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階段性測試1(范圍:1.1~2.1)1.(2024七上·浙江月考)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理由是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br/>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實驗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量等方法。【解答】實驗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者驗證科學結論。 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積極應用實驗的方法。故答案為:B。2.(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列圖示中的“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br/>A.酒精濺出 B.液體噴出C.污染試劑 D.液體濺出【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不能向點燃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若需要添加酒精,應先將酒精燈熄滅?!窘獯稹緼、如果向正在燃燒的酒精燈添加酒精,那么可能引燃酒精,發生火災,“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故A符合題意;B、如果試管里的液體太多,在用酒精燈加熱時,很可能會從試管口噴出,“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B不符合題意;C、用自來水沖洗過的滴管會帶有雜質,如果放入試劑瓶中吸取藥品,就會造成污染,“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C不符合題意;D、量筒量液體直接倒入燒杯中,液體會濺出,“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2024七上·浙江月考)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下列實驗過程中沒有用到這一科學原理的是( )A.用溫度計測出液體的溫度 B.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C.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觸角 D.用刻度尺測量科學書的寬度【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該題主要考查觀察與測量的不同。【解答】ABD、都是使用儀器測出相對應的數據,屬于測量;故ABD不符合;C、利用放大鏡擴大觀察范圍,從而更清楚的觀察被觀察的對象,沒有得出數據,屬于觀察;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列數據最不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一名中學生的身高大約為160cm B.一個雞蛋的體積大約是50cm3C.一盒牛奶的體積為250mL D.教室的房間高約30米【答案】D【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在進行估測時,若某些物理量不是很熟悉,可轉化為更熟悉的物理量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緼、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的身高,一名中學生的身高大約160cm=1.6m,故A不符合題意;B、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約為,體積大約是故B不符合題意;C、一盒普通牛奶的體積約為250mL,約250g,故C不符合題意;D、教室的房間高約3米,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敏使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來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測得三個數據為7.48dm、74.80cm、748.0mm,則分度值相同是( ?。?br/>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都不相同【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詳解】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要在精確值后估讀一位?!窘獯稹考祝簩τ凇?.48dm”,“4”對應的單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乙:對于“74.80cm”,“8”對應的單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丙:對于“748.0mm”,“8”對應的單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分度值相同的是乙和丙,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br/>A. B.C. D.【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尺的刻度要與被測物體緊貼,物體的一端要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數刻度線對齊,讀數要視線要與刻度線相垂直。【解答】A、圖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B、圖中刻度尺的使用規范,方法正確,故B正確;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D、圖中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七上·浙江月考)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br/>A.傾倒液體B.讀取液體體積C.測量液體溫度D. 刻度尺讀數【答案】A【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俯視讀數會把數讀大,即測得的液體的體積將偏大。【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B、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故B錯誤;C、測量液體溫度時,液泡不能接觸容器的側壁和底部,故C錯誤;D、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D錯誤。故答案為:A。8.(2024七上·浙江月考)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br/>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A 被酒精燈火焰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B 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 用嘴巴向火焰吹氣來滅火C 被化學試劑灼傷 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D 實驗時將水銀溫度計不小心打碎 立即報告老師,由老師及時處理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燈著火,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濕抹布可以降低溫度和隔絕空氣。【詳解】A 、被酒精燈火焰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可降低燙傷處的溫度,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不能用嘴巴向火焰吹氣來滅火,因為吹氣可能會加大火勢。應該用濕抹布蓋滅,故B錯誤,符合題意;C 、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 1 分鐘以上,可減輕試劑對皮膚的傷害,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 選項,實驗時將水銀溫度計不小心打碎,水銀有毒,應立即報告老師,由老師及時處理,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同學制作并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繪出的結構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B.②還有遺傳物質,控制著細胞的生命活動C.制作該臨時裝片時,應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D.該細胞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多具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答案】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解析】【分析】圖中①是細胞膜、②是液泡。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在制作裝片時,先在裝片上滴一滴清水,作用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詳解】A、①是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故A正確;B、②是液泡,里面溶解著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質及色素,沒有遺傳物質,故B錯誤;C、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不是生理鹽水,故C錯誤;D、洋蔥表皮細胞不見光,沒有葉綠體,所以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多具有細胞壁、液泡,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2024七上·浙江月考)“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長和繁殖 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做出反應 D.呼吸【答案】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可據此分辨某物體屬于生物還是非生物。選項中所有的特征均為生物具有的特征,在選擇時要根據題中的信息進行鑒別。【詳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意思是草原上的野草長得很旺,每年都會經歷枯萎和繁榮的過程。描述了頑強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說明生物具有生長和繁殖的特征。故答案為:A。11.(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河水,發現其中有一些能運動的綠色小顆粒,下列可以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是( ?。?br/>A.有細胞結構 B.能運動 C.呈綠色 D.體積微小【答案】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7.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能運動不是生物的特有特征,例如玩具賽車也能運動,但玩具賽車不屬于生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詳解】有細胞結構,可以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其他選項均不屬于生物的特征,不能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故答案為:A。12.(2024七上·浙江月考)近年來,為鼓勵綠色出行,支付寶小程序根據每天步行計數獎勵虛擬能量,請你估計成年人6000步大約有( ?。?br/>A.1千米 B.4千米 C.10千米 D.15千米【答案】B【知識點】估測【解析】【分析】估測成年人一步的距離,然后乘以步數得到步行的距離。【解答】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步行時,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7m,則6000步的距離大約為:0.7m/步×6000步=4200m≈4km,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在目鏡中已經看到細胞結構,但不夠清楚,此時要調節的部位是( ?。?br/>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反光鏡 D.轉換器【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地的步驟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反光鏡的作用是調節視野亮度,轉換器用于固定物鏡,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整放大倍數。【解答】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首先對光,然后,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找到物像,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把物像調清楚。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在目鏡中已經看到細胞結構,但不夠清楚,此時應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故答案為:B。14.(2024七上·浙江月考)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觀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①為固定裝片;②④為調焦,先將物鏡向下調,眼睛注視物鏡和玻片之間的距離,防止壓壞玻片,再向上調整物鏡,眼睛注視目鏡,尋找清晰的像;③是對光,直至視野中出現一個明顯的光圈?!窘獯稹匡@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四步。一、取鏡與安放(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即圖中的③(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2)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三、觀察(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即圖中的①。(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即圖中的②。(3)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圖中的④。四、整理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所以答案選擇:③→①→②→④。故答案為:C。15.(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明和小紅在家自制量筒。如圖所示,他們分別選擇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為材料,經過測量發現,玻璃杯最多可以裝200mL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裝450mL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勻 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勻 D.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勻【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由圖可知,玻璃杯上下同寬,與量筒類似,刻度均勻;塑料瓶上下不一樣寬,類似于量杯,刻度不均勻?!窘獯稹坎AП莘e小,所以量程小,塑料瓶量程大,玻璃杯是柱體,刻度均勻,塑料瓶刻度不均勻。A、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故A錯誤;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故B正確;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不均勻,故C錯誤;D、塑料瓶量程大,刻度不均勻,故D錯誤。故答案為:B。16.(2024七上·浙江月考)取相同材質和規格的紅、藍、銀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別罩在相同數量、長勢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時間后,測量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葉子大?。@項活動要探究的問題是( ?。?br/>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時間的生長情況B.塑料薄膜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C.塑料薄膜的顏色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D.番茄的生長速度【答案】C【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根據題意,本題是探究紅、藍、銀灰、黑四色相同材質和規格的塑料薄膜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故選:C。17.(2024七上·浙江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下圖所示的方法,則石蠟的體積是( ?。?br/>A.3毫升 B.4毫升 C.5毫升 D.6毫升【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石蠟的體積等于石蠟、鐵塊和水的總體積減去鐵塊和水的體積,即圖4物體的總體積減去圖2物體的體積。【解答】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則石蠟的體積V= V2 V1=59mL 54mL=5mL故答案為:C。18.(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4個鏡頭,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最多,宜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br/>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答案】A【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有螺紋的是目鏡,即甲和乙是目鏡,且乙的放大倍數更大,有螺紋的是物鏡,即丙和丁是物鏡,且丙的放大倍數更大。【解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又甲、乙一端無螺紋為目鏡,丙、丁有螺紋為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甲和短物鏡丁。故答案為:A。19.(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宇同學在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象,不宜觀察。此時,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換用高倍目鏡或物鏡重新觀察B.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C.選用較小的光圈和平面鏡D.換用凹面鏡并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細胞重疊不是顯微鏡操作導致的,而是制作玻片時沒有將細胞涂抹均勻,所以更換物鏡、調整平面鏡和細準焦螺旋均不能解決問題。【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涂過程中要求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以便于觀察,若發現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象,應該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故答案為:B。20.(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 ?。?br/>A.0~100℃ B.-30~100℃ C.-60~140℃ D.-20~105℃【答案】C【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可知溫度變化100℃,移動50格,即每移動一格,表示溫度改變2℃,據此分析。【解答】由題意知,0~100℃間小格數n=80格-30格=50格此溫度計每一小格的溫度而0℃以下有30小格,所以最低溫度t最低=-2℃×30=-60℃而100℃以上的小格數n1=100格-80格=20格所以最高溫度t最高=100℃+2℃×20=140℃所以此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60~140℃,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1.(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1角的硬幣厚約2 ;一瓶娃哈哈純凈水596 。【答案】mm;mL【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水的密度為1克每立方厘米,根據一瓶水的質量可計算一瓶水的體積,注意單位換算,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窘獯稹?0枚1角的硬幣總厚度約為2cm,故每一枚厚約2mm。一瓶娃哈哈純凈水質量約為600g,其體積約為故一瓶娃哈哈純凈水596mL。22.(2024七上·浙江月考)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如圖所示的溫度計中,甲溫度計的示數為 ℃,乙溫度計的示數為 ℃。【答案】熱脹冷縮;-15;38.5【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得的。溫度計刻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說明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解答】液體溫度計是根據玻璃泡內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甲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往下越來越大,則示數為-15℃。乙圖中是體溫計,分度值為0.1℃,讀數為38.5℃。23.(2024七上·浙江月考)有一位同學在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的時候進行4次測量,測量結果分別是18.54cm,18.55cm,18.84cm,18.53cm,其中明顯錯誤的數據是 ,測量的結果應記為 。【答案】18.84cm;18.54cm【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解析】【分析】每次測量存在誤差,但數據差異較小,若差異過大,說明該數據為錯誤數據,在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時應舍棄?!窘獯稹坑猛豢潭瘸邷y量的數據中最后一位是估讀值,可以不同,剩下的為準確值,需要相同,因此18.84cm是錯誤數據。根據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得物體的長度為24.(2024七上·浙江月考)老師講解了不同藥品要擺放在不同的柜子里,因為藥品分為有毒、有腐蝕性﹑易燃等,根據所給的標簽貼到相應柜子門上。如圖所示,藥品有毒的是 ??;藥品有腐蝕性的是 。【答案】甲;丙【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要熟悉實驗室常見的標識,藥品要根據性質分類放置到貼有對應標識的柜子中。【解答】甲警告標志是當心中毒,乙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丙警告標志是當心腐蝕。藥品有毒的是甲;藥品有腐蝕性的是丙。25.(2024七上·浙江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一金屬絲的直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由圖可知,金屬絲的直徑應該是 mm。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 ?。ㄌ睢按蟆?、“小”或“不影響”)。【答案】1.25;大【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金屬絲的直徑過小,不易直接測量,可通過累積法進行測量,?!窘獯稹繄D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金屬絲的長度為圖示中金屬圈的匝數為36匝,則金屬絲的直徑應該是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根據上述計算公式可知,測量的結果將偏大。26.(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小明量取90毫升水,實驗室中有圖甲所示三種規格的量筒,小明應選擇量程為 (選填“50mL”、“100mL”或“200mL”)的量筒,將水倒入量筒,液面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體積是 ,最后小明還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答案】100mL;88mL;膠頭滴管【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待液面距離刻度線2-3厘米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直至凹液面與對應刻度線相切。【解答】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應該選擇比所測液體體積略大的量筒,因為小科要量取90mL水,所以應該選擇100mL的量筒。用量筒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該與凹液面相平,故此時水的體積是88mL;然后再用膠頭滴管慢慢加水至90毫升。27.(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內填序號,橫線填文字):(1)圖中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圖。(2)在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中,經碘液染色后,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 ] ,該結構也是細胞的控制中心。(3)切番茄流出的紅汁水主要來自結構[ ] 中,該結構也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答案】(1)甲(2)④;細胞核(3)⑤;液泡【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1)圖中: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葉綠體,④細胞核,⑤液泡,⑥細胞質,⑦線粒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細胞壁能支持細胞,所以植物細胞外形更堅挺。(2)染色最深的是染色體,在細胞核中。(3)水果、蔬菜的香味、酸甜味都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窘獯稹浚?)植物細胞和動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2)④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使用碘液染色時,著色較深的部位是④細胞核。(3)⑤液泡中含有細胞液,能夠溶解多種物質,番茄流出的汁液是細胞液,位于⑤液泡中。(1)植物細胞和動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2)④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使用碘液染色時,著色較深的部位是④細胞核。(3)⑤液泡中含有細胞液,能夠溶解多種物質,番茄流出的汁液是細胞液,位于⑤液泡中。28.(2024七上·浙江月考)根據顯微鏡操作要點,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顯微鏡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之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請問此時應該如何操作( ?。?。A.改用平面反光鏡、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小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小光圈(2)①②③④⑤是有關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時,所列四種操作中,正確的順序應是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光圈④轉動轉換器⑤移動玻片【答案】(1)C(2)⑤④③②【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口腔上皮細胞顏色較淺,所以視野較暗時更易觀察,接著觀察植物細胞,應增加視野亮度,所以換用大光圈和具有聚光作用的凹面鏡。(2)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應先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轉換物鏡轉換器,注意不能調整粗準焦螺旋,否則將觀察不到像?!窘獯稹浚?)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由于需要觀察的黑藻葉片細胞顏色較深,需要光線進入的多,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需要選用的是凹面鏡和大光圈。(2)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所以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移動玻片、④轉動轉換器、③調節光圈、②轉動細準焦螺旋,故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④③②。(1)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由于需要觀察的黑藻葉片細胞顏色較深,需要光線進入的多,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需要選用的是凹面鏡和大光圈。(2)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所以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移動玻片、④轉動轉換器、③調節光圈、②轉動細準焦螺旋,故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④③②。29.(2024七上·浙江月考)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植物)”,媒體報道九層塔可能含有某致癌物質。小明看了媒體報道后發生了如下行為:①于是他準備了兩組老鼠,一組長期喂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②小明認為致癌物可能是黃樟素;③小明腦海中想:“九層塔中的是什么物質呢?”④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1)請將小明的行為按科學探究過程順序排列起來: ?。ㄌ钚蛱枺?。(2)②屬于小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步驟。(3)探究后,小明的想法是 ?。ㄌ睢罢_”或“錯誤”)。【答案】(1)③②①④(2)建立假設(3)錯誤【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圍繞提出的問題展開,所以應先提出問題,再建立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方案獲得證據,最后根據所得證據得出結論。(2)②是小明的猜想,所以屬于的是建立假設環節。(3)根據實驗現象--兩組小鼠都沒患病可知,假設錯誤?!窘獯稹浚?)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故科學探究的過程按順序排列起來為:③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設,①實施計劃,④得出結論。(2)建立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應屬于科學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設。(3)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因此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說明假設是錯誤的。(1)由分析可知:科學探究的過程按順序排列起來為:③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設,①實施計劃,④得出結論。(2)建立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應屬于科學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設。(3)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因此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說明假設是錯誤的。30.(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自制了一個簡易溫度計,A為一塑料瓶,B為吸管,通過軟木塞與A相連,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內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測出對應水柱高度h,記錄數據如下表:溫度/℃ 17 19 21 23 25 27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1)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 ??;(2)用此溫度計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y29℃及其以上的溫度;(3)利用此溫度計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答案】(1)玻璃泡(2)不能(3)測量范圍小【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溫度計的原理是氣體或液體的熱脹冷縮,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每升高2℃,液柱下降5cm,27℃時,液柱高度只有4.2cm,小于5cm,所以不能測量29℃及以上的溫度。(3)由(2)可知,該溫度計只能測量29℃以下溫度,測量范圍較小?!窘獯稹浚?)圖中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因此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能看出,溫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體會下降5cm之多,故在27℃時的液柱總長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該溫度計是不能測出29℃及其以上的溫度。(3)據上面的第(2)題不難看出,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很小,且測量結果受外界氣壓的影響。(1)圖中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因此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能看出,溫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體會下降5cm之多,故在27℃時的液柱總長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該溫度計是不能測出29℃及其以上的溫度。(3)據上面的第(2)題不難看出,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很小,且測量結果受外界氣壓的影響。31.(2024七上·浙江月考)警察在破案時常根據腳印的長度來推斷出罪犯的身高,考古學家也會根據古代人腳印的長度來確定古代人的身高。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小顧同學經過認真思考,大膽的猜測:人的身高和腳長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人的腳越長,身高越高。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該同學分別測量了家中幾位親屬的身高以及他們的腳長,計算身高與腳長的比值,將結果記錄下表:稱謂 表姐 自己 爸爸 媽媽 外公 外婆身高/cm 162 158 172 162 167 165腳長/cm 22 21.5 25 23 24.5 24身高與腳長之比 7.36 7.35 6.88 7.04 6.81 6.88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 ?。?br/>(2)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小顧認為該同學的身高約為 ?。?br/>(3)小明認為該實驗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小顧調查的對象數量太少且集中在同一家庭,其結果不具代表性。你同意小明的觀點嗎? (填“同意”或“不同意”)。【答案】(1)刻度尺(2)157.5cm(3)同意【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儀器。(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身高約為腳長的7倍,據此可估測該同學的身高。(3)該同學的探究具有偶然性,應測量不同家庭的對象,獲得具有普遍性的規律。【解答】(1)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則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2)分析實驗數據,幾次實驗中身高與腳長之比的平均值為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該同學的身高約為(3)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還用不同的主體進行多次實驗,因此同意小明的觀點。(1)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則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2)分析實驗數據,幾次實驗中身高與腳長之比的平均值為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該同學的身高約為(3)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還用不同的主體進行多次實驗,因此同意小明的觀點。32.(2024七上·浙江月考)聽長輩說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黃瓜,難道黃瓜能使蔬菜中的營養素流失嗎?【查閱資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且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實驗操作】步驟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mL水,攪拌均勻,再加入1mL碘酒溶液。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mL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mL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步驟三:取等量藍色淀粉碘溶液分別裝入兩個燒杯,分別倒入A、B兩溶液,攪拌均勻,靜置觀察。【現象記錄】組別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A錐形瓶 淀粉碘溶液十青椒和黃瓜混合汁 藍色不消褪B錐形瓶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餾水 藍色褪去根據上述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科學實驗需要控制變量。下列情況會影響測定結果的是( )。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2)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 。(3)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 。(4)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 。(5)如圖所示,小石塊的體積是 。(6)甲同學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 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 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7)另有一較大礦石,放不進量筒,因此丙同學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此測量方法測得礦石的體積與它的真實值相比 ?。ㄆ蟆⑵』蛞粯哟螅?。【答案】(1)A;B(2)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藍色不消褪(4)V2-V1(5)20mL(6)B;C(7)偏大【知識點】體積的測量;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的是不同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則應控制果汁種類外的條件相同。(2)攪拌可以讓混合液中的物質混合均勻,反應更快。(3)由“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進行分析。(4)小石塊的體積等于小石塊和水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5)由(4)可知,石塊的體積等于右圖中的刻度減去左圖中的刻度。(6)測量結果偏小,可能是水的體積測量值偏大,或總體積測量值偏小,據此進行分析判斷。(7)石塊的體積等于從量筒中倒入到燒杯中的水的體積,由于石塊會帶出部分水,可知從量筒中倒入的水的等于石塊的體積加表面水的體積,可知結果偏大。【解答】(1)控制變量以必須保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現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維生素含量受到影響,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故A符合題意;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滴入液體體積的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故B符合題意;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也不會影響測定結果,因此對實驗沒有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2)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毫升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在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黃瓜混合汁實驗中,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藍色不消褪。(4)將石塊物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則石塊的體積= V2-V1。(5)圖中50mL到100mL之間有5個格,所以分度值是10mL;小石塊的體積是110mL-130mL= 20mL。(6)A、量筒的示數與石塊浸入水中深度無關,故A錯誤;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示數偏小,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故B正確;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放入石塊后的示數就變小了,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故C正確;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BC。(7)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1)控制變量以必須保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現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維生素含量受到影響,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滴入液體體積的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也不會影響測定結果,因此對實驗沒有影響,不符合題意。故選AB。(2)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毫升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在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黃瓜混合汁實驗中,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藍色不消褪;(4)將石塊物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則石塊的體積= V2-V1;(5)圖中50mL到100mL之間有5個格,所以分度值是10mL;小石塊的體積是110mL-130mL= 20mL;(6)A、量筒的示數與石塊浸入水中深度無關,錯誤;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示數偏小,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正確;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放入石塊后的示數就變小了,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正確;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大,錯誤。故選BC;(7)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33.(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小剛同學進行的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并先后在視野中看到了如圖不同的物像效果,請分析回答:(1)圖一中,在步驟c處滴加的溶液是 ,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 ?。ㄓ脠D中字母和箭頭表示)。(2)圖二中,要使圖二中的圖像的效果由丁變成乙,需要轉動 (填數字)換成高倍鏡。(3)圖四是小剛畫出的口腔上皮細胞,其中結構①的作用是 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 中。【答案】(1)生理鹽水;c→a→d→b(2)5(3)保護;細胞核【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滴的是清水,由圖二可知,之多的是口腔上皮細胞的裝片。(2)1目鏡;2粗準焦螺旋;3細準焦螺旋;4物鏡;5轉換器。丁變成乙,放大倍數變大,需要轉動的是物鏡轉換器,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3)圖四中: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質、③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遺傳控制,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c滴→a刮→a涂→d蓋→b染,故圖一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c步驟是往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形態細胞防止失水變形。(2)物鏡安放在轉換器上,轉動5轉換器,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鏡頭。(3)圖四中,①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③]細胞核中。(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c滴→a刮→a涂→d蓋→b染,故圖一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c步驟是往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形態細胞防止失水變形。(2)物鏡安放在轉換器上,轉動5轉換器,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鏡頭。(3)圖四中,①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③]細胞核中。34.(2024七上·浙江月考)流程圖可以表明事件發生的順序。請你根據細胞的發現過程,構建一個流程圖,用于展示胡克、施萊登、施旺、魏爾肖等人在認識細胞的過程中所做的貢獻。【答案】虎克發現并命名細胞→施萊登、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解析】【分析】細胞的發現以及細胞學說的建立,不是單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幾代人共同智慧的結晶。要熟悉不同的科學家作出的貢獻和提出的理論,并據此作出排序。【詳解】1665年,一位名叫胡克的英國科學家, 用自己精心改良的顯微鏡觀察瓶塞的軟木,發現了蜂窩狀的小室,并把這些小室稱之為“細胞”,這就是人類了解植物基本構造的開端;19世紀30年代, 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歸納, 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嘯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豐富和完善了細胞學說,對細胞學說作了重要補充。故細胞發現過程的流程圖是:虎克發現并命名細胞→施萊登、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35.(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同學為了測定科學課本內一張紙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驟:①量出一本書的厚度,記錄L(不含書皮)。②選用學生用三角尺并檢查零刻度線是否磨損(設:沒有磨損);③翻看科學書最后一頁的頁碼,記錄n;④用表示科學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將上述各措施中錯誤的步驟改正為 ;為了減小誤差,步驟①應該如何改進? 。【答案】用表示物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對本書的厚度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采用累積法測量紙的厚度時,紙的厚度等于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而不是頁數。通過多次測量并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減小誤差?!窘獯稹坑深}意可以看出在步驟④中把紙的張數和頁數混淆了,應當是除以張數,不是除以頁數n,所以此步驟應改為用表示物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應將步驟①中的書的厚度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36.(2024七上·浙江月考).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了“制作植物細胞的模型”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觀察、制作、評價三個環節。(1)【觀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其原因是: 。(2)【評價】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制定的量規:根據量規中的“結構完整性”評價指標,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為“待改進”,請指出該模型的2處缺陷: 、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結構完整性 結構完整,無缺失 結構較完整有1處缺失 或缺陷 結構不完整有2處及 以上缺失或缺陷材料與匹配 模型材料能體現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材料能體現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選擇未能體現細胞結構的功能【答案】(1)洋蔥鱗片葉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2)細胞核位于細胞質中,不能位于液泡里;多了葉綠體,少了線粒體【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解析】【分析】(1)有折疊會影響觀察,原因是在將洋蔥表皮放置在載玻片上時沒有展平。(2)液泡中的液體為細胞液,不包含細胞核,細胞核應在細胞質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均含有葉綠體,例如洋蔥表皮就沒有葉綠體?!窘獯稹浚?)觀察時,顯微鏡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原因:洋蔥鱗片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對策:重新制作裝片,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2)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線粒體,多了葉綠體;細胞核應該位于細胞質中,而不是位于液泡中。(1)觀察時,顯微鏡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原因:洋蔥鱗片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對策:重新制作裝片,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2)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線粒體,多了葉綠體;細胞核應該位于細胞質中,而不是位于液泡中。1 / 1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階段性測試1(范圍:1.1~2.1)1.(2024七上·浙江月考)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理由是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br/>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2.(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列圖示中的“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br/>A.酒精濺出 B.液體噴出C.污染試劑 D.液體濺出3.(2024七上·浙江月考)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下列實驗過程中沒有用到這一科學原理的是( ?。?br/>A.用溫度計測出液體的溫度 B.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C.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觸角 D.用刻度尺測量科學書的寬度4.(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列數據最不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一名中學生的身高大約為160cm B.一個雞蛋的體積大約是50cm3C.一盒牛奶的體積為250mL D.教室的房間高約30米5.(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敏使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來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測得三個數據為7.48dm、74.80cm、748.0mm,則分度值相同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都不相同6.(2024七上·浙江月考)下圖是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是( ?。?br/>A. B.C. D.7.(2024七上·浙江月考)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br/>A.傾倒液體B.讀取液體體積C.測量液體溫度D. 刻度尺讀數8.(2024七上·浙江月考)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br/>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A 被酒精燈火焰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B 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 用嘴巴向火焰吹氣來滅火C 被化學試劑灼傷 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D 實驗時將水銀溫度計不小心打碎 立即報告老師,由老師及時處理A.A B.B C.C D.D9.(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同學制作并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繪出的結構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B.②還有遺傳物質,控制著細胞的生命活動C.制作該臨時裝片時,應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D.該細胞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多具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10.(2024七上·浙江月考)“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br/>A.生長和繁殖 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做出反應 D.呼吸11.(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河水,發現其中有一些能運動的綠色小顆粒,下列可以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是( ?。?br/>A.有細胞結構 B.能運動 C.呈綠色 D.體積微小12.(2024七上·浙江月考)近年來,為鼓勵綠色出行,支付寶小程序根據每天步行計數獎勵虛擬能量,請你估計成年人6000步大約有( )A.1千米 B.4千米 C.10千米 D.15千米13.(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在目鏡中已經看到細胞結構,但不夠清楚,此時要調節的部位是( )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反光鏡 D.轉換器14.(2024七上·浙江月考)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觀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5.(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明和小紅在家自制量筒。如圖所示,他們分別選擇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為材料,經過測量發現,玻璃杯最多可以裝200mL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裝450mL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勻 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勻 D.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勻16.(2024七上·浙江月考)取相同材質和規格的紅、藍、銀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別罩在相同數量、長勢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時間后,測量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葉子大?。@項活動要探究的問題是( ?。?br/>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時間的生長情況B.塑料薄膜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C.塑料薄膜的顏色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D.番茄的生長速度17.(2024七上·浙江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下圖所示的方法,則石蠟的體積是( ?。?br/>A.3毫升 B.4毫升 C.5毫升 D.6毫升18.(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4個鏡頭,若要在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最多,宜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br/>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19.(2024七上·浙江月考)小宇同學在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象,不宜觀察。此時,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換用高倍目鏡或物鏡重新觀察B.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C.選用較小的光圈和平面鏡D.換用凹面鏡并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20.(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 ?。?br/>A.0~100℃ B.-30~100℃ C.-60~140℃ D.-20~105℃21.(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1角的硬幣厚約2 ??;一瓶娃哈哈純凈水596 。22.(2024七上·浙江月考)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如圖所示的溫度計中,甲溫度計的示數為 ℃,乙溫度計的示數為 ℃。23.(2024七上·浙江月考)有一位同學在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的時候進行4次測量,測量結果分別是18.54cm,18.55cm,18.84cm,18.53cm,其中明顯錯誤的數據是 ,測量的結果應記為 。24.(2024七上·浙江月考)老師講解了不同藥品要擺放在不同的柜子里,因為藥品分為有毒、有腐蝕性﹑易燃等,根據所給的標簽貼到相應柜子門上。如圖所示,藥品有毒的是 ;藥品有腐蝕性的是 。25.(2024七上·浙江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一金屬絲的直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由圖可知,金屬絲的直徑應該是 mm。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 (填“大”、“小”或“不影響”)。26.(2024七上·浙江月考)在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小明量取90毫升水,實驗室中有圖甲所示三種規格的量筒,小明應選擇量程為 ?。ㄟx填“50mL”、“100mL”或“200mL”)的量筒,將水倒入量筒,液面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體積是 ,最后小明還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27.(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內填序號,橫線填文字):(1)圖中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圖。(2)在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中,經碘液染色后,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 ] ,該結構也是細胞的控制中心。(3)切番茄流出的紅汁水主要來自結構[ ] 中,該結構也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28.(2024七上·浙江月考)根據顯微鏡操作要點,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顯微鏡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之后,再觀察顏色較深的黑藻葉片細胞,請問此時應該如何操作( ?。?。A.改用平面反光鏡、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小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小光圈(2)①②③④⑤是有關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時,所列四種操作中,正確的順序應是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光圈④轉動轉換器⑤移動玻片29.(2024七上·浙江月考)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植物)”,媒體報道九層塔可能含有某致癌物質。小明看了媒體報道后發生了如下行為:①于是他準備了兩組老鼠,一組長期喂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②小明認為致癌物可能是黃樟素;③小明腦海中想:“九層塔中的是什么物質呢?”④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1)請將小明的行為按科學探究過程順序排列起來: ?。ㄌ钚蛱枺?。(2)②屬于小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步驟。(3)探究后,小明的想法是 ?。ㄌ睢罢_”或“錯誤”)。30.(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自制了一個簡易溫度計,A為一塑料瓶,B為吸管,通過軟木塞與A相連,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內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測出對應水柱高度h,記錄數據如下表:溫度/℃ 17 19 21 23 25 27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1)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 ?。?br/>(2)用此溫度計 (填“能”或“不能”)測29℃及其以上的溫度;(3)利用此溫度計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31.(2024七上·浙江月考)警察在破案時常根據腳印的長度來推斷出罪犯的身高,考古學家也會根據古代人腳印的長度來確定古代人的身高。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小顧同學經過認真思考,大膽的猜測:人的身高和腳長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人的腳越長,身高越高。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該同學分別測量了家中幾位親屬的身高以及他們的腳長,計算身高與腳長的比值,將結果記錄下表:稱謂 表姐 自己 爸爸 媽媽 外公 外婆身高/cm 162 158 172 162 167 165腳長/cm 22 21.5 25 23 24.5 24身高與腳長之比 7.36 7.35 6.88 7.04 6.81 6.88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 ??;(2)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小顧認為該同學的身高約為 ??;(3)小明認為該實驗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小顧調查的對象數量太少且集中在同一家庭,其結果不具代表性。你同意小明的觀點嗎? ?。ㄌ睢巴狻被颉安煌狻保?br/>32.(2024七上·浙江月考)聽長輩說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黃瓜,難道黃瓜能使蔬菜中的營養素流失嗎?【查閱資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且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實驗操作】步驟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mL水,攪拌均勻,再加入1mL碘酒溶液。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mL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mL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步驟三:取等量藍色淀粉碘溶液分別裝入兩個燒杯,分別倒入A、B兩溶液,攪拌均勻,靜置觀察。【現象記錄】組別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A錐形瓶 淀粉碘溶液十青椒和黃瓜混合汁 藍色不消褪B錐形瓶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餾水 藍色褪去根據上述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科學實驗需要控制變量。下列情況會影響測定結果的是( ?。?。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2)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 。(3)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 。(4)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 。(5)如圖所示,小石塊的體積是 。(6)甲同學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 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 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7)另有一較大礦石,放不進量筒,因此丙同學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此測量方法測得礦石的體積與它的真實值相比 ?。ㄆ?、偏小或一樣大)。33.(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圖是小剛同學進行的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并先后在視野中看到了如圖不同的物像效果,請分析回答:(1)圖一中,在步驟c處滴加的溶液是 ,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 (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2)圖二中,要使圖二中的圖像的效果由丁變成乙,需要轉動 ?。ㄌ顢底郑Q成高倍鏡。(3)圖四是小剛畫出的口腔上皮細胞,其中結構①的作用是 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 中。34.(2024七上·浙江月考)流程圖可以表明事件發生的順序。請你根據細胞的發現過程,構建一個流程圖,用于展示胡克、施萊登、施旺、魏爾肖等人在認識細胞的過程中所做的貢獻。35.(2024七上·浙江月考)某同學為了測定科學課本內一張紙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驟:①量出一本書的厚度,記錄L(不含書皮)。②選用學生用三角尺并檢查零刻度線是否磨損(設:沒有磨損);③翻看科學書最后一頁的頁碼,記錄n;④用表示科學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將上述各措施中錯誤的步驟改正為 ?。?br/>為了減小誤差,步驟①應該如何改進? 。36.(2024七上·浙江月考).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了“制作植物細胞的模型”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觀察、制作、評價三個環節。(1)【觀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其原因是: 。(2)【評價】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制定的量規:根據量規中的“結構完整性”評價指標,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為“待改進”,請指出該模型的2處缺陷: 、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結構完整性 結構完整,無缺失 結構較完整有1處缺失 或缺陷 結構不完整有2處及 以上缺失或缺陷材料與匹配 模型材料能體現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材料能體現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選擇未能體現細胞結構的功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實驗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量等方法。【解答】實驗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者驗證科學結論。 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積極應用實驗的方法。故答案為:B。2.【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不能向點燃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若需要添加酒精,應先將酒精燈熄滅?!窘獯稹緼、如果向正在燃燒的酒精燈添加酒精,那么可能引燃酒精,發生火災,“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故A符合題意;B、如果試管里的液體太多,在用酒精燈加熱時,很可能會從試管口噴出,“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B不符合題意;C、用自來水沖洗過的滴管會帶有雜質,如果放入試劑瓶中吸取藥品,就會造成污染,“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C不符合題意;D、量筒量液體直接倒入燒杯中,液體會濺出,“錯誤實驗操作”與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一致,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該題主要考查觀察與測量的不同。【解答】ABD、都是使用儀器測出相對應的數據,屬于測量;故ABD不符合;C、利用放大鏡擴大觀察范圍,從而更清楚的觀察被觀察的對象,沒有得出數據,屬于觀察;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答案】D【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在進行估測時,若某些物理量不是很熟悉,可轉化為更熟悉的物理量進行分析判斷?!窘獯稹緼、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的身高,一名中學生的身高大約160cm=1.6m,故A不符合題意;B、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約為,體積大約是故B不符合題意;C、一盒普通牛奶的體積約為250mL,約250g,故C不符合題意;D、教室的房間高約3米,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詳解】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要在精確值后估讀一位。【解答】甲:對于“7.48dm”,“4”對應的單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乙:對于“74.80cm”,“8”對應的單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丙:對于“748.0mm”,“8”對應的單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分度值相同的是乙和丙,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尺的刻度要與被測物體緊貼,物體的一端要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整數刻度線對齊,讀數要視線要與刻度線相垂直。【解答】A、圖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B、圖中刻度尺的使用規范,方法正確,故B正確;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D、圖中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A【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俯視讀數會把數讀大,即測得的液體的體積將偏大。【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B、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凹形液面的最低處相平,故B錯誤;C、測量液體溫度時,液泡不能接觸容器的側壁和底部,故C錯誤;D、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D錯誤。故答案為:A。8.【答案】B【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燈著火,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濕抹布可以降低溫度和隔絕空氣。【詳解】A 、被酒精燈火焰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可降低燙傷處的溫度,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酒精灑在桌面上燃燒起來,不能用嘴巴向火焰吹氣來滅火,因為吹氣可能會加大火勢。應該用濕抹布蓋滅,故B錯誤,符合題意;C 、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 1 分鐘以上,可減輕試劑對皮膚的傷害,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 選項,實驗時將水銀溫度計不小心打碎,水銀有毒,應立即報告老師,由老師及時處理,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答案】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解析】【分析】圖中①是細胞膜、②是液泡。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在制作裝片時,先在裝片上滴一滴清水,作用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詳解】A、①是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故A正確;B、②是液泡,里面溶解著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質及色素,沒有遺傳物質,故B錯誤;C、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不是生理鹽水,故C錯誤;D、洋蔥表皮細胞不見光,沒有葉綠體,所以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多具有細胞壁、液泡,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答案】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可據此分辨某物體屬于生物還是非生物。選項中所有的特征均為生物具有的特征,在選擇時要根據題中的信息進行鑒別。【詳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意思是草原上的野草長得很旺,每年都會經歷枯萎和繁榮的過程。描述了頑強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說明生物具有生長和繁殖的特征。故答案為:A。11.【答案】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7.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能運動不是生物的特有特征,例如玩具賽車也能運動,但玩具賽車不屬于生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詳解】有細胞結構,可以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其他選項均不屬于生物的特征,不能作為判斷這些小顆粒是生物的依據。故答案為:A。12.【答案】B【知識點】估測【解析】【分析】估測成年人一步的距離,然后乘以步數得到步行的距離。【解答】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步行時,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7m,則6000步的距離大約為:0.7m/步×6000步=4200m≈4km,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3.【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地的步驟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反光鏡的作用是調節視野亮度,轉換器用于固定物鏡,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整放大倍數。【解答】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首先對光,然后,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找到物像,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把物像調清楚。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在目鏡中已經看到細胞結構,但不夠清楚,此時應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故答案為:B。14.【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①為固定裝片;②④為調焦,先將物鏡向下調,眼睛注視物鏡和玻片之間的距離,防止壓壞玻片,再向上調整物鏡,眼睛注視目鏡,尋找清晰的像;③是對光,直至視野中出現一個明顯的光圈。【解答】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四步。一、取鏡與安放(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二、對光,即圖中的③(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2)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三、觀察(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即圖中的①。(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即圖中的②。(3)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圖中的④。四、整理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所以答案選擇:③→①→②→④。故答案為:C。15.【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由圖可知,玻璃杯上下同寬,與量筒類似,刻度均勻;塑料瓶上下不一樣寬,類似于量杯,刻度不均勻。【解答】玻璃杯容積小,所以量程小,塑料瓶量程大,玻璃杯是柱體,刻度均勻,塑料瓶刻度不均勻。A、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故A錯誤;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勻,故B正確;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不均勻,故C錯誤;D、塑料瓶量程大,刻度不均勻,故D錯誤。故答案為:B。16.【答案】C【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根據題意,本題是探究紅、藍、銀灰、黑四色相同材質和規格的塑料薄膜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故選:C。17.【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石蠟的體積等于石蠟、鐵塊和水的總體積減去鐵塊和水的體積,即圖4物體的總體積減去圖2物體的體積。【解答】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則石蠟的體積V= V2 V1=59mL 54mL=5mL故答案為:C。18.【答案】A【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越高,鏡頭越短。有螺紋的是目鏡,即甲和乙是目鏡,且乙的放大倍數更大,有螺紋的是物鏡,即丙和丁是物鏡,且丙的放大倍數更大。【解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又甲、乙一端無螺紋為目鏡,丙、丁有螺紋為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甲和短物鏡丁。故答案為:A。19.【答案】B【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細胞重疊不是顯微鏡操作導致的,而是制作玻片時沒有將細胞涂抹均勻,所以更換物鏡、調整平面鏡和細準焦螺旋均不能解決問題。【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涂過程中要求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以便于觀察,若發現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象,應該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故答案為:B。20.【答案】C【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可知溫度變化100℃,移動50格,即每移動一格,表示溫度改變2℃,據此分析?!窘獯稹坑深}意知,0~100℃間小格數n=80格-30格=50格此溫度計每一小格的溫度而0℃以下有30小格,所以最低溫度t最低=-2℃×30=-60℃而100℃以上的小格數n1=100格-80格=20格所以最高溫度t最高=100℃+2℃×20=140℃所以此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60~140℃,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1.【答案】mm;mL【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水的密度為1克每立方厘米,根據一瓶水的質量可計算一瓶水的體積,注意單位換算,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解答】10枚1角的硬幣總厚度約為2cm,故每一枚厚約2mm。一瓶娃哈哈純凈水質量約為600g,其體積約為故一瓶娃哈哈純凈水596mL。22.【答案】熱脹冷縮;-15;38.5【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得的。溫度計刻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說明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解答】液體溫度計是根據玻璃泡內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甲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往下越來越大,則示數為-15℃。乙圖中是體溫計,分度值為0.1℃,讀數為38.5℃。23.【答案】18.84cm;18.54cm【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解析】【分析】每次測量存在誤差,但數據差異較小,若差異過大,說明該數據為錯誤數據,在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時應舍棄?!窘獯稹坑猛豢潭瘸邷y量的數據中最后一位是估讀值,可以不同,剩下的為準確值,需要相同,因此18.84cm是錯誤數據。根據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得物體的長度為24.【答案】甲;丙【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要熟悉實驗室常見的標識,藥品要根據性質分類放置到貼有對應標識的柜子中。【解答】甲警告標志是當心中毒,乙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丙警告標志是當心腐蝕。藥品有毒的是甲;藥品有腐蝕性的是丙。25.【答案】1.25;大【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金屬絲的直徑過小,不易直接測量,可通過累積法進行測量,?!窘獯稹繄D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金屬絲的長度為圖示中金屬圈的匝數為36匝,則金屬絲的直徑應該是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根據上述計算公式可知,測量的結果將偏大。26.【答案】100mL;88mL;膠頭滴管【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待液面距離刻度線2-3厘米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直至凹液面與對應刻度線相切?!窘獯稹坑昧客擦咳∫后w時,應該選擇比所測液體體積略大的量筒,因為小科要量取90mL水,所以應該選擇100mL的量筒。用量筒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該與凹液面相平,故此時水的體積是88mL;然后再用膠頭滴管慢慢加水至90毫升。27.【答案】(1)甲(2)④;細胞核(3)⑤;液泡【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解析】【分析】(1)圖中: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葉綠體,④細胞核,⑤液泡,⑥細胞質,⑦線粒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細胞壁能支持細胞,所以植物細胞外形更堅挺。(2)染色最深的是染色體,在細胞核中。(3)水果、蔬菜的香味、酸甜味都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窘獯稹浚?)植物細胞和動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2)④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使用碘液染色時,著色較深的部位是④細胞核。(3)⑤液泡中含有細胞液,能夠溶解多種物質,番茄流出的汁液是細胞液,位于⑤液泡中。(1)植物細胞和動物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2)④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因此在使用碘液染色時,著色較深的部位是④細胞核。(3)⑤液泡中含有細胞液,能夠溶解多種物質,番茄流出的汁液是細胞液,位于⑤液泡中。28.【答案】(1)C(2)⑤④③②【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口腔上皮細胞顏色較淺,所以視野較暗時更易觀察,接著觀察植物細胞,應增加視野亮度,所以換用大光圈和具有聚光作用的凹面鏡。(2)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應先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轉換物鏡轉換器,注意不能調整粗準焦螺旋,否則將觀察不到像?!窘獯稹浚?)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由于需要觀察的黑藻葉片細胞顏色較深,需要光線進入的多,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需要選用的是凹面鏡和大光圈。(2)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所以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移動玻片、④轉動轉換器、③調節光圈、②轉動細準焦螺旋,故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④③②。(1)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由于需要觀察的黑藻葉片細胞顏色較深,需要光線進入的多,才能看清它的結構,所以需要選用的是凹面鏡和大光圈。(2)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所以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移動玻片、④轉動轉換器、③調節光圈、②轉動細準焦螺旋,故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④③②。29.【答案】(1)③②①④(2)建立假設(3)錯誤【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圍繞提出的問題展開,所以應先提出問題,再建立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方案獲得證據,最后根據所得證據得出結論。(2)②是小明的猜想,所以屬于的是建立假設環節。(3)根據實驗現象--兩組小鼠都沒患病可知,假設錯誤。【解答】(1)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故科學探究的過程按順序排列起來為:③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設,①實施計劃,④得出結論。(2)建立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應屬于科學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設。(3)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因此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說明假設是錯誤的。(1)由分析可知:科學探究的過程按順序排列起來為:③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設,①實施計劃,④得出結論。(2)建立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應屬于科學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設。(3)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因此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說明假設是錯誤的。30.【答案】(1)玻璃泡(2)不能(3)測量范圍小【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溫度計的原理是氣體或液體的熱脹冷縮,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每升高2℃,液柱下降5cm,27℃時,液柱高度只有4.2cm,小于5cm,所以不能測量29℃及以上的溫度。(3)由(2)可知,該溫度計只能測量29℃以下溫度,測量范圍較小?!窘獯稹浚?)圖中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因此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能看出,溫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體會下降5cm之多,故在27℃時的液柱總長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該溫度計是不能測出29℃及其以上的溫度。(3)據上面的第(2)題不難看出,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很小,且測量結果受外界氣壓的影響。(1)圖中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工作的,因此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分析表中數據能看出,溫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體會下降5cm之多,故在27℃時的液柱總長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該溫度計是不能測出29℃及其以上的溫度。(3)據上面的第(2)題不難看出,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很小,且測量結果受外界氣壓的影響。31.【答案】(1)刻度尺(2)157.5cm(3)同意【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儀器。(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身高約為腳長的7倍,據此可估測該同學的身高。(3)該同學的探究具有偶然性,應測量不同家庭的對象,獲得具有普遍性的規律?!窘獯稹浚?)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則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2)分析實驗數據,幾次實驗中身高與腳長之比的平均值為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該同學的身高約為(3)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還用不同的主體進行多次實驗,因此同意小明的觀點。(1)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則小顧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2)分析實驗數據,幾次實驗中身高與腳長之比的平均值為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2.5厘米,該同學的身高約為(3)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還用不同的主體進行多次實驗,因此同意小明的觀點。32.【答案】(1)A;B(2)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藍色不消褪(4)V2-V1(5)20mL(6)B;C(7)偏大【知識點】體積的測量;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的是不同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則應控制果汁種類外的條件相同。(2)攪拌可以讓混合液中的物質混合均勻,反應更快。(3)由“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進行分析。(4)小石塊的體積等于小石塊和水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5)由(4)可知,石塊的體積等于右圖中的刻度減去左圖中的刻度。(6)測量結果偏小,可能是水的體積測量值偏大,或總體積測量值偏小,據此進行分析判斷。(7)石塊的體積等于從量筒中倒入到燒杯中的水的體積,由于石塊會帶出部分水,可知從量筒中倒入的水的等于石塊的體積加表面水的體積,可知結果偏大。【解答】(1)控制變量以必須保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現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維生素含量受到影響,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故A符合題意;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滴入液體體積的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故B符合題意;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也不會影響測定結果,因此對實驗沒有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2)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毫升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在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黃瓜混合汁實驗中,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藍色不消褪。(4)將石塊物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則石塊的體積= V2-V1。(5)圖中50mL到100mL之間有5個格,所以分度值是10mL;小石塊的體積是110mL-130mL= 20mL。(6)A、量筒的示數與石塊浸入水中深度無關,故A錯誤;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示數偏小,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故B正確;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放入石塊后的示數就變小了,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故C正確;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BC。(7)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1)控制變量以必須保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現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A、混合液放置時間不同,維生素含量受到影響,會影響到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B、被測混合液的體積不同,滴入液體體積的不同,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符合題意;C、錐形瓶的大小不同也不會影響測定結果,因此對實驗沒有影響,不符合題意。故選AB。(2)步驟二:分別榨取新鮮黃瓜汁與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別倒入A、B兩錐形瓶中,再分別加入黃瓜汁、蒸餾水各40毫升混勻,放置60分鐘,中間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在步驟二中每隔10分鐘攪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度;(3)維生素C能使藍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在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黃瓜混合汁實驗中,能證實黃瓜汁把維生素C分解了的實驗現象是藍色不消褪;(4)將石塊物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則石塊的體積= V2-V1;(5)圖中50mL到100mL之間有5個格,所以分度值是10mL;小石塊的體積是110mL-130mL= 20mL;(6)A、量筒的示數與石塊浸入水中深度無關,錯誤;B、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示數偏小,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正確;C、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放入石塊后的示數就變小了,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小,正確;D、改用粗線拴住石塊,放入石塊后與放入前的示數差就會變大,錯誤。故選BC;(7)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33.【答案】(1)生理鹽水;c→a→d→b(2)5(3)保護;細胞核【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滴的是清水,由圖二可知,之多的是口腔上皮細胞的裝片。(2)1目鏡;2粗準焦螺旋;3細準焦螺旋;4物鏡;5轉換器。丁變成乙,放大倍數變大,需要轉動的是物鏡轉換器,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3)圖四中: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質、③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遺傳控制,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c滴→a刮→a涂→d蓋→b染,故圖一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c步驟是往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形態細胞防止失水變形。(2)物鏡安放在轉換器上,轉動5轉換器,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鏡頭。(3)圖四中,①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③]細胞核中。(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c滴→a刮→a涂→d蓋→b染,故圖一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c步驟是往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形態細胞防止失水變形。(2)物鏡安放在轉換器上,轉動5轉換器,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鏡頭。(3)圖四中,①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③]細胞核中。34.【答案】虎克發現并命名細胞→施萊登、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解析】【分析】細胞的發現以及細胞學說的建立,不是單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幾代人共同智慧的結晶。要熟悉不同的科學家作出的貢獻和提出的理論,并據此作出排序。【詳解】1665年,一位名叫胡克的英國科學家, 用自己精心改良的顯微鏡觀察瓶塞的軟木,發現了蜂窩狀的小室,并把這些小室稱之為“細胞”,這就是人類了解植物基本構造的開端;19世紀30年代, 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歸納, 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嘯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豐富和完善了細胞學說,對細胞學說作了重要補充。故細胞發現過程的流程圖是:虎克發現并命名細胞→施萊登、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魏爾肖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35.【答案】用表示物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對本書的厚度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采用累積法測量紙的厚度時,紙的厚度等于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而不是頁數。通過多次測量并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減小誤差?!窘獯稹坑深}意可以看出在步驟④中把紙的張數和頁數混淆了,應當是除以張數,不是除以頁數n,所以此步驟應改為用表示物理書內每張紙的厚度,記錄d。應將步驟①中的書的厚度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36.【答案】(1)洋蔥鱗片葉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2)細胞核位于細胞質中,不能位于液泡里;多了葉綠體,少了線粒體【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解析】【分析】(1)有折疊會影響觀察,原因是在將洋蔥表皮放置在載玻片上時沒有展平。(2)液泡中的液體為細胞液,不包含細胞核,細胞核應在細胞質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均含有葉綠體,例如洋蔥表皮就沒有葉綠體?!窘獯稹浚?)觀察時,顯微鏡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原因:洋蔥鱗片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對策:重新制作裝片,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2)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線粒體,多了葉綠體;細胞核應該位于細胞質中,而不是位于液泡中。(1)觀察時,顯微鏡視野中出現如圖甲的折疊現象,原因:洋蔥鱗片表皮未在載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疊;對策:重新制作裝片,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2)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該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線粒體,多了葉綠體;細胞核應該位于細胞質中,而不是位于液泡中。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階段性測試1(范圍:1.1~2.1)(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科學階段性測試1(范圍:1.1~2.1)(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