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一節對點訓練題組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1.根據現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質屬于抗原的是( C )A.給貧血患者輸入同型紅細胞懸液中的紅細胞B.自身生成的白細胞C.因強烈打擊體表破裂的紅細胞D.為體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解析:自身衰老、損傷的細胞都屬于抗原。2.下列關于免疫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僅包括輔助性T細胞B.免疫系統中的脾可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C.免疫系統中的抗原呈遞細胞能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D.免疫系統中淋巴結能阻止和消滅侵入人體內的微生物解析: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包括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等,A錯誤;脾內含大量的淋巴細胞,也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B正確;抗原呈遞細胞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C正確;淋巴結沿淋巴管遍布全身,能阻止和消滅侵入人體內的微生物,D正確。題組二 免疫系統的功能3.免疫系統在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保護身體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人體三道防線都能針對特定病原體發揮高效免疫功能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強越好C.免疫監視功能異常容易導致患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統通過免疫自穩功能清除體內突變的腫瘤細胞解析:人體的第一、二道防線不針對特定病原體起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錯誤;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強越好,反應過強反而會導致過敏反應,B正確;免疫自穩功能異常容易導致患自身免疫病,C錯誤;清除體內突變的腫瘤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D錯誤。4.巨噬細胞是極為重要的免疫細胞。下列有關巨噬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巨噬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B.巨噬細胞的細胞膜上具有識別與結合病原體的受體C.巨噬細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體D.巨噬細胞可參與免疫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解析:巨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起源于造血干細胞,A正確;巨噬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其細胞膜上具有識別與結合病原體的受體,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體,B、C正確;巨噬細胞不參與第一道防線,D錯誤。5.從免疫類型上看,下列現象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D )A.淚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殺死進入眼睛的病菌B.皮膚能夠阻擋大多數病原體侵入人體C.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可以清掃異物D.患過天花的人獲得對天花病毒的免疫力解析:淚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殺死進入眼睛的病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不符合題意;第一道防線由皮膚和黏膜組成,能夠阻擋和殺死病原體,皮膚能夠阻擋大多數病原體侵入人體、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可以清掃異物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C不符合題意;特異性免疫只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D符合題意。6.樹突狀細胞是功能強大的免疫細胞,它可啟動T細胞增殖分化(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A.據圖推測樹突狀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較低B.樹突狀細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穩和監視功能C.樹突狀細胞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功能D.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解析:樹突狀細胞是免疫細胞,其吞噬的病毒、細菌、自身變異的細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體參與,由此可推測,樹突狀細胞內溶酶體酶的活性較高(或正常),A錯誤;樹突狀細胞能攝取、處理病毒及細菌等病原體,說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攝取、處理衰老、損傷和自身變異的細胞,說明其具有自穩和監視功能,B正確;樹突狀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的功能,C正確;樹突狀細胞和T細胞都屬于免疫細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D正確。7.科研發現,溶菌酶能“對戰”幽門螺桿菌。溶菌酶是一種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具有殺菌作用,它由129個氨基酸形成的一條肽鏈折疊而成。下列關于溶菌酶的說法,錯誤的是( D )A.溶菌酶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B.溶菌酶在形成過程中脫去了128個水分子C.溶菌酶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D.體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殺菌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解析:溶菌酶是由129個氨基酸形成的一條肽鏈折疊而成的,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A正確;根據蛋白質脫去的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肽鍵數可知,溶菌酶在形成過程中脫去128個水分子,B正確;有兩個及兩個以上肽鍵的蛋白質(多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C正確;體液中的溶菌酶是人體內的免疫活性物質,不能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其參與構成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錯誤。8.正確用藥不僅能消除或減輕病癥,還能減少藥物對身體的不良作用;錯誤的用藥方法,既不能發揮全部的藥效,又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請回答相關問題:(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潰瘍的治療。該藥物對進入人體內環境的細菌_不能__(選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體自身的某些細胞也能產生溶菌酶,它屬于免疫系統組成中的_免疫活性物質__,其在人的體液中與吞噬細胞共同構成保衛人體的_第二道__防線。(2)嗎啡是一種麻醉鎮痛藥,使用不當,對人體B細胞無明顯影響,但會使T細胞數量大量減少,導致特異性免疫功能減弱,長期使用極易成癮,易患惡性腫瘤,這是由患者免疫系統的_免疫監視__功能受影響導致的。解析:(1)藥片中的溶菌酶不能進入人體的內環境,故該藥物對進入人體內環境的細菌不能起作用。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溶菌酶屬于免疫系統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質。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2)免疫系統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長期使用嗎啡,極易成癮,使T細胞數量大量減少,易患惡性腫瘤,這是由患者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功能受影響導致的。綜合強化一、選擇題1.某大學研究小組開發出利用胚胎干細胞高效培育樹突狀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新技術,一個干細胞能培育出100~200個樹突狀細胞,其廣泛存在于皮膚等組織中,一旦發現機體存在病原體,樹突狀細胞會及時通知T細胞等免疫細胞,及時將它清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神經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是細胞增殖的結果B.胚胎干細胞與樹突狀細胞的遺傳物質不同C.若培育出能識別癌細胞的樹突狀細胞,有可能找到治療癌癥的新方法D.樹突狀細胞的遺傳物質中含有S元素解析:神經細胞和樹突狀細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是細胞分化的結果,A錯誤;樹突狀細胞由胚胎干細胞分化而來,遺傳物質相同,B錯誤;若培育出能識別癌細胞的樹突狀細胞,樹突狀細胞可能以抗原-MHC復合體形式將抗原信息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進而產生細胞免疫,對癌細胞進行殺傷和清除,C正確;樹突狀細胞的遺傳物質為DNA,不含有S元素,D錯誤。2.腫瘤細胞一旦死亡就會釋放鉀離子到細胞外,通常細胞內鉀離子濃度高于細胞外,細胞外增加的鉀離子可降低免疫細胞活性,阻止它們的抗腫瘤功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C )A.免疫功能低下時,才會有腫瘤細胞的出現B.細胞外鉀離子濃度高可導致免疫細胞數量減少C.細胞外鉀離子濃度低是免疫細胞功能實現的必要條件D.死亡的腫瘤細胞釋放鉀離子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解析:當機體免疫監視功能正常時,機體免疫系統可以識別這些突變的腫瘤細胞,并調動機體免疫因素將其消除;當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時,機體可能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腫瘤細胞的出現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無論免疫功能如何,它都可能會出現,A錯誤;細胞外鉀離子濃度高可導致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并非數量減少,B錯誤;細胞外增加的鉀離子可降低免疫細胞活性,因此細胞外鉀離子濃度低是免疫細胞功能實現的必要條件,C正確;死亡的腫瘤細胞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D錯誤。3.下列不屬于人體第一道防線的是( C )A.胃液對病菌的滅殺作用B.唾液中的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C.吞噬細胞的胞吞作用D.呼吸道纖毛對病菌的阻擋作用解析:吞噬細胞的胞吞作用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C符合題意。4.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細胞,進而分化出T細胞 ②抗體能對任何病毒都起免疫作用 ③B細胞、樹突狀細胞均能呈遞抗原 ④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 ⑤自身免疫病是機體免疫監視功能異常造成的A.①② B.①④C.②⑤ D.③④解析:造血干細胞存在于骨髓中,其產生的細胞轉移到胸腺內分化為T細胞,①錯誤;抗體具有特異性,只能針對特定的抗原,②錯誤;自身免疫病是機體免疫自穩功能異常造成,⑤錯誤。5.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致死率極高。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帶領團隊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種抗瘧特效藥(青蒿素活化產生自由基,自由基與瘧原蛋白結合,作用于瘧原蟲的膜系結構,從而破壞瘧原蟲的細胞結構及功能)。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D )A.巨噬細胞不能識別進入人體的瘧原蟲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C.青蒿素通過增強人體免疫力進而殺死瘧原蟲D.瘧疾的出現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瘧原蟲的防御功能過低解析:血漿中的巨噬細胞能識別進入人體的瘧原蟲,A錯誤;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含膜系結構,因此青蒿素不能治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B錯誤;青蒿素殺死瘧原蟲是通過破壞瘧原蟲的細胞結構及功能,不是通過增強人體免疫力,C錯誤;瘧原蟲進入人體引起疾病,說明人體免疫系統對瘧原蟲的防御功能過低,不能將其殺死清除,D正確。二、非選擇題6.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胃腸型感冒”在醫學上又稱“嘔吐性上感”,其發病癥狀主要是嘔吐、腹瀉、發熱等。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通過_非條件__(填“非條件”或“條件”)反射導致胃體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該反射弧中效應器由_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胃體肌肉__組成;劇烈而頻繁的嘔吐引起大量消化液喪失,造成水鹽大量流失,使機體的內環境滲透壓發生變化,進而_下丘腦__中的滲透壓感受器感知變化。(2)當人體內有炎癥時會出現發熱現象,這有利于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等轉移到炎癥區,抵御病原體的攻擊,此過程屬于機體免疫系統的第_二__道防線,被稱為_非特異性__免疫。(3)免疫調節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衰老和癌變的細胞,這說明免疫系統具有_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__的功能。目前普遍認為,_神經—體液—免疫__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解析:(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通過非條件反射導致胃體肌肉受刺激收縮,該反射弧中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胃體肌肉組成;劇烈而頻繁的嘔吐引起大量消化液喪失,造成水鹽大量流失,使機體的內環境滲透壓發生變化,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可以感知變化。(2)當體內有炎癥時會出現發熱現象,這有利于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等轉移到炎癥區,抵御病原體的攻擊,此過程是人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屬于第二道防線,被稱為非特異性免疫。(3)免疫調節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衰老和癌變的細胞,這說明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穩(應對衰老細胞)、免疫監視(應對癌變細胞)的功能。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7.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將60只兔隨機均分為6組,將A組經超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C組,將B組經普通低溫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D組,將E組在常溫下處理的跟腱20條移植給F組,一段時間后C、D、F組小鼠體內相關指標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 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C組 63.94 0.18D組 72.94 0.28F組 85.38 0.38(1)本實驗的因變量是 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_抗原__,其中參與移植排斥反應的主要是T細胞,其成熟部位是在_胸腺__。(3)表格中吞噬細胞的功能相對于原來有所減弱,表明_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__免疫比原來減弱。淋巴細胞數目相對于原來也有所減少,表明_特異性__免疫比原來減弱。(4)免疫系統的功能有_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__。(5)由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為:_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__。解析:(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低溫處理對同種異體跟腱移植時免疫排斥反應的影響,自變量是處理跟腱的溫度,因變量是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其中常溫處理后進行移植的F組為對照組。(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學上相當于抗原。T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形成并在胸腺中發育成熟。(3)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參與特異性免疫。淋巴細胞參與特異性免疫。(4)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功能。(5)表中C、D、F組所移植的跟腱處理溫度依次遞增(超低溫、普通低溫、常溫),各組吞噬細胞中發揮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也隨之遞增,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低溫處理能降低異體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超低溫處理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第4章 免疫調節第1節 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1.運用結構與功能觀,理解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組成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2.運用結構與功能觀,理解免疫系統的功能。(生命觀念、科學思維)3.基于對免疫系統功能的學習,學會分析免疫異常引發的疾病。(科學思維、社會責任)1.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2.人體有三道防線,由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參與完成的免疫為非特異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線參與完成的免疫為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3.免疫防御: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這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該功能正常時,機體能抵抗病原體的入侵;異常時,免疫反應過強、過弱或缺失,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4.免疫自穩: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功能。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對自身的抗原物質不產生免疫反應;若該功能異常,則容易發生自身免疫病。5.免疫監視: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可識別突變的腫瘤細胞,然后調動一切免疫因素將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教材梳理知識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1.免疫器官(1)組成:主要由___________構成,并借助于___________和淋巴循環相互聯系。(2)_____________是免疫細胞產生并發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結和_________是免疫細胞集中_______的場所。淋巴組織血液循環骨髓和胸腺扁桃體分布(3)連線①扁桃體 ⑥T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②胸腺 ⑦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質內③淋巴結 ⑧淋巴細胞集中的地方④脾 ⑨其內部有很多免疫細胞,具有防御功能⑤骨髓 ⑩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與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答案:①——⑨ ②——⑥ ③——⑧ ④——⑩ ⑤——⑦2.免疫細胞(1)來源——骨髓的_____________。(2)種類:各種類型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_______細胞和_______細胞等。(3)抗原:能引發___________的物質。(4)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這些細胞稱為___________細胞,如_____細胞、樹突狀細胞和_______細胞。造血干細胞樹突狀巨噬免疫反應抗原呈遞B巨噬3.免疫活性物質(1)一種抗體只能與_____種抗原結合。(2)細胞因子由_______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_________、腫瘤壞死因子等是幾類主要的細胞因子。一淋巴干擾素判斷正誤(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細胞和B細胞。( )(2)免疫活性物質并不都由免疫細胞產生。( )(3)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 )√√×核心探討任務一、分析病原體、抗原和抗體之間的數量關系病原體指能引起疾病、傳播疾病的微生物的總稱,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質等物質,能夠與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從而引發免疫反應,稱為抗原。每種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學集團,稱之為抗原決定簇。結合圖示回答問題:(1)根據圖1所示,描述病原體和抗原之間的數量關系。提示:圖1所示新冠病毒表面所攜帶的三種蛋白質即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屬于抗原,由此說明一種病原體可以攜帶多種抗原。(2)根據圖2、3所示,描述抗原和抗體之間的數量關系。提示:圖2所示,一種抗體只能和一種抗原結合,且一個抗體可以結合兩個相同的抗原。圖3所示抗原表面有三種抗原決定簇,每種抗原決定簇可以結合一種抗體,所以一種抗原可以結合多種抗體。(3)抗原都是蛋白質嗎?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典題應用1.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B.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C.免疫細胞只包括T細胞和B細胞,它們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并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C解析: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A正確;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B正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均屬于免疫細胞,其中淋巴細胞包括T細胞和B細胞,二者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錯誤;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并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D正確。2.研究發現兩種現象:①動物體內的B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質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②給動物注射從某種細菌獲得的物質乙后,此動物對這種細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則這兩種物質中( )A.甲是抗體,乙是抗原B.甲是抗體,乙是細胞因子C.甲是細胞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細胞因子,乙是抗體C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動物體內的B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物質甲可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由此分析可知物質甲不是抗原,也不是抗體(抗體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故A、B錯誤;物質乙是該細菌中能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物質,即抗原,C正確,D錯誤。教材梳理1.非特異性免疫(1)組成:①第一道防線:_____________。②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___________(如溶菌酶)和_______細胞。(2)特點:___________,長期進化過程中遺傳下來,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知識點二 免疫系統的功能皮膚、黏膜殺菌物質吞噬生來就有2.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主要針對_____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特異性,叫作_________免疫。3.免疫系統的功能(1)免疫_______——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2)免疫_______——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功能。(3)免疫______——機體識別和______突變的細胞,防止__________的功能。特定的抗原特異性防御自穩監視清除腫瘤發生判斷正誤(1)唾液、淚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和溶菌酶一樣屬于第二道防線。( )(2)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主要針對外來病原體。( )(3)免疫自穩功能異常時,免疫反應過強、過弱或缺失,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 )(4)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 )×√××核心探討任務二、區分人體的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根據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資料1 有人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后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資料2 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腸蠕動等,可將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體驅趕出體外。資料3 當狗發生意外創傷的時候,會用自己的舌頭吮舐傷口。資料4 皮膚破損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癥反應,如疼痛、發紅、腫脹等,一段時間后可能還會流膿。資料5 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但對其他傳染病不起作用。(1)上述資料中屬于第一道防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資料3、4中屬于第二道防線的是______;屬于第三道防線的是______。(2)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_________。資料1、資料2、資料3資料4資料5資料1、資料2、資料3、資料4資料5核心歸納利用關鍵詞判斷免疫系統的功能知識拓展:1.人體的三道防線并不是完全分離的,而是相互交叉關聯的。2.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在第二道防線中發揮作用,也在第三道防線中發揮作用(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參與特異性免疫)。3.唾液、胃液、淚液中均有殺菌物質,但它們不是體液的組成成分,屬于第一道防線。4.若溶菌酶在唾液或淚液中發揮作用,則屬于第一道防線;若溶菌酶在體液(如血漿)中發揮作用,則屬于第二道防線。5.不是體液的組成成分的不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唾液、胃液等各種消化液不是體液的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種消化液中所含有的殺菌物質不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而是屬于第一道防線。典題應用3.人體對抗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是( )A.皮膚和黏膜B.體液中的溶菌酶C.體液中的樹突狀細胞D.體液中的巨噬細胞解析:人體抵御病原體的攻擊通常有三道防線,皮膚、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A符合題意。A4.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免疫監視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B.免疫系統對自身的抗原物質從不產生免疫反應C.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D.只有在免疫反應過強時,才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C解析: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A錯誤;若免疫自穩功能異常,免疫系統可對自身的抗原物質產生免疫反應,容易發生自身免疫病,B錯誤;免疫監視是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功能,C正確;免疫防御功能異常時,免疫反應過強、過弱或缺失,都有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D錯誤。網絡構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4章第1節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4章第1節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