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點一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下列能夠正確表示青蛙的發育過程的是( C )A.卵細胞→幼蛙→蝌蚪→成蛙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蝌蚪→幼蛙→成蛙2.每年的春夏之際,池塘中的雄蛙通過聲聲鳴叫吸引雌蛙前來抱對,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和發育方式分別是( D )A.體內受精、直接發育B.體內受精、變態發育C.體外受精、直接發育D.體外受精、變態發育3.(2023·隴南期中)樹蛙抱對的主要意義是有利于( D )A.抵御敵害B.完成體內受精C.捕食害蟲D.提高卵細胞的受精率知識點二 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4.(2024·運城期末)“萍葉青浮水,蛙聲鬧徹明。”蛙聲徹夜不停,意味著蛙進入了繁殖時期。下列有關蛙生殖和發育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雌蛙徹夜鳴叫屬于求偶行為B.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C.蛙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D.蛙的幼體在發育過程中先長出后肢,再長出前肢解析:在繁殖季節,雄蛙鳴叫吸引雌蛙前來抱對,是求偶行為。雌雄蛙經過抱對,分別把卵細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卵細胞和精子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蛙的發育過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很大,這樣的發育屬于變態發育。蛙的幼體蝌蚪在發育過程中先長出后肢,再長出前肢。5.下列關于兩棲動物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C )①大鯢、蠑螈、蟾蜍都屬于兩棲動物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是兩棲動物③由于環境污染和水域面積縮減,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在減少④有性生殖、卵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3·濟寧檢測)《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先生的一幅國畫名作,畫中只有幾只活潑的蝌蚪,卻不見青蛙,“蛙聲”巧妙地展示了二者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A.青蛙用鰓呼吸B.青蛙鳴叫是一種防御行為C.青蛙是變態發育D.蝌蚪在水中生活,青蛙在陸地上生活7.(2023·常州中考)家蠶和青蛙都具有的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 A )①有性生殖 ②體外受精 ③變態發育④發育過程有蛹期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8.(2023·濱州檢測)下列關于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圖一 圖二A.圖一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變態發育B.圖一中Ⅳ可表示體內受精、卵生C.如果圖二表示家蠶的發育過程,若 D 是受精卵,則 B 是蛹D.如果圖二表示青蛙的發育過程,若 D 是受精卵,則 A 是蝌蚪解析:蝗蟲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是完全變態發育,青蛙是變態發育,因此三者的共同點為變態發育;蝗蟲、家蠶和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都屬于有性生殖,因此圖一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變態發育。蝗蟲、家蠶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圖二中若D表示受精卵,則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是[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如果圖二表示青蛙的發育過程,則青蛙一生的發育過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9.下列關于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A.保護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養青蛙,能減少施用農藥對環境的污染B.娃娃魚肉質鮮美,我們可以捕食野生的娃娃魚C.蟾蜍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藥蟾酥D.由于環境污染、水域面積縮減等,兩棲動物種類和數量正在減少10.如圖是青蛙發育過程中各階段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青蛙發育過程的順序是 C→B→D→A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2)圖中的B用 鰓 呼吸;圖中的A用 肺 呼吸,兼用 皮膚 輔助呼吸。(3)青蛙體溫 不恒定 ,所以冬天要冬眠。(4)青蛙一般一次產多枚卵,這對它繁衍后代有什么意義? 產卵多是對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種適應,有利于種群繁衍 。解析:(1)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孵化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形成幼蛙,幼蛙發育為成蛙。(2)[B]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A]成蛙既能生活在陸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3)青蛙體溫不恒定,所以冬天溫度降低時要冬眠。(4)青蛙通過多產卵來延續種群,其產卵多是對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種適應,有利于種群繁衍。【創新應用】11.小明同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他在一個池塘中發現了一些長有三條腿的畸形蛙,感到非常困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蛙的畸形呢?他猜想這很可能與池塘的水質有關,于是決定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心中的疑惑,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1)作出假設: 蛙的畸形與水質有關 。(2)設計方案:①取兩個 相同 的魚缸,分別編號為甲、乙。②在甲魚缸中加入適量的池塘水,在乙魚缸中加入 等量 的自來水,并各放入一塊同樣的石塊。③把健康狀況相同的20只蝌蚪 平均分成兩組 ,分別放入甲、乙兩魚缸中飼養,飼喂 等量且相同 的食物,并注意定期換水。④一段時間后,觀察蝌蚪的發育情況,并做好記錄。(3)預測及分析:①若甲魚缸中的蝌蚪 有些發育成畸形蛙 ,乙魚缸中的蝌蚪都發育成正常蛙,則說明 蛙的畸形與水質有關 。②若甲、乙兩魚缸中的蝌蚪都發育成正常蛙或 都有畸形蛙出現 ,則說明 蛙的畸形與水質無關 。解析:(1)根據小明同學的疑問,可作出假設:蛙的畸形與水質有關。(2)探究實驗的關鍵是設計對照實驗,保證變量唯一,本實驗的變量是池塘水,除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都必須相同,故所用魚缸、放入水的多少、石塊、蝌蚪的多少、蝌蚪的健康狀況及飼喂的食物等都應一樣。(3)若甲魚缸中的蝌蚪有些發育成畸形蛙,乙魚缸中的蝌蚪都發育成正常蛙,則說明蛙的畸形與水質有關;若甲、乙兩魚缸中的蝌蚪都發育成正常蛙或都有畸形蛙出現,則說明蛙的畸形與水質無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情 境 導 入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描繪了江南梅雨季節,水草豐茂、蛙鳴聲聲的情景。此時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躍,這是為什么呢?目標引領學習目標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2.描述青蛙的變態發育過程。3.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節。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它的生殖和發育主要是在水中完成的。雌雄蛙都能鳴叫嗎?活動1:觀察與思考只有雄蛙能鳴叫。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鳴囊(可以發出悅耳的鳴聲)思考:雄蛙在以鳴聲招引雌蛙。活動1: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這是什么現象?思考:雌雄蛙的抱對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活動1: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蛙的卵塊思考: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生殖過程離不開水。活動1: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蛙的卵塊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一般一次產出數十枚到數千枚卵,這對它們繁衍后代有什么意義?思考:產卵多是對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種適應,有利于種群繁衍。活動1: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活動2:青蛙的發育過程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蝌蚪成蛙我為什么和“媽媽”長得不一樣呢? 蝌蚪與青蛙在外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活動2:青蛙的發育過程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比較 蝌蚪 青蛙外部形態呼吸器官生活環境運動方式有鰓和尾有四肢,鰓和尾都逐漸萎縮消失鰓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中陸地、水中游泳、跳躍游泳活動3:比較蝌蚪和青蛙的特征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青蛙的幼體與成體在外部形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思考:蝌蚪在發育成青蛙的過程中,各器官出現的先后順序是怎樣的呢?長出后肢 長出前肢 尾消失呼吸器官:運動器官: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呢?活動4:歸納總結外鰓 內鰓 肺和皮膚新課探究任務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活動5:歸納總結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蟾蜍大鯢蠑螈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的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活動1:常見的兩棲動物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有人認為,水域環境的減少和污染危及了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你認同這種說法嗎?箭毒蛙活動2:觀察與思考現有紅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11種兩棲動物已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資料1:在我國某地一個林場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現10萬多只青蛙集群遷移。研究表明,這些青蛙是在尋找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的產卵場所。活動3:資料分析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資料2:科學家根據地理學和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推斷,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的發展經歷了由盛到衰的過程,如下表。距今大概的年數 兩棲動物發展狀況 環境條件3.45億-2.25億年 種類繁多,是兩棲動物發展的繁盛時期 氣候溫暖潮濕,水域密布,食物豐富2.25億年至今 兩棲動物走向衰退,種類減少,分布范圍小 部分地區出現了干旱和沙漠,氣候干燥活動3:資料分析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資料3:1995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中學生在河流和沼澤中發現了畸形蛙:一些蛙有彎曲、殘缺不全的腿,一些蛙有多余的腿。這引起科學家的注意。后經調查,在美國南部、東部、中部和加拿大都發現了畸形蛙。從歷史情況看,畸形蛙的比例很低;而在調查的某些地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達96%。在外形畸形的同時,這些蛙的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常常也有嚴重缺陷,很少能活過其出生后的第一個冬天。2010年,有些科學家認為,近年來發現的某些畸形蛙是由于受到了寄生蟲感染,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生活污水則可能增加寄生蟲的數量。活動3:資料分析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環境變遷破壞了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所需的環境,使兩棲動物不能正常地進行生殖活動,同時環境變遷還影響了兩棲動物正常的發育,最終導致兩棲動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種群的數量和種類減少。 1.上述事實說明環境的變遷對兩棲動物的繁衍有什么影響?思考 2.某些地區出現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畸形蛙的出現可能與水環境污染有關。活動3:資料分析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在資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屬于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響了寄生蟲的數量,寄生蟲數量增加后,導致出現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響了另一種生物。 3.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資料3可以說明這兩種因素之間有什么關系?思考 4.從上述事實中你受到哪些啟示?生物對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環境的變化超出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會受到影響。保護環境!活動3:資料分析與思考新課探究任務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青蛙是農田害蟲的天敵,是莊稼的衛士。為使青蛙順利繁殖,消滅莊稼害蟲,請你幫助農民制訂保護青蛙的措施。不捕食青蛙;不使用農藥污染環境,不污染附近的池塘或河流等。活動4: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課 堂 小 結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生殖方式: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發育過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變態發育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1.青蛙生殖和發育的正確的順序是( )①雄蛙鳴叫 ②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③排卵、排精 ④雌雄蛙抱對⑤蝌蚪變態發育為青蛙 ⑥受精卵孵化成蝌蚪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C.③②④①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新課探究【即時檢測】B2.下列原因不會造成蛙類大量減少的是( )A.棲息地和繁殖環境的改變與破壞 B.環境污染日益嚴重C.青蛙之間的生存斗爭加劇 D.人類的大量捕殺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1.3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課件.ppt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課時分層訓練(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含答案(教師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