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綜合測評卷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在實驗室中某同學把澄清石灰水滴入盛有人體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并振蕩。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建立猜想與假設 B.制訂計劃 C.搜集證據 D.得出結論2.在實驗室的儀器中,可用來直接加熱固體或液體的玻璃儀器是( )A.酒精燈 B.試管 C.量筒 D.燒杯3.如圖所示為小明用一把較厚的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的情景,其中正確的是( )4.下列單位換算過程中,正確的是( )C.3.4m=3.4m×1000 mm=3400 mm D.3.4 m=3.4×1000 mm=3400 mm5.甲、乙兩個量筒的分度值是1mL和2mL,用它們來測量等質量煤油的體積,如圖所示。某同學兩次的讀數分別是13.8mL和13.9mL。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mLB.兩次讀數不同是因為煤油的體積不同C.兩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響誤差大小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確度更高6.小明對學校里的一窩螞蟻做了三天的觀察,記錄了離開螞蟻窩的螞蟻數目,每次觀察5分鐘,其結果如下表所示:時間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螞蟻數目/只 第一天 8 27 98 101 104 66第二天 1 4 17 21 27 15第三天 9 26 110 118 107 60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下列推論中,合理的是( )A.第二天覓食活動旺盛 B.7:00前螞蟻不活動C.11:00~15:00螞蟻活動頻繁 D.螞蟻上午的活動比下午頻繁7.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錯誤的是( )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B.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C.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有腐蝕性)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使用火焰、紅熱的玻璃和金屬時若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和浸泡8.有下列實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體時,將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著試劑瓶(標簽向著掌心),慢慢將液體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后用水沖洗并放回滴瓶中;③實驗室里兩個無標簽的試劑瓶中均裝有白色固體,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鹽,可取少量固體來品嘗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②正確 C.只有③正確 D.全部錯誤9.小聰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3.35cm、3.36 cm、3.37 cm、3.40cm,則測量結果應記作( )A.3.38cm B.3.36 cm C.3.37 cm D.3.35 cm10.一個科研小組的同學計劃檢測一種新型除草劑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們選用了三塊相似的草地進行實驗。第一塊草地噴灑傳統的除草劑,第二塊草地噴灑與第一塊草地等量的新型除草劑,第三塊草地不噴酒任何除草劑。幾天后,發現第一塊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塊草地與第三塊草地上的草長勢相似,那么下列判斷中,合理的是( )A.新型除草劑能投入使用B.對照組設置不合理C.新型除草劑可能沒有除草效果D.實驗失敗11.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科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的“測量結果”,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選項 錯誤操作 測量結果A 用體溫計測人體溫度時,將體溫計移出人體讀數 偏小B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 偏小C 用皮卷尺測量操場的寬度時,將有彈性的皮卷尺拉得很緊 偏大D 測量《科學》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時,從封面開始測量 偏大12.如圖所示為小科設計的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燒瓶中裝有一定量的氣體,且瓶中有一段液柱,裝置不漏氣。對于該裝置的認識,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液柱上升,表明氣體體積縮小,此時氣溫上升B.b點所示的溫度大于a點所示的溫度C.該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設計的D.為提高氣體溫度計的精度,可以減小玻璃管的內徑13.小明根據生活經驗,提出了一個問題:物質的黏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他認為可能與溫度高低有關,于是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將蜂蜜分裝在三個小瓶內,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內的桌上,另一瓶放在微波爐內加熱一會兒,然后找來三支相同的試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別從三個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將蜂蜜分別同時滴到傾斜度相同的三支相同試管的內壁上,觀察并比較各滴蜂蜜流到試管底部所需時間的長短,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由表可知( )蜂蜜的處理 放在冰箱中 放在室內桌上 經微波爐加熱溫度 較低 一般 較高流淌時間 較長 一般 較短A.蜂蜜的黏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 B.蜂蜜的黏性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C.蜂蜜的黏性大小與溫度無關D.因為本實驗觀察的是時間而不是黏性,所以不能確定黏性與溫度的關系14.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溫度計,將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的長度為4cm,將它插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水銀柱的長度為24cm。當將此溫度計插在某液體中時,水銀柱的長度為14cm,則此液體的溫度是( )A.60℃ B.65℃ C.50℃ D.40℃15.要測量如圖所示的曲線MN的長度,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線上從起點到終點慢慢移動,直接讀出數值B.使一條細絲線與曲線完全重合,在細絲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細絲線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C.用橡皮筋代替細絲線,測量過程和B一樣 D.以上方法都不可取二、填空題(本題有6小題,每空2分,共32分)16.在下列數據后面填上適當的單位:(1)一桶食用油的體積是5_______。(2)一瓶飲用水的體積為500________。(3)《科學》課本的長度是25.8________。17.(1)如圖甲所示,體溫計的示數記作_______℃。(2)如圖乙所示,木塊的長度是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18.掌握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開展科學的學習和研究。現有如圖所示的儀器可供選擇,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來加熱的儀器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2)量取50mL水需要用到的儀器是________。19.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發現問題更重要。”在植物園中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春天來了,楓樹、柳樹長出了綠葉。夏季各種樹木都生長得十分茂盛。隨著秋季的降臨,有的樹木葉子開始變黃,楓樹的葉子逐漸變紅,而松柏卻四季常青,植物園顯得絢麗多彩。透過自然界中的這些平常現象,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請提出兩個你感興趣的問題: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如圖甲所示為小科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時的情景,請指出他的操作中的兩處錯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乙所示為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則冰的溫度是_______℃,水的溫度是________℃。21.小科要測一紙帶的厚度,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如圖所示,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的厚度是____________(用已給的字母表示)。下列測量的思想方法與上述測量相同的有_________(填序號)。①測量課本的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②測量一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求出心臟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③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④通過測量一本書的厚度求出一張紙的厚度⑤用量筒和水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5小題,每空2分,共34分)22.測量一塊小石蠟的體積。(1)步驟如下:A.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如圖甲所示,讀出水的體積V1=________mL。B.用細線拴住一枚鐵釘。C.將鐵釘慢慢地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此時量筒的示數(如圖乙所示)V2=_________mL。D.用細線將鐵釘和小石蠟拴在一起。E.將鐵釘和小石蠟慢慢地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此時量筒的示數(如圖丙所示)V3=_______mL。(2)分析上述步驟,其中不必讀數的是步驟_______(填字母),小石蠟的體積可表示為V=__________(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23.小科發現最近氣排球運動十分受歡迎,他想了解氣排球的彈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于是提出了以下幾個猜想。猜想1:氣排球的彈性大小可能與球內氣體的多少有關。猜想2:氣排球的彈性大小可能與距地面的高度有關。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小科設計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基于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科根據探究活動畫出了相關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該實驗是通過靜止釋放氣排球,測量氣排球落在地面上后的_________來衡量氣排球彈性的大小。24.某科學小組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項目任務]自制溫度計,并將其用于溫度測量。[項目準備]基礎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記號筆、硬卡紙。優化材料:自選。[評價量規]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制定了評價量規,下表中為部分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能較為直觀地顯示溫度變化 結構完整 結構密閉性較差,無法顯示溫度變化指標二:最小刻度 達到1℃ 達到5℃ 達到10℃[項目制作]小組同學使用水作為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將組裝好的自制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一起放入水中,根據溫度變化,標記好刻度。[小組研討]小科認為,用紅墨水作測溫物質效果會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間研討]小組展示時發現,用同種材料制成的溫度計,放入相同溫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終液柱的高度都不同(如圖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項目評價]根據評價量規,甲溫度計的“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合格”。為使該溫度計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溫度計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在“探究影響擺球擺動周期的因素”實驗中,用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長度不同的擺線,通過改變擺動的幅度,做了如圖所示的4次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已知擺長L1> L2,擺球的質量m1α)實驗組別 甲 乙 丙 丁擺動周期/s 1.2 1.2 1.2 1.0(1)分析并比較甲和乙兩次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如下:當擺長和擺動的幅度相同時,擺動周期與擺球的質量_______(填“有關”或“無關”)。(2)分析并比較_________兩次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如下:當擺長和擺球的質量相同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并比較丙和丁兩次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小剛買了一種叫“吹泡泡器”的玩具,他發現有時能吹出泡泡,有時又吹不出泡泡。愛動腦筋的他便有了一個想法:泡泡的產生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 他猜想:泡泡的產生可能與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細有關,于是他用幾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塑料管進行實驗,并記錄下如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根據小剛的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液體 肥皂液管子直徑/mm 50 20 10 5 3泡泡產生的情況 不產生 難 較難 較易 容易(1)分析以上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你再提出一個關于影響泡泡產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題(本題有4小題,共24分)27.(6分)生活中,小科發現用不同材質的抹布擦干濕桌面的效果不同,他咨詢媽媽后了解到棉布材質的抹布擦干濕桌面的效果優于腈綸材質的抹布。于是,小科進行以下探究:取三只形狀、大小相同的燒杯,大小、厚薄相同的棉布、麻布、滌綸布各一塊,在三只燒杯中倒入相同質量的水,然后分別將三塊布同時放入各燒杯的水中,待布充分浸透后,同時提起各燒杯中的布,使每塊布上流出的水流回各燒杯。待布上的水不再快速流下后,測得各燒杯中的水量如表所示。布料種類 滌綸 麻 棉燒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較少 最少(1)通過上述操作可知,小科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的操作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節 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表格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6分)小科打開一罐椰汁,發現里面的椰汁并沒有裝滿,于是他懷疑里面的椰汁體積比包裝上標注的245mL要少,他將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測得體積為242mL,故他認為椰汁凈含量不足245mL。小英觀察后發現罐內還有殘留的椰汁,導致測量不準確,于是她提出了一種新的辦法,可以更準確地測量椰汁的體積,步驟如下(如圖所示,部分未畫出):(1)重新打開一罐椰汁,發現還是沒有裝滿。(2)另取一定量的椰汁倒入量筒,讀出量筒的示數為V0;向剛打開不滿的罐內添加椰汁,直至加滿,讀出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1;添加的椰汁的體積V′=_____________。(3)倒出椰汁,擦干,確保罐內無殘留。(4)用量筒量取體積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剩余的椰汁體積為V3。(5)計算椰汁的實際體積V=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V0、V1、V2、V3表示)(6)得出結論。實驗反思:僅通過該次實驗測得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6分)護士小王取來一支體溫計,看到水銀柱的位置在35℃以下,她用這支體溫計測量甲的體溫后,由于粗心,忘了甩就把體溫計直接夾到乙的腋下,結果兩個人的體溫記錄都是39℃。甲、乙兩人中,誰可能沒有發燒 試結合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說明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30.(6分)現有一個圓柱形封閉油桶(如圖所示),僅有一把鋼卷尺(量程滿足測量要求)、一支粉筆和一根重垂線,不允許通過計算,不允許打開油桶,要求直接測量出封閉油桶的上、下邊緣上兩點間的最大直線距離。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并說明具體方法。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