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4節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6章 第4節
課時跟蹤 分層訓練
學業考達標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協同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獵豹和羚羊這兩個物種的進化過程屬于協同進化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種群的進化
C.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D.所有生物的進化都是同步進行的
【答案】 D
【解析】 有聯系的生物的進化是同步進行的,D錯誤。
2.在進化過程中,不同物種之間相互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有害無益
C.一種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
D.寄生關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爭的過程中協同進化發展
【答案】 B
【解析】 捕食者的存在對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無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
3.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進化過程中霉菌比細菌出現得早
B.進化過程中藍細菌比好氧細菌出現得早
C.有性生殖生物比無性生殖生物進化得慢
D.哺乳動物必定生活在陸地上
【答案】 B
【解析】 霉菌是真核生物,細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現晚于原核生物,A錯誤;生物通過有性生殖,實現了基因重組,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推動了生物進化,故有性生殖生物比無性生殖生物進化得快,C錯誤;哺乳動物不一定生活在陸地上,如鯨是哺乳動物,但生活在水中,D錯誤。
4.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B.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個體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
C.種間互助可以通過影響協同進化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結果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不僅僅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也是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不斷形成的過程,A錯誤;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B錯誤;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生物(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結果,D錯誤。
5.下列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之間協同進化的過程
B.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是有利變異
D.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答案】 B
【解析】 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A錯誤;可遺傳變異無論是有利變異還是不利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錯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D錯誤。
6.下列關于中性突變學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中性突變學說的研究水平側重于分子水平
B.DNA分子產生的突變大部分是中性的
C.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
D.中性突變學說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對立的
【答案】 D
【解析】 中性突變學說的研究水平側重于分子水平,A正確;DNA分子產生的突變大部分是中性的,B正確;中性突變學說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C正確;中性突變學說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并不矛盾,D錯誤。
7.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隔離可阻礙種群間個體的基因交流
B.新物種一定比原來的物種適應能力更強
C.與同種或類似的野生種類相比,家養動物的變異往往更多
D.協同進化的結果是形成生物多樣性
【答案】 B
【解析】 隔離可阻礙種群間個體的基因交流,A正確;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物種,有些是靠開辟環境中新的生存空間來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來的物種適應能力更強,B錯誤;與同種或類似的野生種類相比,家養動物的變異類型往往更多,這與人類根據自身的需要采取的雜交育種及人工選擇等措施有關,C正確;協同進化的結果是形成生物多樣性,D正確。
二、非選擇題
8.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豐富、完善和發展。請回答下列與生物進化有關的問題: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內容中,適應的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則認為________________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從“基因頻率的變化”到“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的環節是________。
(3)長江鳳鱭和珠江鳳鱭是鳳鱭的不同種群,科研工作者對長江鳳鱭和珠江鳳鱭兩群體的某線粒體基因片段序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序列有44個變異位點,總變異率為11.5%,這些差異屬于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層次。
(4)人類也是生物進化的產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遺傳的變異 突變和基因重組
(2)隔離 (3)遺傳多樣性
(4)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中生存和發展的,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始終受益于生物多樣性
【解析】 (1)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F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2)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3)同一物種的同一基因有多種變異位點,這些差異屬于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層次。(4)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中生存和發展的,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始終受益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選擇考提升練
一、選擇題
1.協同進化是生物進化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有細長花距的蘭花和有細長口器的蛾,兩者相互選擇協同進化
B.獵豹與羚羊的“軍備競賽”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C.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主要通過生存斗爭實現
D.協同進化就是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答案】 D
【解析】 協同進化包括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2.龍門山洞穴溝蝦是一種新物種,它與我們常見的蝦外形差異很大,沒有扇形的尾巴和長長的觸角,身體里沒有色素,幾乎透明,甚至連眼睛也沒有,看起來宛如科幻電影里的外星生物。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龍門山洞穴溝蝦的眼睛退化是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基因導致的
B.龍門山洞穴溝蝦與常見蝦交配能產生可育后代
C.一個龍門山洞穴溝蝦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就是該物種種群的基因庫
D.龍門山洞穴溝蝦與其生活的無機環境之間會在相互影響中協同進化
【答案】 D
【解析】 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表型),而不是基因;龍門山洞穴溝蝦是一種新物種,說明其與常見蝦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故它們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能產生可育后代;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為該種群的基因庫;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就是協同進化。
3.現實生活中,人類越來越多地影響生物的進化和生物多樣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對瀕危動植物進行保護,不會干擾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
B.家養動物的變異多,但沒有形成新物種,不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C.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個體多樣性和種群多樣性
D.抗生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長期使用抗生素使細菌抗藥性基因頻率不斷增加
【答案】 D
【解析】 人類如果保護的是適應能力低下的瀕危動植物,則有可能干擾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A錯誤;家養動物的變異多,可能產生較多的新基因,能通過增加遺傳多樣性進而增加生物多樣性,B錯誤;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錯誤;抗生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長期使用抗生素使細菌抗藥性基因頻率不斷增加,D正確。
4.安第斯山區有數十種蝙蝠以花蜜為食。其中,長舌蝠的舌長為體長的1.5倍。只有這種蝙蝠能從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為該植物的唯一傳粉者。由此無法推斷出(  )
A.長舌有助于長舌蝠避開與其他蝙蝠的競爭
B.長筒花可以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長舌蝠和長筒花相互適應,協同進化
【答案】 B
【解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長舌蝠為長筒花的唯一傳粉者,體現了二者的協同進化,相互依賴關系,故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長筒花因不能傳粉而無法繁衍后代,長舌蝠獨具的長舌可有效避開與其他蝙蝠間的競爭,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5.科學家普遍認為,地球上的多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特別是經過協同進化才形成了今天豐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有關協同進化和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協同進化是指同種生物和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
B.捕食者吃掉多病、年老的被捕食者,可促進被捕食者種群的發展
C.“收割理論”認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D.生物進化過程中,既有新物種的產生,也有原有物種的絕滅
【答案】 A
【解析】 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A錯誤。
6.下列敘述中,不符合中性突變學說的是(  )
A.基因突變對生物適應性的影響并不是非益即害的,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
B.自然選擇對中性突變不起作用
C.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基因突變的方向
D.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差別是中性突變積累的結果
【答案】 C
【解析】 中性突變學說認為,基因突變對生物適應性的影響并不是非益即害的,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不起作用,這些基因突變經過長期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較大的差別,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
7.源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如果它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彼此就會變得很不相同,從而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稱為趨異進化;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者部分形態構造向著同一方向改變,這就屬于趨同進化。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趨異進化通常會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最終可能會形成新的物種
B.通過漫長的趨同進化,不同生物的基因庫最終相同
C.趨同進化說明自然選擇可使不同生物對同一環境產生相似的適應性
D.海豚(哺乳動物)和魚一樣,有著適應游泳的流線型軀體,這屬于趨同進化
【答案】 B
【解析】 趨同進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者部分形態構造向著同一方向改變,但不代表基因庫最終相同,B錯誤。
二、非選擇題
8.研究化石時發現,某地區在距今10 000年前生活著長尾山雞和中長尾山雞。距今5 000年前,該區域出現了一條寬闊的大河,將該地區分割為甲、乙兩區域。距今約30年前,統計發現甲區域山雞仍為長尾和中長尾山雞,乙區域全部為短尾山雞。研究發現,甲區域的長尾和中長尾山雞能正常交配、產生可育后代;甲區域的長尾和中長尾山雞與乙區域的短尾山雞均能交配,但受精卵不能發育?;卮鹣铝袉栴}:
(1)甲區域的山雞個體間尾部形態的差異,體現的是________多樣性。
(2)乙區域出現的短尾山雞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個新物種。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乙區域出現短尾山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些年,甲區域的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研究人員對該區域山雞的數量與山雞的翅色基因(A/a)和翅形基因(B/b)頻率的研究數據如下表:
中長尾山雞 長尾山雞
數量/只 A B 數量/只 A B
1980年 8 000 31% 66% 5 900 38% 59%
1988年 7 900 29% 57% 6 050 41% 60%
1997年 5 900 30% 48% 6 000 40% 57%
2006年 4 200 31% 32% 5 950 39% 61%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近些年發生明顯進化的山雞是________________。1997年時,長尾山雞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為________只。
【答案】 (1)遺傳(基因)
(2)是 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甲、乙兩個地區的山雞產生不同的變異;大河阻礙甲、乙兩區域山雞間的基因交流;自然選擇使山雞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基因庫逐漸產生明顯差異,最終導致生殖隔離
(3)中長尾山雞 960
【解析】 (1)甲區域內山雞是同一物種,所以個體間尾部形態的差異,體現的是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2)乙區域內出現的短尾山雞是一個新物種。因為甲區域的兩種山雞與乙區域的短尾山雞雖均能雜交,但受精卵不能發育,說明短尾山雞與甲區域的山雞間產生了生殖隔離。乙區域短尾山雞出現的原因是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甲、乙兩個地區的山雞產生不同的變異,大河阻礙甲、乙區域山雞間的基因交流,自然選擇使山雞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從而使基因庫逐漸產生明顯差異,最終導致生殖隔離。(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中長尾山雞的B基因頻率變化很大,所以明顯進化的山雞是中長尾山雞。在1997年時,長尾山雞A基因頻率為40%,所以基因型為AA的占40%×40%=16%,那么長尾山雞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量為6 000×16%=960(只)。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9張PPT)
第6章 生物的進化
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1.舉例說明協同進化。
2.概述生物多樣性及其形成的過程。
3.概述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要點,認同其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 1.生命觀念:理解協同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2.科學思維:結合具體實例明確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關系。
3.社會責任:了解和關注生物進化理論的發展。
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
?協同進化
1.協同進化的含義:____________之間、__________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2.實例
(1)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協同進化
不同物種
生物與無機環境
(2)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協同進化
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所以那時生物的呼吸類型只能是____________;當地球上出現了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就為________生物的出現創造了前提條件。
3.結果:通過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_______,豐富多彩的_________,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__________。
4.協同進化的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____________和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____________。
無氧呼吸
好氧
物種
基因庫
生態系統
相互選擇
相互影響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內容:________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___________多樣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________。
(3)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________。
遺傳
生態系統
進化
化石
2.生物進化歷程中的幾個關鍵事件
(1)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____________,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多細胞植物和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多。
(2)生態系統第三極——__________的出現,使生態系統具有更加復雜的結構。
(3)生物的登陸改變著陸地的環境,陸地上復雜的環境又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基因重組
消費者
?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學的解釋
(1)適應是____________的結果。
(2)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__________________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____________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________形成新的物種。
(4)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過程。
(5)生物多樣性是____________的結果。
自然選擇
種群
突變和基因重組
基因頻率
隔離
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

協同進化
2.中性突變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__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的逐漸積累,而不是____________。
3.間斷平衡學說: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物種_____ 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現的過程。
中性的
中性突變
自然選擇
長期
穩定
迅速形成新種
(1)協同進化只發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間。(  )
(2)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  )
(3)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
(4)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物種多樣性。(  )
(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種群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
(6)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進行有氧呼吸的單細胞生物。(  )
(7)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從古至今都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
(8)物種的形成都是漸變的過程。(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協同進化發生于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2)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除了通過物種之間相互影響(包括生存斗爭以及種間互助等關系)實現外,還可通過物種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來實現。(4)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多樣性。(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6)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是沒有氧氣的,因此,最早出現的生物是進行無氧呼吸的單細胞生物。(7)地球上最初的生態系統是只有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兩極生態系統。(8)物種的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有些物種在短時間內就可迅速形成。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解讀
生活情境:為控制野兔種群數量,澳洲引入一種兔病毒。兔病毒的主要傳播者是蚊子,它叮咬病兔受感染的皮膚并把病毒帶在自己的口器上。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使兔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量維持在低水平。
任務一:分析協同進化
●合作探究
1.病毒感染一段時間后,兔種群對病毒的抗性會發生什么變化?
提示:會變強,因為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沒有抗性的兔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能生存下來。
2.病毒的存在能促進兔種群發展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感染病毒后死亡的個體大多數是種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
3.為什么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
提示:毒性過強時雖然病毒活性很強,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與病毒的寄生關系,而兔感染中毒性病毒后可存活一段時間,這更有利于病毒的傳播,因此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
4.病毒和兔相互選擇不斷進化和發展,在遺傳學中被稱作什么?
提示:協同進化。
5.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嗎?
提示:不是。物種之間的協同進化有通過種間互助實現的,如某種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也有通過種間斗爭實現的,如獵豹和斑馬。
●典例剖析
下列說法不支持協同進化觀點的是(  )
A.某草原上狼的滅絕造成鹿數量激增
B.通過捕食關系獵豹跑得越來越快,羚羊的逃生動作越來越敏捷
C.有長著細長花距的蘭花,就必然有同樣長著細長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蟲
D.隨著藍細菌的出現,地球上有了氧氣,這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和進化提供了條件
【答案】 A
【解析】 草原上狼的滅絕造成鹿的數量激增,這種情況是因為鹿群沒有捕食者的選擇作用,最終很可能會導致鹿群退化,不屬于協同進化,A符合題意。
1.下列屬于協同進化實例的有(  )
①通過捕食關系,獵豹跑得越來越快,羚羊跑得也越來越快?、谀撤N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 ③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為好氧生物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A.1個 B.2個
C.3個 D.都不是
【答案】 C
【解析】 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協同進化,①②③均屬于協同進化的實例。
●歸納提升
1.對協同進化概念的理解
(1)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協同進化僅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同種生物之間不存在協同進化。
(2)無機環境的選擇作用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進化;生物的進化反過來又會影響無機環境。
2.協同進化的類型及實例
協同進化類型 包含類型 實例
不同物種之間 種間互助 蜂鳥與鳳梨科一種植物
種間
斗爭 捕食 獵豹和羚羊
寄生 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
競爭 作物和雜草
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 地球早期無氧環境→厭氧型生物→光合生物出現→空氣中有氧氣→需氧型生物
3.協同進化的意義
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情境解讀
教材情境:通過教材P121-P124的學習,回答下列問題。
●合作探究
1.生物多樣性產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運用進化論觀點分析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提示: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多樣性,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環境對生物不定向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
任務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及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2.三種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提示: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又可影響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3.你能從多個角度歸納下生物進化的趨勢嗎?
提示: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異養→自養,厭氧→需氧,原核生物→真核單細胞生物→真核多細胞生物,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4.中性突變學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提示:中性突變學說認為:(1)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不是自然選擇,而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2)DNA分子產生的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對生物適應性的影響并不是非益即害的。
5.你認為中性突變學說是否完全否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提示:否,中性突變學說側重于微觀水平,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側重于宏觀水平,二者相互補充,更好地闡述了生物進化的本質。
●典例剖析
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B.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
C.地衣在裸巖上定居,可為苔蘚的生長提供土壤條件
D.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好氧生物的出現早于光合生物
【答案】 D
【解析】 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增加物種多樣性,A正確;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著各種種間關系,協同進化,故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B正確;地衣在裸巖上定居,能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故可為苔蘚的生長提供土壤條件,C正確;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D錯誤。
2.下列關于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物種之間可以相互選擇協同進化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種不斷產生的過程
D.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為協同進化
【答案】 C
【解析】 協同進化指不同物種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故不同物種之間可以相互選擇、協同進化;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鏈中的生物通過反饋進行調節,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歸納提升
1.生物多樣性的關系及原因分析
(1)從分子水平看:DNA多樣性(根本原因)→蛋白質多樣性(直接原因)→物種多樣性。
(2)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
(3)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只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方面。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協同進化是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
1.某種蘭花有細長的花距,花距底部儲存著花蜜,這種蘭花的傳粉需借助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完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距變異的方向
B.花距變長是蘭花新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口器與花距的相互適應是協同進化的結果
D.蛾的口器會因吸食花蜜而越變越長
【答案】 C
【解析】 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新物種產生的必要條件是隔離,B錯誤;根據題干可知,口器與花距的相互適應是相互選擇、協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口器的變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錯誤。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F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展表現在(  )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诜N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圩匀贿x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 ④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莞綦x導致物種的形成?、拮匀贿x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酆廷奘亲匀贿x擇學說本來就有的內容,①②④⑤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是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展。
3. 如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請據圖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圖中①③分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進化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2)④指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______________多樣性。
(3)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50%。倘若人為舍棄隱性性狀僅保留顯性性狀,令其自交,則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________,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經過這種人工選擇作用,該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種群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
(2)生態系統
(3)55% 70% 是 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
【解析】 (3)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50%,則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30%,倘若人為舍棄隱性性狀僅保留顯性性狀,則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60%,令其自交,則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0%+60%×1/4=55%,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60%×1/4=15%,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30%,此時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55%+1/2×30%=70%。沒有經過人工選擇之前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20%+1/2×30%=35%,因為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所以該種群發生了進化。
課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衡南县| 马尔康县| 易门县| 曲松县| 梧州市| 东至县| 巴彦县| 乌什县| 朝阳县| 奉新县| 寻甸| 泰州市| 兴宁市| 福泉市| 石楼县| 正镶白旗| 遂川县| 溧阳市| 呼玛县| 克什克腾旗| 信宜市| 公主岭市| 新民市| 建德市| 吴桥县| 余姚市| 石河子市| 宜州市| 乌兰县| 昆山市| 慈利县| 黄龙县| 克山县| 枞阳县| 中超| 兴文县| 分宜县| 孟连| 博白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