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2)第4章 我們生活的大地復習引入1、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 、 、 和生物圈 。2、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 、 和。3、地勢是指地表形態 的態勢,包括 程度和 。4、陸地地形主要有 、 、 、 、五種類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圖上?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地殼地幔地核高低起伏坡度的陡緩地表的相對高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新課教學1.用橡皮泥、馬鈴薯或其他材料做一個山峰模型。2.在山峰不同的高度處按一定的高度差(如1cm)依次畫上等高線,如圖4.1-4所示。3.把山峰放在白紙上。4.俯視山峰,你看見的等高線呈什么形狀?俯視山峰,上面的等高線呈橢圓狀。5.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線畫在白紙上?可利用投影,將山峰上的等高線繪到白紙上。6.山峰上的等高線在白紙上呈什么形狀?山峰的等高線在白紙上呈閉合的曲線。等高線:在地形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起來畫出一條封閉的曲線新課教學等高線地形圖:將不同高度的等高線投影到同一個平面上,來表示起伏的地形,如圖4.1-5、4.1-6所示。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知:(1)同一等高線上各點高度相等,數值表示海拔。(2)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3)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坡度越緩。新課教學視頻:等高線的繪制探索活動圖4.1-7和圖4.1-8是某山地及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山頂、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圖上標出,請在表4.1-2內填寫各地形的等高線特點。山頂鞍部山谷山頂峭壁山脊圖4.1-7某山地圖4.1-8某山地的等高線圖新課教學501001502002672830峭壁等高線重疊處山頂等高線呈封閉狀,內高外低鞍部兩條等高線凸面相對應部位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新課教學等高線地形圖的功能:等高線地形圖是一種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用等高線在地形圖上表示地貌,不僅能正確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脈走向、山體形狀、坡度大小和山谷寬窄深淺等,而且能清楚顯示一定地區的山勢總貌。新課教學地形與等高線特點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山頂 鞍部 峭壁山脊山谷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兩條等高線的凸出部分相對應處等高線重疊處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新課教學地形的變化考古學家在喜馬拉雅山區發現了海洋古生物化石,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區曾經是一片海洋。可見地殼是在變動的,地形也是在變化的。地殼為什么會變動?動力是什么?是怎樣變動的?新課教學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地殼變動的結果。地殼變動有時進行得很劇烈,有時則進行得十分緩慢,難以被人們察覺。新課教學地殼變動的證據1、意大利那不勒斯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地殼在不斷發生變動新課教學2、巖層的斷裂和彎曲3、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思考與討論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地殼在不斷地變動?(1)近年來,人們發現臺灣海峽底部分布著古森林的遺跡。這說明臺灣海峽曾經是一片森林,由于地殼變動,陸地下沉、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沒而成為海峽。(2)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道的遺跡。這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后來由于海平面上升而成為海洋。(3)地中海面積縮小。......新課教學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東段有一條世界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你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斷抬升(內力作用)和雅魯藏布江(外力作用)年復一年的沖刷,才刻出了這條大峽谷。外力作用又有哪些呢?新課教學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濕潤地區,流水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最大。流水的沖刷使疏松的黃土高原變得溝壑縱橫。圖4.1-13 黃土高原流水也會使石灰巖溶蝕,形成許多溶洞。圖4.1-14貴州織金洞江河攜帶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積,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圖4.1-1三角洲平原1、流水的作用新課教學視頻:流水的作用新課教學在降水較少的地區,風的吹蝕和沙的沉積會形成風蝕城堡和沙漠2、風的作用在高寒地區,在冰川移動的作用下會形成角峰和冰斗谷。3、冰川的移動作用新課教學4、生物的作用生物對地形的影響是復雜且多樣的,既包括生物對地形的直接改造和間接影響,尤其是人類對地形的影響最大。生物對巖石的侵蝕作用新課教學視頻: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思考與討論1.列舉事實,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主要是受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2.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對地形各有什么影響 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使地表趨于平坦。內力作用主要是火山和地震等,內力作用使地表趨于起伏(形成高山,深谷,高原)。就全球而言,內力的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在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導地位。當堂檢測1、華北平原是由于地殼不斷下沉和泥沙不斷淤積形成的,這說明地形的形成( )A.內力作用是主要的 B.外力作用是主要的C.地殼運動的結果 D.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D2、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地氣溫較a地高B.c為山峰,海拔高度為1100米C.a和b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有可能是599米D.d地附近地勢比較緩,b地附近地勢比較陡C當堂檢測3、下列關于地殼變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巖石的斷裂和彎曲是地殼變動留下的痕跡 B.地殼的水平運動都會形成海陸變遷C.喜馬拉雅山是陸地變成海洋的證據 D.地殼變動的主要能量來自于地球人類A4、下列關于地形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較大 B. 山地與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 D. 海拔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D當堂檢測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島,海拔336.15米,面積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視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盡收眼底。政府現已將其規劃為森林公園。下圖是根據等高線分布情況繪出的大南山地區地形圖,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為山脊的是 。(2)形成圖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內力作用 B.流水作用C.風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現在政府已經修建了一條可以到達山頂的公路。由圖中可知,公路所處d的北坡坡度較緩,判斷的理由是:此處 。BA等高線比較稀疏板書設計4.1 探索地球表面(2)引起地形變化的因素:(1)內力作用:巖石變形、褶皺、斷層、山頂有海洋生物化石,等;(2)外力作用: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地形變化的結果:內力作用:使地形變得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形趨向平坦。地形圖等高線特點地形部位及特點新課教學1、復習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預習“第2節土壤的結構和質地”相關內容。4.1探索地球表面(2)課后檢測班級 姓名1.杭嘉湖平原地區河道縱橫交錯,形成江南水鄉特有的地形。影響這種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C.風力 D.海浪2.有關地形變化的正確說法是( ?。?br/>A. 地形的變化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B. 地形的變化只發生在陸地部分C. 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D. 風吹雨淋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不平3.以下信息中不能證明地殼變動的是( )A.懸崖上彎曲的巖層 B.海洋底部古人類的遺跡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巖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說明( )①:地殼變動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②:地殼的升降運動是海陸變遷的重要原因③:這里曾經發生火山活動④: 地殼變動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5.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的溶蝕作用 B.流水的沉積作用C.風的吹蝕作用 D.冰川移動的作用6.以下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是( )A.風 B.流水 C.火山 D.冰川7.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中的“女王頭”,作為臺灣旅游業的—張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圖是“女王頭”近幾十年來的變化,有專家推測其恐在5到10年內“斷頸”。改變“女王頭”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A.風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8.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地氣溫較a地高B.c為山峰,海拔高度為1100米C.d地附近地勢比較緩,b地附近地勢比較陡D.a和b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有可能是599米9.根據下圖中信息,判斷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東南向西北流B.從C點爬到山頂A比從E點爬到山頂A更容易C.雨季D處有發生泥石流風險D.在地圖上量得C到D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則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為30千米10.如果登山者想要爬山,選擇從AB處還是CD處爬山要容易些,理由是( )11.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島,海拔336.15米,面積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視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盡收眼底。政府現已將其規劃為森林公園。下圖是根據等高線分布情況繪出的大南山地區地形圖,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為山脊的是 。(2)形成圖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內力作用 B.流水作用C.風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現在政府已經修建了一條可以到達山頂的公路。由圖中可知,公路所處d的北坡坡度較緩,判斷的理由是:此處 。12.某大學地理系的同學,利用假期時間到全國各地進行考察活動,下圖是他們繪制的地貌景觀素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學生甲的考察活動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亞進行的,你認為他所繪制的最有可能是 圖,該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學生乙自豪地說:“我是全班考察中到達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個?!睂W生乙繪制的是 圖,該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學生丙說道:“我這次在同一個地方,冒著高達40 ℃的高溫繪制了兩幅圖,應該數我最辛苦了。”你認為學生丙繪制的兩幅地貌景觀圖是 、 。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C C D A C A D B CB;A;等高線比較稀疏12.(1)B 海浪侵蝕 (2)C 冰川侵蝕 (3)A 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探索地球表面(2)課后檢測(含答案).doc 4.1探索地球表面(2)(課件26張ppt 視頻 課后檢測卷(含答案)).pptx 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mp4 流水的作用.mp4 等高線的繪制.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