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2 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1.定義: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場所:生物體的活細胞內。4.呼吸作用的意義: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獲得能量的主要方式。5.影響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1)溫度: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度影響最大。溫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強;溫度過高,呼吸作用減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強。(3)氧氣: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加強。(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時,抑制呼吸作用。在儲藏蔬菜、水果、糧食時采取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長儲藏時間。二、植物的光合作用1.定義: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CO2和H2O等無機物制造出有機物,并釋放O2的過程。2.表達式:6CO2+6H2OC6H12O6+6O2↑3.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轉化 物質轉化:簡單的無機物制成復雜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4.光合作用的意義:(1)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機物(2)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豐富的能源(3)維持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5.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與聯系:區 別 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①場所 葉綠體 細胞②條件(與光關系) 在光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③氣體變化 吸收CO2放出O2 吸入O2呼出CO2④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⑤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消耗能量聯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儲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題型1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2題型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4題型3植物的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 7題型4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9題型1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1.如圖為懸鈴木葉增長過程中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的變化,根據該圖結果可以推測( )A.在0~20天,三棵樹葉片生長迅速,可能與氣溫變暖有關,20天后氣溫過于炎熱,葉片不再生長B.120天后,單位面積葉片光合作用減弱C.三棵樹葉大小不同,主要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品種D.三棵樹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隨葉片面積增加成正比關系,葉片的大小決定了葉綠素的含量2.如圖所示,甲圖表示A、B兩種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乙圖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二氧化碳濃度環境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據甲圖分析,在較長連續陰雨的環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是 植物。(2)甲圖a點表示的生理學含義是A植物的 (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強度,若光照強度大于b點,A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在C點光照強度下,單位時間內,比較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A植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B植物。(4)比較乙圖中d、e兩點,限制d點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比較e、f兩點,限制f點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5)增施農家肥相較于化肥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原因是 。3.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與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大于 (選填某個光照強度)的條件下才能生長.(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題型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4.花生,原名“落花生”,其果實營養價值豐富,是我市廣泛種植的一種油料作物。圖一、二、三、四、五為花生植株及其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物質,A、B、C表示結構,圖三為種植花生一天時間內二氧化碳吸收和釋放曲線圖。圖四為一天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五為在葉肉細胞內進行的部分生理活動。請據圖分析作答:(1)花生植株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中95%的水分通過 散失到大氣中,促進了生物圈的 。(2)“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谷雨時節氣溫轉暖,降雨量增多,適合播種。早春播種花生時,常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這主要目的是 。(3)圖一中,花生閉花受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細胞迅速伸長形成子房柄,與其前端的子房合稱果針。由果針頂端木質化的表皮細胞形成的“帽狀物”保護 進入土壤,進而發育成果實。(4)圖二中,花生植株在結構C 內進行光合作用。部分有機物通過葉脈、莖和果針中的結構B 運輸到果實。(5)大棚種植的花生,若溫度降低,圖三中的A點會向 (填“上”或“下”)移。花生種植時要合理密植、可間作套種提高了圖四中曲線 (填“Ⅰ”或“Ⅱ”)生理過程的效率。當圖五中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僅存⑤⑥時,對應圖四中的時間點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5.西瓜為夏季常見水果,果肉香甜富含水分,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1)西瓜秧苗在主蔓上會長出許多側蔓,即發杈能力強。人們發現,若側蔓太多,結出的果實總產量反而下降。請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出現此現象的原因: 。(2)基于上述原因,在西瓜栽培過程中,通常需要對側蔓進行修剪。為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對西瓜產量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修剪方式 保留1主蔓 保留1主蔓1側蔓 保留1主蔓2側蔓 a實驗 結果 總葉片數 18 36 38 31單果重/kg 7.3 8.8 9.6 8.4樣地總產量/kg 5840 7040 7680 6720①丁組為對照組,表格中a處的處理方式應為 。②由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其中保留1主蔓2側蔓是產量最高的修剪方式。(3)大棚種植西瓜時,以下栽培措施能夠提高西瓜產量的是 (多選)。A.全天輸入額外的二氧化碳B.夜晚輸入額外的氧氣C.合理密植D.夜晚開棚讓棚內熱氣散去(4)為了探究一條側蔓上西瓜葉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設計了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乙為C裝置葉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①圖甲所示的實驗設計能探究哪些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②一段時間后,抽取B裝置中的氣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填“能”“不能”)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③D裝置彎玻璃管中紅墨水的移動方向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動”)。圖乙中的曲線 與D裝置內葉片的生理活動相對應。6.同學們在學習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相關知識后,對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特別感興趣,于是他們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圖一是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圖二所示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此實驗忽略溫度等因素對裝置內氣體體積等的影響),將圖二裝置放在室外培養24小時,連接氧氣檢測儀,測得裝置內一晝夜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如圖三,請據圖完成下列問題:(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一中過程[ ] 的效率,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依據是圖三曲線中A點低于 點(填圖中字母)。(2)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圖一所示的過程[ ] 主要是在該能量轉換器中進行的,該過程發生在圖三的曲線 段,該過程的表達式為: 。(3)隨著時間推移,圖三中紅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點時移動到最右端(填數字)。分析圖二和圖三可知,綠色植物對于維持生物圈的 具有重要作用。(4)通過觀察會發現,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②絕大部分通過圖一中的生理過程[ ] ,散發到空氣中,提高了大氣濕度,增加了降水,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題型3植物的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7.果實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時間會出現呼吸高峰,這是果實成熟的標志。如圖為不同溫度條件下果實的呼吸速率與貯藏時間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貯藏至第9天時,12℃和20℃的條件下,果實成熟度相同B.20℃的條件下貯藏的果實最先成熟C.6℃條件下果實不成熟D.相同質量的果實,在貯藏至第18天時,12℃的條件下果實最重8.小陳愛吃藍莓,常去采摘,發現藍莓夏季成熟,喜濕潤;也發現藍莓需盡早放冰箱冷藏才能保鮮。為了弄清其中的一些原因,他測定了藍莓在密閉容器內產生CO2的速率,結果如圖a、b曲線。同時查閱資料得:藍莓多年生灌木,根系分布淺,沒有根毛,對肥的要求不高,太高反而會傷害它。(1)藍莓喜濕潤可能跟藍莓的根吸水力弱有關,吸水力弱的原因是 ;(2)藍莓對肥的要求不高,太高會傷害它的原因是 ;(3)分析圖甲a或b曲線,隨著藍莓儲藏時間的增加,產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閉容器內CO2濃度會逐步 (選填“增大”或“減小”),從而抑制了呼吸作用;(4)藍莓盡早放冰箱保鮮的原因 ;(5)小陳想若是小范圍的大棚種植,為提高藍莓產量可以用 制取CO2,充入大棚中,促進藍莓的光合作用。9.蔬菜水果的保鮮是一個熱點話題,人們通常利用抑制其呼吸作用來延長保鮮時間。如圖甲、乙是某農科所通過一系列實驗,得出CO2釋放量與溫度、O2濃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甲、乙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如何延長蔬菜水果的保鮮時間提出具體建議并說出理由。題型4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10.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在密閉溫室種植草莓并繪制了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1、2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分析圖1,A~B段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B.分析圖1,B點和D點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C.分析圖1,在0~24時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12時左右D.分析圖2,夜間溫度:20℃的草莓比夜間30℃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多11.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 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D.圖丁曲線可以表示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12.為探究光照強度對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將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置于不同的光照強度下,記錄單位時間內紅墨水滴左、右移動距離,并將實驗結果繪制成圖乙曲線(此實驗不考慮溫度等因素對小室內氣體體積等的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將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時,紅墨水滴向右移動B.在a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向右移動C.在b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不移動D.在c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向左移動13.如圖表示的是白天發生在植物葉片內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甲、乙表示生理過程,①表示某種氣體。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甲表示的是光合作用B.綠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在了甲過程C.乙過程分解的有機物是甲過程制造的有機物D.植株的葉片相互遮擋,會影響植物的甲過程14.如圖表示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情況,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隨著光照強度不斷增加,光合作用持續增強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C.圖中f點時,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相等D.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a、b點位置會下移15.如圖是正常生長的糧食作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是呼吸作用曲線B.曲線Ⅰ和曲線Ⅱ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b、c區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D.陰雨天氣a區域的面積會增大16.為了測定學校小荷塘藻類植物的產氧量,某同學取了3個同樣大小的玻璃瓶標記為甲、乙、丙,從魚塘中某一深度裝了等量的3瓶水,每瓶水都含有等量的藻類植物并密封。測得甲瓶中的溶解氧量為x,同時將乙瓶用黑布完全包裹,再同丙瓶一起放置取水深度靜置。24小時后取出乙、丙瓶分別測得其中溶解氧量為y和z。則瓶中的藻類植物24小時內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量為( )A.y﹣z B.z﹣y C.x﹣y D.z﹣x17.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的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點可表示該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B.b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C.0﹣n2段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是光照強度D.光照強度為n2時,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總量為c18.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如圖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時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調整到25℃條件下(其它環境因素如光照強度、CO2濃度保持不變),理論上,圖中相應點的變化是( )A.a點上移,b點左移,m值增加B.a點上移,b點右移,m值下降C.a點下移,b點不移,m值增加D.a點不移,b點左移,m值不變19.綠色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動對植物十分重要,圖一中A、B、C為水稻葉片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二為該植物晴朗夏季一天24小時內葉肉細胞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折線圖,圖三為某葉肉細胞內進行的兩項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農業生產中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是為了提高圖一中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生理過程的效率。(2)圖一表示的生理過程中,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這一過程主要發生在活細胞的 結構中。(3)圖二中植物體一天內有機物積累量最多的時刻是曲線上的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點。若天氣溫度降低,圖二中的A點會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圖二中進行圖一C生理過程的時間段是 段(用圖中字母表示)。(4)圖二中DE段下降的原因是 (選填下列字母代號)。A.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B.夏季中午溫度過高,部分氣孔暫時關閉,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C.蒸騰作用過強,導致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不足D.水稻的部分葉片受陽光灼傷枯萎(5)圖三中甲、乙表示氣體,則甲表示 。(6)在圖二中的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圖三中正在發生的過程有 (選填圖三中的數字代號)。20.如圖,A、B、C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請根據圖示回答(1)圖中C表示的生理活動是 ,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行的。(2)生理活動A可用式子表示為①+②有機物+③,其中a表示進行A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該條件是 。(3)為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除適當增加光照強度外,也可適時噴施 (填序號) 來達到增產的目的,因此它也被稱為“氣肥”。(4)植物通過A生理活動吸收①釋放③,維持著生物圈中 的相對平衡。(5)下列各項中,對植物B生理活動沒有直接影響的一項是A.有無光照B.環境中氧的含量C.環境的溫度D.植物細胞含水量21.將某種植物置于高溫環境(HT)下生長一定時間后,測定HT植株和生長在正常溫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溫度下的光合速率,結果如圖。據此,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A.兩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B.35℃時HT植株和CT植株消耗的CO2量相等C.50℃時CT植株只進行光合作用,不進行呼吸作用D.HT植株表現出對高溫環境的適應性22.為研究溫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研究小組設置6個不同溫度,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實驗。先持續光照12小時后,測得光照下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CO2)的減少量;然后黑暗處理12小時后,測得黑暗時密閉環境中CO2的增加量,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對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溫度設置 5℃ 10℃ 15℃ 20℃ 25℃ 30℃光照12小時CO2的減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黑暗12小時CO2的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6A.光照12小時后,10℃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21mgCO2B.光照12小時后,25℃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C.24小時后,10℃組密閉環境中CO2減少30mgD.24小時后,30℃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23.如圖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條件下,24小時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曲線。及某興趣小組繪制的4幅葉肉細胞內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況示意圖(①、②表示細胞內兩種能量轉換器),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是圖四表示的過程B.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是圖二表示的過程C.C點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D.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專題02 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一、植物的呼吸作用1.定義: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場所:生物體的活細胞內。4.呼吸作用的意義: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獲得能量的主要方式。5.影響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1)溫度: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度影響最大。溫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強;溫度過高,呼吸作用減弱。(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強。(3)氧氣: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加強。(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時,抑制呼吸作用。在儲藏蔬菜、水果、糧食時采取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長儲藏時間。二、植物的光合作用1.定義: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CO2和H2O等無機物制造出有機物,并釋放O2的過程。2.表達式:6CO2+6H2OC6H12O6+6O2↑3.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轉化 物質轉化:簡單的無機物制成復雜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4.光合作用的意義:(1)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機物(2)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豐富的能源(3)維持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5.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與聯系:區 別 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①場所 葉綠體 細胞②條件(與光關系) 在光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③氣體變化 吸收CO2放出O2 吸入O2呼出CO2④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⑤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消耗能量聯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儲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題型1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2題型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5題型3植物的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 10題型4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13題型1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1.如圖為懸鈴木葉增長過程中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的變化,根據該圖結果可以推測( )A.在0~20天,三棵樹葉片生長迅速,可能與氣溫變暖有關,20天后氣溫過于炎熱,葉片不再生長B.120天后,單位面積葉片光合作用減弱C.三棵樹葉大小不同,主要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品種D.三棵樹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隨葉片面積增加成正比關系,葉片的大小決定了葉綠素的含量【解答】解:A.在0﹣20天,三棵樹葉片生長迅速,可能與氣溫變暖有關,但20天后葉片不再生長從本題中并未體現溫度相關信息,故無法判斷是因為炎熱而不再生長,A錯誤。B.120天后,葉面積基本沒發生變化,但葉綠素含量逐漸減少,單位面積所含葉綠素減少,葉綠素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故單位面積葉片光合作用減弱,B正確。C.三棵樹葉大小不同,可能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品種,也可能與溫度、水分、土壤貧瘠程度等因素有關,C錯誤。D.由圖可知,前20天葉面積生長迅速,葉綠素含量也迅速增加;20﹣120天左右葉面積基本保持不變而葉綠素含量還保持增長趨勢;120﹣180天左右葉面積基本保持不變而葉綠素含量減少,故總的來看葉綠素含量隨葉片面積增加不成正比關系,D錯誤。故選:B。2.如圖所示,甲圖表示A、B兩種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乙圖表示將A植物放在不同二氧化碳濃度環境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據甲圖分析,在較長連續陰雨的環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是 植物。(2)甲圖a點表示的生理學含義是A植物的 (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強度,若光照強度大于b點,A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在C點光照強度下,單位時間內,比較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A植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B植物。(4)比較乙圖中d、e兩點,限制d點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比較e、f兩點,限制f點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5)增施農家肥相較于化肥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原因是 。【解答】解:(1)由圖甲曲線可以看出,A植物的生長需要較強的光照強度,在較長時間的連續陰雨環境中,光照較弱,植物A的光合作用較弱,生長受到的影響較大。(2)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為0、此時植物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該點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速率;若光照強度大于b點,A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在C點光照強度下,單位時間內,比較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A植物多于B植物。(4)乙圖中d、e兩點比較,CO2濃度相同,限制d點光合速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強度。e、f兩點比較,光照強度相同,限制f點光合速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CO2濃度。(5)農家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CO2,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因此增施農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3.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與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大于 (選填某個光照強度)的條件下才能生長.(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解答】解:(1)乙植物在較低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陰性植物.(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6,兩者的差值為2;在晝夜周期條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強度大于V的條件下才能生長.(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題型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4.花生,原名“落花生”,其果實營養價值豐富,是我市廣泛種植的一種油料作物。圖一、二、三、四、五為花生植株及其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物質,A、B、C表示結構,圖三為種植花生一天時間內二氧化碳吸收和釋放曲線圖。圖四為一天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圖五為在葉肉細胞內進行的部分生理活動。請據圖分析作答:(1)花生植株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中95%的水分通過 散失到大氣中,促進了生物圈的 。(2)“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谷雨時節氣溫轉暖,降雨量增多,適合播種。早春播種花生時,常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這主要目的是 。(3)圖一中,花生閉花受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細胞迅速伸長形成子房柄,與其前端的子房合稱果針。由果針頂端木質化的表皮細胞形成的“帽狀物”保護 進入土壤,進而發育成果實。(4)圖二中,花生植株在結構C 內進行光合作用。部分有機物通過葉脈、莖和果針中的結構B 運輸到果實。(5)大棚種植的花生,若溫度降低,圖三中的A點會向 (填“上”或“下”)移。花生種植時要合理密植、可間作套種提高了圖四中曲線 (填“Ⅰ”或“Ⅱ”)生理過程的效率。當圖五中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僅存⑤⑥時,對應圖四中的時間點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解答】解:(1)植物吸收的水分,其中一部分被葉肉細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其余的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因此花生植株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中95%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2)種子的萌發除了具有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即必須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外,還必須有適宜的條件,在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下就能萌發,有的種子萌發還需要光照條件。早春氣溫較低,而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因此在早春播種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蓋,這樣可以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種子萌發。(3)在完成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結構凋落,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所以,圖一中,花生閉花受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細胞迅速伸長形成子房柄,與其前端的子房合稱果針。由果針頂端木質化的表皮細胞形成的“帽狀物”保護子房進入土壤,進而發育成果實。(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物是有機物和氧。結合分圖二可知,花生植株在結構C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將①水和②二氧化碳轉化成③有機物和④氧氣。篩管是植物體中由上而下輸導有機物的管道。因此,花生葉片制造的部分有機物通過葉脈、莖和果針中的結構B篩管運輸到果實,貯存在花生種子內。(5)呼吸作用受溫度的影響,溫度低呼吸作用會減弱,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會減少,因此若大棚內溫度降低,圖三中的A點應向上移。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白白浪費,農業生產中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提高了圖三中曲線Ⅰ(光合作用)生理過程的效率。當圖五中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僅存⑤⑥時,即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對應的是圖三中b、f點。5.西瓜為夏季常見水果,果肉香甜富含水分,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1)西瓜秧苗在主蔓上會長出許多側蔓,即發杈能力強。人們發現,若側蔓太多,結出的果實總產量反而下降。請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出現此現象的原因: 。(2)基于上述原因,在西瓜栽培過程中,通常需要對側蔓進行修剪。為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對西瓜產量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修剪方式 保留1主蔓 保留1主蔓1側蔓 保留1主蔓2側蔓 a實驗 結果 總葉片數 18 36 38 31單果重/kg 7.3 8.8 9.6 8.4樣地總產量/kg 5840 7040 7680 6720①丁組為對照組,表格中a處的處理方式應為 。②由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其中保留1主蔓2側蔓是產量最高的修剪方式。(3)大棚種植西瓜時,以下栽培措施能夠提高西瓜產量的是 (多選)。A.全天輸入額外的二氧化碳B.夜晚輸入額外的氧氣C.合理密植D.夜晚開棚讓棚內熱氣散去(4)為了探究一條側蔓上西瓜葉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指導下設計了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乙為C裝置葉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提示: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①圖甲所示的實驗設計能探究哪些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②一段時間后,抽取B裝置中的氣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填“能”“不能”)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③D裝置彎玻璃管中紅墨水的移動方向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動”)。圖乙中的曲線 與D裝置內葉片的生理活動相對應。【解答】解:(1)西瓜秧苗在主蔓上會長出許多側蔓,即發杈能力強。人們發現,若側蔓太多,結出的果實總產量反而下降。過多的側蔓會對光照、水分等進行競爭,使每條側蔓上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都不充足,果實質量因而下降。(2)①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丁組為對照組,表格中a處的處理方式應為不做處理。②由表中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側蔓會影響西瓜產量,其中保留1主蔓2側蔓是產量最高的修剪方式。(3)大棚種植西瓜時,以下栽培措施能夠提高西瓜產量的是全天輸入額外的二氧化碳、合理密植、夜晚開棚讓棚內熱氣散去(4)①圖甲中,A葉片割斷主葉脈,導管被切斷,這樣A葉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從根運輸來的水分,因此,A葉片割斷處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為唯一變量的對照實驗組;B葉片和C葉片,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光,是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C葉片和D葉片,唯一不同的變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因此,圖甲所示的實驗設計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②B裝置中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一段時間后,抽取B裝置中的氣體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現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呼吸作用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③D裝置中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釋放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導致D裝置缺乏二氧化碳原料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D裝置內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圖乙中,曲線Ⅰ主要在6~18點有光時進行,因此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在0~24點都能進行,因此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D裝置內的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圖乙中的曲線Ⅱ與D裝置內葉片的生理活動相對應。6.同學們在學習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相關知識后,對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特別感興趣,于是他們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圖一是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圖二所示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此實驗忽略溫度等因素對裝置內氣體體積等的影響),將圖二裝置放在室外培養24小時,連接氧氣檢測儀,測得裝置內一晝夜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如圖三,請據圖完成下列問題:(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一中過程[ ] 的效率,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依據是圖三曲線中A點低于 點(填圖中字母)。(2)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圖一所示的過程[ ] 主要是在該能量轉換器中進行的,該過程發生在圖三的曲線 段,該過程的表達式為: 。(3)隨著時間推移,圖三中紅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點時移動到最右端(填數字)。分析圖二和圖三可知,綠色植物對于維持生物圈的 具有重要作用。(4)通過觀察會發現,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②絕大部分通過圖一中的生理過程[ ] ,散發到空氣中,提高了大氣濕度,增加了降水,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解答】解:(1)圖一中,甲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過程,表示光合作用,間作套種和合理密植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光能,達到提高光合效率的目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分析圖三,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依據是曲線中A點低于F點,光合作用的釋放氧氣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量。(2)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線粒體是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圖一中乙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能進行,因此發生在圖三的AF段。(3)分析圖三可知,一天內在18點時密閉裝置內氧氣濃度最高,因此,這個時間紅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移動到最右端。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大量氧氣,這對于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4)圖一中的丙表示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②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到空氣中,提高了大氣濕度,增加了降水,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題型3植物的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7.果實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時間會出現呼吸高峰,這是果實成熟的標志。如圖為不同溫度條件下果實的呼吸速率與貯藏時間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貯藏至第9天時,12℃和20℃的條件下,果實成熟度相同B.20℃的條件下貯藏的果實最先成熟C.6℃條件下果實不成熟D.相同質量的果實,在貯藏至第18天時,12℃的條件下果實最重【解答】解:A、貯藏至第九天時,20℃條件下貯存的果實已經成熟了兩天,12℃條件下貯存的果實還沒成熟,所以兩者的成熟度并不相同,A錯誤。B、20℃的條件下貯藏的果實在第七天已經成熟,而12℃條件下貯存的果實第10天才成熟,6℃條件下貯存的果實要等到18天時才成熟,所以20℃的條件下貯藏的果實最先成熟,B正確。C、6℃條件下果實在十八天時到達呼吸高峰,也就是第18天成熟,C錯誤。D、相同質量的果實,在貯藏至第18天時,6℃條件下果實呼吸速率最低,消耗的有機物最少,果實最重,D錯誤。故選:B。8.小陳愛吃藍莓,常去采摘,發現藍莓夏季成熟,喜濕潤;也發現藍莓需盡早放冰箱冷藏才能保鮮。為了弄清其中的一些原因,他測定了藍莓在密閉容器內產生CO2的速率,結果如圖a、b曲線。同時查閱資料得:藍莓多年生灌木,根系分布淺,沒有根毛,對肥的要求不高,太高反而會傷害它。(1)藍莓喜濕潤可能跟藍莓的根吸水力弱有關,吸水力弱的原因是 ;(2)藍莓對肥的要求不高,太高會傷害它的原因是 ;(3)分析圖甲a或b曲線,隨著藍莓儲藏時間的增加,產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閉容器內CO2濃度會逐步 (選填“增大”或“減小”),從而抑制了呼吸作用;(4)藍莓盡早放冰箱保鮮的原因 ;(5)小陳想若是小范圍的大棚種植,為提高藍莓產量可以用 制取CO2,充入大棚中,促進藍莓的光合作用。【解答】解:(1)藍莓多年生灌木,根系分布淺,沒有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較差,導致藍莓多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2)藍莓根系分布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因此要求疏松、通氣良好的土壤條件。藍莓過量施肥極易造成樹體傷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確定要慎重,要視土壤肥力及樹體營養狀況而定。(3)分析圖甲a或b曲線可知,隨著藍莓儲藏時間的增加,產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閉容器內的CO2濃度會逐步增大,從而抑制了藍莓細胞的呼吸作用。(4)藍莓盡早放冰箱保鮮的原因是低溫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繁殖和藍莓的呼吸作用。(5)在大棚中加入適量的二氧化碳可以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產量,可以采取加熱碳酸氫鈉來制取 CO2。9.蔬菜水果的保鮮是一個熱點話題,人們通常利用抑制其呼吸作用來延長保鮮時間。如圖甲、乙是某農科所通過一系列實驗,得出CO2釋放量與溫度、O2濃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甲、乙兩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如何延長蔬菜水果的保鮮時間提出具體建議并說出理由。【解答】解:觀察坐標圖溫度與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的關系可知,溫度越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說明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分解的有機物就越多。所以生活中可用低溫貯存蔬菜水果,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延長保鮮時間,如將蔬菜、水果放到冰箱貯存。觀察氧氣濃度與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坐標圖可知,在一定的范圍內,氧氣濃度越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就越多,呼吸作用就越旺盛。在生活中可以降低氧氣濃度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延長蔬菜、水果的保鮮時間,如用保鮮膜、保鮮盒密封蔬菜、水果。故答案為:生活中低溫貯存蔬菜水果,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延長保鮮時間,如將蔬菜、水果放到冰箱貯存。觀察氧氣濃度與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坐標圖可知,在一定的范圍內,氧氣濃度越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就越多,呼吸作用就越旺盛。在生活中可以降低氧氣濃度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延長蔬菜、水果的保鮮時間,如用保鮮膜、保鮮盒密封蔬菜、水果。題型4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10.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在密閉溫室種植草莓并繪制了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1、2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分析圖1,A~B段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B.分析圖1,B點和D點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C.分析圖1,在0~24時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12時左右D.分析圖2,夜間溫度:20℃的草莓比夜間30℃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多【解答】解:A、AB段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高,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A錯誤。B、圖中B點和D點分別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和最低的時間,在B點和D點時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平衡點,即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釋放二氧化碳,此時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達到相等,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在B點和D點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B正確。C、在0~6時,夜間無光,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6~18時為白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18點有機物積累最多,C錯誤。D、在一定溫度范圍呢,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分解的有機物越多。所以夜間溫度20℃時的草莓比夜間30℃時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少,D錯誤。故選:B。11.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 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D.圖丁曲線可以表示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解答】解:A、圖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優勢,消耗氧氣,導致氧氣濃度減小,第10天時氧氣濃度最小,說明在第10天時光合作用速度與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優勢,幼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氣,導致氧氣濃升高,A錯誤;B、圖中0﹣6點,蔬菜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氧濃度下降,6﹣﹣﹣18點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濃度增加,可見圖中氣體是氧氣,B錯誤;C、根據對圖分析,a點和c點的光合作用強度差異說明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強。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C錯誤;D、0﹣10時,12﹣14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蒸騰作用加強,10﹣12時,中午高溫時,植物為了保持體內的水分,氣孔關閉,水分散失少,植物蒸騰作用弱,14時以后,溫度降低,蒸騰作用變弱,因此,圖丁曲線可以表示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蒸騰作用強度的變化情況,D正確;故選:D。12.為探究光照強度對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將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置于不同的光照強度下,記錄單位時間內紅墨水滴左、右移動距離,并將實驗結果繪制成圖乙曲線(此實驗不考慮溫度等因素對小室內氣體體積等的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將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時,紅墨水滴向右移動B.在a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向右移動C.在b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不移動D.在c點光照強度下,紅墨水滴向左移動【解答】解:A、將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時,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裝置內外氣壓下降,紅墨水滴向左移動。A錯誤。B、觀圖可知,在a點時紅墨水向左移動,B錯誤。C、圖乙中在b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裝置內外氣壓趨于平衡,紅黑水滴不移動。C正確。D、在c點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產生了氧氣,密室內氣壓增大,紅墨水滴向右移動。D錯誤。故選:C。13.如圖表示的是白天發生在植物葉片內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甲、乙表示生理過程,①表示某種氣體。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甲表示的是光合作用B.綠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在了甲過程C.乙過程分解的有機物是甲過程制造的有機物D.植株的葉片相互遮擋,會影響植物的甲過程【解答】解:A、根據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知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A正確;B、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而不是主要用于甲光合作用過程,B錯誤;C、乙表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釋放能量,所以乙過程分解的有機物,是甲過程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C正確;D、葉片相互遮擋,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制造的有機物就會減少,D正確。故選:B。14.如圖表示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情況,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隨著光照強度不斷增加,光合作用持續增強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C.圖中f點時,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相等D.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a、b點位置會下移【解答】解:A、結合題干曲線圖可知:在一定的范圍內隨光照強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強,當光照強度達到飽和后,光照強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強,A錯誤;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但該曲線圖只能體現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影響,不能體現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B錯誤;C、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還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釋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體又被光合作用利用,這時,在光照下測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稱為表觀光合速率或凈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體表達為:光合作用消耗總二氧化碳=從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見,在光照強度為零時,甲植物釋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圖中e點時,甲乙兩植物的表觀光合速率相等。說明,f點時,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比乙植物的更強,C錯誤;D、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溫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釋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點位置會下移,D正確。故選:D。15.如圖是正常生長的糧食作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A.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是呼吸作用曲線B.曲線Ⅰ和曲線Ⅱ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b、c區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D.陰雨天氣a區域的面積會增大【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均可進行。圖中Ⅰ只在6點~18點有光的條件下進行,因此,Ⅰ是光合作用曲線;Ⅱ在0點~24點全天(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因此,Ⅱ是呼吸作用曲線。A正確。B、曲線Ⅰ和曲線Ⅱ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B正確。C、由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圖可知,在b、c區中,曲線Ⅱ位于曲線Ⅰ的上方,所以,b、c區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C正確。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a區域表示植物的凈光合作用的產量。陰雨天氣光線較弱,光合作用會減弱,所以,a區域的面積會減小,D錯誤。故選:D。16.為了測定學校小荷塘藻類植物的產氧量,某同學取了3個同樣大小的玻璃瓶標記為甲、乙、丙,從魚塘中某一深度裝了等量的3瓶水,每瓶水都含有等量的藻類植物并密封。測得甲瓶中的溶解氧量為x,同時將乙瓶用黑布完全包裹,再同丙瓶一起放置取水深度靜置。24小時后取出乙、丙瓶分別測得其中溶解氧量為y和z。則瓶中的藻類植物24小時內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量為( )A.y﹣z B.z﹣y C.x﹣y D.z﹣x【解答】解:A瓶中的含氧量x為初始含氧量,B瓶用黑布完全包裹,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有氧呼吸作用,瓶中氧氣減少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為x﹣y;C瓶有光照,既進行呼吸作用也進行光合作用,24小時C瓶凈積累量為z﹣x,則光合作用產氧量=呼吸消耗量+凈光合量=(x﹣y)+(z﹣x)=z﹣y。故選:B。17.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的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點可表示該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B.b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C.0﹣n2段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是光照強度D.光照強度為n2時,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總量為c【解答】解:A、a點由于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可以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A正確;B、b點表示植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B正確,C、在光線較弱時,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現圖示中ab段的情況,b點表示植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當光照強度>n1時,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0﹣n2段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是光照強度。C正確D、當光照達到一定強度時,植物體為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關閉了部分氣孔,c點光合作用不再增強,并不是不進行光合作用了,二氧化碳仍然消耗,所以,光照強度為n2時,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總量為c的說法是錯誤的;D錯誤。故選:D。18.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如圖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時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調整到25℃條件下(其它環境因素如光照強度、CO2濃度保持不變),理論上,圖中相應點的變化是( )A.a點上移,b點左移,m值增加B.a點上移,b點右移,m值下降C.a點下移,b點不移,m值增加D.a點不移,b點左移,m值不變【解答】解: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溫度從30℃下降到25℃后,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減慢。圖中a點代表呼吸速率,現呼吸速率減慢,故a點上移;b點代表光補償點,即b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減慢,光合作用加快,需要降低光合作用強度,才能夠b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點左移;m代表最大凈光合作用強度,由于將溫度調整到25℃,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導致光合作用強度增加,故m值增加;A正確。故選:A。19.綠色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動對植物十分重要,圖一中A、B、C為水稻葉片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二為該植物晴朗夏季一天24小時內葉肉細胞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折線圖,圖三為某葉肉細胞內進行的兩項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農業生產中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是為了提高圖一中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生理過程的效率。(2)圖一表示的生理過程中,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這一過程主要發生在活細胞的 結構中。(3)圖二中植物體一天內有機物積累量最多的時刻是曲線上的 (選填圖中字母代號)點。若天氣溫度降低,圖二中的A點會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圖二中進行圖一C生理過程的時間段是 段(用圖中字母表示)。(4)圖二中DE段下降的原因是 (選填下列字母代號)。A.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B.夏季中午溫度過高,部分氣孔暫時關閉,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C.蒸騰作用過強,導致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不足D.水稻的部分葉片受陽光灼傷枯萎(5)圖三中甲、乙表示氣體,則甲表示 。(6)在圖二中的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圖三中正在發生的過程有 (選填圖三中的數字代號)。【解答】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農業生產中的間作套種是為了提高圖二中過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2)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故圖一表示的生理過程中,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A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發生在線粒體中。(3)圖二中:CG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有機物持續再積累,G點過后,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下降,有機物開始出現消耗。因此,植物在一天中有機物積累的最多的時候是G點。呼吸作用受溫度的影響,溫度低呼吸作用會減弱,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會減少,因此若大棚內溫度降低,圖乙中的A點應向上移。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因此圖二中進行圖一B生理過程(光合作用)的時間段是BH段;(4)根據圖示:中午12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此時溫度高,蒸騰作用強,氣孔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因此圖二中DE段下降的原因是部分氣孔暫時關閉,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故選:B。(5)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圖三中甲、乙表示氣體,則甲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氧氣。(6)圖二中C點,二氧化碳吸收量為0,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在葉肉細胞中存在的生理活動是⑤⑥,不存在的生理活動是圖四中的①②③④。20.如圖,A、B、C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請根據圖示回答(1)圖中C表示的生理活動是 ,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行的。(2)生理活動A可用式子表示為①+②有機物+③,其中a表示進行A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該條件是 。(3)為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除適當增加光照強度外,也可適時噴施 (填序號) 來達到增產的目的,因此它也被稱為“氣肥”。(4)植物通過A生理活動吸收①釋放③,維持著生物圈中 的相對平衡。(5)下列各項中,對植物B生理活動沒有直接影響的一項是A.有無光照B.環境中氧的含量C.環境的溫度D.植物細胞含水量【解答】解:(1)C通過根不斷吸收土壤中的②,一部分用于A的生理活動另一部分排到大氣當中,因此C表示蒸騰作用。(2)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對比兩圖發現:a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3)光合作用的原料中的二氧化碳是氣體。在溫室中種植蔬菜,要使蔬菜產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溫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從而提高蔬菜產量。因此為了增產,農民常向大棚內施放“氣肥”,目的是增加①二氧化碳的含量。(4)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營養物質、能量和氧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①二氧化碳釋放③氧氣,能夠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5)B表示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溫度、空氣的含氧量和水分多少的影響。溫度能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種子內的物質必須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種子利用,因此種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種子的呼吸作用較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氧氣濃度大呼吸作用旺盛,氧氣濃度低,呼吸作用弱,光照強弱不影響植物呼吸作用。21.將某種植物置于高溫環境(HT)下生長一定時間后,測定HT植株和生長在正常溫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溫度下的光合速率,結果如圖。據此,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A.兩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B.35℃時HT植株和CT植株消耗的CO2量相等C.50℃時CT植株只進行光合作用,不進行呼吸作用D.HT植株表現出對高溫環境的適應性【解答】解:A、由圖知,兩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基本一致,都接近于3mmol.cm﹣2.s﹣1。正確。B、由圖知,35℃時,HT植株和CT植株消耗的CO2量相等,正確。C、50℃時CT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為0,說明此時CT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不是只進行光合作用,不進行呼吸作用。錯誤。D、由圖知,HT植株在高溫下,CO2吸收速率仍大于零,說明凈光合速率大于零,能積累有機物進行生長發育,體現了HT植株對高溫環境的適應性。正確。故選:C。22.為研究溫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研究小組設置6個不同溫度,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實驗。先持續光照12小時后,測得光照下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CO2)的減少量;然后黑暗處理12小時后,測得黑暗時密閉環境中CO2的增加量,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對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溫度設置 5℃ 10℃ 15℃ 20℃ 25℃ 30℃光照12小時CO2的減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黑暗12小時CO2的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6A.光照12小時后,10℃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21mgCO2B.光照12小時后,25℃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C.24小時后,10℃組密閉環境中CO2減少30mgD.24小時后,30℃組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解答】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呼吸作用有光無光均可,光照12小時后,此時植物一直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10℃組植物光照12小時二氧化碳的減少量是21mg,但是表明光合作用實際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大于21mg,A錯誤;B、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如果連續12小時光照,溫度控制在25℃時,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正確;C、24小時后,10℃組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減少21﹣9=12(mg),C錯誤;D、據表中數據可知,如果連續12小時光照,在連續12小時黑暗”,則溫度控制在20℃時,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D錯誤。故選:B。23.如圖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條件下,24小時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曲線。及某興趣小組繪制的4幅葉肉細胞內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況示意圖(①、②表示細胞內兩種能量轉換器),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是圖四表示的過程B.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是圖二表示的過程C.C點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D.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解答】解:A.甲圖中A﹣B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而圖四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可見,甲圖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二表示的過程,A錯誤。B.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圖二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可見,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四表示的過程,B錯誤。C.6點到18點白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18點以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而E點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C錯誤。D.圖三表示呼吸作用強度與光合作用相等,可見,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D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02 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學生卷).docx 專題02 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教師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