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第三節第1課時 光的直線傳播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現象或事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立竿見影 B.水中的倒影 C.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D.用自制的日晷儀測量時間2.陽光下的樹影里有一個個圓形的亮斑,這一現象能表明( )①光的傳播速度很大 ②太陽是個球體 ③樹葉間的透光孔都是圓形的④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3.小明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若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A.蠟燭燭焰正立的像 B.蠟燭燭焰倒立的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4.如圖所示為小科在紙杯上蒙上一層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實驗的情景,請在圖中作出燭焰(用 AB表示)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用箭頭A'B′表示)及光路圖。5.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_____,用激光器向月球發射激光信號,2.7s后才接收到從月球返回的信號,則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___________km.能力提升培優6.晚上,人從馬路邊一盞路燈下走過的過程中,其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 )A.先變短后變長 B.先變長后變短 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7.小明用針孔照相機(即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燭焰,若保持小孔和蠟燭位置不變(蠟燭到小孔的距離大于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離),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若內筒位置不變,則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放大的B.若向右拉動內筒,則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小C.若保持小孔和內筒的位置不變,向左平移蠟燭,則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大D.若向左推動內筒,則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亮8.俗話說,“坐井觀天,所見甚小”,為了說明井底之蛙觀察井外范圍的大小與井深的關系,甲、乙兩名同學都用畫示意圖進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井口直徑相同時,井越淺,看到的范圍越大 B.井口直徑相同時,井口越高,看到的范圍越大C.圖甲能正確說明井底之蛙觀察井外范圍的大小與井深的關系D.圖乙能正確說明井底之蛙觀察井外范圍的大小與井深的關系9.陽光下,“立竿見影”這個現象能夠表明光在空氣中傳播的路線是__________,已知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為45°,竿高2m,則竿在地面上的影子長度是________m;如果將竿向前移動2m,那么竿影的長度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0.小華在進行“探究樹蔭下光斑的形成”的綜合實踐活動。(1)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各圖中,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_(填字母)。(2)小華在研究距離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時,用開有邊長為1cm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對著太陽,當卡片距地面30cm時,光斑呈______形;將卡片逐漸遠離地面時,光斑逐漸變______(填“亮”或“暗”);距離達到1m以上時,光斑逐漸呈________形。11.觀察小孔成像的特點時,小科發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與該距離有什么定量關系 于是他在光照較弱的環境中進一步探究,步驟如下:①將發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在紙板上,如圖甲所示。②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著面對小孔,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小科觀察到光屏上呈現的像是圖丙中的_________(填序號),其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________(填“有關”或“無關”)。(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這個像是__________(填“實像”或“虛像”)。(3)保持“F”字樣紙板和小孔的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測量像高,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次序 1 2 3 4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像高h/cm 3.0 4.0 5.0 6.0根據表中的數據,請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4)于是小科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的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要得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拓展: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的原理與上述原理相同,這些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站立于一面墻的兩邊,若要在墻上開一扇窗使兩人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全身,則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范圍大約為( )A.ac B.bc C.ad D.be13.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圓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則光 屏上的像將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開放應用探究14.為了研究影子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固定一根長桿,長桿上裝有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點光源A,再在地面上豎立一根短木條(短木條的位置始終低于點光源A)。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該同學將點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點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長度L/cm 30 15 10 7.5 6(1)影子的形成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分析上述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在點光源逐漸上移的過程中,若點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則影子長度L的變化量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圖中s可表示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如果要研究影子長度L與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的關系,應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第四章第三節第2課時 月球的運動、日食、月食夯實基礎鞏固1.當月球擋住了部分的太陽光時,發生的是(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環食 D.日偏食或日環食2.如圖所示,月球所處的四個位置中,有可能發生月食和日食的位置分別是( )A.d點和b點 B.b點和d點 C.a點和c點 D.c點和a點3.如圖所示日全食的正確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4.下列有關日食和月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能在同一天中發生日食和月食 B.都是從自身東緣開始,西緣結束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都是光的直線傳播 D.日食和月食的類型都有全食、偏食和環食5.下列關于月食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當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時,發生月偏食 B.當月球全部位于地球的本影區時,發生月全食C.月食發生在農歷每月的十五前后 D.月食發生時,我們觀察到的是月球的影子6.某同學在做“模擬日食”的實驗時,繪制了一張實驗圖(如圖所示):實驗中大球代表太陽,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該同學在地球上的觀察點。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如圖所示的時間,可以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__________; 當將小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動時,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 當將小球沿①方向或③方向移動時,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能力提升培優7.下列示意圖中,能夠正確表示月全食發生時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的是( )8.不同類型日食的形成與下列因素有關的是( )①觀察者在月球陰影區的位置 ②時間的不同 ③月、地之間距離的不同 ④太陽大小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2018年,“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著陸探測?!版隙鹚奶枴碧綔y器驚奇地發現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 )A.有晝夜之分 B.始終是白晝 C.始終是黑夜 D.以上說法難以考證10.如圖所示的日食現象,又稱為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擋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這就是日食現象。若在地球上同一地點的同一天時間里觀察日食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 )A.日全食和日環食都能觀測到 B.日偏食和日環食都能觀測到C.日偏食和日全食都能觀測到 D.只觀測到了日偏食11.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___現象。(2)圖中月球處于________(填字母,下 同)時,將發生月偏食現象,處于_______時,又將發生月全食現象。12.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可以反映日全食的是_________(填序號,下同),日偏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日食始于日輪______側,終于_______側,把日輪按發生日全食的時間先后順序將序號重新排列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食始于月輪______側,終于______側,如果圖中各圖表示的是月食現象,你能按月食時間的先后將序號重新排列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3.2024年3月24日,我國南部地區出現了罕見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球掩蓋,如同日食一般。下列圖中,能表示當時金星、地球、月球的位置關系的是( )14.如圖所示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為月球公轉過程中所處的四個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月球公轉至①③兩位置時,月球被照亮的區域不同B.月球公轉至③位置時,一定發生月食C.月球處于①位置時,可能發生日食D.月球經歷①→②→③→④→①的時間約為1個月開放應用探究15.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月全食時為何月亮會披上“紅衣”月食,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所熟悉的一種天文現象。古人認為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吃了,視為不祥之兆?,F在,人們已經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釋月食的成因了。月食中,最美麗的莫過于月全食了。而在月全食中,要數“紅月亮”最為美麗壯觀。當月亮最后一絲銀灰被吞沒,古銅色的“紅月亮”如約而至,滿天的繁星格外明亮耀眼,此情此景何其美哉!為什么在月全食時,本該被地球的影子完全擋住,而在人們的視線中完全消失的月亮,會呈現出奇妙的古銅色呢 其實,“紅月亮”的出現,正是由于地球大氣層對太陽光的折射、散射,以及月亮對太陽光的反射作用所致。準確地說,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月全食時當月亮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區后,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月亮”,或者說看不到月亮。地球大氣層的存在,使其充當了一個折射體,使部分太陽光在地球大氣層中發生方向偏折而射向原本的“黑月亮”。太陽光是由7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在太陽光被地球大氣層折射的過程中,由于波長較短的光被地球大氣層中的各種微粒散射較多,而波長較長的紅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氣層微粒散射,因而紅光能夠穿出大氣層到達月亮表面,再被月亮反射回地球,因此月全食期間的月亮也就變成了暗紅色。但月全食的時候月亮具體是呈橙紅色、古銅色還是咖啡色,還要視當時的大氣條件而定。發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銅色,這是什么原因 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光的直線傳播.docx 第2課時 月球的運動、日食、月食.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