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科學第3章 第1-2節(jié) 空氣與氧氣、燃燒易錯點培優(yōu)專題易錯點一、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例1:某校科學小組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基礎(chǔ)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shè)計出了如圖所示的 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乙。實驗步驟如下:①如圖所示,連接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發(fā)現(xiàn)裝 置的氣密性良好。②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 a 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塊白磷(其著火點是 40℃),并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按圖示裝置把集氣瓶中(整個集氣瓶的體積是 c)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注:集氣瓶內(nèi)的長導管已伸到了瓶底)。③用力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同時放出 大量的熱。(注:白磷與紅磷燃燒的產(chǎn)物相同)。④待白磷燃燒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⑤待集氣瓶完全冷卻至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是 b。⑥根據(jù) a、b、c 三個數(shù)據(jù),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紅磷換為白磷,理由是 。(2)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是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若實驗非常成功,請寫出 a、b、c 三個數(shù)據(jù)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guān)系式 。(4)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的實施和實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會導致實驗最后產(chǎn)生的實際值小于理論值的是 。A.裝置氣密性不好 B.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適量的水C.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 D.用木炭代替紅磷(5)結(jié)合以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對圖乙中AB段與CD段氣壓上升原因做出簡要說明。例2:(2023八下·杭州期末)小應利用如圖甲所示的思維模型設(shè)計了“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他用一個有刻度的去底帶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溫度計和粘有“暖寶寶”貼的銅絲,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暖寶寶”貼內(nèi)含有鐵、活性炭、無機鹽、水等物質(zhì),可在空氣中吸收氧氣發(fā)生放熱反應,反應過程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2H2O═2Fe(OH)2,“暖寶寶”貼吸氧能力強,放熱迅速。(1)從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寶寶貼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的操作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 。(2)2Fe+2H2O═2Fe(OH)2屬于 反應(填寫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整個實驗過程中,瓶內(nèi)液面的變化情況為 。(3)小應待反應結(jié)束,溫度計示數(shù)恢復初始溫度時記錄液面位置,如圖丙所示,應調(diào)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內(nèi)外液面相平再讀取刻度 。變式訓練1、暖寶寶貼(主要成分為鐵粉、木炭、食鹽)的熱量來源于鐵粉的氧化。小濤同學設(shè)計使用暖寶寶貼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開始前的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后從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積為250mL)中的水的體積為45ml。(鐵粉生銹消耗的水忽略不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通過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8%C、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低,可能是暖寶寶貼的使用數(shù)量不足D、必須等溫度計的讀數(shù)恢復至實驗前的溫度后才能記錄量筒內(nèi)剩余水的體積(1) (2)2、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甲)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shù)氖?.....( )A、反應容器體積小,藥品消耗少B、裝置簡潔,減少了圖甲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更安全D、容器內(nèi)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3.(2024八下·南潯期末)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書本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圖乙)裝置進行了改進,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其中A是底面積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密封蓋),上面標有以厘米為單位的刻度,B是帶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輔助裝置略)。操作過程如下: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加入水并調(diào)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處。③將過量的紅磷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蓋緊密封蓋。④通電加熱紅磷,充分反應后,待冷卻到原來的狀態(tài),調(diào)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記錄液面刻度。(注:A容器內(nèi)固態(tài)物質(zhì)所占的體積忽略不計)(1)寫出該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操作④中,調(diào)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3)在操作④結(jié)束時,與裝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填整數(shù))。(4)拉瓦錫測出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我們在做圖乙實驗時,即使紅磷足量、操作正確,氣體減少的體積往往小于1/5。為什么呢?小組同學聯(lián)想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氧氣中可以燃燒的事實,分析得出原因是 。(5)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4.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學習了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隨便排放到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密閉系統(tǒng)內(nèi)共有50 mL 空氣)。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nèi)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nèi)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nèi)。請根據(jù)你對上述實驗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jié)束后,注射器內(nèi)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 mL。(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上述實驗只是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造成該實驗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其中一種)。(4)該小組同學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在藥品的選擇和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 (各答一條)。易錯點二、氧氣的性質(zhì)——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例1:(2023八下·柯橋期末) 2023年2月6日零時起,紹興各市全域禁止經(jīng)營、燃放煙花爆竹,其中一個原因是煙花成分中的硫燃燒會產(chǎn)生一種 的氣體(填氣味),引起環(huán)境污染,該燃燒過程用化學方程式表達為 。例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全過程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選用的細鐵絲應先 ,這個變化是 變化。(2)鐵絲為什么要繞成螺旋狀? 。鐵絲前端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集氣瓶內(nèi)為什么要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 。點燃火柴后,鐵絲插入集氣瓶內(nèi)的適宜時刻和方法是 。為什么? 。(3)觀察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有火星四射現(xiàn)象的有原因是 。(5)寫出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故常用作保護氣,冷凍劑,炸藥制作等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是根據(jù)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一樣,屬于分解反應D.蒸餾水不能養(yǎng)魚是因為其中幾乎不含氧元素,而氧氣和液氧的化學性質(zhì)是一樣的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 )A.方式①:瓶內(nèi)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D.方式④:瓶內(nèi)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4、醫(y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用到類似如圖所示的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該裝置可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 B.使用該裝置可觀測氧氣輸出的速度C.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 D.b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料管5.(2023八下·上虞期末)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氣體,它能跟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試問:(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通常集氣瓶中要加些水,其作用是 。(2)若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代替原集氣瓶里的水(如圖),其優(yōu)點除了使實驗更簡便和上面(1)作用外,還有 。(3)實驗中可觀察到鐵絲燃燒的現(xiàn)象是 ,并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易錯點三、氧氣的制取例1:(2023八下·新昌期末)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 。(2)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應選用 (選填“A”或“B”)作為氣體發(fā)生裝置。(3)選用D裝置作為氧氣收集裝置,氧氣從 (選填“b”或“c”)管進入。(4)小科用抽拉法檢查裝置E的氣密性,發(fā)現(xiàn)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你認為該裝置是否漏氣? (選填“是”或“否”).例2:(2024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guān)儀器和裝置,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② 。(2)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擇 (從A~G中選擇,填字母序號,下同)組合裝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制取氧氣的過程如下,正確順序是 。①給試管加熱 ②熄滅酒精燈 ③檢查氣密性④把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固定在鐵架臺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從水中取出導管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3)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 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4)如圖為上述反應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 B.生成O2的質(zhì)量C.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例3:(2023八下·上虞期末)小明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下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毫升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錳裝入容器中,塞進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nèi)的氣壓④分別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jù): (2)實驗中,小明用 來反映產(chǎn)生氧氣的多少(3)觀察本實驗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質(zhì)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 。變式訓練:1、根據(jù)表中五種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問題:空氣 氨氣 甲烷 氯化氫 氧氣密度/g·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溶解性 —— 極易溶 難溶 極易溶 難溶(1)不能用排水法,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2)標準狀況下氨氣的密度比空氣 (填“大”或“小”)。(3)用如圖所示盛滿水的集氣瓶收集甲烷,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進入。2.如圖所示是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是為了 。(2)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 (填“上”或“下”)傾斜,原因是 。(3)觀察到水槽中導管口氣泡 時,開始收集氧氣;當集氣瓶中的水被排凈,瓶口有 冒出時,表明集氣瓶內(nèi)氧氣已集滿,在水下用玻璃片蓋好集氣瓶,取出,并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氣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4)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 。3.根據(jù)下列裝置,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圖中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所選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3)若選用E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4)用上述實驗制得的氧氣完成F裝置所示實驗,要在集氣瓶底部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其目的是________ ,寫出F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2024八上·溫州期中)下圖中的甲、乙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種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甲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2)乙裝置收集氧氣時需要用帶火星的木條來驗滿,這是利用了氧氣的________性。甲、乙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優(yōu)點是 。(3)若在丙裝置中盛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氣,氣體從________端(填字母“a”或“b”)通入。若把紅熱的鐵絲伸入裝有氧氣的集氣瓶里,盛氧氣的集氣瓶預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4)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不復燃,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一條即可)。(5)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用發(fā)生裝置丁或戊制取氧氣時,丁與戊相比,丁的優(yōu)點是 。5.(2024八下·期中)如圖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設(shè)計的實驗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本題的所有夾持儀器均已省略)。小珂同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氧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與氧氣反應),請回答問題:(1)小珂同學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應選擇(填裝置編號)________。(2)現(xiàn)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的流向,用裝置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①→ ________。(3)小琦同學設(shè)計了圖C 的裝置,并用儀器乙收集氧氣。儀器甲叫________,收集氧氣的方法為________。6.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_ (填字母,下同),氣體收集裝置為________或________;該裝置中,固定儀器時的一條主要注意事項是__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處要 。(4)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①裝入藥品;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收集氣體;④加熱;⑤停止加熱;⑥移出導氣管。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5)若使用B裝置來進行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__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6)經(jīng)查資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來制取NH3,選用________裝置作制取氨氣的發(fā)生裝置,最好選用________裝置來收集NH3,理由是 。7.(2024八下·嘉興月考)小晨和小萍同學發(fā)現(xiàn):帶火星的竹簽在空氣中不會復燃,若用裝有60%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氣,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竹簽復燃,為了找到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她們進行了如下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21%)【設(shè)計實驗】:小晨設(shè)計了如圖的裝置,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_____ ___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將相同的3支帶火星竹簽分別插入①~③號瓶中,記錄實驗現(xiàn)象。獲得第一組實驗現(xiàn)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見下表:實驗分組 第一組 第二組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shù)/% 15 30 45 34 38 42帶火星竹簽狀況 亮 很亮 復燃 很亮 復燃 復燃得出上述兩組實驗現(xiàn)象后,小萍認為還不能確定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需繼續(xù)進行實驗。【實驗結(jié)論】:再經(jīng)過數(shù)次實驗并計算后得出: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為48.7%。則小晨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保留整數(shù))【繼續(xù)探究】:小萍認為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請你提出實驗改進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科學拓展課程中,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了“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是多少”的實驗探究。(1)該興趣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KMnO4固體放入試管中,試管內(nèi)的藥品放入試管底部,開始加熱時,要讓試管均勻受熱,具體操作是 。(2)有同學認為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更好,其理由是 。(3)為了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具體和準確,小組同學經(jīng)討論,他們準備用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氧氣來進行實驗。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得到1號瓶,并利用這種方法依次得到2-4號瓶。分別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得到的現(xiàn)象如下:1號瓶(收集34%的氧氣) 2號瓶(收集35%的氧氣) 3號瓶(收集36%的氧氣) 4號瓶(收集37%的氧氣)不復燃 不復燃,但很亮 很亮,復燃 立即復燃某同學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氧氣約占36%時就是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而其他同學立即反對,原因是 。(4)反思交流:結(jié)合上述探究,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是否集滿采用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方法,你認為是否科學 。易錯點四、常見氣體檢驗與驗滿例1:如圖,在實驗臺上放置兩瓶氣體,集氣瓶A、B中分別盛有CO2、O2、H2中的一種.(1)由放置方法判斷出A瓶中的氣體是 ;(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B瓶中,若木條復燃,則B瓶中的氣體是 。(3)將一種澄清溶液 (填化學式)倒入B瓶中,振蕩,若出現(xiàn)渾濁,則B瓶中是CO2氣體.例2:(2024八下·三門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收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zhì)的裝置或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 B. C. D.例3:(2024八下·臨海期末)下列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有關(guān)氣體裝置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選擇裝置甲制取氧氣時,儀器a的名稱是 。(2)若利用裝置丙收集氧氣,判斷氧氣已集滿的現(xiàn)象是 。(3)若利用裝置丁收集氧氣,氣體要從c管通入,理由是 。變式訓練1.下列收集裝置,可以用來收集氧氣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2.(2024八下·臺州期末)有關(guān)氧氣的收集、檢驗、驗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裝置為向下排空氣法,可用于收集氧氣 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a通入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熄滅表明該氣體是氧氣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 d 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3.(2024八下·余杭月考)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 體積空氣的氧氣,下列正確的是( )A B C D集氣瓶中灌 的水 集氣瓶中灌 的水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 處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 處考點五 、氧氣制取數(shù)軸圖形分析和催化劑例1:將質(zhì)量相等的兩份藥品a和b(其中a為純凈的氯酸鉀,b為氯酸鉀與少量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收集到氧氣的總量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圖象正確的是( )A.B.C. D.例2:(2024八下·余杭期末)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高錳酸鉀完全反應。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大致曲線的圖是( )A.B. C.D.變式訓練1.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氧氣,下列圖象不正確的是( )2.(2024八下·江干期末)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A圖表示加熱KClO3(含少量MnO2)固體制取氧氣時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B.B圖表示加熱KClO3(含少量MnO2)固體制取氧氣時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C.C圖表示雙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時溶劑的質(zhì)量D.D圖表示雙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時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3.(2024八下·臺州開學考)下列各圖是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制取氧氣的關(guān)系圖(橫坐標為加熱時間t),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圖甲: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 熱時間的關(guān)系B.圖乙: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的質(zhì)量變化情況C.圖丙:加熱氯酸鉀的對比情況:a添加了二氧化錳,b未添加二氧化錳D.圖丁: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質(zhì)量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4.(2024八下·蕭山期末)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A.①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MnO2質(zhì)量發(fā)生的變化B.②表示:a、b中裝有等質(zhì)量的雙氧水,a中有催化劑,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C.③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變化情況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5.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zhì)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guān)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c代表氯化鉀 B.t2時刻,O2開始產(chǎn)生C.t1時刻,KClO3開始分解 D.KMnO4質(zhì)量在反應前后不變易錯點六、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例1:下列反應中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氧化汞 汞+氧氣 B.石蠟+氧氣 水+二氧化碳C.碳+氧氣 二氧化碳 D.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變式訓練1:(2023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H2SO4+2NaOH=Na2SO4+2H2O B.Mg+2HCI=MgCl+H2↑C.2KClO32KCl+3O2↑ D.CO2+H2O=H2CO32.(2022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3.(2024八下·期末)分類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反應與CO2+H2O=H2CO3化學反應類型相同的是( )A.2H2+O2 2H2O B.CO2+Ca(OH)2=CaCO3↓+H2OC.2H2O2 2H2O+O2↑ D.2KMnO4 K2MnO4+MnO2+O2↑易錯點七、氧化反應例1:下列反應中,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點燃) B.水→氫氣+氧水(通電)C.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D.甲烷+氧氣→燃二氧化碳+水(點燃)1.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銅+氧氣 氧化銅 B.氨氣+氧氣 氧化氮+水C.氫氣+氧氣 水 D.甲烷+氧氣 水+二氧化碳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氣 二氧化碳易錯點八、燃燒的條件例1:(2023八下·仙居期末)小科把一小塊白磷放入裝有80℃左右熱水的大燒杯中,同時把裝有一小塊白磷和紅磷的兩支試管也分別放入燒杯中,多次實驗,均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1)小科實驗的目的是 。(2)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 。(3)比較①③,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例2:(2023八下·上虞期末)在探究“物質(zhì)燃燒條件”的實驗中,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①③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B.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70℃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D.①②說明兩種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同例3:(2024八下·蒼南月考)在進行“燃燒需要什么條件”的活動中,將一個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為探究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減少還是二氧化碳增多,進行下列實驗。請回答:實驗1:如圖乙所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用數(shù)字傳感器測量容器內(nèi)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丙數(shù)據(jù)。實驗2:收集一瓶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將點燃的蠟燭伸入瓶中。現(xiàn)象:蠟燭繼續(xù)燃燒,沒有立刻熄滅。(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學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因為氧氣耗盡,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3)通過實驗2可以證明蠟燭熄滅是因為 (填“氧氣減少”或“二氧化碳增多”)。變式訓練1.(2023八下·黃巖期末)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燈芯處的酒精濃度2.(2024八下·三門期末)火折子是一種古代的點火神器。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紙加棉花,卷成緊密的紙卷裝入竹筒內(nèi),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但內(nèi)部仍有紅色的亮點,蓋上蓋子,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guān)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須是可燃物B.竹筒蓋上開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C.燃著后一吹即滅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取出后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3.(2024八下·長興月考)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2個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2個支管同時伸入相同深度的熱水中。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c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b、c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C.a(chǎn)、b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D.b處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4.(2024八下·臨平月考)如圖是某次野炊時的場景,在一片空地上用石頭圍成一圈,在圈內(nèi)點燃木柴生火烹煮,結(jié)束后澆水熄滅火堆。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木柴屬于可燃物B.將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C.澆水熄滅火堆是為了使木柴的著火點降低D.點火前將周圍的枯樹枝清理干凈,防止引起火災5.(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圖是粉塵爆炸模擬裝置,連接好裝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面粉,蓋上塑料蓋,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氣(1)“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可以使面粉即刻充斥整個金屬筒,從而增大面粉與空氣的 。(2)下列情況下,不會發(fā)生爆炸的是 (填序號)。①金屬筒不加蓋 ②蠟燭沒有點燃 ③小塑料瓶中改裝干燥煤粉(5) (6)6.(2023八下·拱墅期末)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氣球,然后將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伸入80℃的熱水中;同時在燒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10℃)(1)實險視察到只有Y形試管內(nèi)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火了,其熄滅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①著火點升高 ②溫度降低 ③氧氣耗盡 ④試管內(nèi)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氣體(2)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 (填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huán)保;燒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 。易錯點九、滅火與火災自救例1:(2024八下·東陽期中)最近各地廠房頻發(fā)的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小東想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1)圖甲是探究燃燒需要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過一會觀察到蠟燭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3)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管口朝下豎直插入熱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jié)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4)下列為小柯提出的火災應急方案(滅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A.當火較小時,可以用各種滅火器材滅火B.室內(nèi)失火時,打開門窗,盡量讓濃煙從門窗排出C.在滅火或逃生過程中,用濕毛巾捂住口鼻D.發(fā)生森林大火時,可以砍掉周圍的一些樹木,防止火勢蔓延例2:(2023八下·拱墅期末)粉塵爆炸是指可燃粉塵與空氣混合形成的粉塵云,在點火源作用下快速燃燒,導致溫度壓力在有限的密閉空間內(nèi)急驟升高,引發(fā)爆炸的現(xiàn)象。結(jié)合燃燒和爆炸的條件,下列防治粉塵爆炸的措施所對應的原理錯誤的是( )A.安裝通風除塵系統(tǒng),控制粉塵源——隔離可燃物B.生產(chǎn)場所嚴禁各類明火,控制點火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C.生產(chǎn)車間設(shè)計一定面積的門、窗等泄爆口——排泄爆炸產(chǎn)生的壓力或能量D.在粉塵和空氣的混合物中充入不可燃、不助燃的惰性氣體——降低助燃劑的濃度變式訓練1.(2023八下·吳興期末)如圖所示的“滅火毯”,可以作家庭防火逃生備用。滅火毯可耐溫度達550攝氏度以上。下列有關(guān)滅火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需要具有防火、隔熱的功能B.需用絕緣、耐高溫的材料制作C.滅火的原理是將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D.在遇到火災初始階段時,能以最快速度隔氧滅火(1) (2)2.(2023八下·洞頭期中)2023年杭州亞運會火種燈采用雙層玻璃結(jié)構(gòu),在低溫、嚴寒、大風等環(huán)境下不會熄滅。其創(chuàng)意源自于青銅器精品“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1)如果燈體上部密封,不與導煙氣腔連通,火焰容易熄滅,原因是 。(2)丙烷(C3H8)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丙烷、氧氣、水和二氧化碳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3.(2023八下·吳興期末)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那么石蠟主要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是什么?燃著的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某興趣小組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小科認為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小林認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燃燒消耗完了氧氣;小安認為熄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36.4% 21.2% 0.058% 0蠟燭熄滅后 72.6% 15.6% 3.843% 0.0192%實驗過程:在如圖所示裝置中,點燃蠟燭至熄滅,利用多功能傳感器測量了有關(guān)量。實驗結(jié)束后,傳感器獲得的實驗前后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1)由實驗結(jié)果分析,蠟燭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有 (寫化學式);可推測石蠟中一定含有 元素。(2)密閉容器內(nèi)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3)小科發(fā)現(xiàn)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于是他們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不接觸燭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知道白煙是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顆粒,而不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汽或者二氧化碳。他們的理由是 。4.(2024八下·杭州期末)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xù)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xù)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xiàn)象。八年級下冊科學第3章 第1-2節(jié) 空氣與氧氣、燃燒易錯點培優(yōu)專題易錯點一、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例1:某校科學小組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基礎(chǔ)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shè)計出了如圖所示的 實驗裝置。實驗過程中氣壓變化如圖乙。實驗步驟如下:①如圖所示,連接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發(fā)現(xiàn)裝 置的氣密性良好。②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 a 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塊白磷(其著火點是 40℃),并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按圖示裝置把集氣瓶中(整個集氣瓶的體積是 c)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注:集氣瓶內(nèi)的長導管已伸到了瓶底)。③用力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同時放出 大量的熱。(注:白磷與紅磷燃燒的產(chǎn)物相同)。④待白磷燃燒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⑤待集氣瓶完全冷卻至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是 b。⑥根據(jù) a、b、c 三個數(shù)據(jù),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紅磷換為白磷,理由是 。(2)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是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若實驗非常成功,請寫出 a、b、c 三個數(shù)據(jù)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guān)系式 。(4)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的實施和實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會導致實驗最后產(chǎn)生的實際值小于理論值的是 。A.裝置氣密性不好 B.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適量的水C.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 D.用木炭代替紅磷(5)結(jié)合以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對圖乙中AB段與CD段氣壓上升原因做出簡要說明。【答案】(1)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 (2)C(3)c-a=5(b-a) (注:1/5 或者 21%都可以) (4)A,C(4)導致實驗值小于理論值,也就是最終進入集氣瓶的水不足1/5,原因可能有:氣密性不好,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5) AB段: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瓶內(nèi)氣溫升高使氣壓變大。同時瓶內(nèi)氧氣被消耗,氣體質(zhì)量減少使氣壓變小。但氣溫對對氣壓的影響大于氣體質(zhì)量對氣壓的影響,所以氣壓升高;CD段:C點時打開止水夾,燒杯內(nèi)的水倒流入容器內(nèi),水填充了消耗的氧氣的體積,所以氣壓升高。例2:(2023八下·杭州期末)小應利用如圖甲所示的思維模型設(shè)計了“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他用一個有刻度的去底帶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溫度計和粘有“暖寶寶”貼的銅絲,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暖寶寶”貼內(nèi)含有鐵、活性炭、無機鹽、水等物質(zhì),可在空氣中吸收氧氣發(fā)生放熱反應,反應過程中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2H2O═2Fe(OH)2,“暖寶寶”貼吸氧能力強,放熱迅速。(1)從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寶寶貼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的操作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 。(2)2Fe+2H2O═2Fe(OH)2屬于 反應(填寫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整個實驗過程中,瓶內(nèi)液面的變化情況為 。(3)小應待反應結(jié)束,溫度計示數(shù)恢復初始溫度時記錄液面位置,如圖丙所示,應調(diào)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內(nèi)外液面相平再讀取刻度 。【答案】(1)消耗O2形成氣壓差 (2)化合;先下降后上升(3)使瓶內(nèi)外氣壓相等,排除外界大氣壓的干擾【解析】(1)根據(jù)圖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分析解答;(2)①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或種數(shù)確定反應類型。②分析瓶內(nèi)的氣壓變化即可;(3)當瓶子內(nèi)外水面相平時,瓶內(nèi)氣壓等于瓶外的大氣壓強,從而抵消外界大氣壓對實驗影響即可。【解答】(1)從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寶寶貼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的操作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即消耗O2形成氣壓差。(2)①根據(jù)方程式 2Fe+2H2O═2Fe(OH)2 可知反應物有2種,而生成物只有1種,那么為化合反應;②根據(jù)圖片可知,暖寶寶貼消耗氧氣導致氣壓減小,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導致氣壓增大,且后者的影響明顯大于前者,因此在反應進行時瓶內(nèi)氣壓增大。當反應結(jié)束后,隨著穩(wěn)定的降低,瓶內(nèi)氣壓減小。由此可知,瓶內(nèi)液面先降低后上升。(3)小應待反應結(jié)束,溫度計示數(shù)恢復初始溫度時記錄液面位置,如圖丙所示,應調(diào)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內(nèi)外氣壓相等,排除外界大氣壓的干擾,待瓶子內(nèi)外液面相平再讀取刻度。變式訓練1、暖寶寶貼(主要成分為鐵粉、木炭、食鹽)的熱量來源于鐵粉的氧化。小濤同學設(shè)計使用暖寶寶貼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開始前的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后從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積為250mL)中的水的體積為45ml。(鐵粉生銹消耗的水忽略不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通過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8%C、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偏低,可能是暖寶寶貼的使用數(shù)量不足D、必須等溫度計的讀數(shù)恢復至實驗前的溫度后才能記錄量筒內(nèi)剩余水的體積【答案】B2、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甲)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shù)氖?.....( )A、反應容器體積小,藥品消耗少B、裝置簡潔,減少了圖甲裝置中導管引起的誤差C、白磷比紅磷著火點高,使用更安全D、容器內(nèi)徑相等,易準確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答案】C3.(2024八下·南潯期末)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書本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圖乙)裝置進行了改進,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其中A是底面積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密封蓋),上面標有以厘米為單位的刻度,B是帶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輔助裝置略)。操作過程如下: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加入水并調(diào)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處。③將過量的紅磷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蓋緊密封蓋。④通電加熱紅磷,充分反應后,待冷卻到原來的狀態(tài),調(diào)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記錄液面刻度。(注:A容器內(nèi)固態(tài)物質(zhì)所占的體積忽略不計)(1)寫出該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操作④中,調(diào)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3)在操作④結(jié)束時,與裝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填整數(shù))。(4)拉瓦錫測出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我們在做圖乙實驗時,即使紅磷足量、操作正確,氣體減少的體積往往小于1/5。為什么呢?小組同學聯(lián)想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氧氣中可以燃燒的事實,分析得出原因是 。(5)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答案】(1)4P+5O2 △ 2P2O5(或點燃)(2)使A容器內(nèi)外氣壓相等或避免水壓對氣體體積測量的影響。(3)12厘米(4)氧氣濃度低于一定時燃燒停止,無法耗盡氧氣(5)通過化學反應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種成分,再測量混合物在反應前后體積(或質(zhì)量)的變化,從而得出該種成分的合量【解析】(1)紅磷與氧氣反應生產(chǎn)五氧化二磷,化學方程式為: 4P+5O2 △ 2P2O5 ;(2)操作④中,調(diào)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使A容器內(nèi)外氣壓相等或避免水壓對氣體體積測量的影響。 (3)空氣中的氧氣約占20%,那么原來氧氣的體積為:15cm×20%=3cm;當A中的氧氣完全反應后,空氣的體積應該減少3cm,即水面對準的刻度為;15cm-3cm=12cm;4.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學習了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隨便排放到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密閉系統(tǒng)內(nèi)共有50 mL 空氣)。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nèi)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nèi)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nèi)。請根據(jù)你對上述實驗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jié)束后,注射器內(nèi)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 mL。(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上述實驗只是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造成該實驗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其中一種)。(4)該小組同學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在藥品的選擇和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 (各答一條)。【答案】(1)10(2)使注射器內(nèi)的氧氣與紅磷充分反應(3)裝置漏氣(合理即可)(4)藥品要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燃燒時只消耗氧氣,且反應的生成物不能是氣體(合理即可)易錯點二、氧氣的性質(zhì)-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與化學性質(zhì)例1:(2023八下·柯橋期末) 2023年2月6日零時起,紹興各市全域禁止經(jīng)營、燃放煙花爆竹,其中一個原因是煙花成分中的硫燃燒會產(chǎn)生一種 的氣體(填氣味),引起環(huán)境污染,該燃燒過程用化學方程式表達為 。【答案】有刺激性氣味;S+O2 點燃 SO2【解析】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是 S+O2 點燃 SO2。【解答】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種由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化學方程式是 S+O2 點燃 SO2例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全過程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選用的細鐵絲應先用砂布擦去鐵絲表面的鐵銹,這個變化是物理變化。(2)鐵絲為什么要繞成螺旋狀?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鐵絲前端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引燃且提高鐵絲局部的溫度,以利于鐵絲順利燃燒。集氣瓶內(nèi)為什么要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防止濺落的熔融物使瓶底炸裂。點燃火柴后,鐵絲插入集氣瓶內(nèi)的適宜時刻和方法是待火柴臨近燒完時,緩緩插入集氣瓶。為什么?避免火柴梗太長而消耗過多的氧氣。(3)觀察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zhì)。(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的有火星四射現(xiàn)象的有原因是 鐵絲中含有碳元素 。(5)寫出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鐵+氧氣四氧化三鐵。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故常用作保護氣,冷凍劑,炸藥制作等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是根據(jù)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一樣,屬于分解反應D.蒸餾水不能養(yǎng)魚是因為其中幾乎不含氧元素,而氧氣和液氧的化學性質(zhì)是一樣的解:A、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故常用作保護氣,A錯誤;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正確;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是根據(jù)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一樣,該過程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zhì),是物理變化,C錯誤;D、蒸餾水不能養(yǎng)魚是因為其中幾乎不含氧氣,水本身含有氧元素,D錯誤;故選:B。2.(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檢驗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實驗中,實驗記錄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放熱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答案】C【解析】A.用坩堝鉗將木炭從上住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將打磨后的鐵絲盤成螺旋狀,可増大鐵絲的受熱面積,使鐵絲充分燃燒,故B正確不合題意;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并放熱,并生成白煙,故C錯誤符合題意;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集氣瓶應預先裝有少量水或鋪上一層細沙,防止熔融物直接接觸瓶底發(fā)生炸裂,故D正確不合題意。3.(2020·溫州模擬)實驗室制取氧氣的過程巾,可以利用右圖裝置進行干燥、收集、測量等操作。下列對應的處理方式不合理的是( )A.方式①:瓶內(nèi)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由a進氣收集氧氣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D.方式④:瓶內(nèi)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b接量筒【答案】B【解析】A、方式①:瓶內(nèi)裝濃硫酸干燥氧氣,氧氣由b進a出 ,氣體在通過濃硫酸的過程中水蒸氣被吸收,處理合理,A錯誤;B、方式②: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進來將空氣向上逐漸排出,所以應該是從b進入,處理不合理,B正確;C、方式③:排出瓶中原來儲存的氧氣,由b通入水,氧氣從a排出。通入的水會將長導管的下部封住,所以氧氣要從a排出,處理合理,C錯誤;D、方式④:瓶內(nèi)裝滿水后用排水法測量通入氧氣的體積,由a進氧氣,氣體在瓶內(nèi)積累,氣壓增大將液化由b壓出,所以b接量筒處理合理,D錯誤。4、.醫(y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用到類似如圖所示的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A.使用該裝置可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B.使用該裝置可觀測氧氣輸出的速度C.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D.b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料管5.(2023八下·上虞期末)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氣體,它能跟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試問:(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通常集氣瓶中要加些水,其作用是 。(2)若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代替原集氣瓶里的水(如圖),其優(yōu)點除了使實驗更簡便和上面(1)作用外,還有 。(3)實驗中可觀察到鐵絲燃燒的現(xiàn)象是 ,并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防止灼熱的融化物濺落,使瓶底破裂(2)雙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讓鐵絲燃燒更持久(3)劇烈燃燒,火星四射;3Fe+2O2 Fe3O4【解析】根據(jù)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實驗時要防止熔化物炸裂瓶底及過氧化氫分解可得到氧氣分析。【解答】(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通常集氣瓶中要加些水, 是為了防止灼熱的融化物濺落,使瓶底破裂 ;(2)若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代替原集氣瓶里的水,其優(yōu)點除了使實驗更簡便和防止炸裂瓶底作用外,還有雙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讓鐵絲燃燒更持久;(3)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反應方程式為 3Fe+2O2 Fe3O4 。故答案為:(1)防止灼熱的融化物濺落,使瓶底破裂 ;(2)雙氧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讓鐵絲燃燒更持久 ;(3)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 3Fe+2O2 Fe3O4 。易錯點三、氧氣的制取例1:(2023八下·新昌期末)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是 。(2)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應選用 (選填“A”或“B”)作為氣體發(fā)生裝置。(3)選用D裝置作為氧氣收集裝置,氧氣從 (選填“b”或“c”)管進入。(4)小科用抽拉法檢查裝置E的氣密性,發(fā)現(xiàn)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你認為該裝置是否漏氣? (選填“是”或“否”).【答案】(1)長頸漏斗 (2)A (3)b (4)否【解析】①A裝置適用于固液不加熱型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在右側(cè)導管裝上橡皮管,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沒過長頸漏斗下端,若在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液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B裝置適用于固體加熱型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將導管口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若在導管口冒出氣泡,且一段時間后導管中有一段穩(wěn)定的液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③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解答】(2)裝置A,適用于固液反應,不需要加熱,裝置B適用于固體的反應,需要加熱,故選A。(3)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氧氣從b管進入。(4)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說明裝置內(nèi)的氣體質(zhì)量不發(fā)生變化,則裝置氣密性良好。例2:(2024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guān)儀器和裝置,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② 。(2)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應選擇 (從A~G中選擇,填字母序號,下同)組合裝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制取氧氣的過程如下,正確順序是 。①給試管加熱 ②熄滅酒精燈 ③檢查氣密性④把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膠塞塞緊,固定在鐵架臺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從水中取出導管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3)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4)如圖為上述反應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 B.生成O2的質(zhì)量C.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答案】(1)長頸漏斗 (2)BEF;2KClO3 2KCl+3O2↑;B (3)ab (4)C【解析】(1)熟悉各種儀器名稱 (2)加熱固體裝置和排水法收集氧氣裝置 ;加熱并收集氣體要考慮安全性 (3)從是否裝滿水及收集時間考慮 (4)結(jié)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以及反應后物質(zhì)質(zhì)量變化考慮【解答】(1)①為試管②長頸漏斗,故答案為:長頸漏斗(2)加熱裝置為B,氧氣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A~G 中選擇EF,所以應選擇BE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 2KCl+3O2↑ ;制取氧氣的正確順序是:③④①⑤⑥②故答案為:第1空、BEF 第2空、 2KClO3 2KCl+3O2↑ 第3空、B(3)排水法收集氧氣要把集氣瓶裝滿水,等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收集,所以測得氧氣的純度偏低,原因可能是收集氣體前,集氣瓶沒有注滿水或?qū)Ч芸陂_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故答案為: ab(4)氯酸鉀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才開始分解產(chǎn)生氧氣。生成氧氣溢出,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減小;MnO2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A、氯酸鉀分解產(chǎn)生氧氣和氯化鉀,所以固體中氧元素質(zhì)量減小,與圖所示不符合;B、氯酸鉀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才開始分解產(chǎn)生氧氣,所以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從0開始,與圖所示不符合;C、加熱一定時間反應生成氧氣,所以固體質(zhì)量先不變后減小,最后不變,固體中Mn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先不變后增大,最后不變,與圖所示符合;D、氯酸鉀分解產(chǎn)生氧氣和氯化鉀,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質(zhì)量不變,所以固體中鉀元素的質(zhì)量不變,與圖所示不符合;故答案為:C例3:(2023八下·上虞期末)小明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下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毫升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錳裝入容器中,塞進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nèi)的氣壓④分別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jù): (2)實驗中,小明用 來反映產(chǎn)生氧氣的多少(3)觀察本實驗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質(zhì)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 。【答案】(1)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2)容器內(nèi)壓強大小(3)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解析】(1)根據(jù)熱脹冷縮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分析;(2)根據(jù)有氣體產(chǎn)生的實驗可利用裝置內(nèi)壓強的變化判斷產(chǎn)生氣體多少分析;(3)根據(jù)圖示中各實驗的條件分析。【解答】(1)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jù)是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 ;(2)實驗中,氣體產(chǎn)生的多則容器內(nèi)壓強增大明顯,小明用容器內(nèi)壓強大小來反映產(chǎn)生氧氣的多少;(3)由實驗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實驗變量分別為二氧化錳、二氧化錳質(zhì)量,則實驗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質(zhì)量影響“外,還可以研究二氧化錳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 。故答案為:(1)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chǎn)生 ;(2)容器內(nèi)壓強大小 ;(3)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 。變式訓練:1、根據(jù)表中五種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問題:空氣 氨氣 甲烷 氯化氫 氧氣密度/g·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溶解性 —— 極易溶 難溶 極易溶 難溶(1)不能用排水法,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2)標準狀況下氨氣的密度比空氣 (填“大”或“小”)。(3)用如圖所示盛滿水的集氣瓶收集甲烷,氣體應從 (填“a”或“b”)端進入。【答案】(1)氨氣 (2)小 (3)b2.如圖所示是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是為了 。(2)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 (填“上”或“下”)傾斜,原因是 。(3)觀察到水槽中導管口氣泡 時,開始收集氧氣;當集氣瓶中的水被排凈,瓶口有 冒出時,表明集氣瓶內(nèi)氧氣已集滿,在水下用玻璃片蓋好集氣瓶,取出,并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氣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4)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 。【答案】(1)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2)下;防止試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3)連續(xù)、均勻地冒出;大氣泡;正;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3.根據(jù)下列裝置,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圖中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所選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3)若選用E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4)用上述實驗制得的氧氣完成F裝置所示實驗,要在集氣瓶底部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其目的是________ ,寫出F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錐形瓶;鐵架臺 (2)B;2KClO32KCl+3O2↑(3)b (4)防止高溫熔化物濺落下來,炸裂瓶底;3Fe+2O2Fe3O44.(2024八上·溫州期中)下圖中的甲、乙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種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甲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2)乙裝置收集氧氣時需要用帶火星的木條來驗滿,這是利用了氧氣的________性。甲、乙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優(yōu)點是 。(3)若在丙裝置中盛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氣,氣體從________端(填字母“a”或“b”)通入。若把紅熱的鐵絲伸入裝有氧氣的集氣瓶里,盛氧氣的集氣瓶預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4)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不復燃,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一條即可)。(5)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用發(fā)生裝置丁或戊制取氧氣時,丁與戊相比,丁的優(yōu)點是 。【答案】(1)2KMnO4 K2MnO4+MnO2+O2↑(2)助燃或氧化;操作簡便、節(jié)能、安全 等(答一點即可)(3)b;防止集氣瓶受熱破裂(4)裝置漏氣(或反應物藥品的量不足或一開始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沒有裝滿水)(答案合理即可)(5)2H2O2 2H2O + O2↑;可以隨時補充反應所需雙氧水 ,控制反應速率5.(204八下·期中)如圖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設(shè)計的實驗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本題的所有夾持儀器均已省略)。小珂同學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氧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與氧氣反應),請回答問題:(1)小珂同學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應選擇(填裝置編號)________。(2)現(xiàn)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請按氣體的流向,用裝置導管的編號將裝置連接好:①→ ________。(3)小琦同學設(shè)計了圖C 的裝置,并用儀器乙收集氧氣。儀器甲叫________,收集氧氣的方法為________。【答案】(1)A (2)②→③→⑤(或②→③→⑤→④) (3)分液漏斗;排水法6.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_ (填字母,下同),氣體收集裝置為________或________;該裝置中,固定儀器時的一條主要注意事項是__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處要 。(4)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驟有:①裝入藥品;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收集氣體;④加熱;⑤停止加熱;⑥移出導氣管。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5)若使用B裝置來進行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在該反應中二氧化錳是________;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6)經(jīng)查資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氣味。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來制取NH3,選用________裝置作制取氨氣的發(fā)生裝置,最好選用________裝置來收集NH3,理由是 。【答案】(1)酒精燈;錐形瓶(2)A;E;F;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3)放一團棉花(4)D(5)催化劑;過氧化氫 水+氧氣(6)A;G;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會污染空氣,且極易溶于水,G裝置可處理尾氣7.(2024八下·嘉興月考)小晨和小萍同學發(fā)現(xiàn):帶火星的竹簽在空氣中不會復燃,若用裝有60%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氣,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竹簽復燃,為了找到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她們進行了如下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21%)【設(shè)計實驗】:小晨設(shè)計了如圖的裝置,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_____ ___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將相同的3支帶火星竹簽分別插入①~③號瓶中,記錄實驗現(xiàn)象。獲得第一組實驗現(xiàn)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見下表:實驗分組 第一組 第二組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集氣瓶裝水的體積分數(shù)/% 15 30 45 34 38 42帶火星竹簽狀況 亮 很亮 復燃 很亮 復燃 復燃得出上述兩組實驗現(xiàn)象后,小萍認為還不能確定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需繼續(xù)進行實驗。【實驗結(jié)論】:再經(jīng)過數(shù)次實驗并計算后得出:能使帶火星竹簽復燃的氧氣含量最小值為48.7%。則小晨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_。(保留整數(shù))【繼續(xù)探究】:小萍認為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請你提出實驗改進的措施________。【答案】稀釋過氧化氫溶液,減緩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連續(xù)、均勻;;35%;收集氧氣前增加氣體的干燥裝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氣【解析】【設(shè)計實驗】如果過氧化氫的濃度太大,分解速度太快,會造成生成的氧氣不易收集;【實驗研究】開始時導氣管中存在空氣,應該將其排出,才能收集到純凈的氧氣,而氣泡均勻連續(xù)是氧氣純凈的標志;【實驗結(jié)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空氣的組成計算出水的分數(shù);【繼續(xù)探究】可以從增加干燥裝置,或者用油代替水完成實驗方面思考。【解答】【設(shè)計實驗】該裝置的圓底燒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釋過氧化氫溶液,減緩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實驗研究】第一組實驗:取3只集氣瓶,編號為①②③,分別裝入15%、30%和45%的水,蓋上蓋玻片倒置在水槽中。當氣泡連續(xù)、均勻放出后,導管口伸入集氣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實驗結(jié)論】設(shè)在收集氣體時集氣瓶中裝水的體積分數(shù)是x,則:x+(1-x)×21%=48.7%解得:x≈35%。【繼續(xù)探究】采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實驗改進的措施是:收集氧氣前增加氣體的干燥裝置,再用抽氣法收集氧氣。8.在科學拓展課程中,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了“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是多少”的實驗探究。(1)該興趣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KMnO4固體放入試管中,試管內(nèi)的藥品放入試管底部,開始加熱時,要讓試管均勻受熱,具體操作是 。(2)有同學認為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更好,其理由是 。(3)為了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具體和準確,小組同學經(jīng)討論,他們準備用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氧氣來進行實驗。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得到1號瓶,并利用這種方法依次得到2-4號瓶。分別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得到的現(xiàn)象如下:1號瓶(收集34%的氧氣) 2號瓶(收集35%的氧氣) 3號瓶(收集36%的氧氣) 4號瓶(收集37%的氧氣)不復燃 不復燃,但很亮 很亮,復燃 立即復燃某同學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氧氣約占36%時就是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最低體積分數(shù)”,而其他同學立即反對,原因是 。(4)反思交流:結(jié)合上述探究,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是否集滿采用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方法,你認為是否科學 。【答案】(1)來回移動點燃的酒精燈對試管進行加熱(2)操作簡單、方便、安全(3)瓶中剩余的64%體積里面的空氣中還有很多氧氣(4)不科學易錯點四、常見氣體檢驗與驗滿例1:如圖,在實驗臺上放置兩瓶氣體,集氣瓶A、B中分別盛有CO2、O2、H2中的一種.(1)由放置方法判斷出A瓶中的氣體是 ;(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B瓶中,若木條復燃,則B瓶中的氣體是 。(3)將一種澄清溶液 (填化學式)倒入B瓶中,振蕩,若出現(xiàn)渾濁,則B瓶中是CO2氣體.答案:(1)H2(2)O2(3)Ca(OH)2解析:(1)A瓶的瓶口朝下放置,說明收集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那么該氣體為H2;(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B瓶中,若木條復燃,則B瓶中的氣體是O2;(3)將一種澄清溶液Ca(OH)2倒入B瓶中,振蕩,若出現(xiàn)渾濁,則B瓶中是CO2氣體。例2:(2024八下·三門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收集、驗滿、驗證氧氣性質(zhì)的裝置或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 根據(jù)氧氣的性質(zhì)和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解答】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A、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原理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應選擇固液常溫型發(fā)生裝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B、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應裝滿水,待導管口有連續(xù)均勻氣泡冒出時再進行收集,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氧氣驗滿時,應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收集滿,圖示操作錯誤,符合題意;D、硫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底應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圖示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3:(2024八下·臨海期末)下列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有關(guān)氣體裝置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選擇裝置甲制取氧氣時,儀器a的名稱是 。(2)若利用裝置丙收集氧氣,判斷氧氣已集滿的現(xiàn)象是 。(3)若利用裝置丁收集氧氣,氣體要從c管通入,理由是 。【答案】(1)鐵架臺(2)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集滿(3)氧氣密度比空氣大【解析】根據(jù)氣體的狀態(tài)以及性質(zhì)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收集以及發(fā)生裝置。【解答】(1)儀器a的名稱是鐵架臺。(2)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具有助燃性,用裝置C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記收集滿的方法是: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集滿。(3)若利用裝置丁收集氧氣,氣體要從c管通入,理由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首先沉在瓶底。變式訓練1.下列收集裝置,可以用來收集氧氣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密度小于空氣的且不與空氣中的氣體反應的氣體可以用向下排空氣(如H2),密度大小只要看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于29,密度就基本大于空氣。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要大,因此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因為氧氣不容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①②其實就是排水法,可以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③④其實也是向上排空氣法,因此也可以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但是⑤⑥卻是向下排空氣法,所以不能作為收集氧氣的裝置。2.(2024八下·臺州期末)有關(guān)氧氣的收集、檢驗、驗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裝置為向下排空氣法,可用于收集氧氣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a通入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熄滅表明該氣體是氧氣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 d 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答案】D【解析】A.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收集氧氣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故A錯誤;B.利用乙裝置收集氧氣,氣體從b通入 ,故B錯誤;C.用燃著的木條伸入丙中,若木條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表明該氣體是氧氣,故C錯誤; D.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丁裝置 d 處可檢驗氧氣是否集滿,故D正確。3.(2024八下·余杭月考)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 體積空氣的氧氣,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集氣瓶中灌 的水 集氣瓶中灌 的水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 處 導管伸入到集氣瓶體積的 處【答案】B【解析】根據(jù)排水法收集氣體時排出多少體積的水則收集多少體積的氧氣分析。實驗室需收集一瓶約混有1/4體積空氣的氧氣,則需用排水法收集,排出多少體積的水則收集多少體積的氧氣,則集氣瓶中注入3/4體積的水;考點五 、氧氣制取數(shù)軸圖形分析和催化劑例1:將質(zhì)量相等的兩份藥品a和b(其中a為純凈的氯酸鉀,b為氯酸鉀與少量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收集到氧氣的總量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圖象正確的是( )A.B.C. D.【答案】C【解析】【分析】 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都不變。【解答】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因此需要加熱一段時間后產(chǎn)生氧氣。利用催化劑時反應速率較快,則b反應速率比a快;由于a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小于b中氯酸鉀的質(zhì)量,因此最終a產(chǎn)生氧氣比b多,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例2:(2024八下·余杭期末)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高錳酸鉀完全反應。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大致曲線的圖是( )A.B. C.D.【答案】A【解析】根據(jù)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現(xiàn)象和生成物分析判斷。【解答】A.完全反應后高錳酸鉀質(zhì)量是0,故A正確;B.反應前錳酸鉀質(zhì)量是0,隨著反應進行,錳酸鉀質(zhì)量增大,故B錯誤;C.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隨著反應進行,二氧化錳質(zhì)量增大,故C錯誤;D.反應前氧氣質(zhì)量是0,故D錯誤。故選A。變式訓練1.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氧氣,下列圖象不正確的是( )解:A、高錳酸鉀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分解放出氧氣,當完全分解后不再放出氧氣,故A正確;B、取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氧氣,剩余固體中錳元素的質(zhì)量不變,故B正確;C、高錳酸鉀在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分解放出氧氣,未反應時物質(zhì)的種類是一種,開始反應時固體物質(zhì)的種類是三種,當完全反應后固體物質(zhì)的種類是兩種,故C正確;D、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放出了氧氣,剩余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要減小,氧元素的子偶昂分屬要減小。故D錯誤。故選:D。2.(2024八下·江干期末)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A圖表示加熱KClO3(含少量MnO2)固體制取氧氣時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B.B圖表示加熱KClO3(含少量MnO2)固體制取氧氣時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C.C圖表示雙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時溶劑的質(zhì)量D.D圖表示雙氧水(含少量MnO2)分解時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答案】B【解析】A.在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中,不斷有氧氣生成,因此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不斷減小。當氯酸鉀完全反應后生成了固體氯化鉀,因此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但不能是零,故A錯誤;B.在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中,由于不斷有氧氣產(chǎn)生,因此固體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不斷減小。當氯酸鉀完全反應后,氧氣不再產(chǎn)生,氧元素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故B正確;C.雙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因此溶劑的質(zhì)量在不斷增大;當反應結(jié)束后,溶劑水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故C錯誤;D.雙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由于氫元素始終存在于水中,不會溢出,所以氫元素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但是雙氧水的質(zhì)量在不斷減小,因此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越來越大,故D錯誤。3.(2024八下·臺州開學考)下列各圖是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制取氧氣的關(guān)系圖(橫坐標為加熱時間t),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圖甲: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 熱時間的關(guān)系B.圖乙: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的質(zhì)量變化情況C.圖丙:加熱氯酸鉀的對比情況:a添加了二氧化錳,b未添加二氧化錳D.圖丁: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質(zhì)量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答案】D【解析】A.用氯酸鉀制取氧氣,開始加熱時并沒有氧氣產(chǎn)生,需要達到一定溫度后才能開始反應,故A正確不合題意;B.二氧化錳為催化劑,而催化劑的質(zhì)量和性質(zhì)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故B正確不合題意;C.添加二氧化錳催化劑,可以降低開始反應的溫度,即縮短加熱時間,故C正確不合題意;D.由于有氧氣產(chǎn)生,所以混合物的質(zhì)量會不斷減小,而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根據(jù)公式可知,二氧化錳在混合物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不斷增大,故D錯誤符合題意。4.(2024八下·蕭山期末)下列圖像符合描述情況的是(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進行,質(zhì)量發(fā)生的變化B.②表示:a、b中裝有等質(zhì)量的雙氧水,a中有催化劑,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的生成情況C.③表示:用制取氧氣時,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中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變化情況D.④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質(zhì)量的變化情況【答案】D【解析】一般采用分解反應來制取氧氣,產(chǎn)生氧氣的量與反應物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解答】A、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會產(chǎn)生二氧化錳,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應由0為起點,隨反應進行而增加,最后因反應結(jié)束而不變,A不符合題意;B、在雙氧水質(zhì)量相等的情況下,加有催化劑的生成氧氣速度更快,但最終生成的質(zhì)量相等,B不符合題意;C、高錳酸鉀分解會產(chǎn)生一部分固體,所以反應結(jié)束后會有固體剩余,C不符合題意;D、雙氧水分解產(chǎn)生的氧氣隨反應進行而增加,最后因反應結(jié)束而不變,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5.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zhì)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guān)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c代表氯化鉀 B.t2時刻,O2開始產(chǎn)生C.t1時刻,KClO3開始分解 D.KMnO4質(zhì)量在反應前后不變解:A、根據(jù)題干所給信息可知,b物質(zhì)的質(zhì)量少,b是高錳酸鉀,a是氯酸鉀,在t1時刻高錳酸鉀開始分解,有氧氣生成,隨著高錳酸鉀的分解,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鉀分解產(chǎn)生氯化鉀和氧氣,所以c可以表示氯化鉀,故A正確。B、因為溫度在t1℃時,高錳酸鉀就開始分解產(chǎn)生氧氣;t2時,氯酸鉀開始分解產(chǎn)生氧氣,故B錯誤。C、由圖象可知,t1時刻,KMnO4開始分解,故C錯誤。D、在t1時刻,高錳酸鉀開始分解,隨著反應的進行高錳酸鉀的質(zhì)量不斷減少,直至為零,故D錯誤。故選:A。易錯點六、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例1:下列反應中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氧化汞 汞+氧氣 B.石蠟+氧氣 水+二氧化碳C.碳+氧氣 二氧化碳 D.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答案】B【解析】根據(jù)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化合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分析。A、所給反應為“一變多”的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B、所給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兩種物質(zhì),不屬于分解或化合,符合題意;C、所給反應是“多變一”的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D、所給反應是“多變一”的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2023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H2SO4+2NaOH=Na2SO4+2H2O B.Mg+2HCI=MgCl+H2↑C.2KClO32KCl+3O2↑ D.CO2+H2O=H2CO3【答案】C【解析】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單質(zhì)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一種物質(zhì)反應生成多種物質(zhì),屬于分解反應,兩種物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物質(zhì),屬于化合反應。【解答】A.屬于復分解反應,故A錯誤;B.屬于置換反應,故B錯誤;C.屬于分解反應,故C正確;D.屬于化合反應,故D錯誤。2.(2022八下·金東期末)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H2O+CO CO2+H2 B.H2CO3=H2O+CO2↑C.2SO2+O2 2SO3 D.Cu+2AgNO3=2Ag+Cu(NO3)2【答案】C【解析】根據(jù)化合反應的定義判斷。【解答】如果反應物有多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那么該反應為化合反應。A、B、D中,生成物都不是一種,只有C中生成物只有一種,那么C反應為化合反應。3.(2024八下·期末)分類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反應與CO2+H2O=H2CO3化學反應類型相同的是( )A.2H2+O2 2H2O B.CO2+Ca(OH)2=CaCO3↓+H2OC.2H2O2 2H2O+O2↑ D.2KMnO4 K2MnO4+MnO2+O2↑【答案】A【解析】根據(jù)反應物的種數(shù)和種類確定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根據(jù)方程式CO2+H2O=H2CO3可知,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該反應為化合反應。A.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為化合反應,故A符合題意;BCD.三個反應的生成物都不是一種,肯定不是化合反應,故B、C、D不合題意。易錯點七、氧化反應例1:下列反應中,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點燃) B.水→氫氣+氧水(通電)C.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D.甲烷+氧氣→燃二氧化碳+水(點燃)【答案】A【解析】多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叫化合反應,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據(jù)此分析。A.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點燃),有氧氣參加,為氧化反應;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為化合反應,故A正確;B.水→氫氣+氧水(通電),一種物質(zhì)生成多種物質(zhì),為分解反應,故B錯誤;C.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單質(zhì)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zhì)和化合物,為置換反應,故C錯誤;D.甲烷+氧氣→二氧化碳+水(點燃),有氧氣參加,為氧化反應;反應物有兩種,肯定不是分解反應,故D錯誤1.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銅+氧氣 氧化銅 B.氨氣+氧氣 氧化氮+水C.氫氣+氧氣 水 D.甲烷+氧氣 水+二氧化碳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氣 二氧化碳【答案】ABCDF;ACEF【解析】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多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叫化合反應。【解答】根據(jù)氧化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氧化反應的是:ABCDF;根據(jù)化合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CEF。易錯點八、燃燒的條件例1:(2023八下·仙居期末)小科把一小塊白磷放入裝有80℃左右熱水的大燒杯中,同時把裝有一小塊白磷和紅磷的兩支試管也分別放入燒杯中,多次實驗,均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1)小科實驗的目的是 。(2)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 。(3)比較①③,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 。【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2)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氧氣(3)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析】根據(jù)燃燒條件分析,結(jié)合對比實驗中的條件及反應現(xiàn)象解答。【解答】(1)由實驗裝置特點及藥品可知,該實驗是探究可燃燒的條件;(2)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氧氣 ;(3)比較①③,①白磷可燃。③紅磷因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不燃燒,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故答案為:(1)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2)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隔絕氧氣 ;(3)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例2:(2023八下·上虞期末)在探究“物質(zhì)燃燒條件”的實驗中,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①③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B.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70℃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D.①②說明兩種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同【答案】C【解析】根據(jù)燃燒條件及實驗現(xiàn)象分析。【解答】A. ①中白磷燃燒,③中白磷因不接觸氧氣不燃燒,由此對比可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 ,不符合題意;B. 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70℃ ,不符合題意;C. 燒杯中的熱水降起提高溫度的作用還起到隔離氧氣的作用,符合題意;D. ①②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兩種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同 ,不符合題意;例3:(2024八下·蒼南月考)在進行“燃燒需要什么條件”的活動中,將一個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為探究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減少還是二氧化碳增多,進行下列實驗。請回答:實驗1:如圖乙所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用數(shù)字傳感器測量容器內(nèi)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丙數(shù)據(jù)。實驗2:收集一瓶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將點燃的蠟燭伸入瓶中。現(xiàn)象:蠟燭繼續(xù)燃燒,沒有立刻熄滅。(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學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因為氧氣耗盡,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3)通過實驗2可以證明蠟燭熄滅是因為 (填“氧氣減少”或“二氧化碳增多”)。【答案】(1)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玻璃杯,干擾實驗(2)不贊同,由圖丙數(shù)據(jù)可知,蠟燭熄滅后容器內(nèi)還有氧氣剩余(3)氧氣減少【解析】由題中所給數(shù)據(jù)結(jié)合燃燒條件分析。【解答】(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密封,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玻璃杯,干擾實驗;(2)由圖丙數(shù)據(jù)可知,蠟燭熄滅后容器內(nèi)還有氧氣剩余 ,所以不贊同氧氣耗盡的觀點;(3)通過實驗2可以證明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減少。故答案為:(1)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玻璃杯,干擾實驗 ;(2)不贊同, 由圖丙數(shù)據(jù)可知,蠟燭熄滅后容器內(nèi)還有氧氣剩余 ;(3)氧氣減少。變式訓練1.(2023八下·黃巖期末)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增大燈芯處的酒精濃度【答案】B【解析】根據(jù)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 可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分析。【解答】A.著火點為物質(zhì)的屬性,不能改變,不符合題意;B.酒精燈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 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使火焰更旺,符合題意;C.空氣中氧氣含量沒有改變,不符合題意;D.燈芯拔得松散些,不能改變酒精的濃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2024八下·三門期末)火折子是一種古代的點火神器。其材料一般用粗糙的土制紙加棉花,卷成緊密的紙卷裝入竹筒內(nèi),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但內(nèi)部仍有紅色的亮點,蓋上蓋子,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guān)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折子的制作材料必須是可燃物B.竹筒蓋上開有小孔,不能完全密封C.燃著后一吹即滅是因為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取出后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答案】C【解析】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解答】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A、火折子為點火神器,則其制作材料必須是可燃物,該選項說法正確;B、竹筒內(nèi)的材料雖然沒有明火,但是仍然在緩慢燃燒,需要氧氣,因此不能完全密封,該選項說法正確;C、著火點為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不能改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3.(2024八下·長興月考)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2個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2個支管同時伸入相同深度的熱水中。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c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b、c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C.a(chǎn)、b兩處現(xiàn)象不同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D.b處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答案】C【解析】根據(jù)燃燒的條件(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a、c兩處,a處白磷燃燒、c處白磷不能燃燒,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故選項說法錯誤。B、b、c兩處,白磷、紅磷均不能燃燒,無法得出物質(zhì)燃燒需要氧氣的結(jié)論,故選項說法錯誤。C、a、b兩處現(xiàn)象不同,a處白磷燃燒、b處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白磷著火點比紅磷低,故選項說法正確。D、b處紅磷不能燃燒,不能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也可能是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造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4.(2024八下·臨平月考)如圖是某次野炊時的場景,在一片空地上用石頭圍成一圈,在圈內(nèi)點燃木柴生火烹煮,結(jié)束后澆水熄滅火堆。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木柴屬于可燃物B.將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C.澆水熄滅火堆是為了使木柴的著火點降低D.點火前將周圍的枯樹枝清理干凈,防止引起火災【答案】C【解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