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3節第2課時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3節第2課時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6章 第3節 第2課時
課時跟蹤 分層訓練
學業考達標練
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不屬于同一物種的是(  )
A.深色樺尺蛾和淺色樺尺蛾
B.黑種人和白種人
C.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
D.開紅花的月季和開黃花的月季
【答案】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種的概念。深色樺尺蛾和淺色樺尺蛾是表型不同的同一物種,A不符合題意;黑種人和白種人是同一個物種的兩個亞種,B不符合題意;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生成的三倍體西瓜不育,則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屬于不同的物種,C符合題意;開紅花的月季和開黃花的月季是表型不同的同一物種,D不符合題意。
2.獅與虎屬于兩個不同的物種,在自然狀態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產生的后代——獅虎獸也是不可育的,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
A.地理隔離 B.生殖隔離
C.誘變育種 D.無性繁殖
【答案】 B
【解析】 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由于獅與虎在自然狀態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產生的后代獅虎獸也是不可育的,該現象稱為生殖隔離。
3.下列現象屬于生殖隔離的是(  )
①動物因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谥参镆蜷_花季節和形態不同而不能雜交?、郛a生的雜種后代沒有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象。①②都屬于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的情形,③則屬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象。它們都是生殖隔離的情況之一,C正確。
4.下列現象屬于地理隔離的是(  )
A.動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B.植物因開花季節不同而不能傳粉
C.產生的雜種后代沒有生育能力
D.動物因生活的地區不同而無法交配
【答案】 D
【解析】 動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屬于生殖隔離,A不符合題意;植物因開花季節不同而不能傳粉,即自然條件下不能交配,屬于生殖隔離,B不符合題意;產生的雜種后代沒有生育能力,即不能產生可育后代,屬于生殖隔離,C不符合題意;動物因生活的地區不同而無法交配,屬于地理隔離,D符合題意。
5.明朝張謙德的《朱砂魚譜》記載:“蓄類貴廣而選擇貴精。須每年夏間市取數千頭,分數十缸飼養,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兩三缸蓄之,加意愛養,自然奇品悉備。”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數十缸飼養”的作用分別是(  )
A.自然選擇,地理隔離
B.人工選擇,地理隔離
C.自然選擇,生殖隔離
D.人工選擇,生殖隔離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這種育種方法是人為選擇去除生長狀態不好的個體,屬于人工選擇;在育種過程中采取隔離措施,可防止個體間相互交配而使基因混雜,對新品種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數十缸飼養”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離。綜上所述,B符合題意。
6.生活在某大峽谷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了兩個種群,南北岸的松鼠經過大約一萬年的演變,在形態和體色方面發生了明顯的差異。下列敘述不符合“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的是(  )
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松鼠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B.兩個種群形態和體色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
C.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導致基因庫差異加大
D.兩岸食物和棲息條件的不同,導致兩個種群基因突變的方向不同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兩岸食物和棲息條件的不同,對不定向的基因突變起到了定向選擇的作用,并不誘導突變的產生,D錯誤。
7.某地曾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原本連在一起的兩個島幾乎被淹沒。假設洪峰退去后兩個島被徹底分隔開,下圖是島上的某種群若干年后可能會發生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離,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導致生殖隔離
B.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C.c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定向進化
D.漸變式和爆發式的物種形成方式,一定都要經過d
【答案】 B
【解析】 a表示地理隔離,長期的地理隔離導致種群基因庫的差別增大,可能出現生殖隔離,A正確;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表型,進而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B錯誤;c表示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定向進化,C正確;d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因此漸變式和爆發式的物種形成方式,都要經過d,D正確。
二、非選擇題
8.南美洲大陸上的地雀被遷徙到甲、乙兩個海島,經過長期演化最終形成了如圖所示的五個不同的物種(A~E),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遷到乙海島的B地雀沒有進化為E地雀而進化成D地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具體證據可以幫助你確定D和E不是同一個物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雀種群中存在控制羽毛顏色的一對等位基因(A-深色,a-淺色)。某一年B地雀種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0%、50%、30%,環境變化后,生活于其中的地雀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在一年后各增加了原來的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減少20%,則一年后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一年后B地雀種群________(填“發生”或“沒有發生”)進化。
【答案】 (1)由于乙海島上的環境條件與甲海島不同,自然選擇所起的作用與甲海島不同,乙海島上B地雀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庫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而進化成D地雀
(2)如果D和E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
(3)50% 發生
【解析】 (3)假定原來的地雀個體總共有100只,AA有20只,Aa有50只,aa有30只。生活于其中的地雀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量在一年后各增加了原來的20%,此時AA的個數為20×(1+20%)=24(只),Aa的個數為50×(1+20%)=60(只),aa的個數為30×(1-20%)=24(只),此時a的基因頻率為(60+24×2)÷[(24+60+24)×2]×100%=50%,原來a的基因頻率為aa+1/2Aa=30%+1/2×50%=55%,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據此可知,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所以該生物發生了進化。
選擇考提升練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物種和種群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同一種群一般不存在地理隔離
B.同一物種可包括多個種群
C.同一物種不存在隔離
D.不同物種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 C
【解析】 同一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但可能存在地理隔離,C錯誤。
2.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群體中近親繁殖可提高純合體的比例
B.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C.某種生物產生新基因并穩定遺傳后,則形成了新物種
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
【答案】 A
【解析】 近親往往從共同祖先得到相同的基因,因此群體中近親繁殖可提高純合體的比例,A正確;無論突變有害還是有利,均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是否產生新物種要看與原物種是否存在生殖隔離,C錯誤;就算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也可能改變,D錯誤。
3.騾是馬和驢交配產生的后代,騾通常不能繁殖后代,這說明馬和驢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馬和驢都能產生正常的生殖細胞
B.騾產生的生殖細胞絕大多數是不育的
C.馬和驢進行了充分的基因交流
D.馬和驢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答案】 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馬和驢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因而都能產生正常的生殖細胞,A正確;騾在減數分裂時會發生聯會紊亂的現象,不能產生正常的生殖細胞,因而騾子不具有生殖能力,B正確;馬和驢的后代不育,故說明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因此,馬和驢不能進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錯誤;馬和驢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因而是兩個不同的物種,D正確。
4.某小島上生活著兩種棕櫚科植物。研究認為:在200萬年前,它們的共同祖先遷移到該島時,一部分生活在pH較高的石灰巖上,開花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較低的火山灰上,開花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兩個不同的物種。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新物種的形成都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B.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終形成了生殖隔離
C.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導致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D.若將這兩種植物種植在相同環境中,它們能雜交產生可育后代
【答案】 B
【解析】 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形成四倍體西瓜,A錯誤;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最終形成了生殖隔離,B正確;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選擇會導致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從而引起生物進化,C錯誤;不同物種存在生殖隔離,即使把它們種植在相同環境中,也不會產生可育后代,D錯誤。
5.穿梭育種是將一個地區的品種與其他地區的品種進行雜交,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終選育出優良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方法。目前穿梭育種已經在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成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穿梭育種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
B.不同地區作物種群的基因庫之間存在著差異
C.人工選擇作用的本質是提高作物種群中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
D.穿梭育種打破了地理隔離,實現了不同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
【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穿梭育種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組,A正確;兩個地區的環境不同,導致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使不同地區作物種群的基因庫存在差異,B正確;人工選擇作用的本質是提高作物種群中優良基因的基因頻率,有可能是顯性基因的基因頻率,C錯誤。
6.斑馬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為22對,驢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為31對,斑馬和驢的雜交后代兼具斑馬和驢的特征,俗稱“斑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斑驢體內沒有可以聯會的同源染色體
B.斑驢的出現說明斑馬和驢不存在生殖隔離
C.斑驢不可育是由于種群數量少
D.斑驢的出現說明斑馬和驢存在地理隔離
【答案】 A
【解析】 斑驢體內有一組斑馬的染色體(22條)和一組驢的染色體(31條),它們來自兩個物種,不是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能聯會,因此斑驢是不可育的,A正確,B、C錯誤;斑驢的出現說明斑馬和驢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
7.右圖是物種形成的一種模式。物種a因為地理障礙分隔為兩個種群a1和a2,經過漫長的進化,分別形成新物種b和c。在此進程中的某一時刻,a1種群的部分群體越過障礙外遷與a2同域分布,向d方向進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離,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卻可能存在生殖隔離
C.b和d均來源于a1,所以它們的基因庫一定相同
D.c和d的基因庫一定不同,不可能是同一物種
【答案】 B
【解析】 b和d存在地理隔離,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圖中顯示c和d不存在地理隔離,但可能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b和d均來源于a1,但二者之間經過了長時間的地理隔離,所以它們的基因庫不一定相同,C錯誤;c和d先后在相同的環境中生存,而且又有共同的起點——物種a,因此二者可能依然是同一個物種,D錯誤。
二、非選擇題
8.圖1為某地區中某種老鼠原種群被一條河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的進化過程示意圖;圖2為在某段時間內,種群甲中的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a是由于河流產生地理隔離,原種群被分為甲、乙兩個種群,經過長期的過程b產生了品系1和品系2,過程b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中在________時間段內種群甲發生了進化,在T時不一定形成新物種。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________。
(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種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若種群甲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使得aa個體每年減少10%,AA和Aa個體每年各增加10%,則下一年時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約為________。
【答案】 (1)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2)QR 生殖隔離 (3)75% 23.6%
【解析】 (1)圖1中原種群由于河流產生了地理隔離,分為甲、乙兩個種群,經過長期的過程b產生了品系1和品系2,過程b的實質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2)分析圖2,在Q到R階段A的基因頻率在改變,所以在此段時間內種群甲發生了進化。在T時種群基因頻率相對R之前發生了改變,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3)若時間單位為年,在某年時,種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0%、30%和60%,則此時A的基因頻率為60%+1/2×30%=75%。若種群甲生存的環境發生改變,使得aa個體每年減少10%,AA和Aa個體每年各增加10%,假設種群甲個體數為n,則下一年時種群中aa個體數為10%n-10%n×10%=9%n,AA個體數為60%n+60%n×10%=66%n,Aa個體數為30%n+30%n×10%=33%n,a的基因頻率約為(9%n×2+33%n)÷(9%n×2+66%n×2+33%n×2)×100%≈23.6%。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6張PPT)
第6章 生物的進化
第3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
第2課時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闡述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可導致物種形成的機制。 1.生命觀念:運用進化與適應觀,闡明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2.科學思維:采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理解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關系。
3.社會責任:理解物種的形成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
?物種概念的理解
1.能夠在自然狀態(非人工)下____________。
2.能產生____________。
相互交配
可育后代
?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1.隔離及其種類
2.隔離在新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
(2)隔離的作用:隔離是物種形成的____________。
必要條件
(1)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通過雜交可產生三倍體西瓜,因此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同一物種。(  )
(2)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說明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  )
(3)交配后能產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種。(  )
(4)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
(5)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
(6)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要有地理隔離,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  )
(7)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  )
(8)東北虎和華南虎是兩個物種。(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產生三倍體西瓜,三倍體西瓜不育,因此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兩個物種。(2)地理隔離也會導致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3)交配后能產生可育后代的是同一物種。(4)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但是進化不一定會產生新物種。(6)生殖隔離的形成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如二倍體植株加倍成四倍體植株。地理隔離也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如分布在非洲的獵豹和分布在亞洲的獵豹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不存在生殖隔離。(8)東北虎和華南虎是經過地理隔離而形成的兩個亞種,還未形成兩個物種。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解讀
生活情境:三倍體牡蠣肉鮮味美,素有“海的玄米”之稱。三倍體牡蠣培育的過程是:用適宜濃度的6-二甲氨基嘌呤誘導二倍體牡蠣處于減數分裂Ⅱ的次級卵母細胞,抑制第二極體的釋放,然后讓該細胞與二倍體牡蠣的精子結合。
任務一:分析隔離與物種的概念
●合作探究
1.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兩個牡蠣種群是一個物種嗎?為什么?
提示:不是。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既然在同一區域是不存在地理隔離的,但是牡蠣是兩個種群,說明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屬于兩個物種。
2.兩個不同區域的牡蠣是同一個物種嗎?
提示:不一定??磧蓚€種群能否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若能,則不存在生殖隔離,屬于同一物種,若不能,則存在生殖隔離,屬于不同物種。
3.三倍體牡蠣和二倍體牡蠣是兩個物種嗎?為什么?
提示:不是。因為同一物種的雌雄個體間要能夠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而三倍體是不可育的,因此三倍體牡蠣不是一個物種,但二倍體牡蠣是可育的,所以二倍體牡蠣是一個物種。
4.在三倍體牡蠣培育過程中,主要利用了哪種可遺傳的變異?
提示:染色體數目變異。
5.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提示:出現生殖隔離。
●典例剖析
白頭葉猴和黑葉猴分布于我國南部,二者的自然分布區沒有重疊,白頭葉猴分布在左江以南、明江以北,而黑葉猴分布于左江以北和明江以南。在動物園中,二者曾成功雜交并產生后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頭葉猴和黑葉猴種群存在著地理隔離
B.由動物園雜交結果可知二者屬于同一個物種
C.二者毛色差異可能與自然選擇無關
D.二者均朝著適應各自生活環境的方向進化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白頭葉猴和黑葉猴生活環境不同,存在著地理隔離,A正確;二者雜交后代育性未知,不能確定是否屬于同一個物種,B錯誤;毛色變異可能是中性突變,與自然選擇無關,C正確;二者均朝著適應各自生活環境的方向進化,D正確。
1.下列關于物種和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中只能含有一個物種
B.若物種乙是由物種甲進化來的,則物種乙和物種甲之間一定發生了生殖隔離
C.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D.若種群1與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答案】 C
【解析】 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能決定進化方向(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只有自然選擇,C錯誤。
●歸納提升
1.物種和種群的比較
項目 種群 物種
概念 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內的個體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 在自然狀態下能夠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范圍 較小范圍內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由分布在不同區域內的同種生物的許多種群組成
項目 種群 物種
判斷標準 ①種群必須具備“三同”,即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物種;②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不存在生殖隔離,交配能夠產生可育后代 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條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無生殖隔離);②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聯系 ①一個物種可以包括許多種群;②同一個物種的多個種群之間存在著地理隔離,長期發展下去可成為不同的亞種,進而可形成多個新物種
2.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關系
內容 物種形成 生物進化
標志 生殖隔離出現 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 屬于不同物種 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
二者關系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這種改變可大可小,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3.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比較
項目 生殖隔離 地理隔離
區別 概念 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 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
發生范圍 不同物種 同種生物
特點 群體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交流,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基因交流
項目 生殖隔離 地理隔離
區別 結果 形成不同的物種 形成不同的亞種,進而可能形成不同的物種
聯系 ①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階段;
②長期的地理隔離通常會形成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是物種形成的標志
(1)圖中A屬于地理隔離,一旦發生某種地質變化,兩個分開的小種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圖中B屬于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種間基因的不可交流性,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定。
●情境解讀
圖形情境:加拉帕戈斯群島由許多互不相連、彼此獨立的小島組成。1835年,達爾文發現該群島上有13種地雀,如圖表示這13種地雀之間的進化關系。
任務二:分析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
●合作探究
1.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種的地雀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提示:這些不同種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這一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
2.南美洲大陸的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在不同島嶼上形成不同種群,在自然狀態下,這些不同種群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嗎?為什么?
提示:不能,因為存在地理隔離。
3.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產生突變的情況一樣嗎?為什么?
提示:不一樣,因為突變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4.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進化方向相同嗎?為什么?
提示:不相同。因為不同島嶼上的環境不同,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
5.請設計實驗驗證不同島嶼上的地雀屬于不同的物種。
提示:讓不同島嶼上的地雀交配,發現不能產生后代或產生的后代不可育。
6.研究表明,后來即使將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混合飼養,它們之間也不能繁殖,為什么?
提示:因為它們之間已存在生殖隔離,已進化為不同物種。
7.通過地雀的形成過程,說明物種形成需要哪些環節?
提示: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②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出現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典例剖析
右圖表示一個親代種群由于地理隔離(河流和山脈)形成了兩個新的種群,進而進化為兩個新物種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物種只有一個種群,即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B.種群1和2由于生活的環境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C.自然選擇使種群1和2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D.種群1、2出現生殖隔離說明兩者基因庫中基因都不同
【答案】 C
【解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一個物種可以有多個種群,A錯誤;種群1和2出現的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與其生活的環境沒有直接關系,B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使種群1和2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C正確;種群1、2出現生殖隔離說明兩者基因庫差異較大,但可能存在某些相同的基因,D錯誤。
2.大約1萬年前,一條河流將生活在某大峽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兩個種群,其中生活在峽谷北側的種群在體色和形態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人們叫它Kaibab松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Kaibab松鼠由于長期的地理隔離,已經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物種
B.若Kaibab松鼠仍能和Abert松鼠產生后代,可以確定沒有形成新物種
C.自然選擇對這兩個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別
D.一直生活在峽谷南側的Abert松鼠,該種群中每個個體均含有這個物種的全部基因
【答案】 C
【解析】 Kaibab松鼠和Abert松鼠經過了長期的地理隔離,但它們之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若這兩種松鼠能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則仍為同一物種,A、B錯誤;自然選擇對這兩個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別,C正確;種群中每個個體不一定含有該物種的全部基因,D錯誤。
●歸納提升
1.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
2.物種形成的三大模式
3.“新物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與原物種間已形成生殖隔離(不能雜交或能雜交但后代不育)。
(2)物種必須是可育的。如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均不可稱為“物種”,因為它們均是“不育”的,而四倍體西瓜相對于二倍體西瓜則是“新物種”,因為它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子代(三倍體西瓜)不育,意味著二者之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已成為另一類物種。
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
1.下列有關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不同種群的生物肯定不屬于同一個物種?、谖锓N是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鄹綦x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 ④只要有地理隔離就能形成新物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如生活在兩個池塘的鯉魚,①錯誤;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是一個物種,②正確;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產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③正確;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必須有生殖隔離,不一定有地理隔離,④錯誤。
2.多年前,某地的鳉魚通過縱橫交錯的小溪往返于湖泊a、b、c、d之間。之后氣候干旱,小溪消失(如圖所示)。現將a、b兩湖的鳉魚雜交,能產生后代,但后代高度不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變異都可為鳉魚的進化提供可選擇的原材料
B.現在a、b兩湖的鳉魚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屬于同一物種的兩個種群
C.各湖泊的環境互不相同,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差異
D.若c、d兩個湖泊的環境始終相同,則兩個湖泊中的鳉魚產生的突變情況相同
【答案】 C
【解析】 可遺傳變異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環境引起的不可遺傳變異不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a、b兩湖的鳉魚雜交,能產生后代,但后代高度不育,因此a、b兩湖的鳉魚存在生殖隔離,為兩個物種,B錯誤;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即使環境相同,不同種群的突變的情況也會有差異,D錯誤。
3.科學家在研究北美大陸兩種不同種果蠅(物種1與物種2)的進化過程時發現:①在百萬年之前,北美大陸只有一種果蠅,其基因型為aabbccDDeeff,隨后不同區域的果蠅出現了不同的基因型(如圖所示);②當基因A與B同時出現在個體中時會發生胚胎早亡;同樣,基因C與D或基因E與F同時出現也發生胚胎早亡。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所有的果蠅可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陸不同區域的果蠅在階段Ⅰ出現了基因結構的差異,這種變化說明基因突變是________的。
(3)果蠅最多只能飛越鄰近兩地的距離。對歷史階段Ⅰ而言,甲地與乙地果蠅之間差異的最高級別屬于________(填“物種”“個體”或“基因”)之間的差異。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美大陸在階段Ⅱ時,一些地區的果蠅類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多選)。
A.某些類型的果蠅不適應逐漸改變的環境
B.環境導致果蠅的基因發生定向突變
C.突變產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
D.某些類型的果蠅天敵大規模增加
【答案】 (1)一個果蠅種群 (2)不定向
(3)物種 甲、乙兩地果蠅交配產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胚胎早亡),說明存在生殖隔離
(4)ACD
【解析】 (1)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叫作種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蠅稱為種群。(3)甲、乙兩地果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之間差異的最高級別屬于物種之間的差異。(4)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環境起選擇作用。
課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柳河县| 兴业县| 托克逊县| 琼结县| 关岭| 绥江县| 隆子县| 阳新县| 怀来县| 寿阳县| 游戏| 收藏| 漳州市| 咸阳市| 阿拉善右旗| 余姚市| 芷江| 大连市| 黑河市| 青岛市| 驻马店市| 富顺县| 邵阳县| 沈丘县| 南康市| 镇江市| 旅游| 乌恰县| 内江市| 安达市| 元谋县| 蕲春县| 交口县| 宜昌市| 冕宁县| 敦煌市| 敖汉旗| 毕节市| 自治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