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3.2物態變化 練習課件+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3.2物態變化 練習課件+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2 物態變化
題號 1 2 3 4 5 6 8 9 10 14 16
答案 C C D B A C C C B C B
題號 17 18 19 20 23 24 25 30 31 32 33
答案 C D B D C D D A C C D
題號 34 35 36
答案 D C C
一.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共2小題)
1.(2024春 寧波期中)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
【答案】C
【解答】解: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
故選:C。
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
A.﹣40℃的固態水銀變成0℃的液態水銀
B.冰變成水
C.鋼水澆鑄成火車輪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
【答案】C
【解答】解:A、﹣40℃的固態水銀變成0℃的液態水銀,這是熔化,故A錯誤;
B、固態冰變成液態水,這是熔化,故B錯誤;
C、鋼水澆鑄成火車輪,這是凝固,故C正確;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這是熔化現象,故D錯誤。
故選:C。
二.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共3小題)
3.(2024 鄞州區模擬)2024年初,不少地方發生了災害性天氣一一凍雨。凍雨是一種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溫度低于0℃的過冷水,當它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下列的物態變化與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br/>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頭
C.云霧縹緲 D.冰封湖面
【答案】D
【解答】解:過冷水滴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所以雨凇的形成是凝固現象,該現象發生時要放熱,故D正確;
故選:D。
4.(2024 湖州一模)2024年初湖州出現凍雨,水滴下落時遇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如圖)。這一過程是( ?。?br/>A.凝固過程,吸收熱量 B.凝固過程,放出熱量
C.凝華過程,吸收熱量 D.凝華過程,放出熱量
【答案】B
【解答】解:水滴下落時遇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是由液態變為固態,屬于凝固現象,凝固放熱。
故選:B。
5.(2024 甌海區一模)今年冬天各地文旅宣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最出圈的是哈爾濱旅游熱,冬季景觀中蘊含大量的科學原理,請回答問題。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氣溫一般在﹣20℃以下,人們常把梨放到屋外冰凍成像石頭一樣硬的“凍梨”,吃之前再把“凍梨”放在0℃的水中“緩”下,緩好后的凍梨吃起來軟糯多汁,更加清甜。關于凍梨的變化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
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一定降低
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壁,而使細胞液滲出
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化學變化
【答案】A
【解答】解: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故A正確;
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一定降低,可能仍為0℃的水,故B錯誤;
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膜,而使細胞液滲出,故C錯誤;
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故D錯誤;
故選:A。
三.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共2小題)
6.(2024春 海曙區期中)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
【答案】C
【解答】解:
ABD、由圖像可知,從A到B過程中物質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BC段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處于熔化過程,熔化吸熱,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在t=3min時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3min,故A、B、D錯誤;
C、圖像的EF段為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此時對應的溫度是45℃,則其凝固點為45℃,故C正確。
故選:C。
7.(2024春 余姚市期中)如圖所示,根據該固體的熔化曲線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該固體是  晶體 (填“晶體”或“非晶體”)。
(2)該固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  4 分鐘。
(3)該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是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
(4)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  液?。ㄌ睢肮桃汗泊妗?、“液”或“氣”)態。
【答案】(1)晶體;(2)4;(3)吸收熱量,溫度不變;(4)液。
【解答】解:(1)該固體是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是晶體;
(2)從圖中數據可知,從2﹣6min,溫度保持在48℃不變,熔化過程經歷的時間是6min﹣2min=4min;
(3)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4)加熱至第7分鐘,熔化完成,該物質處于液態。
四.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共3小題)
8.(2024春 余姚市期末)某晶體熔化過程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各組固體熔化圖像的形狀與其類似的一組是(  )
A.蠟 玻璃 瀝青 B.蠟 鋁 玻璃
C.冰 鐵 鋁 D.冰 鐵 瀝青
【答案】C
【解答】解: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
A.蠟、玻璃、瀝青是非晶體,故A錯誤;
B.鋁是晶體,蠟、玻璃是非晶體,故B錯誤;
C.冰、鐵、鋁都是晶體,故C正確;
D.冰、鐵是晶體,瀝青是非晶體,故D錯誤。故選:C。
9.(2023秋 溫州期末)如圖甲是一款3D打印筆,筆中裝有塑料條,啟動加熱開關,塑料受熱會逐漸變軟變稀。擠出的液態塑料冷卻后形成固定的形狀。整個過程中塑料的溫度變化如圖乙,據此可知(  )
A.塑料是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解答】解:塑料受熱會逐漸變軟變稀說明塑料是非晶體;塑料是固態,擠出液態塑料屬于熔化,冷卻后形成固定的形狀屬于凝固。所以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0.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表示三種質量相等的固體同時同等條件下加熱時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 ?。?br/>A.屬于晶體的是a B.熔化最快的是a
C.熔點最高的是c D.無法熔化的是b
【答案】B
【解答】解:AC、從圖中可以看出a、c在熔化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a、c是晶體,且a的熔點高于c的熔點,故AC錯誤;
BD、從圖中還可以看出,c加熱達到熔點的熔化時間比a的熔化時間長,a比c物質熔化要快,b一直升溫而且是直線,說明沒達到熔點,所以b一定是晶體,如果是非晶體,不會是直線的,因此熔化最快的是a,故B正確,D錯誤。
故選:B。
五.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共3小題)
11.(2023秋 東陽市期末)小東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裝入兩支相同的試管中,把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并插入溫度計測量,如圖一所示;然后把實驗測得數據繪制成如圖二所示圖像。據圖回答:
(1)由圖可知,甲物質是  非晶體?。ㄌ睢熬w”或“非晶體”)。
(2)水浴加熱過程中,下列對乙物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BC?。啥噙x)。
A.0~2m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多
B.乙物質在B點時的狀態是固態
C.乙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比CD段的比熱容小
【答案】(1)非晶體;(2)BC。
【解答】解:(1)由圖可知,隨不斷加熱,甲物質溫度一直升高,是非晶體。
(2)A.根據轉換法,0~2m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一樣多,A錯誤;
B.該物質在B點時處于熔點溫度,還沒有開始熔化,處于固態,B正確;
C、乙物質在AB和CD段質量保持不變,經歷的時間相同,吸熱相同,而AB段對應的溫度變化大,根據c可知,乙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比CD段的比熱容小,故C正確。
故選:BC。
12.(2024春 海曙區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卮饐栴}: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 。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答案】(1)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2)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A。
【解答】解:(1)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相當于直接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溫度計示數應會上升緩慢,故A正確;
B、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燒杯中的水過少,溫度計的玻璃泡不會碰到了試管壁,不會影響溫度計示數,故B錯誤;
C、熔化過程中,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可使物質受熱均勻,溫度計示數上升較快,故C錯誤;
D、海波為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A。
故答案為:(1)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2)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A。
(2023秋 上城區期末)小科和小金討論“水中加鹽后,凝固點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帶著這個問題,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適量鹽溶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觀察鹽水的狀態,并記錄溫度。
鹽水濃度(%) 10 14 18 22 26
凝固點(℃) ﹣7 ﹣10.5 ﹣14 ﹣20 ﹣1.7
(1)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該時刻溫度是  ﹣4 ℃。
(2)小科和小金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乙所示,小科容器中的物質在第4分鐘時處于  固液共存態?。ㄟx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3)小科和小金發現所測的鹽水凝固點不同,由此做出猜想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經多次實驗,得到表格數據,小科判斷鹽水濃度為22%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20℃,你認為他的判斷是否準確,并說出理由  不準確,理由是沒有進一步探究22%附近濃度的鹽水的凝固點 。
【答案】(1)﹣4;(2)固液共存態;(3)不準確;理由是沒有進一步探究22%附近濃度的鹽水的凝固點。
【解答】解:(1)由圖甲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線以下,是零下,所以該時刻溫度是﹣4℃;
(2)由圖乙可知,小科容器中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點,因此該物質為晶體,該物質從第3min開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結束,故該物質在第4min時正在熔化,因此處于固液共存態;
(3)從表格中的數據可看出,鹽水的凝固點隨鹽水的濃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表中鹽水濃度為22%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20℃,鹽水濃度在18%到22%和22%到26%之間還有19%、20%、23%、24%或者是22.5%等,都有可能在以上鹽水濃度時,鹽水的凝固點比﹣20℃還低,所以他的判斷不準確;
故答案為:(1)﹣4;(2)固液共存態;(3)不準確;理由是沒有進一步探究22%附近濃度的鹽水的凝固點。
六.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共2小題)
14.(2024 拱墅區模擬)如圖是“炒酸奶”的制作過程:將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終只留下固態酸奶。該制作過程中液態氮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答案】C
【解答】解: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終只留下固態酸奶,說明酸奶凝固放熱,液態氮變成氣態氮,汽化吸熱。
故選:C。
15.(2023秋 西湖區期末)省油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由上下兩個碗狀容器組成,中間有夾層,夾層有一小孔與外部相連。有研究人員發現“上部盛水、夾層盛油”能夠省油(如圖所示)。請從減少油揮發的角度,說明該燈能省油的原理。
【答案】在上部盛水,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的較慢些,從而減小油的蒸發;
上部盛水、夾層盛油,可以減小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可以減小油上方的空氣流速,從而減小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目的。
七.沸騰及沸騰條件(共3小題)
16.(2024秋 鹿城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1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用酒精燈對裝有水的燒杯加熱,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圖中省略用來固定的裝置),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100℃時( ?。?br/>A.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B.燒杯中的水一定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C.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D.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答案】B
【解答】解:燒杯內的水達到沸點時,能繼續吸熱,故會沸騰;玻璃瓶內的水達到沸點時,不能繼續吸熱,故B正確。
故選:B。
17.(2023秋 柯橋區月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開始沸騰以后,碗中的水將( ?。?br/>A.同時沸騰
B.稍后沸騰
C.不會沸騰,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
D.不會沸騰,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答案】C
【解答】解:開始鍋與碗中的水都會吸熱升溫,但當鍋中的水達到沸點時吸熱會沸騰起來,但溫度不再升高。
此時碗中的水也會達到沸點,但由于碗中的水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碗中的水不會沸騰。故選:C。
18.(2024春 鎮海區校級期中)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br/>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
C.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D.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丙中水沸騰
【答案】D
【解答】解: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
故選:D。
八.蒸發及其現象(共1小題)
19.(2023秋 紹興期末)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br/>A. .C. D.
【答案】B
【解答】解: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B圖象與事實相符合。
九.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共3小題)
20.(2024春 寧波期末)小科發現媽媽每次洗完頭發后,總是用電吹風吹濕頭發,而且還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這是為什么呢?(  )
A.用電吹風吹濕頭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氣流動;減慢水分蒸發
B.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提高水的溫度,以加快水分蒸發
C.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減少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D.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增加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答案】D
【解答】解:洗完頭發后,為讓頭發干快些,用電吹風吹濕頭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氣流動,加快水分蒸發;
用梳子不停的抖動頭發,這樣是為了增加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故選:D。
21.(2023秋 東陽市期末)小東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
(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溫度 有關。
(2)B、D實驗不能形成對照組,原因是  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 。
【答案】(1)溫度;(2)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
【解答】解:(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看出,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都相同,只有液體的溫度不同,故可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2)B、D實驗中,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故不能形成對照組。
故答案為:(1)溫度;(2)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
22.(2023秋 嵊州市期末)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液體表面積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甲、丙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慢?。ā翱臁被颉奥保?。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
【答案】(1)液體表面積;(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答】解:(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一十.液化及液化現象(共3小題)
23.(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市場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其制作過程主要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沸點為﹣196℃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使酸奶快速凝固的同時,周圍“煙霧繚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大氣壓下,﹣196℃的液態氮一定沸騰
B.酸奶在凝固過程中吸收熱量
C.“煙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煙霧”是液態氮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答】解:A、將﹣196℃的液態氮置于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迅速汽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同時吸收大量的熱,故A錯誤;
B、凝固過程中需要向外界放出熱量,故B錯誤;
CD、液態氮在汽化過程吸收大量的熱,導致容器周圍溫度降低,“煙霧繚繞”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此過程放出熱量,故C正確,D錯誤;故選:C。
24.(2024 寧波自主招生)電冰箱是常用的家電,當壓縮機工作時,制冷劑(俗稱“藥水”)在冰箱內外管道中不斷循環流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B.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吸收熱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放出熱量
【答案】D
【解答】解:氟利昂是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工作時電動壓縮機使氟利昂蒸氣壓縮而液化,壓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將熱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態氟利昂,經過一段很細的毛細管進入冰箱內冷凍室的管子里,在這里迅速汽化,從冰箱的內部吸收熱量,使冰箱內部的溫度降低。故選:D。
25.(2024 新昌縣模擬)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所示,則CO2經過( ?。?br/>A.壓縮機后溫度降低
B.冷凝器后內能增大
C.膨脹閥后分子間距減小
D.蒸發器時吸收熱量
【答案】D
【解答】解:A、CO2經過壓縮機時,對CO2做功,CO2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A錯誤;
B、CO2經過冷凝器時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了液化放熱,內能減小,故B錯誤;
C、由圖可知,液態CO2經過膨脹閥時一部分變為氣態CO2,則此過程中發生了汽化,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故C錯誤;
D、CO2經過蒸發器時由液態變成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D正確。故選:D。
一十一.液化方法及其應用(共2小題)
26.(2024春 海曙區校級期末)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汽化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  液態乙醚 出現,表明用  壓縮體積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答案】汽化;液態乙醚;壓縮體積。
【解答】解: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適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汽化現象,然后推動活塞,又會觀察到液態乙醚出現,這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態乙醚液化。
故答案為:汽化;液態乙醚;壓縮體積。
27.(2023秋 新昌縣期末)如圖是電冰箱工作原理圖。電冰箱里制冷設備主要有三部分:蒸發器、空氣壓縮機和冷凝器。
(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該過程要  吸?。ㄟx填“吸”或“放”)熱。
(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發生了  液化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下列選項中氣體發生物態變化也是通過壓縮的方式有  AB 。
A.氣體打火機 B.液化石油氣 C.玻璃窗上的水霧
【答案】(1)吸;(2)液化;AB。
【解答】解:(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汽化吸收熱量。
(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變成液體,是液化過程。
液化的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氣體打火機和液化石油氣都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式使氣體液化的;玻璃窗上的水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應選AB。
故答案為:(1)吸;(2)液化;AB。
一十二.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共2小題)
28.(2023秋 濱江區期末)小濱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如下:
(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如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  鐵桿a?。ㄟx填“鐵桿a”或“鐵圈b”)更合理。
(2)器材調整好后,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并觀察水中發生的變化。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本次實驗應選用溫度計為  水銀?。ㄟx填“水銀”或“酒精”)溫度計。
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3)如圖2所示,燒杯和試管中均裝有適量的水,加熱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水沸騰了,而試管中的水并未沸騰,這是因為  試管內的水達到沸點,無法持續吸熱 。小濱同學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逐漸沸騰,說明加入食鹽后水的沸點  升高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小江同學又用相同的器材做同一實驗,兩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分別如圖3中A、B曲線所示,造成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燒杯內水的質量不同 。
【答案】(1)鐵桿a;(2)水銀;(3)試管內的水達到沸點,無法持續吸熱;升高;(4)燒杯內水的質量不同。
【解答】解:(1)解:(1)觀察圖甲可知,酒精燈利用外焰加熱,則鐵桿b位置合適,故只需適當升高鐵桿a,使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且浸沒在水中;
(2)由表格可知,水的沸點為98℃,酒精的沸點為78℃,故不合適,水銀的沸點為357℃,故選水銀溫度計;
(3)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可知,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但試管中的水始終沒有沸騰,是由于試管內水達到98℃后,不再吸熱,所以沒有沸騰;
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逐漸沸騰,說明此時試管外水的溫度高于試管內水的溫度,故試管內的水會繼續吸熱,說明加鹽后水的沸點升高了;
(4)由圖3可知,加熱時間不同,說明吸收熱量不同,根據Q=cmΔt可知,同種物質,溫度變化相同時,吸收熱量越多,質量越大,故造成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不同的原因是燒杯內水的質量不同。
29.(2024春 鎮海區校級期中)小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后,進行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在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組裝的順序通常是  從下到上 (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是為了避免  大氣壓 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像乙可知,當地大氣壓  小于 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實驗。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熱源將水再次加熱到沸騰,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D 。
A.B.C.D.
(4)圖乙中三條實驗記錄圖像中,b表示第一次實驗,則可以表示第二次實驗的是  a (選填“a”“b”或“c”)。
【答案】(1)從下到上;大氣壓;(2)小于;(3)D;(4)a。
【解答】解:(1)因為要根據酒精燈的高度確定鐵圈的位置,故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使燒杯內外氣壓相同,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乙可知,水的沸點為98℃,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故此時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3)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水的溫度瞬間下降,通過加熱溫度再慢慢上升,因為大氣壓不變,故水的沸點不變,故D正確;
(4)b表示第一次實驗,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溫度降低,隨著加熱溫度慢慢升高,因為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根據Q=cmΔt可知,若溫度變化相同,質量變大時,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即加熱時間長,故a符合要求。
一十三.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共3小題)
30.(2024 寧波模擬)熱轉印技術是一項新興的織物印刷工藝。該技術通過將帶有印刷圖樣的轉印紙與織物重疊在一起加熱,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就能直接變為氣態的形式轉移到織物上,形成圖樣。該轉印過程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br/>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升華后凝固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華
【答案】A
【解答】解: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直接變為氣態,此過程是升華;該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轉移到織物上,此過程是凝華,故A正確。
故選:A。
31.(2024 上城區校級二模)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變多、變少”的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br/>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答】解:①金屬盤下水滴變多,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②燒杯中的冰變少,這是冰熔化為水,熔化吸熱;
③管中乙醚變多,這是乙醚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④碘錘中碘粒變少,這是碘升華的結果,升華吸熱;
綜上所述,①③物態變化是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2.(2024 浙江模擬)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br/>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答案】C
【解答】解: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一十四.生活中的升華現象(共2小題)
33.(2024春 寧??h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答案】D
【解答】解: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34.(2024 舟山三模)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br/>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
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
【答案】D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是熔化現象,故A錯誤;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
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是汽化現象,故C錯誤;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是冰直接升華成了水蒸氣,故D正確。
故選:D。
一十五.生活中的凝華現象(共2小題)
35.(2024 金華二模)“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br/>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答案】C
【解答】解: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C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D錯誤。故選:C。
36.(2024春 寧波期中)下列關于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br/>A.雨籠山巒 B.霧繞群峰 C.霜打枝頭 D.冰封谷底
【答案】C
【解答】解:A、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C正確;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屬于凝固現象,故D錯誤。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2 物態變化
專題一 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熔化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
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
一.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共2小題)
1.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
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br/>A.﹣40℃的固態水銀變成0℃的液態水銀
B.冰變成水
C.鋼水澆鑄成火車輪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
專題二 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凝固:物質從液體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2)凝固規律
①晶體凝固規律:晶體凝固時要不斷放熱,但溫度保持在凝固點不變。
②非晶體凝固規律:非晶體凝固時,隨著物質不斷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3)晶體凝固條件:晶體要凝固,首先溫度要達到晶體的凝固點,其次晶體還要不斷放出熱量。
二.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共3小題)
3.2024年初,不少地方發生了災害性天氣一一凍雨。凍雨是一種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溫度低于0℃的過冷水,當它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下列的物態變化與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頭
C.云霧縹緲 D.冰封湖面
4.2024年初湖州出現凍雨,水滴下落時遇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如圖)。這一過程是( ?。?br/>A.凝固過程,吸收熱量 B.凝固過程,放出熱量
C.凝華過程,吸收熱量 D.凝華過程,放出熱量
5.今年冬天各地文旅宣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最出圈的是哈爾濱旅游熱,冬季景觀中蘊含大量的科學原理,請回答問題。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氣溫一般在﹣20℃以下,人們常把梨放到屋外冰凍成像石頭一樣硬的“凍梨”,吃之前再把“凍梨”放在0℃的水中“緩”下,緩好后的凍梨吃起來軟糯多汁,更加清甜。關于凍梨的變化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
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一定降低
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壁,而使細胞液滲出
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化學變化
專題三 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知識點的認識】
1.熔化或凝固圖象反應的隨著時間變化,物質溫度的變化;
2.從圖像中可以反應物質是晶體或非晶體;
3.從圖像中可以反應物質的狀態。
三.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共2小題)
6.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
7.如圖所示,根據該固體的熔化曲線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該固體是   ?。ㄌ睢熬w”或“非晶體”)。
(2)該固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    分鐘。
(3)該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是    。
(4)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    (填“固液共存”、“液”或“氣”)態。
專題四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知識點的認識】
固態物質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的組態,可劃分為晶體與非晶體兩大類.
(1)晶體:①晶體有整齊規則的幾何外形;
②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
③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2)非晶體是指組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離子)不呈空間有規則周期性排列的固體.它沒有一定規則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蠟等.它的物理性質在各個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有人把非晶體叫做“過冷液體”或“流動性很小的液體”.
晶體和非晶體之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質,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觀結構不同.
晶體 非晶體
物質舉例 海波、冰、食鹽、水晶、明礬、萘、各種金屬 松香、玻璃、蠟、瀝青
熔點和凝固點 有 沒有
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凝固過程 放出熱量,溫度不變 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
四.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共3小題)
8.某晶體熔化過程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各組固體熔化圖像的形狀與其類似的一組是( ?。?br/>A.蠟 玻璃 瀝青 B.蠟 鋁 玻璃
C.冰 鐵 鋁 D.冰 鐵 瀝青
9.如圖甲是一款3D打印筆,筆中裝有塑料條,啟動加熱開關,塑料受熱會逐漸變軟變稀。擠出的液態塑料冷卻后形成固定的形狀。整個過程中塑料的溫度變化如圖乙,據此可知( ?。?br/>A.塑料是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10.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表示三種質量相等的固體同時同等條件下加熱時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 ?。?br/>A.屬于晶體的是a B.熔化最快的是a
C.熔點最高的是c D.無法熔化的是b
五.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共3小題)
11.小東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裝入兩支相同的試管中,把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并插入溫度計測量,如圖一所示;然后把實驗測得數據繪制成如圖二所示圖像。據圖回答:
(1)由圖可知,甲物質是   ?。ㄌ睢熬w”或“非晶體”)。
(2)水浴加熱過程中,下列對乙物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啥噙x)。
A.0~2m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多
B.乙物質在B點時的狀態是固態
C.乙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比CD段的比熱容小
12.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回答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小科和小金討論“水中加鹽后,凝固點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帶著這個問題,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適量鹽溶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觀察鹽水的狀態,并記錄溫度。
鹽水濃度(%) 10 14 18 22 26
凝固點(℃) ﹣7 ﹣10.5 ﹣14 ﹣20 ﹣1.7
(1)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該時刻溫度是    ℃。
(2)小科和小金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乙所示,小科容器中的物質在第4分鐘時處于   ?。ㄟx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3)小科和小金發現所測的鹽水凝固點不同,由此做出猜想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經多次實驗,得到表格數據,小科判斷鹽水濃度為22%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20℃,你認為他的判斷是否準確,并說出理由    。
專題六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汽化: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汽化時要吸收熱量.
(2)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①蒸發是溫度低于沸點時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故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蒸發.
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過程.每種液體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達到沸點時,且要繼續吸熱才會沸騰.
(3)沸騰與蒸發在相變上并無根本區別.沸騰時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熱而保持液體溫度不變.沸點隨外界壓力的增大而升高.
六.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共2小題)
14.如圖是“炒酸奶”的制作過程:將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終只留下固態酸奶。該制作過程中液態氮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15.省油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由上下兩個碗狀容器組成,中間有夾層,夾層有一小孔與外部相連。有研究人員發現“上部盛水、夾層盛油”能夠省油(如圖所示)。請從減少油揮發的角度,說明該燈能省油的原理。
專題七 沸騰及沸騰條件
【知識點的認識】
(1)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現象叫沸騰.
(2)沸騰時的規律:液體沸騰時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3)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即使同一液體,它的沸點也要隨外界的氣壓而變:大氣壓強越高,液體沸點越高,反之就越低.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 C,這是最為常見的.在一定的外界壓強下,沸騰只能在某一特定溫度(沸點)并持續加熱下進行.不同液體在相同的壓強下的沸點是不同的.
(4)滿足沸騰的條件是:①達到沸點;
②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七.沸騰及沸騰條件(共3小題)
16.如圖所示,1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用酒精燈對裝有水的燒杯加熱,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圖中省略用來固定的裝置),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100℃時( ?。?br/>A.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B.燒杯中的水一定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C.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D.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1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開始沸騰以后,碗中的水將( ?。?br/>A.同時沸騰
B.稍后沸騰
C.不會沸騰,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
D.不會沸騰,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18.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
C.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D.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丙中水沸騰
專題八 蒸發及其現象
【知識點的認識】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它是液體的汽化形式之一、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液體分子由于不規則的運動而相互碰撞,有的運動速度減慢,有的運動速度加快,那些處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較大的分子,能夠脫離液面而成為液態分子,因此液體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蒸發要吸熱,有降溫制冷的作用.
八.蒸發及其現象(共1小題)
19.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br/>A. B. C. D.
專題九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知識點的認識】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液體的溫度越低蒸發越慢.同樣濕的衣服在陽光下千得快,在樹陰下干得慢.
(2)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液體的表面積越小蒸發越慢.同樣多的水,裝在盤子里干得快,裝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氣流動.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慢蒸發越慢.同樣濕的鞋子在通風的地方干得快,在沒風的地方干得慢.
九.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共3小題)
20.小科發現媽媽每次洗完頭發后,總是用電吹風吹濕頭發,而且還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這是為什么呢?( ?。?br/>A.用電吹風吹濕頭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氣流動;減慢水分蒸發
B.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提高水的溫度,以加快水分蒸發
C.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減少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D.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增加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21.小東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
(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2)B、D實驗不能形成對照組,原因是    。
22.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
專題十 液化及液化現象
【知識點的認識】
(1)定義: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熱過程.
(2)液化方法:
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機中的丁烷.
十.液化及液化現象(共3小題)
23.市場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其制作過程主要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沸點為﹣196℃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使酸奶快速凝固的同時,周圍“煙霧繚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大氣壓下,﹣196℃的液態氮一定沸騰
B.酸奶在凝固過程中吸收熱量
C.“煙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煙霧”是液態氮汽化形成的
24.電冰箱是常用的家電,當壓縮機工作時,制冷劑(俗稱“藥水”)在冰箱內外管道中不斷循環流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B.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吸收熱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放出熱量
25.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所示,則CO2經過( ?。?br/>A.壓縮機后溫度降低
B.冷凝器后內能增大
C.膨脹閥后分子間距減小
D.蒸發器時吸收熱量
專題十一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1)液化方法:
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機中的丁烷.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溫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溫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十一.液化方法及其應用(共2小題)
26.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    出現,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27.如圖是電冰箱工作原理圖。電冰箱里制冷設備主要有三部分:蒸發器、空氣壓縮機和冷凝器。
(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該過程要   ?。ㄟx填“吸”或“放”)熱。
(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發生了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下列選項中氣體發生物態變化也是通過壓縮的方式有    。
A.氣體打火機
B.液化石油氣
C.玻璃窗上的水霧
專題十二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
1.通過實驗觀察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
2.觀察水沸騰前后的現象。
十二.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共2小題)
28.小濱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如下:
(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如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   ?。ㄟx填“鐵桿a”或“鐵圈b”)更合理。
(2)器材調整好后,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并觀察水中發生的變化。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本次實驗應選用溫度計為   ?。ㄟx填“水銀”或“酒精”)溫度計。
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3)如圖2所示,燒杯和試管中均裝有適量的水,加熱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水沸騰了,而試管中的水并未沸騰,這是因為    。小濱同學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逐漸沸騰,說明加入食鹽后水的沸點   ?。ㄟx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小江同學又用相同的器材做同一實驗,兩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分別如圖3中A、B曲線所示,造成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9.小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后,進行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1)在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組裝的順序通常是    (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是為了避免    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像乙可知,當地大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實驗。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熱源將水再次加熱到沸騰,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
A.B.
C.D.
(4)圖乙中三條實驗記錄圖像中,b表示第一次實驗,則可以表示第二次實驗的是   ?。ㄟx填“a”“b”或“c”)。
專題十三 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升華: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低于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
(2)凝華:物質從氣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高于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
物態變化 升華 凝華
定義 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 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
吸放熱 吸熱 放熱
舉例 碘升華、樟腦球變小、干冰升華 霜、冰花、霧凇的形成
識別方法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中間不經液態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中間不經液態
十三.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共3小題)
30.熱轉印技術是一項新興的織物印刷工藝。該技術通過將帶有印刷圖樣的轉印紙與織物重疊在一起加熱,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就能直接變為氣態的形式轉移到織物上,形成圖樣。該轉印過程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升華后凝固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華
31.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變多、變少”的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br/>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皾娝杀钡脑硎撬魵庠跇O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br/>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一十四.生活中的升華現象(共2小題)
33.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34.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br/>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
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
一十五.生活中的凝華現象(共2小題)
35.“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36.下列關于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br/>A.雨籠山巒 B.霧繞群峰 C.霜打枝頭 D.冰封谷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81張PPT)
3.2 物態變化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新知導入
專題一 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熔化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
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溫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溫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溫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
1.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____ )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 B.全部熔化
C.一點都沒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
【解析】解: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
故選:C。
C
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____ )
A.-40℃的固態水銀變成0℃的液態水銀
B.冰變成水
C.鋼水澆鑄成火車輪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
【解析】解:A、-40℃的固態水銀變成0℃的液態水銀,這是熔化,故A錯誤;
B、固態冰變成液態水,這是熔化,故B錯誤;
C、鋼水澆鑄成火車輪,這是凝固,故C正確;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這是熔化現象,故D錯誤。
C
專題二 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凝固:物質從液體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2)凝固規律
①晶體凝固規律:晶體凝固時要不斷放熱,但溫度保持在凝固點不變。
②非晶體凝固規律:非晶體凝固時,隨著物質不斷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3)晶體凝固條件:晶體要凝固,首先溫度要達到晶體的凝固點,其次晶體還要不斷放出熱量。
3.2024年初,不少地方發生了災害性天氣一一凍雨。凍雨是一種外觀同一般雨滴相同、溫度低于0℃的過冷水,當它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下列的物態變化與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____ )
A. B.___
露珠的形成 霜打枝頭
C D
云霧縹緲 冰封湖面
___
D
【解析】解:過冷水滴落到溫度為0℃以下的物體上時,
立刻凍結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層,稱為雨凇,所以雨凇的形成是凝固現象,該現象發生時要放熱,故D正確;
故選:D。
4.2024年初湖州出現凍雨,水滴下落時遇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如圖)。這一過程是( ____ )
A.凝固過程,吸收熱量
B.凝固過程,放出熱量
C.凝華過程,吸收熱量
D.凝華過程,放出熱量
【解析】解:水滴下落時遇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是由液態變為固態,屬于凝固現象,凝固放熱。
故選:B。
B
5.今年冬天各地文旅宣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最出圈的是哈爾濱旅游熱,冬季景觀中蘊含大量的科學原理,請回答問題。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氣溫一般在-20℃以下,人們常把梨放到屋外冰凍成像石頭一樣硬的“凍梨”,吃之前再把“凍梨”放在0℃的水中“緩”下,緩好后的凍梨吃起來軟糯多汁,更加清甜。關于凍梨的變化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____ )
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
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一定降低
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壁,而使細胞液滲出
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化學變化
A
【解析】解: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故A正確;
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一定降低,可能仍為0℃的水,故B錯誤;
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膜,而使細胞液滲出,故C錯誤;
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故D錯誤;
故選:A。
專題三 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知識點的認識】
1.熔化或凝固圖象反應的隨著時間變化,物質溫度的變化;
2.從圖像中可以反應物質是晶體或非晶體;
3.從圖像中可以反應物質的狀態。
6.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
_____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
C
【解析】解:
ABD、由圖像可知,從A到B過程中物質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BC段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處于熔化過程,熔化吸熱,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在t=3min時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3min,故A、B、D錯誤;
C、圖像的EF段為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此時對應的溫度是45℃,則其凝固點為45℃,故C正確。
故選:C。
7.如圖所示,根據該固體的熔化曲線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該固體是 _____ (填“晶體”或“非晶體”)。
(2)該固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 ____ 分鐘。
(3)該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加熱至第7分鐘,該物質處于 ____ (填“固液共存”、“液”或“氣”)態。
【解析】解:(1)該固體是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是晶體;
(2)從圖中數據可知,從2-6min,溫度保持在48℃不變,
晶體
4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熔化過程經歷的時間是6min-2min=4min;
(3)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4)加熱至第7分鐘,熔化完成,該物質處于液態。
故答案為:(1)晶體;(2)4;(3)吸收熱量,溫度不變;(4)液。
專題四 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知識點的認識】
固態物質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的組態,可劃分為晶體與非晶體兩大類.
(1)晶體:①晶體有整齊規則的幾何外形;
②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
③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2)非晶體是指組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離子)不呈空間有規則周期性排列的固體.它沒有一定規則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蠟等.它的物理性質在各個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有人把非晶體叫做“過冷液體”或“流動性很小的液體”.
晶體和非晶體之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質,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觀結構不同.
晶體 非晶體
物質舉例 海波、冰、食鹽、水晶、明礬、萘、各種金屬 松香、玻璃、蠟、瀝青
熔點和凝固點 有 沒有
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凝固過程 放出熱量,溫度不變 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
8.某晶體熔化過程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各組固體熔化圖像的形狀與其類似的一組是( ____ )
A.蠟 玻璃 瀝青 B.蠟 鋁 玻璃
C.冰 鐵 鋁 D.冰 鐵 瀝青
【解析】解: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
A.蠟、玻璃、瀝青是非晶體,故A錯誤;
B.鋁是晶體,蠟、玻璃是非晶體,故B錯誤;
C.冰、鐵、鋁都是晶體,故C正確;
D.冰、鐵是晶體,瀝青是非晶體,故D錯誤。
故選:C。
C
9.如圖甲是一款3D打印筆,筆中裝有塑料條,啟動加熱開關,塑料受熱會逐漸變軟變稀。擠出的液態塑料冷卻后形成固定的形狀。整個過程中塑料的溫度變化如圖乙,據此可知( ____ )
A.塑料是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體,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體,先凝固后熔化
C
【解析】解:塑料受熱會逐漸變軟變稀說明塑料是非晶體;塑料是固態,擠出液態塑料屬于熔化,冷卻后形成固定的形狀屬于凝固。所以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0.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表示三種質量相等的固體同時同等條件下加熱時的熔化圖像,由圖可知( ____ )
A.屬于晶體的是a B.熔化最快的是a
C.熔點最高的是c D.無法熔化的是b
【解析】解:AC、從圖中可以看出a、c在熔化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a、c是晶體,且a的熔點高于c的熔點,故AC錯誤;
BD、從圖中還可以看出,c加熱達到熔點的熔化時間比a的熔化時間長,a比c物質熔化要快,b一直升溫而且是直線,說明沒達到熔點,所以b一定是晶體,如果是非晶體,不會是直線的,因此熔化最快的是a,故B正確,D錯誤。
故選:B。
B
11.小東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裝入兩支相同的試管中,把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并插入溫度計測量,如圖一所示;然后把實驗測得數據繪制成如圖二所示圖像。據圖回答:
___
(1)由圖可知,甲物質是 ________ (填“晶體”或“非晶體”)。
(2)水浴加熱過程中,下列對乙物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____ (可多選)。
非晶體
BC
A.0~2m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多
B.乙物質在B點時的狀態是固態
C.乙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比CD段的比熱容小
【解析】解:(1)由圖可知,隨不斷加熱,甲物質溫度一直升高,是非晶體。
(2)A.根據轉換法,0~2m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一樣多,A錯誤;
B.該物質在B點時處于熔點溫度,還沒有開始熔化,處于固態,B正確;
C、乙物質在AB和CD段質量保持不變,經歷的時間相同,吸熱相同,
而AB段對應的溫度變化大,根據c= 可知,乙物質在AB段的比熱容比CD段的比熱容小,故C正確。
故選:BC。
故答案為:(1)非晶體;(2)BC。
12.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卮饐栴}: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 。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解析】解:(1)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相當于直接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
A
,溫度計示數應會上升緩慢,故A正確;
B、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燒杯中的水過少,溫度計的玻璃泡不會碰到了試管壁,不會影響溫度計示數,故B錯誤;
C、熔化過程中,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可使物質受熱均勻,溫度計示數上升較快,故C錯誤;
D、海波為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A。
故答案為:(1)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2)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A。
13.小科和小金討論“水中加鹽后,凝固點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帶著這個問題,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適量鹽溶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觀察鹽水的狀態,并記錄溫度。____
鹽水濃度(%) 10 14 18 22 26
凝固點(℃) -7 -10.5 -14 -20 -1.7
(1)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該時刻溫度是 ____ ℃。
(2)小科和小金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乙所示,小科容器中的物質在第4分鐘時處于 _____________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3)小科和小金發現所測的鹽水凝固點不同,由此做出猜想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經多次實驗,得到表格數據,小科判斷鹽水濃度為22%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20℃,你認為他的判斷是否準確,并說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固液共存態
不準確,理由是沒有進一步探究22%附近濃度的鹽水的凝固點
【解析】解:(1)由圖甲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線以下,是零下,所以該時刻溫度是-4℃;
(2)由圖乙可知,小科容器中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有固定的熔點,因此該物質為晶體,該物質從第3min開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結束,故該物質在第4min時正在熔化,因此處于固液共存態;
(3)從表格中的數據可看出,鹽水的凝固點隨鹽水的濃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表中鹽水濃度為22%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20℃,鹽水濃度在18%到22%和22%到26%之間還有19%、20%、23%、24%或者是22.5%等,都有可能在以上鹽水濃度時,鹽水的凝固點比-20℃還低,所以他的判斷不準確;
專題六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汽化: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汽化時要吸收熱量.
(2)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①蒸發是溫度低于沸點時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過程.故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蒸發.
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過程.每種液體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達到沸點時,且要繼續吸熱才會沸騰.
(3)沸騰與蒸發在相變上并無根本區別.沸騰時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熱而保持液體溫度不變.沸點隨外界壓力的增大而升高.
14.如圖是“炒酸奶”的制作過程:將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終只留下固態酸奶。該制作過程中液態氮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____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解析】解: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最終只留下固態酸奶,說明酸奶凝固放熱,液態氮變成氣態氮,汽化吸熱。
故選:C。
C
15.省油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由上下兩個碗狀容器組成,中間有夾層,夾層有一小孔與外部相連。有研究人員發現“上部盛水、夾層盛油”能夠省油(如圖所示)。請從減少油揮發的角度,說明該燈能省油的原理。
【解析】答:在上部盛水,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的較慢些,從而減小油的蒸發;
上部盛水、夾層盛油,可以減小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可以減小油上方的空氣流速,從而減小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的目的。
專題七 沸騰及沸騰條件
【知識點的認識】
(1)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現象叫沸騰.
(2)沸騰時的規律:液體沸騰時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3)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即使同一液體,它的沸點也要隨外界的氣壓而變:大氣壓強越高,液體沸點越高,反之就越低.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 C,這是最為常見的.在一定的外界壓強下,沸騰只能在某一特定溫度(沸點)并持續加熱下進行.不同液體在相同的壓強下的沸點是不同的.
(4)滿足沸騰的條件是:
①達到沸點;
②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16.如圖所示,1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用酒精燈對裝有水的燒杯加熱,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圖中省略用來固定的裝置),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100℃時( ____ )
A.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B.燒杯中的水一定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C.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
D.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
【解析】解:燒杯內的水達到沸點時,能繼續吸熱,故會沸騰;玻璃瓶內的水達到沸點時,不能繼續吸熱,故B正確。
故選:B。
B
1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開始沸騰以后,碗中的水將( ____ )
A.同時沸騰
B.稍后沸騰
C.不會沸騰,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
D.不會沸騰,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解析】解:開始鍋與碗中的水都會吸熱升溫,但當鍋中的水達到沸點時吸熱會沸騰起來,但溫度不再升高。
此時碗中的水也會達到沸點,但由于碗中的水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碗中的水不會沸騰。
故選:C。
C
18.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____ )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
C.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D.三杯水溫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丙中水沸騰
D
【解析】解: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
故選:D。
專題八 蒸發及其現象
【知識點的認識】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它是液體的汽化形式之一、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液體分子由于不規則的運動而相互碰撞,有的運動速度減慢,有的運動速度加快,那些處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較大的分子,能夠脫離液面而成為液態分子,因此液體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蒸發要吸熱,有降溫制冷的作用.
19.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____ )
A.___
B.___
B
C.___
D.___
【解析】解: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B圖象與事實相符合。
專題九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知識點的認識】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液體的溫度越低蒸發越慢.同樣濕的衣服在陽光下千得快,在樹陰下干得慢.
(2)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液體的表面積越小蒸發越慢.同樣多的水,裝在盤子里干得快,裝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氣流動.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慢蒸發越慢.同樣濕的鞋子在通風的地方干得快,在沒風的地方干得慢.
20.小科發現媽媽每次洗完頭發后,總是用電吹風吹濕頭發,而且還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這是為什么呢?( ____ )
A.用電吹風吹濕頭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氣流動;減慢水分蒸發
B.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提高水的溫度,以加快水分蒸發
C.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減少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D.用梳子不停地抖動頭發主要是為了增加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解析】解:洗完頭發后,為讓頭發干快些,用電吹風吹濕頭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氣流動,加快水分蒸發;
用梳子不停的抖動頭發,這樣是為了增加水的表面積,加快水分蒸發。
D
21.小東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
__________
(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_____ 有關。
(2)B、D實驗不能形成對照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溫度
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
【解析】解:(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看出,
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都相同,只有液體的溫度不同,故可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2)B、D實驗中,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故不能形成對照組。
故答案為:(1)溫度;(2)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
22.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________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_____________
液體表面積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_______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____ (“快”或“慢”)。
甲、丙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專題十 液化及液化現象
【知識點的認識】
(1)定義: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熱過程.
(2)液化方法:
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機中的丁烷.
23.市場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其制作過程主要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沸點為-196℃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使酸奶快速凝固的同時,周圍“煙霧繚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
A.標準大氣壓下,-196℃的液態氮一定沸騰
B.酸奶在凝固過程中吸收熱量
C.“煙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煙霧”是液態氮汽化形成的
C
【解析】解:A、將-196℃的液態氮置于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迅速汽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同時吸收大量的熱,故A錯誤;
B、凝固過程中需要向外界放出熱量,故B錯誤;
CD、液態氮在汽化過程吸收大量的熱,導致容器周圍溫度降低,“煙霧繚繞”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此過程放出熱量,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24.電冰箱是常用的家電,當壓縮機工作時,制冷劑(俗稱“藥水”)在冰箱內外管道中不斷循環流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
A.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B.在冰箱內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吸收熱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膨脹并放出熱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劑被壓縮并放出熱量
【解析】解:氟利昂是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質;工作時電動壓縮機使氟利昂蒸氣壓縮而液化,壓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將熱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態氟利昂,經過一段很細的毛細管進入冰箱內冷凍室的管子里,在這里迅速汽化,從冰箱的內部吸收熱量,使冰箱內部的溫度降低。
D
25.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所示,則CO2經過( ____ )
A.壓縮機后溫度降低
B.冷凝器后內能增大
C.膨脹閥后分子間距減小
D.蒸發器時吸收熱量
【解析】解:A、CO2經過壓縮機時,對CO2做功,CO2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A錯誤;
B、CO2經過冷凝器時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了液化放熱,內能減小,
D
故B錯誤;
C、由圖可知,液態CO2經過膨脹閥時一部分變為氣態CO2,則此過程中發生了汽化,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故C錯誤;
D、CO2經過蒸發器時由液態變成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D正確。
故選:D。
專題十一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1)液化方法:
①降低溫度:只要科學條件允許,任何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②壓縮體積:有的氣體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機中的丁烷.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溫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溫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26.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 _____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 __________ 出現,表明用 __________ 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解析】解: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適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液態乙醚消失,這是一個汽化現象,然后推動活塞,又會觀察到液態乙醚出現,這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態乙醚液化。
故答案為:汽化;液態乙醚;壓縮體積。
汽化
液態乙醚
壓縮體積
27.如圖是電冰箱工作原理圖。電冰箱里制冷設備主要有三部分:蒸發器、空氣壓縮機和冷凝器。
(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該過程要 ____ (選填“吸”或“放”)熱。
(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發生了 _____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下列選項中氣體發生物態變化也是通過壓縮的方式有 ____ 。
A.氣體打火機
B.液化石油氣
C.玻璃窗上的水霧

液化
AB
【解析】解:(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汽化吸收熱量。
(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變成液體,是液化過程。
液化的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氣體打火機和液化石油氣都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式使氣體液化的;玻璃窗上的水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應選AB。
故答案為:(1)吸;(2)液化;AB。
一十二
專題十二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
1.通過實驗觀察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
2.觀察水沸騰前后的現象。
28.小濱同學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如下:
_____
(1)在安裝器材時出現如圖1所示的情形,應調節 _______ (選填“鐵桿a”或“鐵圈b”)更合理。
鐵桿a
(2)器材調整好后,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并觀察水中發生的變化。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本次實驗應選用溫度計為 _____ (選填“水銀”或“酒精”)溫度計。
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3)如圖2所示,燒杯和試管中均裝有適量的水,
水銀
加熱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水沸騰了,而試管中的水并未沸騰,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濱同學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逐漸沸騰,說明加入食鹽后水的沸點 _____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小江同學又用相同的器材做同一實驗,兩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分別如圖3中A、B曲線所示,造成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1)解:(1)觀察圖甲可知,酒精燈利用外焰加熱,則鐵桿b位置合適,故只需適當升高鐵桿a,使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且浸沒在水中;
試管內的水達到沸點,無法持續吸熱
升高
燒杯內水的質量不同
(2)由表格可知,水的沸點為98℃,酒精的沸點為78℃,故不合適,水銀的沸點為357℃,故選水銀溫度計;
(3)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可知,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但試管中的水始終沒有沸騰,是由于試管內水達到98℃后,不再吸熱,所以沒有沸騰;
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逐漸沸騰,說明此時試管外水的溫度高于試管內水的溫度,故試管內的水會繼續吸熱,說明加鹽后水的沸點升高了;
(4)由圖3可知,加熱時間不同,說明吸收熱量不同,根據Q=cmΔt可知,同種物質,溫度變化相同時,吸收熱量越多,質量越大,故造成加熱至沸騰所用時間不同的原因是燒杯內水的質量不同。
29.小科學習了水的三態變化后,進行了“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____
(1)在組裝圖甲實驗裝置時,組裝的順序通常是 __________ (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是為了避免 ________ 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像乙可知,當地大氣壓 _____ 標準大氣壓(
從下到上
大氣壓
小于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為了實驗的嚴謹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實驗。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熱源將水再次加熱到沸騰,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____ 。
A.___
B.___
D
C.____
D.___
(4)圖乙中三條實驗記錄圖像中,b表示第一次實驗,則可以表示第二次實驗的是 ____ (選填“a”“b”或“c”)。
【解析】解:(1)因為要根據酒精燈的高度確定鐵圈的位置,
a
故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要求組裝器材;
燒杯蓋子側邊開一小孔,使燒杯內外氣壓相同,避免大氣壓對實驗的影響;
(2)由圖乙可知,水的沸點為98℃,一標準大氣壓的沸點為100℃,故此時當地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
(3)就往燒杯中加了一些冷水,水的溫度瞬間下降,通過加熱溫度再慢慢上升,因為大氣壓不變,故水的沸點不變,故D正確;
(4)b表示第一次實驗,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溫度降低,隨著加熱溫度慢慢升高,因為加水后水的質量變大,根據Q=cmΔt可知,若溫度變化相同,質量變大時,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即加熱時間長,故a符合要求。
故答案為:(1)從下到上;大氣壓;(2)小于;(3)D;(4)a。
專題十三 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升華: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低于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
(2)凝華:物質從氣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高于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
物態變化 升華 凝華
定義 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 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
吸放熱 吸熱 放熱
舉例 碘升華、樟腦球變小、干冰升華 霜、冰花、霧凇的形成
識別方法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中間不經液態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中間不經液態
30.熱轉印技術是一項新興的織物印刷工藝。該技術通過將帶有印刷圖樣的轉印紙與織物重疊在一起加熱,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就能直接變為氣態的形式轉移到織物上,形成圖樣。該轉印過程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____ )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升華后凝固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華
【解析】解: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直接變為氣態,此過程是升華;該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轉移到織物上,此過程是凝華,故A正確。
A
31.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演示實驗。下列“變多、變少”的演示實驗中,涉及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____ )
_______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C
【解析】解:①金屬盤下水滴變多,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②燒杯中的冰變少,這是冰熔化為水,熔化吸熱;
③管中乙醚變多,這是乙醚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
④碘錘中碘粒變少,這是碘升華的結果,升華吸熱;
綜上所述,①③物態變化是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2.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皾娝杀钡脑硎撬魵庠跇O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____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
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
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
【解析】解: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C
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
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
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
故選:C。
33.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解析】解: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D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34.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____ )
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
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
【解析】解:A、初春,冰雪消融匯成了溪流是熔化現象,故A錯誤;
B、盛夏,從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周圍出現“白氣”,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
C、金秋,清晨的霧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漸漸散去,是汽化現象,故C錯誤;
D
D、寒冬,美麗壯觀的冰雕作品逐漸變小,是冰直接升華成了水蒸氣,故D正確。
故選:D。
35.“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____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解析】解: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C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D錯誤。
C
36.下列關于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____ )
A.雨籠山巒
B.霧繞群峰
C.霜打枝頭
D.冰封谷底
【解析】解:A、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C正確;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屬于凝固現象,故D錯誤。
故選:C。
C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寿宁县| 襄垣县| 腾冲县| 凉城县| 安乡县| 黑山县| 青岛市| 廊坊市| 乐清市| 奉贤区| 金门县| 彭山县| 射阳县| 扶风县| 翁牛特旗| 黑山县| 墨脱县| 广宗县| 德庆县| 两当县| 苗栗市| 大安市| 林州市| 卢氏县| 虎林市| 济宁市| 囊谦县| 昂仁县| 望谟县| 稻城县| 桃源县| 丹阳市| 藁城市| 南江县| 富阳市| 抚州市| 姚安县| 和静县| 通州区|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