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八上·溫州期中)溫州三垟濕地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由眾多河道和161個島嶼組成。水面達3.6平方公里,是集生態保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游樂為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濕地內生態資源豐富,下列關于濕地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不活躍
B.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
C.濕地的水由于不斷蒸發、蒸騰、徑流會越來越少
D.濕地內的生物可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湖泊減水
2.(2024八上·溫州期中)下列有關溫州的描述中,屬于天氣現象的是(  )
A.6月到7月中旬都會進入梅雨季節
B.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
C.今年1月22日,迎來了第一場雪
D.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3.(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4.(2024八上·溫州期中)6月25日,泰順一批225公斤高山東魁楊梅打“飛的”前往加拿大。這是今年溫州楊梅首次出口,也是泰順楊梅出口零的突破。高山楊梅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果色紫紅,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較晚,其成熟期較晚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 B.海陸性質 C.季風 D.緯度位置
5.(2024八上·溫州期中)溫州“屏紙”被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如圖是生產“屏紙”過程中的幾個重要工序。根據信息回答問題。“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  )
A.結晶 B.過濾 C.蒸餾 D.沉淀
6.(2024八上·溫州期中)“五水共治,治污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政策。為了防止水體污染,你認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牲畜糞便適當處理后再施用
C.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 D.工業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
7.(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明利用廢舊飲料瓶制作了圖裝置來模擬風的形成,將其放置在無風的環境中,先點燃大瓶內蠟燭,再點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線香。圖中M點線香煙霧的飄動方向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8.(2024八上·溫州期中)許多科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純凈物和混合物屬于交叉關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
C.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
D.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包含關系
9.(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蘋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卻沉到水底,這是因為(  )
A.蘋果受到的浮力比梨大 B.蘋果的體積比梨大
C.梨子受到的重力與蘋果相等 D.梨子的密度比蘋果大
10.(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溫州10月1日的部分氣象信息,關于這一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天可能降雨,出門最好帶雨具
B.最高氣溫30℃出現在正午12點
C.當天的風向是從南往北吹
D.濕度90%是人為估測出來的
11.(2024八上·溫州期中)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你會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沸騰起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瓶內氣壓增大,水的沸點升高 B.瓶內氣壓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C.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升高 D.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12.(2024八上·溫州期中)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明顯
B.3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70℃,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C.50℃時,100g的硫酸鎂飽和溶液中含有49.0克硫酸鎂
D.10℃時,27.7g硫酸鎂和72.3g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
13.(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是對流層,②是中間層
B.②是我國天宮空間站所處空間
C.①中空氣對流動強烈,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D.②氣溫的變化說明該層熱量主要來自地面
14.(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在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小制作”比賽中,小科同學自制了一個簡易吸塵器,當打開開關,礦泉水瓶底部的風扇轉動,碎紙屑就被吸入瓶內,則此時瓶內與瓶外的氣壓關系(  )
A. B. C. D.無法確定
15.(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愛的玩具。在瓶內注滿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緊瓶蓋,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會往水下沉落:松開塑料瓶,它又會浮上來。調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靜止懸浮在水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魔法水母上浮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魔法水母下沉時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
C.用力擠壓礦泉水瓶時,魔法水母內的空氣體積變大
D.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16.(2024八上·溫州期中)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所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聯系,請回答:
(1)根據概念關系,圖中“?”應填   
(2)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17.(2024八上·溫州期中)讀“水循環示意圖”,回答問題:
(1)溫州近海經常受臺風影響,臺風會帶來強降水,圖中表示降水的環節是   。
(2)環節③中的水汽沿著圖a箭頭方向運動,最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____。
A.甲 B.乙 C.丙
(3)為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趙山渡等水庫水源,置換溫瑞塘河水體。該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來實現的。
(4)年降水量分布情況常作為修建水庫的指標之一、請根據上圖b分析,支持當地政府推進水庫修建的理由是   。
18.(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組成時,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如圖甲所示。
實驗2:打開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點燃氣體,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燒杯,觀察到氣體燃燒,燒杯內壁有水珠(如圖乙),該氣體燃燒的微觀示意如圖丙所示。
(1)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是   。
(2)實驗2中,被點燃的氣體來自于   (選填“a”或“b”)玻璃管;根據該氣體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分析,氧分子的模型為   ;此反應   (選填“能”或“不能”)證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19.(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為某地近地面的“等壓線圖”,請根據圖示氣壓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正受   (選填“高”或“低”)氣壓控制,天氣多為   (選填“陰雨”或“晴燥”)。
(2)表示風向的A、B兩個箭頭中正確的是   。
20.(2024八上·溫州期中)現有一木塊漂浮于40 ℃的KNO3飽和溶液中,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的體積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
(1)由此推斷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   (填“升溫”或“降溫”)。
(2)在溫度改變的過程中,圖中A、B兩點對應的木塊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FA   (填“>”“<”或“=”)FB。
21.(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甲所示的是教材中的覆杯實驗。
(1)甲中硬紙片不會掉落,說明了   存在。
(2)小科認為:“實驗中紙片不掉落完全是因為紙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設計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抽出鐘罩內一定量空氣,紙片   (填“掉落”或“不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證明(1)中結論的實驗有很多,請再舉一個例子   。
22.(2024八上·溫州期中)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如圖甲操作流程:
(1)操作④前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如圖乙,圖示中不該出現的情形是   。
(2)圖丙是某同學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有一處錯誤操作,請指出   
(3)操作⑤與下列對應的是___________。
A.溶解
B.蒸發
C.過濾
D.取一定量的粗鹽
23.(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科在學習“探究浮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這節課后,小組反復討論,改進了老師的實驗,老師的實驗如圖1;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其中A、B是彈簧測力計,C為薄塑料袋(質量不計),D是可升降平臺。
(1)實驗中小科逐漸升高平臺,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小科的實驗與老師的實驗相比,優點是:   。
(3)小科繼續如下實驗操作:
步驟一:將重物掛在彈簧測力計A下面,讀出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步驟二:調節升降平臺D讓重物恰好浸沒在水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步驟三:將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為裝滿食鹽水,換新塑料袋,重復步驟二,根據以上操作步驟,小科想探究的問題是   。
24.(2024八上·溫州期中)同學們平時吹氣球時,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這是為什么呢?某科技興趣小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
他們利用氣壓傳感器測量了同一個氣球內氣壓隨氣球體積變化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溫度變化忽略不計;實驗時氣球外部的氣壓是帕)
氣球體積變大() 0.1 0.2 0.3 0.4
內部氣壓(帕) 1.09 1.05 1.03 1.02
(1)根據上述表格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大時,內部氣壓   。
(2)小組同學又換其它氣球做同樣的測量,得到相似的數據,請解釋用嘴吹氣球時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的原因是   。
(3)探究過程中小組同學突發奇想,如果兩個相同材質的氣球一個吹成大球,一個吹成小球,然后將它們用帶閥門的玻璃管連接在一起。如圖所示,現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你認為小氣球體積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5.(2024八上·溫州期中)可樂是青少年特別喜愛的一種飲料,但是可樂含糖量較高,經常飲用會引發肥胖,還有可能引起齲齒、糖尿病等。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日攝入糖的量不應超過50克,已知一瓶可樂含有54克糖,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那是因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2)可樂主要由糖水和碳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現用溶質質量分數為50%的糖水配制含糖量10%的可樂300克,需用50%的糖水多少克?
(3)請計算500毫升可樂中糖的質量分數。(該可樂溶液的密度約為)
26.(2024八上·溫州期中)“三垟有三寶,甌柑、黃菱和水稻。”如圖所示是一種木制的“菱桶”,是常見的采菱時的載人工具。已知菱桶的體積為,質量為20千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   狀態。(填“漂浮”或“懸浮”)
(2)靜止時,空“菱桶”浸入水中的體積是多少?(水的密度為千克/米3)
(3)圖中采菱人的質量為60千克,若菱桶有的體積浸入水中時,請問“菱桶”內盛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水循環
【解析】【分析】根據濕地的特征,以及水循環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存在大量水域,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活躍,故A錯誤;
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變成水蒸氣,從而參與水循環,故B正確;
濕地的水不斷蒸發、蒸騰而減小,但是還有降水來補充,因此不會導致徑流減少,C錯誤;
濕地內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陸地淡水,故D錯誤。
故選B。
2.【答案】C
【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
【解析】【分析】天氣表示的是短時間內的大氣運動狀況,而氣候是長時間內天氣特征。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6月到7月中旬都會進入梅雨季節”,“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和“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都是表示長時間內的特征,屬于氣候,故A、B、D不合題意;
“今年1月22日,迎來了第一場雪”表示的是短時間內的天氣現象,故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勻分布,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4.【答案】A
【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影響氣候的因素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高山楊梅果色紫紅,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較晚,這是由于高山上海拔高、氣溫較低,成熟較晚,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而與海陸性質、季風、緯度位置沒有太大關系,故BCD錯誤,而A正確。
故選A。
5.【答案】B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判斷。
【解答】過濾是將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而“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過濾。
故選B。
6.【答案】C
【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不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需要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牲畜糞便應適當處理后再施用,因為牲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物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農藥和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應當適量使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工業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可以減小環境污染,故D正確。
故選C。
7.【答案】C
【知識點】風
【解析】【分析】物質的密度跟物質的種類、溫度有關,密度小的要上升,密度大的要下降。
【解答】大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密度減小,瓶內空氣上升,造成空氣流動,故空氣從小瓶流往大瓶,所以圖中M點線香煙霧的飄動方向為向左。
故答案為:C。
8.【答案】C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物質不是純凈物就是混合物,則純凈物和混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A錯誤;
B.溶液是混合物的一種形式,即混合物和溶液屬于包含關系,故B錯誤;
C.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二者屬于并列關系,故C正確;
D.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則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交叉關系,故D錯誤。
故選C。
9.【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BC.從圖片和描述中提取信息,對浮力、質量和體積大小進行比較;
D.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
【解答】A.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根據題目信息無法比較浮力大小,故A錯誤;
BC.根據圖片信息,無法比較蘋果和梨子的重力和體積大小,故BC錯誤;
D.蘋果漂浮在水面上,蘋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較大,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A
【知識點】風;空氣的濕度
【解析】【分析】從圖片中提取信息,對當天的天氣狀況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天可能有小雨,出門最好帶雨具,故A正確;
氣溫最高值應出現在下午2點左右,不是12點左右,故B錯誤;
當天刮北風,則當天的風從正北方向往正南方向吹,故C錯誤;
濕度為90%是通過儀器測量出來的,故D錯誤。
故選A。
11.【答案】D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描述的物理過程,根據出現的現象得到液體的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向瓶底澆冷水時,瓶內氣體溫度突然降低,瓶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氣壓減小,瓶內液面上方氣壓減小,導致沸點降低,所以水重新沸騰起來的。
故選D。
12.【答案】B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硫酸鎂的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B.溶質質量分數=;
CD.根據表格確定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大后減小,且變化比較明顯,故A錯誤;
B.硫酸鎂飽和溶液從30℃時升溫至 70℃時,溶解度增大,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但溶質和溶劑的質量都不變,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B正確;
C .5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 49.0g ,表示 100g水中最多溶解 49.0g 硫酸鎂,此時溶液質量為149g,不是100g,故C錯誤;
D.1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 27.7g ,表示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7.7g 硫酸鎂,27.7g硫酸鎂不能完全溶解于72.3g水中,不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故D錯誤。
故選B。
13.【答案】C
【知識點】大氣的分層
【解析】【分析】 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①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
②平流層:自對流層頂到50-55千米;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大氣穩定,利于高空飛行。
③高層大氣:自平流層頂以上到大氣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通信;高層大氣的氣溫隨著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最下面的①是對流層,它上面的②是平流層,故A錯誤;
天宮空間站在高層大氣層,不在平流層②,故B錯誤;
對流層①中空氣對流動強烈,天氣現象復雜多變,故C正確;
平流層②氣溫的變化說明該層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故D錯誤。
故選C。
14.【答案】B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氣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結合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礦泉水瓶底部的風扇轉動,使瓶內氣體流速變大,壓強變小,在內外氣壓差的作用下碎紙屑被吸入瓶內,所以此時瓶內與瓶外的氣壓關系p內<p外。
故選B。
15.【答案】C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D.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判斷;
B.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水母受到壓強的變化;
C.根據水瓶的體積變化確定水母內空氣體積變化。
【解答】AD.根據浮沉條件可知,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當浮力等于重力,就會懸浮在水中,故A、D正確不合題意;
B.魔法水母下沉時,深度增加,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其所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力抓握塑料瓶時,魔法水母內空氣被壓縮,空氣體積減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C。
16.【答案】(1)溶劑
(2)混合物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組成知識解答;
(2)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溶液包括溶質、溶劑,所以圖中“?”應填:溶劑。
(2)自然界中的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的雜質,都是混合物。
(1)溶液包括溶質、溶劑,最常見的溶劑是水,所以圖中“?”應填:溶劑。
(2)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可溶性雜質和難溶性雜質,所以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混合物。
17.【答案】(1)①
(2)B
(3)⑤
(4)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
【知識點】水循環;降水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①表示的水循環的環節;
(2)暖濕氣流在迎風坡容易形成降水;
(3)根據修建水庫對水資源的影響解答;
(4)根據b圖分析該地區不同季節水資源分配特點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氣降水。
(2)根據圖片可知,乙位于暖濕氣流的迎風坡,則水汽沿其爬升過程中最容易形成降水,故選B。
(3)修建水庫是改變水在地表的流動軌跡,即通過水循環的⑤地表徑流來實現的。
(4)根據b圖可知,該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夏季水資源過剩,冬季水資源嚴重缺乏,很有必要修建水庫,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問題。
(1)由圖可知,圖中各環節中,①表示的是大氣降水。
(2)環節③中的水汽沿著圖a箭頭方向運動,最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乙,此處位于暖濕氣流的迎風坡,故選B。
(3)修建水庫是改變水循環的⑤地表徑流來實現的。
(4)由圖b可以看出,該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很有必要修建水庫,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問題。
18.【答案】(1)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a;;能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水電解的產物,描述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
(2)①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氫氣可以燃燒;
②根據氧分子的化學式確定它的分子組成即可;
③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在實驗1中,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則出現的現象是: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①氫氣可以被點燃,而氧氣不能,a端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大,應該為氫氣,則被點燃的氣體來自于a玻璃管。
②根據O2可知, 1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氧分子的模型為;
③由氫氣燃燒的微觀示意圖知,化學反應前后氫、氧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前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反應后兩個水分子中也含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從而證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1)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是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實驗2中,被點燃的氣體是氫氣,氫氣來自于a玻璃管;1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氧分子的模型為;由氫氣燃燒的微觀示意圖知,化學反應前后氫、氧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前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反應后兩個水分子中也含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從而證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19.【答案】(1)高;晴燥
(2)B
【知識點】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風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甲地氣壓高低,一般情況下,氣壓高,則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壓低,則氣流上升,陰雨連綿;
(2)空氣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甲地的氣壓比周圍高,則甲地正在受到高氣壓的控制,此時氣流下沉,因此天氣晴燥。
(2)甲處氣壓高,乙處氣壓低,而風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處,那么風從A到B,故選B。
(1)由圖可以看出,甲地正在受到高氣壓的控制,氣流下沉,天氣晴燥。
(2)風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處,AB風向中,只有B表示的是正確的。
20.【答案】升溫;=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2)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木塊受到浮力的變化。根據圖像確定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的變化,最后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判斷溫度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木塊始終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變。根據圖像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變大,溶解的溶質增加。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溫度的改變方式為升溫。
(2)根據題意可知,木塊始終處于漂浮狀態,因此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FA=FB。
21.【答案】(1)大氣壓
(2)掉落
(3)馬德堡半球實驗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氣對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也就是大氣壓強;
(2)只要想辦法去掉紙片下面的氣壓,觀察紙片是否下落即可;
(3)從自己的知識中尋找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
【解答】(1) 甲中硬紙片不會掉落, 是因為紙片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此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根據乙圖可知,抽出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氣壓逐漸減小,但是水的粘性依然存在,此時紙片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德國馬德堡市長格里克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1)杯口朝下時,由于杯內沒有空氣只有水,而杯內水柱產生壓強遠小于外界的大氣壓,故紙片就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此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在密閉鐘罩內做覆杯實驗,抽出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紙片掉落,說明沒有空氣時,沒有了氣壓,也就無法托住水和紙片,所以紙片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德國馬德堡市長格里克通過一個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后來這個實驗被稱為馬德堡半球實驗。
22.【答案】(1)D
(2)沒用玻璃棒引流
(3)B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濾紙的折疊方法解答;
(2)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解答;
(3)根據對蒸發結晶操作的認識判斷。
【解答】(1)濾紙的折疊方法先對折再將半圓對折然后展開,接口處不能出現縫隙,否則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選D;
(2)丙圖過濾時,沒有用玻璃棒引流;
(3)根據流程可知,操作⑤是從溶液中得到晶體的過程,屬于蒸發結晶,
故選B。
(1)濾紙的折疊方法先對折再將半圓對折然后展開,A、B、C 是濾紙的正確的折疊方法,D中的濾紙,接口處出現縫隙,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填D;
(2)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體濺出;
(3)根據流程可知,操作⑤蒸發結晶,故選B。
23.【答案】(1)減小
(2)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體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G-F浮分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2)根據圖2可知,彈簧測力計A示數的減小量等于B示數的增大量,從而直觀簡便的得到浮力和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
(3)根據描述分析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逐調高平臺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據F=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
(2)根據圖片可知,小科的實驗不需要多次測量,能同時觀察到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B的示數增大,且測力計B增大的示數等于測力計A減小的示數,方便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優點是: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根據題意可知,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則實驗探究的問題是: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1)逐調高平臺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
(2)老師的實驗需要測量的量較多,需要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改進后的實驗不需要多次測量,能同時觀察到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B的示數增大,且測力計B增大的示數等于測力計A減小的示數,方便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優點是: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實驗中保持平臺高度不變,將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為裝滿食鹽水,由實驗知,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重復實驗步驟二,可以測出浮力的大小,探究的問題是: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24.【答案】(1)越小
(2)隨著氣球體積增大,內部氣壓變小
(3)變小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
(2)根據(1)中的結論進行分析。
(3)由(1)可知,體積大,壓強小,可知小球的壓強更大,壓強壓進大球中,導致小球的體積更小。【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氣球體積變化ΔV增大,內部氣壓p在減小,故可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
(2)根據(1)結論可知,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吹氣球時,隨著氣球體積增大,感覺越來越省力,即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
(3)由于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小球內的氣壓大于大球內的氣壓。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氣體會從氣壓大的地方流向氣壓小的地方,即小球內的氣體會流向大球,所以小球會變小。
(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氣球體積變化ΔV增大,內部氣壓p在減小,故可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
(2)根據(1)結論可知,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吹氣球時,隨著氣球體積增大,感覺越來越省力,即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
(3)由于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小球內的氣壓大于大球內的氣壓。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氣體會從氣壓大的地方流向氣壓小的地方,即小球內的氣體會流向大球,所以小球會變小。
25.【答案】(1)降低
(2)解:設需要50%的糖水的質量為x,溶液在稀釋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則:
50%×x=300g×10%;
解得:x=6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質量60g。
(3)解:500毫升可樂的質量=500cm3× 1g/cm3=500g;
溶質質量分數=。
答:500毫升可樂中糖的質量分數為10.8%。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據此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方程計算即可;
(3)根據m=ρV計算可樂的質量,再根據“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可樂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人體內溫度較高,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說明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度減小,那么得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1)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那是因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人體內溫度高于冰鎮可樂溫度,氣體逸出;
(2)見答案;
(3)見答案。
26.【答案】(1)漂浮
(2)解:空“菱桶”放入水中靜止時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即浮力F浮=G=mg=20kg×10N/kg=200N
空“菱桶”排開水的體積;
(3)解:此時“菱桶”受到的浮力

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
則菱角的重力G菱角=F浮'-G人-G=1000N-600N-200N=200N;
那么菱角的質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空“菱桶”在水中的狀態;
(2)根據漂浮條件計算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它排開水的體積;
(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此時“菱桶”受到的浮力,根據G=mg計算人的重力,接下來根據平衡力的知識G菱角=F浮'-G人-G計算菱角的重力 ,最后計算菱角的質量。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漂浮狀態。
(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漂浮狀態。
(2)空“菱桶”放入水中靜止時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為
F浮=G=mg=20kg×10N/kg=200N
空“菱桶”排開水的體積
(3)“菱桶”受到的浮力
因為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總重力,則
G總=F浮'=1000N
人的重力
G人=m人g=60kg×10N/kg=600N
則菱角的重力
G菱角=G總-G人-G=1000N-600N-200N=200N
菱角的質量
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八上·溫州期中)溫州三垟濕地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由眾多河道和161個島嶼組成。水面達3.6平方公里,是集生態保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游樂為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濕地內生態資源豐富,下列關于濕地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不活躍
B.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
C.濕地的水由于不斷蒸發、蒸騰、徑流會越來越少
D.濕地內的生物可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湖泊減水
【答案】B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水循環
【解析】【分析】根據濕地的特征,以及水循環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存在大量水域,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活躍,故A錯誤;
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變成水蒸氣,從而參與水循環,故B正確;
濕地的水不斷蒸發、蒸騰而減小,但是還有降水來補充,因此不會導致徑流減少,C錯誤;
濕地內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陸地淡水,故D錯誤。
故選B。
2.(2024八上·溫州期中)下列有關溫州的描述中,屬于天氣現象的是(  )
A.6月到7月中旬都會進入梅雨季節
B.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
C.今年1月22日,迎來了第一場雪
D.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答案】C
【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
【解析】【分析】天氣表示的是短時間內的大氣運動狀況,而氣候是長時間內天氣特征。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6月到7月中旬都會進入梅雨季節”,“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和“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都是表示長時間內的特征,屬于氣候,故A、B、D不合題意;
“今年1月22日,迎來了第一場雪”表示的是短時間內的天氣現象,故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可知,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勻分布,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4.(2024八上·溫州期中)6月25日,泰順一批225公斤高山東魁楊梅打“飛的”前往加拿大。這是今年溫州楊梅首次出口,也是泰順楊梅出口零的突破。高山楊梅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果色紫紅,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較晚,其成熟期較晚的可能原因是(  )
A.地形 B.海陸性質 C.季風 D.緯度位置
【答案】A
【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影響氣候的因素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高山楊梅果色紫紅,甜美多汁,但成熟期一般較晚,這是由于高山上海拔高、氣溫較低,成熟較晚,是受地形因素的影響,而與海陸性質、季風、緯度位置沒有太大關系,故BCD錯誤,而A正確。
故選A。
5.(2024八上·溫州期中)溫州“屏紙”被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如圖是生產“屏紙”過程中的幾個重要工序。根據信息回答問題。“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  )
A.結晶 B.過濾 C.蒸餾 D.沉淀
【答案】B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判斷。
【解答】過濾是將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而“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過濾。
故選B。
6.(2024八上·溫州期中)“五水共治,治污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政策。為了防止水體污染,你認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牲畜糞便適當處理后再施用
C.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 D.工業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
【答案】C
【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不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需要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牲畜糞便應適當處理后再施用,因為牲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和其他有害物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農藥和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應當適量使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工業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再排放,可以減小環境污染,故D正確。
故選C。
7.(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明利用廢舊飲料瓶制作了圖裝置來模擬風的形成,將其放置在無風的環境中,先點燃大瓶內蠟燭,再點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線香。圖中M點線香煙霧的飄動方向為(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答案】C
【知識點】風
【解析】【分析】物質的密度跟物質的種類、溫度有關,密度小的要上升,密度大的要下降。
【解答】大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密度減小,瓶內空氣上升,造成空氣流動,故空氣從小瓶流往大瓶,所以圖中M點線香煙霧的飄動方向為向左。
故答案為:C。
8.(2024八上·溫州期中)許多科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純凈物和混合物屬于交叉關系
B.混合物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
C.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
D.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包含關系
【答案】C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物質不是純凈物就是混合物,則純凈物和混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A錯誤;
B.溶液是混合物的一種形式,即混合物和溶液屬于包含關系,故B錯誤;
C.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二者屬于并列關系,故C正確;
D.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則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交叉關系,故D錯誤。
故選C。
9.(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蘋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卻沉到水底,這是因為(  )
A.蘋果受到的浮力比梨大 B.蘋果的體積比梨大
C.梨子受到的重力與蘋果相等 D.梨子的密度比蘋果大
【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BC.從圖片和描述中提取信息,對浮力、質量和體積大小進行比較;
D.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
【解答】A.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根據題目信息無法比較浮力大小,故A錯誤;
BC.根據圖片信息,無法比較蘋果和梨子的重力和體積大小,故BC錯誤;
D.蘋果漂浮在水面上,蘋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較大,故D正確。
故選D。
10.(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溫州10月1日的部分氣象信息,關于這一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天可能降雨,出門最好帶雨具
B.最高氣溫30℃出現在正午12點
C.當天的風向是從南往北吹
D.濕度90%是人為估測出來的
【答案】A
【知識點】風;空氣的濕度
【解析】【分析】從圖片中提取信息,對當天的天氣狀況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當天可能有小雨,出門最好帶雨具,故A正確;
氣溫最高值應出現在下午2點左右,不是12點左右,故B錯誤;
當天刮北風,則當天的風從正北方向往正南方向吹,故C錯誤;
濕度為90%是通過儀器測量出來的,故D錯誤。
故選A。
11.(2024八上·溫州期中)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你會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沸騰起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瓶內氣壓增大,水的沸點升高 B.瓶內氣壓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C.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升高 D.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答案】D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描述的物理過程,根據出現的現象得到液體的沸點隨上方氣壓的變化規律。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向瓶底澆冷水時,瓶內氣體溫度突然降低,瓶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氣壓減小,瓶內液面上方氣壓減小,導致沸點降低,所以水重新沸騰起來的。
故選D。
12.(2024八上·溫州期中)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明顯
B.3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70℃,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C.50℃時,100g的硫酸鎂飽和溶液中含有49.0克硫酸鎂
D.10℃時,27.7g硫酸鎂和72.3g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
【答案】B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硫酸鎂的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B.溶質質量分數=;
CD.根據表格確定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大后減小,且變化比較明顯,故A錯誤;
B.硫酸鎂飽和溶液從30℃時升溫至 70℃時,溶解度增大,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但溶質和溶劑的質量都不變,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B正確;
C .5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 49.0g ,表示 100g水中最多溶解 49.0g 硫酸鎂,此時溶液質量為149g,不是100g,故C錯誤;
D.1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 27.7g ,表示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7.7g 硫酸鎂,27.7g硫酸鎂不能完全溶解于72.3g水中,不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故D錯誤。
故選B。
13.(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是對流層,②是中間層
B.②是我國天宮空間站所處空間
C.①中空氣對流動強烈,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D.②氣溫的變化說明該層熱量主要來自地面
【答案】C
【知識點】大氣的分層
【解析】【分析】 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①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
②平流層:自對流層頂到50-55千米;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大氣穩定,利于高空飛行。
③高層大氣:自平流層頂以上到大氣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通信;高層大氣的氣溫隨著高度的上升先降低后上升。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最下面的①是對流層,它上面的②是平流層,故A錯誤;
天宮空間站在高層大氣層,不在平流層②,故B錯誤;
對流層①中空氣對流動強烈,天氣現象復雜多變,故C正確;
平流層②氣溫的變化說明該層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故D錯誤。
故選C。
14.(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在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小制作”比賽中,小科同學自制了一個簡易吸塵器,當打開開關,礦泉水瓶底部的風扇轉動,碎紙屑就被吸入瓶內,則此時瓶內與瓶外的氣壓關系(  )
A. B. C. D.無法確定
【答案】B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氣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結合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礦泉水瓶底部的風扇轉動,使瓶內氣體流速變大,壓強變小,在內外氣壓差的作用下碎紙屑被吸入瓶內,所以此時瓶內與瓶外的氣壓關系p內<p外。
故選B。
15.(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愛的玩具。在瓶內注滿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緊瓶蓋,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會往水下沉落:松開塑料瓶,它又會浮上來。調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靜止懸浮在水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魔法水母上浮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魔法水母下沉時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
C.用力擠壓礦泉水瓶時,魔法水母內的空氣體積變大
D.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答案】C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D.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判斷;
B.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水母受到壓強的變化;
C.根據水瓶的體積變化確定水母內空氣體積變化。
【解答】AD.根據浮沉條件可知,魔法水母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當浮力等于重力,就會懸浮在水中,故A、D正確不合題意;
B.魔法水母下沉時,深度增加,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其所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力抓握塑料瓶時,魔法水母內空氣被壓縮,空氣體積減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C。
16.(2024八上·溫州期中)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所示部分溶液中概念的相互聯系,請回答:
(1)根據概念關系,圖中“?”應填   
(2)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答案】(1)溶劑
(2)混合物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組成知識解答;
(2)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溶液包括溶質、溶劑,所以圖中“?”應填:溶劑。
(2)自然界中的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的雜質,都是混合物。
(1)溶液包括溶質、溶劑,最常見的溶劑是水,所以圖中“?”應填:溶劑。
(2)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可溶性雜質和難溶性雜質,所以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是混合物。
17.(2024八上·溫州期中)讀“水循環示意圖”,回答問題:
(1)溫州近海經常受臺風影響,臺風會帶來強降水,圖中表示降水的環節是   。
(2)環節③中的水汽沿著圖a箭頭方向運動,最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_______。
A.甲 B.乙 C.丙
(3)為治理河道,市政府引集云山、趙山渡等水庫水源,置換溫瑞塘河水體。該工程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來實現的。
(4)年降水量分布情況常作為修建水庫的指標之一、請根據上圖b分析,支持當地政府推進水庫修建的理由是   。
【答案】(1)①
(2)B
(3)⑤
(4)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
【知識點】水循環;降水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①表示的水循環的環節;
(2)暖濕氣流在迎風坡容易形成降水;
(3)根據修建水庫對水資源的影響解答;
(4)根據b圖分析該地區不同季節水資源分配特點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氣降水。
(2)根據圖片可知,乙位于暖濕氣流的迎風坡,則水汽沿其爬升過程中最容易形成降水,故選B。
(3)修建水庫是改變水在地表的流動軌跡,即通過水循環的⑤地表徑流來實現的。
(4)根據b圖可知,該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夏季水資源過剩,冬季水資源嚴重缺乏,很有必要修建水庫,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問題。
(1)由圖可知,圖中各環節中,①表示的是大氣降水。
(2)環節③中的水汽沿著圖a箭頭方向運動,最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乙,此處位于暖濕氣流的迎風坡,故選B。
(3)修建水庫是改變水循環的⑤地表徑流來實現的。
(4)由圖b可以看出,該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很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很有必要修建水庫,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不均問題。
18.(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科在探究水的組成時,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如圖甲所示。
實驗2:打開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點燃氣體,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燒杯,觀察到氣體燃燒,燒杯內壁有水珠(如圖乙),該氣體燃燒的微觀示意如圖丙所示。
(1)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是   。
(2)實驗2中,被點燃的氣體來自于   (選填“a”或“b”)玻璃管;根據該氣體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分析,氧分子的模型為   ;此反應   (選填“能”或“不能”)證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答案】(1)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a;;能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水電解的產物,描述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
(2)①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氫氣可以燃燒;
②根據氧分子的化學式確定它的分子組成即可;
③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在實驗1中,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則出現的現象是: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①氫氣可以被點燃,而氧氣不能,a端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大,應該為氫氣,則被點燃的氣體來自于a玻璃管。
②根據O2可知, 1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氧分子的模型為;
③由氫氣燃燒的微觀示意圖知,化學反應前后氫、氧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前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反應后兩個水分子中也含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從而證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1)實驗1中,出現的現象是電極上產生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收集到無色氣體,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2)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實驗2中,被點燃的氣體是氫氣,氫氣來自于a玻璃管;1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氧分子的模型為;由氫氣燃燒的微觀示意圖知,化學反應前后氫、氧原子個數不變,反應前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反應后兩個水分子中也含有四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從而證明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19.(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為某地近地面的“等壓線圖”,請根據圖示氣壓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正受   (選填“高”或“低”)氣壓控制,天氣多為   (選填“陰雨”或“晴燥”)。
(2)表示風向的A、B兩個箭頭中正確的是   。
【答案】(1)高;晴燥
(2)B
【知識點】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風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甲地氣壓高低,一般情況下,氣壓高,則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壓低,則氣流上升,陰雨連綿;
(2)空氣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甲地的氣壓比周圍高,則甲地正在受到高氣壓的控制,此時氣流下沉,因此天氣晴燥。
(2)甲處氣壓高,乙處氣壓低,而風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處,那么風從A到B,故選B。
(1)由圖可以看出,甲地正在受到高氣壓的控制,氣流下沉,天氣晴燥。
(2)風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處,AB風向中,只有B表示的是正確的。
20.(2024八上·溫州期中)現有一木塊漂浮于40 ℃的KNO3飽和溶液中,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的體積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
(1)由此推斷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   (填“升溫”或“降溫”)。
(2)在溫度改變的過程中,圖中A、B兩點對應的木塊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FA   (填“>”“<”或“=”)FB。
【答案】升溫;=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2)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木塊受到浮力的變化。根據圖像確定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的變化,最后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判斷溫度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木塊始終漂浮在液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變。根據圖像可知,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變大,溶解的溶質增加。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溫度的改變方式為升溫。
(2)根據題意可知,木塊始終處于漂浮狀態,因此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FA=FB。
21.(2024八上·溫州期中)如圖甲所示的是教材中的覆杯實驗。
(1)甲中硬紙片不會掉落,說明了   存在。
(2)小科認為:“實驗中紙片不掉落完全是因為紙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設計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抽出鐘罩內一定量空氣,紙片   (填“掉落”或“不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證明(1)中結論的實驗有很多,請再舉一個例子   。
【答案】(1)大氣壓
(2)掉落
(3)馬德堡半球實驗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1)大氣對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也就是大氣壓強;
(2)只要想辦法去掉紙片下面的氣壓,觀察紙片是否下落即可;
(3)從自己的知識中尋找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
【解答】(1) 甲中硬紙片不會掉落, 是因為紙片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此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根據乙圖可知,抽出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氣壓逐漸減小,但是水的粘性依然存在,此時紙片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德國馬德堡市長格里克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1)杯口朝下時,由于杯內沒有空氣只有水,而杯內水柱產生壓強遠小于外界的大氣壓,故紙片就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此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在密閉鐘罩內做覆杯實驗,抽出鐘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紙片掉落,說明沒有空氣時,沒有了氣壓,也就無法托住水和紙片,所以紙片掉落,排除了紙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3)德國馬德堡市長格里克通過一個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后來這個實驗被稱為馬德堡半球實驗。
22.(2024八上·溫州期中)氯化鈉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純含少量泥沙的粗鹽,一般經過如圖甲操作流程:
(1)操作④前需要將圓形濾紙折疊如圖乙,圖示中不該出現的情形是   。
(2)圖丙是某同學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有一處錯誤操作,請指出   
(3)操作⑤與下列對應的是___________。
A.溶解
B.蒸發
C.過濾
D.取一定量的粗鹽
【答案】(1)D
(2)沒用玻璃棒引流
(3)B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濾紙的折疊方法解答;
(2)根據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解答;
(3)根據對蒸發結晶操作的認識判斷。
【解答】(1)濾紙的折疊方法先對折再將半圓對折然后展開,接口處不能出現縫隙,否則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選D;
(2)丙圖過濾時,沒有用玻璃棒引流;
(3)根據流程可知,操作⑤是從溶液中得到晶體的過程,屬于蒸發結晶,
故選B。
(1)濾紙的折疊方法先對折再將半圓對折然后展開,A、B、C 是濾紙的正確的折疊方法,D中的濾紙,接口處出現縫隙,液體會直接的進入下面的燒杯,故填D;
(2)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體濺出;
(3)根據流程可知,操作⑤蒸發結晶,故選B。
23.(2024八上·溫州期中)小科在學習“探究浮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這節課后,小組反復討論,改進了老師的實驗,老師的實驗如圖1;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其中A、B是彈簧測力計,C為薄塑料袋(質量不計),D是可升降平臺。
(1)實驗中小科逐漸升高平臺,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小科的實驗與老師的實驗相比,優點是:   。
(3)小科繼續如下實驗操作:
步驟一:將重物掛在彈簧測力計A下面,讀出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步驟二:調節升降平臺D讓重物恰好浸沒在水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步驟三:將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為裝滿食鹽水,換新塑料袋,重復步驟二,根據以上操作步驟,小科想探究的問題是   。
【答案】(1)減小
(2)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體受到浮力的變化,再根據F=G-F浮分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
(2)根據圖2可知,彈簧測力計A示數的減小量等于B示數的增大量,從而直觀簡便的得到浮力和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
(3)根據描述分析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逐調高平臺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據F=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
(2)根據圖片可知,小科的實驗不需要多次測量,能同時觀察到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B的示數增大,且測力計B增大的示數等于測力計A減小的示數,方便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優點是: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根據題意可知,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則實驗探究的問題是: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1)逐調高平臺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
(2)老師的實驗需要測量的量較多,需要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改進后的實驗不需要多次測量,能同時觀察到測力計A的示數減小,B的示數增大,且測力計B增大的示數等于測力計A減小的示數,方便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優點是:改進后的實驗方便、直觀。
(3)實驗中保持平臺高度不變,將溢水杯中的水倒出,改為裝滿食鹽水,由實驗知,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重復實驗步驟二,可以測出浮力的大小,探究的問題是: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24.(2024八上·溫州期中)同學們平時吹氣球時,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這是為什么呢?某科技興趣小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
他們利用氣壓傳感器測量了同一個氣球內氣壓隨氣球體積變化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溫度變化忽略不計;實驗時氣球外部的氣壓是帕)
氣球體積變大() 0.1 0.2 0.3 0.4
內部氣壓(帕) 1.09 1.05 1.03 1.02
(1)根據上述表格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大時,內部氣壓   。
(2)小組同學又換其它氣球做同樣的測量,得到相似的數據,請解釋用嘴吹氣球時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的原因是   。
(3)探究過程中小組同學突發奇想,如果兩個相同材質的氣球一個吹成大球,一個吹成小球,然后將它們用帶閥門的玻璃管連接在一起。如圖所示,現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你認為小氣球體積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1)越小
(2)隨著氣球體積增大,內部氣壓變小
(3)變小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
(2)根據(1)中的結論進行分析。
(3)由(1)可知,體積大,壓強小,可知小球的壓強更大,壓強壓進大球中,導致小球的體積更小。【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氣球體積變化ΔV增大,內部氣壓p在減小,故可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
(2)根據(1)結論可知,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吹氣球時,隨著氣球體積增大,感覺越來越省力,即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
(3)由于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小球內的氣壓大于大球內的氣壓。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氣體會從氣壓大的地方流向氣壓小的地方,即小球內的氣體會流向大球,所以小球會變小。
(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氣球體積變化ΔV增大,內部氣壓p在減小,故可得出結論:當外界氣壓一定時,相同材質的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
(2)根據(1)結論可知,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吹氣球時,隨著氣球體積增大,感覺越來越省力,即開始時最費勁,然后越來越省力。
(3)由于氣球體積變化越大,內部氣壓越小,所以小球內的氣壓大于大球內的氣壓。打開閥門,使大、小氣球連通,氣體會從氣壓大的地方流向氣壓小的地方,即小球內的氣體會流向大球,所以小球會變小。
25.(2024八上·溫州期中)可樂是青少年特別喜愛的一種飲料,但是可樂含糖量較高,經常飲用會引發肥胖,還有可能引起齲齒、糖尿病等。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日攝入糖的量不應超過50克,已知一瓶可樂含有54克糖,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那是因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2)可樂主要由糖水和碳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現用溶質質量分數為50%的糖水配制含糖量10%的可樂300克,需用50%的糖水多少克?
(3)請計算500毫升可樂中糖的質量分數。(該可樂溶液的密度約為)
【答案】(1)降低
(2)解:設需要50%的糖水的質量為x,溶液在稀釋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則:
50%×x=300g×10%;
解得:x=6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質量60g。
(3)解:500毫升可樂的質量=500cm3× 1g/cm3=500g;
溶質質量分數=。
答:500毫升可樂中糖的質量分數為10.8%。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描述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據此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方程計算即可;
(3)根據m=ρV計算可樂的質量,再根據“溶質質量分數=”計算可樂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1)人體內溫度較高,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說明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度減小,那么得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1)喝上幾口冰鎮可樂往往會打嗝,那是因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人體內溫度高于冰鎮可樂溫度,氣體逸出;
(2)見答案;
(3)見答案。
26.(2024八上·溫州期中)“三垟有三寶,甌柑、黃菱和水稻。”如圖所示是一種木制的“菱桶”,是常見的采菱時的載人工具。已知菱桶的體積為,質量為20千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   狀態。(填“漂浮”或“懸浮”)
(2)靜止時,空“菱桶”浸入水中的體積是多少?(水的密度為千克/米3)
(3)圖中采菱人的質量為60千克,若菱桶有的體積浸入水中時,請問“菱桶”內盛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
【答案】(1)漂浮
(2)解:空“菱桶”放入水中靜止時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即浮力F浮=G=mg=20kg×10N/kg=200N
空“菱桶”排開水的體積;
(3)解:此時“菱桶”受到的浮力

人的重力G人=m人g=60kg×10N/kg=600N;
則菱角的重力G菱角=F浮'-G人-G=1000N-600N-200N=200N;
那么菱角的質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空“菱桶”在水中的狀態;
(2)根據漂浮條件計算出空“菱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它排開水的體積;
(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出此時“菱桶”受到的浮力,根據G=mg計算人的重力,接下來根據平衡力的知識G菱角=F浮'-G人-G計算菱角的重力 ,最后計算菱角的質量。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漂浮狀態。
(1)空“菱桶”放在水面上,靜止時,它處于漂浮狀態。
(2)空“菱桶”放入水中靜止時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受浮力為
F浮=G=mg=20kg×10N/kg=200N
空“菱桶”排開水的體積
(3)“菱桶”受到的浮力
因為浮力等于人、“菱桶”和菱角的總重力,則
G總=F浮'=1000N
人的重力
G人=m人g=60kg×10N/kg=600N
則菱角的重力
G菱角=G總-G人-G=1000N-600N-200N=200N
菱角的質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图木舒克市| 柏乡县| 英吉沙县| 前郭尔| 普兰店市| 衡南县| 梁河县| 巴中市| 银川市| 资源县| 崇明县| 行唐县| 元阳县| 上栗县| 焉耆| 巴青县| 平安县| 武隆县| 阿城市| 旬阳县| 乌兰浩特市| 洪雅县| 准格尔旗| 修水县| 麻城市| 聂荣县| 阿克苏市| 漾濞| 体育| 肃北| 启东市| 商都县| 定襄县| 修文县| 云和县| 宁南县| 怀远县| 会昌县| 凤山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