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10.1 認識民法典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道德修養:通過民法典的學習,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幫助學生樹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健全人格:通過法治教育,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使他們能夠積極履行法律義務。學習內容(P83-86)01.民法典的地位?02.民法典的調整范圍(內容)?03.實施民法典的意義?04.民法典的治國理念?如何體現?05.民法典堅持的基本原則?認識-民法典第一部分視頻賞析走近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1.民法典是多久正式實施的?2.民法典是我國首部__________的法律,號稱________________.3.民法典共幾編幾條?涉及哪些內容?2021年1月1日以法典命名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7編1260條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任務一:民法典---社會生活熱點財產安全保護物權合同的公平性任務一:民法典---社會生活熱點保護人格尊嚴保障家庭幸福繼承權的規定任務一:民法典---社會生活熱點保護生命健康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筆記區1、民法典的地位,調整范圍(內容) P83、84地位:調整范圍(內容):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善用-民法典第二部分任務二:模擬小法官,請你來解決生活矛盾父母未經同意扔掉小明舊玩具小賣部售賣過期零食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民法典》第 34 條: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權利,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其財產。《民法典》第 1184 條:財產損失按 “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 計算父母擅自扔掉玩具,小明可要求賠償《民法典》第 1203 條:消費者可向生產者或銷售者索賠,銷售者需承擔過錯責任(如未及時下架過期食品)。消費者可與小賣部協商賠償。《民法典》第 184 條: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第 8 條: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即使救助過程中造成受助人傷害,救助人無需擔責。見危不就可能遭受道德譴責。2.實施民法典的意義?P84①實施民法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②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筆記區解讀-民法典第三部分任務三:閱讀下列法條,這些法條分別體現哪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第一千零四十三條: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幫互助。第一百八十五條: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乘持誠實,恪守承諾。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誠信文明愛國和諧自由公正友善民法典體現何種治國理念?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第一章 基本規定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3.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民法典是如何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的)?P84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筆記區任務四:模擬小法官,請你來解決生活矛盾歸還遺物風波:方某遺失了裝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隨即通過媒體懸賞一千元尋找。當撿到公文包的趙某找到方某歸還公文包時,方某卻拒絕支付懸賞費用。因溝通未果,趙某遂將方某訴至人民法院。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判?為什么?支付懸賞金不支付懸賞金法院根據《民法典》第317條規定, 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判決方某向趙某支付一千元酬金。誠信原則小組討論:以下內容分別描述的是民法典的什么原則?《民法典》第4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則《民法典》第5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自愿原則《民法典》第6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民法典》第7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誠信原則《民法典》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法典》第9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原則4.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P85②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①民法典規定了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社會成員之間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利益。筆記區課堂小結認識民法典地位調整范圍實施意義治國理念基本原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第一部“法典”命名的法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課堂訓練1.某小區住戶因樓上漏水導致天花板損壞,多次協商無果后,依據《民法典》第 296 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向法院起訴,最終勝訴。這一案例體現了民法典( )①是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②調整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③為人們的行為提供基本準則 ④是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依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訓練C2.我國民法典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這里的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指的是( )A.特殊主體 B.一般主體C.平等主體 D.平等客體課堂訓練A3.某民營企業在簽訂合同時,依據《民法典》第 500 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成功追究合作方泄露商業機密的責任,避免了經濟損失。該案例表明實施民法典有利于( )①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②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③杜絕商業欺詐行為 ④確保企業利潤增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1認識民法典.mp4 10.1認識民法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