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題型四 說理證明題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核心精講·題型突破考點一 說理證明題【真題研析】 考法01 物理類 考法02 化學類 考法03 生物類【核心精講】 知識點一 一般解題步驟 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要點【命題預測】考點要求 課標要求 命題預測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科學知識與原理運用 知識儲備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公式等基礎知識。 原理簡述要求:學生需要在解答說理證明題時,能夠簡述相關的科學原理、物理公式、化學方程式或進行數學推導等,將科學知識與具體問題情境相結合,用科學原理來解釋現象或證明結論。 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 信息分析與邏輯梳理:學生要能夠對題目中呈現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篩選和整合,理清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判斷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關鍵的,哪些是干擾信息。 因果關系構建: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找出問題中的因果關系,明確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結果,并且能夠清晰地闡述原因是如何導致結果的。 語言表達與規范 科學語言運用:學生需要使用規范、準確的科學語言進行表述,包括科學術語、符號、單位等。 表述條理與完整性:要求學生的回答要有條理,通常可以采用 “首先…… 其次…… 最后” 等順序詞來組織語言,使說理證明過程層次分明。 情境更加多樣:會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和科技前沿等,如以新能源汽車的能量轉化、新型材料的性質應用、生態農業的設計原理等為情境出題,考查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和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融合增強:可能會出現融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知識的題目。例如,以全球氣候變暖為背景,讓學生從化學角度分析溫室氣體的產生與排放,從地理角度闡述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等。 探究性與開放性增加:題目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答案可能不唯一。如給出一個科學實驗現象或問題,讓學生提出多種可能的假設和解釋,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考點一 說理證明題考法01 物理類(2023 麗水)按壓泵常用于瓶裝的洗手液、洗發水等,既方便取用,又節約用量。圖甲是一瓶已啟用的洗手液,按壓泵中已充滿洗手液。圖乙是按壓泵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手柄與活塞連成一個整體,小球A(閥門A處)、小球B(閥門B處)密度比洗手液略大,小球的上下活動引起閥門的開合。取液時,按壓手柄,少量洗手液從出液口溢出;松手后,手柄彈回原位,洗手液又充滿儲液室。請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工作過程。【解答】答:取液前,小球A,B密度比洗手液略大,浮力小于重力,小球沉在閥門口,閥門 A、B關閉。取液時,按壓手柄,因為力能使物體變生形變,所以彈簧受到向下壓力而壓縮,活塞往下運動,儲液室內液體壓強增大,小球B不動,閥門B關閉;小球A受到向上的液體壓力增大,當F向上>F向下時,小球A向上運動,閥門A打開,儲液室部分液體被擠出,洗手液從出液口溢出。松開手柄,壓力消失,彈簧恢復原狀,手柄彈回原位,活塞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因為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推動活塞向上運動,儲液室內形咸成了一個低壓區,因為F向下>F向上,所以小球A下沉,閥門A關閉;閥門A關閉,同時洗手液在瓶內氣壓作用下,沖開小球B,閥門B打開,洗手液進入儲液室。(2022 寧波)如圖甲所示,在小寧與平面鏡之間有一只杯子,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寧眼球視網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據“平面鏡成像”、“視覺的形成”等有關知識,我們可以用作圖的方法來解釋上述現象。圖乙為杯子的像CD在視網膜上成像的示意圖,請你在圖丙中畫出杯子AB在視網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畫出AB,再用圖乙的方法畫出A'B')【解答】解:CD為杯子的像,分別過C、D點做鏡面的垂線并延長等大的距離,為A、B,連接AB,AB為杯子;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是一個凸透鏡,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變,分別過A、B做經過光心的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點A'、B',則A'B'為杯子的像,如圖所示:(2022 麗水)火的使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中的點火方式越來越便捷多樣,但火柴仍是實驗室常用的點火工具。火柴引燃過程:劃動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產生火星→引發火柴頭燃燒。圖乙是小麗設計的三種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與擦火皮夾角相同,則哪種方式更容易將火柴引燃?請用所學知識解釋。【解答】答:火柴頭與擦火皮之間的壓力越大,產生的摩擦力越大;火柴滑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越多;內能增大,溫度很高;溫度達到擦火皮上易燃物的著火點,產生火星;放出的熱量傳遞到火柴頭,引發火柴頭燃燒。方式B中,柴頭與擦火皮之間的壓力最大,更容易點燃火柴。考法02 化學類(2023 金華)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攜帶、易操作、成本低的特點。圖1為制氧杯實物圖,圖2為制氧杯內部結構剖面示意圖,圖3為制氧劑的相關信息。利用該制氧杯制氧,產生的氧氣可以在劇烈運動后即時補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婦等在家中和戶外急救補氧。【使用步驟】Ⅰ.取下杯蓋,在甲杯中加入A、B兩種制氧劑,再加入清水至相應水位。Ⅱ.取下與杯蓋相連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適量清水,將乙杯裝回杯蓋的中央正下方。Ⅲ.將帶有乙杯的杯蓋和甲杯旋緊,形成一個如圖1所示的整體。Ⅳ.待出氣孔②處有氧氣逸出時,通過醫用導氣管供人呼吸補氧。回答下列問題。(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應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劑A并使制氧反應發生以外,還具有的作用是 。(3)請運用所學知識,并結合以上信息,解釋該制氧杯能快速產生氧氣并能從出氣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解答】解:(1)甲被中反應產生氧氣次那個鍋出氣孔①進入乙燒杯中,乙燒杯中的水可以濕潤氧氣,使吸入的氧氣更舒適,也可以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故答案為:觀察氧氣產生的速率、濕潤氧氣;(2)制氧劑B二氧化錳加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懸濁液,增加可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使制氧的效果更好;故答案為:使二氧化錳與水形成懸濁液,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3)制氧劑A放入水中反應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產生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則能從出氣孔②中快速的逸出。(2022 金華)某項目學習小組用傳感器開展“影響鐵銹蝕因素”的探究,設計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并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傳感器采集數據繪制得到如圖2的甲、乙兩幅曲線圖。【資料1】一定條件下,碳和氯化鈉溶液可加快鐵的銹蝕,但它們本身不參加反應。【資料2】該實驗步驟如下: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裝藥品,將5克鐵粉和2克碳粉加入錐形瓶,并加入2毫升飽和氯化鈉溶液;③立即塞緊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裝有5毫升稀鹽酸的注射器及傳感器;④觀察現象,采集數據。用所學知識及以上資料信息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原因是 ;(2)圖2甲、乙曲線圖中,0﹣t1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t2﹣t3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增大。解釋產生這兩個不同現象的原因。【解答】(1)將5克鐵粉和2克碳粉加入錐形瓶,并加入2毫升飽和氯化鈉溶液,一定條件下,碳和氯化鈉溶液可加快鐵的銹蝕,鐵生銹消耗瓶內氧氣,瓶內壓強減小,當瓶內氣壓減小到一定程度,大氣壓將注射器的活塞下壓或瓶內氣壓減小,鹽酸被吸入瓶內;(2)0﹣t1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原因是鐵生銹消耗氧氣并放熱,故溫度升高,消耗氧氣使壓強減小,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消耗氧氣減小的壓強大于溫度升高增大的壓強,瓶內壓強減小;t2﹣t3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增大原因是因瓶內氣壓減小,鹽酸自動注入瓶內,鹽酸與鐵反應產生氫氣并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溫度升高和產生氫氣都使壓強增大。故答案為:(1)鐵生銹消耗瓶內氧氣,瓶內壓強減小,當瓶內氣壓減小到一定程度,大氣壓將注射器的活塞下壓或瓶內氣壓減小,鹽酸被吸入瓶內;(2)0﹣t1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原因是鐵生銹消耗氧氣并放熱,故溫度升高,消耗氧氣使壓強減小,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消耗氧氣減小的壓強大于溫度升高增大的壓強,瓶內壓強減小;t2﹣t3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增大原因是因瓶內氣壓減小,鹽酸自動注入瓶內,鹽酸與鐵反應產生氫氣并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溫度升高和產生氫氣都使壓強增大。(2021 麗水)學校組織春游,小科準備了一份“自熱火鍋”(圖甲,他撕開包裝看到了內部結構(圖乙),并了解到相關信息(圖丙)。小科按食用方法進行如下操作:①加熱盒中倒入適量冷水將發熱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適量的飲用水,扣緊盒蓋。在等待食物煮熟過程中,小科發現加熱盒逐漸變燙盒內傳出“嘶嘶”的聲音、盒蓋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請結合火鍋“自熱”過程解釋盒蓋上小孔的作用。【解答】解:①加熱盒中倒入適量冷水將發熱包放入冷水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a(OH))并產生大量熱,是自熱火鍋的主要熱量來源,而鋁粉在堿性熱水中能反應產生氫氣,盒內的空氣、氫氣在受熱后,體積膨脹,使盒內氣壓變大,盒蓋的小孔便于氣體的排放,避免危險,還要注意盒蓋排氣小孔,防止燙傷。故答案為:發熱包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是強堿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熱,而鋁粉在堿性熱水中能反應產生氫氣,盒內的空氣、氫氣在受熱后,體積膨脹,使盒內氣壓變大,盒蓋的小孔便于氣體的排放。考法03 生物類(2023 紹興)2023年4月,由我國研發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腸溶膠囊,國內上市申請獲得國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將迎來治療新選擇。口服胰島素膠囊具有三大特點:pH保護盾,蛋白酶抑制劑,吸收增強劑。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給藥帶來的副作用。我國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口服胰島素膠囊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結合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請闡述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機理,分析口服胰島素膠囊特點的作用并對口服胰島素膠囊作出簡單評價。【解答】解:當人體中血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當人體中血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島素膠囊在pH保護盾的作用下,使得經過胃時不會被酸性極強的胃酸破壞;蛋白酶抑制劑的存在,不會被胃和小腸里的蛋白酶分解;由于添加了吸收增強劑,使得小腸可以直接吸收該類大分子蛋白質的胰島素。與傳統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相比,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口服后能達到正常的生理作用;口服胰島素膠囊使用方便,同時也沒有因長期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故答案為:當人體中血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當人體中血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口服胰島素膠囊在pH保護盾的作用下,使得經過胃時不會被酸性極強的胃酸破壞;蛋白酶抑制劑的存在,不會被胃和小腸里的蛋白酶分解;由于添加了吸收增強劑,使得小腸可以直接吸收該類大分子蛋白質的胰島素。與傳統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相比,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口服后能達到正常的生理作用;口服胰島素膠囊使用方便,同時也沒有因長期注射帶來的不便和痛苦。(2022 溫州)我國西北某鹽堿地,土壤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鹽,農作物因失水難以生存。在科研人員指導下,實現了在鹽堿地上種植水稻,且畝產超過500千克。材料一:鹽堿地土壤和適宜普通水稻生長的土壤部分信息表項目 鹽分 pH鹽堿地土壤 0.6%~0.8% 8.2~9.6適宜普通水稻生長的土壤 ≤0.5% 6~7.5材料二:為了能在鹽堿地種植水稻,在種植前采取如下措施:①選種:將多個水稻品種的種子試種在鹽堿地土壤上,經過多年逐代培育,選擇成活率高、生長良好的品種來種植。②改良鹽堿地:將淡水灌溉到鹽堿田地,浸泡約一周后將水排出;利用當地豐富的富含腐殖質的牛羊糞,并加入以酸性物質為主的鹽堿調節劑,經發酵后,給鹽堿田地適當施肥。結合上述信息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實現在鹽堿地種植水稻的措施作出解釋。【解答】解:通過多年培育,經遺傳、變異和選擇獲得適應鹽堿地生長的品種;用淡水浸泡,使土壤中的部分鹽分溶解在水中并排出,降低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使其低于水稻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有利于水稻根吸水;肥料中的酸性物質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反應,使土壤堿性減弱;牛羊糞中的腐殖質經微生物分解形成無機鹽,增加土壤肥力。因此,這些措施能使水稻在鹽堿地生長良好。故答案為:通過多年培育,經遺傳、變異和選擇獲得適應鹽堿地生長的品種;用淡水浸泡,使土壤中的部分鹽分溶解在水中并排出,降低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使其低于水稻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有利于水稻根吸水;肥料中的酸性物質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反應,使土壤堿性減弱;牛羊糞中的腐殖質經微生物分解形成無機鹽,增加土壤肥力。因此,這些措施能使水稻在鹽堿地生長良好。(2021 金華)大棚種植農作物過程中,在作物生長旺盛期和成熟期,農民會給作物補充二氧化碳來提高產量與質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增產效果比較優異。【資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會釋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②吊袋內CO2釋放量會隨著光照和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溫度過低時CO2氣體釋放量較少;③使用時,將氣肥懸掛在農作物枝葉上方位置比放在農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④施用氣肥為不可離農作物太近。請你用所學知識及以上資料信息,解釋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增產效果比較優異的原因。【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取決于生物的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在大棚內植物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能適當增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增多,從而導致大棚作物的產量增多。之所以不能放于農作物太近,是防止光合作用時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之所以應放在上部,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葉在植物的上部,根和莖基本不進行光合作用。故答案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大棚內植物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能適當增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增多,從而導致大棚作物的產量增多。之所以不能放于農作物太近,是防止光合作用時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之所以應放在上部,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葉在植物的上部,根和莖基本不進行光合作用。知識點一 一般解題步驟1、審題:仔細閱讀題目,圈畫出關鍵信息,包括已知條件、現象、問題的核心等,明確題目所涉及的科學概念和原理范圍,確定是物理、化學、生物還是地理問題,或者是跨學科問題。2、分析①確定因果關系:思考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或問題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么,嘗試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②梳理知識脈絡:根據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在腦海中迅速檢索相關的科學知識、原理、規律等,明確需要運用哪些知識來進行說理證明。③挖掘隱含條件:有些題目中的條件可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從題目所給的信息中進行推斷或挖掘,這些隱含條件往往是解題的關鍵。3、構建思路①確定方法: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說理證明,如理論推導、公式計算、實例分析、對比論證等。②規劃步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規劃好說理證明的步驟,先闡述什么,后說明什么,確保整個過程條理清晰。4、作答①規范表述:運用科學、準確、規范的語言進行回答,使用科學術語、符號等,避免口語化和模糊不清的表達。②邏輯嚴謹:按照構建的思路,逐步進行推理和闡述,使說理證明過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各步驟之間要有合理的銜接。③完整全面:回答要完整,涵蓋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不能遺漏關鍵要點,對于需要分點說明的,要標清序號。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要點1、物理類①力學問題:通常要從物體的受力分析入手,根據牛頓運動定律等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變化原因,在解釋杠桿、滑輪等問題時,要結合力臂、功的原理等知識進行說明。②電學問題:要依據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電路的基本性質等,分析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變化情況,以及用電器的工作狀態等,必要時可以通過計算來輔助證明。③熱學問題:需根據熱傳遞、物態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比熱容等概念,解釋相關熱現象,如溫度變化、熱量傳遞、物態轉變的原因等。④光學問題:要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定律以及透鏡成像規律等,說明光學現象的成因和特點,如成像原理、像的性質等。2、化學類①化學反應原理問題:要準確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從物質的性質等角度,解釋反應發生的實質和過程。②質量守恒定律問題: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解釋質量變化的原因,可能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數據進行計算和說明。③物質性質與用途問題: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出發,說明其用途的合理性,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要將兩者緊密聯系起來進行闡述。3、生物類①生理現象解釋問題:要結合細胞結構與功能、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知識,詳細闡述生理過程的發生機制和意義,如光合作用要從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場所、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解釋。②生態系統相關問題:依據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和規律等,分析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現象和關系,解釋生態平衡的維持和破壞原因等。③遺傳與變異問題:運用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基因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等,解釋遺傳現象和變異類型的產生原因,可能需要通過遺傳圖解等方式進行輔助說明。(2024 拱墅區模擬)水冷淬火是鋼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藝方法,即把鋼材加熱到一定溫度,再放到冷水中快速冷卻的過程(如圖)。當把一大捆高溫鋼材(1000℃以上)放入水中時,水面上會燃起熊火。入水后,水中出現大量氣泡,水面上的火焰會持續一段時間,出現“水火共存”的奇觀。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高溫鋼材入水后,出現“水火共存”現象的原因。資料:①.鋼的主要成分是鐵,鐵和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會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②.氫氣的著火點是574℃。【解答】解:高溫鋼材放入水中時使水溫升高,水大量汽化成水蒸氣并部分液化成白霧;部分水蒸氣與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生成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在高溫條件下溫度達到著火點,氫氣被點燃;入水后鋼鐵周圍的水,繼續持續發生上面的變化,產生的氫氣冒出水面繼續被點燃,出現“水火共存”。故答案為:高溫鋼材放入水中時使水溫升高,水大量汽化成水蒸氣并部分液化成白霧;部分水蒸氣與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生成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在高溫條件下溫度達到著火點,氫氣被點燃;入水后鋼鐵周圍的水,繼續持續發生上面的變化,產生的氫氣冒出水面繼續被點燃,出現“水火共存”。(2024 鹿城區校級二模)5月1日下午,受強對流云團影響,廣州市局部地區出現強風和冰雹,拳頭大小的冰雹損毀了無數車輛和房屋。調查發現在冰雹來臨的前一個小時該地區氣溫高達35℃,在冰雹來臨的幾分鐘之前開始狂風大作,氣溫驟降。資料1:圖甲近地面等壓線圖(同一條線上的氣壓值相同),充沛的水汽停留在A區域。資料2:冰雹常在較長時間高溫天氣后突然出現。當空氣劇烈垂直上升時,水汽形成冰粒。冰粒在上升氣流中,不斷地上下翻滾、相互碰撞(如圖乙)。請結合材料與書本知識,解釋廣州局部地區下大冰雹這一極端天氣現象的原因? 。【解答】解;①根據等壓線判斷風向,能夠將A區域水汽帶至廣州;②冰哲前地面溫度高,有較強的上升氣流;⑨水汽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至0C以下,先液化后凝固形成冰晶;④冰晶結合后質量增大,當重力大于氣流推力時下降;⑤下降時再次遇到強氣流,氣流推力大于重力,重新上升,與新的冰晶結合,循環往復。據此作答。故答案為:①A處氣壓高于廣州,形成從A吹向廣州的風,將大量的水汽帶至廣州;②冰雹來臨前溫度較高,水汽大量上升至高處;③水汽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至0C以下,水汽凝華形成冰粒;④冰粒的質量逐漸增加,重力增大,致使冰粒下降;⑤冰粒在下降過程中,受氣流影響,一部分重新上升,繼續與其它冰粒結合,形成大冰雹,落到地面。(2024 臺州三模)科學興趣小組用廢棄食用油的油桶倒栽茄子幼苗,結果成功長出很多茄子。具體做法是:①利用塑料杯育苗,待茄子幼苗長出3~4個葉片時進行移栽;②截掉5公斤裝的油桶底部,清洗油桶后,桶壁打眼;③將幼苗從油桶的瓶口部位放出來,用布條等堵塞瓶口。讓根系留在油桶里面,再用營養土填滿、澆水。④將油桶倒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種栽培方法所蘊含的科學道理。【解答】解:①長出 3~4 個葉片時進行移栽,此時植物已經能進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②桶壁打眼,澆水時水量容易控制,防止根被淹沒,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③用營養土填滿,再澆水,為植物提供足夠的水和無機鹽;④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垂直空間的利用。故答案為:①長出 3~4 個葉片時進行移栽,此時植物已經能進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②桶壁打眼,澆水時水量容易控制,防止根被淹沒,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③用營養土填滿,再澆水,為植物提供足夠的水和無機鹽;④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垂直空間的利用。(2024 杭州模擬)如圖,在一個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塊浸過乙醚的棉花。當玻璃筒內的活塞迅速下壓時,就可以看到棉花燃燒起來了。但是小寧在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法引燃棉花。經過老師指導后,他得知導致實驗失敗的細節是下壓動作不夠迅速。請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該實驗儀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小寧實驗失敗的原因。【解答】答:當用力壓活塞時,活塞壓縮玻璃筒內的空氣,對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達到乙醚著火點時,筒內棉花就會燃燒起來。此實驗說明了: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實驗中小敏沒有看到棉花燃燒的現象,是因為做功的速度較慢,實驗中有熱量的散失。(2024 浙江模擬)在準備趣味實驗大賽時,某同學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號礦泉水瓶初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瓶中裝滿水。為能順利的完成實驗,請在圖中礦泉水瓶內正確畫出導管的合理位置。(2)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從容積為5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氣導管、燒杯、滴管中選擇合適器材,再設計一種能較準確測出肺活量的簡易裝置圖。【解答】解:(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號礦泉水瓶初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瓶中裝滿水。為能順利的完成實驗,左側礦泉水瓶中右側導管要插入必須到接近瓶底(左側的可以插入到接近瓶底),這樣通過氣體壓強的作用才可把水壓入右側的測量裝置中,圖示如下:或;(2)選用容積為5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氣導管等器材,即可較準確測出肺活量,簡易裝置圖如下:。(2024 紹興模擬)約公元前6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燈。油燈的發展是一個幾千年技術文明的歷史縮影。請你結合材料信息解釋三種油燈所包含的科學原理,并對照明工具的發展作出評價。【解答】答:普通油燈:菜油或動物油具有可燃性,油燃燒必須到達著火點,與空氣充分接觸,燈芯燃燒時的溫度沒有達到器皿里的燈油著火點,因此燈芯燃燒時卻不會引燃器皿里的燈油;省油燈: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會通過燈體傳遞到水中,水受熱蒸發,從而將熱量帶走,燈盞的溫度和燈油蒸發的速率也因此降低,以此達到省油的目的;近代煤油燈:調節旋鈕是增加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物增多,亮度增加,相反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物減少,亮度變暗甚至熄滅;照明從燃燒動植物油到煤油,再到電燈照明,說明能源的利用更加高效、環保,也說明人類在發展,科技在進步。(2024 長興縣二模)小鄭看到老師在課堂上先用小刀在鉛筆芯上削出如圖甲所示的一個凹槽;再將鉛筆芯放在一節電壓為9伏的方塊電池正負極兩端(如圖乙所示);然后將火柴頭放在鉛筆芯的凹槽上(如圖丙所示);過一會兒,發現火柴被點燃了(如圖丁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鉛筆芯屬于 。(選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2)請你結合題干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放在鉛筆芯凹槽上的火柴過一會兒能被點燃的原因。【解答】解:(1)鉛筆芯容易導電,為導體;(2)鉛筆芯各部分是串聯,電流相等,當電流通過鉛筆芯時會發熱,且凹槽處截面積小,電阻大,根據Q=I2Rt可知,時間越長,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鉛筆芯的溫度越高。當溫度達到火柴的著火點后,火柴就會被點燃。(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溫二中科學興趣小組用廢棄食用油的油桶倒栽茄子幼苗,結果成功長出很多茄子。具體做法是:①利用塑料杯育苗,待茄子幼苗長出3﹣4個葉片時進行移栽;②截掉5公斤裝的油桶底部,清洗油桶后,桶壁打眼;③將幼苗從油桶的瓶口部位放出來,用布條等堵塞瓶口。讓根系留在油桶里面,再用營養土填滿、澆水。④將油桶倒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⑤莖基部的老葉出現黃葉或者病蟲葉時,及時剪掉。⑥根據茄子膨大情況,一般在傍晚時及時采收茄子。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種栽培方法所蘊含的科學道理。【解答】解:①長出 3~4 個葉片時進行移栽,此時植物已經能進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②桶壁打眼,澆水時水量容易控制,防止根被淹沒,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③用營養土填滿,再澆水,為植物提供足夠的水和無機鹽;④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垂直空間的利用;⑤剪掉黃葉或者病蟲葉,可以使更多的有機物轉移到果實上,進一步提高果實品質。⑥選擇傍晚時候采摘是因為經過一整天的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積累量可以更多。故答案為:①長出 3~4 個葉片時進行移栽,此時植物已經能進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機物;②桶壁打眼,澆水時水量容易控制,防止根被淹沒,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③用營養土填滿,再澆水,為植物提供足夠的水和無機鹽;④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垂直空間的利用;⑤剪掉黃葉或者病蟲葉,可以使更多的有機物轉移到果實上,進一步提高果實品質。⑥選擇傍晚時候采摘是因為經過一整天的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積累量更多。(2024 諸暨市二模)人在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會口渴,有些人會一次性飲入大量水至不再感覺口渴為止。這種飲水方法科學嗎?為此小明查閱相關資料獲得以下信息:資料一:正常人體內的水和鹽在各系統相互協調作用下維持穩態,即保證細胞內外液體中鹽分的濃度相對恒定,以維持細胞正常生理活動,其水鹽平衡過程如圖甲和乙。資料二:人體心臟長時間高強度工作,會影響其功能。人體血液循環量與一次性飲水量關系如圖丙所示。資料三:正常人飲水后,約20分鐘后開始產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醫生建議:劇烈運動后要少量多次飲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飲水約200毫升,前后間隔20分鐘左右。請結合上述信息和所學知識對“醫生建議”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釋。【解答】解:1、根據甲、乙圖分析可知:人體內水分的增加一般可以通過喝水、進食、吃富含水分的水果等方式來增加,而通過呼吸、流汗、排尿、排糞等方式流失水分,鹽分則主要通過進食獲取,其通過汗液、尿液、糞便流失,人體內水分和鹽分在各系統相互協調作用下維持穩態,因此為了緩解口渴,在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應該分多次少量地飲用適宜溫度的生理鹽水或電解質飲料,以有效補充機體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2、根據丙圖分析可知:若一次性飲水量過高會增大血液循環量,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后身體還處在興奮期,心跳速度也沒有馬上恢復平緩,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確的飲水是盡量保持飲水速度平緩,再間歇式地分次飲用。這樣才能讓心臟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飲水量一般不應超過200毫升,兩次飲水至少間隔15分鐘,同時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腸胃負擔,使胃液稀釋,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水進入人體后需要20﹣30分鐘,主要是通過血液的運輸和腎臟的過濾,再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喝水,會超出心臟和腎臟的最高代謝值,神經系統會刺激心臟會腎臟加強工作,嚴重增加其負荷。故答案為:若一次性飲水量過高會增大血液循環量,會超出心臟和腎臟的最高代謝值,神經系統會刺激心臟和腎臟加強工作,嚴重增加其負荷,同時會加重腸胃負擔,使胃液稀釋,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水進入人體后需要20﹣30分鐘,主要是通過血液的運輸和腎臟的過濾,再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人體內水分和鹽分在各系統相互協調作用下維持穩態,因此為了緩解口渴,在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應該分多次少量地飲用適宜溫度的生理鹽水或電解質飲料,以有效補充機體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并且飲水前后間隔20分鐘左右。(2024 余姚市校級四模)甲、乙兩位同學對“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關”持有不同的意見,于是他們對此展開研究。他們從網上查到,雨滴在下落過程中接近地面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雨滴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為比例系數,是個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徑為r,密度為ρ,比熱為c,球的體積為。(注:所有結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徑為r的雨滴重力為 。(2)在接近地面時,大雨滴的下落速度 小雨滴的下落速度(選填“大于”“等于”“小于”)。(3)假設半徑為r的雨滴在近地面下落h高度的過程中,重力對它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雨滴的內能,則雨滴的溫度升高了多少?【解答】解:(1)雨滴的體積:Vπr3,則根據ρ得,其質量m=ρVπr3ρ,故重力G=mgπr3ρg;(2)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故f=G,因為f=kSv2=kπr2v2,Gπr3ρg,所以,kπr2v2=πr3ρg,化簡得,v,又因為k、ρ、g均為定值,所以,r越大,速度越大,即在接近地面時,大雨滴的下落速度大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3)設雨滴的質量為m,因為重力對它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雨滴的內能,即W=Q,又因為W=Gh=mgh,Q=cmΔt,所以,mgh=cmΔt,則Δt.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題型四 說理證明題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核心精講·題型突破考點一 說理證明題【真題研析】 考法01 物理類 考法02 化學類 考法03 生物類【核心精講】 知識點一 一般解題步驟 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要點【命題預測】考點要求 課標要求 命題預測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科學知識與原理運用 知識儲備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公式等基礎知識。 原理簡述要求:學生需要在解答說理證明題時,能夠簡述相關的科學原理、物理公式、化學方程式或進行數學推導等,將科學知識與具體問題情境相結合,用科學原理來解釋現象或證明結論。 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 信息分析與邏輯梳理:學生要能夠對題目中呈現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篩選和整合,理清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判斷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關鍵的,哪些是干擾信息。 因果關系構建: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找出問題中的因果關系,明確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結果,并且能夠清晰地闡述原因是如何導致結果的。 語言表達與規范 科學語言運用:學生需要使用規范、準確的科學語言進行表述,包括科學術語、符號、單位等。 表述條理與完整性:要求學生的回答要有條理,通常可以采用 “首先…… 其次…… 最后” 等順序詞來組織語言,使說理證明過程層次分明。 情境更加多樣:會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和科技前沿等,如以新能源汽車的能量轉化、新型材料的性質應用、生態農業的設計原理等為情境出題,考查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和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融合增強:可能會出現融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知識的題目。例如,以全球氣候變暖為背景,讓學生從化學角度分析溫室氣體的產生與排放,從地理角度闡述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等。 探究性與開放性增加:題目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答案可能不唯一。如給出一個科學實驗現象或問題,讓學生提出多種可能的假設和解釋,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考點一 說理證明題考法01 物理類(2023 麗水)按壓泵常用于瓶裝的洗手液、洗發水等,既方便取用,又節約用量。圖甲是一瓶已啟用的洗手液,按壓泵中已充滿洗手液。圖乙是按壓泵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手柄與活塞連成一個整體,小球A(閥門A處)、小球B(閥門B處)密度比洗手液略大,小球的上下活動引起閥門的開合。取液時,按壓手柄,少量洗手液從出液口溢出;松手后,手柄彈回原位,洗手液又充滿儲液室。請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工作過程。(2022 寧波)如圖甲所示,在小寧與平面鏡之間有一只杯子,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寧眼球視網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據“平面鏡成像”、“視覺的形成”等有關知識,我們可以用作圖的方法來解釋上述現象。圖乙為杯子的像CD在視網膜上成像的示意圖,請你在圖丙中畫出杯子AB在視網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畫出AB,再用圖乙的方法畫出A'B')(2022 麗水)火的使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中的點火方式越來越便捷多樣,但火柴仍是實驗室常用的點火工具。火柴引燃過程:劃動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產生火星→引發火柴頭燃燒。圖乙是小麗設計的三種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與擦火皮夾角相同,則哪種方式更容易將火柴引燃?請用所學知識解釋。考法02 化學類(2023 金華)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攜帶、易操作、成本低的特點。圖1為制氧杯實物圖,圖2為制氧杯內部結構剖面示意圖,圖3為制氧劑的相關信息。利用該制氧杯制氧,產生的氧氣可以在劇烈運動后即時補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婦等在家中和戶外急救補氧。【使用步驟】Ⅰ.取下杯蓋,在甲杯中加入A、B兩種制氧劑,再加入清水至相應水位。Ⅱ.取下與杯蓋相連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適量清水,將乙杯裝回杯蓋的中央正下方。Ⅲ.將帶有乙杯的杯蓋和甲杯旋緊,形成一個如圖1所示的整體。Ⅳ.待出氣孔②處有氧氣逸出時,通過醫用導氣管供人呼吸補氧。回答下列問題。(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應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劑A并使制氧反應發生以外,還具有的作用是 。(3)請運用所學知識,并結合以上信息,解釋該制氧杯能快速產生氧氣并能從出氣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2022 金華)某項目學習小組用傳感器開展“影響鐵銹蝕因素”的探究,設計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并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傳感器采集數據繪制得到如圖2的甲、乙兩幅曲線圖。【資料1】一定條件下,碳和氯化鈉溶液可加快鐵的銹蝕,但它們本身不參加反應。【資料2】該實驗步驟如下: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裝藥品,將5克鐵粉和2克碳粉加入錐形瓶,并加入2毫升飽和氯化鈉溶液;③立即塞緊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裝有5毫升稀鹽酸的注射器及傳感器;④觀察現象,采集數據。用所學知識及以上資料信息完成下列問題:(1)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原因是 ;(2)圖2甲、乙曲線圖中,0﹣t1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t2﹣t3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增大。解釋產生這兩個不同現象的原因。(2021 麗水)學校組織春游,小科準備了一份“自熱火鍋”(圖甲,他撕開包裝看到了內部結構(圖乙),并了解到相關信息(圖丙)。小科按食用方法進行如下操作:①加熱盒中倒入適量冷水將發熱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適量的飲用水,扣緊盒蓋。在等待食物煮熟過程中,小科發現加熱盒逐漸變燙盒內傳出“嘶嘶”的聲音、盒蓋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請結合火鍋“自熱”過程解釋盒蓋上小孔的作用。考法03 生物類(2023 紹興)2023年4月,由我國研發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胰島素腸溶膠囊,國內上市申請獲得國家受理,糖尿病患者即將迎來治療新選擇。口服胰島素膠囊具有三大特點:pH保護盾,蛋白酶抑制劑,吸收增強劑。口服胰島素能夠模擬生理條件下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模式,大大降低了注射給藥帶來的副作用。我國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口服胰島素膠囊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均符合要求。結合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請闡述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機理,分析口服胰島素膠囊特點的作用并對口服胰島素膠囊作出簡單評價。(2022 溫州)我國西北某鹽堿地,土壤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鹽,農作物因失水難以生存。在科研人員指導下,實現了在鹽堿地上種植水稻,且畝產超過500千克。材料一:鹽堿地土壤和適宜普通水稻生長的土壤部分信息表項目 鹽分 pH鹽堿地土壤 0.6%~0.8% 8.2~9.6適宜普通水稻生長的土壤 ≤0.5% 6~7.5材料二:為了能在鹽堿地種植水稻,在種植前采取如下措施:①選種:將多個水稻品種的種子試種在鹽堿地土壤上,經過多年逐代培育,選擇成活率高、生長良好的品種來種植。②改良鹽堿地:將淡水灌溉到鹽堿田地,浸泡約一周后將水排出;利用當地豐富的富含腐殖質的牛羊糞,并加入以酸性物質為主的鹽堿調節劑,經發酵后,給鹽堿田地適當施肥。結合上述信息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實現在鹽堿地種植水稻的措施作出解釋。(2021 金華)大棚種植農作物過程中,在作物生長旺盛期和成熟期,農民會給作物補充二氧化碳來提高產量與質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增產效果比較優異。【資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會釋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②吊袋內CO2釋放量會隨著光照和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溫度過低時CO2氣體釋放量較少;③使用時,將氣肥懸掛在農作物枝葉上方位置比放在農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④施用氣肥為不可離農作物太近。請你用所學知識及以上資料信息,解釋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氣肥”增產效果比較優異的原因。知識點一 一般解題步驟1、審題:仔細閱讀題目,圈畫出關鍵信息,包括已知條件、現象、問題的核心等,明確題目所涉及的科學概念和原理范圍,確定是物理、化學、生物還是地理問題,或者是跨學科問題。2、分析①確定因果關系:思考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或問題的原因和結果分別是什么,嘗試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②梳理知識脈絡:根據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在腦海中迅速檢索相關的科學知識、原理、規律等,明確需要運用哪些知識來進行說理證明。③挖掘隱含條件:有些題目中的條件可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從題目所給的信息中進行推斷或挖掘,這些隱含條件往往是解題的關鍵。3、構建思路①確定方法: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說理證明,如理論推導、公式計算、實例分析、對比論證等。②規劃步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規劃好說理證明的步驟,先闡述什么,后說明什么,確保整個過程條理清晰。4、作答①規范表述:運用科學、準確、規范的語言進行回答,使用科學術語、符號等,避免口語化和模糊不清的表達。②邏輯嚴謹:按照構建的思路,逐步進行推理和闡述,使說理證明過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各步驟之間要有合理的銜接。③完整全面:回答要完整,涵蓋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不能遺漏關鍵要點,對于需要分點說明的,要標清序號。知識點二 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要點1、物理類①力學問題:通常要從物體的受力分析入手,根據牛頓運動定律等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變化原因,在解釋杠桿、滑輪等問題時,要結合力臂、功的原理等知識進行說明。②電學問題:要依據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電路的基本性質等,分析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變化情況,以及用電器的工作狀態等,必要時可以通過計算來輔助證明。③熱學問題:需根據熱傳遞、物態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比熱容等概念,解釋相關熱現象,如溫度變化、熱量傳遞、物態轉變的原因等。④光學問題:要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定律以及透鏡成像規律等,說明光學現象的成因和特點,如成像原理、像的性質等。2、化學類①化學反應原理問題:要準確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從物質的性質等角度,解釋反應發生的實質和過程。②質量守恒定律問題: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解釋質量變化的原因,可能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數據進行計算和說明。③物質性質與用途問題: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出發,說明其用途的合理性,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要將兩者緊密聯系起來進行闡述。3、生物類①生理現象解釋問題:要結合細胞結構與功能、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知識,詳細闡述生理過程的發生機制和意義,如光合作用要從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場所、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方面進行解釋。②生態系統相關問題:依據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和規律等,分析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現象和關系,解釋生態平衡的維持和破壞原因等。③遺傳與變異問題:運用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基因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等,解釋遺傳現象和變異類型的產生原因,可能需要通過遺傳圖解等方式進行輔助說明。(2024 拱墅區模擬)水冷淬火是鋼熱處理工藝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藝方法,即把鋼材加熱到一定溫度,再放到冷水中快速冷卻的過程(如圖)。當把一大捆高溫鋼材(1000℃以上)放入水中時,水面上會燃起熊火。入水后,水中出現大量氣泡,水面上的火焰會持續一段時間,出現“水火共存”的奇觀。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高溫鋼材入水后,出現“水火共存”現象的原因。資料:①.鋼的主要成分是鐵,鐵和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會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②.氫氣的著火點是574℃。(2024 鹿城區校級二模)5月1日下午,受強對流云團影響,廣州市局部地區出現強風和冰雹,拳頭大小的冰雹損毀了無數車輛和房屋。調查發現在冰雹來臨的前一個小時該地區氣溫高達35℃,在冰雹來臨的幾分鐘之前開始狂風大作,氣溫驟降。資料1:圖甲近地面等壓線圖(同一條線上的氣壓值相同),充沛的水汽停留在A區域。資料2:冰雹常在較長時間高溫天氣后突然出現。當空氣劇烈垂直上升時,水汽形成冰粒。冰粒在上升氣流中,不斷地上下翻滾、相互碰撞(如圖乙)。請結合材料與書本知識,解釋廣州局部地區下大冰雹這一極端天氣現象的原因? 。(2024 臺州三模)科學興趣小組用廢棄食用油的油桶倒栽茄子幼苗,結果成功長出很多茄子。具體做法是:①利用塑料杯育苗,待茄子幼苗長出3~4個葉片時進行移栽;②截掉5公斤裝的油桶底部,清洗油桶后,桶壁打眼;③將幼苗從油桶的瓶口部位放出來,用布條等堵塞瓶口。讓根系留在油桶里面,再用營養土填滿、澆水。④將油桶倒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種栽培方法所蘊含的科學道理。(2024 杭州模擬)如圖,在一個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塊浸過乙醚的棉花。當玻璃筒內的活塞迅速下壓時,就可以看到棉花燃燒起來了。但是小寧在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法引燃棉花。經過老師指導后,他得知導致實驗失敗的細節是下壓動作不夠迅速。請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該實驗儀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小寧實驗失敗的原因。(2024 浙江模擬)在準備趣味實驗大賽時,某同學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他利用大號礦泉水瓶初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瓶中裝滿水。為能順利的完成實驗,請在圖中礦泉水瓶內正確畫出導管的合理位置。(2)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從容積為5升圓柱形容器、水槽、刻度尺、吹氣導管、燒杯、滴管中選擇合適器材,再設計一種能較準確測出肺活量的簡易裝置圖。(2024 紹興模擬)約公元前6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燈。油燈的發展是一個幾千年技術文明的歷史縮影。請你結合材料信息解釋三種油燈所包含的科學原理,并對照明工具的發展作出評價。(2024 長興縣二模)小鄭看到老師在課堂上先用小刀在鉛筆芯上削出如圖甲所示的一個凹槽;再將鉛筆芯放在一節電壓為9伏的方塊電池正負極兩端(如圖乙所示);然后將火柴頭放在鉛筆芯的凹槽上(如圖丙所示);過一會兒,發現火柴被點燃了(如圖丁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鉛筆芯屬于 。(選填“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2)請你結合題干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放在鉛筆芯凹槽上的火柴過一會兒能被點燃的原因。(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溫二中科學興趣小組用廢棄食用油的油桶倒栽茄子幼苗,結果成功長出很多茄子。具體做法是:①利用塑料杯育苗,待茄子幼苗長出3﹣4個葉片時進行移栽;②截掉5公斤裝的油桶底部,清洗油桶后,桶壁打眼;③將幼苗從油桶的瓶口部位放出來,用布條等堵塞瓶口。讓根系留在油桶里面,再用營養土填滿、澆水。④將油桶倒掛在陽光充足的朝南處。⑤莖基部的老葉出現黃葉或者病蟲葉時,及時剪掉。⑥根據茄子膨大情況,一般在傍晚時及時采收茄子。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種栽培方法所蘊含的科學道理。(2024 諸暨市二模)人在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會口渴,有些人會一次性飲入大量水至不再感覺口渴為止。這種飲水方法科學嗎?為此小明查閱相關資料獲得以下信息:資料一:正常人體內的水和鹽在各系統相互協調作用下維持穩態,即保證細胞內外液體中鹽分的濃度相對恒定,以維持細胞正常生理活動,其水鹽平衡過程如圖甲和乙。資料二:人體心臟長時間高強度工作,會影響其功能。人體血液循環量與一次性飲水量關系如圖丙所示。資料三:正常人飲水后,約20分鐘后開始產生尿液,此后逐步增加。醫生建議:劇烈運動后要少量多次飲水至不再口渴,每次飲水約200毫升,前后間隔20分鐘左右。請結合上述信息和所學知識對“醫生建議”更有利于健康作出解釋。(2024 余姚市校級四模)甲、乙兩位同學對“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關”持有不同的意見,于是他們對此展開研究。他們從網上查到,雨滴在下落過程中接近地面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雨滴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為比例系數,是個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徑為r,密度為ρ,比熱為c,球的體積為。(注:所有結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徑為r的雨滴重力為 。(2)在接近地面時,大雨滴的下落速度 小雨滴的下落速度(選填“大于”“等于”“小于”)。(3)假設半徑為r的雨滴在近地面下落h高度的過程中,重力對它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雨滴的內能,則雨滴的溫度升高了多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題型四 說理證明題(學生版).docx 題型四 說理證明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