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素養測評】 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含答案)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每題2分 共40分)1.對下面漫畫理解正確的是( )①社會發展要惠及人民 ②黨和政府滿足人民實際的利益需求 ③黨和政府努力讓人民過上溫飽的生活 ④體現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4年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 你我共參與”。我們每個人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踐行者和監督者,要自覺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中來,用實際行動善待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共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中的(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C.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3.202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弄清楚基層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加以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體現了( )①中華民族倡導做人做事要從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條件出發 ②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創造與創新 ③要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 ④要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正確對待和處理事情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4.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利用“車載便民法庭”在小龍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審理了一起由贍養引發的保管合同糾紛案。此外,多地人民法院也積極探索解決涉老糾紛的新方式,為行動不便、居住偏遠的老年人提供上門立案、現場調解、巡回審判、當場送達等“家門口”訴訟服務,這正是便民法庭護佑“桑榆晚”。這些舉措( )①讓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有尊嚴地生活 ②是愛民保民利民的表現 ③有利于崇尚正義④落實弱勢群體享有的法律之外的特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禮之用,和為貴。”“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這些名句展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①講仁愛 ②守誠信 ③求大同 ④尚和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思想傳統中,民本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蘊含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下列對于“重民本”這一核心思想理念解讀正確的是(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要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 ②“仁民愛民”體現了人民在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③重民本要做到愛民保民利民,滿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④我們應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善于在差異性中尋求共同性、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同心圓。在尋求一致的同時要承認不同,充分尊重多樣性,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獨特性。上述觀點體現了( )①求同存異的處世方法 ②對他人要找共同點,不能有不同的觀點 ③既找出共同點,又要尊重不同意見 ④求同能讓人們彼此尊重和包容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8.詩配畫,是語文與美術完美邂逅的浪漫。山東濟南黃河實驗學校把語文與美術融合在一起,文字與色彩相互成就,詩歌賦予畫面靈魂,繪畫給予詩歌鮮活的生命。這不僅是藝術的交融,更是智慧的碰撞。從中我們會體味到(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②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 ③思想情感與景物、藝術的交融 ④只有語文和美術學科才可能結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9.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追求簡單、實用和環保的生活方式,它強調減少物質欲望,注重生活的本質和內在的滿足感。下列做法體現儉樸簡約生活方式的是( )①適度點菜,不夠再添,踐行光盤行動 ②樹立勤儉節約的家風,珍惜糧食 ③聚餐講究排場,打包剩菜失顏面 ④吃自助餐,寧可吃剩,不能吃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該節日以“為多樣性和包容做一件事”為宗旨,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積極采取行動,支持文化多樣化發展,提高人們對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的認識。同住地球村,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無高低優劣之分。這體現了( )①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②協調不同文化,消除文化差異 ③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④借鑒多樣文化,力求盲從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這就需要我們每個公民( )①大力弘揚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②只孝敬自己的老人,愛護自己的親人 ③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④只要做到自信自強即可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是( )A.自強不息 B.貴義賤利C.扶危濟困 D.敬業樂群13.20年來,深圳關愛行動累計組織開展了3.4萬余項愛心活動,惠及廣大市民,構筑起深圳愛心助人的城市文化地標。這啟示我們要( )A.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B.開放包容,立己達人C.樂于助人,扶危濟困 D.行己有恥,止于至善能力提升14.面對癱瘓的繼女、患病的丈夫和年邁的婆婆,“中國好人”程紅霞用愛為家人撐起一片天,成為了孝老愛親的典范。程紅霞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要不斷增強自身家庭責任意識 ②要做見義勇為的人 ③應當孝敬老人,愛護親人 ④孝老愛親是長大成人之后的事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5.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響應祖國召喚,毅然回國。他帶領團隊成功攻克了鋼絲繩斷絲定量檢測國際難題,開辟了我國智能制造研究新領域,為我國機械工程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楊叔子身上集中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有( )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 ②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④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2024年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江西省九江市舉辦。經各地推薦、網友評議和專家評審等環節,評選出了為撲救山火英勇犧牲的退役軍人鄧璞;義務尋親16年、幫助254戶家庭重獲團圓的基層民警商朝陽;38年植樹造林、讓900余畝荒山披上“綠裝”的八旬老人王先志等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身邊好人。為學習榜樣精神,某中學準備在學校進行宣講,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宣講主題的是( )A.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B.孝悌忠信,禮義廉恥C.精忠報國,振興中華 D.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7.202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他強調,在巴黎奧運會上,你們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不負使命,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實現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 )①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②實現了名利雙收 ③體現了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家國情懷 ④勇敢承擔了社會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下列古語與其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匹配不正確的是( )A.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B.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19.從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民本”思想的傳承表明 (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 ②今天的治國理政必須全面傳承和借鑒中華傳統文化 ③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 ④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從2015年到2024年,化名為“金粟緣人”的愛心人士每年都會給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善款,要求善款用于幫助困難學生和其他困難群體,累計已捐款1000萬元。但在每年的表彰會上,都不曾出現“金粟緣人”的身影……“金粟緣人”的行為啟示我們 ( )①服務社會,只求榮譽②友善待人,踐行美德③關愛他人,扶危濟困④愛國敬業,履行職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材料一 2024年9月9日,“亙古巨制 煌煌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展覽的第一單元“民族元典”從“五經”出發,展示《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民族元典的氣勢磅礴、思想深刻,再到經后世學者不斷擴充形成的“十三經”,揭示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價值理念與道德規范。材料二 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的過程中,有同學搜集到以下古詩文:古詩文 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③(1)結合材料一,談談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思想理念有何重要價值。10分(2)請你寫出材料二中古詩文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荀子》中說:“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材料二 古語道,“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1)材料一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一核心思想理念 這一思想理念對國家和個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8分(2)材料二中的古語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些核心思想理念 我們應如何理解這些核心思想理念 8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最醒目的標識之一。我們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養分,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地實現以文化人。材料二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深受后人喜愛。(1)“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體現了怎樣的中華人文精神 這一精神有著怎樣的價值 4分(2)品讀材料二中陶淵明的詩句,你從中品味出怎樣的生活理念 請簡要闡明你對這一理念的理解。6分(3)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談談中華人文精神有何作用。6分24.根據下列情境,回答問題。情境一 據《元史》記載,元代大學者許衡同眾人一起逃難,時值盛夏,人們又饑又渴。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后去摘梨。許衡卻端坐樹下,不為所動。人們問他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們說亂世中梨樹無主,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情境二 有一次,墨子路過一個染坊,看到純白的絲放進染缸里,拿出來就成為五顏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說:“絲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黃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來的顏色也不同。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啊!”這一故事流傳到后世,形成了“墨悲絲染”的典故。(1)從中華傳統美德的角度談談你對“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的理解。6分(2)“墨悲絲染”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 6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C8.【答案】B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C21.【答案】(1)①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們理解、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我們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啟迪。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2)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②革故鼎新、與時俱進。③惠民利民、安民富民。22.(1)①重民本。②要求我們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古訓,充分認識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愛民保民利民。我們應當站穩人民立場,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2)①尚和合、求大同。②尚和合的思想理念要求我們追求和諧,強調多樣性統一。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差異與矛盾,堅持多樣性統一,構建和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求大同的思想理念要求我們胸懷天下,牢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古訓,將天下視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我們應當熱愛祖國和人民,積極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貢獻.23.(1)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這一思想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2)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華民族倡導儉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這一生活理念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24.(1)“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反映了遵守道德、明辨是非的精神,說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2)要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我們要堅持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優良傳統,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