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一節 第1課時對點訓練題組一 激素的發現1.通過學習“促胰液素的發現”的相關科學史,判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 )①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后分泌的,經血液循環作用于胰腺④法國學者沃泰默認為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經調節⑤直接注射稀鹽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分泌增加A.②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③解析: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分泌,①錯誤;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確;促胰液素是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后分泌的,經血液循環作用于胰腺,③正確;法國學者沃泰默認為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一個頑固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結果,④正確;直接注射稀鹽酸到小狗血液中不會引起胰液分泌增加,⑤錯誤。綜上分析可知,A正確。2.下列有關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及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A.沃泰默的實驗假設是胃酸刺激小腸的神經,神經將興奮傳遞給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結論是在稀鹽酸作用下,小腸黏膜產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分泌C.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由胰腺分泌的第一種激素,它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激素調節的存在D.沃泰默實驗中的對照組排除了鹽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解析: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它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激素調節的存在,但是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C錯誤。3.下列有關促胰液素和胰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胰腺受反射弧傳出神經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調節B.鹽酸進入小腸可促進促胰液素的產生C.胰腺分泌的胰液進入小腸能消化食物D.促胰液素不能經血液到胰腺解析:胰腺作為反射弧中效應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傳出神經的支配,同時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調節,A正確;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小腸黏膜在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的刺激下產生的,作用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B正確;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進入小腸能消化食物,C正確;促胰液素由小腸黏膜產生后進入血液,由血液運輸到胰腺,促進胰液分泌,D錯誤。題組二 激素研究的實例4.加拿大諾貝爾獎獲得者班廷在發現胰島素初期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狗分成兩組,甲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組先結扎胰腺導管,待傷口恢復、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腺,從中制備粗提液。隨后,將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體內,結果降低了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C )A.胰島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B.胰島素不是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而是由胰島A細胞產生C.乙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腺,是因為胰腺腺泡細胞可以產生消化酶水解胰島素D.可以給糖尿病狗飼喂乙組的粗提液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解析:促胰液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A錯誤;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產生,B錯誤;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消化酶中包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可見,乙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腺,是因為胰腺腺泡細胞可以產生消化酶水解胰島素,對實驗結果有干擾,C正確;胰島素的本質是蛋白質,飼喂會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給糖尿病狗飼喂乙組的粗提液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而應注射,D錯誤。5.結扎小狗的胰管后使其正常進食,則小狗出現的癥狀是( C )A.生長發育立即停止B.血糖濃度明顯升高,出現糖尿病C.消化不良D.尿量明顯減少,體溫顯著升高解析: 結扎小狗的胰管,使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液不能進入消化道,影響食物的消化。結扎小狗的胰管,胰島保持完好,小狗不會患糖尿病。6.下列關于班廷和助手貝斯特實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將狗的胰管結扎,胰腺萎縮B.摘除了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會造成糖尿病C.從結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縮得只剩胰島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D.注射提取液后,患病狗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會下降解析:提取液中含有胰島素,患病狗注射后血糖會下降,D錯誤。7.下面是科學家為揭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以狗為實驗動物進行研究的結果,對該實驗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B )實驗組 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a 切除胰腺 出現糖尿b 結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縮,胰島保持完好 不出現糖尿c 切除胰腺,注射胰島提取液 不出現糖尿A.由a、c實驗可知:胰島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現B.由a、b實驗可知:胰腺由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組成C.由b、c實驗可知:胰島提取液是由胰島細胞分泌的D.該研究證明:糖尿病的發病可能與胰島細胞的分泌物有關解析:a和b實驗形成對照,變量是有無胰島素,a組切除了胰腺,胰島隨著被切除,不能分泌胰島素,出現了糖尿,b組結扎了胰管,胰腺萎縮,不能產生胰液,但胰島保持完好,能夠分泌胰島素,沒有出現糖尿,說明胰島素可以防止糖尿的產生,故B錯誤。8.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相比,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與常態相比,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A.驗證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實驗,利用了“加法原理”B.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實驗性糖尿病,利用了“減法原理”C.給予糖尿病狗注射從萎縮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病狗的血糖恢復正常,利用了“加法原理”D.給閹割公雞移植睪丸,雄性性征恢復,利用了“加法原理”解析:驗證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實驗,實驗組配制缺Mg的完全培養液,對照組配制完全培養液進行對照培養,利用了“減法原理”,A錯誤。綜合強化一、選擇題1.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B )鹽酸小腸―→促胰液素胰腺―→胰液A.①過程肯定為神經調節B.②過程肯定為激素調節C.小腸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經中樞D.①②過程都屬于激素調節解析:鹽酸刺激小腸導致小腸分泌促胰液素,既可能是神經調節,也可能是激素調節,A、D錯誤;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肯定屬于激素調節,B正確;小腸不屬于神經系統,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經中樞,C錯誤。2.斯他林等在發現促胰液素之后,繼續進行研究:把一條狗的小腸黏膜刮下來,過濾后注射給另一條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顯增加的同時,血壓還驟然下降。下列推測或敘述合理的是( C )A.濾液中物質的作用效果多樣說明激素不具有專一性B.該研究說明促胰液素還具有降血壓的作用C.胰液的增加可能是小腸黏膜細胞分泌促胰液素的結果D.本實驗對照組應注射等量的清水解析: 濾液中物質的作用效果多樣,可能是因為濾液中的物質多種,不能說明激素不具有專一性,A錯誤;小腸黏膜細胞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還有多種酶和其他物質,所以狗的血壓下降不能說明是促胰液素作用的結果,只能說明小腸黏膜中的物質具有降血壓的作用,B錯誤;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進入血液,由血液傳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所以狗的胰液分泌明顯增加可能是小腸黏膜分泌促胰液素的結果,C正確;動物實驗的對照組應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以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結構,注射清水會使動物細胞吸水過多而漲破,D錯誤。3.為了探究神經系統是否能夠調控胰液的分泌,科研人員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相關實驗,據表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D )實驗組 注射試劑 注入部位 實驗現象甲 稀鹽酸 上段小腸腸腔 分泌胰液乙 血液 不分泌胰液丙 去除神經的上段小腸腸腔 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和胰液均是借助體液運輸來傳遞信息的B.甲組說明稀鹽酸刺激時上段小腸腸腔會分泌胰液C.丙組中去除上段小腸腸腔的神經體現了“加法原理”D.實驗現象表明胰液分泌存在不依賴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解析:促胰液素借助體液傳遞信息,但胰液不借助體液運輸傳遞信息,A錯誤;胰液不是小腸腸腔分泌的,是胰腺分泌的,B錯誤;丙組中去除上段小腸腸腔的神經體現了“減法原理”,C錯誤;實驗現象表明胰液分泌存在不依賴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如丙,D正確。4.胰腺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過十二指腸進入小腸,參與食物的消化。如圖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調節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A.圖中的迷走神經屬于內臟運動神經,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動B.胰腺分泌的胰液進入內環境參與食物的消化C.圖中促胰液素的作用體現了細胞間可以進行信息交流D.由圖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雙重作用解析:胰腺分泌胰液時屬于外分泌腺,分泌物通過導管直接進入消化道,參與食物的消化,不進入內環境,B錯誤。5.現有一組對胰島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為驗證某藥物能恢復高血糖小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高血糖小鼠X的血糖濃度恢復正常,現將高血糖小鼠X隨機均分成4組,各組處理方法及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組別 1 2 3 4處理方法 胰島素 + - + -該藥物 - + + -生理鹽水 - - - +實驗結果(血糖濃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注:對胰島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島素后血糖濃度無明顯變化;“+”表示有添加,“-”表示無添加,胰島素和該藥物均用生理鹽水配制而成。A.第1、3組的實驗結果分別為高于正常、正常B.第4組為對照組,該組實驗小鼠應選擇血糖濃度正常的個體C.為了控制無關變量,三種試劑都應通過飼喂的方式添加D.該實驗可以同時證明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解析:高血糖小鼠X對胰島素不敏感,則第1組小鼠血糖濃度應高于正常;該藥物能恢復高血糖小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高血糖小鼠X的血糖濃度恢復正常,則第3組小鼠血糖濃度應正常,A正確;第4組為對照組,該組實驗小鼠應選擇對胰島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B錯誤;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不能通過飼喂的方法添加,C錯誤;該實驗可以證明胰島素和該藥物共同作用能降低血糖濃度,但不能證明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D錯誤。二、非選擇題6.請分析下面三則資料,回答有關激素調節的問題:資料一 胰腺(外分泌部分)是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物——胰液中含有淀粉酶、麥芽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種消化酶。胰液通過胰總管排入小腸腸腔發揮消化作用。在胰腺中還散布著上百萬個胰島,這些胰島約占據整個胰腺體積的2%,被稱為胰腺的內分泌部分。資料二 摘除胰腺的狗會罹患糖尿病。結扎胰腺通向小腸的胰總管,會導致胰腺萎縮,胰島無變化,狗不患糖尿病。資料三 有人試圖通過摘除狗的整個胰腺,從研碎后的胰腺組織中按照科學、規范的蛋白質提取方法提取胰島素,但都以失敗告終。(1)在正常狗體內,胰島素由胰腺的_內分泌__部分合成。(2)結扎胰腺通向小腸的胰總管,狗卻不患糖尿病,原因是_分泌胰島素的胰島仍能保持正常的結構和功能__。(3)按照資料三中的方法,研究人員不能提取到胰島素的原因是_胰島素為蛋白質,會被胰蛋白酶水解__。根據題目所提供的資料,你給出的實驗改進方法是_結扎狗的胰總管,待其胰腺萎縮后再從研碎的胰腺組織中提取胰島素__。解析:(1)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合成并分泌的,即由胰腺的內分泌部分合成。(2)由于分泌胰島素的胰島仍能保持正常的結構和功能,而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必須經過體液運輸,才能到達靶細胞和靶器官,所以結扎胰腺通向小腸的胰總管,不影響胰島素的運輸,狗不患糖尿病。(3)將整個胰腺摘除后進行研磨,因為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會釋放出來,破壞胰島素,最后致提取實驗失敗,所以實驗中應想辦法阻止蛋白酶對胰島素的破壞,即結扎狗的胰總管,待其胰腺萎縮后再從研碎的胰腺組織中提取胰島素。7.下圖表示胰液分泌調節的部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鹽酸刺激_小腸(或小腸黏膜)__,從而使其分泌_促胰液素__,經血液傳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機體通過_體液調節(激素調節)__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2)圖示中反射弧的效應器為_迷走神經傳出纖維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__。表明機體還可通過_神經調節__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3)研究者又進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經、注射不同劑量促胰液素對胰液分泌量的效應,結果如表。處理方式 時間/劑量 分泌量(滴/15 min) 時間/劑量 分泌量(滴/15 min) 時間/劑量 分泌量(滴/15 min)刺激迷走神經 3 min 8 3 min 8 3 min 8注射促胰液素 1 mg 11 2 mg 37 3 mg 62刺激迷走神經同時注射促胰液素 3 min和1 mg 43 3 min和2 mg 88 3 min和3 mg 120由表中數據可知,單獨刺激迷走神經或注射促胰液素與二者同時作用相比,_二者同時作用__對胰腺分泌胰液的促進作用更顯著。(4)分泌胰液的胰腺屬于_外分泌腺__(填“外分泌腺”或“內分泌腺”)。解析:(1)據圖可知,圖中的鹽酸可刺激小腸(小腸黏膜),從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經體液傳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這表明機體通過體液調節(激素調節)方式實現了對胰腺分泌胰液的調節。(2)效應器是傳出神經纖維末梢或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圖中反射弧的效應器為迷走神經傳出纖維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該過程說明機體還可通過神經調節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3)表中數據顯示,單獨刺激迷走神經或單獨注射促胰液素與二者同時作用相比,二者同時作用的胰液分泌量明顯更多,故二者同時作用對胰腺分泌胰液的促進作用更顯著。(4)胰腺有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兩部分,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的,分泌之后通過導管運送到消化道內起消化作用。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第3章 體液調節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第1課時 激素的發現及研究實例1.基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對比分析胰島素的提取方法,分析科學家們失敗的原因。(科學思維)2.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歸納概括研究激素功能的方法。(科學思維)1.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假設: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可能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促胰液素),這種物質進入血液后,隨血流到達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的方式。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教材梳理1.分泌腺的種類(1)凡是分泌物經由導管而流出體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稱為_____分泌腺。(2)沒有導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稱為_____分泌腺。知識點一 激素的發現外內2.激素的發現(1)促胰液素的發現實驗 沃泰默 斯他林和貝利斯實驗假設 胃酸(主要成分為鹽酸)刺激小腸的_______,神經將興奮傳給_______,使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的分泌不是反射而是___________ ——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可能產生了一種___________,這種物質進入血液后,隨血流到達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神經胰腺化學調節化學物質實驗 沃泰默 斯他林和貝利斯實驗現象 ①③胰腺_______胰液;②胰腺_________胰液 胰腺_______胰液實驗結論 小腸上微小的神經難以剔除干凈,胰液的分泌是一個十分頑固的_______ (囿于定論,實際上小腸上神經的有無不影響胰液的分泌) 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學物質的調節,并將這種物質命名為___________分泌不分泌分泌反射促胰液素(2)___________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3)激素調節的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進行調節的方式。促胰液素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化學物質判斷正誤(1)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經導管運輸到相應部位。( )(2)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學物質都是內環境的成分。( )(3)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核心探討任務一、評價促胰液素的發現1.科學背景(1)事實與問題: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經導管流向十二指腸,促進食物的消化。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調節的呢?(2)理論依據:內臟器官大多同時接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3)實驗證據:刺激迷走神經(副交感神經)能引起胰腺的分泌。2.相關實驗(1)沃泰默的實驗(小腸如何把鹽酸到來的消息傳給胰腺)a.稀鹽酸→狗的小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b.稀鹽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c.稀鹽酸→狗的小腸腸腔(切除神經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①a、b形成對照實驗,自變量、因變量、對照組分別是什么?②根據a、b對照實驗的結果你能得出什么結論?③a、c形成對照實驗,自變量、因變量、對照組分別是什么?④根據a、c對照實驗的實驗結果,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提示:①自變量是稀鹽酸的作用部位,因變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對照組是a組。②稀鹽酸不通過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鹽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腸。③自變量為是否切除神經,因變量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對照組是a組。④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經調節。(2)在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中,若排除稀鹽酸和小腸黏膜本身成分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可增設兩組對照組,請寫出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核心歸納胰液分泌的多種調節途徑圖解胰腺分泌胰液的過程既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也受激素的調節。食物進入胃會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終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種消化酶);由胃進入小腸的食物和鹽酸會刺激小腸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過血液運輸到達胰腺,進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典題應用1.沃泰默沒有發現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貝利斯在沃泰默實驗的基礎上發現了促胰液素。下列關于沃泰默、斯他林和貝利斯實驗和對實驗現象解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他們都運用了單一變量、對照的實驗原則B.沃泰默設置的實驗變量是有無神經C.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變量是有無小腸黏膜物質D.沃泰默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把小腸上的神經完全剔除解析:沃泰默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做出了錯誤的實驗假設,迷信權威,囿于定論。D2.下面是與促胰液素發現過程有關的四個實驗,下列選項分析錯誤的是( )DA.①與②對比說明胰液分泌不是稀鹽酸直接作用的結果B.①與③對比說明沒有小腸神經結構的參與,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C.①②③④對比說明胰液分泌受小腸黏膜產生的物質(由血液運輸)調節D.①②③④對比說明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解析:①與②實驗中的自變量是稀鹽酸刺激的部位,因變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結果說明稀鹽酸是通過狗的上段小腸腸腔起作用的,而不是直接起作用的,A正確;①與③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切除通向小腸的神經,因變量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結果說明沒有小腸神經結構的參與,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B正確;①②③④對比說明胰腺分泌胰液受小腸黏膜產生的物質(由血液運輸)調節,且可以不通過神經調節產生,但不能說明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經的調節,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經調節,還應再設計實驗繼續探究,C正確,D錯誤。教材梳理1.胰島素的發現(1)1916年,科學家將胰島產生的,可能與糖尿病有關的物質命名為_________。(2)1921年,_______和貝斯特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島素。2.睪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科學家證實,_______就是睪丸分泌的雄激素。知識點二 激素研究的實例胰島素班廷睪酮判斷正誤(1)班廷和貝斯特提取并命名了胰島素。( )(2)胰島素、性激素均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 )(3)公雞睪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實驗證明雄性激素的化學本質是睪酮。( )(4)阻斷動物垂體與下丘腦之間的血液聯系,導致其生殖器萎縮,該實驗利用了“加法原理”。( )(5)睪酮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受體細胞。( )××××√核心探討任務二、閱讀教材P46~47“研究激素的方法”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在班廷之前,科學家試圖通過實驗證明胰腺中分泌物的存在,但都收效甚微,請你將原因標注在流程圖中。提示:如圖所示2.方法改進:科學事實:1920年,加拿大助教班廷查閱資料時了解到,膽結石阻塞胰管或以實驗方法結扎胰管都會引起胰腺萎縮,而胰島卻保持完好,這樣的機體不會患糖尿病。請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思路證實胰島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島分泌的。提示:結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縮,再用萎縮的胰腺提取液注射到實驗性糖尿病狗體內,定性觀察糖尿病癥狀與定量測定血糖、尿糖含量。3.為什么提取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不從胰腺中直接提取,而是需要使胰腺萎縮,只剩下胰島后進行提取?提示: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等對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具有分解作用,因此要想提取較多的胰島素,需要使胰腺萎縮,只剩下胰島后進行提取。4.若要證實雄激素(睪酮)是公雞的睪丸分泌的,如何設計實驗方案?提示:如圖所示5.根據激素研究的兩個實例,歸納研究內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功能的方法。提示:摘除法和移植法。摘除所研究的內分泌腺→觀察動物的癥狀→將已摘除的腺體重新移植回去或注射摘取腺體的提取物→觀察相關癥狀是否恢復。6.兩個實例中哪些實驗用到了“加法原理”,哪些實驗用到了“減法原理”?研究實例 變量處理 實驗結果 原理應用胰島素的發現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實驗性糖尿病 減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睪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摘除睪丸 ___________ 減法原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給予注射從萎縮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病狗的血糖恢復正常加法原理雄性性征明顯消失移植睪丸雄性性征逐漸恢復加法原理核心歸納激素不一定由內分泌腺產生,有的激素由內分泌細胞產生,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腺是一個特殊的器官,既可以分泌消化酶,也可以分泌激素。所以把其中有導管、能分泌消化酶的腺泡組織稱為外分泌部;把無導管、能分泌激素的胰島組織稱為內分泌部。典題應用3.19世紀,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試圖通過研碎胰腺的方法來獲得其中的胰島素,但都沒有成功,后來有科學家通過結扎胰管讓胰腺萎縮,然后單獨研碎胰島的方法成功獲得了其中的胰島素。下列推測失敗的原因,最可能是( )A.研磨過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島素分解了B.研磨時選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島C.當時研磨技術比較落后,研磨不充分D.胰島素和胰腺內的其他物質緊密結合,不容易分離A解析:由于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在研磨過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島素分解,導致實驗失敗,A正確;科學家在研磨時選取的胰腺部分不可能都正好不含有胰島,B錯誤;胰島素合成并分泌后進入血液,失敗的原因與研磨不充分關系不大,C錯誤;胰島素和胰腺內的其他物質不發生結合,D錯誤。4.科學研究表明,幼鼠注射或口服睪酮后,出生僅14天的雄鼠就表現出交配行為。如果將公雞的睪丸摘除,公雞將不再啼鳴,雞冠萎縮,求偶行為消失。重新植入睪丸,則公雞的特征和交配行為又得以恢復。這些事實說明( )A.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B.被摘除睪丸的公雞變成了母雞,因而不再啼鳴C.睪酮屬于雄激素,在雌性體內不存在D.幼鼠和公雞的有關特征和行為變化是激素和神經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A解析:分析題干中兩個實例可推知,雄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直接的聯系,A正確;被摘除睪丸的公雞雄性第二性征消失,并沒有變成母雞,B錯誤;雌性體內也有雄激素,C錯誤;題中信息不能直接說明幼鼠和公雞的有關特征和行為變化與神經調節有關,D錯誤。網絡構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3章第1節第1課時激素的發現及研究實例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3章第1節第1課時激素的發現及研究實例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