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3講 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這是一滴河水,肉眼看不出什么波瀾,但僅僅放大40倍后,這里就是奇跡,是微觀世界里的‘動物園’。”青島的趙鐵夫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科普達人,醉心于觀察微觀世界。他把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微縮宇宙”拍攝下來,發在抖音上,收獲百萬播放量。近日,央視新聞頻道《遇見你》和《新聞直播間》兩檔節目對趙鐵夫的故事進行了報道,點贊他“不畏挫折勇敢前行,不忘熱愛執著追夢”。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如何制作細胞臨時裝片?讓我們走進“第3講 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通過1個概念,一探其中的奧秘。要充分理解這個概念,我們需要通過以下5個問題來進一步探究。1.顯微鏡的結構是什么樣的?這些結構分別具有什么作用?(P37)概念 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2.怎樣使用顯微鏡?(P37-39)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收鏡。(1)取鏡和安放:取鏡時應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鏡臂(2)對光:①轉動 ,使 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不能用手扳物鏡)。②轉動遮光器,用一個 的光圈對準通光孔。③轉動 ,使反射光線經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 鏡→鏡筒→目鏡,對光完成的標志是看到 的圓形視野為宜。轉換器低較大反光鏡物明亮(3)觀察:①“放”: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 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②“降”:轉動 ,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 ,防止鏡頭與玻片接觸)。③“升”: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整理收鏡。壓片夾粗準焦螺旋 物鏡細準焦螺旋 3.使用顯微鏡時,有哪些注意事項?(P40)(1)成像問題:從顯微鏡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 。①用顯微鏡觀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 ”。②視野中看到細胞質環流的方向是逆時針,實際上細胞質環流的方向是 時針。③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若將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將玻片向 方移動。倒像d逆右上(2)倍數問題: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 物鏡放大倍數。①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 。(目鏡無螺紋,物鏡有螺紋)②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視野范圍越 ,看到的細胞數目越 ,視野亮度越 。若視野亮度過暗,應選用 面鏡和 光圈;若視野亮度過亮,應選用 面鏡和 光圈。×小大小少暗凹大平小(3)污點問題:顯微鏡視野中的污點可能出現在目鏡、物鏡和玻片上。①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移動,則污點在 上;如果污點不動,則污點在物鏡或玻片上。②再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移動,則污點在 上;如果污點不動,則污點在 上。③若污點在玻片的右上方,將玻片往 方移動,則能將污點移出視野。目鏡玻片物鏡左下(4)低倍鏡轉高倍鏡觀察的操作步驟:低倍鏡下看到圖①視野中右下角的細胞,現要更換高倍鏡觀察到圖④視野中的物像。①向 方移動裝片,將物像移至視野正中央。②轉動 ,換用高倍物鏡。③轉動遮光器和反光鏡,選擇 光圈和 面鏡,調節視野亮度。④轉動 螺旋,將物像調至清晰。右下 轉換器大凹細準焦 4.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P42)制作玻片標本的材料必須 。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對材料進行處理,并制成玻片標本。(1)根據制作方法可分為:① ——用從生物體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如菠菜葉片橫切片。② ——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如人血涂片。③裝片——用 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如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薄而透明 切片涂片撕下(2)根據保存時間可分為:①永久玻片——可長期保存的玻片標本。②臨時玻片——不能長期保存的玻片標本。永久玻片臨時玻片5.怎樣制作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臨時裝片?(P42-44,P46-47)步驟 過程圖解 目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擦片 用潔凈的 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 除去污物,便于觀察滴液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維持 取材 用鑷子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用無菌牙簽 已漱凈的口腔內側壁 取到適合觀察的細胞處理 將撕下的內表皮浸入水滴中,用鑷 子展平 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 涂抹到生理鹽水中 防止細胞 蓋片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 防止產生 染色 在蓋玻片一側滴加 ,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 使細胞的各部分著色,便于觀察紗布清水生理鹽水細胞的正常形態 撕取刮取重疊碘液氣泡 ①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潔凈的紗布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用擦鏡紙擦拭的是目鏡和物鏡的鏡頭。②制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滴加生理鹽水,若滴加清水,動物細胞則會因吸水膨脹而破裂。③染色時,若植物細胞內有葉綠體,則不需要染色;若觀察活細胞,則不能滴加碘液,因為它會破壞細胞的活性。④區分細胞和氣泡:細胞內部有各種細胞器,而氣泡沒有;氣泡邊緣較寬、呈黑色請閱讀下列資料:資料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們對細胞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17世紀6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學顯微鏡,用它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細胞。19世紀30年代,光學顯微鏡的制造技術明顯提升,促進了人們對細胞內部結構的認識。資料二:洋蔥別名蔥頭、圓蔥,是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及磷、鐵、鈣等礦物質,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于降低血壓、提神醒腦、緩解壓力、預防感冒。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應。在國外它被譽為“菜中皇后”,營養價值較高。資料三:在天宮課堂第一課中,航天員葉光富給大家展示了失重條件下的細胞生長發育研究,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跳動的心肌細胞,一閃一閃很神奇。剛升入七年級的晨晨同學對細胞很感興趣,他嘗試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據此,完成典例和變式1—7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們對細胞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如圖是某同學在生物實驗課上使用的顯微鏡及觀察到的不同視野。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③可以調節視野光線強弱B.轉動⑤使鏡筒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C.從圖三到圖四,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暗D.要想將圖二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右移動玻片典例 1D 變式1 (教材改編)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凹面來對光B.對光完成的標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C.用顯微鏡觀察數字“69”,看到的物像是“96”D.觀察時,用一只眼看著目鏡,另一只眼睜開的目的是便于畫圖C 顯微鏡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驚喜,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觀景象盡收眼底。可繁利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視野內的草履蟲向左上方向游動,要使草履蟲仍在視野中央,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為(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變式2 要想把玻片標本中的一個氣泡從顯微鏡視野的右下方移出去,應將玻片移向(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典例 2C B 生物學的學習離不開顯微鏡的使用。如圖為一臺光學顯微鏡鏡盒里的5個鏡頭。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范圍最大,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③和⑤ D.②和④典例 3A 變式3 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字母“q”裝片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字母“q”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b”B.可以直接使用③號鏡頭以盡快找到觀察目標C.換高倍物鏡后,視野變暗,可用凹面鏡反光使視野變亮D.若該同學想看到盡可能多的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①④B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觀察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刮取的黃瓜表層果肉越多,越有利于觀察細胞B.找準物像后,再略微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C.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D.使用顯微鏡觀察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可以不用染色,直接觀察典例 4D 變式4 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C 剛升入七年級的可繁同學對細胞很感興趣,他嘗試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蓋蓋玻片時,必須從上方把蓋玻片平放到水滴上B.如果目鏡和物鏡上有污點,要用擦鏡紙擦拭干凈C.觀察前要在載玻片中央滴清水,目的是維持細胞正常形態D.取口腔上皮細胞前要先漱口,目的是使口腔上皮細胞易脫落典例 5B 變式5 用光學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物鏡甲、乙進行結合,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部分操作步驟和觀察到的物像如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1中的物鏡由甲轉換到乙后,視野范圍變大,亮度變暗B.圖2中a、b兩個步驟滴加的液體分別是稀碘液和生理鹽水C.圖3中口腔上皮細胞取材時用的是鑷子D.圖3中口腔上皮細胞重疊是在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造成的B 依蕓同學在實驗操作考查時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進行了觀察(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制作該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d→c→b→aB.觀察圖像由甲到乙時,若視野模糊應調節1C.當物鏡的放大倍數由10×換成40×時,觀察到的視野范圍變小D.若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載玻片上所滴液體與c所滴液體相同典例 6C 變式6 如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②和步驟④都要用到刀片和鑷子B.用低倍鏡觀察時,視野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液泡C.步驟③展平的目的是防止觀察標本時出現細胞重疊的現象D.若觀察到的圖像如圖1所示,是因為步驟①滴加生理鹽水C 下列有關生物實驗活動的操作步驟與其相應的目的,不正確的是( )典例 7B 選項 實驗活動 操作步驟 操作目的A 練習使用顯微鏡 調節細準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 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挑選尾鰭顏色淺的小魚 形成對照C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 染色便于觀察D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清水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變式7 剛升入七年級的可繁同學對細胞很感興趣,他嘗試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請根據實驗回答問題:(1)圖甲中,A過程滴加的液體是 ,目的是 。生理鹽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2)圖乙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當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 ;找到物像后,可以調節 使物像更加清晰。(填序號和名稱)(3)怎樣避免圖丙中出現氣泡?①目鏡、②物鏡 ②物鏡 ⑤細準焦螺旋 答:蓋蓋玻片時,先將蓋玻片的一側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平蓋在水滴上,從而避免產生氣泡。(一)思維模型構建① ② ③ ④ ⑤⑥ ⑦ 對光倒像薄而透明 裝片 清水碘液生理鹽水(二)一“境”到底,本課小結結合“創設情境”中的內容,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如何制作細胞臨時裝片?答:顯微鏡的操作步驟是取鏡和安放,安裝好目鏡和物鏡;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直到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則表示完成對光;將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轉動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制作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是用紗布將玻片擦拭干凈;在載玻片的中央滴清水或生理鹽水;挑取材料均勻展平在液滴中;蓋上蓋玻片,滴加碘液染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