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熱點04 化學計算熱點解讀一、考查內容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這是最常見的考點之一。常給出化學反應方程式,讓學生根據已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計算其他物質的質量。2、溶液相關計算:包括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液的配制、稀釋等問題。3、有關化學式的計算: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元素質量比、元素質量分數等。例如,通過物質的化學式計算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者根據元素質量比推導物質的化學式。4、結合實驗探究的計算:將化學計算與實驗探究相結合,通過實驗數據來進行相關計算。二、命題趨勢1、緊密聯系實際:會更多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健康生活等,以這些為背景設計化學計算題目,引導學生關注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強化跨學科融合:由于浙江中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化學計算可能會與物理、生物等學科知識相結合,考查學生的跨學科綜合素養。例如,在一些涉及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問題中,可能會結合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進行考查。3、創新題型不斷涌現:除了傳統的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溶液計算等題型外,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題型,如化學圖像型計算、化學表格型計算、無數據計算等,以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三、考查情況在浙江中考科學中,化學計算是必考內容,考查頻率較高。四、真題展示1.(2024 浙江)(2)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鋼合金(含Fe、C兩種元素)類型,興趣小組取制作修剪刀的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1.0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計)氫氣。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修剪刀材質屬于哪種合金類型?合金類型 低碳鋼 中碳鋼 高碳鋼碳的質量分數 低于0.3% 0.3%~0.6% 高于0.6%(2)設鐵Fe的質量為x;Fe+H2SO4=FeSO4+H2↑56 2x 0.035gx=0.98g碳的質量為:1.00g﹣0.98g=0.02g;碳的質量分數為:2%,故屬于高碳鋼;限時提升訓練01有關化學式的計算1.(2024 杭州模擬)河豚雖然肉質鮮美,但不宜食用,經分析得知它含有劇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體是無色棱狀體,受熱不易分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河豚毒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7gB.河豚毒素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32:17:42:128C.稍稍加熱,就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D.組成河豚毒素的元素都為氣態非金屬元素2.(2024 拱墅區一模)我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月壤中發現了新礦物“嫦娥石”[(Ca8Y)Fe(PO4)7]、獲得了未來聚變能源資源——He﹣3的含量和提取參數,為我國月球資源評價和開發提供了基礎科學數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中P的化合價為+5價B.嫦娥石中鈣、磷元素的質量比是8:7C.He﹣3的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D.He﹣3和H﹣3互為同位素原子3.(2024 游仙區模擬)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 CuCO3),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 2CuC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B.孔雀石、藍銅礦顏料易被空氣氧化C.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酸耐堿D.Cu(OH)2 2CuCO3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OH)2 CuCO34.阿茲夫定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具有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成年患者、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的功效,主要成分是阿茲夫定(C9H11FN6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阿茲夫定屬于化合物B.阿茲夫定由碳原子、氫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C.阿茲夫定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D.阿茲夫定分子中C、N原子個數比為3:25.(2024 杭州一模)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歷經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若氫原子質量為a,氧原子質量為b,以道爾頓的原子量基準,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結合資料三,請推測斯達的原子量基準后來被取代的原因是 。(3)現代科學將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與一個C﹣12原子質量的做比較,即可得到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下列利用的科學方法相似的是 。(可多選)A.衡量物體質量的大小是以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為基準B.水和酒精混合之后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C.研究木星體積時,若地球體積被定為1,則木星體積為1321D.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木塊移動距離來反映小球的動能E.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控制電阻大小不變02有關溶液的計算6.(2024 寧波模擬)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7.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B.①與②的溶液質量一定相等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8.(2024 上城區校級三模)如圖所示為蒸發硝酸鉀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下列溶質質量分數與蒸發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 B.C. D.9.(2024 路橋區一模)20℃時,取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各20g,分別加入到四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情況如表(溫度保持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B.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種溶液的質量關系為:甲=乙=丙=丁D.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丁>甲>乙>丙10.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甲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乙所示。NaCl、KNO3在20℃和50℃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20 50溶解度(g) NaCl 36.0 37.0KNO3 31.6 85.5A.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為20℃時NaCl的飽和溶液B.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為50℃時KNO3的飽和溶液C.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②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圖甲燒杯②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11.(2024 西湖區校級三模)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03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2.(2024 舟山模擬)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A.a的取值范圍:0≤a≤16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13.將鋅粉持續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當加入鋅粉的質量為6.5g時,溶液質量最小;當加入鋅粉的質量為13.0g時,恰好完全反應。下列是反應中的相關量隨加入鋅的質量變化的關系圖,其中正確的是( )A.B.C.D.14.(2024 鄞州區模擬)有規劃地開發和使用氫能源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國氫能源的發展規劃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如圖所示。(1)“灰氫”:燃燒化石能源制取氫氣,制氫過程中排放CO2等溫室氣體。其主要反應為碳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綠氫”: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首次采用“綠氫”作為火炬燃料。火炬研發團隊采用了高壓儲氣的方式,用相當于420個大氣壓的高壓將12克氫氣壓縮進氫氣瓶,隨后將氫氣瓶放入火炬中。需要電解 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氫氣。15.(2024 甌海區校級模擬)在已平衡的托盤天平左右托盤上各放一等質量的燒杯,并分別往燒杯中注入7.3%鹽酸100g。向左盤燒杯中放入ag CaCO3粉末,往右盤燒杯中加入xg A物質粉末,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1)若A為KHCO3,且兩只燒杯中均無固態物質存在,則x的取值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2)若A為NaHCO3:①當a≤10時,x的值為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下同)。②當12.4≥a>10時,x的值為 。③當a>12.4時,x的值為 。16.(2024 象山縣模擬)某樣品為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為測定樣品中銅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樣品與稀硫酸反應(所用的稀硫酸均從同一試劑瓶倒出),進行了四次實驗,測定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一 二 三 四所取樣品質量(g) 20 15 10 15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50 50 50 60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g) 14 9 a 9(1)表格中a的數值為 。(2)第 次實驗結束后,酸還有剩余。(3)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4)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17.(2024 青田縣模擬)小明為測量某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不同的方法。組序 反應前總質量/克 反應后總質量/克 二氧化碳的質量/克1 237.71 237.25 0.462 232.06 231.62 0.443 220.00 219.58 0.42(1)方法一:體積法。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經檢查該裝置氣密性良好。先將空注射器活塞從20毫升處開始推至底部,流入量筒內水的體積為13毫升;然后,實驗中將20毫升的稀鹽酸(足量)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充分反應后,排出水的體積記為V,則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毫升。(2)方法二:質量法。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檢測氣密性良好后,取該品牌碳酸鈣顆粒2克與足量鹽酸反應,比較反應前后的總質量求出了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重復3次實驗,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根據表格數據,計算出該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CaCO3+2HCl=CaCl2+H2O+CO2↑,鈣片中的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 。(3)從測量精確度角度考慮,你認為以上兩種方法中哪種方法較好并說說你的理由。 。18.(2024 舟山模擬)鐵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現有a克部分生銹的鐵粉樣品,小金同學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鐵銹按氧化鐵處理)(1)該實驗裝置存在不足之處,請改正 。(2)B裝置中,在導管口連接一只帶孔玻璃球泡的目的是 。(3)實驗過程中,小金認為CO氣體起到多個作用:①作為氧化劑;②實驗開始時,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③將反應生成的CO2氣體完全壓入B裝置中。你認為以上說法合理的是 。(4)完全反應后,小金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c克,則該鐵粉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 。19.(2024 金華三模)小科遠程購買的十條錦鯉送到時犧牲了兩條,但是發現運輸袋還是鼓鼓的,他和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就利用書本所學知識,認為氧氣太少,大家一致認為為了保證錦鯉遠距離運輸,除了充入氧氣最保險的方法是增加魚類養殖的供氧劑,最常見供氧劑是過碳酸鈉(Na2CO4)。小組同學決定對市面上的過碳酸鈉含量進行測量,討論并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實驗目的】測定過碳酸鈉樣品(含有的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的純度。【實驗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交流與討論】Ⅰ.甲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 O2 的體積即可測定樣品的純度。(1)裝置②的作用是: ;(2)裝置③出現 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已經被除盡;Ⅱ.乙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CO2的質量(即反應前后裝置②的質量差)就可測定樣品的純度。但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CO2的質量并計算樣品的純度,結果會偏高,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A.濃鹽酸易揮發,產生的氯化氫氣體被裝置②吸收B.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時帶出的水蒸氣在裝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C.裝置①、②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②吸收Ⅲ.丙同學提出了一種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稱取樣品12.5g,滴加足量濃鹽酸至樣品反應完全,再將燒瓶中所有的液體蒸發、結晶、烘干,稱得氯化鈉固體11.7g。則該樣品的純度為 。20.(2024 金華三模)氯化鐵可作凈化絮凝劑、清水劑、線路板蝕刻劑等多種用途,是非常重要的化工產品。小金同學想測一測實驗室內一瓶FeCl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利用了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粉末做實驗。四次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NaOH質量/g FeCl3溶液質量/g Fe(OH)3質量/g1 12 200 10.72 24 200 21.43 48 300 32.14 60 400 42.8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2)第 次實驗,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3)求實驗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21.(2024 舟山模擬)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g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CaCl2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2)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2.(2024 杭州模擬)家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為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金取了40 g食用堿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滴入CaCl2溶液的質量及生成沉淀的質量見表,假設該食用堿中不含難溶性雜質且雜質均不與CaCl2溶液產生沉淀,分析回答: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四食用堿的質量/g 10 10 10 10加入CaCl2溶液的質量/g 20 40 60 80生成沉淀的質量/g 3 6 8 m(1)表格中m的值應為 ;(2)Na2CO3在實驗 (填數字)中是反應完全的;(3)計算該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鞏固訓練1.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屬于氧化物B.物質丙的化學式為 CH3OHC.反應中,乙、丁兩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3:1D.物質丁的化學式為 CO2. 在 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 已知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6%, 則CaCO3的質量分數可能為( )A.18% B.25% C.30% D.32%3.近期緬甸發生7.9級大地震。據悉,地震過后,防疫部門用一種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給飲用水消毒,該消毒劑可表示為RO2,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R與O的質量比為71:64,則RO2的化學式為( )A.CO2 B.NO2 C.SO2 D.ClO24.A、B兩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是2:1,由A、B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A、B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是2:3,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AB B.AB2 C.AB3 D.A2B35.達菲(分子式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A.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56%B.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C.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6.每年3、4月份為流感高發期,經臨床試驗,藥物奧司他韋對甲型流感有明顯的療效,奧司他韋的化學式為(C16H28N2N2O4).下列有關這種物質的表述錯誤的是( )A.奧司他韋是一種化合物B.奧司他韋中碳、氫、氮、氧的原子個數比為8:14:1:2C.奧司他韋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奧司他韋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27.某同學在學習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了梳理,其中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 FeO、Fe2O3、FeB.氮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 HNO3、NH3、NOC.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D.化學式為C10H14N2的分子中,原子個數由多到少的順序是:H、C、N8.汽車尾氣處理過程中使用“催化轉化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污染的氣體。如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丁中同種元素化合價不同B.丙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1: 2C.乙、丙中所含元素種類不同D.該反應中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克9.某混合物中只含Na2SO4 、Na2S和Na2SO3,已知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6%,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16% B.32% C.39% D.61%10.達菲 (分子式( 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 )A.達菲中含有磷酸分子B.達菲中氮、磷元素的個數比是28:31C.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11.現有C2H4O2、C2H4O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經測定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則該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40% B.44% C.48% D.52%12.由NaHSO4和Mg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A.2a% B.0.75a% C.1﹣2a% D.1﹣a%13.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B.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量由大到小:O3>CaCl2>Ca(OH)2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K2MnO4>MnO214.對乙酰氨基酚(化學式)是一種治療流感的退燒止痛藥。下列有關對乙酰氨基酚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對乙酰氨基酚中含有1個氧分子B.對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C.保持對乙酰氨基酚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對乙酰氨基酚分子D.對乙酰氨基酚中含有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15.與反應制備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保持不變B.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保持不變C.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D.中硫元素和氧元素質量比為1:216. 30℃時,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為36g, 最多能溶解KNO3為45.8g。取這兩種鹽各 20g, 按圖示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鹽A既可能是NaCl, 也可能是KNO3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鹽A溶解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飽和溶液D.②中溶液表明鹽B此時的溶解度為44g17.在某溫度下,分別向盛有等質量蒸餾水的兩燒杯中逐漸加入固體溶質甲和乙,圖中x表示所加固體的質量,y表示溶液中溶質與水的質量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B.a點之前,該溫度下兩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C.該溫度時,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D.該溫度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50g18.實驗室用密度為1.84g/cm3,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與密度為1.18g/cm3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為1.4g/cm3的59%的硫酸溶液,則取濃、稀硫酸的體積比最接近( )A.1:2 B.2:1 C.3:2 D.2:319.將50克質量分數為a%的某溶液變為2a%(溶解度允許值內),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發掉一半溶劑(恒溫) B.蒸發掉25克溶劑(恒溫)C.加入50克a%的該溶液 D.加入0.5a克該溶質20.20℃時,將50g水倒入盛有20g甲的固體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是飽和溶液B.②和③都是不飽和溶液C.①和②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同D.②和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21.現有編號為①、②、③的三個燒杯中均分別盛有100克水,20℃時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種物質,充分溶解,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溶液的質量一定不變D.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22. 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數據。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不正確的是( )序號 溫度/℃ 水的質量/克 所加硝酸鉀的質量/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克① 28 10 4 14② 28 10 6 14③ 60 10 8 18A.28℃時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克B.60℃時等質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23.已知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向盛有40克氯化鉀的燒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攪拌溶解后現象如圖所示。此時溶液溫度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40克B.燒杯中氯化鉀溶液的質量為140克C.若加熱使燒杯中的固體全部溶解,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加熱前大D.若加水使燒杯中的固體全部溶解,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加水前大24.下表是在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20℃時,200克水中,KNO3的溶解度是63.2克C.40℃時,100克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 63.9克D.10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一定比8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多25.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D.乙→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26.時,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下列關于④的說法正確的是( )溶液序號 ① ② ③ ④ 資料卡片 時,的溶解度為; 時,的溶解度為。的質量/g 6 16 26 36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A.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質量變大C.將④加熱至,溶質的質量變大D.向④中加固體,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27.將純凈的氯化鈉固體配制成溶液。20℃時,向4個盛有50g 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4組實驗數據如表,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10 15 20 25溶液質量/g 60 65 68 68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實驗②可算出, 20℃時, 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0gD.20℃時,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8g氯化鈉,溶液恰好達到飽和28.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為不飽和溶液 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 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29.和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20 30 50 60 80溶解度 31.6 45.8 85.5 110 169110 114 121 126 139A.時,的飽和溶液中含有B.的溶液和的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30.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B.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溶液始終處于飽和狀態C.在③→④過程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D.在①→④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保持不變31. 在學習溶解度的相關知識后,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號燒杯一定為飽和溶液B.②③號燒杯內溶液質量分數相等C.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20gD.④號燒杯溶液質量分數為20%32.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33.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質的質量C.溶質的質量分數 D.溶質與溶劑質量比34.農民常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選種,為了配制氯化鈉溶液,某實驗小組操作如下(實驗溫度為20℃,若此時溶于水后氯化鈉體積可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實驗小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水的質量/g 50 50 50 50所取NaCl的質量/g 15 20 25 30剩余NaCl的質量/g 0 2 7 12A.由第一組數據可知,該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30%B.由第二組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18g/100g水C.由第三組數據可知,該鹽水溶液密度為1.36g/mLD.由第四組數據可知,溶質溶劑的質量比為3:535.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下表所示,某科學興趣小組用硝酸鉀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 0 20 40 60 80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A.①中沒有晶體析出B.②中溶液為飽和溶液C.②③中溶質質量分數②>③D.KNO3的溶解度與水質量多少無關36.已知KNO3在20℃、30℃時的溶解度分別為31.6g、45.8g,某同學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KNO3的質量分數為10.0%B.Ⅱ中溶液是3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C.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體析出37.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A.a的取值范圍:0≤a≤16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38.甲燒杯中是60℃的硝酸鉀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C.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39.某興趣小組按如圖操作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溶液更加均勻B.⑥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C.①~⑥項實驗操作均正確D.實驗操作順序為④②①⑤⑥③40. 若使和中含有相同質量的氧元素,則和的質量比是 。若使和中含有相同質量的氫元素,則和的分子個數比為 。41. 由 NaH 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 元素的質量分數.32%,則O 元素的質量分數 。42.小濱同學在參加科學拓展課時,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100克,將200克10%的NaOH溶液分5次加入混合溶液中(整個過程不考慮水蒸發帶來的影響),得到如記錄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加入NaOH溶液的總質量/g 40 80 120 160 200產生沉淀的總質量/g 0 2.45 7.35 9.8 9.8(1)第4次加入NaOH溶液后,經充分反應,燒杯中混合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3)請在坐標圖中畫出生成沉淀的質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總質量的關系圖。43.化學家蒂姆理查德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有機物(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化學式為C26H26)。請計算:(1)“小狗烯”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填最簡整數比)。(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44.清明時節長興人有包“青團”的習俗,“青團”制作時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xO2),其藥用價值非常高。(1)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請計算出化學式中的x= 。(3)111克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列式計算)45.預防新冠感染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少外出、 戴口罩等,而口罩生產所需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熔噴布。熔噴布是聚丙烯材料,其中聚丙烯材料屬于烯類。已知烯類的化學式如下:乙烯C2H4、丙烯C3H6、J烯C4H8、戊烯C5H10請你根據烯類的化學式特點尋找規律并回答問題:(1)請寫出己烯的化學式: 。(2)烯類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均為 。(3)請計算24g碳元素理論上可以轉化生成丁烯的質量。46.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干洗店都是使用四氯乙烯(C2Cl4)作干洗劑.四氯乙烯干洗劑并不是理想的干洗劑,它已經被國際研究機構列為2A致癌物.殘留在衣服上的四氯乙烯可以部分進入人體,對人造成傷害.請你根據四氯乙烯化學式計算:(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H﹣1O﹣16Cl﹣35.5)(1)四氯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2)四氯乙烯中碳元素與氯元素的質量比是多少?(3)83g四氯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g二氧化碳(CO2)中所含的碳元素質量相等?47.有一種含Fe2O3的赤鐵礦石,已知其中Fe2O3其的質量分數為60%,求:(1)Fe2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2)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3)該赤鐵礦石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48.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請回答:(1)醋酸屬于 選填(“單質”或“化合物”)。(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49.2024年1月,四川雅江發現亞洲最大單體鋰礦,該鋰礦主產高品質鋰輝石(主要成分為),而鋰(Li)是新能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1)鋰輝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種元素。(2)中鋰、鋁、硅、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在勘測時,工作人員測得某鋰輝石樣品中含的質量為。若礦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鋰元素,請計算該礦石樣品中含鋰元素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50. 近年來,乳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之一,乳酸在醫藥、食品工業中應用前景廣闊。乳酸的化學式為( 試計算:(1) 乳酸 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2)乳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180克乳酸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 (4)經測定某不純的乳酸樣品中含碳元素34%(雜質中不含碳元素),則該樣品中含乳酸的質量分數為 。51.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模擬海水淡化實驗,進行如下實驗:【資料: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1)配制3.5%食鹽溶液40g,需要 g10%食鹽溶液。(2)【設計實驗】模擬海水淡化(請將配制好的3.5%食鹽溶液進行淡化——制取蒸餾水)。請寫出制取蒸餾水的實驗步驟(可以配圖): 。(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試劑有鐵架臺、酒精燈、燒瓶、大試管、小試管、帶橡皮塞的導管、長直導管、橡皮管、濕抹布等)52.現有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取該溶液34g于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錳,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內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是33.8g,將杯內剩余物質 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濾渣的質量為3g。求:(1)該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用該瓶溶液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需加入水的質量。53.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發明了以石灰石、食鹽及氨氣等為原料的聯合制堿法,小蘇打(NaHCO3) 是其產品之一。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某品牌20克小蘇打樣品(含 NaCl 雜質) 中 NaHCO3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反應過程錐形瓶中溶液質量的變化如下表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g 20 60 100錐形瓶中溶液質量/g 217.8| 253.4 291.2(1)當加入20克稀鹽酸時,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是 克。(2)加入60克稀鹽酸充分反應,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 。(3) 加入100克稀鹽酸充分反應, 所得溶液的pH 7。(選填“>”、“=”或“<”)(4) 錐形瓶②內溶液中溶質 NaHCO3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54.小敏在做配置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實驗時,查閱了氯化鈉和氯化銨固體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見下表)。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鈉 35.7 36.0 36.6 37.3 38.4 39.8氯化銨 29.4 37.2 45.8 55.2 65.6 77.3(1)夏天預防中暑可以適量喝淡鹽水、生理鹽水、溫開水。0.9%的生理鹽水是醫療上常用的藥劑,其溶質為 。(2)20℃時,一只燒杯中盛有 18.6g氯化鈉,另一只燒杯中盛有等質量的氯化銨,小敏向兩只燒杯中各加入50g的水,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所示。① 甲燒杯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結果保留 0.1%)② 乙燒杯內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請說明理由 。55.已知草酸亞鐵晶體(相對分子質量為180)由Fe、C、O、H四種元素組成,晶體中含結晶水,晶體受熱易分解。某課外小組設計如圖的實驗裝置來檢驗其分解產物。(1)該裝置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填字母) ,原因是 。(2)改用正確裝置開始實驗,準確稱取晶體加熱完全分解,處變藍,處生成白色沉淀,處黑色粉末變為紅色固體。①假設各裝置中的反應都是完全進行,反應后試管中剩余固體處生成白色沉淀處生成紅色固體。寫出草酸亞鐵晶體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完全反應后在A處試管中有黑色固體粉末(混合物)產生,且質量少于,倒出時有燃燒現象。則該黑色固體粉末中引起燃燒的物質是 。56.初三某班利用稀硫酸與氧化銅粉末反應探究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實驗后廢液集中在一個廢液缸中。為了探究廢液的成分,同學們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取上層廢液于燒杯中,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下表為生成沉淀總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總質量的關系。氫氧化鈉溶液總質量/g 20 40 60 80 100 120生成沉淀總質量/g 0.49 2.94 5.39 m n 9.8(1)表中 n= 。(2)所取的廢液中溶質是 。(3)求所加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57.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水垢中,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不產生,同時測量3分鐘內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所示: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180增加的質量/g 0 30 50 60 66 66 66試回答下列問題:(1)請在坐標紙上,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最多是 。(3)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58.某實驗小組為測定食鹽樣品(含氯化鈣雜質)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實驗:將80克食鹽樣品平均分成4份,分別加入4個燒杯中,各加入80克水溶解后,向每組中加入不同質量的相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生成的沉淀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組數 二 三 四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克 10 20 30 40產生的沉淀質量/克 0.8 1.6 2.0 2.0(1)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氯化鈣被完全反應的組有 。(2)計算該食鹽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3)計算第三組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59.石頭紙是一種將磨成粉末的碳酸鈣與一定量的樹脂、顏料混合,經特殊工藝加工制成的新型紙張。某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頭紙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先將10g樣品放入質量為50g的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如圖所示)。反應過程中測得滴加稀鹽酸的總質量與充分反應后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的數據如表所示。(假設該石頭紙中其余物質不溶解于水,也不與酸反應)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g 0 10 25 35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g 60.00 69.12 82.8 92.36回答下列問題:(1)10g該石頭紙樣品與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產生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 g.(2)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3)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1條)。60.銅鎂合金(含鎂1%~3%,其余為銅)具有優異的性能,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熔煉銅鎂合金時,需將銅和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熱,使其完全熔化并形成均勻的合金。已知銅和鎂的熔點、沸點如表所示,則熔煉銅鎂合金的溫度至少要達到 ℃。(2)某同學為測定某銅鎂合金中鎂的具體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金屬 鋼 鎂熔點/℃ 1083 650沸點/℃ 2567 1090①操作X的名稱為 。②為確保反應完全,則加入稀硫酸的最小質量是多少 61.小科用過量的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燒杯中,然后將240g碳酸鈉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稱量相關質量,所測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 1 次 第 2 次 第3 次 第4次 第5 次 第 6 次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g 40 40 40 40 40 40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4.4 4.4 2.2 0 0 0每次產生沉淀的質量/g 0 0 5 m 10 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 m的數值為 。(2)求混合溶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 (3)如圖甲表示原混合溶液中的離子種類和數量,請在圖乙中畫出第3次加入碳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后的相關離子數量柱狀圖 。62.食品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食品變潮等多種功能。小科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的六份,分別加入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精確到0.1%)63.《天工開物》記載古法造紙術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興趣小組根據記載,利用回收的廢紙進行“制造再生紙”跨學科實踐活動,在蒸煮時加入了氫氧化鈉。造紙后,為處理剩余的廢液進行如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①BaCl2+Na2CO3=BaCO3↓+2NaCl;②BaCl2溶液呈中性;③堿石灰是氫氧化鈉與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任務一】廢液成分分析【提出猜想】推測廢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設計與實施】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1: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鋇稀溶液。 ____ 廢液中有Na2CO3步驟2:取少量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廢液中有NaOH【任務二】廢液中碳酸鈉含量測定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取100g廢液樣品放入裝置A的錐形瓶中,先通入一會兒N2,然后稱量裝置C、D的質量,再向錐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繼續通一會兒N2后,測得裝置C、D分別增重4.1g和0.3g。(1)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體后,需要繼續通一會兒N2,其原因是 。(2)廢液中碳酸鈉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保留到0.1%)。(3)如果缺少裝置B,會使測定的碳酸鈉含量 (填“偏大”或“偏小”)。64.我國的造紙術發展工藝過程中蘊含著很多的科學知識。請回答:(1)古代造紙術:手工造紙以麻、木材、竹等為原料,經過如圖多道工序而制成,其發生的變化過程是:古代造紙過程中抄紙類似于 (填化學操作)。(2)現代造紙術:為了增加紙的耐水性和強度,目前有采用碳酸鈣粉末和熱塑性樹脂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石頭紙。若在石頭紙上滴加100g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多少克 (3)通過燃燒除去熱塑性樹脂,測定剩余灰燼中碳酸鈣的含量,實驗后發現測得碳酸鈣的含量比實際含量低,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65.小明奶奶患上骨質疏松癥,醫生建議每天需要補鈣0.6-1克。藥店現有鈣片所貼標簽如圖甲,若僅依靠服用規定量鈣片,是否滿足每天補鈣的需求 小明對此問題展開探究,用圖2所示的電子天平測得數據如表:項目 數據錐形瓶及稀鹽酸(過量) 114.4 克鈣片 10片混合反應物后的第一次讀數 124.2 克第二次讀數 123.7 克第三次讀數 123.3 克第四次讀數 123.3 克(1)從圖甲可知,鈣片成分除碳酸鈣外,還有其他成分。請通過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計算說明按規定量服用能否滿足每天補鈣的需求。(2)小明的實驗數據存在誤差。除電子天平精確度產生誤差之外,還有 。(3)請設計一個與上試題中不同的實驗方案來測量鈣片中鈉的含量。若需要測量實驗數據,可用英文字母替代。 66.為測定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先稱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凈的燒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成四次加入其中,充分震蕩,實驗所得數據見下表: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生成氫氣的總質量/g 0.15 x 0.4 0.4(1)上表中x的數值為 。(2)上述稀硫酸的質量分數是 。(3)現用6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上述實驗中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的硫酸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水 ?(列式計算)(4)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67.如圖所示,X為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混合物,取兩份等質量的X樣品進行下列實驗:已知所得固體D質量為16g,溶液E中含有鹽酸和一種鹽,氣體F在標準狀況下的質量為0.5g。試計算:(1)取用的每份X中氧化亞鐵與氧化銅的質量比;(2)取用的每份X中鐵與氧的原子個數比。68.將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生成藍色溶液。在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烘干得到干燥固體物質仍是。(除不盡保留一位小數,不考慮損耗)求(1)最后生成銅的質量是多少?(2)當m取何值時,才能滿足加入的鐵粉和得到的固體質量相等,簡述理由。(3)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69.按右圖進行實驗,已知A為H2、CO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甲裝置中的黑色粉末為CuO、炭粉中的一種或兩者的混合物。(1)若黑色粉末是純凈物,甲、乙、丙裝置中的固體或溶液依次出現紅色、藍色、渾濁,則氣體A是 ,黑色粉末為 。(2)若第(1)問中:乙裝置的物質增重1.8g,丙裝置中的物質增重2.2g,則通入氣體的質量可能是______g。(把正確的選項填入空格)。A.0.8g B.1.6g C.3g(3)若A為純凈物,充分反應后,甲裝置生成3.2g紅色固體,乙裝置中物質增重0.9g,則黑色粉末的質量為 g,氣體A是 ,該黑色粉末的成分是 。70.向一定量鎂銅混合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該過程稱為“酸溶”),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洗凈的濾渣在氧氣中灼燒至固體質量不再發生改變,實驗中固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原混合粉末中Cu的質量為 ;(2)d處固體中成分為 ;(3)求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產生氫氣的質量。71.(1)H2S有毒,可用生物脫H2S的方法除去,其原理為:①硫桿菌存在時,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無菌時的5×105倍,該菌的作用是 。②整個過程中,要除去340千克) ,理論上需消耗 O2 千克。(2)在a 克稀硫酸中加入混合均勻的 和 粉末,充分反應。如圖是加入粉末質量與得到沉淀質量的關系。①若該硫酸的質量為1.2a克,加入粉末的質量為30克時,產生沉淀質量為 克。②若粉末的質量為x克,該硫酸的質量為2a 克,產生的沉淀的質量為y克。試寫出粉末質量x克與產生沉淀質量y 克之間的關系 。72. 在做完“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測得實驗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鈣的含量呢 小明又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試管中反應的剩余物過濾并多次用蒸餾水洗滌,得到濾液和濾渣。②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的現象。③將濾渣干燥后稱量,質量為0.5g。④向濾液中加入10%的 溶液,獲得了相關的數據,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象。根據小明的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假設石灰石中的其余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1)第②步中小明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的目的是為了 。(2)在 溶液加到圖象中顯示的C點時,溶液中所含的溶質為 。(3)第①步中如果在過濾時沒有用蒸餾水多次洗滌,則測得碳酸鈣的含量將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4)根據圖象及相關的數據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鈣的含量為多少 (C:12, Ca:40, Na:23,O:16, Cl:35.5)73.在探究酸、堿性質時,小敏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燒杯中固體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稀鹽酸后出現的現象是 。(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 。(3)c點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4)通過計算得出d點坐標。74.黃銅(由銅和鋅形成的合金)有較強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小科為了測定黃銅屑樣品組成,分四組取樣品與稀硫酸反應,其實驗數據記錄如表,試計算:樣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取樣品質量/g 20.0 20.0 20.0 20.0取稀硫酸質量/g 50.0 100.0 150.0 200.0產生氣體質量/g 0.15 m 0.4 0.4(1)上表中m的數值是 。(2)上述實驗涉及到的化學基本反應類型為 。(3)黃銅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75.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加強科學綜合性實踐活動,某校興趣小組欲測定金華雙龍洞“石筍”中碳酸鈣的含量,實驗過程如下:取一定量的石筍樣品碾碎,放置于燒杯中,加入 80g稀鹽酸,將燒杯置于電子秤上,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對燒杯及其剩余物質進行了5次讀數,記錄數據如下表(反應后經測試鹽酸仍有剩余,假設反應勻速進行,生成氣體全部逸出,雜質不與鹽酸反應,燒杯質量為 20g):反應時間/s 20 40 60 80 100燒杯和藥品質量/g 113.8 111.6 m 110.5 110.5請計算:(1)稱得固體質量為 克。(2) 表中的m 值為 。(3)計算該石筍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76.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和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0克該混合溶液,再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溶液,燒杯中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1)寫出圖中OA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圖中AB段觀察到的現象是 ;(3)圖中B點對應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4)求原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77.據電子電氣設備廢棄物論壇發布的報告顯示:每年會有上億只手機成為電子垃圾。為了回收手機中的鐵與銀,某科學研究小組取了1千克含有硝酸亞鐵、硝酸銀的手機處理后的浸泡液,向其中逐漸加入鋅粒,溶液質量變化如圖所示。(1)M點溶液存在的溶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2)浸泡液中硝酸亞鐵的溶質質量分數。(3)可回收的銀的質量。78.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取15克食用堿樣品和40克稀硫酸(通過分液漏斗均分為四次加入錐形瓶中),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前后均往裝置中緩慢通入足量氨氣,記錄實驗數據如表.資料:1.樣品中其他成分不與稀硫酸反應,氮氣不參與任何反應;2.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密度越大.實驗順序 實驗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反應后加入稀硫酸的質量 0(通氮氣) 10 10 10 10 0(通氨氣)C裝置的總質量 120 121.2 123.4 124.5 124.5 125.5(1)實驗中,B裝置的作用是 .(2)計算食用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3)結合資料,分析第一次反應C裝置質量增加比第二次少的原因是 .79.“某品牌碳酸鈣D3顆粒,每袋含鈣量為500mg”是真的嗎 實驗小組展開了一系列探究。【實驗原理】測出每袋碳酸鈣D3顆粒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或體積,從而推算出含鈣量。【任務一】質量法小組同學經過討論,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電子秤分別測量反應前后裝置與藥品的總質量,計算出的差值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任務二】體積法老師告訴同學們二氧化碳不溶解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小組同學設計了圖乙所示裝置,向一袋碳酸鈣D3顆粒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通過測定排出液體的體積來確定二氧化碳的體積。(注:圖乙實驗中注射器栓塞始終未向上移動)【任務三】數據處理質量法組序 反應前藥品+裝置質量(g) 反應后藥品+裝置質量(g) 二氧化碳質量1 252.778 252.366 0.4142 238.123 237.710 0.4133 220.419 220.000 0.419(1)利用體積法計算說明該品牌的標語是否真實 (2)【實驗反思】對比質量法與體積法,我們發現質量法測定結果均小于體積法,試分析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80.學校實驗室有存放已久的氫氧化鈉固體,為了確定該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小組同學開展以下實驗:(1)小組同學取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溶于試管中,并滴加少量的 溶液,振蕩后發現試管內出現白色沉淀,說明試劑瓶中的氫氧化鈉已經變質。(2)為了進一步確定該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小組同學繼續做了如下實驗:先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20g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放入錐形瓶中,用電子天平稱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為51.4g后,再把200g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平均分成8份,依次加入錐形瓶,每次充分反應后用電子天平稱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加入鹽酸的次數 1 2 3 4 5 6 7 8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克 76.4 101.4 126.4 151.4 174.2 197 222 247請通過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多少。81.杭州西湖龍井茶包裝袋內常放入鐵粉作“雙吸劑”,有防止茶葉變潮等多種功能。小濱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他拆開一包已經使用過的“雙吸劑”(其中鐵粉表面已生銹),分成等質量六份,分別加稀硫酸。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取樣品質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31.0取稀硫酸質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產生氣體質量(g) 0 a 0.1 0.3 0.5 0.6(1)根據題意,“雙吸劑”除了能吸收水分外,還能吸收 。(2)表格中的a的值為 。(3)計算該樣品中單質鐵的質量分數。82.實驗室用金屬鎂與100g鹽酸反應探究酸的性質。小南取反應后的溶液,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NaOH溶液,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當NaOH溶液滴加至150g時不再有沉淀產生。求:(1)5.8g沉淀的成分為 ;(2)a點時,與NaOH反應的物質化學式 ;(3)若在b點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填“能”“不能”)證明HCl有剩余;(4)計算100g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83.某校科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變質的NaOH固體產生了興趣。該小組將140g7.3%稀鹽酸放入錐形瓶中。再稱取16g樣品平均分成4份,依次加入到稀鹽酸中,實驗數據記錄如下,第四次實驗后測得溶液pH=7。求: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所加樣品的總質量/g 4 8 12 16產生氣體的總質量/g 0.88 1.76 2.64 3.52(1)第一次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 .(2)樣品中Na2CO3質量分數。(3)樣品中水的質量。82.興趣小組取含氯化鈣雜質的氯化鉀樣品30克,加入160克水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8克碳酸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產生沉淀的質量為10克,過濾所到溶液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求:(1)樣品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2)過濾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熱點04 化學計算熱點解讀一、考查內容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這是最常見的考點之一。常給出化學反應方程式,讓學生根據已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計算其他物質的質量。2、溶液相關計算:包括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液的配制、稀釋等問題。3、有關化學式的計算: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元素質量比、元素質量分數等。例如,通過物質的化學式計算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者根據元素質量比推導物質的化學式。4、結合實驗探究的計算:將化學計算與實驗探究相結合,通過實驗數據來進行相關計算。二、命題趨勢1、緊密聯系實際:會更多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健康生活等,以這些為背景設計化學計算題目,引導學生關注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強化跨學科融合:由于浙江中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化學計算可能會與物理、生物等學科知識相結合,考查學生的跨學科綜合素養。例如,在一些涉及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問題中,可能會結合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進行考查。3、創新題型不斷涌現:除了傳統的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溶液計算等題型外,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題型,如化學圖像型計算、化學表格型計算、無數據計算等,以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三、考查情況在浙江中考科學中,化學計算是必考內容,考查頻率較高。四、真題展示(2024 浙江)(2)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鋼合金(含Fe、C兩種元素)類型,興趣小組取制作修剪刀的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1.0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計)氫氣。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修剪刀材質屬于哪種合金類型?合金類型 低碳鋼 中碳鋼 高碳鋼碳的質量分數 低于0.3% 0.3%~0.6% 高于0.6%(2)設鐵Fe的質量為x;Fe+H2SO4=FeSO4+H2↑56 2x 0.035gx=0.98g碳的質量為:1.00g﹣0.98g=0.02g;碳的質量分數為:2%,故屬于高碳鋼;限時提升訓練01有關化學式的計算1.(2024 杭州模擬)河豚雖然肉質鮮美,但不宜食用,經分析得知它含有劇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體是無色棱狀體,受熱不易分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河豚毒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7gB.河豚毒素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32:17:42:128C.稍稍加熱,就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D.組成河豚毒素的元素都為氣態非金屬元素【解答】解: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錯誤;B.河豚毒素(C11H17N3O8)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1):(1×17):(14×3):(16×8)=132:17:42:128,故正確;C.河豚毒素的晶體受熱不易分解,所以稍稍加熱不能除去河豚毒素的毒性,故錯誤;D.河豚毒素(C11H17N3O8)是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的,其中碳元素屬于固態的非金屬單質,故錯誤。故選:B。2.(2024 拱墅區一模)我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月壤中發現了新礦物“嫦娥石”[(Ca8Y)Fe(PO4)7]、獲得了未來聚變能源資源——He﹣3的含量和提取參數,為我國月球資源評價和開發提供了基礎科學數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中P的化合價為+5價B.嫦娥石中鈣、磷元素的質量比是8:7C.He﹣3的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D.He﹣3和H﹣3互為同位素原子【解答】解:A、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由可知,磷酸根顯﹣3價,氧元素顯﹣2價,設磷酸根中磷元素的化合價是x,由原子團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等于原子團的化合價,可得:x+(﹣2)×4=﹣3,則x=+5價,故選項說法正確。B、嫦娥石中鈣、磷元素的質量比是(40×8):(31×7)≠8:7,故選項說法錯誤。C、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是3,故選項說法錯誤。D、He﹣3和H﹣3的核內質子數分別是2、1,核內質子數不同,不屬于同位素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3.(2024 游仙區模擬)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 CuCO3),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 2CuC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B.孔雀石、藍銅礦顏料易被空氣氧化C.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酸耐堿D.Cu(OH)2 2CuCO3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OH)2 CuCO3【解答】解:A、Cu(OH)2 CuCO3、Cu(OH)2 2CuCO3受熱易分解,紙張在潮濕的環境易腐爛變質,所以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故選項正確。B、歷經千年色彩依然,說明不易被氧化,故選項不正確。C、Cu(OH)2 CuCO3、Cu(OH)2 2CuCO3屬于堿式鹽,均能與酸反應,不與堿反應,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堿不耐酸,故選項不正確。D、中銅的質量分數為:×100%≈55.5%,中銅的質量分數為:×100%≈57.7%,故選項不正確。故選:A。4.阿茲夫定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具有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成年患者、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的功效,主要成分是阿茲夫定(C9H11FN6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阿茲夫定屬于化合物B.阿茲夫定由碳原子、氫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C.阿茲夫定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D.阿茲夫定分子中C、N原子個數比為3:2【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B.根據阿茲夫定的微觀構成分析;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D.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原子的個數。【解答】 A.阿茲夫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化學式 C9H11FN6O4 可知,阿茲夫定是由阿茲夫定分子構成的,阿茲夫定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故B錯誤符合題意;C.根據化學式 C9H11FN6O4 可知,阿茲夫定中碳、氫、氟、氮、氧五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9):(1×11):19:(14×6):(16×4)=108:11:19:84:64,則阿茲夫定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B正確不合題意;D.根據化學式 C9H11FN6O4 可知,1個阿茲夫定分子中含有9個碳原子、6個氮原子,則阿茲夫定分子中C、N原子個數比為9:6=3:2,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5.(2024 杭州一模)相對原子質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實際質量與基準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準的確定歷經幾代科學家的研究,下列是其歷程的部分資料:(1)若氫原子質量為a,氧原子質量為b,以道爾頓的原子量基準,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結合資料三,請推測斯達的原子量基準后來被取代的原因是 。(3)現代科學將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與一個C﹣12原子質量的做比較,即可得到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下列利用的科學方法相似的是 。(可多選)A.衡量物體質量的大小是以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為基準B.水和酒精混合之后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C.研究木星體積時,若地球體積被定為1,則木星體積為1321D.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木塊移動距離來反映小球的動能E.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控制電阻大小不變【解答】解:(1)道爾頓提出以氫原子的質量為基準,其他原子的質量均與氫原子作比較得到原子量,則若氫原子質量為a,氧原子質量為b,以道爾頓的原子量基準,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氧有三種同位素,斯達所制定的基準沒有指定是氧的哪一種同位素,所以斯達的原子量基準后來被取代;(3)現代科學將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與一個C﹣12原子質量的做比較,即可得到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下列利用的科學方法相似的是衡量物體質量的大小是以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為基準,研究木星體積時,若地球體積被定為1,則木星體積為1321,故選:AC。02有關溶液的計算6.(2024 寧波模擬)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解答】解:A、①蒸發10g水,析出2g固體,②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說明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①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B、燒杯③是飽和溶液,則蒸發10g水,會析出4g固體,則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故B正確;C、燒杯②中析出固體,燒杯②是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8.6%,故C錯誤;D、③和④溶液均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D正確;故答案為:C。7.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溫B.①與②的溶液質量一定相等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物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溶脂質量分數是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解答】A、不飽和溶液到飽和溶液的方法有兩種:1、加溶質;2、降溫;故A錯誤;B、體積相等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質量不可能相等;故B錯誤;C、 ①到③的過程中有可能添加了溶質,然后蒸發了溶劑,③的溶質質量與①的溶質質量無法比較;故C錯誤;D、 ②與③是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所以質量分數一定相等;故D正確;故答案為:D。8.(2024 上城區校級三模)如圖所示為蒸發硝酸鉀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下列溶質質量分數與蒸發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 B.C. D.【解答】解:由蒸發硝酸鉀溶液的過程,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①溶液轉化為②溶液,沒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變大;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②溶液轉化為③溶液,③中有氯化鈉晶體析出,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氯化鈉的飽和溶液,②與③都是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應該相等;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④是升高溫度后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④>③,觀察圖像,B符合變化過程。故選:B。9.(2024 路橋區一模)20℃時,取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各20g,分別加入到四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情況如表(溫度保持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體的質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B.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種溶液的質量關系為:甲=乙=丙=丁D.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丁>甲>乙>丙【解答】解:A、丙物質未溶解固體的質量為0可知丙溶液可能為飽和溶液,也可能為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溶劑質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故B正確;C、溶劑質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為:丙>乙>甲>丁,所以20℃時四種物質溶液的質量關系為:丙>乙>甲>丁,故C錯誤;D、四杯溶液中溶劑的質量都為50g,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為:丙>乙>甲>丁,所以20℃時四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為:丙>乙>甲>丁,故D錯誤。故選:B。10.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甲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乙所示。NaCl、KNO3在20℃和50℃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20 50溶解度(g) NaCl 36.0 37.0KNO3 31.6 85.5A.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為20℃時NaCl的飽和溶液B.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為50℃時KNO3的飽和溶液C.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②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圖甲燒杯②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所以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 固體分別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有剩余固體的 是硝酸鉀;并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判斷。【解答】A.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所以充分攪拌后有剩余固體的燒杯①中是硝酸鉀,故A錯誤;B.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為50℃時KNO3全部溶解,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故B錯誤;C.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中固體沒有完全溶解,圖乙燒杯②中的溶液中固體全部溶解,溶質質量分數:圖甲燒杯①<圖乙燒杯②,故C錯誤;D.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圖甲燒杯②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中固體全部溶解,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D正確。故選D。11.(2024 西湖區校級三模)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解答】解:A、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①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0:100=2:5,故A錯誤;B、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②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故B錯誤;C、③和④溶液中溶質都溶解54.6g,且溶液質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錯誤;D、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該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03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2.(2024 舟山模擬)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A.a的取值范圍:0≤a≤16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解答】解:A.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20+2+1+37=a+32+b+12,a+b=16,a=16﹣b,b=0時,a=16;b=16時,a=0,則a的取值范圍:0≤a≤16;故A正確;B.分析表中數據可知,Q為反應物,Y為生成物,但X、Z無法確定,則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無法確定,故B錯誤;C.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但催化劑特點是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改變其它反應速率,則物質Z在反應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故C錯誤;D.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b=1時,反應中X、Q的質量比為5:25=1:5,無法確定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故D錯誤;故選:A。13.將鋅粉持續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當加入鋅粉的質量為6.5g時,溶液質量最小;當加入鋅粉的質量為13.0g時,恰好完全反應。下列是反應中的相關量隨加入鋅的質量變化的關系圖,其中正確的是( )A.B.C.D.【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本題是圖像的判斷題,解答時要通過題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結合變化趨勢先做出判斷,如隨著橫坐標物質量的變化,縱坐標表示的物質的量的變化趨勢,增加或降低等,再確定圖形中的起點、終點、轉折點是否符合題意。【解答】將鋅粉持續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中,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鋅,化學方程式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質量的鋅完全反應生成216份質量的銀,溶液質量減小。硝酸銀反應結束,鋅再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化學方程式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質量的鋅完全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銅,溶液質量增加。當加入鋅粉的質量為6.5g時,溶液質量最小,說明硝酸銀恰好完全反應。Zn+2AgNO3=Zn(NO3)2+2Ag65 340 189 2166.5g 34g 18.9g 21.6gZn+Cu(NO3)2=Zn(NO3)2+Cu65 188 189 646.5g 18.8g 18.9g 6.4gA.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銀質量為34g,當加入鋅從0到6.5g,鋅與硝酸銀反應,硝酸銀質量減小,鋅為6.5g,硝酸銀質量為0,故A錯誤;B.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鋅,此時硝酸銅質量不變,當鋅大于6.5g鋅與硝酸銅反應,硝酸銅質量減小,當鋅質量為13g時硝酸銅完全反應,硝酸銅質量為0,故B錯誤;C.由分析可知,6.5g鋅反應生成銀質量為21.6g,當鋅的質量為13g時生成固體總質量為21.6g+6.4g=28.0g,故C正確;D.當鋅為6.5g時硝酸鋅的質量分數為.當鋅質量為13g,硝酸鋅的質量分數為,故D錯誤。故選C。14.(2024 鄞州區模擬)有規劃地開發和使用氫能源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國氫能源的發展規劃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如圖所示。(1)“灰氫”:燃燒化石能源制取氫氣,制氫過程中排放CO2等溫室氣體。其主要反應為碳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綠氫”: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首次采用“綠氫”作為火炬燃料。火炬研發團隊采用了高壓儲氣的方式,用相當于420個大氣壓的高壓將12克氫氣壓縮進氫氣瓶,隨后將氫氣瓶放入火炬中。需要電解 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氫氣。【解答】解:(1)碳與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H2OH2+CO;故答案為:C+H2OH2+CO;(2)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則:2H2O2H2↑+O2↑36 4x 12gx=108g故答案為:108。15.(2024 甌海區校級模擬)在已平衡的托盤天平左右托盤上各放一等質量的燒杯,并分別往燒杯中注入7.3%鹽酸100g。向左盤燒杯中放入ag CaCO3粉末,往右盤燒杯中加入xg A物質粉末,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1)若A為KHCO3,且兩只燒杯中均無固態物質存在,則x的取值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2)若A為NaHCO3:①當a≤10時,x的值為 (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下同)。②當12.4≥a>10時,x的值為 。③當a>12.4時,x的值為 。【解答】解:(1)分析KHCO3+HCl=KCl+H2O+CO2↑和CaCO3+2HCl=CaCl2+H2O+CO2↑反應可知,由于KHCO3、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都為100,向左盤燒杯中放入ag CaCO3粉末,往右盤燒杯中加入KHCO3的質量也為ag,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兩只燒杯中均無固態物質存在,說明ag物質都已反應完,設與7.3%鹽酸100g恰好反應時,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z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44x 100g×7.3% zx=10g z=4.4g若A為KHCO3,且兩只燒杯中均無固態物質存在,則x的取值必須滿足的條件是x=a≤10,故填:x=a≤10;(2)設與7.3%鹽酸100g恰好反應時,需要碳酸氫鈉的質量為y,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B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 44y 100g×7.3% By=16.8g B=8.8g①當a≤10時,說明鹽酸過量,設向左盤燒杯中放入ag CaCO3粉末增量為ACaCO3+2HCl=CaCl2+H2O+CO2↑ 增量△M100 44 56ag AA設往右盤燒杯中加入xg NaHCO3物質粉末,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NaHCO3+HCl=NaCl+H2O+CO2↑ 增量△M84 44 40xgx=1.176a則當a≤10時,x的值為1.176a,故填:1.176a;②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當12.4≥a>10時,ag碳酸鈣與100g7.3%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左盤的增量為(a﹣4.4)g,右盤xgNaHCO3完全反應,設往右盤燒杯中加入xg NaHCO3物質粉末,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NaHCO3+HCl=NaCl+H2O+CO2↑ 增量△M84 44 40xg (a﹣4.4)gx=2.1a﹣9.24則當12.4≥a>10時,x的值為2.1a﹣9.24;故填:2.1a﹣9.24;③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當a≥16.8時,兩盤的固體粉末都有剩余,100g7.3%的鹽酸都已反應完,保持天平平衡應滿足a﹣4.4=x﹣8.8,解得x=a+4.4。當12.4<a<16.8時,左盤碳酸鈣有剩余反應,增量為(a﹣4.4)g,右盤碳酸氫鈉完全反應,設右盤增量為A,NaHCO3+HCl=NaCl+H2O+CO2↑ 增量△m84 44 A,Ag則g=(a﹣4.4)g,x=2.1(a﹣4.4)故填:a+4.4或2.1(a﹣4.4)。16.(2024 象山縣模擬)某樣品為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為測定樣品中銅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樣品與稀硫酸反應(所用的稀硫酸均從同一試劑瓶倒出),進行了四次實驗,測定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一 二 三 四所取樣品質量(g) 20 15 10 15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50 50 50 60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g) 14 9 a 9(1)表格中a的數值為 。(2)第 次實驗結束后,酸還有剩余。(3)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4)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解答】解:(1)根據二、四組數據可知,每15g樣品中含銅9g、氧化銅6g;通過二、三組對照可得,三組中硫酸過量,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為銅的質量,則10g樣品中含有銅的質量為6g,則表格中a的數值為6;(2)根據二、四組數據可知,每15g樣品中含銅9g、氧化銅6g;可知10g樣品中含有銅的質量為6g,20g樣品中含有銅的質量為12g,可知第一次中樣品有剩余,硫酸不足,并且可得每50g稀硫酸完全反應會消耗氧化銅(即固體質量減少)6g,所以第二次為恰好完全反應,三、四次實驗結束后,酸還有剩余;(3)由(1)中分析數據可知,每15g樣品中含銅9g、氧化銅6g;則6g氧化銅中銅元素的質量為6g100%=4.8g,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100%=92%;(4)設50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CuO+H2SO4=CuSO4+H2O80 986g xx=7.35g則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14.7%。答:(3)樣品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92%。(4)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4.7%。17.(2024 青田縣模擬)小明為測量某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不同的方法。組序 反應前總質量/克 反應后總質量/克 二氧化碳的質量/克1 237.71 237.25 0.462 232.06 231.62 0.443 220.00 219.58 0.42(1)方法一:體積法。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經檢查該裝置氣密性良好。先將空注射器活塞從20毫升處開始推至底部,流入量筒內水的體積為13毫升;然后,實驗中將20毫升的稀鹽酸(足量)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充分反應后,排出水的體積記為V,則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毫升。(2)方法二:質量法。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檢測氣密性良好后,取該品牌碳酸鈣顆粒2克與足量鹽酸反應,比較反應前后的總質量求出了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重復3次實驗,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根據表格數據,計算出該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CaCO3+2HCl=CaCl2+H2O+CO2↑,鈣片中的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 。(3)從測量精確度角度考慮,你認為以上兩種方法中哪種方法較好并說說你的理由。 。【解答】解:(1)實驗中將20毫升的稀鹽酸(足量)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充分反應后,排出水的體積記為V,20毫升的稀鹽酸注入錐形瓶中會占據錐形瓶內的體積,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V﹣20毫升;(2)二氧化碳的質量要求三次測出的平均值,則二氧化碳的質量為0.44g,設該品牌2g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0.44gx=1g該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00%=50%;(3)方法一較好,因為方法一中進入量筒中的體積是加入的鹽酸體積與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和,得到的二氧化碳的體積比較準確,而方法二中球形干燥管的另一端與空氣相連,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使反應后總質量偏大,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計算得到的碳酸鈣質量偏大,質量分數也偏大。18.(2024 舟山模擬)鐵粉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現有a克部分生銹的鐵粉樣品,小金同學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鐵銹按氧化鐵處理)(1)該實驗裝置存在不足之處,請改正 。(2)B裝置中,在導管口連接一只帶孔玻璃球泡的目的是 。(3)實驗過程中,小金認為CO氣體起到多個作用:①作為氧化劑;②實驗開始時,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③將反應生成的CO2氣體完全壓入B裝置中。你認為以上說法合理的是 。(4)完全反應后,小金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c克,則該鐵粉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 。【解答】解:(1)一氧化碳有毒,與氫氧化鈣不反應,因此一氧化碳需要進行處理;該實驗裝置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在B裝置中右側的導管導出的氣體進行點燃處理;(2)乙裝置中,在導管口連接一只帶孔玻璃球泡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3)CO氣體除作為反應物外,還能起到的作用是:①作為還原劑;②實驗開始時,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③將A裝置中的CO2送入乙裝置的溶液中,故選:②③;(4)完全反應后,小金同學稱得裝置乙增重c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c,設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為x,3CO+Fe2O32Fe+3CO2,160 132x cg,xg;該鐵粉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100%100%。19.(2024 金華三模)小科遠程購買的十條錦鯉送到時犧牲了兩條,但是發現運輸袋還是鼓鼓的,他和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就利用書本所學知識,認為氧氣太少,大家一致認為為了保證錦鯉遠距離運輸,除了充入氧氣最保險的方法是增加魚類養殖的供氧劑,最常見供氧劑是過碳酸鈉(Na2CO4)。小組同學決定對市面上的過碳酸鈉含量進行測量,討論并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實驗目的】測定過碳酸鈉樣品(含有的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酸反應)的純度。【實驗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交流與討論】Ⅰ.甲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 O2 的體積即可測定樣品的純度。(1)裝置②的作用是: ;(2)裝置③出現 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已經被除盡;Ⅱ.乙同學認為測定產物中CO2的質量(即反應前后裝置②的質量差)就可測定樣品的純度。但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CO2的質量并計算樣品的純度,結果會偏高,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A.濃鹽酸易揮發,產生的氯化氫氣體被裝置②吸收B.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時帶出的水蒸氣在裝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C.裝置①、②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②吸收Ⅲ.丙同學提出了一種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稱取樣品12.5g,滴加足量濃鹽酸至樣品反應完全,再將燒瓶中所有的液體蒸發、結晶、烘干,稱得氯化鈉固體11.7g。則該樣品的純度為 。【解答】解:Ⅰ.(1)裝置②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為:吸收二氧化碳。(2)裝置③中溶液不變渾濁,說明二氧化碳已經被除盡。故答案為:溶液不變渾濁。Ⅱ.利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得CO2的質量并計算樣品的純度,結果會偏高,原因可能是濃鹽酸易揮發,產生的氯化氫氣體被裝置②吸收;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時帶出的水蒸氣在裝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裝置①、②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②吸收。故答案為:ABC。Ⅲ.設過碳酸鈉純度是x。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244 23412.5gx 11.7gx=97.6%故答案為:97.6%。20.(2024 金華三模)氯化鐵可作凈化絮凝劑、清水劑、線路板蝕刻劑等多種用途,是非常重要的化工產品。小金同學想測一測實驗室內一瓶FeCl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利用了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粉末做實驗。四次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NaOH質量/g FeCl3溶液質量/g Fe(OH)3質量/g1 12 200 10.72 24 200 21.43 48 300 32.14 60 400 42.8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2)第 次實驗,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3)求實驗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解答】解:(1)氫氧化鈉和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和氯化鈉,則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有紅褐色沉淀生成;(2)第1次12g氫氧化鈉與200g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為10.7g,第2次24g氫氧化鈉與200g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為21.4g,第3次48g氫氧化鈉與300g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為32.1g,第4次60g氫氧化鈉與400g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沉淀為42.8g,分析以上數據可知,第2次實驗,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即200g氯化鐵溶液和24g氫氧化鈉粉末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沉淀21.4g;(3)設200g氯化鐵溶液中溶質氯化鐵的質量為x,FeCl3+3NaOH=Fe(OH)3↓+3NaCl162.5 107x 21.4gx=32.5g則實驗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16.25%;答:實驗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25%。21.(2024 舟山模擬)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g于燒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滴加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氣體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注:CaCl2與稀鹽酸不能發生反應)。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2)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解答】解:(1)由圖中數據可知,100g稀鹽酸和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設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100g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z。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111 44x y z 4.4g,,x=10g,y=7.3g,z=11.1g答:混合物中CaCO3的質量為10g。(2)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7.3%。答:滴加的稀鹽酸中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12.2%。答: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2%。22.(2024 杭州模擬)家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為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金取了40 g食用堿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滴入CaCl2溶液的質量及生成沉淀的質量見表,假設該食用堿中不含難溶性雜質且雜質均不與CaCl2溶液產生沉淀,分析回答: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四食用堿的質量/g 10 10 10 10加入CaCl2溶液的質量/g 20 40 60 80生成沉淀的質量/g 3 6 8 m(1)表格中m的值應為 ;(2)Na2CO3在實驗 (填數字)中是反應完全的;(3)計算該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解答】解:(1)由表中的數據可知,每加入20g氯化鈣溶液得到3g沉淀,而加入60g氯化鈣溶液得到8g沉淀,說明碳酸鈉已完全反應,則加入80g氯化鈣溶液也得到8g沉淀,則m=8。(2)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鈉在實驗三、四中是完全反應。(3)設10g食用堿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CaCl2+Na2CO3=CaCO3↓+2NaCl106 10010gx 8g解得:x=84.8%答:該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84.8%。鞏固訓練1.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屬于氧化物B.物質丙的化學式為 CH3OHC.反應中,乙、丁兩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3:1D.物質丁的化學式為 CO【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結合質量守恒定律確定丁的物質種類,進而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根據丙圖確定它的構成即可;C.化學方程式前面的數字就是化學計量數;D.根據丁的組成寫出化學式。【解答】由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及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反應物是乙炔和氧氣;由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則反應的方程式是:CO2+3O2CH3OH+H2O。A.根據圖片可知,甲是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物質丙的化學式是CH3OH,故B正確不合題意;C.反應中,乙、丁兩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1,故C正確不合題意;D.物質丁的化學式是H2O,故D錯誤。故選D。2. 在 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 已知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6%, 則CaCO3的質量分數可能為( )A.18% B.25% C.30% D.32%【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3.近期緬甸發生7.9級大地震。據悉,地震過后,防疫部門用一種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給飲用水消毒,該消毒劑可表示為RO2,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R與O的質量比為71:64,則RO2的化學式為( )A.CO2 B.NO2 C.SO2 D.ClO2【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4.A、B兩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是2:1,由A、B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A、B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是2:3,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AB B.AB2 C.AB3 D.A2B3【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根據AB兩元素的質量比及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可設出化學式來計算原子個數之比來確定化合物的化學式。【解答】 設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mBn,由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2:1,則設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2a、a,根據AB兩元素的質量比為2:3,2a×m:a×n=2:3,解得:m:n=1:3,即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B3,故選C。5.達菲(分子式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A.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56%B.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C.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達菲由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夠成的,但構成達菲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描述分子與原子的關系時要注意,分子前有個數則原子前也要有個數,且個數關系需符合化學式,若分子前沒有個數,則原子前不加個數。【解答】A、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故A錯誤,B、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12×16+1×28+14×2+16×4+1×3+31+16×4=410,故B錯誤;C、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達菲中氮、磷元素的質量比=(14×2):[16×(4+4)]=7:32,故C正確;D 、達菲是由達菲分子構成,一個達菲分子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故D錯誤。故答案為:C。6.每年3、4月份為流感高發期,經臨床試驗,藥物奧司他韋對甲型流感有明顯的療效,奧司他韋的化學式為(C16H28N2N2O4).下列有關這種物質的表述錯誤的是( )A.奧司他韋是一種化合物B.奧司他韋中碳、氫、氮、氧的原子個數比為8:14:1:2C.奧司他韋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奧司他韋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12【答案】C【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7.某同學在學習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了梳理,其中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 FeO、Fe2O3、FeB.氮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 HNO3、NH3、NOC.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 CaCO3、CaCl2、Ca(OH)2D.化學式為C10H14N2的分子中,原子個數由多到少的順序是:H、C、N【答案】D【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8.汽車尾氣處理過程中使用“催化轉化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污染的氣體。如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丁中同種元素化合價不同B.丙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1: 2C.乙、丙中所含元素種類不同D.該反應中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克【答案】A【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9.某混合物中只含Na2SO4 、Na2S和Na2SO3,已知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6%,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16% B.32% C.39% D.61%【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據此計算出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然后根據鈉、硫和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之和等于100%計算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根據三種物質的化學式可知,其中鈉原子和硫原子的個數之比為2:1,則鈉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之比:(23×2):32=23:16;根據元素的質量分數=可知,元素的質量分數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和個數的乘積之比;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x,x:16%=23:16;解得:x=23%;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6%-23%=61%。故選D。10.達菲 (分子式( 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 )A.達菲中含有磷酸分子B.達菲中氮、磷元素的個數比是28:31C.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答案】C【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11.現有C2H4O2、C2H4O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經測定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則該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A.40% B.44% C.48% D.52%【答案】B【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分子該混合物是由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而兩種物質種碳氧之比是固定的,因此由碳元素質量分數求出氫元素質量分數,最終求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根據化學式可知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個數比是1:2,則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故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故選:B12.由NaHSO4和Mg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A.2a% B.0.75a% C.1﹣2a% D.1﹣a%【答案】A【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13.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B.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量由大到小:O3>CaCl2>Ca(OH)2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K2MnO4>MnO2【答案】B【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14.對乙酰氨基酚(化學式)是一種治療流感的退燒止痛藥。下列有關對乙酰氨基酚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對乙酰氨基酚中含有1個氧分子B.對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C.保持對乙酰氨基酚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對乙酰氨基酚分子D.對乙酰氨基酚中含有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15.與反應制備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保持不變B.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保持不變C.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D.中硫元素和氧元素質量比為1:2【答案】B【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解析】【分析】A.根據圖片分析反應前后分子的數量變化;B.根據催化劑的性質判斷;C.注意比較反應前后硫元素的化合價變化;D.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前為3個分子,反應后為2個分子,故A錯誤;B.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故B正確;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故C錯誤;D.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32×1):(2×16)=1:1,故D錯誤。故選B。16. 30℃時,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為36g, 最多能溶解KNO3為45.8g。取這兩種鹽各 20g, 按圖示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鹽A既可能是NaCl, 也可能是KNO3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鹽A溶解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飽和溶液D.②中溶液表明鹽B此時的溶解度為44g【答案】B【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30℃時,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為36g, 最多能溶解KNO3為45.8g分析。【解答】A、30℃時,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為36g, 最多能溶解KNO3為45.8g。則3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則鹽A是NaCl,鹽B是KNO3,故錯誤;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鹽A溶解,故正確;C、30℃時,KNO3的溶解度為45.8g/100g水,則3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則②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故錯誤;D、②中溶液沒有判斷為飽和溶液, 不能表明鹽B此時的溶解度為44g,故錯誤;故答案為:B。17.在某溫度下,分別向盛有等質量蒸餾水的兩燒杯中逐漸加入固體溶質甲和乙,圖中x表示所加固體的質量,y表示溶液中溶質與水的質量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的溶解度大B.a點之前,該溫度下兩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C.該溫度時,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D.該溫度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50g【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定義分析判斷,當溶液達到飽和時,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成為定值,據此可進行有關的計算。【解答】A.在比較物質的溶解度時必須指明溫度,故A錯誤;B.由圖象可知,該溫度下,a點之前,b點以后,乙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B錯誤;C.由圖象可知,該溫度時,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水的質量比為0.25,可計算出乙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故C錯誤;D.由圖象可知,該溫度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水的質量比為0.5,可計算甲的溶解度是50g,故D正確。故選D。18.實驗室用密度為1.84g/cm3,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與密度為1.18g/cm315%的稀硫酸混合配制密度為1.4g/cm3的59%的硫酸溶液,則取濃、稀硫酸的體積比最接近( )A.1:2 B.2:1 C.3:2 D.2:3【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溶液混合后溶液質量等于兩混合溶液的和,溶質質量等于兩混合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和;結合公式m=ρ v來解答即可。【解答】設需密度為1.84g/cm3,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的體積為V1,需密度為1.18g/cm315%的稀硫酸的體積為V2;由題意可得: V1 1.84g/cm3 98%+V2 1.18g/cm3 15%=(V1 1.84g/cm3+V2 1.18g/cm3) 59%;解得:,故選D。19.將50克質量分數為a%的某溶液變為2a%(溶解度允許值內),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發掉一半溶劑(恒溫) B.蒸發掉25克溶劑(恒溫)C.加入50克a%的該溶液 D.加入0.5a克該溶質【答案】B【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要使稀溶液變濃,可以采用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的方法,然后根據溶質質量分數=×100%進行計算即可。【解答】 50克質量分數為a%的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50g×a%=0.5ag;則溶劑的質量為50g-0.5ag;(1)若使用蒸發水的方法,設蒸發水的質量為y,則有×100%=2a%,解得y=25g,故A錯誤,故B正確;(2)若使用增加溶質的方法,設加入溶質的質量為x,則有:×100%=2a%,解得:,故D錯誤;若兩種同種溶質不同質量分數的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增加一倍;溶液質量也增加一倍;則混合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C錯誤。故選B。20.20℃時,將50g水倒入盛有20g甲的固體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實驗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是飽和溶液B.②和③都是不飽和溶液C.①和②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同D.②和③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解答。【解答】由圖示知,物質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①中甲物質沒有完全溶解,故①是飽和溶液,②中物質甲完全溶解,但無法判斷是否為飽和溶液,③中的溶液明顯不是飽和溶液。由于②③中溶液的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相等,則它們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選B。21.現有編號為①、②、③的三個燒杯中均分別盛有100克水,20℃時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種物質,充分溶解,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溶液的質量一定不變D.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出現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是飽和的;如果沒有未溶的固體出現,那么溶液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2)當溫度不變時,物質的溶解度不變,因此同種物質在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3)一般情況下,溫度發生改變時,物質的溶解度會發生變化,據此判斷溶質質量的改變,進而判斷溶液質量的變化;(4)根據(2)中分析判斷。【解答】A.①中物質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故A錯誤;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質出現,那么它們都是該物質在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因為溶解度相同,所以它們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B正確;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那么該物質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那么溶質的質量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所以溶液的質量可能發生變化,故C錯誤;D. 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 那么蒸發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故D錯誤。故選B。22. 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數據。根據表中數據分析,不正確的是( )序號 溫度/℃ 水的質量/克 所加硝酸鉀的質量/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克① 28 10 4 14② 28 10 6 14③ 60 10 8 18A.28℃時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克B.60℃時等質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對比1、2即可判斷A選項是否正確。對比1、2或2、3即可判斷B選項是否正確。通過對1、2的分析得出C選項是否正確。結合飽和溶液的概念進行分析可得出D選項是否正確。【解答】對比1、2可以看出,28℃時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鉀4克時,再向其中加入多加入2克硝酸鉀,溶液的質量仍舊保持不變,說明加入的2克硝酸鉀不再溶解,即28℃時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克,A說法正確;對比1、2或2、3可知,28℃時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4克,60℃時10克水中至少能溶解硝酸鉀8克,因此60℃時等質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鉀比28℃時多,B說法正確;通過對1、2的分析可知:水的質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也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說法正確;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根據表中數據可知,60℃時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鉀,是否還能繼續溶解硝酸鉀無法得知,因此無法判斷出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D說法錯誤。故選D。23.已知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向盛有40克氯化鉀的燒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攪拌溶解后現象如圖所示。此時溶液溫度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40克B.燒杯中氯化鉀溶液的質量為140克C.若加熱使燒杯中的固體全部溶解,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加熱前大D.若加水使燒杯中的固體全部溶解,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加水前大【答案】C【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燒杯中物質溶解情況分析,結合溶液質量為溶解的固體質量+溶劑質量,溶質質量分數為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解答】A、20 ℃ 40克氯化鉀未完全溶解于100克水中,說明20oC時氯化鉀溶解度小于40g,不符合題意;B、氯化鉀未完全溶解, 燒杯中氯化鉀溶液的質量小于140克 ,不符合題意;C、若加熱使燒杯中的固體全部溶解,則溶液中溶質增加,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加熱前大,符合題意;D、液若加水使燒杯的固體全部溶解,若剛好形成20oC飽和溶液,則溶質質量分數不變,若形成不飽和溶液,則溶質質量分數比加水前小,不符合題意;故選C。24.下表是在不同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20℃時,200克水中,KNO3的溶解度是63.2克C.40℃時,100克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 63.9克D.10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一定比8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多【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據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分析;B、根據溶解度對應溶劑質量為100克分析;C、根據溶解度對應溶液質量為100+溶解度分析;D、根據溶質多少與溶劑質量有關分析。【解答】A、由所給數據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符合題意;B、溶解度是一定溫度下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溶質質量,不符合題意;C、40℃時硝酸鉀溶解度為63.9克,則163.9克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 63.9克 ,不符合題意;D、因沒有指明溶劑質量的多少,所以無法確定10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與80℃時水中溶解的硝酸鉀多少 ,不符合題意;故選A。25.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乙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D.乙→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通過蒸發溶劑,增加溶質,降低溫度等措施。【解答】A.甲中有固體未被溶解,故其屬于飽和溶液;B.乙溶液中未出現固體,故無法判斷其是否為飽和溶液;C.D.加水會使其質量分數變小。故答案為:C26.時,按下表數據配制溶液。下列關于④的說法正確的是( )溶液序號 ① ② ③ ④ 資料卡片 時,的溶解度為; 時,的溶解度為。的質量/g 6 16 26 36水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A.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質量變大C.將④加熱至,溶質的質量變大D.向④中加固體,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溶解度確定所給溶液是否飽和分析;B、根據溶液質量隨溶劑質量增加而增加分析;C、根據飽和溶液升溫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不變分析;D、根據飽和溶液中加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分析。【解答】A、時,的溶解度為36.0g, ④為時100g水中加入36克氯化鈉形成的溶液,為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B、 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質量隨溶劑質量增加而變大 ,符合題意;C、 將④加熱至,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不變 ,不符合題意;D、 向④中加固體,不能繼續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B。27.將純凈的氯化鈉固體配制成溶液。20℃時,向4個盛有50g 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4組實驗數據如表,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10 15 20 25溶液質量/g 60 65 68 68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實驗②可算出, 20℃時, 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0gD.20℃時,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8g氯化鈉,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20℃時,向4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說明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20℃時,向4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說明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鈉,則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③④所得溶液均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B錯誤;C.20℃時,向4個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說明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鈉,實驗②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不能確定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故C錯誤;D.由A選項的分析,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鈉,則20℃時,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8g氯化鈉,溶液恰好達到飽和,故D正確。故選D。28.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為不飽和溶液 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 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溶劑中所溶解的溶質已達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質與溶液接觸時,溶解速度與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質的量未達到對應的飽和狀態的溶液,稱做不飽和溶液。【解答】A. ①蒸發10g水,析出2g固體, ②為飽和溶液,蒸發10g水 再析出4g固體,所以①為不飽和溶液,A正確;B. ②為飽和溶液,蒸發10g水 再析出4g固體,所以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 ,B正確;C. ②為飽和溶液,蒸發10g水 再析出4g固體,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14<40% ,C錯誤;D. ③和④都是飽和溶液,他們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D正確;故答案為:C。29.和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 20 30 50 60 80溶解度 31.6 45.8 85.5 110 169110 114 121 126 139A.時,的飽和溶液中含有B.的溶液和的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所給溶解度表確定各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結合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解答】A、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克,即時120g的飽和溶液中含有 ,不符合題意;B、時碳酸鉀和的溶解度相等,則二者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因所給溶液不確定是否飽和,無法確定溶質的質量分數關系 ,不符合題意;C、由表中數據可知,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 ,不符合題意;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0.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B.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溶液始終處于飽和狀態C.在③→④過程中,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D.在①→④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保持不變【答案】B【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結合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①→②,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不變,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B、在②→③過程中,為恒溫蒸發過程,溫度不變,氯化鈉的溶解度不變,水分蒸發,氯化鈉溶液始終處于飽和狀態,故選項說法正確。C、③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為飽和溶液,則氯化鈉的質量分數變大,故選項說法錯誤。D、②是恰好飽和的溶液,在②→③,溶質質量分數不變;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溫度升高,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為飽和溶液,則氯化鈉的質量分數變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31. 在學習溶解度的相關知識后,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號燒杯一定為飽和溶液B.②③號燒杯內溶液質量分數相等C.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20gD.④號燒杯溶液質量分數為20%【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①號燒杯的底部沒有固體剩余,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來分析解答;B.根據②③號燒杯的溶液為飽和溶液,兩份溶液的溫度不同,其溶解度不同來分析解答;C.根據20℃時,向③號燒杯加入100g水后,剩余的20g固體完全溶解,得到的仍是20℃的飽和溶液來分析解答;D.根據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20g來分析解答。【解答】 A.①號燒杯的底部沒有固體剩余,則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由圖可知,②③號燒杯的底部都有固體剩余,均為飽和溶液,但兩份溶液的溫度不同,其溶解度不同,根據飽和溶液的溶質分數=可知,②③號燒杯內溶液質量分數不相等,故B錯誤;C.由圖可知,20℃時,向③號燒杯加入100g水后,剩余的20g固體完全溶解,得到的仍是20℃的飽和溶液,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時該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20g,故C正確;D.由選項C可知,④號燒杯溶液的質量分數=,故D錯誤;故選C。32.用MgCl2溶液噴灑路面可融雪。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克,若按表中數據配制溶液(溫度均為2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序號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質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質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為20℃時MgCl2的飽和溶液【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溶解度,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分析;B.根據溶解度,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分析;C.根據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分析;D.根據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液狀態的判斷方法分析。【解答】 A.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①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0:100=2:5,故A錯誤;B.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②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故B錯誤;C.③和④溶液中溶質都溶解54.6g,且溶液質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錯誤;D.已知20℃時,MgCl2的溶解度為54.6g,則該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33.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與原溶液相比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質的質量C.溶質的質量分數 D.溶質與溶劑質量比【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但溫度不變,蔗糖的溶解度不變,故選項錯誤。B、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質的質量增加,故選項正確。C、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選項錯誤。D、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與溶劑質量比不變,故選項錯誤。故選:B。34.農民常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進行選種,為了配制氯化鈉溶液,某實驗小組操作如下(實驗溫度為20℃,若此時溶于水后氯化鈉體積可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實驗小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水的質量/g 50 50 50 50所取NaCl的質量/g 15 20 25 30剩余NaCl的質量/g 0 2 7 12A.由第一組數據可知,該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30%B.由第二組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18g/100g水C.由第三組數據可知,該鹽水溶液密度為1.36g/mLD.由第四組數據可知,溶質溶劑的質量比為3:5【答案】C【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B.根據表格確定20℃時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據此推算氯化鈉的溶解度;C.溶液的體積和水的體積相同,根據計算溶液的密度;D.將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作比即可。【解答】 A.第一組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故A錯誤;B.由表中內容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20g-2g=18g氯化鈉,則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度氯化鈉的質量為18g×2=36g,則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故B錯誤;C.第三組數據中,溶液質量為50g+25g-7g=68g,若此時溶于水后氯化鈉體積可忽略不計,則溶液體積為,則該鹽水溶液密度為,故C正確;D.第四組數據中,溶解的氯化鈉的質量為30g-12g=18g,則溶質、溶劑的質量比為18g:50g=9:25,故D錯誤。故選C。35.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下表所示,某科學興趣小組用硝酸鉀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 0 20 40 60 80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A.①中沒有晶體析出B.②中溶液為飽和溶液C.②③中溶質質量分數②>③D.KNO3的溶解度與水質量多少無關【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溶解度及圖示確定各燒杯中溶解的硝酸鉀質量,確定溶液是否飽和,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分析。【解答】A、 ①為20 ℃ 時100克水中加入30g硝酸鉀形成的不飽和溶液,沒有晶體析出 ,不符合題意;B、 ②為60℃ 時50克水中加入30g硝酸鉀形成的不飽和溶液 ,不符合題意;C、 ②③中溶質質量分數②>③ ,不符合題意;D、 溶解度與溫度和溶質、溶劑種類有關,KNO3的溶解度與水質量多少無關 ,不符合題意;故選B。36.已知KNO3在20℃、30℃時的溶解度分別為31.6g、45.8g,某同學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KNO3的質量分數為10.0%B.Ⅱ中溶液是30℃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C.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體析出【解答】解:A、KNO3在30℃時的溶解度為45.8g,該溫度下,I中硝酸鉀的質量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鉀的質量分數為:100%≈9.1%,故A錯誤;B、KNO3在30℃時的溶解度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鉀達到飽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該溫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鉀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C、Ⅰ中含有的KNO3的質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質量是10g,溶劑的質量為50g,Ⅰ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9.1%,Ⅱ中KNO3的質量分數是100%≈16.7%,故C錯誤;D、KNO3在20℃時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溫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鉀10g,所以Ⅲ中沒有KNO3晶體析出,故D錯誤。故選:B。37.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物質 X Y Z Q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A.a的取值范圍:0≤a≤16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解答】解:A.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20+2+1+37=a+32+b+12,a+b=16,a=16﹣b,b=0時,a=16;b=16時,a=0,則a的取值范圍:0≤a≤16;故A正確;B.分析表中數據可知,Q為反應物,Y為生成物,但X、Z無法確定,則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無法確定,故B錯誤;C.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但催化劑特點是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改變其它反應速率,則物質Z在反應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故C錯誤;D.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b=1時,反應中X、Q的質量比為5:25=1:5,無法確定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故D錯誤;故選:A。38.甲燒杯中是60℃的硝酸鉀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C.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溶液叫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甲是60℃的硝酸鉀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則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甲和乙溶質質量相等,但乙中溶劑的質量比甲中少,則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甲大,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甲和丙的溫度不同,溶質和溶液質量之比可能相同,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D.丙和丁均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一定是飽和溶液,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9.某興趣小組按如圖操作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溶液更加均勻B.⑥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C.①~⑥項實驗操作均正確D.實驗操作順序為④②①⑤⑥③【答案】B【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A、根據溶解時玻璃棒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B、根據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分析;C、根據天平的左物右碼原則分析;D、根據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操作步驟分析。【解答】A、 ③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加速溶解,不符合題意;B、 ⑥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點保持水平 ,符合題意;C、 ② 左右盤放顛倒錯誤,不符合題意;D、 實驗操作順序為④②①⑥⑤③ ,不符合題意;故選B。40. 若使和中含有相同質量的氧元素,則和的質量比是 。若使和中含有相同質量的氫元素,則和的分子個數比為 。【答案】18:17;1:1【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含義計算;【解答】根據題意,氧元素質量相等,則氧原子個數也相等; 一個H2O與H2O2的分子中氧原子個數比為1: 2,要氧原子個數相等,所需H20與H2O2的分子個數比為2: 1, 用2: I分別乘以H2O與H2O2的相對分子質量比18: 34, 則有36: 34=18: 17;由于氫元素質量相等,則氫原子個數也相等,一個H2O與H2O2的分子中氫原子個數比為1: I, 要氫原子個數相等,所需H2O與H2O2的分子個數比為1: 1。41. 由 NaH 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 元素的質量分數.32%,則O 元素的質量分數 。【答案】44%【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41. 由 NaH 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 元素的質量分數.32%,則O 元素的質量分數 。42.小濱同學在參加科學拓展課時,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100克,將200克10%的NaOH溶液分5次加入混合溶液中(整個過程不考慮水蒸發帶來的影響),得到如記錄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加入NaOH溶液的總質量/g 40 80 120 160 200產生沉淀的總質量/g 0 2.45 7.35 9.8 9.8(1)第4次加入NaOH溶液后,經充分反應,燒杯中混合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3)請在坐標圖中畫出生成沉淀的質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總質量的關系圖。【解答】解:(1)第1次加入NaOH溶液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由2、3次可知每消耗120g﹣80g=40gNaOH溶液,生成沉淀為7.35g﹣2.45g=4.9g,第4次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沉淀9.8g﹣7.35g=2.45g,說明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為20g,所以燒杯中混合溶液的溶質是NaOH、Na2SO4。(2)設硫酸銅質量是x。CuSO4+2NaOH=Cu(OH)2↓+Na2SO4160 98x 9.8gx=16g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是100%=16%答: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是16%。(3)由(1)分析可知,每消耗40gNaOH溶液,生成沉淀為4.9g,所以第1次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20g,所以與硫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40g+20g=60g;生成9.8g沉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20g+40g+20g=80g,生成沉淀的質量和加入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圖為:。43.化學家蒂姆理查德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有機物(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化學式為C26H26)。請計算:(1)“小狗烯”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填最簡整數比)。(3)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338(2)12:1(3)解:16.9g“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質量為。答:16.9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15.6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1)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 (1)根據化學式 C26H26 可知,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26+1×26=338。(2) 根據化學式C26H26 可知,“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6):(1×26)=12:1。44.清明時節長興人有包“青團”的習俗,“青團”制作時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化學式為C15HxO2),其藥用價值非常高。(1)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請計算出化學式中的x= 。(3)111克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列式計算)【答案】(1)45:8(2)10(3)解:111g黃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2)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 (1)根據化學式 C15HxO2 可知,黃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6×2)=45:8;(2)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22,則有:12×15+x+16×2=222,解得:x=10。45.預防新冠感染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少外出、 戴口罩等,而口罩生產所需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熔噴布。熔噴布是聚丙烯材料,其中聚丙烯材料屬于烯類。已知烯類的化學式如下:乙烯C2H4、丙烯C3H6、J烯C4H8、戊烯C5H10請你根據烯類的化學式特點尋找規律并回答問題:(1)請寫出己烯的化學式: 。(2)烯類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均為 。(3)請計算24g碳元素理論上可以轉化生成丁烯的質量。【答案】(1)C6H12(2)611(3)28 g【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所給烯類化學式中碳、氫原子個數比及碳原子個數與物質名稱關系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3)根據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由題中所給烯類化學式的規律可知,碳、氫元素原子個數比為1:2,則己烯的化學式為 C6H12 。(2)烯類中碳、氫原子個數比都是1:2,則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2:2=6:1.(3) 24g碳元素理論上可以轉化生成丁烯的質量為.故答案為:(1) C6H12 ;(2)6:1;(3)28g。46.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干洗店都是使用四氯乙烯(C2Cl4)作干洗劑.四氯乙烯干洗劑并不是理想的干洗劑,它已經被國際研究機構列為2A致癌物.殘留在衣服上的四氯乙烯可以部分進入人體,對人造成傷害.請你根據四氯乙烯化學式計算:(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H﹣1O﹣16Cl﹣35.5)(1)四氯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2)四氯乙烯中碳元素與氯元素的質量比是多少?(3)83g四氯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g二氧化碳(CO2)中所含的碳元素質量相等?【答案】(1)解:166(2)解:12:71(3)解:44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47.有一種含Fe2O3的赤鐵礦石,已知其中Fe2O3其的質量分數為60%,求:(1)Fe2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2)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3)該赤鐵礦石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答案】(1)解:7:3(2)解:70%(3)解:42%【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48.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請回答:(1)醋酸屬于 選填(“單質”或“化合物”)。(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答案】(1)化合物(2)6:1(3)3.2【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2)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3)氧元素的質量=醋酸質量×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 (1)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是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12×2):(1×4)=6:1;(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質量為。49.2024年1月,四川雅江發現亞洲最大單體鋰礦,該鋰礦主產高品質鋰輝石(主要成分為),而鋰(Li)是新能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1)鋰輝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種元素。(2)中鋰、鋁、硅、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在勘測時,工作人員測得某鋰輝石樣品中含的質量為。若礦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鋰元素,請計算該礦石樣品中含鋰元素多少克?(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4(2)1:1:2:6(3)186(4)【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由物質的化學式,可以計算得出許多信息,如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對分子質量等。【解答】(1)由化學式中元素符號的種類數量便可得出。(2)由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之比可得出。(3)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總和,(7+27+2×28+6×16)=186(4)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分數可以通過化學計算,也可以由元素的質量除以物質的質量計算得到,將該公式變形可得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分數50. 近年來,乳酸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之一,乳酸在醫藥、食品工業中應用前景廣闊。乳酸的化學式為( 試計算:(1) 乳酸 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2)乳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180克乳酸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 (4)經測定某不純的乳酸樣品中含碳元素34%(雜質中不含碳元素),則該樣品中含乳酸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1)1:2:1(2)6:1:8(3)mc=180g 12×3,12×3+16×3×100%=72g(4)85%【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51.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模擬海水淡化實驗,進行如下實驗:【資料: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1)配制3.5%食鹽溶液40g,需要 g10%食鹽溶液。(2)【設計實驗】模擬海水淡化(請將配制好的3.5%食鹽溶液進行淡化——制取蒸餾水)。請寫出制取蒸餾水的實驗步驟(可以配圖): 。(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試劑有鐵架臺、酒精燈、燒瓶、大試管、小試管、帶橡皮塞的導管、長直導管、橡皮管、濕抹布等)【答案】(1)14(2)①帶橡皮塞的導管連接大試管(或燒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在大試管(或燒瓶)中倒入適量的3.5%食鹽水;③把大試管按酒精燈的位置固定在鐵架臺上;④把長導管伸入小試管底部,把小試管放入裝有冷水的小燒杯中;⑤用外焰加熱大試管(或燒瓶),觀察到小試管中有適量的液體產生;【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制取蒸餾水的實驗步驟,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設需要10%食鹽溶液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得到:10%x=40g×3.5%,解得:x=14g。(2)蒸餾是通過加熱汽化的方法而將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是根據物質的沸點不同,通過加熱的方法,使低沸點物質先蒸發,再冷凝而得以分離的一種操作。用配制好的3.5%食鹽溶液進行淡化,制取蒸餾水,實驗步驟為:①帶橡皮塞的導管連接大試管(或燒瓶),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在大試管(或燒瓶)中倒入適量的3.5%食鹽水;③把大試管按酒精燈的位置固定在鐵架臺上;④把長導管伸入小試管底部,把小試管放入裝有冷水的小燒杯中;⑤用外焰加熱大試管(或燒瓶),觀察到小試管中出現適量的液體。裝置圖如下:52.現有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取該溶液34g于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錳,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內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是33.8g,將杯內剩余物質 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濾渣的質量為3g。求:(1)該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用該瓶溶液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需加入水的質量。【答案】(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4g+3g-33.8g=3.2g,設34gH2 O2 溶液中含H2 O2 的質量為x。2H2 O2↑68 32x 3.2 gH2O2(2)設需加入水的質量為y。100g×3%=(100 g-y)×20% y=85g【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就可得出求解過氧化氫質量(x)的比例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計算即可;(2)根據溶質一定,列出方程式,就可計算出需瓶內溶液的質量,然后100g-需瓶內溶液的質量就是需加入水的質量。【解答】(1)先計算出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生成氧氣的質量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溶液中所含過氧化氫的質量,從而計算出過氧化氫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2)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一定列式計算出需要加入水的質量。53.小明為測量某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采用不同的方法。組序 反應前總質量/克 反應后總質量/克 二氧化碳的質量/克1 237.71 237.25 0.462 232.06 231.62 0.443 220.00 219.58 0.42(1)方法一:體積法。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經檢查該裝置氣密性良好。先將空注射器活塞從20毫升處開始推至底部,流入量筒內水的體積為13毫升;然后,實驗中將20毫升的稀鹽酸(足量)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充分反應后,排出水的體積記為V,則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為 毫升。(2)方法二:質量法。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檢測氣密性良好后,取該品牌碳酸鈣顆粒2克與足量鹽酸反應,比較反應前后的總質量求出了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重復3次實驗,得到數據如表1所示。根據表格數據,計算出該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CaCO3+2HCl=CaCl2+H2O+CO2↑,鈣片中的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 。(3)從測量精確度角度考慮,你認為以上兩種方法中哪種方法較好并說說你的理由。 。【解答】解:(1)實驗中將20毫升的稀鹽酸(足量)注入錐形瓶中與樣品充分反應后,排出水的體積記為V,20毫升的稀鹽酸注入錐形瓶中會占據錐形瓶內的體積,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V﹣20毫升;(2)二氧化碳的質量要求三次測出的平均值,則二氧化碳的質量為0.44g,設該品牌2g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0.44gx=1g該品牌碳酸鈣顆粒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熱點04 化學計算(學生版).docx 熱點04 化學計算(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