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10天)一.選擇題(共10小題)1.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為有效預防甲流的發生,建議勤洗手、戴口罩、及時接種流感疫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教室經常開窗通風能降低甲流的感染率B.甲流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體C.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接種流感疫苗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接種疫苗后,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這屬于特異性免疫2.古書《齊民要術》記載“粟米(小米)曲作酢”,“酢”即醋酸。現我國科研人員研究出制取醋酸(C2H4O2)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新方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醋酸屬于有機化合物B.參加反應的甲烷由氫、碳兩種元素組成C.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D.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為1:13.圖為我市某居民節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該窗戶是朝“南”開的B.①太陽光線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C.②太陽光線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D.從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晝變短4.帶有橡膠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一端做成尖口,另一端是平口,其側面刻有棱狀條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使用時,應當將吸管b端插入橡膠塞B.吸管b端可以增大對橡膠塞的壓強C.棱狀條紋有利于大氣壓將口服液壓入口中D.插入吸管時,吸管受到橡皮塞向下的摩擦力5.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混合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則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B.乙可能是這個反應的催化劑C.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質量之和D.該反應中甲和丙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1:86.用“W“型玻璃管進行微型實驗。將注射器中的過氧化氫溶液推入管中與二氧化錳接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過氧化氫溶液遇到二氧化錳,立刻產生大量氣泡B.若a處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白光C.若a處粉末是硫粉,則能看到明亮的藍紫色火焰D.若a處粉末是鎂粉,則b管口會出現白霧7.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只能通過a調節亮度B.圖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鏡觀察C.丙中的b為毛細血管D.圖丙中為使b移到視野中央,載玻片需向下移8.如圖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夠長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著一個滑輪(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個小木塊,小木塊一端連接著彈簧測力計。當拉力F為10N時,木板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拉力增大到20N時,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0NB.小木塊將保持靜止C.木板仍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D.以木板為參照物,小木塊將向左運動9.1964年人類制成世界上第一盞用海浪發電的航標燈,如圖所示是它的氣室示意圖。它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將空氣吸入氣室,壓縮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動渦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航標燈消耗的電能是海水的機械能轉化而來的B.當海水下降時,閥門K1關閉,K2打開C.發電時,海水上漲,將空氣推入工作室D.壓縮后的空氣推動渦輪機發電空氣內能增加10.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噴淋捕捉空氣中的CO2,反應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噴成霧狀有利于吸收CO2B.環節a中物質分離的基本操作是過濾C.反應過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環的物質D.高溫反應爐中的物質是Ca(HCO3)2二.填空題(共8小題)11.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書寫時將紙平鋪于水平桌面上,紙上放置一塊“鎮紙”(一般為長方體石條)。該“鎮紙”質量為300g,與紙面接觸面積為30cm2,則“鎮紙”對紙的壓強為 Pa。在行筆過程中,紙保持靜止,則紙 (選填“會”或“不會”)受到“鎮紙”施加的摩擦力。(取g=10N/kg)12.讓小球從某高度處由靜止,開始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質彈簧上(如圖甲),在剛接觸輕質彈簧的瞬間(如圖乙),小球速度為5m/s。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如圖丙)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彈簧縮短的長度Δx之間的關系如圖丁所示,其中A為曲線的最高點。已知該輕質彈簧所受壓力每增加0.1N,彈簧的形變量就增加0.01m,并且輕質彈簧在全過程中始終發生彈性形變。(1)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小球重力勢能的變化情況是 。(2)小球的重力為 N。(3)若要讓小球下落到最低點時,彈簧的壓縮程度更大,在不更換彈簧的前提下你的操作建議是 。13.小科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1)若X是氯化鈉,圖中堿的化學式為: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 (填字母)。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14.小科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一個利用電表測物體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電表盤上讀出所放物體重力的大小,如圖所示。(1)當秤盤不放任何重物時,滑片P恰好處于a點。閉合開關,當秤盤上所放鉤碼個數增多時,表盤示數變大,那么改裝成表盤的電表應該是 (填“電壓表”或“電流表”);(2)一段時間后,在秤盤放2牛重的鉤碼時,表盤讀數比2牛大,換不同重的鉤碼反復試驗,每次讀數都不同且大于鉤碼的重力。產生這一現象可能由于 引起的(填字母)。A.R1短路 B.R1斷路 C.R2短路 D.R2斷路15.如圖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屬于氧化物,如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1)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稱為: 。(2)若I是紅褐色沉淀,請寫出G+F→I的化學方程式: 。(3)指出反應①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16.如圖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其中①代表受精過程,②代表發育過程。(1)圖中生殖細胞b是 。(2)若圖中生物體代表水稻,受精卵會發育成 。(3)有觀點認為“試管嬰兒、克隆技術均沒有經歷過程①,都屬于無性生殖”。該觀點有誤,請改正 。17.2023年底,杭州錢塘大灣區省級濕地公園正式設立。它既是錢塘江潮起之處,又是杭州第一縷陽光照射之地,總面積4406公頃,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良好的濕地環境。(1)該濕地公園地處杭州市最東端,成為杭州第一縷陽光照射之地,是因為地球的自轉方向總是 (填“自西向東”或“自東向西”)。(2)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構成一個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其中陽光和潮水是它的 成分。(3)每年大量候鳥的遷入和遷出,濕地環境仍保持相對穩定,這是因為該濕地公園具有較強的 能力。18.人體在感覺饑餓時,若沒有補充進食,過段時間后饑餓感又會消失,即我們常說的“餓過勁了”。人體組織器官是由葡萄糖供能,當血糖濃度較低時,機體發生如圖調節,從而使人體的饑餓感消失。(1)該機體調節過程中,肝臟屬于反射弧中的 。(2)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是由神經系統和激素共同作用的。此調節過程中,胰島素的分泌會 。三.解答題(共2小題)19.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售全球占比已超過60%。國產某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部分信息如下:制造年月:2022年02月 驅動電機型號:××7005BEV1 電池容量:36kW h 車身尺寸:長寬高:4840/1950/1560(mm) 續航版本:300公里四驅性能版 交流充電樁功率:7千瓦 車身質量:2400kg 軸距:2930(mm)(1)若該汽車停在水平地面時,每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5m2,則汽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2)該車某次行駛時平均車速為36km/h,用時10分鐘,則汽車行駛了多少距離?(3)若該汽車的電量顯示為30%,假設交流充電樁充電功率為7千瓦不變,則該車充滿電需要多少時間?20.如圖甲所示為某型號室內加熱器,有高溫和低溫兩個擋位,額定電壓為220V,高溫擋和低溫擋的額定功率分別為2200W和1000W,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求:(1)電熱絲加熱時,把電能轉化為 。(2)當開關S1、S2均閉合時,電加熱器處于 (選填“高溫擋”或“低溫擋”)。(3)電阻絲R1的阻值。(4)在額定電壓下,使用高溫擋工作3h,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是多少?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10天)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D D D C C D D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不能流行,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解答】解:A.學校教室經常開窗通風,消毒殺菌,能夠切斷甲流病毒的傳播途徑,能有效的預防甲流,A正確。B.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體,B正確。C.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接種流感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C錯誤。D.將疫苗注射到人體后,能刺激人體產生抵抗該病的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叫抗體。抗體只能消滅特定的病原體,對其它病原體無效,因此屬于特異性免疫,D正確。故選:C。2.【分析】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此再根據方程式的意義、物質的組成、反應的特點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由微觀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醋酸,化學方程式為:CO2+CH4CH3COOH。A、醋酸CH3COOH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說法正確;B、參加反應的甲烷由是氫、碳兩種元素組成,故B說法正確;C、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C說法正確;D、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質量之比為44:16=11:4,說法錯誤。故選:D。3.【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各地正午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為了朝陽該窗戶是朝“南”開的,①太陽光線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此時我國太陽高度最小,②太陽光線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從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晝變長。故選:A。4.【分析】(1)從增大壓強的角度分析吸管一端做成尖口與平口相比的好處;(2)從大氣壓的角度分析吸管表面棱狀條紋的作用;(3)物體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解答】解:AB、吸管一端做成尖口,并不能增大對橡膠塞的壓力;用同樣大小的力將吸管尖口插入橡膠塞時,膠塞的受力面積比平口小,根據p可知,尖口對膠塞產生的壓強比平口大,吸管容易插入膠塞中,所以應將吸管b端插入橡膠塞,故AB正確。C、棱狀條紋可以讓空氣進入瓶內,使瓶內氣體與大氣相通,大氣壓將口服液壓入口中,故C正確。D、向下插入吸管的過程中,相對于橡膠塞吸管向下運動,所以吸管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D錯誤。故選:D。5.【分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屬于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屬于反應物,反應后質量不變可能屬于催化劑,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后丙的質量分數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減少了48%﹣30%=18%,是反應物。A、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變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應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B、乙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C、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質量之和,故選項說法正確。D、反應中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例為2%:16%=1:8,但無法確定化學計量數,則該反應中甲和丙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不一定為1:8,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6.【分析】根據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結合氧氣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中起催化作用,立刻產生大量氣泡,故選項說法正確。B、若a處粉末是木炭粉,加熱時木炭粉與氧氣反應,能看到木炭燃燒,發出白光,故選項說法正確。C、若a處粉末是硫粉,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故選項說法正確。D、若a處粉末是鎂粉,生成氧化鎂白色粉末,沒有白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7.【分析】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解答】解:A、使顯微鏡視野光線增強一點應使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鏡的a凹面鏡。A錯誤B、在顯微鏡的物鏡中,相對長的為高倍物鏡,相對短的為低倍物鏡,B錯誤C、丙中的b血管內紅細胞單行通過為毛細血管,C正確D、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物的移動方向和像的移動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視野偏右上方,若要把所觀察的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載玻片應向右上方移動。D錯誤故選:C。8.【分析】(1)根據拉力F為10N時,判斷木板受到的拉力,判斷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判斷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木塊相對豎直的墻面處于靜止狀態,判斷彈簧測力計示數。(2)當拉力增大到20N,判斷木板的受力情況,判斷木板的運動情況,判斷木塊的受力情況,判斷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判斷木塊的運動情況。【解答】解:當拉力F為10牛時,由于使用動滑輪拉動木板,所以木板受到的拉力是20N,木板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是20N,地面是光滑的,所以木板受到20N的摩擦力是木塊施加的,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木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是10N,木塊相對豎直的墻面是靜止的,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是20N.當拉力F為20牛時,木板受到向右的拉力變為40N,木塊對木板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保持20N不變,所以木板向右進行加速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不變。木塊相對豎直墻面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示數保持20N不變。故C錯誤,ABD正確。故選:C。9.【分析】通過所給的示意圖分析海浪發電的過程。海浪發電是將海水的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其工作過程與打氣筒類似。【解答】解:BC、讀圖可知,海水下降時,閥門K1關閉,閥門K2開啟,將空氣吸入氣室;海水上升時,閥門K1開啟,閥門K2關閉,壓縮后將空氣推入工作室,推動渦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故BC正確;AD、壓縮后的空氣推動渦輪機發電,是氣體對外做功,所以自身內能減少,整個過程是海水推動活塞做功,將海水的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故A正確、D錯誤。故選:D。10.【分析】A、根據捕捉室中NaOH溶液噴成霧狀,可以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行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C、根據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環利用進行分析;D、根據高溫反應爐中的物質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解:A、捕捉室中NaOH溶液噴成霧狀,可以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故A正確;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故環節a中物質分離的基本操作是過濾,實現了固液分離,故B正確;C、由圖可知,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環利用,故C正確;D、高溫反應爐中的物質是碳酸鈣,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D錯誤。故選:D。二.填空題(共5小題)11.【分析】鎮紙對紙的壓力等于鎮紙的重力,根據F=G=mg求出其大小,根據p求出“鎮紙”對紙的壓強;根據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分析解答。【解答】解:“鎮紙”對紙的壓力為:F=G=mg=300×10﹣3×10N/kg=3N,“鎮紙”對紙的壓強為:p1000Pa;在行筆的過程中,紙相對于“鎮紙“始終處于靜止狀態,由于“鎮紙”在水平方向沒有受到其他力,且又處于平衡狀態,所以紙不會受到“鎮紙”的摩擦力。故答案為:1000;不會。12.【分析】(1)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2)根據圖丁分析小球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形變量,分析得出彈簧受到壓力,據此得出小球受到的重力;(3)根據機械能之間相互轉化,提出建議。【解答】解:(1)由圖象看出:在小球剛開始撞擊彈簧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高度不斷變小,所以重力勢能一直變小;(2)由圖丁可知,當Δx為0.1m時,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減小,已知該輕彈簧所受壓力每增加0.1N,彈簧的形變量就增加0.01m,所以可得彈簧受到的壓力F=0.1N/cm×0.1×100cm=1N,即小球的重力為1N;(3)要想彈簧的壓縮程度更大,小球的機械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就要越大,所以小球的機械能就要越大,所以可以從更高的高度釋放小球。故答案為:(1)一直變小;(2)1; (3)從更高的高度釋放小球。13.【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鈉進行分析;(2)根據X是水,結合酸堿鹽等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解:(1)氫氧化鈉和鹽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鈉,圖中堿應為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2)若X是水,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屬于化合反應;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所以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ABCD。故答案為:(1)NaOH;(2)ABCD。14.【分析】(1)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滑片上面部分電阻絲aP兩端的電壓,根據拉力的變化可知滑片移動的方向,進一步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變化,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的變化,判斷出改裝成表盤的電表;(2)由電路圖可知,兩個電阻串聯,電壓表測滑片上面部分電阻絲aP兩端的電壓,開關閉合后電壓表示數變大,說明電路中電流變大,據此分析電路故障。【解答】解:(1)由圖可知,電阻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滑片上面部分電阻絲aP兩端的電壓,變阻器R2始終以最大阻值接入電路,則滑片移動時,電路中的總電阻不變,電路中電流保持不變;當秤盤上所放鉤碼個數增多時,滑片向下移,電阻絲aP的電阻增大,但是電路中電流保持不變,根據U=IR可知,電阻絲aP兩端的電壓增大,即電壓表的示數增大;當秤盤上所放鉤碼個數增多時,表盤示數變大,那么改裝成表盤的電表應該是電壓表。(2)因R1與R2串聯,電壓表有示數(且物重不同時電壓表示數不同),說明電路是通路,所以電阻R1和電阻R2不可能斷路;電壓表測滑片上面部分電阻絲aP兩端的電壓,在秤盤放2牛重的鉤碼時,表盤讀數比2牛大,即電壓表示數變大,根據U=IR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說明電路的電阻變小,因此R1或R2出現短路,如果R2短路,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示數為0,不符合題意,所以故障只能是R1短路,故選A。g故答案為:電壓表;A。15.【分析】根據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屬于氧化物,A高溫會生成氣體C和D,碳酸鈣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鈣,C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以E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F是氫氧化鈉,B和鹽酸反應生成有色溶液G,所以B可以是氧化銅或氧化鐵,G可以是氯化銅或氯化鐵,I可以是氫氧化銅或氫氧化鐵,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進行驗證即可。【解答】解:(1)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屬于氧化物,A高溫會生成氣體C和D,碳酸鈣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鈣,C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所以E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F是氫氧化鈉,B和鹽酸反應生成有色溶液G,所以B可以是氧化銅或氧化鐵,G可以是氯化銅或氯化鐵,I可以是氫氧化銅或氫氧化鐵,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稱為:過濾;(2)若I是紅褐色沉淀,G+F→I的反應是氯化鐵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FeCl3+3NaOH=Fe(OH)3↓+3NaCl;(3)反應①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所以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故答案為:(1)過濾;(2)FeCl3+3NaOH=Fe(OH)3↓+3NaCl;(3)化合。三.解答題(共3小題)16.【分析】1、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如下:2、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的技術。【解答】解:(1)圖中生殖細胞b是卵細胞,由雌性的卵巢產生。(2)若圖中生物體代表水稻,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遺傳物質由卵細胞和精子決定。(3)有觀點認為“試管嬰兒、克隆技術均沒有經歷過程①,都屬于無性生殖”。該觀點有誤,試管嬰兒是有性生殖,試管嬰兒是通過人工輔助技術使精子和卵細胞在體外受精,屬于有性生殖。故答案為:(1)卵細胞(2)胚(3)試管嬰兒由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經歷過程①,屬于有性生殖17.【分析】(1)根據自轉的規律進行分析;(2)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組成進行分析;(3)根據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進行分析。【解答】解:(1)該濕地公園地處杭州市最東端,成為杭州第一縷陽光照射之地,是因為地球的自轉方向總是自西向東;(2)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陽光和潮水是它的非生物成分;(3)每年大量候鳥的遷入和遷出,濕地環境仍保持相對穩定,這是因為該濕地公園具有較強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故答案為:(1)自西向東;(2)生態系統;非生物;(3)自動調節。18.【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2)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降低血糖濃度。【解答】解:(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效應器是完成某種反射的肌肉或腺體,在體溫調節過程中,肝臟屬于反射弧中的效應器。(2)當人處于饑餓狀態時,沒有食物來源,血糖濃度降低,機體通過調節會導致提高血糖的激素分泌量增多,胰島素分泌減少;進食后,血液中血糖濃度升高,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糖降低,胰島素的含量上升,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的多。故答案為:(1)效應器;(2)減少。四.計算題(共1小題)19.【分析】(1)由F=G=mg得到汽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由壓強公式得到汽車對地面的壓強;(2)由速度公式得到汽車行駛的距離:(3)由P得到該車充滿電需要的時間。【解答】解:(1)汽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mg=2400kg×10N/kg=24000N,汽車輪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S=4×0.05m2=0.2m2,汽車對地面的壓強P120000Pa;(2)汽車行駛的距離s=vt=36km/hh=6km;(3)該車充滿電需要的時間t3.6h。答:(1)汽車對地面的壓強為120000Pa;(2)汽車行駛的距離為6km;(3)該車充滿電需要的時間為3.6h。五.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20.【分析】(1)電熱絲加熱時,將電能轉化為內能;(2)由圖乙可知,當開關S1、S2均閉合時,R1、R2并聯,當只閉合開關S1時,只有R1工作,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和P可知電加熱器高溫擋和低溫擋的電路連接;(3)根據低溫擋功率和P可求出R1的阻值;(4)根據Q=W=Pt求出在額定電壓下,使用高溫擋工作3h,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解答】解:(1)電熱絲加熱時,消耗電能,將電能轉化為內能;(2)由圖乙可知,當開關S1、S2均閉合時,電路為兩電阻絲并聯,根據并聯電路的電阻特點可知,此時電路中的電阻最小,由P可知,電路中電功率最大,電加熱器為高溫擋;(3)當只閉合開關S1時,只有R1工作,此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大,總功率最小,電加熱器為低溫擋,由P可知,電阻絲R1的阻值:R148.4Ω;(4)在額定電壓下,使用高溫擋工作3h,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Q=W=P高t=2200W×3×3600s=2.376×107J。答:(1)內能;(2)高溫擋;(3)電阻絲R1的阻值為48.4Ω;(4)在額定電壓下,使用高溫擋工作3h,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是2.376×107J。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