。
【記錄數據】
蒸發溫度 室溫 40℃ 50℃ 60℃ 70℃ 80℃
顆粒大小 最大 較大 較大 中等 較小 小
顆粒大小是否均一 差異大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差異大,有些呈片狀 均一 均一
【實驗結論】(1)根據表格,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交流討論】(2)小組同學曾在鹽場,看到過曬鹽工人在烈日下(地表溫度在45℃左右)的“結晶池”鹽田中“打花”,請你結合表格中實驗結果簡要說明什么是“打花”:  ??;
【深入思考】結晶時為什么溫度會影響晶體的顆粒大???
查閱資料發現:在結晶過程中,晶體表面不斷有新的食鹽微粒加入,同時晶體表面食鹽微粒也不斷溶解,總的趨勢是加入到晶體表面的食鹽微粒的數量要多于溶解的微粒,這樣晶體才能不斷增大,當晶體不再增大時,這兩者就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3)請你再舉一例我們學過的動態平衡的例子:  ?。?br/>【綜合比較】(4)請你比較在制備硫酸銅晶體和精制粗鹽時,結晶方法有什么不同:   。
26.(2024·慈溪模擬)圖甲中a、b、c分別表示金銀花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其在夏季某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移栽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減弱圖甲中的  ?。ㄟx填“a”“b”或“c”及對應的名稱)。
(2)由圖乙可知,金銀花植株在這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   時左右。
(3)通過圖乙的曲線Ⅰ發現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會出現“光合午休”現象,猜測是因為植物為避免過度失水損傷細胞,使葉片氣孔孔徑開度減小,從而引起CO2供應不足,凈光合速率降低。為探究金銀花產生“光合午休”的具體原因,科研人員測定了同一株金銀花大小相同但向光角度不同的兩種葉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積不同)在12時左右的部分指標,結果如表所示(葉片溫度與氣孔孔徑開度有關)。
指標 凈光合速率相對值 葉片溫度(℃) 葉細胞內CO2濃度(mg/L)
直立葉 12.9 37.5 11.0
展平葉 8.8 37.7 11.6
經分析認為,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判斷依據是   。
原來金銀花“光合午休”現象還與葉片中的關鍵物質——D1蛋白(可促進光合作用)含量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為緩解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宜采取的措施是  ?。ㄟx填“適當遮蔭”或“補充CO2”)。
27.(2024·慈溪模擬)稀有氣體的發現,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許在測定空氣組成時,除去空氣中的O2、N2等氣體后,發現最后總是留下一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測定氮氣密度時發現,從空氣中除去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72g/L,而從氨氣分解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08g/L,兩者相差0.0064g/L。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瑞利對此展開探究,經反復試驗,最終發現了氬氣(Ar)。
材料三:1894年,萊姆賽用其他方法從空氣里也得到了這樣的氣體。經過分析,判斷該氣體是一種新物質。由于這種氣體極不活潑,所以命名為氬(拉丁文原意是“懶惰”)。
材料四:1898年,萊姆賽等人繼續使用分餾法把液態空氣分離成不同的成分,又發現了氪氣、氖.氣、氙氣等。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使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模擬卡文迪許的實驗,將空氣依次通過A、B、C、D等裝置,最后在E裝置中收集到少量同樣的氣體。若D裝置的作用是除去N2,則A裝置的作用是   。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否來源于實驗誤差,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3)稀有氣體的發現經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下列有關科學家分析的事實或現象,與稀有氣體的發現史中相關證據解釋不匹配的是  ?。ㄌ钭帜福?br/>選項 事實或現象 證據解釋
A 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許除去空氣中O2、N2后,留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
B 氦氣可用作飛艇中的填充氣體 萊姆賽用釔鈾礦放在硫酸中加熱得到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很小的氦氣
C 氪氣、氖氣和氙氣的密度不同 萊姆賽用蒸餾法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
28.(2024·慈溪模擬)社團課上同學們折紙飛機,比誰的紙飛機飛得更遠,于是他們進行了比賽,每次都是在無風環境由同一彈射裝置拋出,同一紙飛機飛行5次取落地后飛行距離的平均值,收集到的數據如表所示:(紙飛機上夾一回形針可以改變重心位置)
組別 紙張材料 拋射角度(°) 回形針位置 飛行距離(m)
1 打印紙 0 不加 13.7
2 打印紙 30 不加 14.8
3 打印紙 60 不加 11.9
4 宣紙 30 不加 11.0
5 宣紙 30 距頭部 9.2
6 宣紙 30 距頭部 10.3
(1)前3組實驗是想探究   是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對比   (填組別序號)數據可以發現相同情況下,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小剛對比分析(4、5)和(4、6)數據后發現紙飛機重心往前移動反而會減小紙飛機的飛行距離,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
29.(2024·慈溪模擬)小明學習了焦耳定律表達式之后很好奇,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導體兩端電壓是否有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如下實驗:
①取兩只同型號的直流電動機(不計工作過程中電刷與換向器摩擦產生的熱量),按如圖方式連接,并且在每只電動機金屬外殼的相同位置固定一個電子溫度計,同時記錄兩支電子溫度計的初始溫度值;
②閉合開關,發現兩只電壓表示數相同,然后對電動機M1施加一個阻力,使其轉動速度變慢,發現電壓表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
③維持V1,V2示數不變(U1<U2),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示數,記錄數據T1、T2如表所示;
④換用其他兩個同型號的直流電動機重復上述實驗。
t(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T1(℃) 17.8 18.4 19.0 19.5 20.0 20.7 21.2 21.6 21.9 22.2 22.4
T2(℃) 17.8 18.5 19.1 19.6 20.0 20.7 21.2 21.7 22.0 22.4 22.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兩個電動機采用串聯連接方式的目的是  ?。?br/>(2)小明分析了該實驗,認為在電流相等,通電相同時間時,U1<U2,兩個電動機(R相同)所產生的熱量(由T1、T2體現)卻基本相等。由此可得出結論是  ?。?br/>(3)從能量轉化及功的角度分析,當電動機M1受到阻力轉速變慢后,U1<U2的原因是   。
30.(2024·慈溪模擬)研學小組參觀市醬油廠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醬油制作的流程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目的是   。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80天。
(2)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還會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這樣會加速有機物的分解,   (選填“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乳酸菌分解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醬油的風味。其中乳酸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的差別是乳酸菌沒有   。乳酸菌與酵母菌的生殖方式與釀醬油用到的大豆種子不一樣,他們都屬于   生殖。
(3)無論是古法釀造還是現代工藝,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食鹽,可延長保存時間,其主要原理是   。
31.(2024·慈溪模擬)火折子(如圖甲所示)是我國古代一種能夠隨時取火的小巧引火工具,使用時只需取下蓋子,然后用嘴一吹,火折子便點燃取火。項目化學習小組準備利用實驗室的常見材料自制一款火折子,并制定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吹氣后能快速生火,且不易熄滅 吹氣后生火較慢,但不易熄滅 吹氣后生火較慢,且較易熄滅
指標二 蓋上蓋子,火種能保持很長時間 蓋上蓋子,火種能保持較長時間 蓋上蓋子,火種很快熄滅,保持時間很短
【查閱構造】火折子一般由筒身、燃芯、筒蓋三部分組成,將燃芯放入由金屬或竹子做成的筒身中,筒蓋上一般打有小孔(如圖乙所示)。
【設計制作】項目化學習小組選擇一個合適的竹筒,然后將粗糙的土紙按照竹筒的比例裁剪下來。接著,將棉花、硫黃、磷、硝酸鉀等材料放入土紙中,將土紙卷成竹筒般粗細,松緊度適中,然后插進竹筒中作為燃芯。最后,用火點燃土紙后,再將它吹滅留有火星,立刻蓋上竹筒的蓋子。
【測試使用】打開火折子竹筒蓋子,對土紙卷吹氣,土紙卷馬上復燃且火焰穩定不易熄滅。蓋上蓋子后再次打開吹氣,土紙卷始終無法復燃。
【評價改進】對照評價表,該火折子“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為待改進。
(1)打開蓋子,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土紙卷能重新燃燒的原因是   。
(2)在土紙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吹氣后土紙卷更易重新燃燒,這可能是因為硝酸鉀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
(3)請提出一種改進方法使“指標二”達到優秀?!?  
32.(2024·慈溪模擬)我國第一艘利用電磁彈射系統的航空母艦“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裝置結構簡圖如圖所示?!案=ㄅ灐睗M載排水量可達8萬噸,可搭載殲-15艦載機,殲-15艦載機的最大起飛質量為32.5t,空載質量為17.5t。(ρ海水取1×103kg/m3)
(1)根據結構圖分析電磁彈射器工作原理是   (寫出對應的電與磁的規律即可)。
(2)一架殲-15空載靜止在水平甲板時與甲板的總接觸面積為5000cm2,求該殲-15對水平甲板的壓強?!?  
(3)求“福建艦”滿載時排開海水的體積?!?  
33.(2024·慈溪模擬)氫能源汽車使用的是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池工作時,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氫原子失去電子形成氫離子,穿過電極A通過電解液移動到電極B與氧離子結合形成水分子;而電子則從電極A經外部電路通過電動機到達電極B,形成電流。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分析氫燃料電池工作時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   能。
(2)氫燃料電池工作時,通過電動機的電流方向是   (選填“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
(3)若將在制氫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碳排放而得到的氫氣稱為綠氫。則下列方式可制得綠氫的是   (填字母)。
A.風力發電制氫 B.太陽能光伏發電制氫 C.火力發電制氫 D.潮汐能發電制氫
34.(2024·慈溪模擬)碳酸鈣屬于難溶性的鹽,能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鍶(SrCO3)也能與稀鹽酸發生類似反應。用碳酸鍶制取的玻璃,吸收X射線能力較強。小科為測定某碳酸鍶樣品中 的質量分數,取碳酸鍶樣品100g加在燒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樣品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稱量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所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加入稀鹽酸質量(g) 100 100 100 100
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g) 362.8| 460.6 559.5| m
(1)碳酸鍶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m的值為   。
(3)實驗所用燒杯的質量為   g。
(4)求碳酸鍶樣品中SrCO3的質量分數。
35.(2024·慈溪模擬)3D打印機是一種可快速成型的機器,它的原理是把數據和原料放進3D打印機中,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如圖甲所示是一款家用3D打印機,它所使用的絲材原料是PLA塑料,該材料的比熱容。
(1)3D打印機噴頭主要是利用了電流的   效應;將100g的PLA塑料從20℃加熱到80℃,吸收的熱量為多少?   
(2)將該3D打印機單獨接入家庭電路中工作40min,圖乙中的家用電能表指示燈閃爍了600次,則該打印機的實際功率為多少?   
(3)3D打印機利用溫度傳感器可實現對打印機噴頭溫度的精確測量,其原理簡圖如圖丙所示,圖丙中,電磁鐵的線圈電阻為40Ω,當電磁鐵線圈的電流達到90mA時,銜鐵被吸下來。溫度傳感器R1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如表所示。
溫度(℃) 30 60 90 120 150 180
電阻(Ω) 140 90 58 40 35 30
若要設置打印機噴頭的最高溫度為180℃,應將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調至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解答】A.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該植物開花時,白色花冠上有5條粉紅色縱條紋,該植物屬于被子植物,所以A符合題意;
B.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所以B不符合題意;
C.苔蘚植物無根,起固著作用的是假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其生殖離不開水,所以C不符合題意;
D.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2.【答案】C
【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表現形式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積成巖五種方式。
【解答】杭嘉湖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河流的流速較慢,泥沙淤積,所以當地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為流水作用。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金屬的活動順序進行解答。
【解答】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鈉和鋅排在鐵前面,鉛和銅排在鐵的后面,并且鈉和水能夠反應,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答案】C
【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是研究原子內部結構的重要實驗,多個α粒子的不同運動軌跡能夠反映原子核內部大部分空曠、質量集中在體積很小的原子核上、原子核帶正電。
【解答】ABD、粒子運動軌跡沒有體現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排斥,所以ABD不符合題意;
C、已知α粒子帶正電荷,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c路徑能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所以C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5.【答案】D
【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
【解析】【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基因控制著生物的性的性狀。
【解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克隆藏羊決定毛色這一性狀的是基因。
故答案為:D。
6.【答案】C
【知識點】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紅細胞之所以呈紅色,就是因為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解答】在人體內,肺泡處氧的濃度最高,因此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血液成分的變化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因此,血紅蛋白與氧在人體中結合的部位是肺部毛細血管,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平衡力的辨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A.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擇合適的物體做為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發生了改變,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改變,物體是靜止的;
B.氣流速度越大,壓強越小,氣流速度越小,壓強越大;
C.物體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
D.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A.以高鐵列車作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則樹木是運動的,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由于列車行駛過時,使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則壓強小,會使周圍的人壓到軌道上,因此,在站臺上設置了安全線,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行駛的列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一切物體具有慣性,但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靜止在平直軌道上的列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據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微粒之間有間隔;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微粒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是因為陽光下溫度高,分子的運動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溫度計中的水銀熱脹冷縮,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而不是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故B錯誤,但符合題意;
C.雙氧水能分解而水不能,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氫離子,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答案】B
【知識點】晝夜交替;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轉會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
【解答】A、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這一天, 地球運行在丙秋分(9月23日前后) 處,所以A不符合題意;
B、 從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杭州的晝變短、夜變長,所以B符合題意;
C、晝夜更替、太陽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所以C不符合題意;
D、隨著亞運會的進行,杭州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小,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10.【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根據硫代硫酸根離子
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結合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硫代硫酸根離子的結構與硫酸根離子類似,相當于將硫酸根離子中的一個氧原子用硫原子替代,氧元素顯-2價,替代氧原子的硫原子的化合價為-2價;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硫代硫酸根顯-2價,其中一個硫原子顯-2價,氧元素顯-2價,設硫代硫酸根中一個硫原子的化合價是x,由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可得:x+(-2)+(-2)×3=-2,則x=+6價。
故選:C。
11.【答案】A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從六種物態變化定義進行判斷: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是熔化過程,熔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過程,凝固放出熱量。
(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過程,汽化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過程,液化放出熱量。
(3)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過程,升華吸收熱量;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是凝華過程,凝華放出熱量。
【解答】AB、分子冰激凌周圍“煙霧繚繞”中的“煙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變成小水珠,所以“煙霧”是小水珠,故A正確B錯誤;
C、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間制成冰激凌,是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放熱過程,故C錯誤。
D、液氮冰激凌吃在嘴里,液態氮迅速汽化,而汽化吸熱,使口內溫度降低,導致嘴唇凍傷,故D錯誤。
故選:A。
12.【答案】C
【知識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忽略繩重和摩擦,F=G;
(2)由圖乙知n=2,忽略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
(3)使用任何機械不能省功;
(4)忽略繩重和摩擦,在甲圖中,額外功為0,在乙圖中,需要克服動滑輪重力做額外功,再結合機械效率的定義來比較。
【解答】A、因為圖甲中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忽略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繩子的拉力應該為600N,故A錯誤;
B、乙方式人對繩子的拉力
故B錯誤;
C、根據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故C正確;
D、甲方式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不計繩重和摩擦,不用做額外功,機械效率100%;乙方式有一個動滑輪,需要做額外功,機械效率小于100%,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D
【知識點】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地球運動到日、月中間會在月球上投下陰影,即有月食現象,如果是月球運動到日、地之間則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即有日食現象。
【解答】A、日食是月亮處在地球與太陽之間形成的,通過日食的形狀可以判定月球是圓形的,所以A不符合題意;
B、日食均發生在農歷初一,此時是不會出現滿月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
C、樹蔭下的太陽的像,是小孔成像,因為太陽到樹蔭的距離遠大于樹蔭到地面的距離,所以成的是縮小的像,所以C不符合題意;
D、樹蔭下的“日食”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D。
14.【答案】A
【知識點】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電路功率大小等于電壓與電流相乘
【解答】A、如圖甲。燈泡與滑動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當滑動變阻器滑到a端時,電壓表的示數為電源電壓U2,此時電路中電流最大;若U1表示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與通過滑動變阻器的電流相等,此時滑動變阻器所消耗的電功率,此時燈泡兩端的電壓因此小燈泡的電功率可表示為S1,所以A符合題意;
BCD、由圖乙可知電路總功率等于(S1+S2),可得小燈泡電功率為S1,所以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15.【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X可能是H2O,故選項說法錯誤;
B、硫酸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鹽酸和硫酸鋇不能反應,Y不可能是硫酸鋇,故選項說法錯誤;
C、若W呈無色,指示劑可能是酚酞,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D、堿可以是可溶性堿,也可以是難溶性堿,鹽酸能與氫氧化鈉等可溶性堿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鋁等難溶性堿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6.【答案】(1)小腸;右心房
(2)重吸收
(3)小于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新陳代謝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人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生物的重要基本特征。
【解答】(1)小腸能夠分泌多種消化液,并且具有環形皺襞的結構,有利于進行營養吸收。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靜脈血中,隨靜脈血流入到右心房。
(2)腎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葡萄糖等物質。
(3)同化作用是指合成物質和儲存能量的過程,而異化作用是指消耗物質和釋放能量的過程。
(1)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因此,營養早餐主要在小腸被消化吸收。
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的途徑是:腸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被吸收的營養物質最先進入心臟的右心房。
(2)尿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產生的尿素等廢物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
(3)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
運動過程中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某運動員跑完全程馬拉松后,體重減輕,從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17.【答案】(1)病原體
(2)切斷傳播途徑
(3)反射弧
(4)自然選擇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控制傳染病具體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1)肺炎支原體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屬于病原體。
(2)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可以隔絕病原體的傳播,所以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3)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過程,需要借助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
(4)在環境的影響下,生物會逐漸演化出能夠適應環境的功能和特點,肺炎支原體的耐藥性正是在抗生素濫用的環境下越發普遍。
(1)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因此從傳染病角度分析,肺炎支原體屬于病原體。
(2)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所以,戴口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捂住口鼻,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3)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就叫反射,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咳嗽是一種反射活動,完成這一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
(4)達爾文認為:因生存資源有限,生物的過度繁殖引起生存斗爭(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生物種內的斗爭、生物種間的斗爭)。 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耐藥性肺炎支原體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8.【答案】非金屬;物理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和非金屬可以由組成物質的元素判斷?;瘜W性質要由化學變化體現,而物理性質則不需要。
【解答】(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屬于非金屬;
(2)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發生輕微偏移時,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所體現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19.【答案】(1)種群
(2)藻類→蝦→魚→東方白鶴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包含了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
【解答】(1)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是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即種群。
(2)食物鏈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原則,起始點是生產者,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
(1)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種群。種群中的個體不是機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過種內關系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個體間可以彼此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因此,該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屬于一個種群。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食物鏈的起始點是生產者。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多條,例如藻類→蝦→魚→東方白鶴、藻類→蝦→魚→水鳥、水草→魚→水鳥等。
20.【答案】內能;比熱大
【知識點】內能;比熱容
【解析】【分析】(1)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是做功和熱傳遞;
(2)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解答】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其內部的水冷循環系統可以給盾構機及時降溫,水冷循環系統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物體內能;工作過程中用水冷卻,這是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性。
21.【答案】220V;短路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斷路會使電路中無電流通過,而短路則會使電流過大。
【解答】我國家庭電路工作電壓為220V。插座里連接有火線與零線,當有雨水進入插座時,會將火線與零線直接連接,形成短路。
22.【答案】置換;還原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單質和化合物生成了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
【解答】(1)由可知,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2)在該反應中Al能奪取氧化鐵中的氧,將鐵還原出來,說明Al具有還原性。
23.【答案】響度;增大;600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重力勢能和質量、高度有關。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和音色進行分析。
【解答】(1)噪音為60分貝左右,表示的是聲音的大小,即響度。
(2)無人機在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動能增加,重力勢能增加,則機械能增加。
(3)無人機的重力為,無人機克服重力做功為
24.【答案】探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此時麥芽中的α-淀粉酶含量較高;避免α-淀粉酶在高溫下失去活性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發酵利用的是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的生長繁殖過程中的新陳代謝,來改變食物本身的組成和風味。
【解答】(1)由題意可知,實驗中的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小麥種子的萌發率,綜合可得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2)由題給信息“小麥在發芽時會產生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可推斷出麥芽在長出“二葉包心”時,α-淀粉酶含量高,促進淀粉分解成為麥芽糖。
(3)酶的催化需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將糯米冷卻至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淀粉的分解。
25.【答案】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打花”就是將大的結晶體打散,使得到的鹽顆粒更均勻細膩;體溫調節(或血糖調節);制備硫酸銅晶體是冷卻熱飽和溶液,精制粗鹽是蒸發結晶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制取晶體的方法有蒸發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等方法。
【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小,所以小組同學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結晶的顆粒大小與蒸發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結晶的顆粒越小。
(2)結合實驗結論可知,為了使得到的鹽顆粒更均勻細膩,將大的結晶體打散,這就是“打花”。
(3)根據文段和生活常識可知,體溫調節、血糖調節等就是動態平衡。
(4)從結晶方法上可知:制備硫酸銅晶體是冷卻熱飽和溶液,精制粗鹽是蒸發結晶。
26.【答案】(1)b蒸騰作用
(2)18
(3)直立葉與展平葉葉片溫度無明顯差異,可說明氣孔孔徑開度基本相同,展平葉細胞內CO2濃度稍高,但凈光合作用速率卻明顯低于直立葉;適當遮蔭
【知識點】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而通過呼吸作用則是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植物還無時不刻地進行著蒸騰作用。
【解答】(1)傍晚或陰天陽光弱、氣溫,此時植物的蒸騰作用隨之減弱,水分散失減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植物同時進行這有機物的制造和消耗,光合作用越強則制造越快,呼吸作用越強,則消耗越快,當制造大于消耗時,有機物的總量在積累。由圖乙可知,18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而在此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因此,金銀花一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18時左右。
(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直立葉與展平葉的凈光合作用速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由題意“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適當遮陰可以緩解“光合午休”現象。
(1) 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就是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b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由圖乙可知,18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18時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因此,金銀花一天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刻是18時左右。
(3)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直立葉與展平葉葉片溫度無明顯差異,可說明氣孔孔徑開度基本相同,展平葉細胞內CO2濃度稍高,但凈光合作用速率卻明顯低于直立葉。由此說明,氣孔開度減小引起的葉細胞內CO2濃度不足,不是金銀花“光合午休”的唯一原因。
已知:D1蛋白可促進光合作用、強光照會導致D1蛋白含量下降;因此,為緩解金銀花在中午12時左右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可采取適當遮陰的措施來減弱光照。
27.【答案】除去進入裝置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實驗誤差,因重復實驗后兩者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合理即可);C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由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解答】(1)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A裝置的作用是:除去進入裝置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2)由題意可知,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這樣的差值,則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不是來源于實驗誤差;
(3)A、卡文迪許在測定空氣組成時,除去空氣中的O2、N2等氣體后,發現最后總是留下一個體積很小的小氣泡,說明空氣中稀有氣體的含量很小,所以A不符合題意;
B、萊姆賽用釔鈾礦放在硫酸中加熱得到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很小的氦氣,由于氦氣的密度小,則氦氣可用作飛艇中的填充氣體,所以B不符合題意;
C、萊姆賽用蒸餾法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說明氪氣、氖氣和氙氣三種氣體的沸點不同,而不是密度不同,所以C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28.【答案】紙飛機拋射角度;2和4;不贊成,因為飛機頭部放置回形針后,不光改變了紙飛機的重心位置,而且回形針會增加紙飛機的重量,導致出現兩個變量,因此無法形成對比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為了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一般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前3組實驗知道,紙張材料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拋射角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
(2)對比第2和第4組數據發現,拋射角度和回形針位置相同,只有紙張材料不同,即可以探究的是拋射角度否會影響紙飛機的飛行距離,得出的結論是:用打印紙折成的紙飛機比用宣紙折成的紙飛機飛得更遠。
(3)因為飛機頭部放置回形針后,不光改變了紙飛機的重心位置,而且回形針會增加紙飛機的重量,導致出現兩個變量,因此無法形成對比,所以不贊成這種觀點。
29.【答案】使通過兩個電動機的電流大小和通電時間相等;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Q)與導體兩端電壓(U)無關;電動機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M1轉動較M2慢,M1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少,而它們的內能相等,所以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M1所做的功小于M2,依據W=UIt知道U1<U2。
【知識點】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電流經過導體會產生熱效應,產生熱量的多少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
【解答】(1)兩個電動機采用串聯連接方式,根據串聯電流相等可知,控制了電動機通過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等。
(2)表格中同一時間,兩個電動機金屬外殼相同位置上固定的電子溫度計的示數變化在誤差范圍內是相同的,說明同型號的兩只電動機,當電流相等、電壓不等時,相同時間內產生的熱量相等。
(3)電動機工作時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M1轉動較M2慢,M1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少,而它們的內能相等,所以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M1所做的功小于M2,依據W=UIt知道U1<U2。
30.【答案】(1)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
(2)縮短;成形的細胞核;無性
(3)加入食鹽后,高濃度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防腐效果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發酵是指生物體對于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在食品制作中有廣泛應用。
【解答】(1)日曬可以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加快發酵過程。
(2)微生物能夠參與發酵過程,加入后能加快發酵;乳酸菌屬于細菌,與真菌相比較主要的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乳酸菌屬于細菌,通過細胞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
(3)高濃度的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避免食物變質,延長保存時間。
(1)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古法醬油釀造的“日曬夜露”,就是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目的是為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適宜的溫度;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
(2)古法醬油釀造耗時較長,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由于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了酵母菌和乳酸菌,加速了有機物的分解,縮短了發酵時間;并且乳酸菌分解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了醬油的風味。
乳酸菌屬于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的差別是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乳酸菌進行分裂生殖、酵母菌進行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屬于無性生殖;大豆用種子繁殖后代,為有性生殖。
(3)加入食鹽后,高濃度鹽溶液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防腐效果。因此,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食鹽。
31.【答案】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時,帶動了周圍空氣流動,使土卷紙附近氧氣含量上升,土卷紙重新燃燒(合理即可);能受熱分解產生氧氣;筒蓋不要蓋得太嚴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需要可燃物、助燃劑以及溫度要達到著火點以上。
【解答】(1)打開蓋子,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土紙卷能重新燃燒的原因是對火折子的土紙卷吹氣時,帶動了周圍空氣流動,使土卷紙附近氧氣含量上升,土卷紙重新燃燒;
(2)在土紙卷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吹氣后土紙卷更易重新燃燒,是因為硝酸鉀受熱分解生成了氧氣;
(3)蓋上蓋子,要使火種能保持很長時間,可以通過筒蓋不要蓋得太嚴或適當增加小孔的大小或校準筒蓋與筒身上小孔的位置,使更多的空氣進入等措施使其持續燃燒。
32.【答案】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壓強大小等于壓力大小除以受力面積大小。
【解答】(1)由圖中可知,當彈射車有電流通過時,受到磁場對其的作用力,故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
(2)飛機靜止在水平甲板上,對甲板的壓力等于飛機的重力,飛機對甲板的壓強為
(3)“福建艦”滿載時排水量為8萬噸,排開水的體積為
33.【答案】電;從右到左;ABD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在電解質中是通過離子的定向運動來導電的,而在導線中是由原子中的自由電荷來導電的。
【解答】(1)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氫燃料電池是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2)由題目信息電子則從電極A經外部電路通過電動機到達電極B,形成電流,而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流向相反,故電動機內電流從B極到A極,故填從右到左;
(3)在制氫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氫氣稱為綠氫;
A、風力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A符合題意;
B、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B符合題意;
C、火力發電,燃燒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不能制得綠氫,所以C不符合題意;
D、潮汐能發電制氫過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綠氫,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BD。
34.【答案】(1)
(2)659.5
(3)165
(4)根據表格可知,100g碳酸鍶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5.5g CO2.
設碳酸鍶樣品中 SrCO3 的質量分數為x。
148 44
100g×x 5.5g
解得x=18.5%(2分).
則碳酸鍶樣品中 SrCO3 的質量分數為18.5%。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與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出m的值;
(3)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數據計算出燒杯的質量;
(4)先計算出100g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鍶的質量分數。
【解答】(1)碳酸鍶屬于碳酸鹽,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鹽、水和二氧化碳,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第一次加入100g稀鹽酸,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362.8g,第二次加入100g稀鹽酸,反應后燒杯和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460.6g,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62.8g+100g-460.6g=2.2g;第三次加入10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60.6g+100g-559.5g=1.1g,由此可見,100g稀鹽酸和足量的碳酸鍶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則第3次加入100g稀鹽酸后碳酸鍶全部反應掉,稀鹽酸有剩余,則第4次加入100g稀鹽酸,質量不現減少,因此燒杯和剩余物的總質量為:559.5g+100g=659.5g;
(3)燒杯的質量為:362.8g+2.2g-100g-100g=165g;
(4)先計算出碳酸鍶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鍶的質量分數。
35.【答案】熱;;;
【知識點】熱量的計算;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物體吸收熱量會使溫度升高。吸收熱量的多少等于質量、比熱容、溫度變化量之間的乘積。
【解答】(1)3D打印機噴頭將PLA塑料加熱到80℃,主要是利用了電流的熱效應;將100g的PLA塑料從20℃加熱到80℃,吸收的熱量為
(2)將該3D打印機單獨接入家庭電路中工作40min,消耗的電能
該打印機的實際功率為
(3)銜鐵剛被吸下時,電路中的總電阻
由于要設置打印機噴頭的最高溫度為180℃,則此時溫度傳感器;所以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铜鼓县| 黄石市| 农安县| 恭城| 新民市| 华阴市| 静海县| 女性| 西贡区| 翁牛特旗| 孙吴县| 西丰县| 延安市| 泉州市| 巴中市| 曲沃县| 华安县| 大英县| 图木舒克市| 洛阳市| 香格里拉县| 淮阳县| 景东| 内丘县| 当涂县| 余姚市| 黎平县| 合山市| 宝兴县| 神农架林区| 大渡口区| 乐至县| 肥城市| 南京市| 阜新| 龙泉市| 平果县| 盐亭县| 洛隆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