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1)第4章 我們生活的大地引入新課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漫長的歲月里,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和發展。鮮艷的花朵,豐碩的果實,挺拔的枝干,都離不開這片土地。那么,地球的圈層結構是怎樣的?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與土壤又有什么關系?新課教學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島法格拉達爾火山再次噴發,大量巖漿從地殼縫隙中噴涌而出。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對地球表面有什么影響?新課教學視頻:2021年冰島火山爆發新課教學一、地球的結構1、地球外部的組成地球表面由巖石構成。這層巖石是地球的“外殼”,它和地幔頂部巖石共同組成巖石圈。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藍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看,地球大陸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轉的云朵(1)巖石圈:新課教學水 圈水形成了水圈表明地球上分布著水和大氣,水形成了水圈,大氣形成了大氣圈。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氣圈中的水等水體,構成了地球的水圈。(2)水圈:海洋覆蓋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發到大氣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陸,然后流回到大海。水無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教學(3)大氣圈:地球被大氣所包裹。巖 石 圈大 氣 圈大氣形成了大氣圈大氣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減少來自太陽輻射的傷害,保持地球上的溫度使之適合生物生存;也影響著天氣和氣候的變化。新課教學(4)生物圈:地球上的水圈、大氣圈、巖石圈既彼此分離,又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大氣與巖石、巖石與水、水與大氣之間不斷地發生著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礦物質、空氣和水,加上適宜的溫度,造就了適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帶,稱為生物圈。新課教學在地球的表面還覆蓋著很薄的土壤,是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四個圈層的共有部分。土壤的固體部分由風化的巖石碎屑(巖石圈)和腐爛動植物生成的有機物(生物圈)組成,破碎的巖石碎屑是風化過程的產物,風化需要空氣(大氣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新課教學視頻:地球的圈層結構新課教學2、地球內部的結構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層,稱為地殼從圖4.1-1可知,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層次:從外到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高密度的內層,稱為地核密度較小的中層,稱為地幔地殼厚度很不均勻,海洋部分地殼較薄,大陸部分地殼較厚。新課教學視頻:地球的內部結構新課教學二、地形和地形圖從上圖可看出,地球的陸地表面有的雄偉高大、錯落有致;有的廣闊平坦、起伏和緩;還有的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形態各異。新課教學地勢是指地表形態高低起伏的態勢,包括坡度的陡緩程度和地表的相對高度。地勢陡峭地勢平緩海拔是指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即相對于海平面的高度。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點之間的高度差。新課教學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1、地形2、地形的種類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種類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新課教學觀察圖4.1-3,并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新課教學(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片廣闊區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區。例如我國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2)丘陵:海拔一般在200m~500m,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m,地勢起伏較小,坡度較緩,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如我國東南丘陵、遼東丘陵(3)盆地:四周高,中間低的區域。如我國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新課教學(4)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且相對高度超過200m的高地,地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呈脈狀分布。如我國喜馬拉雅山脈、天目山脈(5)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但地勢相對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如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地形 基本特征 舉例海拔 地表起伏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的一片廣闊區域 如我國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山地 在500 m以上且相對高度超過200 m 地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如我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天目山脈、昆侖山脈高原 一般在500m以上 地勢相對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 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丘陵 一般 在 200 ~500m,相對高度一 般 不 超 過200m 地勢起伏較小,坡度較緩,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 如我國的東南丘陵、遼東丘陵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平 如我國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五種地形的比較新課教學你的家鄉屬于哪類地形?這樣的地形特點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如果是高原地區,頂面平坦寬廣,邊緣陡峻,那么有利于發展牧業;如果是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那么有利于發展種植業;如果是山地地區,地形崎嶇,那么有利于發展林業,但不利于交通建設等。(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從不同地形對城市建設、交通、農業等方面的影響去分析)新課教學1.關于地球各圈層的主要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2.下列關于地形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BD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較大B. 山地與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D. 海拔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A. 地球內部可分為四大圈層B.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C. 生物圈與大氣圈、水圈平行D. 土壤固體部分由巖石碎屑構成新課教學3.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B新課教學4.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 )地核—地幔—地殼 B. 地幔—地核—地殼C. 地殼—地幔—地核 D. 地殼—地核—地幔C5.我國的五種地形中,下圖中未體現出來的是(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C板書設計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1)地球的結構外部組成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地核上地幔頂部巖石圈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新課教學1、復習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預習“地形的變化”相關內容。4.1探索地球表面(1)課后檢測班級 姓名1.關于地球各圈層的主要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A. 地球內部可分為四大圈層B.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C. 生物圈與大氣圈、水圈平行D. 土壤固體部分由巖石碎屑構成2.下列關于地形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較大B. 山地與丘陵的海拔都在500米以上C. 盆地四周低中部高D. 海拔較低、地表起伏小的地形是平原3.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 )A.地核—地幔—地殼 B.地幔—地核—地殼C.地殼—地幔—地核 D.地殼—地核—地幔4.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5.下列不屬于地球內部結構名稱的是( )A.巖石圈 B.地殼 C.地幔 D.地核6.關于土壤的形成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地球上一開始就有土壤 B.風和流水、太陽共同作用會使巖石變為土壤C.種類繁多的動植物也會使巖石變為土壤 D.巖石的熱脹冷縮導致巖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7.我國的五種地形中,下圖中未體現出來的是(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8.暑假,王剛想去青海湖旅行,這是他查到青海湖信息的其中一條,由此你可獲知青海湖所處地形是屬于(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9.及時整理知識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小明采用圖形法整理筆記,下列能正確表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圖是( ) A.B.C.D.10.下列關于地球四大圈層及其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人類生存的環境與四大圈層密切相關②各圈層內部物質運動互不干擾、各自獨立③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④圈層之間存在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圖1是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圖2是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問題:(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三個圈層,其中甲為 、乙為 。(2)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軟流層中的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巖漿巖。地球外部圈層中,厚度最大的是 ,其范圍滲透到其它圈層中的是 。 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B A A C B A C11.(1)地地核 (2)凝固(3) 大氣圈 生物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年冰島火山爆發.mp4 4.1探索地球表面(1)課后檢測(含答案).doc 4.1探索地球表面(1)(課件25張ppt 視頻 課后檢測卷(含答案)).pptx 地球的內部結構.mp4 地球的圈層結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