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情景探究題1.【明理踐行】下面是小蔡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小蔡獲得“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卻有同學諷刺挖苦。(1)小蔡的正確做法: 。理由: 。情境二 小蔡在上學路上看見兩個社會青年向小亮“借錢”。(2)小蔡的正確做法: 。理由是: 。情境三 小蔡看到成績落后的小王犯了錯,遭到同學們的排擠。(3)小蔡的正確做法: 。理由是: 。2.【情境探究,明理踐行】請結合以下情境回答相關問題。情境一 小玲聽見爸爸正在給干個體經營的表哥說:“少繳點稅國家又不知道,就這樣,你把年收入寫少一點!”(1)小玲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 。情境二 小麗來叔叔的專賣店幫忙,叔叔告訴她,看見衣著講究的顧客,記得要送小禮品,衣著隨便的顧客就別送了。(2)小麗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 。3.【情境探究明理踐行】以下是一些同學生活中遇到的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情境一 小欣和同學去郊外游玩時,發現一名外籍人員偷偷拿著相機拍攝我國軍事禁區里的設施。(1)小欣的正確做法: 。理由: 。情境二 八年級學生小華總覺得讀書沒用,想打工掙錢為父母減輕經濟負擔,萌生了輟學的念頭。(2)小華的正確做法: 。理由: 。情境三 小明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名乘客對一位滿身汗漬的農民工大聲呵斥:“臟兮兮的,也不站遠點?!贝藭r……(3)小明的正確做法: 。理由: 。4.【情境探究明理踐行】請結合以下情境回答相關問題。情境一 樂樂乘坐公交車去上學,中途上來一名滿身汗漬、衣服泥濘的農民工,一位乘客大聲呵斥:“臟兮兮的,也不站遠點?!?br/>(1)樂樂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 。情境二 放學路上,小新看見兩個高大的社會青年在小巷中欺負一個同班同學。(2)小新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 。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惑和煩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積極面對。以下是同學們的三個生活情境,請你為他們答疑解惑。情境一 初中生小李認為學習是他的權利,可學可不學,經常無故遲到,成績很差。(1)你認為小李應該怎么做: ;理由: 。情境二 期中考試時,張某因英語考試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英語成績被記0分。(2)請從公平的角度說明我們反對作弊的理由: 。情境三 有同學在校外被敲詐勒索。小涵同學在暗中觀察、了解敲詐團伙的具體情況后,向老師作了反映。派出所接到學校報案,依法對敲詐團伙成員進行了處理。同學們對小涵的行為紛紛點贊。(3)你認為同學們對小涵點贊的理由是: 。6.【情景探究明理踐行】以下是八年級學生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樂樂的同桌張力連續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認為升學無望,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張力決定下學期不上學了。(1)樂樂應該:____。理由:____。情境二:小明與同學就網絡問題進行討論,小明說,網絡是個開放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因此,我們可以在網上想說什么就說什么。(2)小明的說法:____。理由:____。情境三:午休時,舍友小東在宿舍大聲唱歌,其他同學阻止他時,他卻說:“唱歌是我的權利,我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別人管不著”。(3)小東的做法:____。理由:____。7.【學法用法與法同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青少年責無旁貸。以下是小錫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景,請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情景一:爸爸問小錫,當自己家的小汽車被人劃傷時,什么權利受到了侵害?可以如何維權?(1)小錫的正確回答是: 權利受到了侵害;可以通過 方式維權情景二:小錫和同學們在課間交流關于稅收的話題,他覺得稅收與中學生無關。(2)小錫的觀點正確嗎? ;理由是情景三:小錫看到一群同學在校園角落欺負小山。(3)小錫的正確做法: 理由是8.【情景探究明理踐行】以下是八年級學生樂樂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樂樂的同桌張力連續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認為升學無望,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張力決定下學期不上學了。(1)樂樂應該 理由:情境二 樂樂班上新轉來一位少數民族同學,因為著裝、生活習慣等與其他同學不同而遭到個別同學嘲笑。(2)樂樂應該 理由:情境三 考試作弊現象在一些學校比較常見,甚至屢禁不止,常常讓老師防不勝防,頭痛不已。樂樂的同桌說:考試作弊雖然違背公平競爭原則,但只是個人的事與社會無關。(3)樂樂的看法: 理由:9.【明辨是非】昭通市某校八年級(三)班開展以“守護公平與正義”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下面是同學們出示的兩個情景,請你判斷并說明理由。情境一期中考試時,張某因數學考試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學校決定把張某本次的數學成績記為0分。(1)針對作弊現象你持的態度是:理由是:情境二武漢市一位電動車主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太,反被老太太認定是撞人者。對此案交警公開調查取證,征求現場目擊者的信息。(2)如果你是現場目擊者,你的做法是:理由是:10.【學思踐悟 與法同行】以下是安安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爸爸對安安說:“我考考你,職務高的、對國家功勞大的人如果觸犯法律,是不是就能法外開恩?”(1)面對爸爸的這一問題,安安可以這樣回應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情境二:安安媽媽因騎電動車未戴頭盔被交警處以20元的罰款,媽媽憤憤不平……(2)安安應該告訴媽媽,騎車不戴頭盔是: 違法行為。安安應這樣勸解媽媽: 。情境三:安安的叔叔因為意外事故導致殘疾,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安安建議他向國家申請救助。(3)安安建議的理由是公民享有: 權。國家給予安安叔叔的特殊救濟體現的平等內涵是: 。11.【情境探究 明理踐行】以下是八年級學生小昱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老師說,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要求7~9年級學生,掌握一定的家庭烹飪技術,體驗簡單的金工,木工等項目。(1)老師讓小昱告訴同學們,勞動的意義: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勞動和 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情境二 小昱去超市購物,結賬后通過安檢門時,報警裝置鳴叫不停。超市保安在安保室強迫其脫下外套接受檢查。(2)保安的行為侵犯了小昱的 權。小昱應該 。情境三 小昱參加學校的講黨史故事比賽,本以為自己能獲一等獎,結果得了三等獎,他非常生氣,覺得評選不公平。(3)小昱的正確做法是 。這樣做的理由: 。12.【學以致用 明理導行】以下是樂樂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小舅工作的工地老板跑路了,政府依法查封了工地財產,優先償付了工人的工資。拿到了工資,小舅可以回來過年了!”媽媽告訴樂樂。(1)情境中,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 權。法律賦予和保障公民這一權利,其意義在于 。情境二 “樂樂,我們樓上小明被別人家的寵物狗咬傷了,我們找到狗主人協商,但他不愿意出醫藥費,這可怎么辦?”媽媽詢問樂樂。(2)從違反法律的類別看,狗主人的行為是 違法行為。樂樂可以建議小明采用 的方式維權。情境三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樂樂看到同學小強正在向低年級學生勒索錢財。(3)樂樂應該: 。理由: 。13.【情境探究 明理踐行】下面是八年級學生麗麗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麗麗來叔叔的專賣店幫忙,叔叔告訴他,看見衣著講究的顧客,記得要送小禮品,衣著隨便的顧客就別送了……(1)麗麗應該 。理由 。情境二 麗麗叔叔的汽車被樓上扔下的雜物砸壞。(2)麗麗可建議叔叔通過 方式維權。理由: 。情境三 “我不交稅,他們能怎樣?”稅務機關要求已經做了一年多網絡主播的表哥去補交偷逃的稅款。表哥不服氣地對麗麗說。(3)麗麗應該 。理由: 。14.下面是小丁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閱讀情境,完成相應內容。情境一 小丁爸爸的工作是一名電氣工程師,每月工資8000元。小丁幫爸爸下載了個人所得稅APP,爸爸可以通過手機軟件來繳納個人所得稅。(1)小丁爸爸享有社會經濟權利中的 權。小丁爸爸履行了 和 的基本義務。情境二 周日,小丁在超市購物后,經過收銀臺警報器響起,強行要求小丁留下并搜身。(2)小丁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是:公民的 不受侵犯。(3)如果你是小丁的朋友,你會告訴他如果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該通過什么途徑維護合法權益 情境三 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小丁所在的居委會準備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 有人認為: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就是賦予他們特權,是不平等的體現。你的觀點: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是平等的體現, 也是平等的體現。15.閱讀情境,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小華看到市民網有“我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建言征集活動,他就家鄉道路改造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1)小華行使的權利是: ;行使這項權利有利于: 。情境二 諾諾爸爸媽媽是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有人請諾諾爸爸收集用戶信息,并許諾高價購買。(2)諾諾應該: ;理由: 。情境三 向某所在單位以向某曾經在推進農業機械化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為由,向縣監察委員會發函,要求停止調查。(3)單位的做法(判斷): ;理由: 。16.【學以致用與法同行】下面是九年級小明同學在學習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情境一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香精勾兌的假置“泰國香米”,小明看到后說“食品安全關系老百姓身體健康,應該把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寫進憲法?!?br/>(1)小明的觀點是: 。因為: 。情境二 爸爸帶小明去商場購物,由于沒有找到停車位,爸爸把車子停放在消防通道上,爸爸不以為然。(2)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爸爸的行為是: 。用所學法律知識,對爸爸進行勸導: 。情境三 爸爸讓正在上八年級的小歡輟學會自家餐館幫忙。(3)小歡的正確做法是 。理由是: 。17.【情境探究與法同行】以下是小羽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在某網絡游戲主播的誘導下,小羽的妹妹用媽媽手機給主播打賞了2萬余元。(1)小羽應該建議媽媽 。該主播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權。情境二 妹妹一臉不解地問哥哥小羽:“爸爸媽媽都能投票選舉我們村委會的組成人員,我都六年級的學生了,為什么不能投票 ”(2)小羽的爸爸媽媽參與投票是在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 權。小羽應該給妹妹這樣解釋: 。情境三 周末,小羽和好友小晨在公園游玩時看到有人落入湖中并大聲呼救,不會游泳的小晨準備跳下水救人。(3)此時,小羽應該 。理由: 。18.下面是小明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情境一 小明乘坐公交車去上學,中途上來一名滿身汗漬、衣服泥濘的農民工,一位乘客大聲呵斥:“臟兮兮的,也不站遠點。此時………(1)小明應該怎么做:理由:情境二 “到年底了,建筑工地的工資還不給我結算,我和其他人商議好了,把工地的大門給他們堵上?!狈艑W回到家,聽到叔叔這樣說后,小明急忙前去勸阻。(2)建筑工地的做法侵犯了叔叔的 權。小明急忙前去勸阻是因為他懂得 。情境三 小明在新聞中看到,很多主播在618購物節推銷農產品,在帶動當地村民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淘寶、抖音、京東等電商的快速發展。(3)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屬于 經濟。國家對其政策是 。19.在我們的生活中,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行為選擇一定要符合法律要求,做出正確的行為,才能夠讓我們收獲一個滿意的結果.請利用所學法律知識對下列行為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情境一 八年級的學生小白因為學業壓力大,成績不理想,因此他萌生了輟學的念頭,想要外出打工,對于小白這種想法——(1)我認為: 理由: 。情境二 “立法法修正案已經通過,這樣,其他法律就有了立法基礎和依據了!”正在讀報的爸爸對濤濤講。對于他爸爸的講法——(2)我認為: 理由: 。情境三 2024年3月,全國兩會已經召開,濤濤的鄰居羅斯 (在中國居住長達30年的外國人),看到CCTV-1正在播放選舉投票的畫面,他和濤濤講他也想參與,投上神圣的一票。對于羅斯的這種想法——(3)我認為: (能/不能)實現。 理由: 。20.【走進生活明理踐行】以下是小西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情境一 小西的好朋友懷疑同桌偷了他的東西,讓小西幫忙去搜同桌的身。(1)小西應該 。理由: 。情境二 小西的表哥在讀初三,但是學習成績不好,他爸爸說在學校也是浪費時間,家里的水果攤需要人手幫忙,就不要繼續上學了。(2)小西應該 。理由: 。情境三 小西和媽媽排隊買網紅奶茶“茶顏悅色”,前面有人因為插隊開始爭吵。(3)小西應該 。理由: 。21.下面是小安同學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閱讀情境,完成相應內容。情境一 小安爸爸的工作是一名電氣工程師,每月工資5000元。小安幫爸爸下載了個人所得稅APP,爸爸可以通過手機軟件來繳納個人所得稅。(1)小安爸爸享有社會經濟權利中的 權。小安爸爸履行了 和 的基本義務。情境二 周日,小安在超市購物后,經過收銀臺警報器響起,強行要求小安留下并搜身。(2)小安的正確做法:理由是:公民的 不受侵犯。情境三 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小安所在的居委會準備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有人認為: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就是賦予他們特權。是不平等的體現。你的觀點:同等情況同等對待,體現平等 ,也是平等的體現。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情景探究題》參考答案1.(1) 對同學進行批評,并指出這樣做是侵犯公民的榮譽權 我國公民依法享有榮譽權(2) 記住相貌特征,告訴老師家長或者報警 面對非正義的行為,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又要善于斗爭,講究策略(3) 平等的對待小王同學,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勸導同學們 踐行平等就要平等對待他人合法權益,敢于并善于抵制不平等行為2.(1) 建議表哥如實填寫收入。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法定義務須履行。(2) 委婉拒絕并勸叔叔對顧客一視同仁。 我們要平等待人。3.(1) 小欣的正確做法:及時制止并立即向相關部門舉報或拍照留證。 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要保護國家秘密不被泄露。(2) 小華的正確做法:堅持繼續上學,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3) 小明的正確做法:勸說這位乘客,要平等待人,尊重勞動者。 平等是人類社會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4.(1) 勸說這位乘客要平等待人,尊重勞動者。 我們要平等對待他人,不能歧視他人。(2) 及時撥打110報警或求助他人。 面對非正義行為,既要敢于斗爭,又要講究策略,做到見義“智”為,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同不法分子作斗爭。5.(1) 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認真學習。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同時也是一項基本義務,法定義務必須履行。(2)考試作弊違背了規則公平的內涵;破壞了公平競爭原則。(3)面對非正義行為有勇氣和智慧;守護了正義。6.(1)樂樂應該:勸說張力堅持讀書。理由:因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或者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傳遞薪火,成就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我們要珍惜受教育機會。(2)小明的說法:小明的說法是錯誤的。理由:網絡無限,自由有界。自由是相對的、有界限的。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3)小東的做法:小東的做法是錯誤的理由:①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侯,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7.(1) 財產權 和解、調解、仲裁、訴訟(2) 不正確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3) 上前制止或報告老師尋求幫助 我們要做有正義感的人,用勇氣和智慧守護正義(面對非正義行為要敢于斗爭,也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方法,做到見義智為)8.(1) 勸說張力堅持讀書。 因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或者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傳遞薪火,成就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我們要珍惜受教育機會。(2) 制止嘲笑少數民族同學的行為,要求同學尊重少數民族,并與少數民族同學友好相處。 維護民族團結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要平等待人、尊重人。(3) 考試作弊屬于不公平競爭,不僅會影響個人利益,也會危害社會。 因為對個人: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考試才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有公平考試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9.(1) 反對作弊。 理由:①考試作弊違背了規則公平,破壞了公平競爭原則,損害了刻苦學習、遵守紀律的學生的利益,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不公平;②考試作弊違反考試紀律,是非正義行為,我們要堅決抵制和反對等。(2) 會作證。 ①正義要求人們明辨是非,懲惡揚善,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②為無辜者證明清白是正義行為,也是有正義感的體現等。10.(1) 不能。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或我們要反對特權等。(2) 行政或一般; 法律要求的必須做:或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3) 物質幫助權; 不同情況差別對待;11.(1)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受教育。(2) 人身自由權。 拒絕,必要時打電話報警,依法維權。(3) 理智面對這件事情。 面對利益沖突,要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12.(1) 勞動。 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2) 民事。 人民法院起訴。(3) 阻止小強或報告老師。 看到非正義的行為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匡扶正義、見義勇為、及時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義的體現。13.(1) 拒絕叔叔并勸叔叔對待客人一視同仁。 我們要平等待人。(2) 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權。(3) 勸表哥補齊稅款。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偷逃稅款是違法行為。14.(1) 勞動 依法納稅 遵守憲法和法律(2) 拒絕并報警 人身自由(3)①與侵權人協商解決;②向居委會等相關部門求助;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4) 憲法 不同情況差別對待15.(1) 監督權 有助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 拒絕快遞人員的要求 非法出售、侵犯他人隱私權是違法行為。(3) 錯誤。 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個人和團體的干涉。16.(1) 觀點錯誤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食品安全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2) 行政違法行為 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自覺遵守法律。(3) 拒絕爸爸的要求 認真完成義務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應該積極履行好受教育的義務。17.(1) 協商或報警(訴訟)等 財產或社會經濟。(2) 選舉或選舉權和被選舉。 妹妹未年滿18周歲。(3) 勸止或求助周圍的人等。 救人需要勇氣和智慧或要講策略、方法等。18.(1) 勸說這位乘客,要平等待人,尊重勞動者。 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們不能以職業、家境、身體狀況等方面歧視他人。(2) 勞動。 維護權利守程序或者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3) 非公有制。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19.(1) 小白的想法是錯誤的。 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2) 爸爸的講法是錯誤的。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3) 不能。 不是中國公民。20.(1) 小西應該拒絕幫忙,并告訴他這是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憲法規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2) 小西應該幫忙勸說讓表哥繼續上學。 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3) 小西應該和媽媽一起幫忙勸說大家心平氣和,遵守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是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表現。21.(1) 勞動; 勞動; 依法納稅。(2) 拒絕接受搜身的做法。 人身自由。(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差別對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