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第1節 第1課時課時跟蹤 分層訓練學業考達標練一、選擇題1.豌豆是遺傳學研究中的理想材料,其理由不包括( )A.豌豆是一種閉花受粉的植物,無法人工授粉B.豌豆有多種易于區分的性狀C.豌豆產生的后代較多,可減少統計上的誤差D.豌豆生長周期較短,且易于種植【答案】 A【解析】 豌豆是閉花受粉植物,也可以人工授粉,A符合題意;豌豆具有多種易于區分的性狀,B不符合題意;豌豆產生的后代較多,可減少統計上的誤差,C不符合題意;豌豆生長周期較短,且易于種植,D不符合題意。2.下列各組中不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豌豆的白花和紅花B.人的眼大和眼角上翹C.小麥的抗病和易感病D.綿羊的粗毛和細毛【答案】 B【解析】 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相對性狀,眼的大小和眼角的形態不是同一種性狀,B符合題意。3.下列關于孟德爾利用紫花和白花豌豆進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花粉尚未成熟時,對母本去雄B.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C.去雄后需套袋,防止豌豆自花受粉D.F1自交不需去雄、套袋等操作【答案】 C【解析】 花粉尚未成熟時,對母本去雄,防止豌豆自花傳粉,A正確;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B正確;去雄后需套袋,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C錯誤;F1自交是要讓其自花傳粉,豌豆是自花閉花傳粉植物,不需去雄、套袋等操作,D正確。故選C。4.孟德爾在探索遺傳規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下列不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分離定律時的假說內容的是( )A.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B.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雌雄配子的數量不相等C.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彼此分離D.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這些因子既不會相互融合,也不會在傳遞中消失【答案】 C【解析】 孟德爾在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后,提出的假說內容:(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這些因子就像一個個獨立的顆粒,既不會相互融合,也不會在傳遞中消失;(2)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3)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孟德爾提出了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未涉及同源染色體,所以C項符合題意。5.融合遺傳認為,兩親本雜交后,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生混合,就像把一瓶藍墨水和一瓶紅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種顏色,再也無法分出藍色和紅色。按照上述觀點,在孟德爾紅色花與白色花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應出現的實驗結果是( )A.F1全為紅色花,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紅色花∶粉色花∶白色花為1∶2∶1B.F1全為紅色花,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紅色花∶白色花為3∶1C.F1全為粉色花,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紅色花∶白色花為3∶1D.F1全為粉色花,F2的性狀全為粉色花【答案】 D【解析】 融合遺傳方式認為雙親的遺傳物質相遇的時候,彼此會相互混合,從而形成中間類型的后代個體。紅色花與白色花雜交,F1性狀介于兩個親本之間,應全為粉色花。因為融合遺傳認為控制紅色花與白色花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生混合后再也不能分開,所以,讓F1自交,F2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還應該是粉色花,D正確。6.南瓜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單性花,果皮的綠色和金黃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現有甲(果皮為綠色)和乙(果皮為金黃色)兩株南瓜,下列雜交實驗中,通過觀察子代的表現類型一定能判斷顯隱性關系的是( )A.甲植株和乙植株正、反交B.甲植株自交和乙植株自交C.乙植株自交或甲植株自交D.乙植株自交和甲、乙雜交【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應用。一般正反交的結果相同,不能用來判斷顯隱性,A錯誤;若甲、乙植株都是純合子,純合子自交后都不發生性狀分離,不能確定顯隱性,B錯誤;甲或乙植株若都為純合子,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無法確定,C錯誤;乙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現性狀分離,乙植株為顯性性狀,乙植株自交,若不發生性狀分離,乙植株為純合子,再甲、乙雜交,后代性狀出現了2種(甲、乙兩種性狀)且接近1∶1或只出現甲的性狀,則甲為顯性性狀,若后代全為乙的性狀,乙為顯性,因此可以判斷,D正確。7.稻田間偶然發現了一株穗大粒多的水稻,用該植株的種子種了600多株水稻,結果子代長得參差不齊,高的高、矮的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水稻的穗大粒多與穗小粒少是一對相對性狀B.雜合子自交后代既有雜合子,也會出現純合子C.該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發生性狀分離,說明其為雜合子D.該株水稻的發現,說明水稻間可能存在雜交現象【答案】 A【解析】 水稻的穗大與穗小是一對相對性狀,粒多與粒少是另一對相對性狀,A錯誤;雜合子產生不同的兩種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作用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形成的后代既有雜合子,也會出現純合子,B正確;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作性狀分離。由題干可知,該植株的后代長得參差不齊,高矮都有,說明后代發生了性狀分離,根據性狀分離的定義可推知,該植株為雜合子,C正確;水稻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純種自交的后代一般都是純種,由以上分析可知,該植株是雜合子,說明自然狀態下,水稻間可能存在雜交現象,D正確。二、非選擇題8.玉米是一種風媒花,其雄花生長在頂部,而雌花生長在腰部。豌豆和玉米都是遺傳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玉米和豌豆作為雜交實驗材料的共同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2)利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時,去雄后要進行套袋處理,套袋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豌豆的高莖和矮莖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高莖為顯性性狀,玉米的寬葉和窄葉也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寬葉為顯性性狀。現有某間行種植高莖和矮莖植株的豌豆地和間行種植寬葉和窄葉植株的玉米地,已知這些豌豆植株和玉米植株均為純合子。自然狀態下,收獲全部矮莖豌豆植株的種子并種植下去,發育成熟豌豆植株的性狀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收獲全部窄葉玉米植株的種子并種植下去,發育成熟玉米植株的性狀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豌豆花的頂生和腋生是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的相對性狀,現有自然狀態下繁殖多代的頂生植株品系甲和腋生植株品系乙,請你利用兩種品系的植株設計實驗探究頂生和腋生的顯隱性關系,要求寫出實驗方案、實驗結果以及相應的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子代數量多,相對性狀易于區分,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易培育(2)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3)全部為矮莖 既有窄葉,又有寬葉(4)讓品系甲和品系乙雜交,觀察后代的表型;若后代全部為頂生,則頂生為顯性性狀,腋生為隱性性狀;若后代全部為腋生,則腋生為顯性性狀,頂生為隱性性狀【解析】 (1)豌豆和玉米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的共同優點是子代數量多,相對性狀易于區分,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易培育。(2)豌豆去雄后要進行套袋,套袋處理的目的是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3)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豌豆的高莖對矮莖為顯性,設矮莖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自然狀態下該植株只能自交,因此后代全部是矮莖(aa),即收獲全部矮莖豌豆植株的種子種植下去,發育成熟植株的性狀表現全部為矮莖。自然狀態下玉米可以雜交或自交,設窄葉玉米的遺傳因子組成為bb,則自交或雜交方式有bb×bb和bb×BB,因此收獲的種子發育成的植株有寬葉和窄葉。(4)由于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狀態下繁殖多代的頂生植株品系甲和腋生植株品系乙均為純合子,欲判斷其顯隱性關系,可以讓品系甲和品系乙雜交,觀察后代的表現;若后代全部為頂生,則頂生為顯性性狀,腋生為隱性性狀;若后代全部為腋生,則腋生為顯性性狀,頂生為隱性性狀。選擇考提升練一、選擇題1.豌豆是良好的遺傳學實驗材料,孟德爾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成功揭示了遺傳學的兩大基本規律。下列關于豌豆的敘述,錯誤的是( )A.豌豆為自花傳粉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B.進行人工異花傳粉后不需要套袋C.豌豆植株有許多易于區分的性狀,雜交后易于觀察D.豌豆花大,便于做人工雜交實驗【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豌豆的特點和人工異花傳粉的操作。豌豆為兩性花,自然狀態下自花傳粉,因此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A正確;進行人工異花傳粉后需要套袋,以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B錯誤;豌豆植株有許多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雜交后易于觀察和統計,例如高莖和矮莖、種子圓粒和皺粒等,C正確;豌豆花大,便于人工異花授粉,適合做人工雜交實驗,D正確。2.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李清照描寫海棠的詞句“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綠肥”與“紅瘦”B.新疆棉花中的長絨棉與彩色棉C.“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中的“腳撲朔”與“眼迷離”D.兔的長毛和短毛【答案】 D【解析】 “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綠肥”用來形容海棠花的綠葉,“紅瘦”用來形容海棠花的紅花,不是“同一性狀”,A錯誤;新疆棉花中的長絨棉與彩色棉,分別為棉的長度及顏色,不是“同一性狀”,B錯誤;“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中的“腳撲朔”與“眼迷離”是指雄兔的腳喜歡撲騰,雌兔的眼老是瞇著,不是“同一性狀”,C錯誤;兔的長毛和短毛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屬于相對性狀,D正確。3.對于孟德爾所做的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不必具備的條件是( )A.選用的一對相對性狀要有明顯的差異B.實驗選用的兩個親本,一定是純種C.要讓顯性親本作父本,隱性親本作母本D.要讓兩個親本之間進行有性雜交【答案】 C【解析】 無論用顯性親本作父本,還是作母本,雜交后產生的子一代總是表現出顯性性狀。4.下列關于遺傳學的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確的是( )A.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B.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種親本雜交,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稱為顯性性狀C.雜合的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矮莖后代,這種現象稱為性狀分離D.棉花的長絨與細絨屬于相對性狀【答案】 B【解析】 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種親本雜交,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稱為顯性性狀,F1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為隱性性狀,A錯誤,B正確;雜種后代中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同時出現的現象叫作性狀分離,雜合的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矮莖后代,這種現象不是性狀分離,C錯誤;棉花的長絨與細絨不是同一種性狀,因此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5.一匹家系來源不明的雄性黑馬與若干匹雌性紅馬雜交生出20匹紅馬和22匹黑馬,在完全顯性的情況下,你認為這兩種親本馬最可能是( )A.黑馬為顯性純合子,紅馬為隱性純合子B.黑馬為雜合子,紅馬為顯性純合子C.黑馬為隱性純合子,紅馬為顯性純合子D.黑馬為雜合子,紅馬為隱性純合子【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判斷。根據題意分析,若黑馬為顯性純合子,則后代都是黑馬,A不符合題意;若紅馬是顯性純合子,則后代都是紅馬,B不符合題意;若黑馬為隱性純合子,紅馬為顯性純合子,則后代都是紅馬,C不符合題意;若黑馬為雜合子,紅馬為隱性純合子,則后代應有黑馬和紅馬,數量比約為1∶1,D符合題意。6.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說,下列不屬于該假說內容的是( )A.雜種F1自交后代會產生3∶1的性狀分離比B.豌豆種子的高莖和矮莖是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的C.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D.植物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答案】 A【解析】 雜種F1自交后代會產生3∶1的性狀分離比是提出問題的基礎,不屬于假說內容,A錯誤。7.下列關于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高莖父本與矮莖母本雜交(正交),F1全部表現為高莖B.高莖母本與矮莖父本雜交(反交),F1全部表現為高莖C.F1雜合高莖自交,后代中高莖與矮莖之比接近1∶1D.F1雜合高莖自交,后代中高莖與矮莖之比接近3∶1【答案】 C【解析】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高莖與矮莖雜交,無論正交還是反交,F1全部表現高莖,A、B正確;F1雜合高莖自交,后代中高莖與矮莖之比接近3∶1,C錯誤、D正確。二、非選擇題8.已知豌豆紅花與白花由一對遺傳因子R、r控制,用豌豆進行遺傳實驗,具體情況如下:實驗一P 紅花豌豆×白花豌豆↓F1 紅花豌豆∶白花豌豆1 ∶ 1實驗二P 紅花豌豆×紅花豌豆↓F1 紅花豌豆∶白花豌豆3 ∶ 1(1)豌豆的花色、莖的高度等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豌豆適宜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兩點)。(2)從實驗________可判斷這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是顯性性狀。(3)實驗一,子代中出現紅花與白花的比例為1∶1,其主要原因是親本紅花產生配子的種類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F1紅花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4)實驗二,F1紅花中雜合子占________。欲判斷其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像實驗二這樣,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在遺傳學上叫作______________。【答案】 (1)性狀 后代多、具有多對易區分的相對性狀(合理即可)(2)二 紅花 (3)R∶r=1∶1 Rr(4)2/3 自交或與白花進行雜交(5)性狀分離【解析】 本題考查遺傳相關的概念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應用。(1)性狀是生物體的形態特征、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豌豆的花色、莖的高度等特征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豌豆后代多、自花傳粉、有多對明顯的相對性狀、花大便于去雄、籽粒都留在豆莢中便于統計等,使其適合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2)實驗二紅花親本進行雜交,后代出現白花,說明白花為隱性性狀,紅花為顯性性狀。(3)實驗一后代紅花∶白花=1∶1,親本紅花為Rr,產生的配子為R∶r=1∶1,與白花產生的配子r結合,后代為紅花∶白花=1∶1;F1紅花的遺傳因子組成為Rr。(4)實驗二,F1紅花為1/3RR、2/3Rr,其中雜合子(Rr)占2/3。欲判斷紅花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以采用自交或與白花進行雜交的方法。若為純合子,則自交或雜交后代都不會出現白花;若為雜合子,則自交或雜交的后代都會出現白花。(5)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5張PPT)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第1課時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闡明有性生殖中遺傳因子的分離使得子代的遺傳因子組成有多種可能,并可由此預測子代的遺傳性狀。 1.生命觀念:運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豌豆適合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2.科學思維:采用演繹與推理的方法,闡明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3.科學探究:使用概率與統計的方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相應結論。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1.豌豆的特點和優勢特點 優勢________傳粉,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________ 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區分的________且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實驗結果易于觀察和分析花較大 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子代個體數量較多 用____________方法分析結果更可靠,且偶然性小自花純種性狀數學統計2.人工異花傳粉去雄母本外來花粉傳粉雌蕊柱頭外來花粉在豌豆人工異花傳粉過程中,母本去雄為什么在花蕾期進行?請分析父本是否需要去掉雌蕊。提示:因為豌豆為自花傳粉植物,如果花成熟了,花瓣開放了,此時已經完成了自花傳粉(自交)過程,達不到雜交的目的。父本的作用是為母本提供花粉,子代是長在母本上的,只需分析母本上的子代就可以,所以父本不需要去掉雌蕊。?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相關概念(1)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植物的________、同株異花傳粉均屬于自交。(2)相對性狀: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自花傳粉一種同一種將下圖中的生物性狀按照相對性狀進行歸類。提示:A和I、C和F、D和E、H和J、K和L。(3)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________出來的性狀。(4)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__________出來的性狀。(5)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現象。(6)顯性遺傳因子:決定____________的遺傳因子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表示。(7)隱性遺傳因子:決定____________的遺傳因子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表示。(8)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________的個體,如DD、dd。(9)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________的個體,如Dd。顯現未顯現顯性性狀隱性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相同不同2.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提出問題(1)實驗過程P(親本) 高莖×矮莖↓F1(子一代) __________↓?F2(子二代) 高莖∶________比例接近 3 ∶ 1高莖矮莖(2)提出問題①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沒有矮莖呢?②為什么子一代沒有矮莖,而子二代又出現了矮莖呢?③子二代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3.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提出假說(1)生物的性狀是由____________決定的。(2)在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__________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______。(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________的。遺傳因子成對遺傳因子一個隨機(1)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長毛和卷毛都是相對性狀。( )(2)生物體能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 )(3)區分純種狗的長毛與短毛的顯隱性關系用雜交法。( )(4)后代中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作性狀分離。( )(5)孟德爾通過豌豆的雜交和自交實驗提出問題。( )(6)自然條件下,將純種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間行種植,收獲矮莖植株上所結的種子繼續播種,長出的植株將表現為3高莖∶1矮莖。( )(7)雙親為顯性,雜交后代有隱性純合子,則雙親一定都是雜合子。( )(8)豌豆在雜交時,父本需要人工剪除雌蕊。( )【答案】 (1)× (2)× (3)√ (4)× (5)√ (6)× (7)√ (8)×【解析】 (1)兔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對相對性狀,狗的長毛和卷毛不是一對相對性狀。(2)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種親本雜交,F1中表現出來的性狀叫作顯性性狀。(4)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6)豌豆在自然狀態下是嚴格自花傳粉的,不會雜交,只能自交,所以隱性性狀(矮莖)植株上獲得F1的性狀仍然是矮莖。(8)父本只需能提供成熟花粉即可,無需剪除雌蕊。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解讀實驗情境:下圖為孟德爾關于豌豆雜交實驗的處理方法,請據圖思考下列問題:任務一:雜交實驗中的基本操作●合作探究1.圖中母本和父本分別是哪種豌豆?提示:去雄的高莖豌豆為母本,供應花粉的矮莖豌豆為父本。2.步驟A是什么?應在何時進行該步驟?進行該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步驟A是去雄;豌豆是自花傳粉,應該在花粉成熟前進行;目的是防止自花傳粉。3.去雄時要注意什么?去雄后及傳粉后要將母本的花進行套袋處理,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去雄要在花粉未成熟時進行,且去雄要徹底、干凈;套袋處理的目的是避免外來花粉的影響。4.圖中過程①的含義是什么?該操作要在去雄前還是去雄后再進行?提示:①的含義是人工傳粉,傳粉要在去雄后進行。5.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也需要去雄→套袋→傳粉→套袋處理嗎?提示:單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不需要進行去雄,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傳粉→套袋。●典例剖析豌豆是一種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現將高莖豌豆(母本)和矮莖豌豆(父本)雜交,過程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高莖豌豆(母本)必須除去雄蕊B.矮莖豌豆(父本)不必除去雌蕊C.除去雄蕊應在花粉未成熟時進行D.上述雜交過程中僅需進行一次套袋處理【答案】 D【解析】 豌豆花為兩性花,為避免自花傳粉,應在花粉未成熟時對母本去雄,A、C正確;父本豌豆不需要去掉雌蕊,B正確;雜交過程中有兩次套袋處理,分別是母本花粉成熟前去雄后套袋,母本人工授粉后套袋,D錯誤。1.有些植物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關植物雜交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父本進行去雄B.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母本【答案】 C【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人工異花傳粉的操作。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時,不需要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來花粉干擾,C正確;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D錯誤。●歸納提升1.與豌豆繁殖有關的生物知識(1)兩性花和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單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這樣的花稱為兩性花,如豌豆花(如圖)。(2)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作自花傳粉,如豌豆。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作異花傳粉。(3)閉花傳粉:花在未開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緊緊地被花瓣包裹著,雄蕊花藥中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稱之為閉花傳粉。(4)父本和母本: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供應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2.第二次套袋前,雖然已經完成了人工傳粉,但存在部分傳粉不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套袋,就會有外來花粉干擾人工雜交過程,套袋是防止外來花粉干擾、保證父本的花粉來自雜交實驗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選用透氣性較好的紙袋,保證植株的正常細胞呼吸,同時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3.玉米為雌雄同株植物,玉米的花為單性花,對單性花的植株進行雜交不需要去雄,原因是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但是,雜交過程也需要套袋,以避免外來花粉干擾。●情境解讀實驗情境:下圖是孟德爾對豌豆的高莖和矮莖這對相對性狀所做的實驗,孟德爾對實驗現象進行了相關解釋,請據此回答相關問題:任務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解釋●合作探究1.如何判斷高莖是顯性性狀?提示:純合高莖和矮莖雜交,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高莖),F1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為隱性性狀(矮莖)。2.孟德爾選擇讓F1自交,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判斷親代矮莖性狀在遺傳過程中是不是消失了。3.在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否定融合遺傳最有利的實驗結果是什么?提示:F2出現接近3∶1的性狀分離比,在F1中消失的矮莖性狀在F2中又出現了,說明雙親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混合。4.請嘗試寫出F1自交產生F2的遺傳圖解。提示:5.孟德爾提出的四點假說中,如果有一條不滿足,例如雌雄配子的結合不是隨機的,則F2會不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提示:不會。●典例剖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不是必須要滿足的條件是( )A.子一代產生的雌雄配子的數目相等B.顯性遺傳因子相對于隱性遺傳因子為完全顯性C.統計時子二代3種遺傳因子組成個體的存活率必須相等D.子一代產生的雌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數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答案】 A【解析】 本題考查分離定律的解釋。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數目不相等,一般情況下,雄配子的數目遠多于雌配子的數目,A不是必須條件;顯性遺傳因子相對于隱性遺傳因子為完全顯性,否則會出現1∶2∶1的性狀分離比,B是必須條件;F2各遺傳因子組成個體的存活率必須相等是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前提條件,C是必須條件;子一代產生的雌雄配子中2種類型配子數目相等,是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條件之一,D是必須條件。2.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遺傳中,紅花、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遺傳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從下表的雜交實驗中得出的推論正確的是( ) 雜交組合 后代性狀一 紅花A×白花B 全部為紅花二 紅花C×紅花D 紅花∶白花=3∶1A.紅花A的遺傳因子組成為RrB.紅花為顯性性狀C.紅花C與紅花D的遺傳因子組成不同D.白花B的遺傳因子組成為Rr【答案】 B【解析】 雜交組合一的親本為紅花和白花,而雜交后代只有紅花,說明親本紅花A為純合子,其遺傳因子組成為RR,A錯誤;分析可知,紅花為顯性性狀,白花為隱性性狀,B正確;紅花C與紅花D的遺傳因子組成相同,都是Rr,C錯誤;白花為隱性性狀,白花B的遺傳因子組成為rr,D錯誤。●歸納提升1.F1自交后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所必須滿足的理想條件(1)F1產生的雌、雄配子分別有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配子數量完全相等。(2)不同類型雌、雄配子之間的結合機會均相等。(3)每一個受精卵都能正常發育為成熟的個體。(4)顯性遺傳因子對隱性遺傳因子的顯性作用是完全的。(5)觀察的子代樣本數目足夠多。2.規范的遺傳圖解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點(1)左側標注。一般在遺傳圖解的左側用遺傳學符號或文字做出鮮明的標識,代表這一行表示的內容,起到引領作用。如:P、配子、F1、F2等。(2)要明確寫出親代和子代的遺傳因子組成、性狀表現。有時還需要在親代旁邊標上父本、母本(或 、♀符號),尤其是題中明確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區分正交和反交時。(3)要寫出雜交(×)、自交(?)符號,以及表示遺傳因子在上下代之間傳遞關系的箭頭(注意不是線段)。(4)要寫出最后一代的相關性狀表現及比例。3.顯隱性的判斷方法(設A、B為一對相對性狀)(1)定義法(雜交法)①若A×B→A,則A為顯性,B為隱性。②若A×B→B,則B為顯性,A為隱性。(2)自交法(3)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判斷: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F2性狀分離比為3∶1→分離比占3/4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情境解讀實驗情境:在進行豌豆雜交實驗時,孟德爾也選擇了子葉顏色這一對相對性狀,其中豌豆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如圖是子一代(F1)自交獲得子二代(F2)的實驗過程圖解,回答相關問題:任務三:對性狀分離現象的分析●合作探究1.圖中Y、y兩種雄配子的數目是否相等?雄配子Y與雌配子Y數目是否相等?提示:Y、y兩種雄配子的數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的數目要多于雌配子的,所以雄配子Y的數目要遠多于雌配子Y的。2.表中①②③的遺傳因子組成和性狀表現分別是怎樣的?提示:①和②均為Yy,表現為黃色子葉;③為yy,表現為綠色子葉。3.F2中純合子和雜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F2的子葉黃色豌豆中純合子和雜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別是多少?提示:F2中純合子和雜合子所占比例分別是1/2和1/2;F2的子葉黃色豌豆中純合子和雜合子所占比例分別是1/3和2/3。4.若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子代出現高莖和矮莖,比例為1∶1,屬于性狀分離嗎?為什么?提示:不屬于。因為性狀分離是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5.若F2共獲得20株豌豆,綠色子葉個體一定是5株嗎?說明原因。提示:不一定。樣本數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分離比,孟德爾實驗中的比例是在實驗材料足夠多的情況下得出的。●典例剖析有關如圖所示遺傳圖解的說法,錯誤的是( )A.①②只能發生在有性生殖過程中B.③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C.親代Aa產生的雄配子∶雌配子=1∶1D.子代中,Aa個體在顯性個體中所占的比例為2/3【答案】 C【解析】 分析圖示,①②為親本形成配子的過程,只有有性生殖才能產生雌、雄配子;③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每個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親本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1∶1,但雄配子數目遠遠多于雌配子數目;子代中,Aa個體在顯性個體(AA∶Aa=1∶2)中所占的比例為2/3。3.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對白色皮毛為顯性。如果一對雜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產下4仔,此4仔的性狀表現可能是(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1黑3白 ④全部白色A.②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雜合的黑毛豚鼠在交配產仔時,一胎雖然產了4仔,但每一仔的性狀都有3/4的可能性為黑色,1/4的可能性為白色,所以,在子代數量較少時各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歸納提升1.交配類型方式 含義 表示式雜交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Aa×AA自交 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生物個體間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Aa×Aa測交 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Aa×aa正交與反交 若甲(♀)×乙( )為正交,則甲( )×乙(♀)為反交,正、反交是相對而言的 正交:甲(♀)×乙( )反交:甲( )×乙(♀)2.正確理解性狀分離(1)只有親本性狀相同而子代表現不同性狀時,才可稱為“性狀分離”。(2)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后代既有高莖又有矮莖,不屬于性狀分離。3.相對性狀中的性狀表現并不都只有兩種,還可能有多種。例如:人的ABO血型系統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性狀表現。4.F2中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為3∶1,該數值是統計分析的結果,統計數量越多越接近3∶1,否則可能偏離這一比例。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1.玉米為單性花植物,豌豆為兩性花植物,都是很好的遺傳學實驗材料。下圖為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進行雜交實驗的操作過程圖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豌豆開花后去雄,可以避免母本自交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豌豆雜交時,去雄前無須套袋,去雄后需要套袋C.進行玉米雜交時傳粉前后均需套袋D.若以玉米為雜交實驗材料,無須進行去雄【答案】 A【解析】 豌豆閉花受粉,進行雜交實驗時,去雄應于花蕾期(花粉未成熟時)進行,A錯誤;豌豆雜交時,去雄前卵細胞未成熟無須套袋,去雄后套袋避免其他花粉干擾,B正確;進行玉米雜交時,人工授粉前有卵細胞的產生和花粉成熟,需套袋,人工授粉后,為避免其他花粉干擾,也需套袋,C正確;玉米為單性花植物,無須去雄,D正確。2.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頭上屬于自交B.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長毛和卷毛都是相對性狀C.兩個純合子雜交,子一代表現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D.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答案】 A【解析】 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異花受粉,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頭上屬于自交,A正確;兔的白毛和黑毛屬于相對性狀,但狗的長毛和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狀”一詞,不屬于相對性狀,B錯誤;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產生的子一代所表現出的性狀才是顯性性狀,C錯誤;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D錯誤。故選A。3.如圖為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過程圖解,請仔細閱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親本中,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2)操作①叫作________,操作②叫作____________;為了確保雜交實驗成功,①的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時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后____________。(3)紅花(A)對白花(a)為顯性,則雜種種子種下去后,長出的豌豆植株開的花為____________色。(4)若P皆為純合子,讓F1進行自交,F2的性狀中,紅花與白花之比為________,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________________,且比值為___________。F1自交F2中同時出現紅花和白花的現象稱為__________。【答案】 (1)白花(植株) 紅花(植株)(2)去雄 人工授粉 要在花藥成熟前 要干凈、全部、徹底 套上紙袋(3)紅色(4)3∶1 AA、Aa、aa 1∶2∶1 性狀分離【解析】 (1)在豌豆雜交實驗中,提供花粉的植株是父本即白花植株,接受花粉的植株是母本即紅花植株。(2)根據圖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人工授粉;由于豌豆為自花傳粉且為閉花受粉植物,為確保雜交實驗成功,應該在花藥成熟之前進行,其動作要輕、要干凈、達到徹底全部去雄,操作后還要套上紙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實驗。(3)已知紅花(A)對白花(a)為顯性,則雜種種子(Aa)播下去后,長出的豌豆植株開紅花。(4)若親本皆為純合子,則F1為雜合子(Aa),F1自交,F2代會出現性狀分離,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高莖)∶Aa(高莖)∶aa(矮莖)=1∶2∶1;F1自交F2中同時出現紅花和白花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課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節第1課時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節第1課時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