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地球、宇宙、時間一、填空題1.(2021五下·牡丹期末)菏澤位于中國的東部,烏魯木齊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在同一天里這兩個城市相比,最先迎來黎明的是 ,因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 。【答案】菏澤;自西向東【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最先迎接日出的是在東邊的位置,因為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太陽東升。2.古人很早就發現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有規律地 著,并利用這個規律發明了計時工具——日晷。【答案】變化【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發現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有規律地移動著,并利用這個規律發明了計時工具 —— 日晷。 日晷的原理正是基于太陽的視運動,隨著時間推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變化,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也會相應改變。日晷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針垂直于晷面,當太陽照射時,晷針的影子就會落在晷面上不同的刻度位置,以此來指示時間。3.從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 ,這種變化每隔約 天就會出現一次,這個周期就是“朔望月”。【答案】月相;29.5【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從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月相,這種變化每隔約29.53天就會出現一次,這個周期就是 “朔望月”。 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朔望月是指月相盈虧的周期,它是歷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4.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月球,可以借助 觀察。【答案】天文望遠鏡【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月球的一些細節,可以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 天文望遠鏡能夠收集更多的光線,放大月球的圖像,讓我們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月海、山脈等細節特征。5.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 ,較暗的區域一般是 。【答案】高;盆地【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高,較暗的區域一般是低洼的平原或盆地。 月球上明亮的區域主要是高地,由斜長巖等構成,反照率較高;而較暗的區域主要是月海,是由玄武巖構成的低洼平原,反照率較低,所以看起來較暗。6.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太陽總是照亮 月球,但我們看到的月相卻有 變化。【答案】太陽光;半個;圓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太陽總是照亮半個月球,但我們看到的月相卻有周期性變化。 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又繞太陽公轉,三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導致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被太陽照亮的月球部分也在不斷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周期性變化,周期約為一個月。7.(2025四下·期末)上半月月相的變化有缺到圓,亮面逐漸變 ,亮面在 邊。下半月月相由圓到缺,亮面逐漸變 ,亮面在 邊。【答案】大;右;小;左【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由日地月位置關系決定。上半月(農歷初一到十五),月亮從新月(不可見)逐漸變為滿月,陽光照射面朝西,北半球觀察者可見右側亮面逐漸擴大。下半月(農歷十六到月底),月亮從滿月變為殘月,陽光照射面朝東,亮面位于左側且逐漸縮小。亮面方向變化源于月球軌道運動方向的改變。8.(2019三上·即墨期中)有些動物由于季節變化、覓食、繁殖等原因,進行長距離周期性的遷移,這種現象稱為 。【答案】遷徙【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有些動物由于季節變化、覓食、繁殖等原因,進行長距離周期性的遷移,這種現象稱為遷徙。【分析】隨著季節的變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叫做遷徙。9.太陽、地球和月球按體積從小到大排: ﹤ ﹤ 。【答案】月球;地球;太陽【知識點】認識地球的形狀;地球上的水;月球的特征;地球儀;地球主題海報【解析】【分析】地球和月球共同點是球體,是屬于太陽系的天體。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太陽、地球和月球按體積從小到大排:月球﹤地球﹤太陽。故答案為:月球;地球;太陽。10.(2025三下·期末)地球是一個不規則 ,是 系中的一顆行星 是地球的天然衛星。【答案】球體;太陽;月球【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現代科技證實(衛星照片):地球是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二、判斷題11.(2025四下·期末)太陽的壽命可達1000億年。( )【答案】錯誤【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 100 億年,目前太陽已經大約 46 億歲了,正處于中年期。所以太陽的壽命可達 100 億年左右,而不是 1000 億年。12.利用日影模擬裝置進行實驗,用電筒模擬的是太陽。( )【答案】正確【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在利用日影模擬裝置進行實驗時,通常用電筒來模擬太陽。因為太陽是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日影的形成是由于太陽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阻擋了光線而形成影子。電筒可以發出光線,通過調整電筒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模擬太陽在不同時刻和不同季節的光線照射情況,從而研究日影的變化規律。13.除夕夜(農歷三十)是不能見到滿月的。( )【答案】正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農歷的月份是根據月相變化來確定的,滿月出現在農歷十五左右。而除夕夜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通常是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此時月相接近新月,月亮幾乎與太陽同時升起和降落,所以在除夕夜是看不到滿月的。14.“月海”的分布比較均勻,它們的疏密和大小相同。( )【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海” 的分布并不均勻,它們的疏密和大小差異很大。從分布上看,月球正面(朝向地球的一面)月海較多,而背面則較少。在大小方面,較大的月海如風暴洋,面積可達約 500 萬平方公里,而一些較小的月海面積則只有幾千平方公里。從疏密程度來講,有的區域月海集中,有的區域則相對稀少。所以,“月海” 的分布不均勻,疏密和大小也不相同。15.古人制作的日晷能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鐘表一樣精準計時。( )【答案】錯誤【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日晷通過太陽影子的位置來計時,其計時精度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天氣狀況、季節變化以及晷面刻度的精細程度等。在陰天、雨天或夜晚沒有陽光時,日晷無法計時。而且,日晷的刻度通常只能精確到小時或刻,難以像現代鐘表那樣精確到分鐘和秒。因此,古人制作的日晷不能像現在的鐘表一樣精準計時。三、單選題16.(2025四下·期末)下面幾種月相中,( )是凸月。A. B. C.【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凸月是指滿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圓面上絕大部分是明亮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黑暗的。其形狀看起來像一個凸出的弧形,亮面比暗面大很多。如果選項中有符合這種特征的月相圖形,那就是凸月。17.在端午節看到的月相是( ),中秋節看到的月相是( )。A.峨眉月、滿月 B.上弦月、滿月 C.滿月、上弦月【答案】A【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此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此時是上弦月。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此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完全朝向地球,我們能看到整個明亮的月球,是滿月。18.光是影子形成的條件之一,地球上的自然光主要來自于( )。A.太陽 B.電燈 C.火把【答案】A【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通過核聚變不斷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以光和熱的形式向四周輻射,是地球上自然光的主要來源。電燈和火把雖然也能發光,但它們屬于人造光源,不是地球上的自然光來源。19.日晷的晷針要朝向( )。A.赤道 B.南極 C.北極【答案】C【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以及地軸的傾斜,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化,在北半球,日晷的晷針要朝向北極星的方向,也就是北極,這樣才能保證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晷針的影子能準確地在晷盤上指示出時間。如果晷針不指向北極,那么日晷的計時就會不準確。20.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的方向( )。A.相同 B.不了解 C.相反【答案】C【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太陽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物體阻擋了光線,在物體背光的一側就會形成影子,所以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的方向相反。21.我們看到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 )。A.高山 B.平原 C.盆地【答案】A【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月海、環形山、山脈等。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高山,因為高山地勢較高,對太陽光的反射能力較強,看起來就比較亮;而平原和盆地地勢相對較低,且多為低洼的月海,月海是由玄武巖等深色巖石構成,反照率較低,吸收的太陽光較多,反射的少,所以看起來比較暗。22.在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 )。A.長—短 B.長—短—長 C.短—長【答案】B【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由太陽高度角決定的。早上太陽剛升起時,太陽高度角較小,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影子逐漸變短,到中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逐漸下落,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影子又逐漸變長。所以在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長 — 短 — 長。23.(2025四下·期末)在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A.上半月由大到小,下半月由小到大B.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C.上半月由圓到缺,下半月由缺到圓【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是:在一個月中,上半月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朝向地球,月相由缺到圓,從新月開始,依次出現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直至滿月;下半月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背向地球,月相由圓到缺,從滿月開始,依次出現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直至新月。所以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B 選項正確。24.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 )。A.一年 B.農歷的一個月 C.24小時【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農歷的一個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5.(2025六上·)以下對宇宙各天體系統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A.B.C.【答案】A【知識點】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艱辛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不斷加深。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屬于太陽系,是宇宙的一顆普通的行星;人類正在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現在我們還沒有確定了宇宙的邊界;宇宙處于不斷的發展和運動之中,每天都有很多恒星誕生和消亡,且宇宙還處于不斷地膨脹之中。天文學家把銀河系與所觀察到的所有河外星系統稱為總星系。總星系只不過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故選A。四、連線題26.連一連。峨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滿月 凸月 下弦月 峨眉月【答案】【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從新月開始,依次經歷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然后再從滿月經歷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最后回到新月,周而復始。 峨眉月:形狀如同眉毛,在月初和月末出現,亮面朝向太陽。 上弦月:出現在農歷初七、初八左右,月亮呈半圓形,亮面朝西。 凸月:介于上弦月和滿月之間以及滿月和下弦月之間,月亮亮面大于半圓。 滿月:農歷十五、十六左右,月亮呈圓形,整個月面都被照亮。 下弦月:出現在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月亮呈半圓形,亮面朝東。27.(2025六上·)將星座和對應的名稱連接起來。【答案】【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了便于辨認,人們把星空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給它們命名,這些區域被稱為星座。星座實際上是幾顆彼此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穹上排列的圖像。五、綜合題28.觀察下圖的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變化圖,完成下列各題。(1)月相產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月球本身是 (填 “透明”或“不透明”)。(2)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大致成一線,月球處在太陽與地球中間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著陽光,這時我們看不到月亮,此時的月相稱為 ,也稱“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自唐代張九齡《望月懷遠》),這兩句詩描寫的月相為 ,在圖中的位置是 。(填字母序號)(4)在農歷下半月,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成直角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陽光照亮一半,這時我們能看到半個月亮,此時的月相稱為 ,發生的時間大約在農歷 。(5)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寫的月相是( )。(填字母序號)【答案】(1)不透明(2)新月;朔(3)滿月;E(4)下弦月;廿三 (二十三)(5)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1)月相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月球本身不透明。因為月球不透明,所以太陽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隨著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上的觀測者看到的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會不斷變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果月球是透明的,就不會有明顯的明暗區域變化,也就無法形成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月相。(2)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大致成一線,月球處在太陽與地球中間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著陽光,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月亮,這時的月相就是新月,也被稱為 “朔”,通常出現在農歷初一。(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描寫的是明月從海上升起的情景,通常是指滿月。此時太陽、地球、月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能看到一輪圓月。在圖中,符合這一位置關系的是 D 處。(4)在農歷下半月,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成直角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是東半邊,此時的月相為下弦月,大約出現在農歷二十三左右。(5)“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中描述的月亮像彎弓一樣,這符合蛾眉月的形狀特點。蛾眉月通常出現在農歷月初,此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只有一小部分被太陽光照亮,所以看起來像彎彎的弓。29.某同學制作簡易日晷,請排列合適的步驟。A.紙板中心立上短桿 B.根據太陽找方向C.在紙板上描繪影子 D.對準方向、平放紙板正確步驟:____—____—____—____.【答案】B、D、A、C【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咱計量時間的儀器。它是利用太陽的位置來測定時間的。晷針和晷面垂直,晷針上端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制作簡單日晷時,第一步是根據太陽找方向,對準方向、平放紙板,紙板中心立上短桿,在紙板上描繪影子。故答案為:B、D、A、C六、簡答題30.(2025四下·期末)說一說月相變化的成因。【答案】答: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的現象。【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31.(2025四下·期末)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答案】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即早晨太陽在東,影子在西;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影子就在東。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清晨太陽剛升起時,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影子會逐漸變短。到中午時,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高,此時物體的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逐漸西斜,物體的影子又會逐漸變長,在傍晚太陽快落山時,影子達到一天中最長的狀態。在北半球,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物體的影子朝向西方。隨著太陽逐漸向南方移動,影子的方向也逐漸轉向北方。中午時,太陽在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下午太陽向西方移動,影子則朝向東方。在南半球,影子的方向變化與北半球相反,早上影子朝向西方,中午影子朝向正南,傍晚影子朝向東方。32.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維續,你還知道成些有關月球的知識? (至少寫一條)【答案】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形狀是球體。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十分輕便。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環形山是月球的典型地貌,還有月陸、月海等。結合課本所學知識作答,從月球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方面回答即可。故答案為: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33.(2023三下·汝城期末)月球為什么不適合人類居住嗎 (寫兩條理 由即可)【答案】月球上沒有空氣,人類無法呼吸;月球上沒有水和食物;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兩個區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區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則是月海。此外,月亮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背面的山地和環形山比正面多,尤其是撞擊坑最多。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不適合人類居住。34.根據太陽、月球和地球的特征,將序號填入如圖所示的維恩圖合適的區域中。①會出現黑子 ②會發光 ③有環形山 ④球體 ⑤體積大 ⑥不發光 ⑦有森林 ⑧會發熱 ⑨不發熱 ⑩有海洋 有生命 恒星 人類生活的家園【答案】【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是一顆恒星,體積較大,會發光發熱,表面會出現黑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不發光不發熱,表面有環形山;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有森林、海洋和生命。太陽和月球、地球的共同點是都是球體;而月球和地球的共同點是不發光、不發熱。七、實驗探究題35. 小天從地球上觀察月球和太陽,發現兩者的大小差不多,對此他展開了探究,使用的實驗材料如圖所示。(1)小天用圖中的材料進行了模擬實驗,紙筒模擬 ,小圓紙片模擬 ,大圓紙片模擬 。A.太陽 B.月球 C.地球上的觀察視角(2)圖中,當兩圓紙片靠近紙筒,在它們與紙筒距離相同時, 圓紙片看起來比較大;當小圓紙片往 (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會和大圓紙片看起來差不多大。(3)比較月球和太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通常采用( )方式。A.B.C.(4)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我們看到的月球比星星大得多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C;B;A(2)大;左(3)A(4)月球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所以看上去就差不多一樣大了。【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1)我們模擬站在地球上的人,把觀察紙筒放在右眼觀察,因此紙筒模擬地球上的觀察視角;由于太陽體積大,所以大圓紙片模擬太陽;月球體積小,小圓紙片模擬月球。(2)從紙筒中觀察兩個圓紙片,當我們以相同的距離觀察圓紙片時,由于大圓紙片體積較大,所以我們看到比較大的是大圓紙片;如果繼續移動大圓紙片使距離更遠一些,距離越遠,看到的大圓紙片就越小,所以向左朝紙筒移動。(3)維恩圖可以直觀形象地揭示不同概念之間的包含、并列或交叉關系。相同點放在中間交叉的區域,各自的特點放兩邊,能很好地對比出兩個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因此比較月球和太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通常采用維恩圖。(4)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由于太陽離地球遠,月球離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實的太空中,太陽比月球大得多。36. 2024年5 月 3 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搭載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在月球采集“月壤”的任務。(1)根據上面內容可知“嫦娥六號”探測器將降落在圖中的 (填“A”或“B”)。在月球上有非常多的隕石坑,也叫作 ,它們大小不一、深淺不同。(2)一些科學家認為隕石坑很有可能是由于隕石撞擊月球形成的,這屬于探究實踐中的( )。A.科學假設 B.實驗探究 C.得出結論(3)晴朗的夜晚觀月時,我們發現:月球表面有亮有暗。其中比較暗的地方主要是( )。A.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B.地勢比較低的地方 C.地勢比較平的地方(4)下列模擬制造環形山的過程中,做法合理的是( )。A.用大小相同的小球多次撞擊沙盤B.從相同的高度松手,讓小球落下C.用大小不同的小球從不同高度撞擊沙盤【答案】(1)B;環形山(2)A(3)B(4)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1)因為文中明確提到 “嫦娥六號” 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 - 艾特肯盆地,圖中 B 點符合月球背面南極區域的位置特點,A 點一般代表月球正面,所以應填 B。 月球上的隕石坑也叫環形山,這是天文學中的一個基本常識。(2)科學假設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一種推測性的看法或解釋。科學家認為隕石坑很有可能是由于隕石撞擊月球形成的,這是基于對月球表面特征的觀察以及對宇宙中天體運行和撞擊現象的了解而提出的一種推測,屬于科學假設。(3)月球表面比較暗的地方主要是月海,月海是月球表面的平原或盆地等低洼區域,地勢比較低。這些區域反照率較低,所以看起來比較暗;而地勢較高的地方,如山脈、高地等,接受陽光照射后反射率高,看起來比較明亮。因此,答案選B。(4)從相同的高度松手讓小球落下,這樣可以保證小球撞擊沙盤時的速度相同,控制了變量,能更好地模擬隕石以相同速度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環形山的過程,B合理。1 / 1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地球、宇宙、時間一、填空題1.(2021五下·牡丹期末)菏澤位于中國的東部,烏魯木齊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在同一天里這兩個城市相比,最先迎來黎明的是 ,因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 。2.古人很早就發現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有規律地 著,并利用這個規律發明了計時工具——日晷。3.從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 ,這種變化每隔約 天就會出現一次,這個周期就是“朔望月”。4.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月球,可以借助 觀察。5.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 ,較暗的區域一般是 。6.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太陽總是照亮 月球,但我們看到的月相卻有 變化。7.(2025四下·期末)上半月月相的變化有缺到圓,亮面逐漸變 ,亮面在 邊。下半月月相由圓到缺,亮面逐漸變 ,亮面在 邊。8.(2019三上·即墨期中)有些動物由于季節變化、覓食、繁殖等原因,進行長距離周期性的遷移,這種現象稱為 。9.太陽、地球和月球按體積從小到大排: ﹤ ﹤ 。10.(2025三下·期末)地球是一個不規則 ,是 系中的一顆行星 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二、判斷題11.(2025四下·期末)太陽的壽命可達1000億年。( )12.利用日影模擬裝置進行實驗,用電筒模擬的是太陽。( )13.除夕夜(農歷三十)是不能見到滿月的。( )14.“月海”的分布比較均勻,它們的疏密和大小相同。( )15.古人制作的日晷能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鐘表一樣精準計時。( )三、單選題16.(2025四下·期末)下面幾種月相中,( )是凸月。A. B. C.17.在端午節看到的月相是( ),中秋節看到的月相是( )。A.峨眉月、滿月 B.上弦月、滿月 C.滿月、上弦月18.光是影子形成的條件之一,地球上的自然光主要來自于( )。A.太陽 B.電燈 C.火把19.日晷的晷針要朝向( )。A.赤道 B.南極 C.北極20.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的方向( )。A.相同 B.不了解 C.相反21.我們看到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 )。A.高山 B.平原 C.盆地22.在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 )。A.長—短 B.長—短—長 C.短—長23.(2025四下·期末)在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A.上半月由大到小,下半月由小到大B.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C.上半月由圓到缺,下半月由缺到圓24.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 )。A.一年 B.農歷的一個月 C.24小時25.(2025六上·)以下對宇宙各天體系統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A.B.C.四、連線題26.連一連。峨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滿月 凸月 下弦月 峨眉月27.(2025六上·)將星座和對應的名稱連接起來。五、綜合題28.觀察下圖的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變化圖,完成下列各題。(1)月相產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月球本身是 (填 “透明”或“不透明”)。(2)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大致成一線,月球處在太陽與地球中間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著陽光,這時我們看不到月亮,此時的月相稱為 ,也稱“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自唐代張九齡《望月懷遠》),這兩句詩描寫的月相為 ,在圖中的位置是 。(填字母序號)(4)在農歷下半月,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成直角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陽光照亮一半,這時我們能看到半個月亮,此時的月相稱為 ,發生的時間大約在農歷 。(5)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寫的月相是( )。(填字母序號)29.某同學制作簡易日晷,請排列合適的步驟。A.紙板中心立上短桿 B.根據太陽找方向C.在紙板上描繪影子 D.對準方向、平放紙板正確步驟:____—____—____—____.六、簡答題30.(2025四下·期末)說一說月相變化的成因。31.(2025四下·期末)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32.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維續,你還知道成些有關月球的知識? (至少寫一條)33.(2023三下·汝城期末)月球為什么不適合人類居住嗎 (寫兩條理 由即可)34.根據太陽、月球和地球的特征,將序號填入如圖所示的維恩圖合適的區域中。①會出現黑子 ②會發光 ③有環形山 ④球體 ⑤體積大 ⑥不發光 ⑦有森林 ⑧會發熱 ⑨不發熱 ⑩有海洋 有生命 恒星 人類生活的家園七、實驗探究題35. 小天從地球上觀察月球和太陽,發現兩者的大小差不多,對此他展開了探究,使用的實驗材料如圖所示。(1)小天用圖中的材料進行了模擬實驗,紙筒模擬 ,小圓紙片模擬 ,大圓紙片模擬 。A.太陽 B.月球 C.地球上的觀察視角(2)圖中,當兩圓紙片靠近紙筒,在它們與紙筒距離相同時, 圓紙片看起來比較大;當小圓紙片往 (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會和大圓紙片看起來差不多大。(3)比較月球和太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通常采用( )方式。A.B.C.(4)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我們看到的月球比星星大得多的原因可能是 。36. 2024年5 月 3 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搭載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在月球采集“月壤”的任務。(1)根據上面內容可知“嫦娥六號”探測器將降落在圖中的 (填“A”或“B”)。在月球上有非常多的隕石坑,也叫作 ,它們大小不一、深淺不同。(2)一些科學家認為隕石坑很有可能是由于隕石撞擊月球形成的,這屬于探究實踐中的( )。A.科學假設 B.實驗探究 C.得出結論(3)晴朗的夜晚觀月時,我們發現:月球表面有亮有暗。其中比較暗的地方主要是( )。A.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B.地勢比較低的地方 C.地勢比較平的地方(4)下列模擬制造環形山的過程中,做法合理的是( )。A.用大小相同的小球多次撞擊沙盤B.從相同的高度松手,讓小球落下C.用大小不同的小球從不同高度撞擊沙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菏澤;自西向東【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最先迎接日出的是在東邊的位置,因為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太陽東升。2.【答案】變化【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發現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在有規律地移動著,并利用這個規律發明了計時工具 —— 日晷。 日晷的原理正是基于太陽的視運動,隨著時間推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變化,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也會相應改變。日晷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晷針垂直于晷面,當太陽照射時,晷針的影子就會落在晷面上不同的刻度位置,以此來指示時間。3.【答案】月相;29.5【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從地球上看,月球的亮面每天都在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月相,這種變化每隔約29.53天就會出現一次,這個周期就是 “朔望月”。 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朔望月是指月相盈虧的周期,它是歷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4.【答案】天文望遠鏡【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月球的一些細節,可以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 天文望遠鏡能夠收集更多的光線,放大月球的圖像,讓我們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月海、山脈等細節特征。5.【答案】高;盆地【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高,較暗的區域一般是低洼的平原或盆地。 月球上明亮的區域主要是高地,由斜長巖等構成,反照率較高;而較暗的區域主要是月海,是由玄武巖構成的低洼平原,反照率較低,所以看起來較暗。6.【答案】太陽光;半個;圓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太陽總是照亮半個月球,但我們看到的月相卻有周期性變化。 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又繞太陽公轉,三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導致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被太陽照亮的月球部分也在不斷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周期性變化,周期約為一個月。7.【答案】大;右;小;左【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由日地月位置關系決定。上半月(農歷初一到十五),月亮從新月(不可見)逐漸變為滿月,陽光照射面朝西,北半球觀察者可見右側亮面逐漸擴大。下半月(農歷十六到月底),月亮從滿月變為殘月,陽光照射面朝東,亮面位于左側且逐漸縮小。亮面方向變化源于月球軌道運動方向的改變。8.【答案】遷徙【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動物的行為【解析】【解答】有些動物由于季節變化、覓食、繁殖等原因,進行長距離周期性的遷移,這種現象稱為遷徙。【分析】隨著季節的變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叫做遷徙。9.【答案】月球;地球;太陽【知識點】認識地球的形狀;地球上的水;月球的特征;地球儀;地球主題海報【解析】【分析】地球和月球共同點是球體,是屬于太陽系的天體。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太陽、地球和月球按體積從小到大排:月球﹤地球﹤太陽。故答案為:月球;地球;太陽。10.【答案】球體;太陽;月球【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現代科技證實(衛星照片):地球是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11.【答案】錯誤【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 100 億年,目前太陽已經大約 46 億歲了,正處于中年期。所以太陽的壽命可達 100 億年左右,而不是 1000 億年。12.【答案】正確【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在利用日影模擬裝置進行實驗時,通常用電筒來模擬太陽。因為太陽是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日影的形成是由于太陽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阻擋了光線而形成影子。電筒可以發出光線,通過調整電筒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模擬太陽在不同時刻和不同季節的光線照射情況,從而研究日影的變化規律。13.【答案】正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農歷的月份是根據月相變化來確定的,滿月出現在農歷十五左右。而除夕夜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通常是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此時月相接近新月,月亮幾乎與太陽同時升起和降落,所以在除夕夜是看不到滿月的。14.【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海” 的分布并不均勻,它們的疏密和大小差異很大。從分布上看,月球正面(朝向地球的一面)月海較多,而背面則較少。在大小方面,較大的月海如風暴洋,面積可達約 500 萬平方公里,而一些較小的月海面積則只有幾千平方公里。從疏密程度來講,有的區域月海集中,有的區域則相對稀少。所以,“月海” 的分布不均勻,疏密和大小也不相同。15.【答案】錯誤【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日晷通過太陽影子的位置來計時,其計時精度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天氣狀況、季節變化以及晷面刻度的精細程度等。在陰天、雨天或夜晚沒有陽光時,日晷無法計時。而且,日晷的刻度通常只能精確到小時或刻,難以像現代鐘表那樣精確到分鐘和秒。因此,古人制作的日晷不能像現在的鐘表一樣精準計時。16.【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凸月是指滿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圓面上絕大部分是明亮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黑暗的。其形狀看起來像一個凸出的弧形,亮面比暗面大很多。如果選項中有符合這種特征的月相圖形,那就是凸月。17.【答案】A【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此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此時是上弦月。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此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完全朝向地球,我們能看到整個明亮的月球,是滿月。18.【答案】A【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通過核聚變不斷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以光和熱的形式向四周輻射,是地球上自然光的主要來源。電燈和火把雖然也能發光,但它們屬于人造光源,不是地球上的自然光來源。19.【答案】C【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以及地軸的傾斜,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化,在北半球,日晷的晷針要朝向北極星的方向,也就是北極,這樣才能保證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晷針的影子能準確地在晷盤上指示出時間。如果晷針不指向北極,那么日晷的計時就會不準確。20.【答案】C【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太陽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物體阻擋了光線,在物體背光的一側就會形成影子,所以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的方向相反。21.【答案】A【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月海、環形山、山脈等。月亮上比較亮的地方是高山,因為高山地勢較高,對太陽光的反射能力較強,看起來就比較亮;而平原和盆地地勢相對較低,且多為低洼的月海,月海是由玄武巖等深色巖石構成,反照率較低,吸收的太陽光較多,反射的少,所以看起來比較暗。22.【答案】B【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由太陽高度角決定的。早上太陽剛升起時,太陽高度角較小,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影子逐漸變短,到中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逐漸下落,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影子又逐漸變長。所以在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長 — 短 — 長。23.【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是:在一個月中,上半月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朝向地球,月相由缺到圓,從新月開始,依次出現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直至滿月;下半月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背向地球,月相由圓到缺,從滿月開始,依次出現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直至新月。所以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B 選項正確。24.【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農歷的一個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5.【答案】A【知識點】探索宇宙【解析】【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艱辛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索宇宙的方式也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的了解也不斷加深。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屬于太陽系,是宇宙的一顆普通的行星;人類正在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現在我們還沒有確定了宇宙的邊界;宇宙處于不斷的發展和運動之中,每天都有很多恒星誕生和消亡,且宇宙還處于不斷地膨脹之中。天文學家把銀河系與所觀察到的所有河外星系統稱為總星系。總星系只不過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故選A。26.【答案】【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從新月開始,依次經歷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然后再從滿月經歷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最后回到新月,周而復始。 峨眉月:形狀如同眉毛,在月初和月末出現,亮面朝向太陽。 上弦月:出現在農歷初七、初八左右,月亮呈半圓形,亮面朝西。 凸月:介于上弦月和滿月之間以及滿月和下弦月之間,月亮亮面大于半圓。 滿月:農歷十五、十六左右,月亮呈圓形,整個月面都被照亮。 下弦月:出現在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月亮呈半圓形,亮面朝東。27.【答案】【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了便于辨認,人們把星空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給它們命名,這些區域被稱為星座。星座實際上是幾顆彼此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穹上排列的圖像。28.【答案】(1)不透明(2)新月;朔(3)滿月;E(4)下弦月;廿三 (二十三)(5)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1)月相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月球本身不透明。因為月球不透明,所以太陽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隨著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上的觀測者看到的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會不斷變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果月球是透明的,就不會有明顯的明暗區域變化,也就無法形成我們所看到的各種月相。(2)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大致成一線,月球處在太陽與地球中間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著陽光,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月亮,這時的月相就是新月,也被稱為 “朔”,通常出現在農歷初一。(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描寫的是明月從海上升起的情景,通常是指滿月。此時太陽、地球、月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能看到一輪圓月。在圖中,符合這一位置關系的是 D 處。(4)在農歷下半月,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成直角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是東半邊,此時的月相為下弦月,大約出現在農歷二十三左右。(5)“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詩中描述的月亮像彎弓一樣,這符合蛾眉月的形狀特點。蛾眉月通常出現在農歷月初,此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只有一小部分被太陽光照亮,所以看起來像彎彎的弓。29.【答案】B、D、A、C【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咱計量時間的儀器。它是利用太陽的位置來測定時間的。晷針和晷面垂直,晷針上端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制作簡單日晷時,第一步是根據太陽找方向,對準方向、平放紙板,紙板中心立上短桿,在紙板上描繪影子。故答案為:B、D、A、C30.【答案】答: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的現象。【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31.【答案】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即早晨太陽在東,影子在西;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影子就在東。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清晨太陽剛升起時,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影子會逐漸變短。到中午時,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高,此時物體的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逐漸西斜,物體的影子又會逐漸變長,在傍晚太陽快落山時,影子達到一天中最長的狀態。在北半球,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物體的影子朝向西方。隨著太陽逐漸向南方移動,影子的方向也逐漸轉向北方。中午時,太陽在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下午太陽向西方移動,影子則朝向東方。在南半球,影子的方向變化與北半球相反,早上影子朝向西方,中午影子朝向正南,傍晚影子朝向東方。32.【答案】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形狀是球體。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十分輕便。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環形山是月球的典型地貌,還有月陸、月海等。結合課本所學知識作答,從月球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方面回答即可。故答案為:自身不發光;是地球的衛星;月球上沒有生命等33.【答案】月球上沒有空氣,人類無法呼吸;月球上沒有水和食物;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兩個區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區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則是月海。此外,月亮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背面的山地和環形山比正面多,尤其是撞擊坑最多。月球上晝夜溫差大、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不適合人類居住。34.【答案】【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太陽是一顆恒星,體積較大,會發光發熱,表面會出現黑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不發光不發熱,表面有環形山;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有森林、海洋和生命。太陽和月球、地球的共同點是都是球體;而月球和地球的共同點是不發光、不發熱。35.【答案】(1)C;B;A(2)大;左(3)A(4)月球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所以看上去就差不多一樣大了。【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解析】【分析】(1)我們模擬站在地球上的人,把觀察紙筒放在右眼觀察,因此紙筒模擬地球上的觀察視角;由于太陽體積大,所以大圓紙片模擬太陽;月球體積小,小圓紙片模擬月球。(2)從紙筒中觀察兩個圓紙片,當我們以相同的距離觀察圓紙片時,由于大圓紙片體積較大,所以我們看到比較大的是大圓紙片;如果繼續移動大圓紙片使距離更遠一些,距離越遠,看到的大圓紙片就越小,所以向左朝紙筒移動。(3)維恩圖可以直觀形象地揭示不同概念之間的包含、并列或交叉關系。相同點放在中間交叉的區域,各自的特點放兩邊,能很好地對比出兩個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因此比較月球和太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們通常采用維恩圖。(4)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由于太陽離地球遠,月球離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實的太空中,太陽比月球大得多。36.【答案】(1)B;環形山(2)A(3)B(4)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1)因為文中明確提到 “嫦娥六號” 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 - 艾特肯盆地,圖中 B 點符合月球背面南極區域的位置特點,A 點一般代表月球正面,所以應填 B。 月球上的隕石坑也叫環形山,這是天文學中的一個基本常識。(2)科學假設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一種推測性的看法或解釋。科學家認為隕石坑很有可能是由于隕石撞擊月球形成的,這是基于對月球表面特征的觀察以及對宇宙中天體運行和撞擊現象的了解而提出的一種推測,屬于科學假設。(3)月球表面比較暗的地方主要是月海,月海是月球表面的平原或盆地等低洼區域,地勢比較低。這些區域反照率較低,所以看起來比較暗;而地勢較高的地方,如山脈、高地等,接受陽光照射后反射率高,看起來比較明亮。因此,答案選B。(4)從相同的高度松手讓小球落下,這樣可以保證小球撞擊沙盤時的速度相同,控制了變量,能更好地模擬隕石以相同速度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環形山的過程,B合理。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地球、宇宙、時間(學生版).docx 小升初科學專項復習:地球、宇宙、時間(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