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與計算本資料包含以下了三大類題型: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訓練質量守恒在化學方程式中的應用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一、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訓練:1、化學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數法:(1) P + O2 點燃 P2O5 (2) C + O2 點燃 CO(3) Al + O2 點燃 Al2O3 (4) Fe + O2 點燃 Fe3O4(5) Mg + O2 點燃 MgO (6) H2O2 MnO2 H2O + O2↑(7) H2O 通電 H2↑+ O2↑ (8) H2 + O2 點燃 H2O2、觀察法:先金屬后原子團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Mg + HCl — MgCl2 + H2↑Fe2O3 + H2SO4 Fe2(SO4)3 + H2OAl + H2SO4 — Al2(SO4)3 + H2↑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Al2(SO4)3 + NaOH Na2SO4 + Al(OH)3CO + Fe2O3 Fe + CO2CO + Fe3O4 Fe + CO2C + Fe2O3 Fe + CO2C + FexOy Fe + CO23、奇數配偶法:找出左右兩邊出現次數較多的元素,該元素的原子個數在兩邊為一基數一偶數(1) FeS2 + O2 —— Fe2O3 + SO2 (2) C2H2 + O2——CO2+ H2O(3) C + Fe2O3 —— Fe + CO2 (4) MnO2 + HCl—— MnCl2 + Cl2 + H2O(5)Cl2 + 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4、歸一法:(待定系數法)找出化學式中原子數目最多的化學式,使其化學計量數為“1”,觀察配平,若是分數再進行通分去掉分母,保證最后得到最簡整數比C2H2 + O2 ——CO2 + H2O (2) C6H6 + O2 —— CO2 + H2O(3) C22H46 + O2 ——CO2 + H2O (4) NH3 + Cl2 —— NH4Cl + N2(5) CxHy+ O2—— CO2+ H2O(6) As2O3+ Zn + HCl AsH3+ ZnCl2+ H2O二: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1、鋁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鋁.在這個反應中,鋁、氧氣、氧化鋁的質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2、現有氫氣和氧氣共10g,點燃使之充分反應,生成7.2g水,則反應前氧氣質量可能是( ) A.0.8g B.6.4g C.9.2g D.6.4g或9.2g3、在反應X+2Y=R+2M中,當1.6g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gR,且反應生成R和M的質量比為11:9,則在此反應中Y和M的質量之比為( ) A.23:9 B.16:9 C.32:9 D.46:94、在反應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gC,又知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3 B.46 C.48 D.925、在化學反應A+B=C+D中,8gA與16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0gC,若12gA完全反應,生成D的質量是( )A.20g B.24g C.15g D.21g6、A、B、C三種物質各15g,它們化合時只能生成30g新物質D。若增加10gA,則反應停止后,原反應物中只余C。根據上述條件推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一次反應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應后,D的質量為55gC.反應中A和B的質量比是3∶2 D.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是5∶27、將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狀混合物充分加熱,發生化學反應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氣體D放出,則反應中各物質質量的比值m(A)∶m(C)∶m(B)∶m(D)為( )A、5∶4∶3∶2 B、4∶5∶3∶2 C、3∶2∶4∶5 D、2∶3∶5∶48、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甲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乙、丙變化的質量比為9:8 D.反應后甲的質量為0g9、在一定條件下,12克碳和16克氧氣在密閉容器內充分反應,最后容器內有( )A.22克二氧化碳 B.28克二氧化碳C.22克二氧化碳和6克碳 D.20克二氧化碳和8克氧氣10、已知反應:2A+B=3C+D,且A和B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5∶2,如果反應后生成C和D的質量共2.1g,則消耗反應物A的質量為 克。11、48克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 克氧氣,同時可生成氧化鎂 克。若48克鎂和48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克。若24克鎂和30克氧氣充分反應可得氧化鎂 克。12、在反應4A+3B=2C中,若2.7克A完全反應后生成5.1克的C,已知B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則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三:化學方程式的列式計算1、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10g,點燃爆炸后,測得還剩1g氧氣沒有反應,則生成水______g,原氣體中氧氣共____g,氫氣_____g。2、現要制取氧氣9.6克,則需質量分數為10%的雙氧水多少克?3、10克銅放在空氣中加熱一段時間,發現固體質量增加了1.6克,求生成了氧化銅多少克?4、2.4g鎂帶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物的質量比2.4g鎂帶重,增重了多少克?5、現有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15克,加熱使它完全反應,結果發現試管內固體物質質量比原來減少了4.8克,試回答:(1)生成多少克氧氣 (2)充分反應后,試管內含有哪些固體物質,其質量分別為多少克6、將6.5g 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裝入大試管中,加熱制氧氣。待反應完畢后,冷卻試管后稱量,剩有4.58g固體物質。計算:(1)制得O2多少克?(2)4.58g固體中含有哪些物質?各多少克?7、取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試管中加熱,過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冷卻,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6.16g,然后繼續加熱,至不再有氣體放出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氣為5.76g。(1)共收集到O2多少克?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MnO2?第一次加熱后,有多少克KClO3分解了?(4)第一次加熱后剩余的26.16g固體中含有幾種物質?各多少克?8、某同學把3克碳放在給定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實驗數據如下: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給定的O2質量 6克 8克 13克生成的CO2質量 8.25克 11克 11克回答:①從以上數據說明,這三次實驗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②第 次實驗中碳有剩余;剩余 克;③第 次實驗中O2有剩余,剩余 克。9、把4g硫粉放在給定質量的氧氣中燃燒,有關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O2質量(g) 3 4 6SO2質量(g) 6 第一次實驗中,參加反應的S、O2、生成的SO2三種物質的質量比為: ;通過計算求出第二次實驗生成SO2多少克? (3)在表中填寫第三次實驗生成SO2的質量.10、化學實驗室有一瓶失去標簽的過氧化氫溶液,為測定這瓶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化學小組的同學完成了如下實驗。根據圖示數據進行如下計算:(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2)這瓶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11、化學興趣小組用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并測量過氧化氫的質量分數。現稱量68g 過氧化氫溶液和 0.1g 二氧化錳進行實驗,反應前后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1)最后反應的剩余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是 ;(2)制得氧氣的質量是 g;(3)由反應圖線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速率逐漸減小,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4)計算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質量是多少?小欣同學在山上采集了一塊樣品,想測定中碳酸鈣的含量.小欣與同學們討論后得出以下方案。①將敲碎,稱出6g放入燒杯內(燒杯質量為50g);②加入50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攪拌,恰好完全;③畫出所需(t)燒杯及其所盛物質總質量(m)的關系圖(如圖)。試回答:(1)將樣品敲打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2)實驗結束時,共放出二氧化碳 g.(3)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4)實驗所用稀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13、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x的高錳酸鉀加熱,記錄產生氧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氧氣總量為 ;(2)請根據圖中數據計算高錳酸鉀的質量x為多少?(3)請在如圖2坐標中,畫出固體中錳元素質量在t0﹣t5時段變化示意圖.14、科學興趣小組對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實驗探究。該小組取用4g樣品,測定該石灰石的純度,用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固體的質量。(假設過濾、干燥等操作過程,固體物質的質量不受損耗;石灰石中的雜質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實驗結果見下表:稀鹽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3.0g 2.0g 1.0g 0.4g(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2)所用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4g石灰石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15、某科學興趣小組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從石灰廠帶來一塊石灰石樣品,技術員告訴他們此樣品中含有的雜質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不能與鹽酸反應。為了測定該石灰石的純度,興趣小組同學取用10g這種石灰石樣品,用實驗室現有的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100g分5次加入,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得到如下數據:實驗次數 1 2 3 4 5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剩余固體的質量/g 7.5 m 2.5 1.5 1.5求:(1)表中m的值為 g。(2)該石灰石樣品的純度。(3)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與計算答案一、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訓練配平結果(1) 4P + 5O → 2P O (2) 2C + O → 2CO(3) 4Al + 3O → 2Al O (4) 3Fe + 2O → Fe O (5) 2Mg + O → 2MgO(6) 2H O → 2H O + O ↑(7) 2H O → 2H ↑ + O ↑(8) 2H + O → 2H O觀察法配平(1) CuSO + 2NaOH → Na SO + Cu(OH) ↓(2) Mg + 2HCl → MgCl + H ↑(3) Fe O + 3H SO → Fe (SO ) + 3H O(4) 2Al + 3H SO → Al (SO ) + 3H ↑(5) 2Fe(OH) + 3H SO → Fe (SO ) + 6H O(6) Al (SO ) + 6NaOH → 3Na SO + 2Al(OH) ↓(7) 3CO + Fe O → 2Fe + 3CO (8) 4CO + Fe O → 3Fe + 4CO (9) 3C + 2Fe O → 4Fe + 3CO ↑(10) 3C + 2FexOy → 2xFe + 3yCO 奇數配偶法配平(1) 4FeS + 11O → 2Fe O + 8SO (2) 2C H + 5O → 4CO + 2H O(3) 3C + 2Fe O → 4Fe + 3CO ↑(4) MnO + 4HCl → MnCl + Cl ↑ + 2H O(5) 2Cl + 2Ca(OH) → CaCl + Ca(ClO) + 2H O歸一法配平(1) 2C H + 5O → 4CO + 2H O(2) 2C H + 15O → 12CO + 6H O(3) 2C H + 67O → 44CO + 46H O(4) 4NH + 3Cl → 3NH Cl + N (5) C H + (x + y/4)O → xCO + y/2H O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DDBBDDDDC1.5g32g;80g ;80g ;40g102三、化學方程式的列式計算9g,6g,4g204g8g1.6g(1)4.8g O ;(2)KCl 7.45g,MnO 3g(1)1.92g O ;(2)KCl 2.98g,MnO 1.6g(1)共收集9.6g O ;(2)MnO 5g;(3)第一次分解12.25g KClO ;(4)剩余KClO 12.25g、KCl 7.45g、MnO 5g①第二次;②第一次,剩余0.75g C;③第三次,剩余2g O (1)1:1:2;(2)8g SO ;(3)第三次生成8g SO (1)1.6g O ;(2)5%(1)0.1g MnO ;(2)3.2g O ;(3)H O 濃度降低;(4)6.8g H O 分解(1)增大接觸面積;(2)2.2g CO ;(3)83.3%;(4)7.3%(1)3.2g O ;(2)31.6g KMnO (1)90%;(2)14.6%;(3)3.52g CO (1)m=5.0g;(2)85%;(3)18.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