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素養等級測評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我國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A.我國現有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環境容納量B.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各種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C.因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增長過快雖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但并不影響生態環境D.人口快速增長有利于解決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答案:B解析:我國現有的人口數量沒有超過環境容納量,但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A項錯誤、B項正確;人口增長過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已經影響了生態環境,C項錯誤;人口增長并不利于解決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D項錯誤。2.右圖為PPE怪圈,它是指“貧困—人口增長—環境退化”的惡性循環。它表明( )A.貧困、人口和環境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B.貧困、人口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狀態制約著整體的性能狀態D.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答案:B解析:PPE怪圈表明了生活貧困、人口增長、環境惡化三者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由此可見,貧困、人口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3.長在路邊的小草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它卻有其存在的價值,該價值不包括( )A.它屬于該地區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B.它對生態系統中其他種群的生存有利無害C.它可能含有對人類有重要價值的基因D.它可能為某種害蟲的天敵提供棲息地答案:B解析:小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小草可能與其他種群有種間競爭關系,也可能產生抑制其他種群的物質等,所以,小草對其他種群的生存可能不利。小草體內可能含有對人類有重要價值的基因。小草可以為很多種生物提供棲息環境。4.如圖表示某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如圖示而言,遵循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環原理B.在玉米田中引種大豆并引入食蟲鳥,可提高抵抗力穩定性C.此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實現了能量的循環,使廢物資源化D.遵循自然規律,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整體原理的體現答案:C解析:就圖示而言,遵循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環原理,A正確;在玉米田中引種大豆并引入食蟲鳥,可增加物種豐富度,提高抵抗力穩定性,B正確;能量是不可能循環的,C錯誤;遵循自然規律,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整體原理的體現,D正確。5.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增進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們大力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因為生態系統的間接價值遠大于直接價值B.森林生態系統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其正常功能C.桑基魚塘是通過延長食物鏈的方法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D.植樹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對無機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緩解溫室效應答案:C解析:綠水青山體現出來的間接價值(生態功能)遠大于直接價值,A項正確;森林生態系統也要源源不斷地獲得太陽光照,固定太陽能,才能維持其正常功能,B項正確;桑基魚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C項錯誤;植樹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對無機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緩解溫室效應,D項正確。6.龍血樹是一種觀賞樹種,其樹脂可加工成一種名貴的中藥。隨著人們對龍血樹野生資源掠奪性采伐,龍血樹資源日趨枯竭,因此龍血樹被列為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龍血樹對人類有直接價值B.人類活動是造成龍血樹成為瀕危物種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龍血樹的基因進行保護D.保護龍血樹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龍血樹自然保護區答案:D解析:龍血樹可以加工為中藥,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A項正確;人類對龍血樹的掠奪性開發是其瀕危的主要原因,B項正確;可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龍血樹的基因進行保護,如建立遺傳資源種子庫、植物基因庫等,C項正確;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堅持合理利用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D項錯誤。7.生態農業是指能獲得較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下列關于生態農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營養級越多越好B.比傳統農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強C.設計的主要原理是循環原理D.屬于人工生態系統,對病蟲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答案:A解析:生態農業中食物鏈和營養級不是越多越好,且營養級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A錯誤;生態農業比傳統農業的抵抗力穩定性強,B正確;生態農業設計的主要原理是循環原理,C正確;生態農業屬于人工生態系統,對病蟲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D正確。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穩態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的敘述,錯誤的是( )A.物種多樣性較高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相對較高B.在一塊牧草地上播種雜草形成雜草地后,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C.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易地保護D.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明顯小于它的間接價值答案:C解析:物種多樣性較高的生態系統,營養結構較復雜,抵抗力穩定性相對較高,A正確;在一塊牧草地上播種雜草形成雜草地后,營養結構更復雜,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B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就地保護,C錯誤;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D正確。9.滇金絲猴是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寶,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滇金絲猴生活在海拔最高處是長期進化的結果B.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滇金絲猴最有效的措施C.保護滇金絲猴實際是從物種水平保護生物多樣性D.滇金絲猴為關鍵物種,其滅絕會導致該區生態系統崩潰答案:D解析:生物的生活習性是長期進化的結果,A正確;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確;滇金絲猴是一個物種,其滅絕就代表一個物種的消失,保護滇金絲猴實際是從物種水平保護生物多樣性,C正確;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關鍵性物種,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因素很多,滇金絲猴雖然在生態系統中起重要作用,但它的滅絕并不一定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崩潰,D錯誤。10.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列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自然選擇無關B.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可以反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物種多樣性比較高的生態系統相對穩定D.遺傳多樣性較低的種群適應環境能力強答案:C解析: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之一,導致多種生物物種的出現,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與自然選擇有關,A錯誤;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著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生態系統是指一定時間和空間中,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的統一整體。因此生物群落的多樣性不能反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B錯誤;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C正確;遺傳多樣性較低的種群適應環境能力弱,D錯誤。11.長期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堿化,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并污染環境。下列修復和改良酸堿化土壤的措施中,不屬于生態工程的是( )A.設計構建物質和能量多級利用的現代農業種植體系B.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酸堿的農作物,秸稈還田C.施用化學改良劑或一些礦質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D.分離和篩選耐酸堿的微生物作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答案:C解析:設計構建物質和能量多級利用的現代農業種植體系,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再生,減少了廢棄物的產生,屬于生態工程,A正確;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酸堿的農作物,秸稈還田,符合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循環原理,B正確;施用化學改良劑或一些礦質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減輕或消除酸堿危害作用屬于化學修復方法,不屬于生態工程,C錯誤;分離和篩選耐酸堿的微生物作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種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功能菌作為分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的物質循環,屬于生態工程,D正確。12.下列關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建立生態農業,延長食物鏈,降低系統總能量利用率B.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保證糧食穩產C.開荒辟地,圍湖造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D.“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可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答案:D解析:建立生態農業,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系統總能量利用率,A錯誤;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會污染環境,B錯誤;應該是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可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C錯誤;“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可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D正確。13.下圖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衰竭—環境污染”的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毀林造田可能是a~b年糧食水平增長的原因之一B.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引起糧食匱乏、自然資源衰竭等問題C.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衰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D.該模型未考慮人類的創造力和控制自身發展的能力答案:C解析:糧食、自然資源和環境污染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數量的變化,毀林造田可能是a~b年糧食水平增長的原因之一,A、B正確;人口數量增加,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增大,而環境的變化又反過來限制人口數量的增多,C錯誤;人類是具有控制自身發展能力和創造力的生物,通過采取科學措施,可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D正確。14.為修復長期使用農藥導致有機物污染的農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復合菌劑。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加入菌劑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種多樣性,提高土壤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該菌劑減少了殘留農藥進入農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壤中的物質循環C.土壤有毒物質的減少有利于增加農田動物的種類,降低害蟲的優勢度D.農藥降解菌具有分解農藥的特殊代謝途徑,體現了基因多樣性的應用價值答案:B解析:該菌劑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種多樣性,提高土壤生態系統的穩定性,A正確;該菌劑中的微生物分解殘留農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土壤中的物質循環,B錯誤;土壤有毒物質的減少,可避免農田動物受毒害,能有效地增加其種類,同時也增大了害蟲的環境壓力,降低了其優勢度,C正確;農藥降解菌具有分解農藥的特殊代謝途徑,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它存在相應的基因,這體現了基因多樣性的應用價值,D正確。15.如圖為一富營養化河流生態修復工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曝氣可增加厭氧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質增加了微生物附著的面積,提高了凈化能力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體氮、磷的能力,可減少富營養化D.增加水體透明度,恢復水草生長是該修復工程的目標之一答案:A解析:曝氣可增加溶氧量,進而降低厭氧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增加需氧型微生物的降解能力,A錯誤;吸附基質增加了微生物附著的面積,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可促進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夠提高凈化能力,B正確;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龐大的根系透過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體中,植物的根系從水體中吸收氮、磷等物質,可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增加水體透明度,恢復水生植物生長,從而起到改善和凈化水質的作用,可見,增加水體透明度,恢復水草生長是該修復工程的目標之一,C、D正確。16.“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內篇·人間世》)從中可見,我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莊子的話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都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B.“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功能C.“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體現了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功能D.《韓非子》中的“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體現了節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莊子的話意思是:桂樹因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樹因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們只知道有用的好處,哪里知道無用的好處啊。莊子的話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都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A正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功能,題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B正確;“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描述植物的枝條能夠長成植物體,屬于無性生殖中的營養生殖,C錯誤;“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強調了物質生產的有限性與人口增長過快產生了矛盾,體現了節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D正確。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0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提出,生態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增顯。綜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無廢棄物農業”是我國古代傳統農業的輝煌成就之一,這一成就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原理。使一個系統產出的污染物,能夠成為本系統或者另一個系統的生產原料,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北防護林”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是指在我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橫跨13個省551個縣,該工程依據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從生物多樣性角度考慮,還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濕地生態恢復工程是采用工程學和_____________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在濕地的周圍還應建立緩沖帶,以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___________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答案:(1)循環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 (2)整體原理 物種多樣性 (3)生態學措施 自然演替解析:(1)“無廢棄物農業”指的是生態農業中一些物質被循環利用,沒有直接作為廢棄物拋棄而污染環境,這一成就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環原理。生態經濟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特點。(2)“三北防護林”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是指在我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它是我國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而實施的,其最重要的生態效益是防風固沙,防止沙漠化,該工程依據的基本原理是整體原理,同時考慮到該生態工程中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還要做到物種多樣性,以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自我調節能力。(3)濕地生態恢復工程是采用工程學和生態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在濕地的周圍還應建立緩沖帶,以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被破壞的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18.(10分)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細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呈藍綠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這種現象稱為水華。水華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術能起到凈化水質、防治水華的作用。下圖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嚴重的水華往往會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生物浮床技術能起到凈化水質、防治水華的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價值。(2)浮床上的植物與藍細菌之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若想防治水華,可以選擇種植能富集_________(填“N”“P”或“K”,可多選)的植物使生態系統修復,經生態修復后,生物_________將會升高。已知鳳眼蓮能富集Cu、Hg,采收后_________(填“適合”或“不適合”)作家畜飼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水域內種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鰱魚、草魚等植食性魚類,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由于水華造成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上述措施發揮的作用:①利用了挺水植物與浮游藻類的___________關系,制約浮游藻類的數量;②植食性魚類可以___________,制約浮游藻類的數量。答案:(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氣 間接 (2)N和P 多樣性 不適合 Cu、Hg等重金屬沿食物鏈傳遞并會在高營養級生物體內積累,造成危害 (3)種間競爭 捕食藻類解析:(1)水華嚴重時,水下光照強度大大減弱,含氧量也降低,由于沉水植物在水體的底層,會因缺乏光照和氧氣而大量死亡。人工生物浮床起到凈化水質、防治水華的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2)浮床上的植物和藍細菌之間競爭陽光等,二者存在種間競爭關系。若想防治水華,可以選擇種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態系統修復,經生態修復后,生物多樣性將會升高。由于鳳眼蓮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屬沿食物鏈傳遞并會在高營養級生物體內積累,造成危害,因此鳳眼蓮不合適作飼料。(3)在發生水華的水域內種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鰱魚、草魚等植食性魚類,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類的種間競爭關系和植食性魚類捕食藻類關系來制約浮游藻類的數量,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復該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9.(10分)“千里金堤柳如煙,蘆葦蕩里落大雁。漁歌催開千張網,荷花映紅水底天……”洞庭湖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近百年來,在自然和人為活動的雙重作用下,湖泊面積逐漸萎縮。(1)流經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山的鳥類主要分布在從君山公園大門到烏龍尾,沿途植被有蘆葦、灌叢、喬木、茶園和水域灘涂,適合不同的鳥類棲息,林鳥和水鳥均有分布。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結構。(3)人們仍然注重湖區的資源價值,注重當前的利益,忽視長久的發展,使用著最先進技術,以最大強度向洞庭湖索取,使得洞庭湖朝著破碎化、陸地化的方向發展。上述情況說明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進行。(4)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湖泊萎縮,調蓄功能下降,災害頻率上升,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價值愈來愈體現出來。為此,國家建立了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屬于_______保護。答案:(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流入(或人工輸入)到濕地生態系統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2)水平 (3)速度和方向 (4)間接 就地解析:(1)流經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流入(或人工輸入)到濕地生態系統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2)從君山公園大門到烏龍尾,沿途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種群,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3)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4)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20.(12分)某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濕地公園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凈化系統,還可以利用藻類蛋白養魚、養鴨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濕地凈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簡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輸入人工濕地的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工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一現象體現了群落具有_______ 結構。該人工濕地的建設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該人工濕地中的蘆葦、藻類等植物生長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凈化污水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恰當的箭頭和文字完成該人工濕地的碳循環圖解。(6)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實地調查了該人工濕地后,在大力贊賞利用濕地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的同時,還向相關部門提出了應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控制這一合理的建議,其依據的生態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2)垂直 循環、自生、整體原理 (3)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礦質養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4)向水體中適當通入空氣 (5)見下圖(6)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解析:輸入人工濕地的能量有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和生活污水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層次,這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該人工濕地的建設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循環、自生、整體原理等。人工濕地中的細菌、真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產生大量的氮、磷,被人工濕地中的蘆葦、藻類等植物吸收,導致其生長迅速。濕地中的細菌、真菌多數為需氧型微生物,為提高其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可不斷向水體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氣。21.(10分)(2024·全國甲卷,9)鳥類B曾瀕臨滅絕。在某地發現7只野生鳥類B后,經保護其種群規模逐步擴大。回答下列問題。(1)保護鳥類B采取“就地保護為主,易地保護為輔”模式。就地保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鳥類B經人工繁育達到一定數量后可放飛野外。為保證鳥類B正常生存繁殖,放飛前需考慮的野外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3)鳥類B的野生種群穩步增長。通常,種群呈“S”形增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保護鳥類B等瀕危物種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 (2)天敵、競爭者、食物等 (3)存在環境阻力 (4)增加生物多樣性解析:(1)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2)為保證鳥類B正常生存繁殖,放飛前需考慮的野外生物因素有減少天敵以及競爭者的存在,同時增加鳥類B的食物數量和種類。(3)種群呈“S”形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受資源和空間的限制,以及競爭者和天敵的存在,即存在環境阻力。(4)保護瀕危物種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張PPT)第4章 人與環境本章知識網絡2門世2有3厚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的關系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人口增長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直接價值生物多樣性價值間接價值潛在價值人與環境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物多樣喪失的原因掠奪式的利用就地保護易地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利用生物技術保護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關注生態工程建設自生循環生態工程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協調整體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4章人與環境單元素養檢測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第4章人與環境知識網絡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