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計劃課題 第一節 物態變化 課時 第五課時學習目標 目標類型/目標行為1.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2.1物質的三態變化7~9年級:①理解物質的三態及其變化的特點,并能用圖像描述這些特點,如水的沸騰、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知道物態變化伴隨著吸熱和放熱,并能將其應用于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②用物質粒子模型簡要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了解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科學觀念: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液化現象,初步認識物態變化的基本特征及伴隨能量變化的基本規律。科學思維: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分析歸納得出液化的條件和方法,并用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的有關原理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提高分析、比較和推理的能力。探究實踐:通過水蒸氣液化和乙醚液化等實驗,增強實驗操作能力,用科學的語言對現象進行分析解釋。態度責任:通過交流生產生活中有關液化方法的具體實例,樂于合作與交流,形成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 以上目標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第 頁 第 行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能從宏觀和微觀視角認識物態的變化,也會運用列表的方法進行比較,對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現象已有初步認識,但對氣體液化的方法和液化放熱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教師應引導學生繼續用分析和歸納的方法對生活中常見的液化現象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得出液化的兩種方法。通過實驗觀察,了解液化會放熱的事實,并運用液化放熱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你分析一下哪些學生的原有知識不能支撐這堂課的學習?課程內容分析 課表解讀/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本課是七年級下冊第3章《物質的特性》第2節《物態變化》第五課時。通過第四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教材通過冬季門窗的水霧和冬天呼出的“白氣”等生活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氣體發生液化的條件。通過水蒸氣液化和乙醚液化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通過水壺沸騰時看見的“白氣”,引導學生分析液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歸納出液化的方法。最后以熱管傳熱原理引導學生認識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的規律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① 創設情境,設疑鋪墊學習活動 眼鏡上為什么會出現水汽 教學活動 播放冬季戴眼鏡的同學進入食堂,①環境溫度 眼鏡上出現水汽的視頻。②出新場景過程診斷用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迅速聚焦思維,投入學習活動。同時,引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保護視力。學校任務② 水蒸氣液化實驗學習活動 觀察水蒸氣液化現象 教學活動 完成教材圖3.2-30的活動,觀察水蒸氣遇冷液化,所有氣體在溫度足夠低 并記錄現象。時,都會液化,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降低溫度的方法使氣體液化。過程診斷生活中有哪些液化現象?舉例說明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③ 乙醚液化實驗學習活動 握住注射器,向內推活塞,你觀 教學活動 完成教材圖3.2-31的活動,觀察并察到什么現象 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交 記錄現象。流討論。 ①觀看視頻并記錄現象。 在一定溫度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②交流討論:當水壺里的水沸騰時,為什么 氣體液化。完成教材第120頁思考與討論。靠近壺嘴的一段看不見“白氣”,而在上面 氣體經液化后體積減小到原來的1左右,便一段能夠看見 為什么被100℃的水蒸氣燙 于運輸、儲存和使用。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傷,要比被100℃的水燙傷嚴重得多 氣體液化的應用,說明人們是通過什么方法將氣體液化的。過程診斷通過兩個探索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液化現象,并理解降溫和壓縮體積是液化的兩種常用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思考討論,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氣體液化的方法,以及液化放熱的規律。將體驗、交流帶入學習中,激活學生思維,實現自主建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樹立科學思想。學校任務④ 分析熱管傳熱、電冰箱的原理學習活動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的規律在生 教學活動 教材第121~122頁衛星的熱管傳熱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熱管傳熱是 原理和電冰箱的原理。如何實現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的 電冰箱的 熱管傳熱原理:當管的一端受熱時,熱端吸工作原理又是什么 液芯內的液體吸熱汽化,蒸汽沿氣管跑到冷電冰箱工作原理: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 管,在冷端液化后又順著吸液芯回到熱端,里汽化,吸收了冷凍室的熱,冷凍室里的溫 如此循環往復。度降低:壓縮機將產生的蒸汽抽走,壓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將冰箱里帶來的熱放出。過程診斷通過分析熱管傳熱原理,進一步加深對液化方法和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達標檢測題目:如圖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調制熱,在炎熱的夏天空調制冷,空調玻璃窗上都會出現小水珠。冬天和夏天,水珠分別出現在玻璃窗的哪一側呢 請說明理由。解析:本題考査的是學生對液化的理解和分析。使氣體液化可以通過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兩種方法,而試題中需要分析水珠在玻璃窗的哪一側,就需要知道哪一側的水蒸氣會遇冷液化。 可以通過夏天空調制冷、冬天空調制熱比較室內外的溫度高低,確定水蒸氣的液化情況。冬天,空調制熱導致室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時會液化形成小水珠,因此小水珠會附著在玻璃的內側。而夏天,空調制冷導致室內溫度低于室外溫度, 室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時會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小水珠會附著在玻璃的外側。課堂小結反思改進 本節課作業如果在上這節課,我會這樣設計: 板書設計第2節物態變化(第五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