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第二節第1課時 物質的三態、熱與熱量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物質中,通常情況下沒有固定形狀,但具有一定體積的是( )A.酒精 B.空氣 C.橡皮 D.手機2.下列固體物質中,屬于晶體的是( )A.玻璃 B.石蠟 C.松香 D.食鹽3.下列有關酒精燈的使用,正確的是( )4.對于熱量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放出的熱量多,溫度低的物體放出的熱量少B.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溫度低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少C.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 D.溫度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5.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質量和_________有關。同一物體,溫度變化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______;同種材料的物體,溫度變化量相同時,質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________。能力提升培優6.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幅圖中,最能形象地描述氣態物質的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都可以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計熱量損失) ( )A.一壺開水,溫度從100℃降到70℃比溫度從70℃降到40℃放出的熱量多B.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最終的溫度一定相同C.熱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吸收的熱量一定等于熱水放出的熱量D.熱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升高的溫度一定等于熱水降低的溫度8.甲、乙兩只相同的燒杯內分別裝有質量不同的同種液體,用相同的熱源分別加熱兩只燒杯,燒杯中液體的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燒杯中液體的質量大于乙燒杯中液體的質量B.升高相同的溫度,兩燒杯中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燒杯中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燒杯中液體吸收的熱量D.吸收相同的熱量,甲燒杯中液體升高的溫度大于乙燒杯中液體升高的溫度9.如圖甲所示,李阿姨把冰牛奶放在室內盛有熱水的容器中加熱,經過一段時間,牛奶和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1)圖乙中_______(填“a”或“b”)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曲線。(2)冰牛奶和熱水接觸后發生了熱傳遞現象,原因是兩者之間存在_________,兩者之間傳遞的是_________(填“溫度”或“熱量”)。(3)由圖乙可知,當時的室溫是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0.如圖所示,青瓦是古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制瓦工藝有上千年的歷史。制瓦工藝分為成坯、曬制、高溫燒制等諸多流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曬制泥坯時,泥坯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B.高溫燒制時,燒制時間越長,瓦片吸收的熱量越多C.燒制青瓦時,瓦片的質量越大,含有的熱量越多D.在質地均勻的瓦片上定型切割時,瓦片的密度變小11.某小組同學對酒精燈火焰溫度進行如下探究。(1)小馬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2s后取出,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現象。由此得出結論:酒精燈_______(填“焰心”“內焰”或“外焰”)溫度最高。(2)小紅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得酒精燈各層火焰平均溫度并利用實驗數據繪制成圖乙。并且老師告知在對試管加熱時,如果火焰溫度長時間在600℃以上,可能使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試管破裂。由圖乙中曲線可知,對物體進行加熱時,應選擇的火焰高度范圍最合適的是________(填字母)。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開放應用探究12.為了探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4只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入水和煤油,用同樣的酒精燈加熱。如表所示為該同學的實驗記錄,請根據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燒杯編號 液體 質量/g 初溫/℃ 末溫/℃ 加熱時間/min① 水 300 20 30 12② 水 150 20 30 6③ 煤油 _______ 20 30 6④ 煤油 300 20 40 12(1)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的。(2)分析比較________(填序號)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初步結論: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有關。(3)若要研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請將實驗③補充完整。(4)分析可得: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物質的種類和___________有關。答案:2第三章第二節第2課時 熔化與凝固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過程中,屬于熔化現象的是( )A.冰雪消融 B.霜滿枝頭 C.滴水成冰 D.樟腦球變小2.在北方的冬天,汽車駕駛員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為汽車冷卻系統的冷卻劑,這是由于這種混合液具有( )A.較低的熔點 B.較高的熔點 C.較低的凝固點 D.較好的冷卻效果3.如圖所示為海波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此可判斷( )A.海波是非晶體 B.海波的熔化時間是5minC.海波的熔點是50℃ D.海波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4.質量相同的0℃冰比0℃水的冷卻效果好,這是因為冰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時吸收熱量,此過程中冰的溫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5.下表為一些晶體的熔點(單位:℃),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金剛石 3550 金 1064 冰 0鎢 3410 銀 962 固態水銀 —39純鐵 1538 鋁 660 固態酒精 —117各種鋼 1300~1400 鉛 328 固態氮 —210各種鑄鐵 1200左右 錫 232 固態氫 —259銅 1083 海波 48 固態氦 —272(1)制作電燈的燈絲時用鎢而不用銅,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考隊員在南極科考時要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純鐵、鋼、鑄鐵的熔點可以看出,純物質的熔點與混入雜質后的熔點相比,___________6.如圖所示為萘的熔化圖像,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萘在AB過程中是_____態,該過程中要不斷 ____熱,溫度________。(2)萘在BC過程中是______態,溫度______,但需要不斷_____熱,這個過程共持續了_____min,萘的熔點是________℃。(3)萘在第2分鐘時是_______態,在第4分鐘時是______態,在第8分鐘時是_______態。能力提升培優7.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人一塊冰,并把它放在室溫為25℃的房間內,過一段時間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沒有熔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的溫度為0℃,剩余的冰繼續熔化 B.冰的溫度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C.冰的溫度高于0℃,剩余的冰繼續熔化 D.冰的溫度低于0℃,剩余的冰繼續熔化8.在城市道路建設中,修建“草砂路”使道路更平整,“草砂路”含有一種非晶體物質瀝青。下列圖像中,能大致反映瀝青凝固特點的是( )9.標準大氣壓下海波的熔點為48℃,則標準大氣壓下48℃的海波( )A.一定處于固態 B.一定處于液態 C.一定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D.以上都有可能10.有一種“55℃保溫杯”,其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間有“神奇物質”。將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神奇物質”在該過程中( )A.一直吸熱且狀態不變 B.一直吸熱且由固態變為液態C.先吸熱,后放熱;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熱,后吸熱;先凝固后熔化11.如圖甲所示,小雪用該實驗裝置在室溫下探究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將濃鹽水凍成的冰塊打碎后放入小燒杯中,溫度計插入碎冰中(如圖甲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_℃。(2)觀察現象,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值。根據 實驗數據繪制成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 可知鹽冰的熔點為______℃。在熔化過程中,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將裝有0℃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試管中冰的質量將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中考實戰演練12.如圖所示為某物質發生物態變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像。下列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這種物質是晶體,其熔點是40℃ B.在0~5 min,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在BC段物質不放熱,溫度保持不變 D.在CD段,物質處于液態13.為了探究物質熔化的規律,小靖所在的學習小組選取了冰與海波兩種物質,并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1)在“探究冰的熔化規律”的實驗中,宜選用_________(填“碎冰塊”或“體積較大的冰塊”)為實驗材料。(2)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小靖和同學一起作出了熔化圖像,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他們發現冰和海波在熔化過程中,雖然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且熔化時一直保持__________狀態,由此他們判斷冰和海波都是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3)根據實驗現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圖像是圖_______(填“乙”或“丙”)。14.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小亮將質量相等的冰和石蠟分別裝在兩支相同的試管中,然后將兩支試管放在一個裝有適量水的大燒杯中進行加熱,如圖甲所示。圖乙中的A和B分別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冰和石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大燒杯中裝有適量的水,其中的“適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裝置選擇水浴加熱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圖乙可知,物質_______(填“A”或“B”)是晶體。開放應用探究15.如圖甲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___℃。(2)如圖丙所示為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海波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海波熔化過程對應圖線中的________(填“AB”或“BC”)段,其熔點為_______℃。熔化過程中海波吸收的熱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出的熱量。(3)用質量為m1的海波做實驗,繪制的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丁所示的圖線a。若用質量為m2(m2>m1)的海波做實驗,則得到的圖線可能是圖丁中的圖線______.(填“b”“c”或“d”)。答案:2第三章第二節第3課時 汽化和液化(1)夯實基礎鞏固1.關于蒸發和沸騰,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B.蒸發不需要吸熱,沸騰需要吸熱C.蒸發是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沸騰則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D.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2.炎炎夏日,灑了水的地面和晾在陽光下的濕衣服,過一會兒就變干了;燒開著的水,過一會兒水就變少了。關于這兩種熱現象,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 )A.前者是汽化吸熱,后者也是汽化吸熱 B.前者是汽化放熱,后者也是汽化放熱C.前者是熔化吸熱,后者是凝固放熱 D.前者是凝固放熱,后者是熔化吸熱3.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發_______,身體會感到冷,此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將身體蜷縮起來,這其實是為了________(填“加快”或“減慢”)水分蒸發。4.蒸發和沸騰是兩種汽化過程,兩種過程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表:蒸發 沸騰相同點不同點 ①發生部位②劇烈程度③溫度條件④溫度變化5.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的組裝順序應為____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實驗中,判斷水沸騰的依據是_________(填字母)。A.水的溫度保持不變 B.出現水的沸騰現象(3)本實驗中不能選擇酒精溫度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酒精的沸點是78℃)(4)如圖乙所示為實驗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由圖乙可知,水沸騰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繼續對水加熱2min,水的溫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能力提升培優6.當室內溫度為20℃時,把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像中,大致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是( )7.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兩個實驗:實驗1:在試管內滴入少許酒精,在試管口緊套一個壓癟的氣球(如圖所示),把試管壓入開水中,靜置一段時間,發現氣球膨脹,膨脹后的氣球直徑約為20cm。實驗2:試管中不放酒精,壓癟氣球并將其緊套在試管口,把試管壓入開水中,靜置相同時間,發現氣球膨脹,膨脹后的氣球直徑約為5cm。對于以上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只做實驗1就可以說明酒精汽化使氣球膨脹 B.只做實驗2就可以說明空氣遇熱會膨脹C.對比實驗1和2可知,使氣球膨脹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兩次實驗最后取出試管充分冷卻,都可以發現氣球變癟8.如圖所示,在一只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相同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 )A.槽內甲、乙兩只玻璃瓶內的水溫都不能達到100℃B.甲玻璃瓶內的水沸騰,乙玻璃瓶內的水不沸騰C.甲玻璃瓶內的水不沸騰,乙玻璃瓶內的水沸騰D.甲、乙兩只玻璃瓶內的水都不沸騰9.用壓力鍋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將壓力鍋冷卻,拿去限壓閥后打開鍋蓋,可以看到壓力鍋內的粥仍在沸騰。普通鋁鍋卻看不到這樣的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熄火后,壓力鍋內的溫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開壓力鍋鍋蓋后內部氣壓降低,所以重新沸騰B.熄火時,壓力鍋內的溫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卻、不拿去限壓閥,粥也在沸騰C.熄火時,壓力鍋內的溫度仍然高于100℃,冷卻后壓力鍋內氣壓降低,所以重新沸騰D.粥的流動性差,不易降溫,熄火后即使不澆冷水、不拿去限壓閥,粥也要沸騰較長時間10.有一種火鍋叫“鴛鴦火鍋”,如圖所示,它是將一口鍋隔成相等的兩半,一半加的是清湯,一半加的是麻辣紅油湯,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當兩邊的湯汁量和初溫基本相等時,總是加___________(填“清湯”或“麻辣紅油湯”)的一邊先沸騰,這是因為覆蓋在湯汁上面的紅油層導致這邊______________11.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裝置圖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燒杯上放置一塊紙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乙中圖線a是實驗小組根據記錄繪制的水被加熱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根據圖線可以得出水沸騰時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當地大氣壓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4)如果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那么水沸騰時的圖線可能是圖乙中的_______(填“b”“c”或“d”)。中考實戰演練12.如圖所示為小嘉探究水沸騰時的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氣泡的情形,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放出大量的熱B.如圖乙所示為水沸騰時的現象C.水沸騰時不斷吸熱,但溫度不變D.他可選用量程為—80℃~60℃的酒精溫度計13.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和液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某同學想探究液體蒸發快慢和液體表面積的關系,他將兩件一模一樣的衣服充分濕透后,在保證兩件衣服所處的環境溫度和濕度相同的情況下:(1)他應該將兩件衣服__________(填字母),觀察衣服晾干的快慢。A.都撐開,都放在通風處 B.都撐開,一件放在通風處,另一件放在不通風處C.一件撐開,一件團在一起,都放在通風處D.一件撐開,放在通風處;另一件團在一起,放在不通風處(2)蒸發過程是一個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過程。開放應用探究14.“酷暑難耐”的天氣,往室內地面上灑水、打開窗戶通風、盡量穿短衣短褲等避暑手段紛紛登場。這些措施為什么可以使人感覺到涼爽 小林準備了滴管、水、兩塊玻璃片、吹風機(有加熱和不加熱兩擋),請你和小林一起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1)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并將其中一滴水攤開,把它們放在室內,觀察蒸發情況,這是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______________的關系。(2)如果要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風機(不加熱擋)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蒸發情況。(3)為了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溫度的關系,小林用滴管把兩滴水分別滴在兩塊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風機(加熱擋)去吹其中一滴水,觀察蒸發情況,這樣做是_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該實驗將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這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發燒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體降溫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見了,而油還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林上公共廁所洗完手后,用如圖所示的烘干機(手一放進去就自動吹暖風的機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發。當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時放進烘干機內,左手感覺吹的是暖風,而右手感覺吹的是涼風,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第三章第二節第4課時 汽化和液化(2)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液化的是( )A.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霧凇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2.液化石油氣作為燃料,已進入了千家萬戶,它是含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標準大氣壓下,這些物質的沸點如下表所示。在常溫下使用至無氣體放出時,鋼瓶中常還留有一些殘液,它最有可能是( )物質名稱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沸點/℃ —88.6 —42.2 —0.5 36.1 69.2A.乙烷 B.戊烷 C.乙烷、丙烷、丁烷 D.戊烷、己烷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有壓縮體積才可以使氣體液化B.開水壺口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把裝有酒精的瓶蓋擰緊是為了加快酒精蒸發D.電冰箱工作時,制冷物質在冷凍室里要液化,在冷凝器里要汽化4.如圖所示,抽動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繼續向后抽動活塞,可以觀察到液態的乙醚消失;反方向推動活塞,壓縮管內的氣體,可以觀察到管內再次出現液態的乙醚。這個實驗說明( )A.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 B.壓縮氣體的體積可以使氣體凝華C.通過壓縮,可以使所有氣體液化 D.通過壓縮,可以使所有氣體凝華5.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氣體打火機中的丁烷是通過___________的方法從氣態變成液態儲存在打火機中的,按下閥門使用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時,看到浴室內有兩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一根水管上卻沒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熱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燙傷而不敢摸。根據所學知識可判斷出沒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______。6.如圖所示為某校同學在實踐課中組裝的一套模擬海水蒸餾的裝置。(1)用酒精燈給錐形瓶中的“海水”加熱,使“海水”沸騰,過一會兒,試管中將會出現________,這是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氣液化的。(2)在實驗過程中,燒杯里水的溫度會升高,這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培優7.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放在空氣中時,不斷有水滴產生,使其常滿。關于此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干燥的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產生時,白玉的溫度比周圍空氣的溫度低D.這種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能自動“生”水8.四氟乙烷作為氟利昂的替代品,可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外面,因為四氟乙烷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如圖所示為電冰箱工作原理圖,下列有關電冰箱工作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四氟乙烷進入蒸發器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熱B.四氟乙烷進入蒸發器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熱C.四氟乙烷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液化、吸熱D.四氟乙烷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汽化、放熱9.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時,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B.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C.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正確方法是先用大火把鍋內的水燒開,再改用小火保持水沸騰 D.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處才能看到“白氣”,這是因為靠近壺嘴處,溫度較低10.小明迷上了養殖熱帶魚。最近天氣冷了,需要在魚缸里安裝加熱裝置,使魚缸內的水溫恒定為26℃。為了防止魚從魚缸內跳出,小明在魚缸上加裝了帶有小孔的蓋子。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原本平直的蓋子變彎曲了,并且蓋子的一側附有大量水珠。請你幫助小明分析原因:蓋子的_________(填“內”或“外”)側出現水珠,這是水蒸氣__________形成的,同時________熱量,使蓋子內外受熱不均勻而發生變形。11.所有的氣體都可以發生液化,但每一種氣體都有一特定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以上,無論怎樣壓縮,氣體都不會發生液化,這個溫度叫臨界溫度。臨界溫度是物質以液態形式出現的最高溫度,各種物質的臨界溫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溫,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溫下它們通常以液態出現;有的低于常溫,如氧氣是—119℃、氫氣是—240℃,所以我們時常認為它們是氣態的。請回答下列問題:(1)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兩種,但對于某些氣體,只使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_______________(2)氧氣和氫氣的混合物,采用降溫液化的方法對其進行分離,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__。(3)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氦氣的沸點是—269℃,采用液化空氣提取這些氣體,當溫度升高時,液態空氣汽化,首先分離出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12.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制冷設備的工作原理液體汽化時有致冷作用,制冷設備就是根據這種原理制成的。常用的制冷設備主要由壓氣機、冷凝器和蒸發器三部分組成(如圖所示),其中的工作物質是容易由氣態變成液態和由液態變成氣態的物質,常用的有氨及四氟乙烷等。壓氣機產生大約10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強,把氣態氨壓入冷凝器的管道中,這時氨變成了液體。氨在液化時放出的熱量被流動的冷水吸收并帶走。冷凝器管道中的液態氨通過節流閥緩慢地進入蒸發器的管道中。由于壓氣機不斷地從蒸發器的管道中吸走氣體;這個管道中的壓強就比較小,于是液態氨在蒸發器的管道中迅速汽化。在汽化過程中從管外的食鹽水里吸收熱量,使食鹽水的溫度降低。生成的氨氣又被壓氣機抽走,壓入冷凝器,這樣氨可以循環使用。溫度降低后的食鹽水可作為冷凍液用來制冰、冷卻食品或降低夏季房間里的氣溫。降低房間里的氣溫時,通常不會用食鹽水而是直接使空氣從蒸發器管子的周圍流過,從而冷卻,再把冷卻后的空氣送到房間里。(1)制冷設備主要由壓氣機、冷凝器和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2)“工作物質”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裝置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氨液化的。(4)冷凝器中的管道做成圖中的形狀,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3.物質M因發生物態變化而放熱,M在該物態變化前后都具有流動性,則這種物態變化為(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14.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裝有空調的汽車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氣________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現在玻璃窗的__________(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下同);冬天,水珠常常出現在玻璃窗的________。開放應用探究15.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小柯認為這是因為100℃的水蒸氣和100℃的熱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對此,小柯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實驗過程](實驗中的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位置如圖甲所示,標記為A。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后發現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2)t2高于t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江認為因未設置對照,小柯的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請你幫助小柯設計后續實驗方案(要求簡要敘述實驗過程和證明小柯觀點的應有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第三章第二節第5課時 升華和凝華夯實基礎鞏固1.下列現象中,屬于凝華的是( )A.冰雪消融 B.霧凇簇簇 C.露珠晶瑩 D.薄霧縹緲2.在世界杯中使用固體泡沫噴霧劑來輔助任意球的判罰,這種特制的固體泡沫噴霧劑噴出一條白色的直線,防止防守隊員越界,這條白色的直線會在幾分鐘后“神奇”地自動消失,不會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體污漬。這條白色的直線消失的過程中包含的物態變化是( )A.凝華 B.升華 C.汽化 D.液化3.下列物態變化過程中要吸熱的是( )A.冰棍上“冒”出的“白氣” B.昆蟲和植物體表面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熾燈,燈絲變細 D.北方寒冷的冬天灑水成冰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噴射出來而形成“冰花”。雖然氣溫沒有回升,過一段時間,發現“冰花”還是變小了。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B.“冰花”是由噴出來的水凝固形成的C.“冰花”形成時的氣溫為0℃ D.“冰花”變小過程中要放熱5.如圖所示為物態變化關系圖,請對照圖中序號并參照表中示例補全表中內容:序號 狀態變化 吸熱或放熱① 凝固 放熱②③④⑤⑥6.(1)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將干冰投撒到云層中,干冰________(填“升華”“熔化”或“凝華”)時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進而形成雨。(2)如圖所示為加熱固體碘的實驗。在加熱過程中,我們會看見杯內產生紫色的氣體,這是因為固體碘吸熱時發生了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停止加熱待冷卻后,在干凈的玻璃片上出現了紫黑色顆粒,這是因為氣態碘又發生了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生活中______(填“露”“冰”或“霜”)的形成與這一物態變化相同。能力提升培優7.如圖所示,將冰塊放于單層的不銹鋼碗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碗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將裝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裝有冰塊的碗中,幾分鐘后西瓜汁變成了水果冰棍,這時觀察到碗的外壁出現白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西瓜汁變成了冰棍,屬于凝華B.西瓜汁變成冰棍的過程要吸收熱量C.白霜是碗周圍的水蒸氣放熱形成的D.吃冰棍時感覺涼爽,因為冰棍含有的熱量少8.下列對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北方冬季外面冰凍的衣物也能晾干,屬于凝固現象 B.浴室的鏡子變模糊,屬于液化現象C.人游泳后從水中出來時感覺冷,屬于升華現象 D.用久的日光燈管兩端變黑,屬于汽化現象9.金屬在高溫、低壓的條件下比較容易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用此方法可以給照相機、望遠鏡及其他光學儀器的玻璃鏡頭進行真空鍍膜,即在真空室內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加熱,使它的蒸氣噴到玻璃鏡頭上,從而鍍上一層極薄的金屬膜,這層鍍膜可以改善玻璃鏡頭的光學性能。這層鍍膜能鍍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屬粘到玻璃鏡頭上 B.金屬熔化后粘到玻璃鏡頭上C.金屬先升華再凝華到玻璃鏡頭上 D.金屬凝華到玻璃鏡頭上10.“冰火花”是一種新型的液體降溫材料,它噴在人的皮膚上后,會迅速凝成9℃的固態凝膠,幾秒鐘后又消失不見了,皮膚上一直沒有濕黏的感覺,可以使人感到涼爽。凝膠消失的過程屬于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這個過程的吸放熱情況與_____________(填“冰雪消融”或“霧凇的形成”)過程是一致的。11.探究“碘的升華”時,實驗設計方案有如下兩種:甲方案 乙方案如圖所示,小雨用酒精燈直接對放有少量固態碘的碘升華管進行加熱,發現碘升華管內出現紫色的蒸汽,于是認為碘發生升華現象。 如圖所示,小葉把放有少量固態碘的碘升華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燒杯,發現升華管內出現紫色的蒸汽,于是認為碘發生升華現象。已知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為400℃,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3.6℃,碘的沸點為184.3℃。上述設計中,更合理的是________方案,這是因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____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發生___________現象。中考實戰演練12.下列現象與物態變化對應正確的是( )A.冬天窗戶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一瓶從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飲用水,瓶的外壁上會出現小水珠,這是液化現象C.夏天從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圍出現的“白氣”是水汽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腦丸消失了是熔化現象13.對下列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進行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B.“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凝固現象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漸消失是升華現象D.“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14.滑雪是深受很多人喜歡的冬季運動,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氣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而成的;當自然界降雪不足時,滑雪場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氣里,造雪機噴射出水霧,這些霧滴遇到冷空氣時發生__________,形成“人工雪”。開放應用探究15.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是一種常用的制冷劑,小明利用干冰做了下面幾個實驗。(1)把干冰放入試管中,在試管口套一個氣球(如圖甲所示),氣球會鼓起來。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的外壁上出現了白霜(如圖乙所示)。這是由于試管中干冰在___________(物態變化名稱)的過程中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使試管溫度降低,_______________在試管外壁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而形成霜。(2)取一塊干冰放入常溫下的水中(如圖丙所示),杯中的水立即“沸騰”了,水中有大量氣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現大量“白氣”。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水中氣泡形成的原因與水沸騰實驗中氣泡形成的原因相同B.氣泡內主要是氣態的二氧化碳 C.“白氣”是氣態的二氧化碳D.“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物質的三態、熱與熱量.docx 第2課時 熔化與凝固 .docx 第3課時 汽化和液化(1).docx 第4課時 汽化和液化(2) .docx 第5課時 升華和凝華.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