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圖像類專題 培優卷 答案一.選擇題(共17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A C A B A D D C B D題號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B B D B B C一.選擇題(共17小題)1.解:由圖象可知,當V甲=V乙=V丙時,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①從圖象可知,當乙的質量為30g時,它的質量是30cm3,則乙的密度:ρ乙1g/cm3=ρ水﹣﹣﹣﹣﹣﹣﹣②由①②可知ρ丙<ρ水,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解:(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由①﹣②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故A正確、B錯;代入①得m杯=20g,故C錯;(2)當液體的體積V3=80cm3,液體質量:m3=ρ×V3=1g/cm3×80cm3=80g,故D錯。故選:A。3.解:(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則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同理可得:ρ×80cm3+m杯=100g,﹣﹣﹣﹣﹣﹣﹣﹣②聯立①②解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將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B錯誤、C正確;(2)當液體的體積V3=80cm3,則液體的質量:m3=ρ×V3=1g/cm3×80cm3=80g,故D錯誤。故選:C。4.解:由圖像可知,當Va=Vb=Vc時,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a>mb>mc,液體的質量ma′>mb′>mc′,所以ρa>ρb>ρc。故選:A。5.解:A、圖a中縱坐標表示物體的質量m,橫坐標表示物體的體積V,則圖象的斜率表示物質的密度,斜率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大,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是物體的質量與物體體積乘積的一半,密度是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因此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故B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圖b是v﹣t圖象,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圖b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物體速度v與時間t的乘積,即vt,s=vt是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6.解:由圖知,V甲<V乙,因為兩者質量相等,根據公式ρ可知:ρ甲>ρ乙,AB、選項中,圖像的橫軸表示質量,縱軸表示密度,其中A選項中表示ρ甲>ρ乙,B選項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確,B錯誤;CD、選項中圖像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密度,物體的密度不能為0,相同狀態下,物體密度不隨體積變化而變化,故CD錯誤。故選:A。7.解:AB、沒有確定質量的關系,不能比較體積的大小,沒有確定體積的關系,不能比較質量的大小,故AB錯誤;CD、由圖可知甲的密度ρ甲1g/cm3,乙的密度ρ乙0.5g/cm3,甲和乙的密度之比2:1,體積為5cm3的乙的質量m乙′=ρ乙V乙′=0.5g/cm3×5cm3=2.5g,故C錯誤,D正確。故選:D。8.解:A、同種液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圖像不過原點是因為有量杯的質量,故A錯誤;BC、假設量杯的質量為m0,總質量m總=m0+m液=m0+ρV;根據圖像有:20g=m0+ρ×10cm3;40g=m0+ρ×40cm3;解得m0;;故BC錯誤;D、45cm3該液體的質量m=ρV45cm3=30g,故D正確。故選:D。9.解: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1g/cm3=ρ水,故A錯誤;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5g/cm3×3cm3=15g,故B錯誤;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故C正確;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B的密度ρBg/cm3,A、B密度之比,故D錯誤。故選:C。10.解:由圖示可知,從6℃降到2℃的過程中水的體積的變化是先減小,到4℃后又逐漸增大,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質量的水,體積減小時,密度增大;反之,減小;所以,從6℃降到2℃的過程中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故選:B。11.解:由圖像可知,橫軸是質量,縱軸是體積。AB、由圖像可知,當Va=Vb=Vc=2×10﹣3m3時,ma=1kg,mb=2kg,mc=4kg,則a、b、c的密度分別為:ρa0.5×103kg/m3,ρb1×103kg/m3,ρc2×103kg/m3,所以三者的密度關系ρa<ρb<ρc,a物質的密度是b物質密度的,故AB錯誤;CD、因為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質量、體積大小無關,所以將b的質量減半,b的密度不變,還是1×103kg/m3;將c的體積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變,還是2×103kg/m3,故C錯誤,故D錯誤。故選:D。12.解:由圖象可知,當Va=Vb=2×10﹣3m3時,ma=1kg,mb=4kg,則a、b的密度分別為:ρa0.5×103kg/m3,ρb2×103kg/m3,所以ρa<ρb,即a物質的密度最小,且b物質的密度是a物質密度的4倍,故AC錯誤,B正確;因為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所以a、b的密度與它們的質量、體積無關,故D錯誤。故選:B。13.解:由圖可以看出在縱坐標上,A處于B的上方,說明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在橫坐標上,B在A的右方,說明B的密度的倒數比A的密度的倒數大,即A的密度比B的密度大,根據密度的計算式m=ρV知,A的質量比B的質量大,即mA>mB,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解:A、圖中縱坐標表示的是密度,由圖像可知該固體的密度不隨著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故A正確;B、圖中縱坐標表示的是密度,橫坐標表示的是體積,由ρ可得,m=ρV,則圖中陰影部分所圍的面積S表示固體的質量,故B正確;C、由圖可知,該物體的密度為1.5g/cm3=1.5×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該固體的質量為1.5×103kg,故C正確;D、由ρ可得,當該固體的質量為m=15kg=15000g時,它的體積V10000cm3,故D錯誤。故選:D。15.解:在倒入液體之前,此時液體的體積為0,而容器的質量并不是0,隨著液體體積的增加,總質量也在不斷的增加;A、直線從原點開始,表示容器的質量為零,故A錯誤;B、從縱軸上方開始,隨液體的增加總質量不斷增加,故B正確;C、直線從橫軸上開始,說明液體質量為零時,有一定體積,故C錯誤;D、隨著液體的增加,總質量不斷下降不符合實際情況,故D錯誤;故選:B。16.解:A.只有氣體的密度不變時,氣體的質量和體積才成正比,但是該容器中,氣體的密度在不斷增大,故A錯誤;B.由圖可知,當體積為2cm3時,氣體的密度大約為2.6g/cm3,那么容器內氣體的質量大約為:m=ρV=2.6g/cm3×2cm3=5.2g≈5.33g,故B正確;C.根據公式可知,在常溫常壓下氣體的密度與體積成反比,即體積越大密度越小,故C錯誤;D.根據公式m=ρV可知,體積為3cm3時的質量為圖中虛線圍成的面積,故D錯誤。故選:B。17.解:AB.由可知,同種物質密度相同,它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即二者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故AB錯誤;CD.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對于確定的某種物質,它的密度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二者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故C正確,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6小題)18.解: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是成正比的,其m﹣V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連接原點和點1并延長;連接原點和點4并延長,由圖可知分別通過3、2,可見1、3是同種物質甲,4、2是同種物質乙;過點4做橫軸的垂線,可得同樣體積的甲、乙兩種物質,甲的質量大,由ρ可知甲的密度大,可見甲物質是銅、乙物質是鐵;所以金屬塊3是銅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4。故答案為:銅;4。19.解:(1)由圖可知甲物質的密度為:ρ甲1.5g/cm3,乙物質的密度為:ρ乙0.25g/cm3,則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ρ甲:ρ乙=1.5g/cm3:0.25g/cm3=6:1;(2)水的密度是1g/cm3,大于乙的密度,小于甲的密度,因此水的m﹣V圖像應該在甲、乙圖像之間,故應該在Ⅱ區域。故答案為:(1)6:1;(2)Ⅱ。20.解:設空燒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由圖知道,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180g,由ρ知,ρ×20cm3+m杯=180g﹣﹣﹣﹣﹣﹣①當液體體積為V2=120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260g,由ρ知,ρ×120cm3+m杯=260g﹣﹣﹣﹣﹣﹣②由①②解得,液體的密度和空燒杯的質量分別是:ρ=0.8g/cm3,m杯=164g。故答案為:0.8;164。21.解:對于D物質,其質量是5g時的體積是10cm3,所以此時該物質的密度是ρ0.5g/cm3.質量是120g時的體積是:V'240cm3。由圖乙可知,F的密度為ρF=2g/cm3,由對于A物質,其質量是10g時體積為5cm3,所以ρA2g/cm3,由對于B物質,其質量是10g時體積為5cm3,所以ρB1.43g/cm3,由對于C物質,其質量是5g時體積為5cm3,所以ρC1g/cm3,圖乙中分析可知,物質F與圖甲中物質A密度相同分析圖乙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能看出其橫坐標表示體積,縱坐標表示密度,故此時陰影部分的面積即為ρV,即為該物質的質量;所以此時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故答案為:240cm3;A;質量。22.解:(1)由圖象可知,當a、b、c三種物質質量相同時,c的體積最小,根據ρ可知,密度最大的物質是c;(2)由圖象可知,當體積V=1cm3時,c物質的質量為2g,所以,它的密度是:ρc2g/cm3,故答案為:c;2。23.解:(1)分析第1、2列數據可知,增加的質量數與增加的體積是對應的,液體的密度ρ1.0g/cm3;(2)由圖象知,圖線延長線與縱軸交點P的物理意義:當液體的體積為0時(液體質量為0),可得容器的質量。故答案為:(1)1.0g/cm3;(2)當液體的體積為0時(液體質量為0),可得容器的質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圖像類專題 培優卷一.選擇題(共17小題)1.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丙>ρ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2.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并繪出了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液體密度為1g/cm3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C.量杯質量為40gD.8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100g3.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量杯的質量為40gB.該液體的密度為1.25g/cm3C.該液體可能是水D.80cm3該液體的質量為100g4.為測量幾種液體密度,小明利用天平、量筒和燒杯測量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像,下列關于a、b、c三種物質的密度ρa、ρb、ρc的大小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A.ρa>ρb>ρc B.ρa<ρb<ρc C.ρa>ρc>ρb D.ρc>ρa>ρb5.在物理圖象中不但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一定的物理意義,直線的斜率和面積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對圖中的兩個圖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錯誤的是( )A.圖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大B.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C.圖b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D.圖b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體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6.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液體密度分別是ρ甲和ρ乙,圖中關于兩種液體的密度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7.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m﹣V圖像,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的體積一定比乙的小B.甲的質量一定比乙的大C.體積為5cm3的乙的質量為5gD.甲和乙的密度之比為2:18.小川在燒杯中裝入某種液體,多次測出了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及對應的液體體積V,并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像可知液體的質量和體積不成正比B.量杯的質量為15gC.該液體密度是1g/cm3D.45cm3該液體的質量為30g9.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10.如圖所示是“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象。根據這個圖象,可說明水的溫度從6℃降到2℃的過程中( )A.水的密度保持不變B.水的密度先變大后變小C.水的密度一直變大D.水的密度先變小后變大11.不同材料組成的a、b、c三個實心物體,它們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者的密度關系ρa>ρb>ρcB.a的密度是b的兩倍C.若將b的質量減半,它的密度變為0.5×103kg/m3D.若將c的體積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變12.a、b兩個實心物體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物質的密度比b的大B.b 物質的密度是2×103kg/m3C.b 物質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與它們的質量、體積有關13.小華測量了A、B兩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和密度,在體積和密度倒數的坐標系上分別描出一個對應的點A和點B,如圖所示,則( )A.mA=mB B.mA>mB C.mA<mB D.無法判斷14.在研究物質密度時,對某種固體的密度和體積的關系作出如圖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該固體的密度不隨著體積的減小而變化B.圖中陰影部分所圍的面積S表示固體的質量C.每立方米該固體的質量為1.5×103千克D.當該固體的質量為15千克時,它的體積為10厘米315.在“測定液體的密度”的實驗中,液體的體積(V)、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可分別用量筒和天平測得,小縉通過改變液體的體積得到幾組數據。四位同學分別利用小縉的幾組數據畫出有關圖像如圖所示,能正確反映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與液體的體積(V)關系是( )A. B.C. D.16.在某種彈性密閉容器中充入某種氣體的過程中,用數字傳感器測得氣體的密度隨容器內氣體體積變化數據,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密閉容器中該氣體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B.當容器內氣體體積為2cm3時,容器內該氣體質量約為5.33gC.該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密度隨著體積的變大而變大D.圖中斜線覆蓋部分面積S代表容器內氣體體積為3cm3時該氣體質量17.根據對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能正確反映同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密度三者關系的是( )A. B.C. D.二.填空題(共6小題)18.一次物理課上,老師拿出了4個表面涂著相同顏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上面分別標著1、2、3、4四個數字,漆的質量、體積都忽略不計),老師告訴大家畫中兩個是鐵塊,另兩個是銅塊(ρ銅>ρ鐵),同學們測量了每個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后,老師在黑板上用描點法畫圖象,如圖所示,剛剛描好對應的四個點,聰明的小陽就知道了哪兩個是銅塊哪兩個是鐵塊。請你判斷金屬塊3是 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 。19.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像。(1)由圖像可知,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是 。(2)水的m﹣V圖像應該在 區域。(選填“Ⅰ”、“Ⅱ”或“Ⅲ”)20.在學習了有關密度的知識后,某同學利用天平、量筒、燒杯等器材測量液體的密度。根據測得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與液體體積的數據繪制的曲線如圖所示。則(1)該液體的密度為 g/cm3。(2)空燒杯的質量是 g。21.圖甲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圖乙表示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從圖甲中可知,120g物質D的體積為 ,圖乙中分析可知,物質F與圖甲中物質 (填字母)密度相同,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物質F的 。22.由不同材料組成的a、b、c三個實心物體,它們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則密度最大的是 (選填“a”、“b”或“c”)物體,它的密度是 g/cm3。23.某實驗小組在測某種液體密度時,測了四組液體的體積及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記錄數據如下表,請根據記錄數據回答下列問題:液體的體積V/cm3 50 70 90 110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g 100 120 140 160(1)該液體的密度是 ;(2)如圖所示是實驗小組所畫的總質量m隨液體體積V變化的圖象,其坐標原點為O(0,0),圖中延長線與縱軸交點P對應值為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圖像類專題 培優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圖像類專題 培優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