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導向4.6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核心概念: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2.3物質變化的特征--①知道有些物體發生了變化,如紙燃燒、鐵生銹等,構成 物體的物質也發生了改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 理解食物通過化學變化轉化為身體能量和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2. 知道情緒變化與大腦化學物質產生有關。科學思維:1. 通過對比燃燒與消化釋放能量的差異,發展比較分析能力。2. 基于身高體重數據推理化學變化與生長的關系。探究實踐:1. 能規范操作淀粉分解實驗并記錄現象。2. 通過角色模擬體驗情緒化學變化的傳遞過程。態度責任:1. 樹立健康飲食與科學用藥的意識。2. 體會化學變化對生命體的雙重影響,培養辯證思維。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和數據分析,理解生命體中食物能量轉化、身體生長與情緒調控的化學變化原理難點:將抽象的“化學變化平穩性”概念具象化(如對比體內消化與體外燃燒),理解化學變化的系統性特征。教學教具和學具:實驗材料:饅頭片、碘酒、滴管、酒精燈、燃燒匙、溫度計(貼合教材圖2食物燃燒與咀嚼實驗場景)數據工具:班級身高體重統計表、折線圖模板(呼應教材圖1身高測量插圖)情境道具:彩紙剪貼的“多巴胺分子模型”、情緒角色卡(匹配教材圖2大笑情境圖)多媒體:PPT含食物燃燒動態圖、大腦化學物質傳遞動畫教學過程:(一)聚焦環節(預設5分鐘) 課堂引入(情境化測量活動)"同學們,今天教室變身‘生命觀察站’!請每組用卷尺和體重秤測量組員數據(展示教材圖1測量插圖),對比三年前的身高記錄,說說你發現了什么?"2."這些變化就像魔法,但魔法背后是科學——這就是‘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3.引出課題 4."為什么吃下去的米飯能變成我們的身高?開心時大腦里發生了什么?讓我們用實驗破解生命密碼!"設計意圖:利用教材插圖創設測量情境,將“身體變化”具象化為可操作任務,激發探究動機(二)探索環節(預設25分鐘)活動一:食物能量轉化實驗 1. 互動場景還原 材料分發:每組發放饅頭片、碘酒、滴管、酒精燈、燃燒匙、記錄單2.實驗步驟 “請像圖中小朋友一樣咀嚼饅頭30秒,記錄味道變化,再用碘酒滴在咀嚼后的饅頭渣上,觀察顏色變化!” (預設:老師,饅頭真的變甜了!但滴碘酒后沒變藍,和沒嚼的饅頭不一樣!”) 3.提問:“這說明什么?參考教材圖2的‘唾液與淀粉變化’解釋,誰能用箭頭圖畫出變化過程?” (預設:“淀粉→唾液淀粉酶→葡萄糖,所以遇碘不顯色!”學生邊答邊在記錄單繪制流程圖)燃燒對比實驗 操作:點燃干燥饅頭片,用溫度計測量燃燒釋放熱量,對比咀嚼實驗。6.“燃燒饅頭像火山爆發一樣釋放能量,而體內消化像小火慢燉——哪種方式更適合生命體?為什么?”(指向教材燃燒圖)(預設:“體內消化更安全!燃燒太快會燙傷器官!” ) 7.“沒錯!化學變化的‘平穩性’是生命的關鍵特征!” (板書關鍵詞)8.生活遷移提問:“如果吃發霉食物,里面的化學變化會怎樣?參考教材‘食物中毒’案例討論!” (預設:“霉變產生毒素,化學變化變成‘殺手’!”) (設計意圖: 通過咀嚼饅頭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淀粉在唾液作用下的化學變化,理解消化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借助燃燒對比實驗,探討生命體中化學變化的平穩性。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安全意識,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變化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活動二:身體生長的“數據偵探”1. 真實數據采集 學生兩兩一組,模仿教材圖1中教師測量場景,用卷尺、體重秤測量并記錄數據。2.“請像圖片里的老師一樣,為同伴測量身高體重,填寫‘生長檔案卡’!” 3. 數據可視化分析 將全班數據匯總成折線圖,投影呈現(模擬教材“成長過程變化”問題)?!坝^察折線圖,10-11歲身高增長最快,這可能和什么有關?” (預設:“這時期我們喝牛奶多,蛋白質幫助細胞生長!”) 4.“蛋白質如何通過化學變化變成你的肌肉?參考教材‘營養物質轉換’文字描述!”(預設:“就像樂高拆開重組!蛋白質被分解再合成細胞!”) 5.批判性實踐:“如果每天只吃薯片,化學變化還能支持生長嗎?用教材‘能量轉化’原理解釋!” (預設:“不能!薯片缺蛋白質,化學變化‘沒材料蓋房子’!”)(設計意圖: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引導學生理解生長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培養科學思維和批判性實踐能力。) 活動三:情緒化學工廠探秘 1. 角色扮演實景化 用紅色卡紙剪成“多巴胺分子模型”,學生分組扮演“大腦神經元”?!艾F在我們是大腦工廠的工人!請A組傳遞‘大笑信號’,B組用‘多巴胺’卡片連接神經元!” (預設:學生角色扮演“多巴胺從杏仁核傳到前額葉,快樂信號完成!”) 2. 案例分析討論:“為什么運動會開心?用教材‘積極情緒化學變化’文字解釋!” (展示運動后大腦成像圖)(預設:“運動刺激多巴胺分泌,就像化學獎勵!”) 3.“藥物如何用化學變化治病?比如退燒藥?” (展示藥品說明書)(預設:“藥物成分阻止病毒復制,改變有害化學變化!”) 4.辯證場景模擬 “如果化學變化停止,大腦會怎樣?參考教材‘藥物與中毒’問題思考!” (預設:“情緒凍結!像機器人沒有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大腦中的化學變化及其對情緒的影響,培養科學思維和辯證能力。) (三)研討(預設7分鐘)1.討論:"藥物能治病,食物中毒卻傷人,化學變化是敵是友?"(分組辯論,結合教材問題2)(預設:"藥物用化學變化消滅病毒,但變質食物產生有毒物質!")2.得出結論 "化學變化像雙刃劍——平穩變化守護生命,失控變化危害健康。3.得到方法:"如何做化學變化的‘好指揮官’?"(預設:科學飲食+安全用藥)設計意圖:通過辯證討論深化教材“化學變化雙面性”認知,培養社會責任感。(四)拓展(預設:3分鐘)任務:設計《我的健康生活方案》,要求用化學變化原理解釋:"每天喝牛奶——補充鈣和蛋白質→化學變化構建骨骼"(呼應教材“身體生長”內容)【板書設計】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食物能量轉化 身體生長驅動 情緒化學調控健康口訣:科學飲食 + 快樂心情 = 化學變化指揮官教學反思:本節課以實驗探究為主線,通過“咀嚼饅頭→燃燒對比”“生長數據推理”“情緒角色扮演”三大活動,將教材圖文轉化為可操作的探究任務,學生興趣高漲。實驗設計緊扣教材中“淀粉分解”“身高測量”等核心場景,借助真實數據與生活案例,有效化解了“化學變化抽象性”的難點。然而,部分學生在對比體內外能量釋放差異時,仍存在“平穩性”概念理解偏差,這一點在他們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繼續深入,在小學階段不做具體要求??傮w而言,課堂實現了“做中學”與“思中悟”的融合,但分層指導與技術賦能仍有優化空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