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常規及特殊測量探究專題 答案1.解:(1)調節天平橫梁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至天平平衡;由圖乙可知,物體質量m=20g+5g+2g=27g;與圖丙可知,物體的體積V=30mL﹣20mL=10mL=10cm3;物體的密度ρ2.7g/cm3=2.7×103kg/m3;(2)先測的體積,則將物體從量筒的水中取出會沾水,再測的質量會偏大,由ρ可知,測出物體的密度比真實值偏大;(3)①燒杯裝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燒杯底的距離為h1;②將物體放入燒杯中完全浸沒,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燒杯底的距離為h2;③將步驟②中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在天平右盤放一個相同的燒杯,向燒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燒杯底的距離為h3;設燒杯的底面積為S,則物體的體積V=S(h2﹣h1),物體的質量m=ρ水(h 3﹣h 1);物體的密度為:ρ物ρ水。故答案為:(1)右;2.74×103;(2)大;(3)③向燒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④ρ水。2.解:(1)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應向右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圖甲可知,燒杯與鹽水的總質量:m總=50g+10g+2g=62g,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總﹣m杯=62g﹣30g=32g;由圖乙所示量筒可知,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30mL=30cm3;鹽水的密度:ρ1.07g/cm3=1.07×103kg/m3;(3)倒入鹽水后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與剩余鹽水和燒杯總質量差就是倒入量筒中鹽水質量,所以增加的步驟為:用天平測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總質量m3;即倒入量筒中鹽水質量m=m2﹣m3,所以鹽水密度的表達式ρ。故答案為:(1)右;(2)32;1.07×103;(3)用天平測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總質量m3;。3.解:(1)測量前調節天平平衡時,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2)由圖甲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用針筒抽取的酸奶質量:m=m1﹣m2=63g﹣56.5g=6.5g;用針筒抽取的酸奶V=5mL=5cm3,則酸奶的密度:ρ1.3g/cm3=1.3×103kg/m3;(3)由于針筒的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使得針筒內測量的酸奶體積偏小,由ρ可知,質量不變,體積偏小,密度會偏大;(4)①調好天平,用天平測出帶蓋空瓶的質量為m0;②將一個瓶子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為m1;由步驟①②可知裝入水的質量m水=m1﹣m,則水的體積V水;③將另一瓶子裝滿酸奶,用天平測出瓶子和酸奶的總質量m2,④酸奶的質量m奶=m2﹣m0,酸奶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V奶=V水;,則酸奶的密度:ρ。故答案為:(1)水平;0刻度線;(2)63;1.3×103;(3)偏大;(4)裝滿水; 。4.解:(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V樣品油=V水28.7cm3,ρ樣品油0.80g/cm3。故答案為:(1)左;(2)63;(3)0.80。5.解:(1)圖乙中天平盤中砝碼的刻度值是20g+20g+5g=45g,標尺分度值是0.2g,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為2.4g,因此m3=45g+2.4g=47.4g。(2)根據圖示的步驟可知:第一步:用天平測量出空瓶的質量m1=14g;第二步:用天平測出瓶裝滿水后的總質量m2=44g;第三步:用天平測出瓶裝滿醬油后的總質量m3;(3)水的質量為:m水=m2﹣m1=44g﹣14g=30g,根據ρ知,水的體積為:V水30cm3,醬油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即V醬油=V水=30cm3,醬油的質量為:m醬油=m3﹣m1=47.4g﹣14g=33.4g,醬油的密度:ρ醬油1.11g/cm3。故答案為:(1)47.4;(2)測出空瓶的質量m1=14g;測出小瓶裝醬油后的總質量m3=47.4g;(3)1.11g/cm3。6.解:(1)當在右盤加上最小的砝碼后,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右側,說明此時右盤的砝碼總質量大了,需要取下這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2)取出礦石,燒杯中水面下降,將量筒中的水補入燒杯,根據體積關系可知:V水+V=V水+V補水,所以,V=V補水=V1﹣V2=200cm3﹣130cm3=70cm3;(3)礦石的密度:ρ2.4g/cm3=2.4×103kg/m3。故答案為:(1)取下最小砝碼,向右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2)70;(3)2.4×103。7.解:(1)用頂針套在手指上推針,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針頭非常尖銳,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2)方案一:頂針的質量m=10g+5g+2.8g=17.8g;根據阿基米德定律,壺蓋的體積等于它浸沒在水中所排開水的體積,即量筒里水的體積,頂針的體積就是V=2mL=2cm3,頂針的密度為ρ8.9g/cm3;則該頂針的原材料為銅;方案二:由“向燒杯內倒入適量水,放在電子秤上,如圖a,電子秤示數變為零;手提細線拴住頂針,浸沒在水中,如圖b,記下此時電子秤示數為m1”可知,電子秤的示數為m1,則頂針排開水的質量為:m排=m1,頂針排開水的體積V排,因為全部浸沒,所以頂針的體積V′=V排,由開始打開開關并歸零,則頂針的質量為m2,則頂針的密度ρρ水;(3)方案二測量結果更精確,因為方案一在測量體積時,將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時會有殘留,導致體積測量誤差較大。故答案為:(1)增大;(2)8.9;銅;ρ水;(3)方案二。8.解:(1)由圖甲、乙可知,鵝卵石質量等于排開水的質量,即m=m排=ρ水Vρ水S杯h1,由圖丙可知,鵝卵石的體積為V=S杯h2,故鵝卵石的密度ρ石1.3g/cm3;(2)A.由F浮=ρ水gV排可知,ρ水一定,浮力一定時,V排不變,與溢水杯的容積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V排一定時,橫截面積越小的圓柱形容器,柱形容器內水的深度就越大,h1和h2測得越準,故B符合題意;C.實驗過程中,塑料杯一直在溢水杯中漂浮,塑料杯的質量并不影響測量結果,故C不符合題意;D.由F浮=ρ水gV排可知,F浮一定,ρ液越小時,V排越大,溢出到圓柱形容器中的液體體積越大,測得h1和h2的值越大,測量越精確,故D符合題意;E.鵝卵石的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實驗過程中,溢水水的體積越大,則h1和h2越大,測量越精確,E符合題意。故選:BDE。(3)由m=ρV可知,體積V一定,則液體密度越大,質量越大;將液體注入塑料杯中時,塑料杯受到的浮力增加△F浮=G液溢出水的體積:V=Sh,則有ρ水gSh=ρ液V0g,圓柱形容器中液體的高度h,ρ水、S、V0一定,h與ρ液成正比,故刻度均勻。故答案為:(1)1.3g/cm3;(2)BDE;(3)見上面。9.解:(1)常溫下為液態,具有濃香氣味,為仙花谷蜂蜜的物理性質;(2)量筒中蜂蜜的質量m=700.00g﹣618.40g=81.6g,量筒中蜂蜜的體積V=60cm3,則蜂蜜的密度為ρ1.36g/cm3,因優質蜂蜜的密度為1.3~1.4克/厘米3,故仙花谷蜂蜜為優質蜂蜜。(3)小明調節天平平衡時忘記將游碼從1克處歸零,此時游碼起到了平衡螺母的作用;由圖知,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倒入相同體積的兩種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時游碼仍然在1克處,所以花谷蜂蜜的質量m1=槐花蜜的質量m2。故答案為:(1)常溫下為液態,具有濃香氣味;(2)仙花谷蜂蜜為優質蜂蜜;(3)m1=m2,理由是:小明調節天平平衡時忘記將游碼從1克處歸零,此時游碼起到了平衡螺母的作用,且天平再次平衡時游碼仍然在1克處。10.解:(1)根據實驗目的“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質量和體積,其中體積可由量筒直接讀出,而質量則需要用天平測量;(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即 m=202g﹣182g=20g;(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應換用不同種類的液體進行實驗;(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故答案為:(1)天平;(2)20;(3)換用其他液體多次重復實驗;(4)同種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11.解:(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并向右調節左側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上,說明天平調節前右端上翹,說明右盤位置偏高。(2)燒杯中液體的質量為:m=m2﹣m1,量筒中鹽水的體積是V,鹽水的密度:ρ。由于燒杯中的液體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導致液體的體積測量值偏小,液體質量測量值是準確的,根據密度公式知,液體的密度測量值偏大。(3)正確的實驗步驟: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液體,當天平再次平衡時,測得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記為m2;③將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液體的體積,記為V;①將空燒杯放置在天平上,當天平平衡時,測出空燒杯的質量,記為m1;④根據以上測量,結合密度公式得液體的密度ρ。由圖像知,空燒杯的質量是m1=25g,當液體體積是V=25cm3時,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2=45g,燒杯中液體的質量m=m2﹣m1=45g﹣25g=20g,液體的密度:ρ0.8g/cm3=0.8×103kg/m3。故答案為:(1)右;(2);偏大;(3)②③①④;0.8×103。12.解:(1)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和質量,則應補充的內容為:放氣后皮球的質量m'(克);(2)皮球打足氣時的質量為:81.6g,由圖丙可知,排出空氣后的質量為80.4g,則排出空氣的質量為:m=m球1﹣m球2=81.60g﹣80.40g=1.20g,由圖乙和題意可知,排出空氣的體積為:V=10×100mL=1000cm3,ρ1.2×10﹣3g/cm3=1.2kg/m3;(3)由公式可知,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測出的體積偏小,則可能的原因為:排開量杯內的水時有氣體泄漏;排開量杯內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排開量杯內的水時氣體部分溶于水;而丙圖中測量皮球質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會使排出空氣的質量變小,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故選:C。故答案為:(1)放氣后皮球的質量m'(克);(2)1.2;(3)C。13.解:(1)使用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面桌面上,將游碼調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圖甲中指針左偏,應向右調節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2)圖乙中稱量綠豆的質量m=20g+5g+2g=27g;(3)圖丙、丁中,量筒中分度值2mL,綠豆的體積V=V2-V1=40mL-20mL=20mL=20cm3;綠豆的密度ρ==1.35g/cm3用等效代替法求綠豆的體積,綠豆的體積等于倒出水的體積V′=ΔV水=(m1-m2)/ρ水綠豆的密度ρ′=(m3-m4)/(m1-m2)另一位同學讓水面與瓶口相平,這樣的好處,液面控制更準確,瓶口截面積小,測量精度高,測量的體積誤差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常規及特殊測量探究專題一、常規密度測量1.實驗小組的同學做測量某物體密度的實驗。(1)天平調平衡時指針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測量質量時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用量筒量出物體的體積如圖丙,則被測物體的密度為 kg/m3。(2)若按圖丙中先測出物體的體積,再將物體取出直接用天平測量質量,則所測物體的密度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小”)。(3)老師說不用砝碼和量筒也能測出物體的密度,于是他們用兩個相同的燒杯(滿足實驗需求)、沒有砝碼的天平、刻度尺以及足量的水等器材,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你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燒杯中裝入適量水,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燒杯杯底的高度h1。②將物體放入燒杯中完全浸沒,用刻度尺測出此時水面到燒杯杯底的高度h2。③將步驟②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在右盤放一個相同的燒杯, ,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h3。④用上述步驟中的測量表示物體密度的表達式為:ρ物=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2.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中:(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使天平橫梁平衡。(2)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則鹽水的質量是 g.再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圖乙所示,鹽水的密度為 kg/m3。(3)小聰同學在實驗中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倒入鹽水后測出其總質量m2.在將鹽水倒入量筒的過程中,發現由于鹽水較多,無法全部倒完,他及時停止了操作。同組同學討論后認為仍可繼續完成實驗,于是小聰讀出此時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又加了一個步驟,順利得出了鹽水的密度。你認為增加的步驟是: ,請幫小聰寫出計算鹽水密度的表達式ρ= 。3.如圖甲、乙所示,實驗小組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測量酸奶的密度。(1)將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碼撥至標尺的 ,并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2)先將酸奶倒入燒杯,用天平測量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甲所示,則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 g;由于酸奶比較粘稠且不透明,對體積測量影響較大,為解決酸奶容易粘在容器壁上的問題,他們找來如圖丙所示的5mL針筒,抽取酸奶至5mL刻度處,測得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量m2=56.5g,則酸奶密度為 kg/m3;(3)同組的同學在實驗中發現一個“問題”,5mL針筒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這部分體積并不計入針筒標記的刻度中,這會導致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比實際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4)老師說只用天平也能測量出酸奶的密度。于是小華添加兩個完全相同的帶有密封蓋的瓶子和適量的水,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①調好天平,用天平測出帶蓋空瓶的質量為m0;②將一個瓶子 ,用天平測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為m1;③用另一個瓶子裝滿酸奶,用天平測出瓶子和酸奶的總質量為m2;④則酸奶的密度表達式ρ=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二、特殊測量——等體積法4.地溝油一直以來是食品安全關注的焦點。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大量購買地溝油用來加工各種食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小寧學了密度知識后,想用密度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1)小寧將天平放在桌面上調零,移動游碼至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的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往 (填“左”或”右”)調。(2)小寧先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40g,將樣品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如圖乙所示,讀出總質量為 g。(3)細心的小寧發現實驗室內沒有量筒,于是他找來一只相同的空燒杯,往杯內倒水直至與油面相平,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8.7g。則實驗測得樣品油的密度ρ油= g/cm3。5.小剛同學想測醬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結果如圖所示。(1)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其結果m3= g。(2)請按照如圖甲所示的順序寫出對應的實驗步驟:第一步: ;第二步:測出小瓶裝滿水后的總質量m2=44g;第三步: 。(3)請你根據小剛測量的數據幫他計算出醬油的密度: 。6.小明在郊游時撿到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準備在實驗室測出該礦石的密度。由于石塊體積較大,無法直接放入量筒,于是進行了以下的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再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用調節好的天平稱量礦石的質量時,當在右盤加上最小的砝碼后,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右側,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 ;(2)礦石無法放入量筒,小明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利用一只燒杯,按如圖所示順序進行了測量,可知礦石的體積是 cm3;(3)若此前用托盤天平測得礦石的質量為168g,則礦石的密度是 kg/m3。7.如圖所示為“頂針”,是民間常用的縫紉用品,一般為鐵質或銅制,套在手指上,能頂著針尾,手指發力來穿透衣物。小云發現媽媽的縫紉盒里也有一個頂針,剛學完密度知識的小云設計了兩個不同的方案鑒定頂針的材料,查閱完資料得知、。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實驗操作如下:①小云將頂針放在調節好的天平左盤,天平重新平衡時,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②再將頂針放入傾斜的裝滿水的燒杯中,如圖乙所示,用量筒測出小燒杯中溢出的水的體積,如圖丙所示。(頂針大于量筒口)方案二:利用電子秤測量,實驗操作如下:①給燒杯中裝入適量水,按電子秤清零鍵,如圖a;②用細線懸掛頂針,慢慢放入燒杯的水中,不接觸燒杯底部,如圖b,此時電子秤的示數為m1;③慢慢松開細線,使頂針沉底,如圖c,此時電子秤的示數為m2(1)用頂針套在手指上推針的目的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手指的壓強。針頭非常尖銳的目的是 (選填“增大”或“減小”)壓強;(2)方案一中測量的頂針的密度為 g/cm3,該頂針的原材料為 。方案二中測出頂針的密度ρ=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水的密度為ρ水);(3)你認為 (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測量方法更精確。三、特殊測量——等質量法8.為了測量鵝卵石的密度,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一個塑料杯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溢水杯的出水口處放置一個圓柱形容器,如圖甲。②將鵝卵石置于塑料杯中,穩定后測出溢出至圓柱形容器內水的深度為h1=10厘米,如圖乙。③將鵝卵石從杯中取出并投入到溢水杯中,將容器中的水緩慢倒入溢水杯直至剛好盛滿,并測出圓柱形容器中剩余水的深度h2=7.5厘米,如圖丙。(1)鵝卵石的密度ρ石= 。(取小數點后一位)(2)為了提高鵝卵石密度的測量精確度,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有 (可多選)。A.更換容積更小的溢水杯B.更換橫截面積更小的圓柱形容器C.更換質量更大的塑料杯D.用密度更小的液體替換水E.選擇質量更大的鵝卵石(3)小明將該方法用來測量液體密度,并將密度值直接標記在圓柱形容器壁上。具體做法:如圖丁,在塑料杯上標記規定體積V0的刻度線,將塑料杯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將不同密度的液體依次注入塑料杯中至V0的刻度線處,在容器內溢出的水面位置標記不同的密度值。試分析容器壁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勻并簡要說明理由: 。9.2023年5月,溫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入選浙江省共富農產品品牌之一。蜂蜜密度是檢驗蜂蜜品質的常用指標,優質蜂蜜的密度為1.3~1.4克/厘米3,劣質蜂蜜的密度會偏小。小明選擇溫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和常見槐花蜜做了如下探究:(1)仙花谷蜂蜜常溫下為液態,具有濃香氣味,高溫時易分解產生酸性物質。據此寫出仙花谷蜂蜜的一條物理性質: 。(2)取一瓶仙花谷蜂蜜,按圖甲測量:用精密電子秤測量其質量為700克,將部分蜂蜜倒入量筒后,再次測量,其質量為618.4克。通過計算說明仙花谷蜂蜜是否為優質蜂蜜。小明想通過比較質量來判斷兩種蜂蜜的密度大小。他調節天平平衡時忘記將游碼從1克處歸零,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倒入相同體積的兩種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時如圖乙所示。判斷燒杯中仙花谷蜂蜜的質量m1和槐花蜜的質量m2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四、圖像表格10.小陳通過實驗探究“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器材】200毫升燒杯、100毫升量筒、膠頭滴管。【實驗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稱量其總質量;②將燒杯中的部分水轉移至量筒中,稱量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③重復步驟②,獲得多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數據記錄】稱量次數 1 2 3 4 5 ……向量筒轉移水的總體積(毫升) 0 20 40 60 80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為 克。(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興趣小組還應如何繼續實驗: (請寫出實驗思路,不需寫具體步驟)。(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1.為確定某種液體的密度,科學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柯和小雪兩個實驗小組,他們利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多次測量。具體操作如下:(1)實驗前:首先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并向右調節左側平衡螺母,直至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上。調節平衡螺母前,左盤與右盤相對位置較高的是 盤。(2)小柯實驗小組的實驗步驟:①將空燒杯放置在天平上,當天平平衡時,測出空燒杯的質量,記為m1;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液體,當天平再次平衡時,測得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記為m2;③將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液體的體積,記為V;④根據以上測量,結合密度公式得液體的密度ρ= 。反思:盡管測量方法正確,但大家對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評估時,發現液體密度的測量值比它的實際值要 (填“偏大”或“偏小”或“無影響”)。(3)為使實驗結果更精確,小雪實驗小組將上述實驗步驟調整次序為 ,也測出了該液體的密度。他們經過多次測量獲得多組數據,并作出了“m﹣V”圖像,如圖所示。請根據圖像信息,計算小雪實驗小組測得的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五、特殊物質12.研究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裝置測量空氣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①用打氣筒將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皮球的初始質量為81.6克。②將如圖甲的量杯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氣針和乳膠管將皮球內的空氣引入量杯中。③如圖乙,量杯內空氣達到量杯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暫停放氣。再將量杯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共收集了10次。④如圖丙,用天平稱出放氣后皮球的質量。(1)如表是小組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請將橫線部分內容補充完整。待測量 皮球初始質量 排出空氣體積(毫升) 空氣的密度(克/厘米3)測量結果(2)根據測量數據,計算所測空氣的密度為 kg/m3。(3)下列實驗操作會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的是 。A.排開量杯內的水時有氣體泄漏B.排開量杯內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C.丙圖中測量皮球質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13.為了平衡營養,小童的媽媽買了多種雜糧,小童在幫媽媽清洗雜糧時,發現綠豆不吸水且總是沉在水底的,他想知道綠豆的密度,于是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們一起進行測量,他們的操作如下:(1)小童將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動歸零后,發現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平衡;(2)小童先用調平后天平稱量空燒杯的質量,當橫梁重新平衡時,所用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空燒杯的質量為 g;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綠豆,測得燒杯和綠豆的總質量為51.2g。(3)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如圖丙),再把剛才稱量的綠豆全部倒入量筒中,測出綠豆和水的總體積(如圖丁)。則可計算出的綠豆密度為 g/cm3。(4)學習小組的小婧同學也設計了一個測量綠豆密度的方法,請你幫她完成以下實驗內容:(水的密度為ρ水)①首先用一個小礦泉水瓶裝適量的水,在瓶身標記水面的位置,用電子秤測出瓶和水的總質量為m1;②把礦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測出瓶和水的總質量為m2;③用碗裝一些綠豆,測出碗和綠豆的總質量為m3;④把碗中的綠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與標記處相平,測出此時碗和綠豆的總質量為m4。請你幫小婧推導出綠豆密度表達式 。在步驟①中,另一位同學認為應該在橫截面積較小的瓶口區域做標記會更好。這樣做的好處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常規及特殊測量探究專題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 密度常規及特殊測量探究專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