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綜合測評卷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長達千年的“地心說”,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科學家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托勒密 D.哈勃2.科學家發現了3顆“新地球”,表明除地球之外,在茫茫宇宙中可能還有跟地球類似的宜居星球,這些發現使“人類離找到類似家園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新地球”和地球都屬于(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衛星3.下列關于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麥哲倫環球航行首次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104km③地球的赤道半徑比兩極方向的半徑約長21km④地球是一個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規則球體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4.下列關于經度、緯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C.最大的經度是360° D.180°經線是東經5.人類從未間斷過對太陽系的探索。下列關于太陽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系的主要質量集中在八大行星上 B.太陽系中類似地月系的天體層次只有一個C.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與火星的軌道之間 D.太陽黑子是一些不發光、不發熱的黑點6.如圖所示,在氣球上畫一些小圓點,充氣使氣球膨脹。下列有關這一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氣球上的小圓點模擬宇宙中的星系B.該實驗可模擬宇宙膨脹過程C.該實驗不能作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證據D.氣球膨脹過程中有一個中心,由此可推測宇宙也有一個中心7.關于如圖所示的經緯網示意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a點所在經線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B.c點所在緯線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C.b點所在經線的形狀是圓圈D.利用經緯網我們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8.宇宙空間正隨著人們的認識而逐漸“變大”。下列對宇宙的認識,正確的是( )A.光年作為時間單位,可以衡量銀河系的直徑 B.從側面看,銀河系是一個車輪狀的大旋渦C.天體的層次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宇宙→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D.流星是由于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而產生的9.下列天體系統中,與地月系級別相同的是( )A.太陽系 B.“嫦娥五號”探月系統 C.土星與其衛星組成的天體系統 D.蟹狀星云10.在甲、乙兩幅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上,某兩地間的圖上距離分別為8cm和4cm,說明( )A.圖甲表示的范圍比圖乙廣 B.進行工程建設時選用圖乙更為實用C.圖甲的比例尺比圖乙小 D.圖甲所描述的內容比圖乙更詳細11.如圖所示,對甲、乙兩地的方位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在乙的東北方向 ②甲在乙的正北方向 ③乙在甲的正南方向 ④乙在甲的西南方向⑤甲、乙都在西半球 ⑥甲、乙都在東半球 ⑦甲、乙都在南半球 ⑧甲、乙都在北半球A.①③⑤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②④⑥⑧12.下列關于恒星演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的恒星,壽命越短B.恒星的燃料消耗殆盡時,它就會膨脹變成紅巨星或紅超巨星C.所有恒星演化的最后階段會變成黑洞D.紅超巨星可能爆炸成為超新星13.下表中記錄了某次臺風中心的位置(經緯度保留整數),據表可判斷這次臺風的移動方向大致是( )A.向西北移動 B.向東北移動 C.向東南移動 D.向西南移動14.如圖所示為局部經緯網圖,圖中陰影地區比例尺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 D.丙>丁>乙>甲15.某人自赤道出發,依次向正北、正東、正南、正西各走1000m,最后他將位于出發點的( )A.正北方 B.正西方 C.正南方 D.正東方二、填空題(本題有6小題,每空2分,共36分)16.太陽的大氣層由內到外依次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日珥發生在__________。17.如圖所示為部分經緯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地的經緯度是____________(2)圖中①地位于②地的__________方向。1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黑點表示_________(太陽也是其中一個黑點)。(2)在銀河系外還有上千億個類似于銀河系的天體系統,稱為_________。它們與銀河系一起構成_________。19.如圖所示為某學校平面圖,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中應該依據_____________判斷方向。(2)據圖可知,地理園位于生物園的__________方向,足球場位于籃球場的_________方向。(3)假如升旗臺到校門口的圖上距離為6cm,那么兩者之間的實地距離為_____________m。20.如圖所示為恒星的壽命與其質量的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質量較大的恒星壽命__________(填“較長”或“較短”)。(2)若某恒星的質量為太陽的1.5倍,據圖分析它的壽命約為__________年。21.如圖所示為太陽系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行星D是__________。(2)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沒有衛星的是_____________。(3)下列不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①引起板塊張裂,從而引發火山噴發 ②地球兩極出現極晝、極夜現象③地球磁場出現異常,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④擾亂地球上空的電離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中斷⑤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變化與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3小題,每空2分,共24分)22.如圖所示,分析鉛筆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移動(水平板與球面到觀察者的距離相等)的現象。(1)鉛筆分別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相同的距離時,看到在________(填“水平板”或“球面”)上的鉛筆明顯變短。(2)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遠去時,觀察到的現象應與上述鉛筆在球面上移動的現象相似,說明海面是__________的。(3)海邊的人們發現遠去的船只的桅桿與船身哪個先消失 ___________。23.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制作地球儀”的實踐活動。[材料準備]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鐵絲(或硬導線)、剪刀、量角器等。[過程]①確定兩極和赤道,如圖甲所示。 ②畫經緯線:在乒乓球上畫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③做地軸(如圖乙所示)。 ④組合固定。(1)圖甲中,乒乓球的黏合線代表__________。(2)在制作過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評價量規中的“ ”處應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儀模型評價量規評價指標 優秀(2分) 合格(1分) 待改進(0分)科學性 經線、緯線均正確 經線或緯線錯誤 經線、緯線均錯誤實用性 能靈活旋轉 不能旋轉穩定性 旋轉時不會傾倒 旋轉時會傾倒 放在桌上時會傾倒(4)如圖丙所示為小科制作的地球儀,請根據評價量規中的“科學性”指標對該地球儀展開評價,該項得分為_______分。24.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請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太陽黑子發生在圖甲中的_______(填字母)層,與太陽黑子往往同時發生的太陽活動主要是__________,它主要發生在圖甲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層。(2)圖乙為太陽黑子數量與溫帶喬木年輪相關性的曲線圖。圖中平均年輪寬度與太陽黑子相對數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填字母)。A.正相關 B.負相關 C.成反比 D.沒有相關性(3)年輪的寬度可以反映植物生長的狀況,據圖乙分析,太陽黑子活動強烈時,植物的生長情況是____________。四、解答題(本題有4小題,共30分)25.(6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將下列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按時間順序排列:_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亞里士多德觀察月食時發現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斷出地球是個球體②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一周,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們憑直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④從太空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近似球體的星球(2)如圖所示為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云圖。關于這張照片的意義,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這張照片顯示了地球是規則的正球體 B.這張照片是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最初階段C.這張照片首次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D.這張照片是證明地球形狀直觀確鑿的證據之一(3)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了_________。A.地球的形狀隨著人類的認識不斷改變 B.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全憑突發奇想C.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完善的 D.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與科技發展有關26.(8分)如圖所示為投影到白墻壁上的地球儀經緯網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點在D點的________方向。(2)圖上已標出一條西經20°經線和四條緯線,請寫出C點的位置___________(填經緯度)。(3)經緯線上的AB、AC、CD段中,距離最長的是____________段。(假定地球為正球體)(4)小余從A點出發,坐飛行器一直向正北飛行,最后能否到達C點 小君從A點出發,坐飛行器一直向正西飛行,最后能否到達B點 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小余能到達C點,小君能到達B點 B.小余不能到達C點,小君不能到達B點C.小余能到達C點,小君不能到達B點 D.小余不能到達C點,小君能到達B點27.(8分)探索宇宙是人類永恒的課題。請回答下列問題:行星 大氣特點天王星 主要是氫氣、氦氣和甲烷金星 大氣濃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火星 大氣非常稀薄,以二氧化碳為主(1)由于金星上大氣濃密,__________氣體的含量高,導致金星的溫室效應很強。(2)行星若適合人類移居,應具備三個條件:一定厚度和適宜呼吸的大氣,____________以及維持生命必需的__________。某火星探測器登上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是否有水存在的證據。(3)科學家找到了火星上曾經有水存在的證據,這說明了___________(填字母)。A.人類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C.火星的質量和體積適中,有利于水的形成 D.火星大氣中一定有氧氣存在28.(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82年,哈雷正在圣赫勒拿島進行觀測,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怪物”:它披頭散發,拖著一條搖曳不定、變化多端的尾巴,放出時而血紅、時而金黃、時而灰白的光芒。這個“怪物”突然出現在神秘的天空,又神秘地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處。這個“怪物”就是中國民間所說的“掃帚星”,其在天文學上的名稱是“彗星”。這個“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當人們都用驚恐的目光看著這個曇花一現的“怪物”,心中充滿著無盡的恐懼時,哈雷卻連夜對這個一生差不多只能見到一次的“怪物”進行觀察,以期獲得更詳細的觀察資料。后來,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學,致力于彗星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歷史上關于彗星的觀測資料,并且對1337年至1698年期間觀測到的24顆彗星的運行軌道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1682年出現的那顆彗星,與1531年、1607年出現的彗星的運行軌道十分相似。哈雷又敏銳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這表明這3顆彗星出現的時間間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測這3顆彗星也許并不是大家以為的3顆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顆彗星3次經過地球附近。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哈雷又開始分析更早的彗星歷史資料,果然又發現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顆明亮的大彗星出現。接著,哈雷又對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計算,這次更為精確的計算取得了振奮人心的結果:這顆彗星在運行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周期與歷史上的記錄完全相符。1720年,哈雷就任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這時,他正式公開宣布自己的發現:人們于1682年觀測到的那顆大彗星,實際上就是1607年出現的彗星的又一次回歸。最后,他還預言:這顆彗星將于1758年年底或1759年年初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1758年12月25日,壯觀的大彗星真的出現在天空!它就像一列準點到站的火車,拖著一條長長的掃帚般的尾巴,沿著天文學家測算出的軌道,從宇宙的深處穿越一個個星座光臨地球附近,又在人們的目光中,不知疲倦地向宇宙深處疾馳而去……(1)文中哈雷對什么問題進行了科學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證實自己的猜測,哈雷收集了哪些證據 (在文中畫橫線表示)(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