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4章我們生活的大地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漫長的歲月里,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和發展。鮮艷的花朵,豐碩的果實,挺拔的枝干,都離不開這片土地。那么,地球的圈層結構是怎樣的?是什么力量讓滄海變桑田?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與土壤又有什么關系?第3節土壤與植物生長一株玉米從發芽到結果,大約需要吸收200 kg以上的水以及無機鹽。這些水和無機鹽是通過植物的什么器官吸收的?又是如何在植物體內運輸的?第4課時 莖的功能第3節土壤與植物生長五、物質的運輸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運輸的。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哪里呢?1. 取粗細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若干根,先按表中的3 種處理方法處理,各組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2. 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 個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如圖 所示,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 帶葉枝條(不做處理)3. 15 min 后從每組取出一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再從每組取出另一枝條,將枝條縱切,觀察縱切面的染色情況。4. 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中,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 帶葉枝條(不做處理)無染色部位木質部染紅,由下到上變淺。木質部染紅,越上越淺。實驗結論:水分和無機鹽在木質部的導管中自下而上運輸。5. 問題討論:(1)若B、C組枝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均被染色,而C 組樹皮未被染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答:說明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的。且水分和無機鹽可由木質部橫向運輸到韌皮部。A.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 帶葉枝條(不做處理)(2)若將C組枝條進行縱切,縱切面上從基部到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答:說明水分和無機鹽是自下而上運輸的。答:,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的導管。接下來,再進入莖中央的導管。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除一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轉送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有機物在莖中又是怎樣運輸的呢?在一木本植物上選一枝條,用解剖刀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 cm 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如圖所示。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士林涂抹環剝部位。每隔一周觀察并記錄枝條環剝部位的變化。經過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將膨大而形成枝瘤。有機物通過樹皮自上而下運輸的。剝去一圈樹皮以后,由于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有機物積存在傷口的上方,傷口上方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加快,樹皮就膨大形成瘤狀物。樹皮的韌皮部有篩管是上下相通的。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2.任意毀壞樹皮會給樹木帶來什么不良的后果?答:任意毀壞樹皮可能導致葉片合成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莖和根,導致樹木死亡。1.道路兩邊的梧桐樹干上扎了“針管”,注入的藥主要成分是赤霉酸,是為了讓樹木少結果或不結果,從而減少果球脫毛,減少飛絮對人們的困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針管插入深度至莖的韌皮部B.藥液通過篩管由上往下運輸C.藥液運輸的動力是蒸騰作用D.莖能夠逐年加粗是因為有隨C2.“勝哥”家中的一棵桃樹,在桃子成熟前損傷了部分樹皮,收獲時桃子又大又好吃,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木質部輸送給果實更多的水分B.受傷樹皮的運輸能力更強了C.木質部運輸有機物,損傷樹皮不影響果實的發育D.樹葉制造的營養物質向下運輸受阻而供給了果實D3.“勝哥”通過科學知識讓同學們明白了市售“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染料澆灌,花像吸水一樣將著色劑吸入開出藍花。莖運輸著色劑的部位是( )A.木質部B.髓C.形成層D.韌皮部A4.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黃麻的( )A.根的韌皮部B.莖的韌皮部C.葉片D.莖的形成層B5. 有人在行道樹上捆扎鐵絲用來晾被,結果導致樹木死亡。其原因是( )A.樹木因缺氧而死B.樹木不能輸送水和無機鹽C.樹木輸送有機物的功能被破壞D.樹木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C“勝哥課程”版權聲明“勝哥課程”工作室的課件資料的版權屬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購買下載的課件僅限購買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學習、課堂教學,但無傳播權,禁止傳播,如傳播造成的后果將負法律責任。只要購買使用“勝哥課程”則視作同意本聲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七下第 4 章第 3 節土壤與植物生長 41.小科看到一棵小樟樹的樹干被人剝去了一圈樹皮,馬上預測到樟樹不久就會死去,那么其原因是---( )A. 切斷了篩管,根缺少了有機物 B. 切斷了篩管,根缺少了無機物C. 切斷了導管,根缺少了無機物 D. 切斷了導管,根缺少了有機物2.取一木質莖的小枝條,把它放在水里剪斷,然后將切口一端迅速插入稀釋紅墨水中,并在陽光下光照幾小時,再將切口往上的一段做橫切,其橫切面如圖所示,在圖中出現紅色的部位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第 2 題圖 第 3 題圖 第 4 題圖 第 5 題圖3.如圖所示是植物莖中的兩種輸導組織,其中甲的名稱及其作用是---( )A. 導管 運輸水和無機鹽 B. 導管 運輸有機物C. 篩管 運輸水和無機鹽 D. 篩管 運輸有機物4.如圖,果樹上的一段枝條,枝條上有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幼果,現分別在枝條的 a、b處把莖環剝一圈,過一段時間,請分析兩個果實的生長狀況---( )A. 甲、乙果實都不能繼續生長 B. 甲果實能繼續生長,乙果實不能繼續生長C. 甲、乙果實都能繼續生長 D. 甲果實不能繼續生長,乙果實能繼續生長5.如圖所示為某種植物莖的橫切面,已知某種蟬是專以這種植物韌皮部中有機物汁液為食。若要分析該汁液的成分,則應該選取的部位是圖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6.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樹木用鐵絲扎上晾衣,結果導致樹木死亡,其原因是---( )A. 樹木因缺氧而死 B. 樹木不能輸送水和無機鹽C. 樹木輸送有機物的功能被破壞 D. 樹木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7.水分進入植物體以后的運輸途徑是---( )A. 在導管和篩管中,沿著葉→莖→根的方向運輸B. 在篩管中,沿著葉→莖→根的方向運輸C. 在導管中,沿著根→莖→葉的方向運輸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1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D. 在導管和篩管中,沿著根→莖→葉的方向運輸8.“勝哥”將一段含一定數量葉片的新鮮椴木枝條底端斜切后插入紅墨水中,置于陽光下一段時間后將枝條橫切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區域②變紅,則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合理的是---( )A. 將新鮮枝條的葉片全部去除現象將更明顯B. 區域②變紅說明了②是運輸水分的部位C. 區域③未變紅說明該處能夠運輸有機物D. 置于陽光下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9.小科家里后院種了一棵棗樹,多年來結果率低,棗也不甜。“勝哥”得知后對小科進行了指導,讓小科在開花較多的枝條上進行環切樹皮。小科實驗后發現環切樹皮后該枝條上結的棗確實更甜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枝條環切樹皮后會破壞形成層,導致棗樹死亡B. 枝條環切樹皮后水分無法向上運輸給棗,棗水分少所以更甜C. 枝條環切樹皮后有機物無法向下運輸給根,會導致棗樹死亡D. 枝條環切樹皮后有機物無法向下運輸,棗獲得更多有機物所以更甜10.“勝哥”母校附近有一顆老樟樹,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這顆古樹的樹心已經朽爛,變成空心洞。可是,它還是照樣枝繁葉茂。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主要是古樹的---( )A. 全部韌皮部 B. 部分韌皮部 C. 全部木質部 D. 部分木質部11.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進行運輸的,其運輸方向是 。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篩管進行運輸的,其運輸方向是 。割裂橡膠樹的樹皮,能得到膠乳,主要是局部割斷了植物的 部位。12.將一枝帶葉的楊樹枝條,插入紅墨水中,置于陽光下照射。請回答問題:(1)過一段時間后,在枝條基部上方橫切,橫切面變成了 色,縱切枝條,用放大鏡觀察切面,變紅色的部位位于莖的 (填“中央”、“周圍”或“除了周圍與中央” ),屬于植物莖的 。(2)若在離基部較遠的部位切開枝條,則可發現與基部相比,莖內紅色部位顏色較(填“深”或“淺”)。(3)在這個實驗中,紅墨水起到的作用是 。(4)選擇的材料是帶葉的枝條,并放在陽光下照射,其目的是 。(5)該實驗證明了莖的 功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在莖的 。13.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已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A、B 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________。(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這是因為________是通過莖里的________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的 1~4 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哪里?為什么?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2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答案1.A 2.C 3.A 4.B 5. B 6.C 7.C 8.B 9.D 10.D11. 由下而上 自上而下 韌皮部12. (1)紅 除了周圍與中央 木質部 (2)淺(3)標記水分、無機鹽的運輸部位與途徑,使實驗現象明顯(4)加快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速度 (5)運輸 木質部13. (1)B;篩管 (2)水分;導管(3)1 處植物的輸導組織有導管和篩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是導管,運輸有機物的是篩管,因為 1 處其上部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無法向下運輸,所以出現腫脹。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第4章第3節土壤與植物生長4.pptx 七下第4章第3節土壤與植物生長4練習.pdf p166思考與討論割橡膠的原理.mp4 割橡膠1.mp4 導管與篩管的結構特點1.mp4 導管運輸水分的方向1.mp4 莖如何運輸水和無機鹽.mp4 莖如何運輸水和無機鹽.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