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龍灣期中)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痹娫~中的“湘江北去”體現水循環的環節是( ?。?br/>A.蒸騰作用 B.大氣降水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從蒸騰作用、大氣降水、地表徑流、水汽輸送的相關知識概念切入解題即可。【解答】毛澤東詩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經湖南省省會長沙,最后與其它三條河流一起匯入洞庭湖。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氣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湘江的水與其他河流的水匯入洞庭湖與地表徑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2024八上·龍灣期中)將下列四種常用的廚房物品分別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br/>A.面粉 B.食鹽 C.番茄醬 D.植物油【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乳濁液,物質溶解在液體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稱為溶液?!窘獯稹緼、面粉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A錯誤;B、食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B正確;C、番茄醬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C錯誤;D、植物油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D錯誤。故答案為:B。3.(2024八上·龍灣期中)溫州氣象臺發布天氣預報:“2024年10月23日晴,氣溫14-24℃,西北風3-5級,相對濕度50%……”。下列關于這則天氣預報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最高氣溫24℃出現在正午 B.晴朗天氣是受低壓的控制C.相對濕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小 D.西北風可用風向標來測定【答案】D【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風;降水;空氣的濕度【解析】【分析】風向指的是風吹來的方向,用風向標測定?!窘獯稹緼、當日最高氣溫24℃出現在14時左右,故A錯誤;B、陰雨天氣是受低壓的控制,晴朗天氣是受高壓的控制,故B錯誤;C、相對濕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C錯誤;D、西北風可用風向標來測定,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024八上·龍灣期中)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國南北的氣候差異,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性質 B.緯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風因素【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南北緯度差異大,是導致南北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解答】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所以,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國南北端的氣候差異,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因素,B正確;海陸性質、地形、季風因素不是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ACD錯誤。故答案為:B。5.(2024八上·龍灣期中)如圖,一條小魚在水中游動。下列能正確表示該小魚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方向始終豎直向上。【解答】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故答案為:C。6.(2024八上·龍灣期中)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下列中藥煎制步驟與實驗室過濾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br/>A.冷水浸泡B.加熱煎制C.取液棄渣D.裝袋保存【答案】C【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窘獯稹窟^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中草藥煎制過程中取液棄渣,是將藥渣和藥液分離,屬于過濾操作。故答案為:C。7.(2024八上·龍灣期中)2024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的主題是“推進城市節水,建設美麗城市”。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已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洗臉水澆花B.工業污水排入河中C.垃圾丟入池塘中D.刷牙不關水龍頭【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用洗臉水、淘米水澆花等?!窘獯稹緼、用洗臉水澆花可以節約用水,故A正確;B、工業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中會造成水體污染,故B錯誤;C、垃圾丟入池塘中會造成水體污染,故C錯誤;D、刷牙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的浪費,故D錯誤。故答案為:A。8.(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利用飲料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可以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br/>A.瓶子懸空水不流出B.水從側孔噴出C.用手彈開紙片,鋼球落入瓶中D.將瓶按入水中感到費力【答案】A【知識點】慣性;液體的壓強;浮力產生的原因;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證明大氣壓存在,則不能施加額外的力,例如覆杯實驗、用注射器吸藥液、用吸管喝飲料等都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解答】A、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瓶子內的水不會流出,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故A符合題意;B、水從杯子側面小孔中噴出,說明液體在水平方向也有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C、用手彈開紙片,鋼球由于具有慣性,不與紙片一起飛出,利用了求具有慣性,故C不符合題意;D、將瓶按入水中感到費力,說明瓶在水中受到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2024八上·龍灣期中)在學??萍脊澲?,小明制作了一個“天氣瓶”。該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中的溶解情況反映溫度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不同氣溫下的狀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丙D.樟腦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可知溶劑的質量一定時,溶解的溶質越多,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解答】A、乙、丙中有樟腦晶體存在,說明是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的飽和溶液,甲沒有樟腦晶體存在,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故選B正確;C、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劑的質量相等,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丙,故C錯誤;D、由圖示可知,“天氣瓶”在降溫時,瓶內會出現晶體,溫度越低,析出的晶體越多,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2024八上·龍灣期中)20℃時,取下表中的四種物質各2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體剩余的是( ?。?br/>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物質名稱 氯酸鉀 硝酸鉀 氯化鈉 蔗糖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A.氯酸鉀 B.硝酸鉀 C.氯化鈉 D.蔗糖【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窘獯稹緼、氯酸鉀20℃的溶解度為7.4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鉀,所以20℃時,20克氯酸鉀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4g,所以有固體剩余,故A正確;B、硝酸鉀20℃的溶解度為31.6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鉀,所以20℃時,20克硝酸鉀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B錯誤;C、氯化鈉20℃的溶解度為36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所以20℃時,20克氯化鈉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C錯誤;D、蔗糖20℃的溶解度為203.9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所以20℃時,20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2024八上·龍灣期中)一定的溫度下,向一杯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硝酸鉀晶體。下列圖示能正確表示加入的硝酸鉀晶體質量(m)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P%)的變化規律的是( ?。?br/>A. B.C. D.【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原來為一杯不飽和溶液,可知質量分數不為零,即圖像的起點不為零。水的質量一定,溶質的質量變大,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當飽和后繼續加硝酸鉀,不再繼續溶解,所以質量分數不再增大,最終的圖像為一條直線?!窘獯稹坎伙柡拖跛徕浫芤褐泻幸欢ㄙ|量的硝酸鉀,硝酸鉀質量分數不是0,當硝酸鉀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硝酸鉀不能再溶解,硝酸鉀的質量分數不再增大。故答案為:D。12.(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在幫媽媽做家務的時候,發現兩根體積相同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圖所示。由此可知兩支筷子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 ?。?br/>A.F甲F乙 D.無法判斷【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同種液體中比較體積相同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時,由進行判斷,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窘獯稹恳驗榧卓曜悠?,所以甲排開水的體積V排甲<V筷因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開水的體積V排乙= V筷則V排甲<V排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答案為:A。13.(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固體中按如圖所示方式加水。下列圖像可能符合圖①至圖④溶質質量分數(用圖中四個黑點表示)變化過程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有晶體析出,說明溶液為飽和溶液,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加水稀釋,由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小?!窘獯稹坑蓤D示可知,①和②的底部均有不溶解的晶體存在,因此均為該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加入75g水后燒杯中無固體,此時溶液③可能為飽和溶液,也可能為不飽和溶液,再加水25g,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只增加了25g,溶液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稍降低,觀察四幅圖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2024八上·龍灣期中)大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1654年,馬德堡市市長奧托·格里克利用兩個直徑為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值很大。這個著名的實驗就是 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 帕。(2)如圖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其中a表示 層。2012年10月14日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成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體的人。請問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高壓鍋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 的原理設計的,從而使飯菜比普通鍋中熟得更快。【答案】(1)馬德堡半球;1.01×105(2)對流層;C(3)增大【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馬德保半球實驗首次證明的大氣壓的存在且大氣壓很大,托里拆利實驗首次測得了大氣壓的大小。(2)a是對流層,高度越高,溫度越低;b是平流層,高度越高,溫度越高;c是中間層,高度越高,溫度越低;d是暖層,高度越高,溫度越高。(3)液體的沸點高低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液體達到沸點后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窘獯稹浚?)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是1.01×105帕。(2)圖乙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a為貼近地面的一層,是對層流。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39千米屬于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對流層隨著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確。(3)高壓鍋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1][2]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是1.01×105帕。(2)[1][2]圖乙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a為貼近地面的一層,是對層流。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39千米屬于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對流層隨著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確。(3)高壓鍋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5.(2024八上·龍灣期中)生活之中皆科學,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1)小明在烹煮西紅柿蛋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性。(2)圖甲為小明自制的潛水器,生活艙和水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 ,實現潛水器的浮沉。(3)如圖乙是兩支裝有等量水的相同壓強計,其右端都用橡皮管與玻璃管側壁管口相連通。小明用電吹風從左側向玻璃管吹風時,發現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其原因是 。【答案】(1)均一(2)重力(3)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穩定,所以任意取出一部分,就能表示整碗湯的味道。(2)潛水器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沉浮的。(3)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窘獯稹浚?)因為溶液的穩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重力,從而實現上浮或下潛的。(3)用電吹風機向玻璃管中吹風,右側橡皮管口處空氣流速大,壓強減小,而U形管左側的氣體壓強不變且較大,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動,造成右管水面較高。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由圖可知右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大于左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所以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因為溶液的穩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重力,從而實現上浮或下潛的。(3)用電吹風機向玻璃管中吹風,右側橡皮管口處空氣流速大,壓強減小,而U形管左側的氣體壓強不變且較大,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動,造成右管水面較高。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由圖可知右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大于左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所以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6.(2024八上·龍灣期中)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甲為水的凈化裝置,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飲用? 。(2)圖乙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由圖可知,甲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 。(3)為加快水的電解速度,常用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來代替水?,F欲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 鈉溶液,過程如下:①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 g,同時計算出所需水的體積。②稱量:用天平稱量所需的氫氧化鈉,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③溶解:溶解氫氧化鈉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加速溶解。④反思:下列哪項不當操作可能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A.用天平稱取氫氧化鈉時將砝碼放在了左盤,藥品放在了右盤B.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C.氫氧化鈉藥品不純,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雜質D.充分溶解后,將溶液轉移時,燒杯中仍殘留有少量溶液【答案】不能直接飲用;氧氣;16;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經圖甲凈化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雜質,水中還溶于細菌等雜質。(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可知甲中氣體為氧氣,乙中氣體為氫氣。(3)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可能是溶質偏多或者水偏少,據此判斷?!窘獯稹浚?)圖甲為水的凈化裝置,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池塘水中還含有可溶性的雜質和病毒細菌等,不能直接飲用。(2)由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可知,甲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3)①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200g×8%=16g。④A、用天平稱取氫氧化鈉時將砝碼放在了左盤,藥品放在了右盤,由于用到游碼,稱量藥品的質量減小,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A錯誤;B、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實際量取的水偏少,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B正確;C、氫氧化鈉藥品不純,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雜質,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錯誤;D、充分溶解后,將溶液轉移時,燒杯中仍殘留有少量溶液,對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無影響,故D錯誤。故答案為:B。17.(2024八上·龍灣期中)學習了浮力知識后,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密度計。(1)如圖甲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的金屬絲作為配重并用石蠟封口。使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這根吸管密度計豎直漂浮在不同的液體中時,液體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將 ?。ㄟx填“越大”、“越小”或“不變”)。(2)將吸管密度計放入水中如圖乙(a)所示,測得吸管浸入水中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種液體中如圖乙(b)所示,測得吸管浸入液體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水和液體的密度,則h與ρ水、ρ液、H的關系式是h= 。(3)小明利用已知密度的不同液體,按圖乙實驗的方法在吸管上標出了密度的刻度線(單位克/厘米3),如0.9、1.0、1.1等刻度線。則圖丙中刻度的標示正確的是圖 。(4)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必須使簡易密度計上相鄰的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大一些。請幫助小明提出密度計制作的改進方法: 。【答案】(1)不變(2)(3)C(4)用更細的吸管【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密度計始終漂浮,由沉浮條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變,浮力不變。(2)由(1)可知,在不同液體中浮力相同,分別列出兩種液體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聯立方程組求出關系式。(3)由(2)所得的關系式可知,h與液體密度成反比,即液體密度越大,h越小。密度計的特點:刻度下大上小,下密上疏。(4)浮力一定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由體積公式可知,要增大高度變化,可通過較小橫截面積來實現?!窘獯稹浚?)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則浮力大小保持不變。(2)由物體的沉浮條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計側液體密度時處于漂浮狀態,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數,由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性質可知:密度數據越大,高度數據越小越密集,故選C。(4)因為ΔV=Sh,所以使h變大,應減小S即可,具體做法是:用更細的吸管。(1)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則浮力大小保持不變。(2)由物體的沉浮條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計側液體密度時處于漂浮狀態,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數,由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性質可知:密度數據越大,高度數據越小越密集,故選C。(4)因為ΔV=Sh所以使h變大,應減小S即可,具體做法是:用更細的吸管。18.(2024八上·龍灣期中)如圖1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結合圖1回答問題:(1)將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有晶體析出的是 ?。ㄌ睢凹住被颉耙摇保?br/>(2)小明同學用甲物質按圖2進行實驗(燒杯中若有未溶解的固體均沒有畫出):①實驗過程中,B、C、D對應的溶液為飽和溶液的有 。②小明在實驗中發現當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克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你認為“固體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答案】(1)甲(2)CD;甲物質溶于水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甲物質的溶解度增大【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降低,則溶解的溶質減小,將會有晶體析出。(2)根據溶解度的定義求得實驗溫度下50克水最多能溶解點的溶質的質量,再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浚?)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析出晶體,乙不會析出晶體。(2)①t1℃時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為不飽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質共50g,溶解32.5g,為飽和溶液;升溫至t2℃,該溫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質,故依然是飽和溶液;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質量就多,溫度降下來后溶解度又減小,又會有晶體析出。(1)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析出晶體,乙不會析出晶體;(2)①t1℃時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為不飽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質共50g,溶解32.5g,為飽和溶液;升溫至t2℃,該溫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質,故依然是飽和溶液;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質量就多,溫度降下來后溶解度又減小,又會有晶體析出。19.(2024八上·龍灣期中)為了探究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小明設計了如下五組實驗實驗組 A B C D E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劑種類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劑質量 20克 20克 10克 10克 10克加入固體種類 硝酸鉀 硝酸鉀 硝酸鉀 食鹽 硝酸鉀加入固體質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解固體質量 6.2克 0 3.1克 3.6克 10克(1)從表中可以得出,A、E兩組實驗研究的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D組實驗中,小明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實驗(假設溶液損失不計)①用電子天平稱取10.0克食鹽,放入燒杯中。②量取10.0毫升水,倒入上述燒杯中,稱量燒杯、食鹽和水的總質量為m1克。③攪拌至食鹽不再溶解為止。④過濾,稱量所得濾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克。則 克。(3)根據實驗結果,小明得出了固體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質量無關的結論,請你利用本實驗的數據來分析說明小明的結論: 。【答案】(1)溫度(2)6.4(3)正確;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由表示中數據可知,AE兩組的唯一變量為水的溫度,可知探究的是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2)由表中數據可知,溶解了3.6g溶質,可知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0g減去3.6g。(3)分析表中數據,AC除了水的質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所以可用AC兩組實驗來驗證溶解度與溶劑質量的關系?!窘獯稹浚?)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在AE兩組實驗中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兩組實驗研究的因素是溫度。(2)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量為m1g,而過濾后,稱量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g。由于燒杯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不會改變,所以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鉀的質量為3.6g,即沒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g-3.6g=6.4g,從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結論正確。(1)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在AE兩組實驗中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兩組實驗研究的因素是溫度;(2)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量為m1g,而過濾后,稱量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g。由于燒杯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不會改變,所以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鉀的質量為3.6g,即沒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g-3.6g=6.4g,從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結論正確。20.(2024八上·龍灣期中)下列是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浮力知識的操作及實驗:(1)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小組同學列舉了三個常識,分別做出了三個猜想。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 (填序號)。常識 猜想常識1:木頭漂在水面,鐵釘沉在水底 常識2: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 常識3:人從泳池淺水區,走向深水區,感覺身體變輕 猜想1: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2:與物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2)科學興趣小組同學用如下方法來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在彈簧下端掛一個塑料筒,筒下面吊一個金屬塊,記下彈簧伸長后到達的位置O,如圖甲所示。取一個溢水杯,杯內的水裝滿到溢水管口。把金屬塊全部浸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燒杯中,彈簧的伸長量變小,如圖乙所示。然后把小燒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O,如圖丙所示。①此實驗乙圖中彈簧的伸長量變小的原因是 ②分析實驗你能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1)1(2)金屬塊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二認為浮力與密度有關在,則變量為液態的密度,江河水和海洋水的密度不同。(2)由二力平衡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物體受到的浮力?!窘獯稹浚?)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液體的密度改變了,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即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1。(2)①由于金屬塊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所以彈簧受到的拉力變小,所以彈簧的伸長量變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這說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1)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液體的密度改變了,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即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1。(2)[1][2]①由于金屬塊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所以彈簧受到的拉力變小,所以彈簧的伸長量變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這說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21.(2024八上·龍灣期中)為探究機翼獲得升力的大小與機翼迎角、機翼厚度有什么關系。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電風扇、若干質量相同機翼厚度不同的機翼模型,按圖甲方式進行如下實驗:①調節電風扇以2米/秒的風速水平吹向厚度為1厘米的機翼模型,并使機翼模型的迎角為5°,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②換取機翼厚度不同的機翼模型如圖乙,使其分別為2厘米、4厘米,重復步驟①。③換取機翼厚度為2厘米機翼模型,改變迎角大小,使其分別為10°、15°、20°,重復步驟①。④把相關數據整理記錄在下表中。實驗組別 風速 (米/秒) 機翼厚度(厘米) 迎角(°) 彈簧測力計示數(牛)1 2 1 5 11.02 2 2 5 9.13 2 4 5 7.64 2 2 10 7.45 2 2 15 6.16 2 2 20 7.4(1)從實驗中可以得出機翼獲得升力與迎角的關系是: 。(2)從實驗可知,在風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時,彈簧測力計示數隨機翼厚度增加而減小,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 。(3)某次實驗,風速為2米/秒,迎角為5°,測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1牛,則本次實驗選用的機翼厚度可能是: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答案】當風速、機翼厚度相同時,迎角從0°到20°,隨著迎角的增大,飛機所受升力先增大后減小,15°附近時達到最大;機翼厚度越厚,氣體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氣壓減小,上下表面的氣壓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減小;CD【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數據,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應選擇迎角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的實驗組別進行分析判斷,測力計示數越小說明飛機獲得的升力越大。(2)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3)由前面的探究可知,在風速和迎角一定時,機翼越厚,升力越大,測力計示數越小,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機翼厚度應大于4cm?!窘獯稹浚?)機翼獲得升力的大小與機翼迎角、機翼厚度有關,研究時用控制控制變量法,為獲得機翼獲得升力與迎角的關系,應控制風速和機翼厚度相同,改變機翼迎角,比較數據中的2、4、5、6可得,當風速、機翼厚度相同時,迎角從0°到20°,隨著迎角的增大,飛機所受升力先增大后減小,15°附近時達到最大。(2)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可知:機翼厚度越厚,氣體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氣壓減小,上下表面的氣壓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減小。(3)根據表格1、2、3數據,當風速為2米/秒,迎角為5°時,機翼厚度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越小,當機翼厚度為4厘米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7.6N,所以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1牛時,機翼厚度將大于4厘米,C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2.(2024八上·龍灣期中)利用大氣壓原理解釋現象時,有同學經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維模型:(1)思維模型中的“?”處應填 ??;(選填“開放”或“密閉”)(2)小科在勞動課上學到很多廚藝技能。如圖所示,將雞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礦泉水瓶,然后瓶口對準蛋黃,一松手,壓強差就會使蛋黃“跑進”瓶內,使蛋黃和蛋清分離;根據思維模型,瓶口對準蛋黃時是通過 的方式減小瓶氣壓。【答案】密閉;增大體積【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只有封閉氣體才能保證內外沒有氣體流動;(2)根據題目描述確定減小瓶內氣壓的方法。【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只有空間是封閉的,才能通過減小空間內氣壓使空間內外存在氣壓差,所以思維模型中的“?”是一個密閉的空間。(2)將礦泉水瓶恢復原狀,瓶內體積增大,瓶內氣壓減小,所以是通過增大體積的方式減小瓶氣壓。23.(2024八上·龍灣期中)硝酸鉀可作為植物無土栽培的一種營養液,某品牌硝酸鉀濃縮營養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小明欲用該濃縮型營養液配制1500克質量分數為0.2%的硝酸鉀營養液。求:品名 硝酸鉀營養液尺寸 2.5×2.5×13(高)厘米溶質的質量分數 10%適用范圍 適用于多種水培綠色植物、花卉(1)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多少克 (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設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的質量為x,則:1500g×0.2%=x×10%解得:x=30g。答: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質量為30g。(2)需要加水的質量=1500g-30g=1470g,即1470mL,答:需要加水1470mL。【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由稀釋公式進行計算。(2)所以水的體積等于水的質量處于水的密度,水的質量等于稀溶液質量減去濃溶液質量。(1)見答案;(2)見答案。24.(2024八上·龍灣期中)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架簡易液體密度計,使用說明書如下:雙精確度簡易密度計使用說明書結構: 1.大金屬塊: 重為4牛,體積為100厘米3 2.小金屬塊: 重為2牛,體積為40厘米3 3.彈簧測力計量程:0-5牛 使用方法: 1.彈簧測力計左邊表示測力計示數,右邊表示相應液體密度示數。 2.將小金屬塊用細線掛于測力計掛鉤處,測力計的示數為2牛,密度計的標記數值為0。 3.將小金屬塊完全浸沒于待測液體中。 4.在右邊刻度板上讀出相應密度值。(1)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測力計示數F和小金屬塊下表面浸入液體深度h的關系的圖象是________。A. B.C. D.(2)將小金屬塊浸沒在某種液體時,右邊密度計的示數是1.5×103千克/米3,求:①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②左邊對應測力計示數是多少牛 (3)若將小金屬塊換成大金屬塊,該密度計的量程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B(2)當小金屬塊浸沒在液體密度為1.5×103千克/米3的液體中時,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此時測力計示數為F=G-F浮=2N-0.6N=1.4N(3)變小【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由可知,物體浸沒前,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浸沒后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稱重法測浮力,測力計的示數=物體的重力-浮力,可知示數先變小后不變。(2)根據計算浮力,由測力計的示數=物體的重力-浮力計算測力計示數。(3)大金屬塊的密度,小金屬塊的密度?!窘獯稹浚?)金屬塊處于平衡狀態,彈簧秤示數F=G-F浮。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后,隨著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划斀饘賶K完全浸沒入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圖象B符合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故答案為:B。(3)物塊懸浮時,物塊密度和液體密度相同,此時量程最大。根據可知,大物塊密度小,所以量程變小。(1)金屬塊處于平衡狀態,彈簧秤示數F=G-F浮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后,隨著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入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圖象B符合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2)[1][2]①當小金屬塊浸沒在液體密度為1.5×103千克/米3的液體中時,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②此時測力計示數為F=G-F浮=2N-0.6N=1.4N(3)物塊懸浮時,物塊密度和液體密度相同,此時量程最大。根據可知,大物塊密度小,所以量程變小。1 / 1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龍灣期中)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詩詞中的“湘江北去”體現水循環的環節是( ?。?br/>A.蒸騰作用 B.大氣降水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2.(2024八上·龍灣期中)將下列四種常用的廚房物品分別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br/>A.面粉 B.食鹽 C.番茄醬 D.植物油3.(2024八上·龍灣期中)溫州氣象臺發布天氣預報:“2024年10月23日晴,氣溫14-24℃,西北風3-5級,相對濕度50%……”。下列關于這則天氣預報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最高氣溫24℃出現在正午 B.晴朗天氣是受低壓的控制C.相對濕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小 D.西北風可用風向標來測定4.(2024八上·龍灣期中)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國南北的氣候差異,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br/>A.海陸性質 B.緯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風因素5.(2024八上·龍灣期中)如圖,一條小魚在水中游動。下列能正確表示該小魚所受浮力方向的是( )A. B.C. D.6.(2024八上·龍灣期中)中醫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下列中藥煎制步驟與實驗室過濾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br/>A.冷水浸泡B.加熱煎制C.取液棄渣D.裝袋保存7.(2024八上·龍灣期中)2024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的主題是“推進城市節水,建設美麗城市”。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已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r/>A.用洗臉水澆花B.工業污水排入河中C.垃圾丟入池塘中D.刷牙不關水龍頭8.(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利用飲料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可以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瓶子懸空水不流出B.水從側孔噴出C.用手彈開紙片,鋼球落入瓶中D.將瓶按入水中感到費力9.(2024八上·龍灣期中)在學校科技節中,小明制作了一個“天氣瓶”。該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中的溶解情況反映溫度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不同氣溫下的狀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丙D.樟腦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10.(2024八上·龍灣期中)20℃時,取下表中的四種物質各20克,分別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體剩余的是( )常見物質的溶解度(20℃)物質名稱 氯酸鉀 硝酸鉀 氯化鈉 蔗糖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A.氯酸鉀 B.硝酸鉀 C.氯化鈉 D.蔗糖11.(2024八上·龍灣期中)一定的溫度下,向一杯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逐漸加入硝酸鉀晶體。下列圖示能正確表示加入的硝酸鉀晶體質量(m)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P%)的變化規律的是( ?。?br/>A. B.C. D.12.(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在幫媽媽做家務的時候,發現兩根體積相同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圖所示。由此可知兩支筷子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 ?。?br/>A.F甲F乙 D.無法判斷13.(2024八上·龍灣期中)小明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鈉固體中按如圖所示方式加水。下列圖像可能符合圖①至圖④溶質質量分數(用圖中四個黑點表示)變化過程的是( ?。?br/>A. B.C. D.14.(2024八上·龍灣期中)大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1)1654年,馬德堡市市長奧托·格里克利用兩個直徑為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值很大。這個著名的實驗就是 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 帕。(2)如圖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其中a表示 層。2012年10月14日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成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體的人。請問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3)高壓鍋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 的原理設計的,從而使飯菜比普通鍋中熟得更快。15.(2024八上·龍灣期中)生活之中皆科學,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1)小明在烹煮西紅柿蛋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性。(2)圖甲為小明自制的潛水器,生活艙和水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 ,實現潛水器的浮沉。(3)如圖乙是兩支裝有等量水的相同壓強計,其右端都用橡皮管與玻璃管側壁管口相連通。小明用電吹風從左側向玻璃管吹風時,發現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其原因是 。16.(2024八上·龍灣期中)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甲為水的凈化裝置,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飲用? 。(2)圖乙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由圖可知,甲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 。(3)為加快水的電解速度,常用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來代替水?,F欲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氫氧化 鈉溶液,過程如下:①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 g,同時計算出所需水的體積。②稱量:用天平稱量所需的氫氧化鈉,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③溶解:溶解氫氧化鈉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加速溶解。④反思:下列哪項不當操作可能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A.用天平稱取氫氧化鈉時將砝碼放在了左盤,藥品放在了右盤B.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C.氫氧化鈉藥品不純,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雜質D.充分溶解后,將溶液轉移時,燒杯中仍殘留有少量溶液17.(2024八上·龍灣期中)學習了浮力知識后,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密度計。(1)如圖甲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的金屬絲作為配重并用石蠟封口。使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這根吸管密度計豎直漂浮在不同的液體中時,液體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將 ?。ㄟx填“越大”、“越小”或“不變”)。(2)將吸管密度計放入水中如圖乙(a)所示,測得吸管浸入水中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種液體中如圖乙(b)所示,測得吸管浸入液體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水和液體的密度,則h與ρ水、ρ液、H的關系式是h= 。(3)小明利用已知密度的不同液體,按圖乙實驗的方法在吸管上標出了密度的刻度線(單位克/厘米3),如0.9、1.0、1.1等刻度線。則圖丙中刻度的標示正確的是圖 。(4)為了使測量結果更準確,必須使簡易密度計上相鄰的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大一些。請幫助小明提出密度計制作的改進方法: 。18.(2024八上·龍灣期中)如圖1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結合圖1回答問題:(1)將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有晶體析出的是 (填“甲”或“乙”)。(2)小明同學用甲物質按圖2進行實驗(燒杯中若有未溶解的固體均沒有畫出):①實驗過程中,B、C、D對應的溶液為飽和溶液的有 。②小明在實驗中發現當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克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你認為“固體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19.(2024八上·龍灣期中)為了探究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小明設計了如下五組實驗實驗組 A B C D E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劑種類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劑質量 20克 20克 10克 10克 10克加入固體種類 硝酸鉀 硝酸鉀 硝酸鉀 食鹽 硝酸鉀加入固體質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解固體質量 6.2克 0 3.1克 3.6克 10克(1)從表中可以得出,A、E兩組實驗研究的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D組實驗中,小明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實驗(假設溶液損失不計)①用電子天平稱取10.0克食鹽,放入燒杯中。②量取10.0毫升水,倒入上述燒杯中,稱量燒杯、食鹽和水的總質量為m1克。③攪拌至食鹽不再溶解為止。④過濾,稱量所得濾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克。則 克。(3)根據實驗結果,小明得出了固體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質量無關的結論,請你利用本實驗的數據來分析說明小明的結論: 。20.(2024八上·龍灣期中)下列是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浮力知識的操作及實驗:(1)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小組同學列舉了三個常識,分別做出了三個猜想。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 ?。ㄌ钚蛱枺?br/>常識 猜想常識1:木頭漂在水面,鐵釘沉在水底 常識2: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 常識3:人從泳池淺水區,走向深水區,感覺身體變輕 猜想1: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2:與物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2)科學興趣小組同學用如下方法來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在彈簧下端掛一個塑料筒,筒下面吊一個金屬塊,記下彈簧伸長后到達的位置O,如圖甲所示。取一個溢水杯,杯內的水裝滿到溢水管口。把金屬塊全部浸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燒杯中,彈簧的伸長量變小,如圖乙所示。然后把小燒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O,如圖丙所示。①此實驗乙圖中彈簧的伸長量變小的原因是 ②分析實驗你能得到的結論是 。21.(2024八上·龍灣期中)為探究機翼獲得升力的大小與機翼迎角、機翼厚度有什么關系。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電風扇、若干質量相同機翼厚度不同的機翼模型,按圖甲方式進行如下實驗:①調節電風扇以2米/秒的風速水平吹向厚度為1厘米的機翼模型,并使機翼模型的迎角為5°,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②換取機翼厚度不同的機翼模型如圖乙,使其分別為2厘米、4厘米,重復步驟①。③換取機翼厚度為2厘米機翼模型,改變迎角大小,使其分別為10°、15°、20°,重復步驟①。④把相關數據整理記錄在下表中。實驗組別 風速 (米/秒) 機翼厚度(厘米) 迎角(°) 彈簧測力計示數(牛)1 2 1 5 11.02 2 2 5 9.13 2 4 5 7.64 2 2 10 7.45 2 2 15 6.16 2 2 20 7.4(1)從實驗中可以得出機翼獲得升力與迎角的關系是: 。(2)從實驗可知,在風速和迎角保持相同時,彈簧測力計示數隨機翼厚度增加而減小,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 。(3)某次實驗,風速為2米/秒,迎角為5°,測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1牛,則本次實驗選用的機翼厚度可能是: 。A、2.5厘米 B、3.5厘米 C、4.5匣米 D、5.5厘22.(2024八上·龍灣期中)利用大氣壓原理解釋現象時,有同學經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維模型:(1)思維模型中的“?”處應填 ??;(選填“開放”或“密閉”)(2)小科在勞動課上學到很多廚藝技能。如圖所示,將雞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礦泉水瓶,然后瓶口對準蛋黃,一松手,壓強差就會使蛋黃“跑進”瓶內,使蛋黃和蛋清分離;根據思維模型,瓶口對準蛋黃時是通過 的方式減小瓶氣壓。23.(2024八上·龍灣期中)硝酸鉀可作為植物無土栽培的一種營養液,某品牌硝酸鉀濃縮營養液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小明欲用該濃縮型營養液配制1500克質量分數為0.2%的硝酸鉀營養液。求:品名 硝酸鉀營養液尺寸 2.5×2.5×13(高)厘米溶質的質量分數 10%適用范圍 適用于多種水培綠色植物、花卉(1)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多少克 (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24.(2024八上·龍灣期中)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架簡易液體密度計,使用說明書如下:雙精確度簡易密度計使用說明書結構: 1.大金屬塊: 重為4牛,體積為100厘米3 2.小金屬塊: 重為2牛,體積為40厘米3 3.彈簧測力計量程:0-5牛 使用方法: 1.彈簧測力計左邊表示測力計示數,右邊表示相應液體密度示數。 2.將小金屬塊用細線掛于測力計掛鉤處,測力計的示數為2牛,密度計的標記數值為0。 3.將小金屬塊完全浸沒于待測液體中。 4.在右邊刻度板上讀出相應密度值。(1)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測力計示數F和小金屬塊下表面浸入液體深度h的關系的圖象是________。A. B.C. D.(2)將小金屬塊浸沒在某種液體時,右邊密度計的示數是1.5×103千克/米3,求:①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②左邊對應測力計示數是多少?!? (3)若將小金屬塊換成大金屬塊,該密度計的量程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從蒸騰作用、大氣降水、地表徑流、水汽輸送的相關知識概念切入解題即可。【解答】毛澤東詩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經湖南省省會長沙,最后與其它三條河流一起匯入洞庭湖。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氣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湘江的水與其他河流的水匯入洞庭湖與地表徑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乳濁液,物質溶解在液體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稱為溶液。【解答】A、面粉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A錯誤;B、食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B正確;C、番茄醬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C錯誤;D、植物油難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夠形成溶液,故D錯誤。故答案為:B。3.【答案】D【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風;降水;空氣的濕度【解析】【分析】風向指的是風吹來的方向,用風向標測定?!窘獯稹緼、當日最高氣溫24℃出現在14時左右,故A錯誤;B、陰雨天氣是受低壓的控制,晴朗天氣是受高壓的控制,故B錯誤;C、相對濕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C錯誤;D、西北風可用風向標來測定,故D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南北緯度差異大,是導致南北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窘獯稹课覈媳笨缇暥葟V,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所以,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國南北端的氣候差異,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因素,B正確;海陸性質、地形、季風因素不是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ACD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C【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方向始終豎直向上?!窘獯稹拷谒械奈矬w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故答案為:C。6.【答案】C【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解答】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中草藥煎制過程中取液棄渣,是將藥渣和藥液分離,屬于過濾操作。故答案為:C。7.【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用洗臉水、淘米水澆花等?!窘獯稹緼、用洗臉水澆花可以節約用水,故A正確;B、工業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中會造成水體污染,故B錯誤;C、垃圾丟入池塘中會造成水體污染,故C錯誤;D、刷牙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的浪費,故D錯誤。故答案為:A。8.【答案】A【知識點】慣性;液體的壓強;浮力產生的原因;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證明大氣壓存在,則不能施加額外的力,例如覆杯實驗、用注射器吸藥液、用吸管喝飲料等都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窘獯稹緼、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瓶子內的水不會流出,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故A符合題意;B、水從杯子側面小孔中噴出,說明液體在水平方向也有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C、用手彈開紙片,鋼球由于具有慣性,不與紙片一起飛出,利用了求具有慣性,故C不符合題意;D、將瓶按入水中感到費力,說明瓶在水中受到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可知溶劑的質量一定時,溶解的溶質越多,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窘獯稹緼、乙、丙中有樟腦晶體存在,說明是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的飽和溶液,甲沒有樟腦晶體存在,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甲>乙>丙,故選B正確;C、由圖示可知,甲中樟腦完全溶解,乙中樟腦晶體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劑的質量相等,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丙,故C錯誤;D、由圖示可知,“天氣瓶”在降溫時,瓶內會出現晶體,溫度越低,析出的晶體越多,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解答】A、氯酸鉀20℃的溶解度為7.4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7.4g氯酸鉀,所以20℃時,20克氯酸鉀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7.4g,所以有固體剩余,故A正確;B、硝酸鉀20℃的溶解度為31.6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鉀,所以20℃時,20克硝酸鉀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B錯誤;C、氯化鈉20℃的溶解度為36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所以20℃時,20克氯化鈉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C錯誤;D、蔗糖20℃的溶解度為203.9g,即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所以20℃時,20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全部溶解,所以沒有固體剩余,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原來為一杯不飽和溶液,可知質量分數不為零,即圖像的起點不為零。水的質量一定,溶質的質量變大,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當飽和后繼續加硝酸鉀,不再繼續溶解,所以質量分數不再增大,最終的圖像為一條直線?!窘獯稹坎伙柡拖跛徕浫芤褐泻幸欢ㄙ|量的硝酸鉀,硝酸鉀質量分數不是0,當硝酸鉀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硝酸鉀不能再溶解,硝酸鉀的質量分數不再增大。故答案為:D。12.【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同種液體中比較體積相同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時,由進行判斷,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窘獯稹恳驗榧卓曜悠?,所以甲排開水的體積V排甲<V筷因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開水的體積V排乙= V筷則V排甲<V排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答案為:A。13.【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有晶體析出,說明溶液為飽和溶液,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加水稀釋,由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小?!窘獯稹坑蓤D示可知,①和②的底部均有不溶解的晶體存在,因此均為該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加入75g水后燒杯中無固體,此時溶液③可能為飽和溶液,也可能為不飽和溶液,再加水25g,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只增加了25g,溶液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稍降低,觀察四幅圖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答案】(1)馬德堡半球;1.01×105(2)對流層;C(3)增大【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馬德保半球實驗首次證明的大氣壓的存在且大氣壓很大,托里拆利實驗首次測得了大氣壓的大小。(2)a是對流層,高度越高,溫度越低;b是平流層,高度越高,溫度越高;c是中間層,高度越高,溫度越低;d是暖層,高度越高,溫度越高。(3)液體的沸點高低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液體達到沸點后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窘獯稹浚?)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是1.01×105帕。(2)圖乙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a為貼近地面的一層,是對層流。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39千米屬于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對流層隨著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確。(3)高壓鍋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1][2]歷史上第一次向世人證明大氣壓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1標準大氣壓的數值是1.01×105帕。(2)[1][2]圖乙為氣溫的垂直分布圖,a為貼近地面的一層,是對層流。奧地利跳傘運動員從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傘,39千米屬于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對流層隨著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該運動員下落過程中大氣溫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確。(3)高壓鍋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5.【答案】(1)均一(2)重力(3)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穩定,所以任意取出一部分,就能表示整碗湯的味道。(2)潛水器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沉浮的。(3)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解答】(1)因為溶液的穩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重力,從而實現上浮或下潛的。(3)用電吹風機向玻璃管中吹風,右側橡皮管口處空氣流速大,壓強減小,而U形管左側的氣體壓強不變且較大,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動,造成右管水面較高。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由圖可知右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大于左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所以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因為溶液的穩定性、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2)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改變潛水器的重力,從而實現上浮或下潛的。(3)用電吹風機向玻璃管中吹風,右側橡皮管口處空氣流速大,壓強減小,而U形管左側的氣體壓強不變且較大,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動,造成右管水面較高。相同流量時,橫截面積越小,流速越快,由圖可知右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大于左邊裝置中的空氣流速,所以兩支壓強計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相同。16.【答案】不能直接飲用;氧氣;16;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經圖甲凈化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雜質,水中還溶于細菌等雜質。(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可知甲中氣體為氧氣,乙中氣體為氫氣。(3)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可能是溶質偏多或者水偏少,據此判斷?!窘獯稹浚?)圖甲為水的凈化裝置,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池塘水中還含有可溶性的雜質和病毒細菌等,不能直接飲用。(2)由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可知,甲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3)①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為:200g×8%=16g。④A、用天平稱取氫氧化鈉時將砝碼放在了左盤,藥品放在了右盤,由于用到游碼,稱量藥品的質量減小,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A錯誤;B、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實際量取的水偏少,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B正確;C、氫氧化鈉藥品不純,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雜質,會導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錯誤;D、充分溶解后,將溶液轉移時,燒杯中仍殘留有少量溶液,對所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無影響,故D錯誤。故答案為:B。17.【答案】(1)不變(2)(3)C(4)用更細的吸管【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密度計始終漂浮,由沉浮條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變,浮力不變。(2)由(1)可知,在不同液體中浮力相同,分別列出兩種液體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聯立方程組求出關系式。(3)由(2)所得的關系式可知,h與液體密度成反比,即液體密度越大,h越小。密度計的特點:刻度下大上小,下密上疏。(4)浮力一定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由體積公式可知,要增大高度變化,可通過較小橫截面積來實現?!窘獯稹浚?)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則浮力大小保持不變。(2)由物體的沉浮條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計側液體密度時處于漂浮狀態,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數,由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性質可知:密度數據越大,高度數據越小越密集,故選C。(4)因為ΔV=Sh,所以使h變大,應減小S即可,具體做法是:用更細的吸管。(1)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則浮力大小保持不變。(2)由物體的沉浮條件可知G=F浮水=F浮液所以SHρ水g=Shρ液g故(3)密度計側液體密度時處于漂浮狀態,所以G=F浮=Shρ液g所以由此可知h和呈反比例函數,由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性質可知:密度數據越大,高度數據越小越密集,故選C。(4)因為ΔV=Sh所以使h變大,應減小S即可,具體做法是:用更細的吸管。18.【答案】(1)甲(2)CD;甲物質溶于水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甲物質的溶解度增大【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溶解度降低,則溶解的溶質減小,將會有晶體析出。(2)根據溶解度的定義求得實驗溫度下50克水最多能溶解點的溶質的質量,再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浚?)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析出晶體,乙不會析出晶體。(2)①t1℃時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為不飽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質共50g,溶解32.5g,為飽和溶液;升溫至t2℃,該溫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質,故依然是飽和溶液;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質量就多,溫度降下來后溶解度又減小,又會有晶體析出。(1)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t2℃時,分別將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甲析出晶體,乙不會析出晶體;(2)①t1℃時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為不飽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質共50g,溶解32.5g,為飽和溶液;升溫至t2℃,該溫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質,故依然是飽和溶液;②向B對應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體的過程中,發現固體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固體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質量就多,溫度降下來后溶解度又減小,又會有晶體析出。19.【答案】(1)溫度(2)6.4(3)正確;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由表示中數據可知,AE兩組的唯一變量為水的溫度,可知探究的是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2)由表中數據可知,溶解了3.6g溶質,可知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0g減去3.6g。(3)分析表中數據,AC除了水的質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所以可用AC兩組實驗來驗證溶解度與溶劑質量的關系?!窘獯稹浚?)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在AE兩組實驗中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兩組實驗研究的因素是溫度。(2)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量為m1g,而過濾后,稱量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g。由于燒杯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不會改變,所以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鉀的質量為3.6g,即沒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g-3.6g=6.4g,從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結論正確。(1)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在AE兩組實驗中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都是相同的,所以AE兩組實驗研究的因素是溫度;(2)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量為m1g,而過濾后,稱量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g。由于燒杯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不會改變,所以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鉀的質量為3.6g,即沒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0g-3.6g=6.4g,從而可以知道m1-m2=6.4g;(3)A組和C組實驗換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鉀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所以小明的結論正確。20.【答案】(1)1(2)金屬塊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二認為浮力與密度有關在,則變量為液態的密度,江河水和海洋水的密度不同。(2)由二力平衡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物體受到的浮力。【解答】(1)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液體的密度改變了,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即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1。(2)①由于金屬塊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所以彈簧受到的拉力變小,所以彈簧的伸長量變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這說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1)輪船從江河駛入海洋,船身會上浮一些,液體的密度改變了,其中符合常識2的是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即符合常識2的是猜想1。(2)[1][2]①由于金屬塊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所以彈簧受到的拉力變小,所以彈簧的伸長量變小。②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彈簧下的小筒中,彈簧又伸長到原來的位置,這說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21.【答案】當風速、機翼厚度相同時,迎角從0°到20°,隨著迎角的增大,飛機所受升力先增大后減小,15°附近時達到最大;機翼厚度越厚,氣體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氣壓減小,上下表面的氣壓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減?。籆D【知識點】控制變量法;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數據,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應選擇迎角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的實驗組別進行分析判斷,測力計示數越小說明飛機獲得的升力越大。(2)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3)由前面的探究可知,在風速和迎角一定時,機翼越厚,升力越大,測力計示數越小,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機翼厚度應大于4cm?!窘獯稹浚?)機翼獲得升力的大小與機翼迎角、機翼厚度有關,研究時用控制控制變量法,為獲得機翼獲得升力與迎角的關系,應控制風速和機翼厚度相同,改變機翼迎角,比較數據中的2、4、5、6可得,當風速、機翼厚度相同時,迎角從0°到20°,隨著迎角的增大,飛機所受升力先增大后減小,15°附近時達到最大。(2)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可知:機翼厚度越厚,氣體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流速加快,上表面的氣壓減小,上下表面的氣壓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減小。(3)根據表格1、2、3數據,當風速為2米/秒,迎角為5°時,機翼厚度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越小,當機翼厚度為4厘米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7.6N,所以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1牛時,機翼厚度將大于4厘米,C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2.【答案】密閉;增大體積【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只有封閉氣體才能保證內外沒有氣體流動;(2)根據題目描述確定減小瓶內氣壓的方法。【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只有空間是封閉的,才能通過減小空間內氣壓使空間內外存在氣壓差,所以思維模型中的“?”是一個密閉的空間。(2)將礦泉水瓶恢復原狀,瓶內體積增大,瓶內氣壓減小,所以是通過增大體積的方式減小瓶氣壓。23.【答案】(1)設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的質量為x,則:1500g×0.2%=x×10%解得:x=30g。答:需要該濃縮型營養液質量為30g。(2)需要加水的質量=1500g-30g=1470g,即1470mL,答:需要加水1470mL。【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由稀釋公式進行計算。(2)所以水的體積等于水的質量處于水的密度,水的質量等于稀溶液質量減去濃溶液質量。(1)見答案;(2)見答案。24.【答案】(1)B(2)當小金屬塊浸沒在液體密度為1.5×103千克/米3的液體中時,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此時測力計示數為F=G-F浮=2N-0.6N=1.4N(3)變小【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由可知,物體浸沒前,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浸沒后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稱重法測浮力,測力計的示數=物體的重力-浮力,可知示數先變小后不變。(2)根據計算浮力,由測力計的示數=物體的重力-浮力計算測力計示數。(3)大金屬塊的密度,小金屬塊的密度?!窘獯稹浚?)金屬塊處于平衡狀態,彈簧秤示數F=G-F浮。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后,隨著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入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圖象B符合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故答案為:B。(3)物塊懸浮時,物塊密度和液體密度相同,此時量程最大。根據可知,大物塊密度小,所以量程變小。(1)金屬塊處于平衡狀態,彈簧秤示數F=G-F浮金屬塊底部接觸水面后,隨著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加,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入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圖象B符合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底部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2)[1][2]①當小金屬塊浸沒在液體密度為1.5×103千克/米3的液體中時,小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40×10-6m3=0.6N②此時測力計示數為F=G-F浮=2N-0.6N=1.4N(3)物塊懸浮時,物塊密度和液體密度相同,此時量程最大。根據可知,大物塊密度小,所以量程變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