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科學試卷
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東漢王充《論衡》曰:“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毕铝姓f法錯誤的是( ?。?br/>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凝華形成的
B.霧是空氣中的水遇熱蒸發形成的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
A.塑料掛衣鉤緊貼的光滑的墻壁上
B.鋼筆吸墨水
C.用抽氣機將馬德堡半球中的空氣抽出
D.護士給病人打針前,將藥液吸進針筒
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三位同學同時從東向西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到達終點時,甲說今天刮東風,乙說今天沒有風,丙說今天刮西風。那么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和三人最先到達終點的分別是(  )
A.東風、甲 B.東風、丙 C.西風、甲 D.西風、丙
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可用如圖裝置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圖中注射器內有一可自由滑動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內密封有空氣,用熱水對玻璃管內足量的白磷微熱,反應開始就撤離熱水( ?。?br/>A.向左移動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向右移動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如圖)由大寫漢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數字2022、及奧運五環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奧運五環的顏色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色、黃色、黑色、綠色、紅色。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用紅光照射會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奧運五環全部呈紅色
B.奧運五環有4個呈黑色、1個呈紅色
C.奧運五環有1個呈黑色、4個呈紅色
D.奧運五環呈現的顏色和原來一樣
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花生又名長生果,如圖是花生果實及內部種子的圖片,下面說法中符合果實發育特點的是( ?。?br/>A.果實是由子房發育過來的 B.一個子房內只有一個胚珠
C.子房中的受精卵發育成種子 D.子房是由果皮和種子構成的
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幼苗細胞干重和鮮重的變化而繪制的兩條曲線(甲和乙),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表示其幼苗細胞干重變化的曲線是甲
B.曲線甲中a→b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從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機物
C.曲線乙中a→c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過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機物
D.曲線乙中c點后曲線上升的原因是種子萌發從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細胞鮮重增加
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小周在學習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前有以下認知,其中正確的是( ?。?br/>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陰莖
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宮
C.一個健康的成年男性一個月可產生一個精子
D.陰道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
1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圖為探究某地區外來植物大蒜芥對水楊梅、路邊青兩種本地植物種子發芽影響的研究結果。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結果
B.大蒜芥對水楊梅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比對路邊青的抑制作用大
C.第2﹣5周,時間越長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越顯著
D.第1周,A'、B'兩組種子的發芽率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響
1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實驗小組設計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索實驗(如圖所示),取三通U形管連接在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導氣管上,并點燃高低錯落的小蠟燭,并夾緊上端,做實驗②。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實驗①和②都是低處蠟燭先熄滅
B.實驗①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不可燃
C.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
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
1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小孔成像儀觀察燭焰(如圖)。圖中的小孔和蠟燭的位置固定后,將光屏遠離小孔,可觀察到屏上蠟燭的像( ?。?br/>A.變大 B.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1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1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根據如圖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t1℃時,A的溶解度大于B
B.t2℃時,A、B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3℃時,將A、B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掉10g水,析出A的質量大
D.把t1℃時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3℃時,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都會增大
1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A、B是一條平直公路邊上的兩塊路牌,一只小鳥和一輛小車同時分別由A、B兩路牌相向運動,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并停留在路牌處;再過一段時間,小車也行駛到A,它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則下列計算不正確的是(  )
A.小鳥與汽車所用總時間之比為1:2
B.小鳥與汽車通過的總路程之比為3:1
C.小鳥回到A時,汽車到達AB中點
D.從出發到相遇這段時間內,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
1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在這句古詩的描述中,從傳粉方式上看,油菜花屬于   ,它可以靠   來傳播花粉。
1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存在這樣的一條食物鏈:草→昆蟲→食蟲鳥→鷹”,其中昆蟲屬于    消費者(選填“初級”或“次級”),而毒素富集最多的動物是    。
1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將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肥皂,⑤血液,⑥豆漿分別加入到水中,其中形成懸濁液的是   ,形成乳濁液的是   。(填序號)
1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1666年,牛頓將太陽光射到三棱鏡上,從棱鏡另一側的白紙屏上可以看到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
(1)①是太陽光,它屬于    (填“復色光”或“單色光”);
(2)②外側是   ?。ㄌ睢白贤饩€”或“紅外線”),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理療;
(3)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在另一側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這個現象叫做光的   ?。ㄌ睢吧ⅰ被颉肮獾闹本€傳播”)。
2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請讀圖回答:
(1)菜豆幼苗的根由圖中的    (填名稱)發育而來。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中的   ?。ㄌ钭帜福?,證明玉米種子成分中含有淀粉。
(3)對菜豆幼苗來說,構成新一代的植物體是由圖中種子的哪些結構組成的?  ?。ㄌ钭帜福?br/>2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請指出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蛔钸m宜耕種的是   。(填序號)
2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人類從哪里來?我們每一個人又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來”的相關概念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1)在A處填入恰當的詞:   。
(2)產生精子的器官是    。A的形成發生在    內。胎兒在母體的    中發育,并通過    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同時將廢物排出。
2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C;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請判斷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A是    ;C是    。
(2)寫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2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的結晶實驗過程,請回答:
(1)蒸發前原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n的數值是 ,該溫度下,鉀溶液的溶解度是 。
(2)依據上述實驗,你認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 (填字母)的。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C.無法判斷
(3)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比較:第2個燒杯 第3個燒杯(填“>”、“=”或“<”)。
2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同學觀察蜻蜓在靜的水面直線飛行時,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圖片如圖所示,圖片反映了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水面波紋的分布情況(每次點水只形成一個波紋),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忽略不計,請據圖片解答下列問題:
①從圖片上看,蜻蜓的運動方向是沿x軸    ;(填“向右”或“向左”)
②蜻蜓飛行的速度    水波的傳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放在普通環境里的雞蛋容易變質。鮮雞蛋密度約為1.08克/厘米3左右,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雞蛋放入密度為1.03克/厘米3的鹽水中來判斷雞蛋是否變質。
(1)如圖甲、乙、丙三個雞蛋靜止在鹽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雞蛋  ?。ㄌ睢凹住?、“乙”或“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鹽水可用60克食鹽溶于1000克水中,這種食鹽水的質量分數約為  ?。ㄓ嬎憬Y果小數點后保留一位)。
(3)實驗室在配制以上食鹽水溶液時,一些操作步驟如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4)會導致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是   。
A.稱量時使用了生銹的砝碼
B.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的蒸餾水潤洗
C.氯化鈉中有雜質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體時,有少量溶液濺出
2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小科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后,發現用甲圖裝置實驗誤差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于是他對課本裝置進行改進,然后迅速插入瓶塞中來加熱白磷(P),實驗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丙。
提示:白磷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產物與紅磷在氧氣中燃燒一致。根據以上實驗信息,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白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
(2)如果按照原來方式點燃紅磷,若瓶塞塞的較慢,將導致測量結果   ?。ㄟx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圖乙中,a、b分別表示實驗中先后測定的量。a為瓶中原有水的體積;b為反應后冷卻至室溫,集氣瓶中水的體積;c為整個集氣瓶的體積。若集氣瓶中氧氣耗盡,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等式關系:   。
(4)結合題目信息,簡要解釋丙圖中C點后氣壓上升的原因:   。
2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2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觀察小孔成像特點時,小科發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
①用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拼裝在不透明的紙板上,如圖甲所示。
②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發光二極管“F”對準小孔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其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選填“有關”或“無關”);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ㄟx填“實像”或“虛像”);
(3)保持“F”字樣紙板,小孔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記錄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據表中的數據,請你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的關系   ??;
(4)于是小科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    。
3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生物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值得我們去探索,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選取了多種生物,對這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關知識進行了探索。請分析回答:
(1)圖甲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   ?。?br/>(2)圖乙中青蛙在繁殖時“抱對”,有利于受精卵形成。說明青蛙的受精方式是   ??;
(3)丙圖中A、B、C、D依次為臘梅、夾竹桃、月季、桃四種植物的無性生殖,其中屬于壓條和嫁接的分別是   ?。ㄌ钭帜福?。
3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疤贾泻汀笔侵竿ㄟ^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圖二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共有    條食物鏈,若圖二中的a、b、c與乙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且a、b、c代表圖一中具有食物關系的三種動物,則b代表   。
(2)在生態系統中,碳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循環的主要形式是    ,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人類提供了能量,但也導致了環境污染,同時產生的大量氣體造成了    的增強,加劇了全球變暖。
(3)圖二中,生態系統的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特點是    。
3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
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________;
(2)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________;
(3)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3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一輛客車在高速公路上經過某直線路段時,司機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司機發現其正要通過正前方高山懸崖下的隧道,于是鳴笛,經t1=6秒后聽到回聲,聽到回聲后又行駛t2=16秒,司機第二次鳴笛,又經t3=2秒后聽到回聲,請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1)客車勻速行駛的速度并判斷客車是否超速行駛。(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為120千米/小時)
(2)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在極低的溫度中直接凝華成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懸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霧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符合題意,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在極低溫度中遇冷直接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判斷。
【解答】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A錯誤;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B正確;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故C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故D錯誤。
故選B。
3.【答案】C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生活中大氣壓強的利用,例如:鋼筆吸墨水、吸管吸飲料、注射器吸藥液、抽水機抽水、吸盤吸在光滑墻壁上,高壓鍋是利用鍋內氣壓增大、沸點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
【解答】A、塑科掛衣鉤緊貼的光滑的墻壁上,需要先用力擠壓塑料吸盤,把盤內的空氣擠出,然后
吸盤就被外界的大氣壓緊壓在了墻壁上,故A不符合題意;
B、自來水鋼筆在吸墨水時,是先把鋼筆內的空氣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墨水進入鋼筆
內,故B不符合題意;
c、用抽氣機可以將馬德堡半球中的空氣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氣壓強.故C符合題意;
D、護士給病人打針前,將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時,將針筒內的空氣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時,針筒內
的體積增大,壓強減小,藥液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針筒內, 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需要先選取一個標準做為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物體就是靜止的。三位同學同時從東向西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到達終點時說法不同,要想判斷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和三人誰最先到達終點,關鍵是抓住“從東向西”、用他們各自的速度與風速作比較。
【解答】甲:速度比風慢,所以感覺到了正常的風向。
乙:速度和風速一樣,所以感覺不到風。
丙:速度比風快,所以感覺到了相反的風向。
綜上分析,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是東風;因為三人經過的路程相同,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最先到達終點。故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5.【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會受熱膨脹,白磷燃燒消耗了裝置內的氧氣,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會受熱膨脹,活塞先向右移動,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燒消耗的氧氣約占裝置內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恢復到室溫后,活塞在4厘米刻度處停止。
故答案為:D。
6.【答案】B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的色散:太陽光等白光其實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通過三棱鏡等方式可以將白光分解成各種色光,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說明白光是復色光,而紅、橙、黃等這些單一顏色的光為單色光。
2、物體顏色的成因
不透明物體: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比如紅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只反射紅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在各種色光照射下都能呈現出相應色光的顏色;黑色物體能吸收所有色光,無論用什么色光照射,它都幾乎不反射光,看起來就是黑色。
透明物體: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例如藍色的玻璃,只允許藍光透過,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我們看到它是藍色的。
【解答】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紅光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只有紅色環能反射紅光,觀眾看到的是紅色,而紅光照在其他四種顏色的奧運環上被吸收,觀眾看到的是黑色,故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7.【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
【解答】A、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A正確。
B、子房內有幾個胚珠完成受精,發育成的果實內就有幾粒種子。圖中的花生有三顆種子,所以花生的一個子房內有三個胚珠,B錯誤。
C、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C錯誤。
D、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構成的,D錯誤。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吸水過程:種子萌發首先要吸收水分,這是種子萌發的重要條件之一。吸脹吸水是種子萌發初期的主要吸水方式,通過吸脹作用,種子的鮮重會迅速增加,使種皮變軟,有利于氧氣進入和胚根突破種皮。2、呼吸作用:種子萌發時,細胞呼吸作用增強,通過有氧呼吸將儲存的有機物分解,為種子的萌發提供能量,用于細胞分裂、生長等生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不斷被消耗,種子的干重會逐漸減少。
3、干重和鮮重的概念
干重:指細胞除去水分后的重量,主要反映細胞內有機物等干物質的含量。在種子萌發到幼苗生長過程中,干重的變化主要與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有關。
鮮重:指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重量,包括細胞內的水分、有機物、無機鹽等所有物質的重量。鮮重的變化主要與細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物質的積累等因素有關。
【解答】A、大豆在萌發過程中,由于不斷地吸水,因此其鮮重是不斷增加的,所以曲線甲是表示種子萌發的鮮重;曲線乙是表示種子干重變化,A錯誤。
B、曲線甲中a→b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鮮重是不斷增加,B錯誤。
C、由于大豆幼苗還沒長出葉前,植株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機物,因此從a點到c點有機物是減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機物,C正確。
D、大豆幼苗長出葉,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萌發的種子一直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從c點開始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開始積累,干重增加,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①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指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睪丸和前列腺,以及附睪和輸精管、射精管等部位,而外生殖器一般主要包括陰囊和陰莖。
②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
【解答】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其功能主要是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故A錯誤;
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主要是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故B錯誤;
C.一個健康的成年男子一天能產生上億個精子,故C錯誤;
D.陰道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經和娩出胎兒的管道,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A、對照組沒有大蒜芥的影響,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這是遺傳物質或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故錯誤。
B、實驗組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對照組水楊梅種子發芽率略低,而實驗組路邊青種子發芽率比對照組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很多,故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抑制作用更大,故錯誤。
C、第2—5周,路邊青的實驗組曲線發芽率比對照組下降的多,而水楊梅實驗組曲線發芽率比對照組下降的少,故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率影響顯著,正確。
D、第一周實驗組路邊青和水楊梅發芽率低,除了受到大蒜芥的影響,還有遺傳物質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1.【答案】A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①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低處蠟燭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U型管上方空氣的密度,實驗②高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
B、根據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
C、根據蠟燭燃燒會生成水來分析解答;
D、根據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來分析解答。
【解答】A、實驗①U形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溫度相同,實驗①低處蠟燭先與二氧化碳接觸,低處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二氧化碳上升至高處,高處先熄滅,選項錯誤;
B、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不助燃,不可燃,選項正確;
C、蠟燭燃燒會生成水,所以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選項正確;
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所以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像倒立的實像;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等大的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縮小的像,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像。
【解答】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光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即屏上蠟燭的像變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答案】A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指不能利用無機物質制造有機物質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生產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異養生物,如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和物質基礎。
2、食物鏈與食物網
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食物鏈就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在食物鏈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這就導致一般情況下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因為低營養級生物能夠獲取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
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捕食和競爭關系,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多條食物鏈上其他生物的數量。
【解答】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
故答案為:A。
14.【答案】C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蒸發水時,析出晶體質量的大小比較。
【解答】A、由圖可知,t1℃時,A的溶解度小于B,錯誤;
B、t2℃時,A、B的溶解度相同,則t2℃時,兩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溶液的狀態未知,無法比較,錯誤;
C、t3℃時,A物質溶解度大于B物質溶解度,則將A、B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掉10g水,析出A的質量大,正確;
D、把t1℃時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3℃時,升溫后,A、B的溶解度均增加,兩溶液均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不變,則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錯誤。
故答案為:C。
15.【答案】B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小鳥飛向B的時間和飛回的時間相同均為t1,故有v1×t1+v2×t1=L,而對于汽車來說有s2=v2t2,再根據t2=2t1,便可解決本題。
【解答】A、由圖像可知,小鳥飛行的時間為t1,汽車行駛的時間為t2,因為t2=2t1
所以小鳥與汽車所用總時間之比為1:2,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D、設AB之間的距離為L,小鳥的速率是v1,汽車的速率是v2,由于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則小鳥從出發到與汽車相遇的時間與小鳥返回的時間相同,故它們相向運動的時間為,則由得:在小鳥和汽車相向運動的過程中有


對于汽車來說有
v2t2=L②
聯立以上兩式可得
v1=3v2
由s=vt可知,小鳥從出發到相遇這段時間內,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C、因為
t2=2t1
所以小鳥回到出發點時,汽車通過的路程為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B、汽車通過的總路程為
s2=v2t2=L
小鳥飛行的總路程為
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故B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6.【答案】異花傳粉;昆蟲
【知識點】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傳粉是成熟花粉從雄蕊花藥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傳送到雌蕊柱頭或胚珠上的過程。
【解答】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說明油菜花需要蝴蝶來幫助傳粉,即屬于異花傳粉中的蟲媒花;
故答案為:異花傳粉;昆蟲。
17.【答案】初級;鷹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開始,到頂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 “草→昆蟲→食蟲鳥→鷹”,它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間的食物傳遞關系。
(2)生物富集是指生態系統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這些有害物質一般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難以排出等特點。
【解答】以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屬于初級消費者,故草→昆蟲→食蟲鳥→鷹中,昆蟲是初級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鉛、汞、銅等重金屬和某些殺蟲劑,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使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毒素富集最多的動物是鷹。
18.【答案】①③④⑤;⑥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難溶性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懸濁液;難溶性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濁液。
【解答】①面粉是一種難溶性固體,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②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
③肥皂不能溶于水,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④泥土是一種難溶性固體,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⑤血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血細胞,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⑥豆漿加入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因此:
形成懸濁液的是①③④⑤,形成乳濁液的是⑥。
19.【答案】復色光;紅外線;色散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經玻璃的折射本領不同。
【解答】(1)太陽光是復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復合而成的。
(2)紅外線的偏折能力弱,②外側是紅外線,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理療
(3)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在另一側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是光的色散現象。
20.【答案】胚根;J;ABDE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比較
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胚都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組成,這四部分在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功能是基本一致的,是新植物的幼體。
不同點:菜豆種子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子葉有兩片,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無胚乳;玉米種子是單子葉植物種子,子葉有一片,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中。
2、圖中:A是胚軸、B是胚根、C是種皮、D是胚芽、E是子葉、F是種皮和果皮、G是胚芽、H是胚軸、I是胚根、J是胚乳、K是子葉。
【解答】(1)菜豆種子萌發過程中,種子先吸水膨脹,種皮變軟,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所以菜豆幼苗的根由圖中的B胚根發育而來。
(2)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里只有一片子葉,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滴加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中的J胚乳,證明玉米種子中含有淀粉。
(3)菜豆種子的結構包括胚和種皮,主要結構是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因此,對菜豆幼苗來說,構成新一代的植物體是由圖中的A胚軸、B胚根、D胚芽、E子葉四部分組成。
21.【答案】A;B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質地是根據土壤的顆粒組成劃分的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類。保肥性最強的是黏土土壤,通氣性最好的砂土類型,最適宜耕種的是壤土類型。
【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種無機鹽。A、圖A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多,可見保肥性能最強。
B、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
C、據扇形圖可見:C土質的通氣性能最好。
故答案為A;B。
22.【答案】受精卵;睪丸;輸卵管;子宮;胎盤和臍帶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1)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2)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對染色體在形態、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
【解答】(1)A處是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
(2)產生精子的器官是睪丸,產生卵細胞的器官是卵巢,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形成A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最終植入子宮內膜中,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取所需營養物質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
23.【答案】氧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則A是氧氣,B是硫,C是二氧化硫;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則D是二氧化碳。
【解答】(1)由分析可知,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C,則A能夠支持燃燒,為氧氣,B為硫,C為二氧化硫,故填氧氣,二氧化硫。
(2)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則D為二氧化碳,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24.【答案】(1)不飽和;11;50g;(2)C;(3)═.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要求判斷n的數值,這需要通過觀察蒸發過程中溶質析出的情況,利用溶解度的概念進行推理。
(2)要求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這需要根據蒸發結晶過程中溶質析出的難易程度進行推斷。
(3)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
【解答】(1)蒸發前的燒杯底部沒有固體,第一次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第二次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所以蒸發前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第三次蒸發10g水析5g晶體,所以共析出11g,;通過分析可知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所以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是50g;
(2)題中析出晶體是通過蒸發溶劑得到的,不能判斷出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故選C;
(3)第2個燒杯和第3個燒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體,說明溶液都達到了飽和狀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25.【答案】向左;等于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①根據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水面波紋的分布情況以及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得出蜻蜓的運動方向;
②根據蜻蜓飛行的路程和水波傳播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解答】①因為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形成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所以蜻蜓向左飛行。
②因為蜻蜓點水后的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剛好是第一次水波運動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飛行的速度相同。
26.【答案】丙;5.7%;④①②③;BC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兩者所受浮力關系和液體密度關系;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考慮;
(3)根據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驟考慮;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從溶質少和溶劑多兩個方面考慮。
【解答】(1)根據浮沉條件可知,物體下沉時ρ液<ρ物,物體漂浮時ρ液>ρ物,物體懸浮時ρ液=ρ物,因為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即ρ液>ρ物,所以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鹽水可用60克食鹽溶于1000克水中,則食鹽水的質量分數約為×100%≈5.7%;
(3)實驗室在配制以上食鹽水溶液時,應先取藥品稱量,倒入燒杯中,用量筒量取液體倒入燒杯,用玻璃棒攪拌,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①②③;
(4)A、稱量時砝碼生銹比原來的砝碼質量大了,稱量的溶質的質量偏大,則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A不符合題意;
B、燒杯中原來留有水,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B符合題意;
C、氯化鈉中有雜質,會導致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符合題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完成后移取液體時有部分濺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27.【答案】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偏大;;打開止水夾之后,燒杯內的水會倒吸進入集氣瓶內,導致瓶內氣壓增大至標準大氣壓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燃燒實驗以及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解答】(1)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2)如果按照原來方式點燃紅磷,若瓶塞塞的較慢,會有部分空氣逸出,將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3)(c﹣a)表示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b﹣a)表示實驗后由于氧氣的消耗導致的燒杯內水倒吸進入集氣瓶的體積等于瓶子中氧氣的體積,空氣中氧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則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等式關系為=;
(4)丙圖中C點后氣壓上升的原因是打開止水夾之后,燒杯內的水會倒吸進入集氣瓶內。
28.【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酒精燈需要用外焰加熱,因此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好鐵圈的高度,故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器材;
(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
(3)冰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可以間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
【解答】(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所以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整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該方法能使冰受熱均勻。
(3)分析圖像后知道,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
(4)不考慮熱量損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29.【答案】無關;實像;h=0.25v;物體到小孔距離不變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像是實像;
(3)根據表中的數據得出h與v的關系;
(4)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個定值,由此得出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離成正比;
【解答】(1)小孔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上下左右都相反,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故圖丙中4符合題意。
(2)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3)由表格上的數據知道,像的高度隨像到小孔距離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與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
所以
(4)根據表中的數據知道,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時。即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
30.【答案】變態發育;體外受精;BD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無性生殖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 4 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蠶、蜜蜂、蝴蝶等昆蟲。以蠶為例,蠶卵孵化出幼蟲,幼蟲不斷進食長大,之后吐絲結繭變成蛹,最后從蛹中羽化出成蟲(蠶蛾)。
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如蝗蟲、螳螂等。蝗蟲的卵孵化出的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未發育成熟,經過幾次蛻皮后逐漸發育為成蟲。
(3)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受精方式: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在繁殖季節,雌雄青蛙抱對后,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例如水質、水溫等都會影響受精的成功率。
發育過程:青蛙的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蝌蚪,蝌蚪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與成蛙有很大差異。隨著生長發育,蝌蚪逐漸長出四肢,尾巴消失,變成幼蛙,最終發育為成蛙。
(4)圖丙A根的分蘗、B壓條、C扦插、D嫁接。
【解答】(1)圖甲中的M表示蝗蟲、家蠶、青蛙相同的發育過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變態發育,因此圖中M表示變態發育。
(2)青蛙的“交配行為”應該叫做“抱對”。因為青蛙是卵生的體外受精模式繁殖。
(3)丙圖中A、B、C、D依次為臘梅、夾竹桃、月季、桃四種植物的無性生殖,其中屬于壓條和嫁接的分別是BD。
31.【答案】5;荒漠雕鸮;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2)食物鏈的概念與組成: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它通常由生產者開始,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接著是各級消費者,消費者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的生物。例如本題中圖一中的食物鏈 “甲→乙→丙→丁”,甲是生產者,乙、丙、丁是消費者。
(3)溫室效應的原理: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地球表面的熱量不易散失,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二氧化碳等氣體就像溫室的玻璃一樣,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溫室效應的危害:溫室效應加劇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增加等,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4)圖二中:甲分解者;乙生產者;丙消費者;1分解作用;2光合作用;3、4呼吸作用;5化石燃料的燃燒。
【解答】(1)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圖一中食物鏈有:青草→沙鼠→荒漠雕鸮,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蛙→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蜥蜴→荒漠雕鸮,共5條。能量沿食物鏈逐級遞減,所以營養級別越高,體內有機物含量越少,圖二中食物鏈為:乙→c→a→b;對應圖一食物鏈有: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蜥蜴→荒漠雕鸮,則b代表荒漠雕鸮。
(2)在生態系統中,碳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循環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造成了溫室效應的增強,加劇了全球變暖。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開始,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2.【答案】(1)27.2
(2)26.5%
(3)設需要加水的質量為x。
答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300g。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數據來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3)根據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根據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來分析
【解答】本題難度較小,了解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是解答的關鍵。(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三次時20g溶劑加入8g氯化鈉,只得到27.2g溶液,說明此時已經飽和,實驗④,固體不再溶解,所以溶液質量為27.2g,故m=27.2g。
(2)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3)詳見答案。
33.【答案】(1)客車是超速行駛;(2)1122m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第一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汽車行駛距離之和,根據s=vt得出等式,然后減去司機第一次鳴笛后到第二次鳴笛前行駛的距離,進一步得出客車到懸崖的距離,再根據司機第二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的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汽車行駛距離之和得出等式,然后聯立等式即可求出客車行駛的速度,然后與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為120千米/小時比較即可。
【解答】(1)設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為L,客車勻速行駛的速度為v,第一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客車行駛距離之和,即

聽到回聲后客車繼續行駛t2=16秒,司機第二次鳴笛,此時客車距離懸崖的距離為,根據題意知道,第二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客車行駛距離之和,即

①式﹣②式則有
因為122.4km/h>120km/h,所以客車是超速行駛;
(2)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為
1 /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科學試卷
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東漢王充《論衡》曰:“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云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凝華形成的
B.霧是空氣中的水遇熱蒸發形成的
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答案】B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解答】A、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在極低的溫度中直接凝華成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懸浮在高空中形成了云,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霧和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B錯誤,符合題意,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霜是空氣中水蒸氣在極低溫度中遇冷直接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判斷。
【解答】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A錯誤;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B正確;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故C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故D錯誤。
故選B。
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br/>A.塑料掛衣鉤緊貼的光滑的墻壁上
B.鋼筆吸墨水
C.用抽氣機將馬德堡半球中的空氣抽出
D.護士給病人打針前,將藥液吸進針筒
【答案】C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生活中大氣壓強的利用,例如:鋼筆吸墨水、吸管吸飲料、注射器吸藥液、抽水機抽水、吸盤吸在光滑墻壁上,高壓鍋是利用鍋內氣壓增大、沸點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
【解答】A、塑科掛衣鉤緊貼的光滑的墻壁上,需要先用力擠壓塑料吸盤,把盤內的空氣擠出,然后
吸盤就被外界的大氣壓緊壓在了墻壁上,故A不符合題意;
B、自來水鋼筆在吸墨水時,是先把鋼筆內的空氣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墨水進入鋼筆
內,故B不符合題意;
c、用抽氣機可以將馬德堡半球中的空氣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氣壓強.故C符合題意;
D、護士給病人打針前,將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時,將針筒內的空氣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時,針筒內
的體積增大,壓強減小,藥液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針筒內, 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三位同學同時從東向西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到達終點時,甲說今天刮東風,乙說今天沒有風,丙說今天刮西風。那么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和三人最先到達終點的分別是(  )
A.東風、甲 B.東風、丙 C.西風、甲 D.西風、丙
【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需要先選取一個標準做為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物體就是靜止的。三位同學同時從東向西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到達終點時說法不同,要想判斷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和三人誰最先到達終點,關鍵是抓住“從東向西”、用他們各自的速度與風速作比較。
【解答】甲:速度比風慢,所以感覺到了正常的風向。
乙:速度和風速一樣,所以感覺不到風。
丙:速度比風快,所以感覺到了相反的風向。
綜上分析,當時實際刮風的風向是東風;因為三人經過的路程相同,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最先到達終點。故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可用如圖裝置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圖中注射器內有一可自由滑動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內密封有空氣,用熱水對玻璃管內足量的白磷微熱,反應開始就撤離熱水( ?。?br/>A.向左移動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向右移動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會受熱膨脹,白磷燃燒消耗了裝置內的氧氣,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會受熱膨脹,活塞先向右移動,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燒消耗的氧氣約占裝置內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恢復到室溫后,活塞在4厘米刻度處停止。
故答案為:D。
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如圖)由大寫漢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數字2022、及奧運五環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奧運五環的顏色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色、黃色、黑色、綠色、紅色。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用紅光照射會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奧運五環全部呈紅色
B.奧運五環有4個呈黑色、1個呈紅色
C.奧運五環有1個呈黑色、4個呈紅色
D.奧運五環呈現的顏色和原來一樣
【答案】B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的色散:太陽光等白光其實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通過三棱鏡等方式可以將白光分解成各種色光,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說明白光是復色光,而紅、橙、黃等這些單一顏色的光為單色光。
2、物體顏色的成因
不透明物體: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比如紅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只反射紅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在各種色光照射下都能呈現出相應色光的顏色;黑色物體能吸收所有色光,無論用什么色光照射,它都幾乎不反射光,看起來就是黑色。
透明物體: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例如藍色的玻璃,只允許藍光透過,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我們看到它是藍色的。
【解答】在無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紅光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只有紅色環能反射紅光,觀眾看到的是紅色,而紅光照在其他四種顏色的奧運環上被吸收,觀眾看到的是黑色,故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花生又名長生果,如圖是花生果實及內部種子的圖片,下面說法中符合果實發育特點的是(  )
A.果實是由子房發育過來的 B.一個子房內只有一個胚珠
C.子房中的受精卵發育成種子 D.子房是由果皮和種子構成的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
【解答】A、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A正確。
B、子房內有幾個胚珠完成受精,發育成的果實內就有幾粒種子。圖中的花生有三顆種子,所以花生的一個子房內有三個胚珠,B錯誤。
C、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C錯誤。
D、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構成的,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幼苗細胞干重和鮮重的變化而繪制的兩條曲線(甲和乙),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表示其幼苗細胞干重變化的曲線是甲
B.曲線甲中a→b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從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機物
C.曲線乙中a→c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過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機物
D.曲線乙中c點后曲線上升的原因是種子萌發從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細胞鮮重增加
【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吸水過程:種子萌發首先要吸收水分,這是種子萌發的重要條件之一。吸脹吸水是種子萌發初期的主要吸水方式,通過吸脹作用,種子的鮮重會迅速增加,使種皮變軟,有利于氧氣進入和胚根突破種皮。2、呼吸作用:種子萌發時,細胞呼吸作用增強,通過有氧呼吸將儲存的有機物分解,為種子的萌發提供能量,用于細胞分裂、生長等生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不斷被消耗,種子的干重會逐漸減少。
3、干重和鮮重的概念
干重:指細胞除去水分后的重量,主要反映細胞內有機物等干物質的含量。在種子萌發到幼苗生長過程中,干重的變化主要與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有關。
鮮重:指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重量,包括細胞內的水分、有機物、無機鹽等所有物質的重量。鮮重的變化主要與細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物質的積累等因素有關。
【解答】A、大豆在萌發過程中,由于不斷地吸水,因此其鮮重是不斷增加的,所以曲線甲是表示種子萌發的鮮重;曲線乙是表示種子干重變化,A錯誤。
B、曲線甲中a→b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鮮重是不斷增加,B錯誤。
C、由于大豆幼苗還沒長出葉前,植株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機物,因此從a點到c點有機物是減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機物,C正確。
D、大豆幼苗長出葉,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萌發的種子一直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從c點開始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機物開始積累,干重增加,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小周在學習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前有以下認知,其中正確的是( ?。?br/>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陰莖
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宮
C.一個健康的成年男性一個月可產生一個精子
D.陰道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
【答案】D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①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指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睪丸和前列腺,以及附睪和輸精管、射精管等部位,而外生殖器一般主要包括陰囊和陰莖。
②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
【解答】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其功能主要是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故A錯誤;
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主要是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故B錯誤;
C.一個健康的成年男子一天能產生上億個精子,故C錯誤;
D.陰道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經和娩出胎兒的管道,故D正確。
故選D。
1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圖為探究某地區外來植物大蒜芥對水楊梅、路邊青兩種本地植物種子發芽影響的研究結果。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結果
B.大蒜芥對水楊梅種子發芽的抑制作用比對路邊青的抑制作用大
C.第2﹣5周,時間越長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越顯著
D.第1周,A'、B'兩組種子的發芽率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響
【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A、對照組沒有大蒜芥的影響,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這是遺傳物質或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故錯誤。
B、實驗組水楊梅種子發芽率比對照組水楊梅種子發芽率略低,而實驗組路邊青種子發芽率比對照組路邊青種子發芽率低很多,故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抑制作用更大,故錯誤。
C、第2—5周,路邊青的實驗組曲線發芽率比對照組下降的多,而水楊梅實驗組曲線發芽率比對照組下降的少,故大蒜芥對路邊青種子發芽率影響顯著,正確。
D、第一周實驗組路邊青和水楊梅發芽率低,除了受到大蒜芥的影響,還有遺傳物質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實驗小組設計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索實驗(如圖所示),取三通U形管連接在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導氣管上,并點燃高低錯落的小蠟燭,并夾緊上端,做實驗②。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實驗①和②都是低處蠟燭先熄滅
B.實驗①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助燃、不可燃
C.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
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
【答案】A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①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低處蠟燭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U型管上方空氣的密度,實驗②高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
B、根據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來分析解答;
C、根據蠟燭燃燒會生成水來分析解答;
D、根據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來分析解答。
【解答】A、實驗①U形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溫度相同,實驗①低處蠟燭先與二氧化碳接觸,低處先熄滅;實驗②中蠟燭燃燒放熱,二氧化碳上升至高處,高處先熄滅,選項錯誤;
B、實驗①低處蠟燭先熄滅,不助燃,不可燃,選項正確;
C、蠟燭燃燒會生成水,所以實驗②中U形管內壁有小水珠,選項正確;
D、實驗②中得到啟示是熱的氣體密度小,所以從著火燃燒的高層房間中逃離,沿墻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門外,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小孔成像儀觀察燭焰(如圖)。圖中的小孔和蠟燭的位置固定后,將光屏遠離小孔,可觀察到屏上蠟燭的像( ?。?br/>A.變大 B.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像倒立的實像;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等大的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縮小的像,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像。
【解答】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光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即屏上蠟燭的像變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答案】A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指不能利用無機物質制造有機物質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生產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異養生物,如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和物質基礎。
2、食物鏈與食物網
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食物鏈就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在食物鏈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這就導致一般情況下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因為低營養級生物能夠獲取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
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捕食和競爭關系,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多條食物鏈上其他生物的數量。
【解答】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根據如圖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t1℃時,A的溶解度大于B
B.t2℃時,A、B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3℃時,將A、B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掉10g水,析出A的質量大
D.把t1℃時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3℃時,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都會增大
【答案】C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蒸發水時,析出晶體質量的大小比較。
【解答】A、由圖可知,t1℃時,A的溶解度小于B,錯誤;
B、t2℃時,A、B的溶解度相同,則t2℃時,兩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溶液的狀態未知,無法比較,錯誤;
C、t3℃時,A物質溶解度大于B物質溶解度,則將A、B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掉10g水,析出A的質量大,正確;
D、把t1℃時A、B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3℃時,升溫后,A、B的溶解度均增加,兩溶液均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不變,則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錯誤。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A、B是一條平直公路邊上的兩塊路牌,一只小鳥和一輛小車同時分別由A、B兩路牌相向運動,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并停留在路牌處;再過一段時間,小車也行駛到A,它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則下列計算不正確的是(  )
A.小鳥與汽車所用總時間之比為1:2
B.小鳥與汽車通過的總路程之比為3:1
C.小鳥回到A時,汽車到達AB中點
D.從出發到相遇這段時間內,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
【答案】B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小鳥飛向B的時間和飛回的時間相同均為t1,故有v1×t1+v2×t1=L,而對于汽車來說有s2=v2t2,再根據t2=2t1,便可解決本題。
【解答】A、由圖像可知,小鳥飛行的時間為t1,汽車行駛的時間為t2,因為t2=2t1
所以小鳥與汽車所用總時間之比為1:2,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D、設AB之間的距離為L,小鳥的速率是v1,汽車的速率是v2,由于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則小鳥從出發到與汽車相遇的時間與小鳥返回的時間相同,故它們相向運動的時間為,則由得:在小鳥和汽車相向運動的過程中有


對于汽車來說有
v2t2=L②
聯立以上兩式可得
v1=3v2
由s=vt可知,小鳥從出發到相遇這段時間內,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C、因為
t2=2t1
所以小鳥回到出發點時,汽車通過的路程為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B、汽車通過的總路程為
s2=v2t2=L
小鳥飛行的總路程為
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故B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在這句古詩的描述中,從傳粉方式上看,油菜花屬于   ,它可以靠   來傳播花粉。
【答案】異花傳粉;昆蟲
【知識點】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傳粉是成熟花粉從雄蕊花藥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傳送到雌蕊柱頭或胚珠上的過程。
【解答】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說明油菜花需要蝴蝶來幫助傳粉,即屬于異花傳粉中的蟲媒花;
故答案為:異花傳粉;昆蟲。
1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存在這樣的一條食物鏈:草→昆蟲→食蟲鳥→鷹”,其中昆蟲屬于    消費者(選填“初級”或“次級”),而毒素富集最多的動物是    。
【答案】初級;鷹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開始,到頂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 “草→昆蟲→食蟲鳥→鷹”,它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間的食物傳遞關系。
(2)生物富集是指生態系統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這些有害物質一般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難以排出等特點。
【解答】以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屬于初級消費者,故草→昆蟲→食蟲鳥→鷹中,昆蟲是初級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鉛、汞、銅等重金屬和某些殺蟲劑,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使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毒素富集最多的動物是鷹。
1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將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③肥皂,⑤血液,⑥豆漿分別加入到水中,其中形成懸濁液的是   ,形成乳濁液的是   。(填序號)
【答案】①③④⑤;⑥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難溶性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懸濁液;難溶性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濁液。
【解答】①面粉是一種難溶性固體,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②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
③肥皂不能溶于水,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④泥土是一種難溶性固體,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⑤血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血細胞,加入到水中得到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⑥豆漿加入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因此:
形成懸濁液的是①③④⑤,形成乳濁液的是⑥。
1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1666年,牛頓將太陽光射到三棱鏡上,從棱鏡另一側的白紙屏上可以看到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
(1)①是太陽光,它屬于    (填“復色光”或“單色光”);
(2)②外側是   ?。ㄌ睢白贤饩€”或“紅外線”),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理療;
(3)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在另一側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這個現象叫做光的    (填“色散”或“光的直線傳播”)。
【答案】復色光;紅外線;色散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經玻璃的折射本領不同。
【解答】(1)太陽光是復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復合而成的。
(2)紅外線的偏折能力弱,②外側是紅外線,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理療
(3)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在另一側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彩色光帶,是光的色散現象。
2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請讀圖回答:
(1)菜豆幼苗的根由圖中的    (填名稱)發育而來。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中的   ?。ㄌ钭帜福C明玉米種子成分中含有淀粉。
(3)對菜豆幼苗來說,構成新一代的植物體是由圖中種子的哪些結構組成的?  ?。ㄌ钭帜福?br/>【答案】胚根;J;ABDE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比較
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胚都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組成,這四部分在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功能是基本一致的,是新植物的幼體。
不同點:菜豆種子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子葉有兩片,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無胚乳;玉米種子是單子葉植物種子,子葉有一片,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中。
2、圖中:A是胚軸、B是胚根、C是種皮、D是胚芽、E是子葉、F是種皮和果皮、G是胚芽、H是胚軸、I是胚根、J是胚乳、K是子葉。
【解答】(1)菜豆種子萌發過程中,種子先吸水膨脹,種皮變軟,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所以菜豆幼苗的根由圖中的B胚根發育而來。
(2)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種子里只有一片子葉,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滴加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中的J胚乳,證明玉米種子中含有淀粉。
(3)菜豆種子的結構包括胚和種皮,主要結構是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因此,對菜豆幼苗來說,構成新一代的植物體是由圖中的A胚軸、B胚根、D胚芽、E子葉四部分組成。
2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下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請指出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最適宜耕種的是   。(填序號)
【答案】A;B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壤質地是根據土壤的顆粒組成劃分的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類。保肥性最強的是黏土土壤,通氣性最好的砂土類型,最適宜耕種的是壤土類型。
【解答】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種無機鹽。A、圖A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多,可見保肥性能最強。
B、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
C、據扇形圖可見:C土質的通氣性能最好。
故答案為A;B。
2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人類從哪里來?我們每一個人又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來”的相關概念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1)在A處填入恰當的詞:   。
(2)產生精子的器官是    。A的形成發生在    內。胎兒在母體的    中發育,并通過    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同時將廢物排出。
【答案】受精卵;睪丸;輸卵管;子宮;胎盤和臍帶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1)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2)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對染色體在形態、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
【解答】(1)A處是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
(2)產生精子的器官是睪丸,產生卵細胞的器官是卵巢,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形成A受精卵。受精卵不斷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最終植入子宮內膜中,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取所需營養物質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
2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C;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請判斷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A是    ;C是    。
(2)寫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答案】氧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則A是氧氣,B是硫,C是二氧化硫;D是一種無色氣體,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則D是二氧化碳。
【解答】(1)由分析可知,B在A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C,則A能夠支持燃燒,為氧氣,B為硫,C為二氧化硫,故填氧氣,二氧化硫。
(2)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則D為二氧化碳,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2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的結晶實驗過程,請回答:
(1)蒸發前原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n的數值是 ,該溫度下,鉀溶液的溶解度是 。
(2)依據上述實驗,你認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 (填字母)的。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C.無法判斷
(3)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比較:第2個燒杯 第3個燒杯(填“>”、“=”或“<”)。
【答案】(1)不飽和;11;50g;(2)C;(3)═.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要求判斷n的數值,這需要通過觀察蒸發過程中溶質析出的情況,利用溶解度的概念進行推理。
(2)要求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這需要根據蒸發結晶過程中溶質析出的難易程度進行推斷。
(3)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
【解答】(1)蒸發前的燒杯底部沒有固體,第一次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第二次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所以蒸發前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第三次蒸發10g水析5g晶體,所以共析出11g,;通過分析可知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所以甲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是50g;
(2)題中析出晶體是通過蒸發溶劑得到的,不能判斷出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故選C;
(3)第2個燒杯和第3個燒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體,說明溶液都達到了飽和狀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25.(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某同學觀察蜻蜓在靜的水面直線飛行時,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圖片如圖所示,圖片反映了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水面波紋的分布情況(每次點水只形成一個波紋),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忽略不計,請據圖片解答下列問題:
①從圖片上看,蜻蜓的運動方向是沿x軸    ;(填“向右”或“向左”)
②蜻蜓飛行的速度    水波的傳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向左;等于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①根據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水面波紋的分布情況以及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得出蜻蜓的運動方向;
②根據蜻蜓飛行的路程和水波傳播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解答】①因為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形成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所以蜻蜓向左飛行。
②因為蜻蜓點水后的三個波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第二次點水的位置剛好是第一次水波運動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飛行的速度相同。
26.(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放在普通環境里的雞蛋容易變質。鮮雞蛋密度約為1.08克/厘米3左右,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雞蛋放入密度為1.03克/厘米3的鹽水中來判斷雞蛋是否變質。
(1)如圖甲、乙、丙三個雞蛋靜止在鹽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雞蛋  ?。ㄌ睢凹住?、“乙”或“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鹽水可用60克食鹽溶于1000克水中,這種食鹽水的質量分數約為  ?。ㄓ嬎憬Y果小數點后保留一位)。
(3)實驗室在配制以上食鹽水溶液時,一些操作步驟如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4)會導致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是   。
A.稱量時使用了生銹的砝碼
B.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的蒸餾水潤洗
C.氯化鈉中有雜質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體時,有少量溶液濺出
【答案】丙;5.7%;④①②③;BC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兩者所受浮力關系和液體密度關系;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考慮;
(3)根據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驟考慮;
(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從溶質少和溶劑多兩個方面考慮。
【解答】(1)根據浮沉條件可知,物體下沉時ρ液<ρ物,物體漂浮時ρ液>ρ物,物體懸浮時ρ液=ρ物,因為變質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即ρ液>ρ物,所以最有可能已變質的是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鹽水可用60克食鹽溶于1000克水中,則食鹽水的質量分數約為×100%≈5.7%;
(3)實驗室在配制以上食鹽水溶液時,應先取藥品稱量,倒入燒杯中,用量筒量取液體倒入燒杯,用玻璃棒攪拌,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①②③;
(4)A、稱量時砝碼生銹比原來的砝碼質量大了,稱量的溶質的質量偏大,則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A不符合題意;
B、燒杯中原來留有水,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B符合題意;
C、氯化鈉中有雜質,會導致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符合題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完成后移取液體時有部分濺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27.(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小科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后,發現用甲圖裝置實驗誤差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于是他對課本裝置進行改進,然后迅速插入瓶塞中來加熱白磷(P),實驗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丙。
提示:白磷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產物與紅磷在氧氣中燃燒一致。根據以上實驗信息,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白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
(2)如果按照原來方式點燃紅磷,若瓶塞塞的較慢,將導致測量結果   ?。ㄟx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圖乙中,a、b分別表示實驗中先后測定的量。a為瓶中原有水的體積;b為反應后冷卻至室溫,集氣瓶中水的體積;c為整個集氣瓶的體積。若集氣瓶中氧氣耗盡,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等式關系:   。
(4)結合題目信息,簡要解釋丙圖中C點后氣壓上升的原因:   。
【答案】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偏大;;打開止水夾之后,燒杯內的水會倒吸進入集氣瓶內,導致瓶內氣壓增大至標準大氣壓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燃燒實驗以及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解答】(1)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2)如果按照原來方式點燃紅磷,若瓶塞塞的較慢,會有部分空氣逸出,將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3)(c﹣a)表示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b﹣a)表示實驗后由于氧氣的消耗導致的燒杯內水倒吸進入集氣瓶的體積等于瓶子中氧氣的體積,空氣中氧氣體積約占空氣體積的,則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等式關系為=;
(4)丙圖中C點后氣壓上升的原因是打開止水夾之后,燒杯內的水會倒吸進入集氣瓶內。
28.(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ㄟx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
【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酒精燈需要用外焰加熱,因此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好鐵圈的高度,故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器材;
(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
(3)冰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可以間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
【解答】(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所以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整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該方法能使冰受熱均勻。
(3)分析圖像后知道,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
(4)不考慮熱量損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29.(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觀察小孔成像特點時,小科發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
①用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拼裝在不透明的紙板上,如圖甲所示。
②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發光二極管“F”對準小孔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其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ㄟx填“有關”或“無關”);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ㄟx填“實像”或“虛像”);
(3)保持“F”字樣紙板,小孔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記錄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據表中的數據,請你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的關系   ??;
(4)于是小科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    。
【答案】無關;實像;h=0.25v;物體到小孔距離不變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像是實像;
(3)根據表中的數據得出h與v的關系;
(4)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個定值,由此得出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離成正比;
【解答】(1)小孔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上下左右都相反,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故圖丙中4符合題意。
(2)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3)由表格上的數據知道,像的高度隨像到小孔距離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與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
所以
(4)根據表中的數據知道,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時。即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
30.(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生物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值得我們去探索,科學興趣小組同學選取了多種生物,對這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關知識進行了探索。請分析回答:
(1)圖甲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   ??;
(2)圖乙中青蛙在繁殖時“抱對”,有利于受精卵形成。說明青蛙的受精方式是    ;
(3)丙圖中A、B、C、D依次為臘梅、夾竹桃、月季、桃四種植物的無性生殖,其中屬于壓條和嫁接的分別是   ?。ㄌ钭帜福?br/>【答案】變態發育;體外受精;BD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無性生殖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 4 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蠶、蜜蜂、蝴蝶等昆蟲。以蠶為例,蠶卵孵化出幼蟲,幼蟲不斷進食長大,之后吐絲結繭變成蛹,最后從蛹中羽化出成蟲(蠶蛾)。
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如蝗蟲、螳螂等?;认x的卵孵化出的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未發育成熟,經過幾次蛻皮后逐漸發育為成蟲。
(3)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受精方式: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在繁殖季節,雌雄青蛙抱對后,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例如水質、水溫等都會影響受精的成功率。
發育過程:青蛙的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蝌蚪,蝌蚪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與成蛙有很大差異。隨著生長發育,蝌蚪逐漸長出四肢,尾巴消失,變成幼蛙,最終發育為成蛙。
(4)圖丙A根的分蘗、B壓條、C扦插、D嫁接。
【解答】(1)圖甲中的M表示蝗蟲、家蠶、青蛙相同的發育過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變態發育,因此圖中M表示變態發育。
(2)青蛙的“交配行為”應該叫做“抱對”。因為青蛙是卵生的體外受精模式繁殖。
(3)丙圖中A、B、C、D依次為臘梅、夾竹桃、月季、桃四種植物的無性生殖,其中屬于壓條和嫁接的分別是BD。
3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2060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圖二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共有    條食物鏈,若圖二中的a、b、c與乙構成一條完整的食物鏈,且a、b、c代表圖一中具有食物關系的三種動物,則b代表   。
(2)在生態系統中,碳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循環的主要形式是    ,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人類提供了能量,但也導致了環境污染,同時產生的大量氣體造成了    的增強,加劇了全球變暖。
(3)圖二中,生態系統的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特點是    。
【答案】5;荒漠雕鸮;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2)食物鏈的概念與組成: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它通常由生產者開始,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接著是各級消費者,消費者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的生物。例如本題中圖一中的食物鏈 “甲→乙→丙→丁”,甲是生產者,乙、丙、丁是消費者。
(3)溫室效應的原理: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地球表面的熱量不易散失,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二氧化碳等氣體就像溫室的玻璃一樣,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溫室效應的危害:溫室效應加劇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增加等,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4)圖二中:甲分解者;乙生產者;丙消費者;1分解作用;2光合作用;3、4呼吸作用;5化石燃料的燃燒。
【解答】(1)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圖一中食物鏈有:青草→沙鼠→荒漠雕鸮,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蛙→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蜥蜴→荒漠雕鸮,共5條。能量沿食物鏈逐級遞減,所以營養級別越高,體內有機物含量越少,圖二中食物鏈為:乙→c→a→b;對應圖一食物鏈有: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蟲→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蝗蟲→蜥蜴→荒漠雕鸮,則b代表荒漠雕鸮。
(2)在生態系統中,碳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循環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造成了溫室效應的增強,加劇了全球變暖。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開始,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2.(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氯化鈉俗名食鹽,是工業生產和生活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藥品。
下表是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________;
(2)計算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________;
(3)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27.2
(2)26.5%
(3)設需要加水的質量為x。
答20℃時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20%的氯化鈉溶液稀釋成5%的氯化鈉溶液,需加水300g。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能力以及表格數據來分析;
(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3)根據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根據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來分析
【解答】本題難度較小,了解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是解答的關鍵。(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第三次時20g溶劑加入8g氯化鈉,只得到27.2g溶液,說明此時已經飽和,實驗④,固體不再溶解,所以溶液質量為27.2g,故m=27.2g。
(2)第3次實驗得到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3)詳見答案。
33.(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一輛客車在高速公路上經過某直線路段時,司機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司機發現其正要通過正前方高山懸崖下的隧道,于是鳴笛,經t1=6秒后聽到回聲,聽到回聲后又行駛t2=16秒,司機第二次鳴笛,又經t3=2秒后聽到回聲,請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1)客車勻速行駛的速度并判斷客車是否超速行駛。(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為120千米/小時)
(2)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
【答案】(1)客車是超速行駛;(2)1122m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第一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汽車行駛距離之和,根據s=vt得出等式,然后減去司機第一次鳴笛后到第二次鳴笛前行駛的距離,進一步得出客車到懸崖的距離,再根據司機第二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的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汽車行駛距離之和得出等式,然后聯立等式即可求出客車行駛的速度,然后與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為120千米/小時比較即可。
【解答】(1)設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為L,客車勻速行駛的速度為v,第一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客車行駛距離之和,即

聽到回聲后客車繼續行駛t2=16秒,司機第二次鳴笛,此時客車距離懸崖的距離為,根據題意知道,第二次鳴笛時客車到懸崖距離的2倍等于聲音傳播距離與客車行駛距離之和,即

①式﹣②式則有
因為122.4km/h>120km/h,所以客車是超速行駛;
(2)客車第一次鳴笛時與懸崖的距離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渑池县| 阿克陶县| 巴中市| 库车县| 乌拉特中旗| 招远市| 南川市| 伊金霍洛旗| 攀枝花市| 衢州市| 阿坝县| 淮滨县| 郯城县| 丁青县| 威宁| 莱州市| 浮梁县| 大方县| 上林县| 文登市| 惠安县| 土默特右旗| 平阴县| 河曲县| 潼关县| 济南市| 浑源县| 红原县| 二连浩特市| 贵南县| 方城县| 城市| 资阳市| 右玉县| 栖霞市| 雷山县| 彰化县| 安塞县| 庄浪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