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節 土壤與植物生長 同步練習(4課時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節 土壤與植物生長 同步練習(4課時 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四章第三節第1課時 植物的根系、根的吸水和失水(1)
夯實基礎鞏固
1.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根的功能的是( )
A.把植物體固定在土壤中 B.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C.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 D.在土壤中制造有機物
3.關于根適于吸水的特點,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有大量根毛 B.根毛細胞壁薄 C.根毛液泡大 D.根毛細胞質多
4.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的基本功能是維持植物的生命。根對莖和葉說:“我要是不工作,你們都會渴死。”說明根具有吸收水的功能,實現這一功能的主要是根尖的( )
A.分生區 B.根冠 C.根毛區 D.伸長區
5.如圖所示為蠶豆和玉米根系生長示意圖,不同植物根的組成具有不同的特點。
(1)蠶豆種子的胚根突破種皮后,一直向下伸長,長成一條明顯發達的根叫________,其周
圍陸續生出許多的根叫_________。這樣的根系叫___________。
(2)玉米種子的胚根突破種皮后向下伸長,不久主根的生長停滯下來,而在胚軸的基部又陸
續生出許多____________。這樣的根系長成后像一把胡須,稱之為__________。
6.如圖所示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種植物根尖結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區的名稱為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區的名稱為__________,該區細胞具有很強的_________能力,所產生的細胞向左、右兩側生長并分化成為A區和C區的細胞。
(3)C區的名稱為___________,該區的細胞不斷生長后是否還會繼續分裂 _____________。
(4)D區的名稱為___________,一些植物的根毛很長,可達數厘米。小明認為,這么長的根毛
一定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對這一問題,你是如何認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毛區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培優
7.植物根系的生長分布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棵植物的根系存在較大的差異。相對乙植物而言,你認為甲植物生存的環境應該是( )
A.干旱地區 B.濕潤地區 C.寒冷地區 D.溫暖地區
8.如圖所示為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縱切裝片時所看到的圖像,下列對其判斷及主要功能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根毛細胞,吸收水和無機鹽B.伸長區細胞,使根不斷伸長C.分生區細胞,分裂產生根毛細胞 D.根冠細胞,保護根尖
9.如圖所示,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按如圖所示的方法處理后,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該實驗證明了根毛區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該實驗主要通過比較根生長的長度得出結論 D.土壤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實驗現象越明顯
10.植物根尖的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1)在植物體結構層次中,根屬于________。根尖根毛區是由________組織經過細胞分裂和________形成的。
(2)研究人員得到了基因改變的甲和乙兩種擬南芥突變體。如圖所示為基因未改變的擬南芥(野生型)及兩種突變體的根毛數量情況,推測三者中_________吸收水分與無機鹽的能力最強。(3)研究發現,生長在磷缺乏環境中的擬南芥根毛數量是磷充足時的3倍以上,說明磷缺乏條件會__________根毛的形成。
11.小麗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時,用油性筆在菜豆幼苗根尖端標記了四條線(如圖
所示),然后進行培養。根據3天實驗的情況,小麗大致畫出了根尖的變化情況。據此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之初,小麗曾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應該將根尖分為幾個區呢 到底是3個區,還是4個或5個區 最終小麗決定將根尖分為A、B、C、D四個區,其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小麗發現B區和C區都有較明顯的生長現象,這兩個區中哪一個區生長得較快呢 將第2天、第3天測得的B、C兩區長度減去相應部位的第1天測得的長度進行比較是不合理的,因為第1天所標記的B、C兩區原本就不一樣長。你認為較合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實驗更具科學性,實驗時小麗同時做了多組實驗,而每一組實驗數據各不相同。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實情況的數據,應對這些數據進行的處理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實戰演練
12.如圖所示為幼根的部分結構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①區段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區段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C.③區段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
D.④區段是吸收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1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
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開放應用探究
14.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與植物的種類有關,還與外界環境如土壤結構、通氣狀況和
水分狀況等有密切關系。如圖甲所示為一棵生長在水渠邊的果樹,如圖乙所示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水分狀況是否有關”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利用這一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甲,你提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乙中A、B兩支試管底部有細小的裂縫。如果試管中有水,就會有水從裂縫中滲出。
①你設計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預測會有怎樣的實驗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實驗中沒有預期的結果,那么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對此實驗還有什么改進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第四章第三節第2課時 根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夯實基礎鞏固
1.土壤中的水進入根毛細胞的途徑是( )
A.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液泡 B.細胞壁→細胞質→細胞膜→液泡
C.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 D.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液泡
2.校園內新栽的廣玉蘭、樟樹等樹苗不能用力搖晃,主要是為了避免因搖晃樹苗( )
A.把幼根和根毛搖斷,不能吸收水和無機鹽 B.把莖搖傷,不能向上、向下運輸營養物質
C.把葉搖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D.把花搖落,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3.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 )
A.含氮、磷、鋅的無機鹽 B.含氮、鐵、鉀的無機鹽
C.含氮、硼、鉀的無機鹽 D.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4.現代農業技術可以將植物種植在營養液中,只給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并將植物固定,注意通氣,植物即可正常生長,這就是無土栽培技術。植物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是( )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無機鹽 B.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和無機鹽
C.土壤對植物生長并沒有作用 D.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鉀的三類無機鹽
5.某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把甲、乙兩根大小相同的蘿卜條分別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中,放置一段時間(如圖所示)。請分析會出現的變化,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甲蘿卜條放入的是____________。
(2)乙蘿卜條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__(填“<”或“>”)周圍溶液的濃度,蘿卜細胞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
(3)生活中所說的“燒苗”原理與_________(填“甲”或“乙”)蘿卜條一樣。
能力提升培優
6.先測量一蘿卜塊的質量,然后將其放在濃氯化鈉溶液中數小時。在此過程中,每隔1h測量該蘿卜塊的質量。下列圖像中,最能代表蘿卜塊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是( )
7.將甲、乙、丙三根等體積并去皮的蘿卜條分別放入0.3%、11%和25%的蔗糖溶液中,甲變得硬挺,乙基本無變化,丙變小變軟。這說明蘿卜細胞液的濃度( )
A.低于0.3% B.約為0.3% C.約為25% D.約為11%
8.取新鮮的馬鈴薯塊莖,去皮后切取兩個相同大小的立方塊,一塊放在濃鹽水中,另一塊放在清水中(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它們的變化情況是( )
A.甲容器內馬鈴薯收縮,因為細胞內水分外滲
B.乙容器內馬鈴薯收縮,因為水分進入細胞
C.甲容器內馬鈴薯膨脹,因為水分進入細胞
D.乙容器內馬鈴薯膨脹,因為細胞內水分外滲
9.小金發現一株如圖所示的植物標本,感嘆于它的根如此發達。下列各項中,最不可能成為影響植物根的分布的是( )
A.光照強度 B.水分多少 C.肥力強弱 D.土壤結構
10.根據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種莊稼要施肥,養花種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下表中A和B是分別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和莖用蔬菜的兩種培養液。
A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 (適用于栽培葉用蔬菜) B培養液的質量濃度/(mg/L) (適用于栽培莖用蔬菜)
含氮的無機鹽 2810 2000
含磷的無機鹽 130 250
含鉀的無機鹽 790 960
為進一步探究含氮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將等量的小石子(不能為植物提供無機鹽)裝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長狀況相同的番茄幼苗。對其中10株每天只澆自來水,另10株每天除了澆等量的自來水外,還施加適量含氮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葉用蔬菜比莖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無機鹽,而莖用蔬菜比葉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________的無機鹽。
(2)如表,A培養液中不同種類無機鹽的含量不同,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興趣小組所做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該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都應_____________且適宜。
(4)實驗中,如果每組只選用一株番茄幼苗,這樣設計科學嗎 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時間后,兩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顏色有明顯的差異,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實戰演練
11.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幾周,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驗變量是水分多少
B.植株的正常生長需要無機鹽
C.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
D.植株的正常生長只需要水分
12.玉米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如果缺少某種無機鹽,植株會出現相應的營養缺乏癥狀。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和鉀的無機鹽 B.缺氮時,植株的莖稈軟弱,容易倒伏
C.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
D.缺鉀時,植株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
開放應用探索
13.小云想要探究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的情況,于是她取來兩個同一品種、相同大小的新鮮蘿
卜,在它們中間各挖了一個相同大小的凹槽,在凹槽中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清水和30%的鹽水,如圖所示,并觀察實驗現象。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過一段時間后,甲蘿卜的凹槽中的清水會________(填“減少”或“增多”,下同),乙蘿卜的凹槽中的鹽水會___________(不考慮水分蒸發)。
(2)過一段時間后,用手捏乙蘿卜,會感覺乙蘿卜變_________(填“硬”或“軟”),這是因為乙蘿卜___________(填“吸收”或“失去”)了水分。
(3)農業生產中,施肥過多會引起“燒苗”的現象,這是植物細胞_________(填“吸水”或“失
水”)造成的,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周圍溶液的濃度。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第四章第三節第3課時 植物的莖
夯實基礎鞏固
1.如圖所示分別為豇豆、桫欏、冬瓜、番薯四種植物,它們的莖分別是( )
A.匍匐莖、纏繞莖、直立莖、攀緣莖 B.纏繞莖、直立莖、攀緣莖、匍匐莖
C.直立莖、攀緣莖、匍匐莖、纏繞莖 D.纏繞莖、直立莖、匍匐莖、攀緣莖
2.如圖所示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式圖,木質莖能加粗生長主要是因為有結構( )
A.① B.② C.③ D.④
3.絲瓜、四季豆、爬山虎等植物的莖都屬于草質莖,它們的莖在形態分類上各不相同。
(1)農家種植絲瓜時,常從絲瓜苗處引一根繩子系向高處,絲瓜藤就會沿著繩子爬向高處并一路開花結果。我們把絲瓜這一類植物的莖歸為____________,其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種植四季豆時,一般在豆苗附近插一根2m左右的竹竿,該植物的莖就會沿竹竿盤旋而上。這類植物的莖歸為__________,這類植物的莖與攀緣莖的形態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這一類植物既沒有葉卷須,也不會纏繞,但能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著墻壁、崖壁或大樹干向上生長,所以這類莖歸為____________。
4.如圖所示為某種多年生木質莖橫切面,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各部分結構名稱:
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B層的細胞緊密,細胞間質小,起____________作用。B層的內層為韌皮部,在莖的橫切面上呈環狀排列,其中含有起輸導作用的_____________
(3)A層只由2~3層細胞組成,呈環狀排列,細胞扁平,屬于_________組織,能不斷地向外分裂并分化形成___________,向內分裂并分化形成___________。
(4)D層中較大的細胞是具有輸導物質功能的_______________
(5)很多情況下可以看到最中央的C層,其細胞壁薄,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能力提升培優
5.有些木本植物生長過程中,胸徑在不斷增大,由于植物細胞細胞壁的存在,缺乏韌性,會出現脫皮現象(如圖所示)。引起植物胸徑不斷增大的主要結構是( )
A.髓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韌皮部
6.下列食物中,不屬于變態莖的是( )
A.蘿卜 B.馬鈴薯 C.荸薺 D.藕
7.下列關于楊樹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楊樹莖由外向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
B.樹皮的外側部分起保護作用,內側部分是韌皮部
C.樹皮內側部分和外側部分之間的形成層能使莖不斷加粗
D.楊樹的樹干比較堅硬,主要是木質部的作用
8.如圖所示為某植物莖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該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所在位置含有起輸導作用的__________;圖中③所在位置含有起輸導作用的____________。
(2)圖中②所示結構為____________,其特點是能夠進行_______________。因為有了這一結構,所以該植物的莖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實戰演練
9.如圖所示為葡萄的莖,其莖按生長方式分類屬于( )
A.匍匐莖 B.直立莖 C.攀緣莖 D.纏繞莖
開放應用探究
10.樹木移植是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經常進行的工作。為保證移植的成活率,移植時和移植后都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移植時,樹木的根部常帶著一個土坨(如圖甲所示),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移植后,有的樹木要“打針輸液”(如圖乙所示)。輸入的液體中除了水分外,主要的營養成分是______________,吊針插在樹木的莖中的位置是圖丙中的[ ]__________,因為這里的___________結構能運輸這些物質。
(3)移植后,新的枝條在伸長的同時也在加粗,這與圖丙中莖的[ ]____________密切相關。該結構向外分裂產生新的[ ]_________,向內分裂產生新的[ ]________,從而使莖逐年加粗。
答案:
2第四章第三節第4課時 物質的運輸
夯實基礎鞏固
1.取一段木本植物的莖,將其下端插入滴有紅墨水的水中,經過一段時間后,枝條的一部分會變紅。變紅的部位是( )
A.樹皮 B.浸入水中的莖的全部 C.莖中的木質部 D.莖中的韌皮部
2.無機鹽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基本路徑是( )
A.葉中導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 B.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C.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D.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
3.將藕斷開后會拉出許多細絲,該細絲屬于輸導組織。小明不能確定這種絲到底是導管還是篩管,于是用手感觸了一下這種絲,發現這種絲有點黏手,據此小明得出了結論。這種絲上黏手的物質和絲本身分別屬于( )
A.含無機鹽的水和導管 B.有機物和導管 C.含無機鹽的水和篩管 D.有機物和篩管
4.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將一段帶有葉片的楊樹枝條插入裝有紅墨水的燒杯中,發現莖和葉脈中的部分結構被染紅了。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A.木質部與水分的運輸有關 B.韌皮部與有機物的運輸有關
C.形成層與莖的加粗生長有關 D.根尖的根毛區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5.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有機物在植物莖中的運輸途徑,對一棵小樹的樹干上的樹皮進行了環割,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發現:①樹枝切口上方形成了節瘤,切口下方無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縮。②切口上方枝條上的綠葉還能繼續成活。③植物的根部漸漸萎縮。
(1)為什么切口上方枝條上的綠葉還能繼續成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與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_________運輸的。
(2)環割后一段時間,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說明切口上方有有機物積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體的根部漸漸萎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預測這棵小樹最終會怎樣 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培優
6.南果梨富含水分和糖分,糖分是由葉運輸到莖中的。如圖所示,莖的結構中能將糖分運輸到果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假如以如圖所示的二分叉樹為實驗材料,將其中的某一分叉樹干的樹皮環剝,一段時間后將出現的情況可能是( )
A.整棵樹將死亡 B.被環剝樹皮的分叉樹干死亡
C.未被環剝樹皮的分叉樹干死亡 D.整棵樹都不會死亡
8.如圖所示為果樹的一段枝條,枝條上長有大小相同的甲、乙兩個果實,已對枝條A、B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因為韌皮部中的篩管被損壞,不能運輸有機物,所以甲、乙都不能長大
B.雖然篩管被損壞,但果樹仍可通過導管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所以甲、乙都能長大
C.因為木質部中的導管沒有損壞,仍能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所以甲、乙都能長大
D.甲果實能得到有機物和水繼續長大,乙果實不能得到有機物而不能長大
9.為提高果樹的產量,果農會在果樹生長期,用刀在枝干上環切兩刀,將兩刀口之間的樹皮剝去,露出木質部(如圖所示),以暫時中斷有機物的輸送,以達到促花、保果、壯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環剝技術歷史久遠,簡單高效。下列對該技術的判斷,不合理的是( )
A.環剝切斷了韌皮部中的篩管,中斷有機物的輸送
B.環剝時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層細胞分裂盡快愈合傷口
C.環剝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說明環剝能促進樹木產生有機物
D.環剝不能在樹木主干上進行,否則可能導致樹木死亡
10.某地一株千年古槐已經空心,但依然枝葉繁茂。試根據莖的結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空心”古槐失去的主要是莖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一部分。
(2)古槐仍能存活是因為完好,有機物的運輸線路沒有中斷,同時莖中還留存有一部分______,還可輸送___________。
11.一天,小科偶然發現月季莖折斷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圖甲所示)。小科想探究月季莖折斷后什么情況下還能成活。通過查閱資料,他知道月季莖有韌皮部和木質部,水和無機鹽能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輸送,有機物能通過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下輸送。木質部和韌皮部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經過思考,小科提出了如下猜想:月季莖折斷后還能成活,可能與折斷的位置有關。為驗證猜想,小科將生理狀況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組,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處理方法和位置如乙、丙兩圖所示,云母片能阻斷物質的運輸):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處理方法 A處韌皮部環割 B處韌皮部環割 A處木質部切斷并插人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 B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 不做處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當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___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斷,一段時間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實驗組有____________(填組別)。
中考實戰演練
12.某些不法分子盜剝名貴植物杜仲的樹皮作藥材,致使樹木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破壞了樹皮中的( )
A.導管 B.篩管 C.髓 D.形成層
13.取一段帶葉的白色百合花枝條,將其下端插入滴有紅墨水的溶液中,3~4h后,花瓣中的“經絡”變紅了。依據這種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A.運輸水分的是導管 B.運輸有機物的是導管
C.運輸水分的是篩管 D.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下往上運輸
14.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癌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如圖所示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①選取兩根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
②用刀片對其中一根枝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為4cm,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cm寬的樹皮(如圖所示)。
③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環割處下方。
④放在陽光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
(1)實驗中對兩根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該同學“對其中一根枝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開放應用探究
16.植物莖中的導管可將根吸收的水運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結構。若將植物的莖倒置,水
分是否依然能向高處輸送 為弄清這一問題,某同學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切取稍稍萎蔫、不帶葉片的青菜莖14段,分成甲、乙兩等份(用桿秤稱量時通過切割調整,使兩組質量相等)。將甲、乙兩組青菜莖分別插入150g水中(其中甲組正立,乙組倒置;水用保鮮袋密封,以防止直接蒸發),置于溫度為15℃左右的環境中。約14.5h后觀察到兩組個別青菜莖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現,取出甲、乙兩組青菜莖,稱得青菜莖與保鮮袋中的剩余水量如下表所示,并觀察到兩組青菜莖都變得硬挺,且程度相似。
組別 實驗前青菜莖質量/g 實驗后青菜莖質量/g 實驗前袋內水質量/g 實驗后袋內水質量/g
甲 66 80 150 137
乙 66 78 150 137
(1)稍稍萎蔫的青菜莖插入水中后變得硬挺,說明細胞內的水分含量_________(填“增加”“不變”或“減少”)。
(2)通過實驗可知,導管中_________(填“具有”或“沒有”)控制水分單向流動的結構。
(3)若在30℃左右的環境中,用帶葉片的青菜莖代替以上材料進行相似的實驗,甲組葉片暴露于空氣中,乙組葉片浸入水中。實驗后最有可能的結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甲組袋內的水比乙組少 B.乙組袋內的水比甲組少
C.兩組袋內的水基本相等 D.無法比較
答案: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自治县| 中西区| 焉耆| 丰县| 砀山县| 游戏| 哈尔滨市| 专栏| 闵行区| 金湖县| 东丽区| 江城| 沙坪坝区| 修武县| 宕昌县| 遂川县| 玉门市| 澳门| 乌兰县| 柘城县| 宜兴市| 灵台县| 高淳县| 开江县| 佛学| 乐至县| 盐边县| 东方市| 宜川县| 蓝山县| 东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长治县| 杂多县| 葫芦岛市| 合江县| 张北县| 巩义市| 镇坪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