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2025春統編七下道法期末復習讀背提綱(第4單元)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第1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1.法律的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2.我國的法律體系的性質及原因(1)性質: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2)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建立依據: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2)核心:憲法。(3)統帥:憲法。(4)主干:法律。(5)重要組成部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6)法律部門: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7)意義: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8)不斷完善的原因: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不斷完善的意義: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9)青少年的做法:作為社會一員,我們不僅要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而且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第2框 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法律的重要作用 ①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②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③法律促進社會發展。3.法律怎樣維護社會秩序 (1)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2)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3)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4.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社會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每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2)做法:①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②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法律怎樣促進社會發展 (1)法律為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2)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1框 認識民法典認識民法典(1)概況:①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②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③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2)含義: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3)實施的意義: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4)與道德的關系: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5)規定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第2框 保護人身權1.認識人身權(1)原因: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2)內容: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等。(3)做法: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2.正確認識法律保護人身權(1)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①原因: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②做法: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2)法律保護肖像權: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3)法律保護隱私權:法律規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第3框 保障財產權1.財產的重要性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財產,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2.法律保障財產權的表現 ①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②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③法律保護知識產權。④法律保護繼承權。3.財產所有權的含義及保護的意義(1)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意義:①我們擁有的合法財產,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②切實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對于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激勵人們創造和積累財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4.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的重要意義 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當事人的義務,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5.正確認識知識產權重要性 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內容 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原因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保護創新青少年的做法 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6.正確認識兩種繼承方式繼承方式 含義 對比法定繼承 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按法律規定的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 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它的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遺囑繼承 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第1框 法不可違1.人們行為的底線是不違法。2.認識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含義、分類及后果)含義 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分類 民事違法行為 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 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后果 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原因 只要是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做法 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第2框 犯罪與刑罰1.刑法的含義及重要性(1)含義: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2)重要性: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怎樣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2)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4.怎樣認識“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 (1)刑事違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即犯罪是觸犯了刑法的行為。(2)刑事違法性是區分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分界線。5.刑罰 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第3框 嚴于律己1.如何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1)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2)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3)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4)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3.為什么要杜絕不良行為 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2025春統編七下道法期末復習讀背提綱(第4單元)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第1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1.法律的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2.我國的法律體系的性質及原因(1)性質: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2)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建立依據: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2)核心:憲法。(3)統帥:憲法。(4)主干:法律。(5)重要組成部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6)法律部門: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7)意義: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8)不斷完善的原因: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不斷完善的意義: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9)青少年的做法:作為社會一員,我們不僅要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而且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第2框 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法律的重要作用 ①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②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③法律促進社會發展。3.法律怎樣維護社會秩序 (1)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2)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3)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4.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社會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每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2)做法:①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②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法律怎樣促進社會發展 (1)法律為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2)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1框 認識民法典認識民法典(1)概況:①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②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③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2)含義: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3)實施的意義: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4)與道德的關系: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5)規定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第2框 保護人身權1.認識人身權(1)原因: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2)內容: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等。(3)做法: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2.正確認識法律保護人身權(1)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①原因: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②做法: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2)法律保護肖像權: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3)法律保護隱私權:法律規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第3框 保障財產權1.財產的重要性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財產,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2.法律保障財產權的表現 ①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②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③法律保護知識產權。④法律保護繼承權。3.財產所有權的含義及保護的意義(1)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意義:①我們擁有的合法財產,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②切實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對于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激勵人們創造和積累財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4.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的重要意義 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當事人的義務,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5.正確認識知識產權重要性 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內容 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原因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保護創新青少年的做法 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6.正確認識兩種繼承方式繼承方式 含義 對比法定繼承 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按法律規定的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 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它的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遺囑繼承 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第1框 法不可違1.人們行為的底線是不違法。2.認識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含義、分類及后果)含義 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分類 民事違法行為 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 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后果 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原因 只要是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做法 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第2框 犯罪與刑罰1.刑法的含義及重要性(1)含義: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2)重要性: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3.怎樣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2)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4.怎樣認識“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 (1)刑事違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即犯罪是觸犯了刑法的行為。(2)刑事違法性是區分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分界線。5.刑罰 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第3框 嚴于律己1.如何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1)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2)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3)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4)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3.為什么要杜絕不良行為 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春統編七下道法期末復習讀背提綱(第4單元)(原卷版).docx 2025春統編七下道法期末復習讀背提綱(第4單元)(背誦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