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空氣與生命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5題;共45分)1.(3分)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人類可以從這種自然資源中獲取多種有用的氣體。下列有用氣體不可能直接從空氣分離獲得的是( )A.用作醫療急救的氧氣 B.用作清潔燃料的氫氣C.用作食品防腐劑的氮氣 D.用作焊接保護氣的稀有氣體2.(3分)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其中可觀察到明亮藍紫色火焰現象的是( )A.蠟燭B.木炭C.硫粉D.鐵絲3.(3分)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收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的裝置或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B.C.D.4.(3分)下列有關物質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霧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5.(3分)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C.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6.(3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會發出白光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7.(3分)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甲圖)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乙圖),下列有關改進后的裝置評價不恰當的是( )A.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環境污染少B.裝置簡潔,操作簡單,節約藥品C.實驗中活塞先向左移,后向右移D.更方便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8.(3分)下列關于實驗室利用雙氧水溶液制取氧氣的描述正確的是A.試劑:燒瓶內的水起緩沖和稀釋作用B.收集: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檢驗:用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是氧氣D.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集滿9.(3分)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檢驗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肺泡、支氣管、氣管 B.氣管、肺泡、支氣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氣管、支氣管、肺泡10.(3分)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徑中不屬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燒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11.(3分)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碳循環就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環B.氧氣只有通過燃燒才能參與碳循環C.碳、氧循環失衡不會影響人類的生存D.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碳氧平衡12.(3分)如圖裝置可用作收集各種氣體。若被收集的氣體從a口通入,則下列氣體可用該裝置收集的是①;②;③(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13.(3分)下列有關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A.B.C.D.14.(3分)在反應中,與足量的Y完全反應,生成4.4gR,則a:b等于( )。物質 X Y Q R相對分子質量 18 44參加反應或生成的物質的質量/g 1.6 a b 4.4A. B. C. D.15.(3分)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四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部位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二、填空題(共7題;共44分)16.(6分)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氣球,然后將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伸入80℃的熱水中;同時在燒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1)(2分)實驗觀察到只有Y形試管內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滅了,其熄滅的原因可能是 (選填序號)。①著火點升高 ②溫度降低③氧氣耗盡 ④試管內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2)(4分)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 (填寫物質的化學式)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保;燒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 。17.(6分)如圖是鐵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鐵絲在空氣中受熱發紅,不能燃燒,但是鐵絲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能劇烈燃燒。請回答下列問題:(1)(2分)甲實驗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 。(2)(2分)集氣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3)(2分)乙、丙兩個實驗事實的差異與下列哪一個因素關系最密切 ____ (填字母)。A.鐵的表面積 B.氧氣的濃度C.燃燒區的溫度 D.鐵的著火點18.(6分)如圖實驗,關閉止水夾,通電使紅磷燃燒。(1)(2分)燃燒的現象是 。(2)(2分)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3)(2分)冷卻后,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象為 。19.(10分)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裝置,根據下圖回答有關問題:(1)(2分)寫出①的名稱 ;(2)(4分)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并收集較為純凈的氧氣時應選用 (填字母標號)裝置,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4分)實驗室在常溫下用塊狀電石與水反應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氣體,該反應必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引起發生裝置炸裂,你認為圖中最適合制取乙炔氣體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如圖G所示裝置收集乙炔氣體,氣體應從 (填“a”或“b”)端管口通入。20.(6分)在某市公交車燃燒事故的原因調查中,多項證據顯示,有人攜帶汽油上車。(1)(2分)當空氣中含有一定量汽油時,一個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燒,這說明汽油的著火點較 (填“高”或“低”)。(2)(2分)加油站必備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滅火的原理是 。(3)(2分)乘坐汽車、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下列物品禁止攜帶的有____。A.鞭炮 B.瓶裝飲料 C.報紙、雜志 D.酒精21.(4分)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據圖回答:(1)圖一中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填字母編號)。(2)小科在下列四種生活狀態中,對應圖三內A點到E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是 (填字母編號)。A.漫步 B.靜坐 C.打籃球 D.睡覺22.(6分)如圖甲是我市農科院利用現代化技術種植草莓和葡萄等植物的智能溫室大棚。圖乙是智能溫室大棚內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 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的裝置,它可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丙圖表示大棚內 A、B 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2分) 植物A的光合作用開始于 (填“d點前”“d點”或“d點后”)。(2)(2分)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 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植物B。(3)(2分)大棚內的種植槽可升可降,讓植物在立體空間中均可生長,這樣做的好處是: 。三、實驗探究題(共4題;共34分)23.(8分)小桿利用紅磷的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裝置如圖1。已知集氣瓶的容積為300mL,點燃前朱在集氣瓶中加入50mL水。(1)(2分)實驗前預先加入50mL水的目的是 。(2)(4分)實驗結束時,測得集氣瓶中水增加的體積為4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造成該實驗結果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點即可)。(3)(2分)對于圖1實驗,小科同學進行了改進與創新,實驗過程如圖2所示,其優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24.(10分)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儀器和藥品,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如圖中選擇裝置進行了氣體的制備實驗。(1)(2分) 甲同學選擇裝置A作為KMnO4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其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2)(2分)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步驟有:①在試管中加入藥品并固定好裝置;②把導管移出水面;③點燃酒精燈加熱;④熄滅酒精燈;⑤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則以上步驟正確順序為 (填序號)。(3)(2分)用E裝置收集氧氣,集氣瓶中氧氣集滿的標志是 。(4)(2分)B裝置中長頸漏斗的末端為何要伸入液面以下? 。(5)(2分)用圖二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端(選填“a”或“b”)導入。25.(8分)已知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淀粉會儲存在葉片中,為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科學興趣小組用天竺葵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1)(2分)正確的實驗步驟是①→ (填圖中序號,每圖只用一次)→⑥→漂洗并觀察現象。(2)(2分)圖⑤內外燒杯中所盛放的液體A、B分別為 。(3)(2分)若實驗操作規范正確,該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4)(2分)為了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該小組的同學選取圖③中某一正常生長的葉片黑暗處理一晝夜,先切斷主葉脈,隨后光照4小時,再進行淀粉檢驗,該實驗設計基于的假設是 。26.(8分)我們都知道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收集方法不宜用排水法,那么如何改進才能使用排水法來收集二氧化碳呢?針對該問題進行以下探究活動。【活動一】探究CO2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CO2(如圖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CO2體積。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時間/h 0 0.5 6 12 24 48CO2體積/mL(排水法) 100 98.5 85.5 77 66 59CO2體積/mL(排食鹽水法) 100 99 93 90.5 89 88(1)(2分)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 。(2)(2分)由上表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填“水”或“食鹽水”)。(3)(2分)【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CO2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與水被植物油隔開(CO2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CO2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4)(2分)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明: 。四、綜合題(共5題;共37分)27.(8分)圖1中A、B、C表示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2是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圖3表示一段時間內植物葉片氧氣釋放的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可使綠色植物的 (填寫圖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動名稱)增強,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是 ;B生理活動對植物自身的意義是 。(2)如圖3所示,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28.(12分)圖1表示人體在呼吸時胸廓的某一狀態,圖2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3是“探究呼出氣體與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實驗裝置。請據圖回答問題:(1)(4分)圖1表示 (選填“吸氣”或“呼氣”)過程,此時膈肌處于 (選填“收縮”或“舒張”)狀態;(2)(4分)圖2中AB段曲線(不包括A、B兩點)表示肺內氣壓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氣壓,圖1所示過程對應圖2中的 (填“AB“或“BC”)段;(3)(4分)圖3錐形瓶A、B中應加入 浴額在模擬圖1過程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選填“打開a,關閉b”、“打開b,關閉a”或“ab均打開”)。29.(7分)做科學實驗應提倡綠色環保。右圖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藥品的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用該儀器完成“制取并檢驗”的實驗只消耗了0.66克10%的鹽酸(密度為1.1克/厘米3)。(1)(2分)“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乙圖裝置中的 。(填字母)(2)(2分)通常完成這個實驗大約需10%的鹽酸6毫升,這是該微型實驗中鹽酸用量的 倍.(3)(3分)請計算利用該“微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產生的質量是多少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30.(7分)小科探究蛋殼能否促進植物生長后,想要進一步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假設雞蛋殼中其它的雜質不與鹽酸反應。小科取了10克雞蛋殼樣品放入裝置A,將50克稀鹽酸平均分成5等份,逐次加入燒瓶中進行實驗,得到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序號 反應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鹽酸溶液質量/克 10 10 10 10 10C裝置中溶液總質量/克 100.00 101.10 102.20 103.30 103.96 103.96(1)(2分)10克雞蛋殼樣品完全反應后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是 克;(2)(2分)如果去掉裝置B,測量結果將會 (選填“偏大”或“偏小”);(3)(3分)求10克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1.(3分)嵊州多個鄉鎮有草莓種植基地。為提高溫室大棚中草莓的產量,果農們有以下一些做法。①草莓喜光,果農們一般選用無色透光的材料作為大棚膜,大棚膜要經常去除灰塵,保證良好的透光率;若光照不足時,每天早晚用補光燈補光3-4小時。②在草莓生長初期和開花后,人工施用二氧化碳氣肥。施肥方法:在棚內草莓上端50厘米處懸掛“二氧化碳發生器”,若將“二氧化碳發生器”放在草莓底部則效果不佳。每天9時-16時,施用二氧化碳氣肥效果最佳。③在果實膨大期,大棚溫度白天宜控制20~25℃左右,夜間宜控制6~8℃左右。結合上述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對以上做法能提高草莓產量的原因做出解釋。答案解析部分1B2.C3.C4.B5.C6.C7.C8.A9.D10.B11.D12.B13.C14.D15.B16.(1)③(2)P2O5;對藥品進行加熱和對水中白磷隔絕氧氣17.(1)劇烈燃燒,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的固體, 放出大量的熱(2)防止高溫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3)A18.(1)產生大量白煙(2)集氣瓶內的氧氣已經耗盡(3)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內,最后集氣瓶中的水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19.(1)長頸漏斗(2)AD或AE或AG;氯酸鉀氯化鉀 + 氧氣(3)B;b20.(1)低(2)隔絕氧氣(空氣)(3)A;D21.a;C22.(1)d點前(2)多于(3)節約土地面積23.(1)有利于容器內溫度的降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2)16%;紅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3)測定結果更準確(合理即可)24.(1)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2)⑤①③②④(3)水位下降至集氣瓶口(或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集氣瓶內的水全部排出等合理即可)(4)保證裝置的氣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5)b25.(1)③-→②-→⑤→④(2)酒精、清水(3)葉片見光部分遇碘液變成藍色,遮光部分不變藍(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6.(1)長頸漏斗(2)水(3)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4)取量筒內的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變為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進入水中27.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等于28.(1)吸氣;收縮(2)小于;AB(3)澄清石灰水;打開b,關閉a29.(1)b(2)10(3)mHCl=m鹽酸ω=0.66g×10%=0.066g設反應生成的CO2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73 440.066g xx=0.04g答: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0.04g。30.(1)3.96(2)偏大(3)解:設10g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3.96gx=9gCaCO3%= ×100%=90%10g31.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陽光下,葉片中的葉綠體部位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以 果農們一般選用無色透光的材料作為大棚膜,大棚膜要經常去除灰塵,保證良好的透光率; 并且進行補光3-4小時,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在棚內草莓上端50厘米處懸掛“二氧化碳發生器”, 每天9時-16時,施用二氧化碳氣肥效果最佳。 并且保持大棚溫度白天宜控制20~25℃左右,這些操作都是為了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更多的有機物; 夜間宜控制6~8℃左右,是因為低溫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可以提高草莓的產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