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用種子繁殖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以植物的種子繁殖為中心,采用主從式的邏輯結構,展開兩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為“主”,即種子的萌發,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解剖種子,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并結合教材介紹,讓學生了解種子的結構與種子萌發成的植株之間的關系;活動二,提出有關種子萌發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在解決一些播種技術問題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 第二部分為“從”,即種子的傳播,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組織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并交流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活動二,指導學生觀察一些種子,并猜測它們的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有什么關系。2.學習者分析 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學生并不是那么陌生,大都知道把種子丟進土里可以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學生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緣由,也就是說不知道種子的結構及其功能,而如果不了解這一科學事實,對于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有一定影響。3.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成的植株的關系。 科學思維: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 探究實踐:能夠根據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態度責任:認識到大多數植物靠種子繁殖延續后代。4.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植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 難點:猜測種子的特點與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5.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解剖種子能了解種子內部結構及作用能基本能不能種子萌發能探究種子萌發特點和條件能基本能不能種子傳播能了解植物種子傳播方式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 1. 你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比如, (1)蒲公英種子:有絨毛,隨風飄揚 (2)蒼耳種子:有鉤刺,容易粘附 教師:不同的種子,外部形態各不相同。 2. 你想知道種子內部的構造是怎樣的嗎?比如,玉米種子,蠶豆種子。學生活動1 交流自己知道的種子名稱與特點 回答 活動意圖說明:從種子外形說起,由表及內,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激發探究興趣。環節二:解剖種子教師活動2 1.準備實驗器材 浸泡過的玉米種子和蠶豆種子、鑷子、放大鏡等 2.溫馨提示 ①用水浸泡蠶豆或玉米種子的目的是軟化其種皮,以便剝離種皮,掰開子葉。 ②借助放大鏡可觀察得更清楚。 3.講解蠶豆解刨步驟 ①用鑷子輕輕剝掉種皮 ②剝開豆瓣 ③用放大鏡觀察 4.教師講解種子內部結構 5.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子葉數量一樣嗎? 教師:像蠶豆有兩片子葉的植物叫雙子葉植物,像玉米有1片子葉的植物叫單子葉植物。 6.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生命,只要落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觀察下圖,推測種子各部分結構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2 認識實驗器材 學生解剖蠶豆種子,可以仿造蠶豆解剖方法解剖玉米種子,用放大鏡觀察種子內部結構特點 不一樣。蠶豆子葉2個,玉米子葉1個 種皮:保護種子。 胚根:發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發育成植物的莖、葉。 子葉:提供或轉運營養物質。活動意圖說明: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發成新的植株,與其結構密不可分。揭示種子的結構,是了解植物為什么能用種子繁殖的基礎,也是認識用種子繁殖的第一步。 環節三:種子萌發教師活動3 1.關于種子萌發,你想了解哪些有趣的問題? 2.引導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探究。 (1)問題1:把蠶豆種子按不同的方向擺,根都會向下長嗎? 教師講解實驗設計: ①選幾顆蠶豆種子放在水中浸泡幾小時。 ②向瓶內倒水,使水位達到1 厘米。將紗布弄濕后貼在瓶壁。 ③將種子擺放在紗布和瓶壁之間,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橫放的。把瓶子放在溫暖的地方。 ④幾天以后,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 按不同的方向擺蠶豆種子,觀察它們的萌發情況(分別用黑筆和綠筆畫出根和芽的生長方向) (2)問題2: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講解實驗設計 ①選擇10 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 ②每兩粒葵花子為一組,尖頭朝下分別插入不同深度的濕潤松軟的土里。 ③把坑填平,標記好深度。 ④10 天后,觀察哪些種子發芽了,哪些沒有發芽。 記錄葵花子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出苗的打“√”) 教師提示: ①浸泡葵花子,可加快種子發芽的速度。 ②葵花子的可出苗土深由葵花子的長度、土壤硬度等因素決定。通常土深超過4 厘米,葵花子便很難出苗。 ③葵花子在土里發芽時,長出的根會將種子頂出地面。學生活動3 (1)把種子按不同的方向擺,根都會向下長嗎? (2)種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在實驗報告單上填寫自己的假設。 小組準備的提前做的實驗,觀察現象 在活動手冊上記錄觀察到實驗現象 在實驗報告單上填寫自己的假設。 小組準備好提前做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情況填寫交流 活動意圖說明:此活動探究的兩個問題皆是學生感興趣或有疑惑的問題。以探究的方式來研究它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還可以揭示一些耕作技術的原理。環節四:種子傳播教師活動4 1. 觀察圖片,種子是怎么傳播出去的? 2. 仔細觀察,猜測它們的特點與種子傳播方式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4 鳳仙花:借助果皮彈力(果皮易爆裂) 蒲公英:借助風(種子上有絨毛) 野櫻桃:借助動物(果皮肥厚多汁) 椰子:借助水(椰子多生長在水邊) 鬼針草:借助動物(種子外長有尖刺) 懸鈴木:種子外長有冠毛, 容易被風吹走 。 蒼耳:種子外長有帶鉤的尖刺,容易掛在動物的皮毛上到達遠處。活動意圖說明:在用種子繁殖的過程中,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決定了種子能否遇到萌發的合適條件,從而實現繁殖后代的目的。它是種子繁殖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值得學生了解。同時引導學生將種子的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建立聯系,初步滲透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7.板書設計 用種子繁殖 種子內部結構:子葉、胚芽、胚根 種子的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動物傳播、彈力傳播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1.閱讀兒歌,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推斷出柳樹是靠( )的方式傳播種子。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牛馬有腳,烏有翅膀,植物有啥辦法?柳樹媽媽有辦法,它準備了降落傘送給孩子。只要微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紛紛出發。 選自《植物媽媽有辦法》 A.動物傳播 B.水力傳播 C.風力傳播 2.靜靜等待幾天后,明明發現西瓜籽長出了白色的尖尖(如圖),這個是西瓜種子的 ( ) A.胚芽 B.子葉 C.胚根 3.植物的種子是有生命的,菜豆種子在萌發中,菜豆種子內( )會長成植物的根(如圖)。 4.晚上,小科把黃豆浸泡在水里,第二天一早小科發現黃豆( ) A.腐爛了 B.顆粒變大了 C.長出胚芽 5.小聰想讓黃豆盡快發芽,最好把它埋在距層表面大約( )的地方。 A.10厘米 B.6厘米 C.2厘米 6.我們把小麥種子播種在十里,一段時間后會長出小麥苗來,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A.利用葉繁殖 B.利用莖繁殖 C.利用種子繁殖 【參考答案】 CCCBCC 作業布置: 觀察身邊的植物,它們的種子有什么特點?是怎么傳播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繁殖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八)生命的延續與進化 二、學習內容 8.1植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繁殖 ②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繁殖后代。 ③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的實例。 8.2不同種類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 ⑤描述和比較胎生與卵生動物的繁殖方式。 三、學業要求 認識生物通過生殖、發育和遺傳實現生命的延續。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繁殖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繁殖的意義在于使子代繼承親代的特征,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作為傳宗接代行為的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更是生物種群存在、延續的必要手段,它與生物的生長發育階段共同構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時,多種多樣的繁殖方式,也是生物多樣性和我們給生物分類的重要依據。因此,有必要在小學中年段,指導學生認識有關繁殖的重要現象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對繁殖建立完整的認識。 從一個角度分析問題、找出一種原因、想出一種方法、了解一種形式,這屬于線性思維。在現實生活中,僅有線性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多角度的發散思維。因此,本單元試圖通過植物用種子繁殖和用營養器官繁殖、動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導學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樣性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多角度地認識事物、思考問題,增長知識和智慧。 本單元將知識建構與滿足求知欲相結合,關注思維發展,引領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指導學生借助圖表記錄實驗現象,為后續順利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水平做鋪墊。 2.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 課程目標。 科學觀念:認識生物通過生殖、發育實現生命的延續。 科學思維: 初步掌握重組思維、發散思維、突破定勢等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體事物外在特征展開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見問題的思維定勢,提出有一定新穎性和合理性的觀 探究實踐: 能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和比較,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并基于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從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設,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初步具有根據具體現象與事物提出探究問題,基于已有經驗和知識制訂簡單探究計劃的能力。 責任態度: 在好奇心驅使下,樂于動手操作感興趣的事物;知道科學學科的學習與實踐要實事求是,能如實記錄和報告觀察與實驗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實表達觀點的意識;能有依據地質疑別人的觀點,嘗試運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實踐;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樂于傾聽他人觀點,改進和完善探究活動。 3.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和作用。 4.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由《用種子繁殖》《用根、莖、葉繁殖》《動物的繁殖》三課組成,采用并列式的邏輯結構編排。本單元學習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本單元前兩課,介紹植物的繁殖。第一課介紹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指導學生認識種子的結構、功能、傳播方式,了解種子的發芽情況;第二課介紹種子植物的無性繁殖,即用營養器官來繁殖,指導學生在了解一些植物能用根、莖、葉繁殖的基礎上,通過親歷實踐活動,了解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即本單元第三課,介紹動物的繁殖。從動物的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幾個方面,指導學生了解動物的繁殖方式和行為,為動物的整個生命周期添上繁殖的一環。主題學情分析 在本單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經指導學生認識過多種多樣的動物和植物以及它們的一生,學生對動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認識,但缺少繁殖這關鍵而重要的一環。學生對動植物的繁殖有興趣,但存在一些認知偏差,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糾偏并滿足其求知欲。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1)知道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2)知道動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科學思維: 能提取現象和資料中的主要信息,說出動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為。 探究實踐: (1)能通過探究活動,描述種子萌發的情況。 (2)在實作過程中,學會一些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方法。 態度責任: 認識生物通過生殖、發育實現生命的延續。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說出種子是什么樣子,進而思考種子內部結構。 設計意圖:從種子外形說起,由表及內,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激發探究興趣。任務2 名稱:解剖種子 解剖種子,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并結合教材介紹,讓學生了解種子的結構與種子萌發成的植株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發成新的植株,與其結構密不可分。揭示種子的結構,是了解植物為什么能用種子繁殖的基礎,也是認識用種子繁殖的第一步。任務3 名稱:探究種子萌發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解決一些播種技術問題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 設計意圖:此活動探究的兩個問題皆是學生感興趣或有疑惑的問題。以探究的方式來研究它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還可以揭示一些耕作技術的原理。任務4 名稱:種子傳播 活動一,組織學生觀察圖片,分析并交流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活動二,指導學生觀察一些種子,并猜測它們的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在用種子繁殖的過程中,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決定了種子能否遇到萌發的合適條件,從而實現繁殖后代的目的。它是種子繁殖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值得學生了解。同時引導學生將種子的特點與種子的傳播方式建立聯系,初步滲透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第2課 任務5 名稱:溫馨回顧,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知識——種子繁殖,提出問題:植物除了種子繁殖還有哪些繁殖方式?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知識銜接緊密,容易形成完整認識。提出探究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任務6 名稱:植物的營養繁殖 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列舉用營養器官來繁殖的植物的實例,并組織學生交流其他可利用根、莖、葉繁殖的一些植物的名稱,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營養繁殖方式。 設計意圖:可以利用營養器官繁殖后代的植物絕不止教材上介紹的這幾種,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前認知并進行交流,有利于學生整理零散的知識,知道更多的能用根、莖、葉繁殖的植物。任務7 名稱:用根、莖、葉來繁殖 活動一,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用紅薯的根、菊花的莖、寶石花的葉繁殖植物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活動二,組織學生展示成果,交流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原因,它是活動一的自然延伸和拓展。 設計意圖:知道植物可用根、莖、葉繁殖只是第一步,還需要進行操作練習,掌握相應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反思活動過程,從而取得更多的收獲。第3課 任務8 名稱:從動物的求偶方式入手,導入新課 利用圖片,引導學生交流動物的求偶方式有哪些。 設計意圖:求偶是動物繁殖行為的首要環節,除了教材圖片介紹的幾種,還有很多求偶方式。讓學生交流此方面的見聞,有利于他們了解動物求偶方式的多樣性,并豐富自己的知識。任務9 名稱:認識卵生 教材首先結合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打開的雞蛋,找蛋黃上的小白點,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說明受精雞蛋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受精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然后用圖片呈現受精雞蛋發育成小雞的過程,這樣就以雞為例展現了卵生的繁殖方式。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從雞是從蛋孵出的現象,反推出只要是雞蛋就能孵出小雞的錯誤結論。讓學生找蛋黃上的明顯小白點,了解受精雞蛋的特點,除了能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還能揭示卵生的必要條件——受精卵,為認識卵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礎。任務10 名稱:認識胎生 展現人的胚胎發育的階段性圖片,讓學生把這些圖片按照發育的先后順序排列,指導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 設計意圖:以人類胎兒的發育過程為例,借助排序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胎生的特點,為認識胎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礎。任務11 名稱:更多動物哺育后代行為 組織學生閱讀一些動物哺育后代行為的資料。以帝企鵝站立著用體溫孵化卵為例,介紹動物的護卵、孵化行為;以親鳥喂食和北極熊、沙丘鶴傳授孩子生存技能為例,介紹動物的哺育行為。 設計意圖:保護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行為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重要舉措,也是動物繁殖的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進行介紹,讓學生全面了解動物繁殖的過程和行為。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用種子繁殖 1.解剖種子 2.研究種子萌發 3.種子的傳播 第2課時:用根、莖、葉繁殖 1.植物的營養繁殖 2.用根、莖、葉繁殖 第3課時:動物的繁殖 1.動物的求偶方式 2.認識卵生 3.認識胎生 4. 更多動物哺育后代行為評價指標 第1課時:用種子繁殖 1.能夠提取實景和圖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成的植株的關系。(科學觀念) 2.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種子萌發的特點和條件。(科學思維) 3.能夠根據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探究實踐) 4.認識到大多數植物靠種子繁殖延續后代。(責任態度) 第2課時:用根、莖、葉繁殖 1.能提取文字或圖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營養器官——根、莖、葉來繁殖。(科學觀念) 2.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莖、葉繁殖植物的成功經驗或失敗原因。(科學思維) 3.能用紅薯的根、菊花的莖、寶石花的葉來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探究實踐) 4.認識到植物繁殖的多樣性。(責任態度) 第3課時:動物的繁殖 1. 能提取圖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本能行為。(科學觀念) 2.知道動物的兩種主要繁殖方式。(科學思維) 3.針對觀察和排序結果,說出一些動物繁殖的方式和特點。(探究實踐) 4.認識到動物繁殖的復雜性。(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豆瓣醬是家里做菜常用的調味品之一,它里面的“豆瓣是大豆種子中的( ) A.胚 B.子葉 C.種皮 2.下列關于動物繁殖方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卵生動物的卵在母體內孵化 B.胎生動物的胎兒在母體外發育 C.出芽生殖是從母體上長出一個相同的個體 3.小明在家里種下了一批種子,沒有全部萌發,可能的原因是( ) ①有些種子的胚破損 ②沒有足夠的水分 ③陽光不足 A.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③ 4.下列的詩句或者諺語中,描述了有的植物不用種子也可以進行繁殖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5.養寵物貓的時候,從貓的生長過程發現( ) A.貓屬于胎生動物 B.貓屬于卵生動物 C.貓和青蛙的繁殖方式相同 6.在動物園里孔雀開屏深受游客喜愛,下列不是孔雀開屏原因的是() A.歡迎游客 B.受到驚嚇,準備戰斗 C.求偶 7.當黃豆采摘晚了時,會有很多黃豆種子散落在地上,這是因為黃豆()利于種子的傳播。 果皮易爆裂種子小成圓球形,能滾動果實多汁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8.打開雞蛋殼,發現里邊有白色絮狀物,說明這個雞蛋( ) A.是一枚受精卵 B.不是受精卵 C.可能壞了 9.土豆、地瓜進行無性繁殖時,一定要帶有( ) A.花 B.葉子 C.芽 10.晚上,小科把黃豆浸泡在水里,第二天一早小科發現黃豆( ) A腐爛了 B.顆粒變大了 C.長出胚芽 二、判斷題,正確的在括號內打√,錯誤的打 。 1.小鳥把漿果的種子吞到肚子里,以糞便排出的方式傳播到新地方。( ) 2.把水仙的球莖浸入水中,就能生根、發芽、開花。( ) 3.用葉繁殖時,葉片正面朝上。( ) 4.雄蛙鳴叫是雄青蛙在求偶。( ) 5.啄木鳥通過有節奏地敲打樹干,發出愛情電報”。( ) 6.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長出新苗。( ) 7.所有的雞卵都能孵出小雞。( ) 8.紅薯和馬鈴薯都是用根進行繁殖的植物。( ) 9.所有動物都會生寶寶。( ) 10.種子萌發時根和芽都向上生長。( ) 三、連線題:植物除了可以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根、莖、葉繁殖,請將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與其所屬的正確繁殖類型連起來。 把紅薯浸在水中,用刀切下帶芽的紅薯塊,埋入土中 從菊花的主莖剪下一根紙條,插入土中 從寶石花上摘下一片葉,擺放在土中 根繁殖 薊的根能鉆出地面,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莖繁殖 把水仙的球莖浸入水中,就能生根、發芽、開花 葉繁殖 長壽花的葉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四、簡答題 1.古人很早就知道可以利用植物的器官來進行營養繁殖,因此有“插柳成萌的說法,這是利用植物的哪個部位進行繁殖的?這種營養繁殖方式被稱為什么? 2. 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開始的,小科先用蠶豆種子萌發實驗來研究種子的結構。他挑選了上圖①號的蠶豆種子,浸泡過后,放在潮濕的餐巾紙上,過一段時間變了②號的樣子,請你觀察并描述這顆蠶豆種子,浸泡前后有什么不同?(寫出2點即可) 五、綜合題 西紅柿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可以做很多美味的菜肴,因此受到大家的喜愛,請你回答下列關于西紅柿的科學知識。 (1)常見的圓形西紅柿屬于( ),其表皮具有( )作用。 A. 種子;繁殖 B.種子;保護 C.果實;保護 (2)媽媽做西紅柿炒雞蛋時,感覺西紅柿的果皮影響口感,但是果肉和果皮很難分離。小東想到一個辦法:他先把西紅柿放進開水中浸泡,再放到涼水中冷卻,幾分鐘后,西紅柿的果皮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皺皺巴巴的,很輕松就剝下來。這個過程中西紅柿的果皮受熱體積( )、受冷體積( ),所以很容易剝離。 (3)媽媽剝掉果皮后,從中間切開,發現西紅柿中間有很多黃白色的籽,這是西紅柿的( )。種植后的種子能夠發芽,說明種子就是( )。 A. 種子;有生命的 B.種子;沒有生命的 C.胚;有生命的 (4)小東和媽媽收集一部分西紅柿的籽,把它種在空氣流通、濕潤的泥土里,還需要適宜的( ),西紅柿才能生長。 (5)一段時間后,小東發現西紅柿的種子萌發之后,根開始向( )生長,芽向( )生長。 A.上;橫著 B.下;上 C. 上;沒有規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BCBA AAAA CB 二、判斷題 √√√√ √√ 三、連線題 四、簡答題 1.“插柳成蔭”是利用柳樹的枝條(莖)進行繁殖的,這種營養繁殖方式被稱為扦插。 2. 種子膨脹、種皮破裂 五、綜合題 (1)C (2) 膨脹 縮小 (3)A (4)溫度 (5)B六、單元教學結構圖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4.12《用種子繁殖》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四單元《繁殖》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