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14天)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如圖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則丙模型可以表示的化學式是( )A.FeCl3 B.Fe2S3 C.H2S D.MnO22.圖中所示的四個事例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見影 B.坐井觀天C.杯弓蛇影 D.五彩繽紛3.如圖所示為巴黎奧運會靜水皮劃艇男子500米雙人比賽中的場景。在全力沖刺下,中國選手劉浩、季博文逐漸與對手拉開差距,奪得該項目的金牌。沖刺過程中,若說劉浩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 )A.岸邊的觀眾B.終點標志線C.身后的季博文D.其他選手的皮劃艇4.科學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其中氮原子N質子數為7,相對原子質量為1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中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B.每個中含有35個質子和36個電子C.每個中含有35個質子和34個電子D.是由5個氮原子構成的單質5.環境溫度穩定在25℃,在t1時環境溫度從25℃驟降到10℃并穩定一段時間,記錄人體散熱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當環境溫度為25℃時,產熱量等于散熱量B.t1到t2時,散熱量增加是由于體溫與環境溫度相差增大造成C.t2以后,由于體溫調節,散熱量減少D.t3以后,散熱量大于產熱量6.浙江越劇小生陳麗君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迅速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如圖是陳麗君在表演“拋傘”的瞬間!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保持靜止狀態B.拋出傘后,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傘相對于陳麗君一直處于靜止D.傘在空中運動時,傘的速度發生變化,但慣性不變7.某實驗室的試劑按物質分類放置,部分試劑擺放如表:試劑柜 甲 乙 丙 丁試劑 CuO、MnO2等 HCl、HNO3等 KOH、Ca(OH)2等 NaHCO3、KCl等若你需要氧化鈣,應去找的試劑柜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小樂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選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結束后,通過溶解、過濾、洗滌和干燥等操作從剩余固體中回收二氧化錳。下列對裝置或操作分析正確的是( )A.發生裝置: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利于氧氣排出B.收集裝置:瓶口向上放置時,氧氣從導管a通入C.過濾操作:用到的玻璃儀器只有燒杯和漏斗D.洗滌操作:可向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來檢測二氧化錳是否洗滌干凈9.“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結構決定性質”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尖成熟區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對土壤中水和有機物的吸收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以做燃料C.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D.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繞的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10.某汽車的座椅具有通風(由“”實現)和加熱(由“”實現)的功能,通過閉合相應的開關可實現“僅加熱、僅通風、同時加熱和通風”三項功能。下列電路設計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 B.C. D.二.填空題(共8小題)11.2024年4月3日早上7時58分,我國臺灣省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我市多地震感強烈。(1)臺灣省多地震是因為位于亞歐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2)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確的是 。A.從室外跑進樓內躲避B.若在高層應乘電梯快速下樓C.在房屋倒塌前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D.若在底樓,可快速跑到室外開闊地帶12.如圖為2023年杭州亞運會場館,其建設體現“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理念。(1)亞運場館實現了光伏全覆蓋,當陽光照射到光電半導體上,光能將轉化成電能,使電器工作。亞運期間光伏發電量達到了4000萬kW h相當于燃燒 噸焦炭釋放的能量。(已知焦炭的熱值q=3.0×107J/kg)。(2)亞運城餐廳的餐具采用了微生物降解材料生產,自然界某些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可將該材料分解成CO2和H2O。以下生產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類型與上述相同的是 。(填序號)。①鮮奶中添加乳酸菌后制酸奶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后釀葡萄酒③面粉中添加酵母菌后制面包(3)為傾力打造綠色城市,大力植綠、造綠。園林工人為使灌木圍成的綠籬長得茂密、整齊,需要對籬笆的 進行定期修剪。(4)比賽期間,場館內產生的垃圾需分類投放,以下垃圾可以和廢棄礦泉水瓶投放在一起的是 (填序號)。A.紙盒 B.鋁合金衣架 C.魚骨頭 D.碎玻璃渣13.寧波地處浙江省東北部、大陸海岸線中段,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是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體內有發達的氣道為根輸送氧氣,稻谷中含有豐富的淀粉,是我們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1)水稻體內具有發達的氣道,體現了生物能 一定的環境。(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 才能被人體吸收。(3)稻谷曬干后貯藏,這是為了抑制其 (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貯藏時間。14.小城家的動感單車及扶手示意圖如圖所示,騎行時顯示屏有數據。觀察到當只有在雙腳踩踏板騎行時,按壓電子儀表的“開始按鈕”,同時將雙手握住“手握感應片”,電子儀表的顯示屏就可以顯示騎行人的心率,若雙手沒握或握不緊“感應片”時,顯示屏就不顯示數據。若不騎行即使按壓也不顯示。(1)關于動感單車,這個“手握感應片”在電路中的作用相當于 。(2)下列設備的主要原理與自發電動感單車原理相同的是 。A.動圈式話筒 B.電磁起重機 C.電動機(3)單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對單車的支持力和 力是一對平衡力。15.如圖為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伽利略溫度計。它的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隨著溫度的變化,瓶內氣體壓強發生改變,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1)一天內發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填“上升”或“下降”)。(2)法國物理學家雷伊第一個改進了伽利略溫度計,他將伽利略的裝置倒轉過來,將水注入玻璃泡內,而將空氣留在玻璃管中,仍然用玻璃管內水柱的高低來表示溫度的高低。該裝置是利用 (填“液體”或“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16.錦繡項目化小組開展“自制制氧機”的工程實踐活動。【探秘原理】市場上的制氧機按制氧原理主要分三類:空氣分離制氧、電解水制氧和化學試劑制氧。(1)某品牌制氧機以空氣為原料,當空氣經過分子篩時,氮氣和氧氣分離,獲得高濃度的氧氣,其微觀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則該制氧機制得的“氧氣”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若要通過分解反應制備氧氣,一定不能選用的反應物是 (填字母)。A.氯酸鉀(KClO3) B.氯化銨(NH4Cl) C.過氧化氫(H2O2)【自制制氧機】項目小組利用飲料瓶、吸管、輸液管等廢舊物品設計并制作了如圖乙裝置。(3)裝置中一個是制氧倉,放入制氧劑后可產生氧氣;另一個是加濕倉,氧氣經過該倉后變得清潔濕潤。則 瓶為加濕倉。17.人工心臟是一種使用機械或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臟給人體供血的輔助裝置,主要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個部分構成。如圖所示的人工心臟血泵中,閥門S1僅向泵室外側開啟,閥門S2僅向泵室內側開啟。(1)為了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該裝置線圈間所接電源應為 (選填“直流電”或“交流電”)。(2)為使血液流入泵室,應開啟閥門S2,并使電流從線圈的 (選填“A”或“B”)端流入。18.“化學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種在缺氧環境中通過制氧劑臨時供氧的裝置。制氧劑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鉀(KO2),產生氧氣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鉀與人體呼出的水汽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4KO2+2H2O=4KOH+3O2↑,制氧劑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氣。(1)人體的呼吸器官是肺,請寫出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因此,設計化學氧自救呼吸器時,可以通過人體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來確定制氧劑的用量。(2)小科查閱資料知道,水深每增加100米,就會增加10倍于標準大氣的壓力。若潛水艇潛到水下50m的深度,此時它所承受的壓力至少為 牛(設潛水艇表面積為100m2,海水密度為1.0×103kg/m3)。(3)經研究小科還發現KO2不僅能與水反應生成氧氣,而且還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4KO2+2CO2=2K2CO3+3O2↑。于是他認為可將KO2作為深海潛水庭內的制氧劑,請寫出若用其作制氧劑的優點 。(4)最后小科設計了如圖甲、乙兩種化學氧自救呼吸器,其內部氣體路徑如圖所示。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合理?說明理由: 。三.解答題(共2小題)19.實驗室用金屬鎂與100g鹽酸反應探究酸的性質。小濱取反應后的溶液,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當NaOH溶液滴加至150g時不再有沉淀產生。求:(1)5.8g沉淀的成分為 。(2)a點時,與NaOH反應的物質化學式 。(3)若在b點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填“能”“不能”)證明HCl有剩余;(4)計算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20.在獻愛心活動中,小明為敬老院老人設計了一款智能電熱坐墊,能實現加熱后自動保溫。該坐墊電路如圖甲,Ra是安裝在坐墊內的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的變化如表所示。閉合開關S1、S2,電熱坐墊啟動高功率工作模式,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達到0.05安時,銜鐵La和Lb同時被吸引,轉為低功率工作模式。當坐墊溫度降低使通過電磁鐵的電流為0.04安時,電磁鐵無法吸住銜鐵La和Lb,La、Lb恢復原位,又轉為高功率工作模式。電熱坐墊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間切換,使其溫度維持在一定范圍。熱敏電阻Ra的阻值與溫度的關系溫度/℃ 20 25 30 35 39 40 41 42 43 44 45 50 55 60 65阻值/歐 600 480 390 30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50 120 100 85(1)分析表中數據,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a的阻值 。(選填“變大”或“變小”)(2)圖甲中R1和R2的阻值均為1210歐。在某次測試中,電熱坐墊高功率工作和低功率工作用時均為10分鐘,則本次測試中電熱絲消耗的總電能為多少焦?(3)小明想在控制電路中增加一個力敏電阻,以實現兩個功能:①1000牛壓力以下,坐墊最高溫度不超過45℃;②人離開后,坐墊始終低功率工作。現有三種力敏電阻Rb、Rc、Rd,其阻值隨壓力變化如圖乙所示。寫出你選擇的力敏電阻以及在控制電路中的連接方式,并寫出500牛壓力下坐墊的最高溫度值: 。(線圈阻值忽略不計)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14天)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C D D A D D C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根據題意,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甲模型表示失去一個電子的鈉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兩個電子的鎂離子和得到一個電子的氯離子的組合,由圖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丙由2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其化學式為Fe2S3。故選:B。2.【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當光照射到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發生反射現象,如水中倒影等;(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池水變淺,海市蜃樓等。【解答】解:A、立竿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B、坐井觀天是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故B錯誤;C、杯弓蛇影是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確;D、五彩繽紛是利用三棱鏡對白光進行折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C。3.【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解答】解:沖刺過程中,劉浩相對于岸邊的觀眾、終點標志線和其他選手的皮劃艇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是運動的;相對于身后的季博文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4.【分析】先從的表示方法得到它是一個帶有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離子,再根據氮原子核內有7個質子和離子帶電的原理分析出中的質子數和電子數,從而判斷正確答案。【解答】解:A、中有質子和電子,也有中子,說法錯誤;B、每個中含有的質子數為7×5=35;電子數為7×5﹣1=34,說法錯誤;C、每個中含有的質子數為7×5=35;電子數為7×5﹣1=34,說法正確;D、由高能微粒,可知它是一種離子,而不是單質,說法錯誤。故選:C。5.【分析】1、根據曲線圖分析,從25℃下降到10°℃時,內外溫差加大,使得散熱量先增加,后通過調節散熱量減少。2、體溫的相對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動態平衡的結果。3、寒冷環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解答】解:A.當環境溫度為25°C時,由于人體溫度和環境溫度的溫差較小,產熱量等于散熱量,使得體溫維持相對恒定,A正確;B.當環境溫度從25°C下降到10°C時,從時間t1到時間t2,由于人體體溫與環境溫度的溫差加大,則散熱量大幅度增加,使得產熱量增加,B正確;C.時間t2以后,皮膚毛細血管處于收縮、汗腺分泌減少,則散熱量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C正確;D.時間t3以后,散熱量減少,同樣產熱量也減少,但產熱量等于散熱量,體溫得以維持相對恒定,D錯誤。故選:D。6.【分析】(1)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斷;(2)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一對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3)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是運動的,若不改變,則是靜止的;(4)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解答】解:A、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仍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此時若突然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A錯誤;B、拋出傘后,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C、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傘相對于陳麗君位置發生了改變,處于運動狀態,故C錯誤;D、傘在空中運動時,傘的速度發生變化,但質量不變,所以慣性不變,故D正確。故選:D。7.【分析】根據物質的分類分析即可。【解答】解:氧化鈣屬于氧化物,應該去找的試劑柜是甲;故選:A。8.【分析】根據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備氧氣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項、氣體的收集方法、沉淀洗滌干凈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A.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物質中原有的水冷凝后倒流進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故錯誤;B.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瓶口向上放置時,氧氣從導管b通入,故錯誤;C.過濾操作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燒杯和漏斗外、還有玻璃棒,故錯誤;D.二氧化錳固體上可能附著有氯化鉀,氯離子檢驗可選用硝酸銀和稀硝酸試劑;可向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沒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不含氯離子,二氧化錳洗滌干凈,故正確;故選:D。9.【分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結構決定性質”這兩個科學觀念常體現在生物、化學等學科中。比如在生物學中,葉片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進行光合作用的功能;在化學中,物質的原子結構決定了其化學性質。我們需要依據這些觀念來判斷各選項說法的正確性。【解答】解:A.根尖成熟區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根對土壤中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而植物不能直接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有機物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A錯誤;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做燃料;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主要用于冶煉金屬等,該選項中原因與結論不匹配,B錯誤;C.雖然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但HNO3具有強腐蝕性,不能用作氮肥,C錯誤;D.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繞的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薄的結構特點使得氣體交換能夠快速、高效地進行,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D正確;故選:D。10.【分析】并聯電路各支路互不影響,支路開關可控制本支路電器。【解答】解:并聯電路各支路互不影響,支路開關可控制本支路電器。實現“僅加熱、僅通風、同時加熱和通風”三項功能,電路中通風的電動機和加熱的電阻要并聯,兩開關設在支路。故選:C。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分析】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解答】解:(1)臺灣省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2)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確的是若在底樓,可快速跑到室外開闊地帶,盡量遠離高大建筑物,D正確;發生地震時,室外的人不能跑到樓內躲避,要跑到比較空曠的地帶,A錯誤;發生地震時容易停電、電梯損壞、樓梯變形等故障,高樓層的人們不能乘電梯撤離,B錯誤;發生地震時,應迅速撤離,生命安全第一,不能再進入室內搶運物品,C錯誤。故選D。故答案為:(1)太平洋;(2)D。12.【分析】(1)根據能量轉化方式進行分析;根據公式Q=W和Q=mq計算焦炭的質量m;(2)根據呼吸作用的原理來分析;(3)根據頂端優勢的作用進行分析;(4)根據垃圾的分類來分析。【解答】解:(1)陽光照射到光電半導體上,將光能轉化為電能;Q=W=4000萬kW h=4×107kW h=4×107×3.6×106J=1.44×1014J,根據Q放=mq可知,焦炭的質量為:m4.8×106kg=4.8×103t;(2)①鮮奶中添加乳酸菌讓它在40﹣42攝氏度下大量繁殖,再利用乳酸菌不徹底分解牛奶中的葡萄糖作為乳酸,再釋放少量能量進行發酵,不同于上述類型;②葡萄中添加酵母菌,利用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先將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在無氧的條件下還原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同于上述類型;③面粉中添加酵母菌后制作面包是酵母菌通過呼吸作用,利用氧氣產生CO2和H2O,呼吸作用類型與上述相同;(3)園林工人為使灌木圍成的綠籬長得茂密、整齊,對籬笆的頂芽進行定期修剪,目的是消除頂端優勢,保留側芽,使樹木不再長高,促使側芽發育成枝條;(4)廢棄礦泉水瓶屬于可再生垃圾,紙盒、鋁合金衣架和碎玻璃渣可以回收再利用,也屬于可再生垃圾,魚骨頭屬于廚余垃圾。故答案為:(1)4.8×103;(2)③;(3)頂芽;(4)ABD。13.【分析】(1)環境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環境影響生物,反之生物在適應一定的環境的同時,也在影響和改變著環境。(2)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3)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1)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的,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即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水稻體內具有氣道,使其適應水生生活。(2)稻谷中的淀粉被食用后,在口腔開始初步消化,形成麥芽糖,最終在小腸被完全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3)把稻谷曬干,水分減少,這是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延長貯藏時間。故答案為:(1)適應(2)葡萄糖(3)呼吸14.【分析】(1)電路中開關的作用是控制電路的通斷來使用電器開始或停止工作;(2)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和動圈式話筒就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3)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線、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解答】解:(1)雙手握住“手握感應片”,電子儀表的顯示屏就工作,說明是通路,否則顯示屏無顯示,說明是斷路,所以“手握感應片”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2)騎行時,其內部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利用的是電磁感應的原理發電;動圈式話筒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的,電磁起重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制成的,電動機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3)地面對單車的支持力和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答案為:(1)開關;(2)A;(3)重。15.【分析】(1)該溫度計的測溫物質為氣體,是利用氣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工作的;(2)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當空氣溫度發生變化時,球形容器內的氣體的溫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由于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容器內的氣體的體積會隨著溫度而發生變化,只要我們能找出其體積的變化規律,就可以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制成溫度計。當溫度升高時,容器內氣體體積增大,將管內水柱壓下;當溫度降低時,容器內氣體體積減小,管外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管中,使得管中液面上升;(2)用玻璃管內水柱的高低來表示溫度的高低。該裝置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故答案為:(1)上升;(2)液體。16.【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混合物概念、物質狀態,結合圖像分析實驗,得出正確結論。【解答】解:(1)由圖可知,空氣通過分子篩后,仍有少量氮氣分子存在,所以制得的氧氣中含少量氮氣,屬于混合物;(2)要通過分解反應制備氧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氯化銨不含氧元素;(3)加濕倉氧氣要通過長管進入水中,充分接觸潤濕后再由短管導出,因此選擇A瓶。故答案為:(1)混合物;(2)B;(3)A。17.【分析】交流發電機產生的感應電流的大小和方向在周期性地變化,這樣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可判斷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再根據安培定則判斷出電流的方向從而找到電源的正負極。【解答】解:(1)因為人體血液循環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心臟需要不斷地收縮和舒張來推動血液流動。該人工心臟血泵通過線圈與磁體的相互作用帶動活塞運動,從而實現抽血和送血功能。當線圈接入交流電時,電流方向會周期性改變,使得電磁鐵的磁極也周期性變化,從而與左側永磁體產生周期性的吸引和排斥力,帶動活塞做往復運動,模擬心臟的收縮和舒張,維持人體的血液循環。而直流電只能使電磁鐵產生固定的磁極,無法實現活塞的往復運動。(2)當電流從線圈的A端流入時,根據安培定則,可判斷出電磁鐵左端為S極,由于左側磁體的右端為N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活塞被向左拖動,此時活塞筒內的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閥門S1閉合,閥門S2打開,血液流入泵室。故答案為:(1)交流電;(2)A。18.【分析】(1)根據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2)根據p=ρgh及p=進行計算;(3)根據KO2與二氧化碳反應制備氧氣的原理分析;(4)根據甲、乙兩種化學氧自救呼吸器的原理分析其合理性。【解答】解:(1)人體內細胞呼吸作用發生的反應是葡萄糖與氧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葡萄糖+氧氣水+二氧化碳;(2)潛水員潛到水下50m的深度時受到的壓強:p=ρgh=1.0×103kg/m3×9.8N/kg×50m=4.9×105Pa,由p可得,此時潛艇所承受的壓力:F=pS=4.9×105Pa×100m2=4.9×107N;(3)由KO2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得知,KO2作為深海潛水艇內的制氧劑,可以把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利用,在常溫下反應不需加熱,節約能源;(4)甲中制氧劑在中間,乙中制氧劑在最下面,甲的方案更合理,因為水汽能快速與制氧劑接觸,且吸氣或呼氣時水汽都有機會與制氧劑反應,水汽的利用率高。故答案為:(1)葡萄糖+氧氣水+二氧化碳;(2)4.9×107;(3)有效利用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常溫下反應節約能源;(4)甲的方案更合理,因為水汽能快速與制氧劑接觸,且吸氣或呼氣時水汽都有機會與制氧劑反應,水汽的利用率高。三.解答題(共2小題)19.【分析】(1)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氯化鈉;(2)根據a點時沒有沉淀生成分析;(3)根據b點時氫氧化鈉與部分氯化鎂反應分析;(4)根據氫氧化鈉的質量計算氯化氫的質量,進一步計算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解答】解:(1)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氯化鈉,可見5.8g沉淀的成分為氫氧化鎂;(2)a點時沒有沉淀生成,說明a點時,與NaOH反應的物質是鹽酸;(3)b點時氫氧化鈉與部分氯化鎂反應,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鎂,加AgNO3溶液,氯化鈉和氯化鎂都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出現白色沉淀不能證明HCl有剩余;(4)根據反應可得關系式NaOH~Cl~HCl,設氯化氫的質量為x。NaOH~Cl~HCl40 36.5150g×8% xx=10.95g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0.95%。答: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0.95%。故答案為:(1)氫氧化鎂;(2)HCl;(3)不能;(4)10.95%。20.【分析】(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a的阻值變小;(2)串聯電路總電阻大于任一分電阻,并聯電路總電阻小于任一分電阻,根據P可知低功率工作時兩電阻串聯,高功率工作時,兩電阻并聯,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計算兩電阻串聯時的總電阻,根據Wt計算低功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和高功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進一步計算本次測試中電熱絲消耗的總電能;(3)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達到0.05安時,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控制電路總電阻,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達到0.04安時,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控制電路總電阻,人離開后,坐墊始終低功率工作,所以應該選擇力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的減小而減小,由圖乙可知500N時力敏電阻的阻值最小為300Ω,比較可知選擇電阻c與a并聯接入電路,根據并聯電路電阻規律計算此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由表格可知此時的溫度。【解答】解:(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a的阻值變小;(2)串聯電路總電阻大于任一分電阻,并聯電路總電阻小于任一分電阻,根據P可知低功率工作時兩電阻串聯,高功率工作時,兩電阻并聯,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阻之和,則兩電阻串聯時R=R1+R2=1210Ω+1210Ω=2420Ω,低功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W1t10×60s=1.2×104J,高功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W2tt10×60s10×60s=4.8×104J,本次測試中電熱絲消耗的總電能為:W=W1+W2=1.2×104J+4.8×104J=6×104J;(3)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達到0.05安時,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此時控制電路總電阻:R總120Ω,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達到0.04安時,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此時控制電路總電阻:R總1150Ω,人離開后,坐墊始終低功率工作,所以應該選擇力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的減小而減小,500N時力敏電阻的阻值最小為300Ω,比較可知選擇電阻c與a并聯接入電路,此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Rd200Ω,由表格可知此時的溫度為43℃。答:(1)變小;(2)本次測試中電熱絲消耗的總電能為6×104J;(3)選擇電阻c與a并聯接入電路;43℃。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