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0 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教學整體設計《100 以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隸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數與運算”主題,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 20 以內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 100 以內的數。本單元主要包括 100 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寫數)、關系(數的順序、大小比較)、簡單的計算,以及數學活動“擺一擺,想一想”四個部分。 “計數單位”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數就是計數單位及其個數的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遵循十進制和位值制的計數原理——數位上的數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該數字代表的實際大小就是它的位值。一、學生前測分析在學習“100 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已經學習“20 以內數的認識”,經歷了按照物體個數一個一個地數的過程,遇到更大的數也能數;能借助工具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在計算中能結合小棒說清楚計算的道理。課前,我們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前測,調研題目如下。【題 1】數一數,一共有幾根小棒?(數實物 38 根小棒)前測目標:了解學生數實物(小棒)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拐彎數、手口一致)以及有哪些不同的數數方法。前測分析:學生大部分還是按照 1 個 1 個數的方法進行,能夠 10 根捆一捆數的學生很少。【題 2】比一比: 26 29畫一畫:(你是怎么樣比大小的?) 前測目標:了解學生對比較大小的方法和經驗。前測分析:100%學生能夠比較出兩個數的大小。但在畫一畫說明自己比較大小的思路時,有 42%的學生使用圖形的數量進行比較,38%的學生使用小棒圖表達兩個數量的大小關系,15%的學生畫計數器表達,約 5%的學生空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題 3】算一算:30-10=畫一畫:(你是怎么樣計算的?)前測目標:了解學生對計算道理的解釋是否能遷移。前測分析:94%的學生能計算出 30-10 的結果,但是在解釋怎么算的過程中,只有大約 65%的學生能表達清楚是怎么算出來的。結論: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技能能通過之前的學習經驗進行遷移推理, 但是在“說理”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使用學習工具進,比如:比大小、計算的時候可以使 用小棒圖或者計數器;再比如:數數的方法單一且沒有結構化,十個十個數的經驗沒較弱,沒有體會到用計數單位十數的優越性學生。需要在實際教學前要進行相關數數方法的補救,另外對估數是需要方法指導的,要多次在數之前設計估的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估的意識 和方法。二、單元整體設計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 20 以內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 100 以內的數,內容主要包括 100 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寫數)、關系(數的順序、大小比較)、簡單的計算,以及數學活動“擺一擺,想一想”。本單元延續了“11~20 的認識”的編排思路,凸顯了認數的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從后繼數的角度認識數,即后一個數是前一個數 “添 1”得到的;二是從計數單位的角度認識數,進一步突出計數單位“一”“十”,讓學生體會寫數的本質是按照一定的位置寫出不同計數單位的個數。教材以十進制、位值制為主線,引導學生在數的認識和計算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理解數的認識和計算都是對計數單位進行的相應操作。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和運算能力,發展推理意識。本單元的整體結構如下圖。在遵循教材整體編排思路的前提下,我們對本單元進行了如下課時劃分(詳見下圖)。本單元教學將 “計數單位” 貫穿始終,教材首先安排了無結構性的“熊貓紐扣圖”,讓學生先估一估紐扣的數量,給學生以直觀的量的沖擊,感受 100 這個數的多少。然后利用直觀的學具小棒、小方塊來進行數數活動。在數數的過程中,逐步將這些學具結構化: 10 根一捆、10 個一列。這樣結構化的學具能使學生一眼看出小棒(或方塊)的數量,從而體會和感悟十進制。接著利用結構化的學具——計數器。在計數器中,珠子的數量相同,但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義也就不同。基于課標、教材及學情的分析,進行以下單元教學整體設計。(一)確定核心問題本單元以“計數單位 ”為核心概念,核心問題確定為 “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100 有多大?”“如何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以及“可以怎樣算?”,引導學生借助小棒、小方塊、計數器等學具表示相等的數量,通過 10 個捆一捆,10 個排一列等多種方式,在數數的過程中反復經歷“10 個一是 1 個十”,從而理解“滿十進 1”的十進制,在理解了十進制的基礎上,出示計數器,讓學生從珠子所在位置的不同,表示的意義就不同的角度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豐富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位值制。在理解 100以內數的意義的基礎之上,在后續數的順序、比大小、簡單加減法的學習中,不斷鞏固數位及計數單位的概念,引導學生發現其本質都是相同計數單位的比大小(相同計數單位的累加、遞減),從而體會數與運算的一致性。(二)單元學習目標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等活動,能正確數出 100 以內的物體個數,能說出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正確讀、寫 100 以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個位、十位和百位的意義,進一步感知、理解“十進制”“位值制”的概念,培養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通過多角度探究百數表中隱藏的數的排列規律的活動,加強對數與數之間關系的理解,感受數的結構,熟悉數的順序,加深對數的關系的理解,在發現、表達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初步的推理意識。通過估一估的活動感悟數的相對大小,知道 100 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借助數線直觀地描述數與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并利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程度性詞語來表達這種相對關系,培養數感和推理意識。能正確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從數的組成與計數單位的角度理解運算的道理,體會數的概念與運算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三)單元評價目標序號 知識點 課時 素養表現 認知能力 幼小銜接素養 1:數感 素養 2:符號意識 素養 3:推理意識 素養 4:運算能力 知道 理解 掌握 應用 銜接點 具體表現1 數數、數的組成 1 能正確數出 100 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用 100 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學習能力 能從具體情境中數數,嘗試不同的數數方法數物體。學習興趣 愿意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樂學好問 能在數的過程中能提出問題。2 數的讀寫 1 能根據計數單位和計數單位的個數正確讀、寫數,知道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 √ 學習能力 能用數表達生活中物體的數量。3 認識 100 1 能用計數單位“一”和“十”“百”進行結構化數數。 能理解同一個數字寫在不同位置上表示的含義不同。 √ √ 學習能力 能借助數數經驗探究新的計數單位“百”。樂學好問 能在數的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序號 知識點 課時 素養表現 認知能力 幼小銜接素養 1:數感 素養 2:符號意識 素養 3:推理意識 素養 4:運算能力 知道 理解 掌握 應用 銜接點 具體表現4 數的順序 1 能從不同角度觀察百數表,從觀察中發現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通過類比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總結規 律,進一步發展推理 。 √ 學習能力 能借助百數表進行規律的探究。學習習慣 能全面、有序地觀察。5 比大小、描述數的大小 2 能借助計數器、數線等工具,用計數單位的個數多少正確地比較數的大 小。 能借助數線,用“大得多”“大一些” “小得多”“小一些”程度性詞語描述數之間的關系,知道程度性詞語的相對性。 √ √ 學習能力 能借助工具探究 100 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學習興趣 愿意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6 簡單的加、減法 1 能準確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并知道其算理。 √ 學習能力 能借助工具探究計算的原理。樂學好問 能對數量的感知、關系提出問題。序號 知識點 課時 素養表現 認知能力 幼小銜接素養 1:數感 素養 2:符號意識 素養 3:推理意識 素養 4:運算能力 知道 理解 掌握 應用 銜接點 具體表現7 擺一擺想一想 1 能用一定數量圓片正在數位表上表示不同的數,結合百數表發現擺出的各個數之間的關系。 通過在數位表上移動圓片,有序思考,發現規律。 √ 學習能力 能借助活動工具進行探究。學習興趣 愿意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8 整理和復習 1 能通過游戲感悟計數單位在認數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掌握有關 100 以內數的認識。 能通過游戲熟練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 法。 √ √ 學習能力 能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四)單元教學安排(課時安排)課時 課題 知識點 教材例題 學習活動 課時目標1 數數、數的組成 感 受 “十”在計數 中 的 作用。 掌 握 數的組成,感悟 數 的 順 序。 P24 活動一:扣子有幾顆?活動二:數數游戲 活動三:我會運用 通過數一數的活動,能正確數出 100 以內的物體個數,能說出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感受“十”在計數中的作用。 借助數數工具小棒或小方塊,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十”在數數中的作用。在數數過程中突出一一對應,幫助學生突破“拐彎數”的難點,培養初步的數感。 感受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數數的興趣,愿意用數 進行表達和交流。2 數的讀寫 100 以內數的讀寫及各數的含義。 P26 活動一:怎樣整理才好數?活動二:我會表示數數結果活動三:我會運用 在數“每種顏色紐扣各有多少粒”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 100 以內的數,知道“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幾十幾,進一步感悟位值制思想,發展數感。 在怎樣表示數的結果活動中,能用小棒、計數器等不同方式表示數數的結果,知道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開始的,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讀寫 100 以內的 數,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課時 課題 知識點 教材例題 學習活動 課時目標3 認識 100 新的數 位“百”的產生。 感知 10 個十是 1 個百。 P28 活動一:玩一玩 說一說活動二:數一數 撥一撥活動三:找一找 想一想活動四:生活中的 100 通過數扣子、小方塊、捆小棒、撥珠子等活動,感受產生計數單位“百”的必要性,體會“十”和“百”的十進關系,直觀理解十進制。 通過撥珠子、寫數等活動,認識百位,能夠說清楚不同數位上數的含義,理解位值制,進一步體會位值制的作用,初步形成的符號意識。4 玩 轉 百數表(數的順序) 探 索 百 數表 的 排 列規律。 P32 活動一:復原百數表,發現規律 活動二:玩轉百數表,運用規律 通過“復原百數表”的活動,了解 100 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感悟數與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數的概念,初步形成數感。 通過“補補數”的游戲,能從多角度探索百數表中隱含的排列規律,再整體感知 100 以內數的排列規律,初步形成推理意識和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數學的規律美,體會發現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課時 課題 知識點 教材例題 學習活動 課時目標5 比大小 用數的組成和數的順序比較 100 以內數的大小 P33 活動一:男女 PK 活動二:同桌 PK 通過“比比誰抽的大”數學游戲,探索兩位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兩位數的大小,感悟數之間大小關系,形成數感。 借助計數工具(小棒、計數器等),能利用數的組成理解兩位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知道大小的比較是相同數位上數的在小比較,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識。6 描 述 數的 大 小關系 數序。 用 程 度性 詞 語 來描 述 數 與數 之 間 的大小關系。 P34 活動一:認識數線 活動二:描述大小關系活動三:我會運用 借助數軸,能在數軸上找到數所在的位置,并借助數軸直觀理解大小關系,會用對應的關系式表達出比較結果,以數形結合的方式發展數感。 通過觀察數軸上數與數之間的距離,理解并掌握了數與數之間相差多少的規律,會用“大得多”、“大一些”、 “小得多”、“小一些”等程度性詞語來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推理意識。課時 課題 知識點 教材例題 學習活動 課時目標7 簡 單 的加、減法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 一位數及 相應減法 的算理和 算法。 P37 活動一: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活動二:探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活動三:我會運用 借助計數器,利用數的組成,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道理,掌握算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 經歷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過程,感悟數的認識與運算的密切聯系,體會數與運算的一致性。8 擺一擺,想一想 數位不同,數值不同。 P38 活動一:我會思考活動二:我會探究活動三:我會運用 通過在數位表上擺圓片的活動,加深學生對 100 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通過探究圓片個數與擺出的數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學生初步形成推理意識。 通過擺圓片的活動,體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養成傾聽習慣和有條理地表達想法的意識。課時 課題 知識點 教材例題 學習活動 課時目標9 整 理 和復習 整理知識。 感受知識間的聯 系。 P39-41 第一關:抽牌大第二關:大小 PK 第三關:完善知識圖 通過抽牌游戲等活動,感悟計數單位在認數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掌握有關 100 以內數的認識,學會理清知識結構,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數感和運算能力。 在整理和復習 100 以內數的認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感 受知識間的聯系,感悟數與運算的一致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