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濱江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階段性檢測科學試題1.(2024七上·紹興月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解答】選項A、C、D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并能作出相應的假設,而B選項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故選B。2.(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C.讀體積 D.測量溫度【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測量液體溫的操作分析。【解答】A、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C、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D、測量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要浸入液體中,圖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4七上·紹興月考)第33屆奧運會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40金,創境外參賽新高。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從而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C.建立假設 D.獲取事實與證據【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權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從而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4.(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答案】D【知識點】單位換算【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故選D。5.(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實驗室操作不正確的是( )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答案】C【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判斷。【解答】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使其快速降溫,故A正確不合題意;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盡最大程度減小試劑在手上的濃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這樣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錯誤符合題意;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通過隔絕空氣的方式滅火,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2024七上·紹興月考)要想一次盡可能準確地量出80毫升的酒精,下列四種規格的量筒(第一個數字是測量范圍,第二個數字是最小刻度)中比較合適的是( )A.50毫升,5毫升 B.100毫升,2毫升C.250毫升,5毫升 D.500毫升,10毫升【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在測量時,測量工具的最大值決定了它的測量范圍,而分度值決定了它的精確程度。一般情況下,測量工具的測量范圍要大于被測的物理量,而分度值越小,則測量越準確,據此分析即可。【解答】酒精的體積為80毫升,而A中量筒的量程只有50毫升,故A不合題意;在剩余的三個量筒中,B中量筒的分度值2mL最小,因此它測量的最準確,故B正確,而C、D錯誤。故選B。7.(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關于各種儀器的零刻度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沒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來測物體的長度B.量杯也有零刻度的C.溫度計一般都有零刻度,但體溫計沒有零刻度D.量筒也有零刻度的【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規范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測量長度時,物體的邊線只要對準一個刻度尺上的整刻度即可,不必對準0刻度,因此沒有零刻度的刻度尺可以用來測物體的長度,故A錯誤;B.量杯上沒有0刻度線,故B錯誤;C.溫度計一般都由零刻度,而體溫計的測量范圍35℃~42℃,所以沒有零刻度,故C正確;D.量筒沒有零刻度線,故D錯誤。故選C。8.(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答案】B【知識點】估測【解析】【分析】通過自己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了解,結合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測。【解答】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50分米3,故A不符合實際;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故B符合實際;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實際;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42℃,故D不符合實際。故答案為:B。9.(2024七上·紹興月考)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首先計算出這本書紙片的張數,再用總厚度除以張數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每張紙上正反有2頁,則書本紙張的張數為張=130張,則一張紙的厚度為。故選D。10.(2024七上·紹興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下列為某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以及對應的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A.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測量結果偏小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測量結果偏大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測量結果偏大【答案】A【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對體積、長度、溫度的測量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則出的結果等于鐵絲直徑和中間空隙之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錯誤;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溫度,因此拿出后示數會迅速降低,即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此時卷尺上的長度單位會偏大,根據”測量結果=“可知,此時測量結果偏小。故選A。11.(2024七上·紹興月考)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設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答案】B【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解答】要探究“東倒西歪”的鋸齒對鋸木頭時阻力的影響,應采取控制變量法,只改變鋸齒的形狀,控制其它的可變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鋸子、同一塊硬木頭等;然后比較用力情況;分析比較四個選項可知:只有B選項是只改變鋸齒的形狀,控制其它的可變因素相同,來比較用力情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是不符合的,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說,重新實驗B.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C.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D.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答案】A【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實驗結果與猜想不符,說明猜想是錯誤的,應該改變猜想,重新實驗。【解答】AD、經過實驗論證(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說明猜想是錯誤的,應該修改猜想,再進行實驗論證,故A正確,D錯誤;BC、應新生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的結果,故BC錯誤;故選A。13.(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面數據中用同一刻度尺測量的是(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長度測量結果的最后一位為估讀值,在倒數第二位為分度值,哪兩個的分度值相同,那么它們使用的就可能是同一刻度尺。【解答】①1.52m,倒數第二位“5”的單位為dm;②23.0mm,倒數第二位“3”的單位為mm;③4.8cm ,倒數第二位“4”的單位為cm;④0.72dm,倒數第二位“7”的單位為cm。那么使用同一刻度尺的是③④。故選C。14.(2024七上·紹興月考)要給教室的窗框配一塊玻璃。下面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時,所配的玻璃與窗框之間需要比較密縫。所選的刻度尺精確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確度要求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測量出玻璃的長度。【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錯誤;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較大,誤差會比較大,B錯誤;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精確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確;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游標卡尺適合測微小的物體的直徑,長度不夠,不適合測量玻璃的長度,D錯誤。故選C15.(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麗同學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小麗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測量小石塊的體積,正確的步驟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用量筒測體積讀數時,主要應該平視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仰視讀數是偏小的,所以會導致實際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的體積大于V1,所以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其實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題意;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所以實際水和石頭的總體積V2是偏小的,所以用該數據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題意;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所以讀數V2是比真實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讀數也偏小,測量結果偏小,故C符合題意;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會導致V2偏大,所以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的數值也會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麗想測量一杯水的溫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沒有刻度的溫度計,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先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在對應的液柱上端處做了一個記號A,然后在1標準大氣壓下,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時間后,也在對應的液柱上端做好記號B,用刻度尺測得兩標記間的距離是40cm。然后她用此溫度計來測量一杯水的溫度,發現液柱所處的位置距離B點10cm,則這杯水的溫度是( )A.75℃ B.55℃ C.35℃ D.25℃【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溫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處位置距B點10cm時的溫度。【解答】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液柱的長度為A,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的溫度是100℃,液柱的長度為B,AB間的距離是40cm,則1cm液柱表示的溫度;此溫度計來測量一杯水的溫度時,發現液柱所處的位置距離B點10cm,則液柱距離A點30cm,則水的溫度為30cm×2.5℃/cm=75℃,故A正確。故選:A。17.(2024七上·紹興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它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繩子體積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盒的體積是1cm3B.沒有步驟A和C也能測出塑料盒體積C.根據C和D可以測出塑料盒的體積D.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有沉墜法、針壓法和助沉法。【解答】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金屬環浸沒在水中,讀出水的體積V1=54mL,再用金屬環和塑料盒一塊浸沒水中,讀出總體積V2=60mL,則塑料盒的體積V=V2-V1=60mL-54mL=6mL=6cm3,所以A不符合題意;B、測量塑料盒的體積需要先知道水和金屬環的總體積,因此步驟C是必要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C、塑料盒的體積由步驟D中體積減去C中體積得出,因此需要C和D兩個步驟來測量體積,所以C符合題意;D、塑料盒的體積等于金屬環、塑料盒、水的總體積和金屬環、水的體積之差,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8.(2024七上·紹興月考)“夸贊禮”是中華傳統禮節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學倡導“夸贊禮”并繪制成宣傳畫如圖所示,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長度約0.6m,由圖可知兩人的面部相隔約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9.(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測量前的示數為37℃,測量甲后還是37℃,即示數沒有變化,那么甲的體溫無法獲得。測量乙的體溫前溫度計甩過,則測量乙的體溫準確。測量丙的結果為37.5℃>37℃,因此丙的體溫也準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0.(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舟同學就醫后,醫生建議使用圖退燒藥水,每次10毫升,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舟俯視讀數,那么他實際所量取藥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答案】A【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量筒讀數時“俯大仰小”的規律分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小濱俯視讀數,根據“俯大仰小”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藥水的體積偏小,即小于10毫升。故選A。21.(2024七上·紹興月考)在下列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單位或數字。(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 ;(2)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 ;(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納米= 米。【答案】mL;dm3;dm;9×104;9×104;6×10-8【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解析】【分析】(1)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2)體積的國際單位為m3,常用單位有dm3、cm3、mm3;(3)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常用單位有km,dm、cm、mm、μm和nm;(4)(5)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mL;(2)根據題意可知,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0m3,和2×105dm3;(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0cm,合1dm;(4)0.09米3=0.09×106厘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納米=60×10-9米=6×10-8米。22.(2024七上·紹興月考)請根據實驗用途,選擇相應的儀器(用序號)。(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 。【答案】③;②;④【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儀器的用途解答。【解答】(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③酒精燈;(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②試管,;(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④石棉網。23.(2024七上·紹興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請根據圖示填空。(1)如圖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有 ,其中木塊長度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值為 厘米;(2)如圖所示,溫度計的讀數為: ℃【答案】(1)AC;2.20(2)-34【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正確放置:刻度尺邊緣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測量能夠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先要弄清楚體溫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末端所對刻度相垂直;【解答】(1)A、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確;B、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B錯誤;C、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確;D、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D錯誤。故選AC。A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較小,測量更準確,則讀數為(2)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數值往下越來越大,則讀數為-34℃。(1)[1]A.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確;B.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B錯誤;C.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確;D.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D錯誤。故選AC。[2]A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較小,測量更準確,則讀數為(2)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數值往下越來越大,則讀數為-34℃。24.(2024七上·紹興月考)用10毫升量筒量取液體如右圖所示,則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 。然后從中倒出一部分液體后,把量筒放平穩,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2.4毫升,從量筒內倒出液體的體積 (填“<”“>”或“=”)4.4毫升。【答案】6.8毫升;>【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看清楚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計值。當俯視讀數時測量值會大于實際值,當仰視讀數時測量值會小于實際值。【解答】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可讀出所量液體的體積數為6.8毫升;若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小于讀數,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2.4毫升,實際要小于2.4毫升,故從量筒內倒出液體的體積>6.8毫升-2.4毫升=4.4毫升。故填:6.8毫升;>。25.(2024七上·紹興月考)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答案】熱脹冷縮;37.8;準確【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使用體溫計時,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進行讀數;(2)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解答】[1][2]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體溫計分度值是0.1℃,讀數為37.8℃。[3]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該次測得的結果準確。26.(2024七上·紹興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答案】2.50;1.4;大【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金屬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2)使用刻度尺時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與零刻線對齊,不能數錯匝數,匝與匝之間不能留有空隙。【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L=4.00cm-1.50cm=2.50cm=25.0m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匝數越多,纏繞的越緊密,越接近真實值,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27.(2024七上·紹興月考)對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蠟塊體積的測量,小明想出了如圖的測量方法。A.B.C.D. E.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B.將一枚鐵釘用繩系好;C.將鐵釘緩慢浸沒入水中,測出體積讀數;D.將蠟塊固定在鐵釘附近;E.使鐵釘和蠟塊均浸沒入水中,測出體積讀數。綜合以上步驟即可求出蠟塊的體積。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E三個步驟中都有體積的測量,就測量蠟塊體積來講,其中不必要的是 。(2)根據信息可得蠟塊的體積為 。(3)A步驟中“適量”是指 。(4)為提高實驗的精確程度,可改進的措施有(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A;23cm3;能浸沒帶有繩子的蠟塊和鐵釘且實驗過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選用更細的繩子(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步驟中有關體積的三個數據: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可讀出水的體積V1=24mLC將鐵釘緩慢浸沒入水中,可讀出鐵釘和水的體積V2=26mLE使鐵釘和蠟塊均浸沒入水中,可讀出鐵釘、蠟塊和水的總體積V3=49mL【解答】(1)若要測量蠟塊體積,單測水的體積即步驟A是不必要的。(2)蠟塊的體積為V蠟塊=V3-V2=49mL-26mL=23mL=23cm3(3)A步驟中“適量”是指能浸沒帶有繩子的蠟塊和鐵釘且實驗過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4)為提高實驗的精確程度,可選用更細的繩子(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28.(2024七上·紹興月考)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__;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答案】(1)A;B(2)70(3)偏大,礦石帶出了水【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分析各個選項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2)礦石的體積等于前后兩個量筒的示數的差;(3)注意取出石塊時會帶出部分水即可。【解答】(1)根據題目描述可知,測量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故選AB。(2)根據圖片可知,圖中礦石的體積;(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1)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100,計算 出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A.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故A符合題意;B.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故B符合題意;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故C不符合題意;D.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 就等于礦石的體積,圖中礦石的體積(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29.(2024七上·紹興月考)學習了測量知識后,小華想知道某紀念幣(如圖)的直徑與體積多大,于是進行了測量。(1)經過思考,他設計以下四種方法測紀念幣的直徑,你認為 是正確的。采用了正確方法后,小建進行了五次測量,結果分別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2厘米,你認為他應該記錄的結果是 ;(2)在測量體積時他能選擇的實驗器材有燒杯、足量的水、細線、紀念幣若干、不同規格的量筒(都能放入紀念幣),其中量筒的參數如下表,則最適合的量筒為 。量筒A 量筒B 量筒C量程/mL 500 250 250分度值/mL 5 5 2【答案】(1)丁;3.21cm(2)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組合法”測圓的直徑的方法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所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最后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2)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測量越準確。【解答】(1)甲:卡住硬幣的桌面沒有與刻度尺的某個刻度線重合,故甲錯誤;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準確找到硬幣直徑的位置,故乙、丙錯誤;丁: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硬幣,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時兩個三角板直角邊直 角邊的距離等于硬幣的直徑,故丁正確。比較可知,3.95cm明顯偏大,將其去掉,那么他記錄的結果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滿足測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準確,故選量筒C。(1)[1]甲:卡住硬幣的桌面沒有與刻度尺的某個刻度線重合,故甲錯誤;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準確找到硬幣直徑的位置,故乙、丙錯誤;丁: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硬幣,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時兩個三角板直角邊直 角邊的距離等于硬幣的直徑,故丁正確。[2]比較可知,3.95cm明顯偏大,將其去掉,那么他記錄的結果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滿足測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準確,故選量筒C。30.(2024七上·紹興月考)刻度尺使用時注意事項(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線;(2)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 ;(4)測量結果要由數值和單位兩部分組成。如圖所示,刻度尺的讀數視線正確的是 。【答案】測量范圍/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下一位;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1)使用刻度尺時,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線、認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2)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3)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值和單位。【解答】(1)刻度尺在測量物體之前,需要進行三看,即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線。(3)刻度尺的讀數需要估讀,即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刻線垂直,因此B方式讀數正確。31.(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龍同學用自制的溫度計(如圖a)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分別選用橫截面積為S1、S2(S1>S2)的細管進行實驗,把玻璃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序號 橫解面積 溫度t/oC 液柱高度h/cm1 S1 0 52 S1 20 93 S1 40 134 S2 0 65 S2 20 126 S2 40 18(1)分析比較序號 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液泡,溫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液柱高度越大;(2)小龍把自制的溫度計(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放入水中,穩定后測得液柱高度為11厘米。請結合表格數據分析,此時水的溫度是 ℃;(3)用橫截面積為S1、S2的細管分別制成的溫度計相比較,利用 (選填“S1”或“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較高;(4)為了制成的溫度計有較高的精確度,除了改變細管的橫截面積S以外,還有什么方法? 。【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內測溫液體的體積【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比較細管橫截面積S和液柱高度h的關系,就要控制其他的變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溫度t相同,改變細管橫截面積S,觀察液柱高度h的變化,據此分析解答;(2)由表中數據求出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時,液柱每增加1cm,溫度增加的數值,再求液柱高度為11厘米時,水的溫度;(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液柱變化的大小;(4)同種物質,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受熱后,體積膨脹越大。【解答】(1)橫截面積對液柱高度的影響,應該控制溫度相同、玻璃管橫截面積不同。故比較1與4、2與5、3與6均可進行探究。(2)根據橫截面積相同時,液柱高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成正比,有(3)讀表中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高。(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體積,當溫度變化相同時,液體體積越大,體積變得得就越大,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就越大。32.(2024七上·紹興月考)溫度的測量在不同場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產生活中發明了各種類型的溫度計。(1)如圖甲最早是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上方玻璃泡內裝的是空氣,玻璃管中間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環境溫度升高時, 。(2)如圖乙是小科設計并制作的一個液體溫度計。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3)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鉚在一起就可制成雙金屬片溫度計,如圖丙所示。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 (選填“A”或“B”)側。(4)輻射溫度計通過光學方法測定物體的輻射,進而得知物體的溫度。新式“紅外溫度計”又叫“測溫槍”,如圖丁所示。只要把“槍口”對準待測物體,“槍尾”的顯示屏里就能用數字直接報告那個物體的溫度。測溫槍相比普通液體溫度計的優勢是 。【答案】玻璃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換用更細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換用熱膨脹系數更大的液體;B;測量所需時間更短/測量時不需要直接接觸被測物體【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氣體溫度計利用的是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即當溫度升高時,氣體體積膨脹,溫度降低時,氣體體積收縮。根據這一原理,可以判斷玻璃管內液面的變化。(2)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其正面呈圓弧形,體溫計內的液體是水銀,而且體溫計內的水銀柱比較細,在讀數時需要放大,應用了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狀,起到放大作用。(3)雙金屬片溫度計利用的是不同金屬在相同受熱條件下膨脹程度不同的性質。當溫度升高時,膨脹程度大的金屬會向膨脹程度小的金屬一側彎曲,從而帶動指針偏轉。【解答】(1)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氣體的熱脹冷縮。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環境溫度升高時,玻璃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下降。(2)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換用熱膨脹系數更大的液體。(3)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所以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鐵的那一邊,即向B偏轉。(4)測溫槍只要把“槍口”對準待測物體,“槍尾”的顯示屏里就能用數字直接報告那個物體的溫度,具有的優點有:測量所需時間更短、測量時不需要直接接觸被測物體等。1 / 1浙江省紹興市濱江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階段性檢測科學試題1.(2024七上·紹興月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2.(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C.讀體積 D.測量溫度3.(2024七上·紹興月考)第33屆奧運會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40金,創境外參賽新高。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從而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C.建立假設 D.獲取事實與證據4.(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5.(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實驗室操作不正確的是( )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6.(2024七上·紹興月考)要想一次盡可能準確地量出80毫升的酒精,下列四種規格的量筒(第一個數字是測量范圍,第二個數字是最小刻度)中比較合適的是( )A.50毫升,5毫升 B.100毫升,2毫升C.250毫升,5毫升 D.500毫升,10毫升7.(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關于各種儀器的零刻度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沒有零刻度的刻度尺不能用來測物體的長度B.量杯也有零刻度的C.溫度計一般都有零刻度,但體溫計沒有零刻度D.量筒也有零刻度的8.(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列估算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350米3 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毫米 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90℃9.(2024七上·紹興月考)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10.(2024七上·紹興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下列為某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以及對應的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A.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測量結果偏小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測量結果偏大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測量結果偏大11.(2024七上·紹興月考)鋸子的鋸齒都“東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內。小明猜想這是為了減小鋸木頭時的阻力,并設計實驗檢驗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硬木頭和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B.用同一把鋸子,分別在“東倒西歪”和撥正鋸齒時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C.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硬木頭,比較用力情況D.用一把“東倒西歪”和另一把撥正鋸齒的鋸子分別鋸同一軟木頭,比較用力情況12.(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現在卻開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是不符合的,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說,重新實驗B.修改實驗過程,使之與假說相符C.修改結果,使之與假說相符D.實驗不成功,停止探究13.(2024七上·紹興月考)下面數據中用同一刻度尺測量的是(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14.(2024七上·紹興月考)要給教室的窗框配一塊玻璃。下面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15.(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麗同學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小麗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16.(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麗想測量一杯水的溫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沒有刻度的溫度計,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先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在對應的液柱上端處做了一個記號A,然后在1標準大氣壓下,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時間后,也在對應的液柱上端做好記號B,用刻度尺測得兩標記間的距離是40cm。然后她用此溫度計來測量一杯水的溫度,發現液柱所處的位置距離B點10cm,則這杯水的溫度是( )A.75℃ B.55℃ C.35℃ D.25℃17.(2024七上·紹興月考)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它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繩子體積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盒的體積是1cm3B.沒有步驟A和C也能測出塑料盒體積C.根據C和D可以測出塑料盒的體積D.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有影響18.(2024七上·紹興月考)“夸贊禮”是中華傳統禮節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學倡導“夸贊禮”并繪制成宣傳畫如圖所示,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19.(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20.(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舟同學就醫后,醫生建議使用圖退燒藥水,每次10毫升,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舟俯視讀數,那么他實際所量取藥水可能是(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21.(2024七上·紹興月考)在下列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單位或數字。(1)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 ;(2)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105 ;(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 ;(4)0.09米3= 厘米3= 毫升;(5)60納米= 米。22.(2024七上·紹興月考)請根據實驗用途,選擇相應的儀器(用序號)。(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 ;(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 。23.(2024七上·紹興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請根據圖示填空。(1)如圖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有 ,其中木塊長度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值為 厘米;(2)如圖所示,溫度計的讀數為: ℃24.(2024七上·紹興月考)用10毫升量筒量取液體如右圖所示,則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 。然后從中倒出一部分液體后,把量筒放平穩,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2.4毫升,從量筒內倒出液體的體積 (填“<”“>”或“=”)4.4毫升。25.(2024七上·紹興月考)體溫計是利用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小科用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如圖甲,此時小科的體溫為 ℃。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次測得的結果 (填“準確”或“不準確”)。26.(2024七上·紹興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27.(2024七上·紹興月考)對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蠟塊體積的測量,小明想出了如圖的測量方法。A.B.C.D. E.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B.將一枚鐵釘用繩系好;C.將鐵釘緩慢浸沒入水中,測出體積讀數;D.將蠟塊固定在鐵釘附近;E.使鐵釘和蠟塊均浸沒入水中,測出體積讀數。綜合以上步驟即可求出蠟塊的體積。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E三個步驟中都有體積的測量,就測量蠟塊體積來講,其中不必要的是 。(2)根據信息可得蠟塊的體積為 。(3)A步驟中“適量”是指 。(4)為提高實驗的精確程度,可改進的措施有(寫出一點即可) 。28.(2024七上·紹興月考)學習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學做了很多實驗:小科同學想測一枚大頭針的體積,具體如下:①燒杯將適量水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②再放入100枚大頭針,沉底后讀出水面所示體積V2;③一枚大頭針的體積是;(1)下列實驗與上述實驗方法相同的是______;A.測一頁紙的厚度 B.測銅絲的直徑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 D.測乒乓球的直徑(2)在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求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3)同學們對實驗(2)的測量結果提出了疑問,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大了,有的說測量結果偏小了,請談談你的意見,并說明理由: 。29.(2024七上·紹興月考)學習了測量知識后,小華想知道某紀念幣(如圖)的直徑與體積多大,于是進行了測量。(1)經過思考,他設計以下四種方法測紀念幣的直徑,你認為 是正確的。采用了正確方法后,小建進行了五次測量,結果分別是3.20厘米、3.21厘米、3.95厘米、3.20厘米、3.22厘米,你認為他應該記錄的結果是 ;(2)在測量體積時他能選擇的實驗器材有燒杯、足量的水、細線、紀念幣若干、不同規格的量筒(都能放入紀念幣),其中量筒的參數如下表,則最適合的量筒為 。量筒A 量筒B 量筒C量程/mL 500 250 250分度值/mL 5 5 230.(2024七上·紹興月考)刻度尺使用時注意事項(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線;(2)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 ;(4)測量結果要由數值和單位兩部分組成。如圖所示,刻度尺的讀數視線正確的是 。31.(2024七上·紹興月考)小龍同學用自制的溫度計(如圖a)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分別選用橫截面積為S1、S2(S1>S2)的細管進行實驗,把玻璃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序號 橫解面積 溫度t/oC 液柱高度h/cm1 S1 0 52 S1 20 93 S1 40 134 S2 0 65 S2 20 126 S2 40 18(1)分析比較序號 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液泡,溫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液柱高度越大;(2)小龍把自制的溫度計(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放入水中,穩定后測得液柱高度為11厘米。請結合表格數據分析,此時水的溫度是 ℃;(3)用橫截面積為S1、S2的細管分別制成的溫度計相比較,利用 (選填“S1”或“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較高;(4)為了制成的溫度計有較高的精確度,除了改變細管的橫截面積S以外,還有什么方法? 。32.(2024七上·紹興月考)溫度的測量在不同場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產生活中發明了各種類型的溫度計。(1)如圖甲最早是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上方玻璃泡內裝的是空氣,玻璃管中間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環境溫度升高時, 。(2)如圖乙是小科設計并制作的一個液體溫度計。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3)一般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鉚在一起就可制成雙金屬片溫度計,如圖丙所示。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 (選填“A”或“B”)側。(4)輻射溫度計通過光學方法測定物體的輻射,進而得知物體的溫度。新式“紅外溫度計”又叫“測溫槍”,如圖丁所示。只要把“槍口”對準待測物體,“槍尾”的顯示屏里就能用數字直接報告那個物體的溫度。測溫槍相比普通液體溫度計的優勢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解答】選項A、C、D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并能作出相應的假設,而B選項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故選B。2.【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測量液體溫的操作分析。【解答】A、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C、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D、測量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要浸入液體中,圖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權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從而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知識點】單位換算【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故選D。5.【答案】C【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判斷。【解答】A.被火焰燙傷皮膚,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使其快速降溫,故A正確不合題意;B.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盡最大程度減小試劑在手上的濃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C.將固體垃圾或有毒、有害廢液直接倒入水槽,這樣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故C錯誤符合題意;D.碰灑的酒精在桌面燃燒,立即用濕抹布蓋滅,通過隔絕空氣的方式滅火,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在測量時,測量工具的最大值決定了它的測量范圍,而分度值決定了它的精確程度。一般情況下,測量工具的測量范圍要大于被測的物理量,而分度值越小,則測量越準確,據此分析即可。【解答】酒精的體積為80毫升,而A中量筒的量程只有50毫升,故A不合題意;在剩余的三個量筒中,B中量筒的分度值2mL最小,因此它測量的最準確,故B正確,而C、D錯誤。故選B。7.【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規范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測量長度時,物體的邊線只要對準一個刻度尺上的整刻度即可,不必對準0刻度,因此沒有零刻度的刻度尺可以用來測物體的長度,故A錯誤;B.量杯上沒有0刻度線,故B錯誤;C.溫度計一般都由零刻度,而體溫計的測量范圍35℃~42℃,所以沒有零刻度,故C正確;D.量筒沒有零刻度線,故D錯誤。故選C。8.【答案】B【知識點】估測【解析】【分析】通過自己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了解,結合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測。【解答】 A、一個人的體積約為50分米3,故A不符合實際;B、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56毫米,故B符合實際;C、課桌距地面高度為75厘米,故C不符合實際;D、洗澡水的溫度大約是42℃,故D不符合實際。故答案為:B。9.【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首先計算出這本書紙片的張數,再用總厚度除以張數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每張紙上正反有2頁,則書本紙張的張數為張=130張,則一張紙的厚度為。故選D。10.【答案】A【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對體積、長度、溫度的測量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則出的結果等于鐵絲直徑和中間空隙之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錯誤;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溫度,因此拿出后示數會迅速降低,即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此時卷尺上的長度單位會偏大,根據”測量結果=“可知,此時測量結果偏小。故選A。11.【答案】B【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解答】要探究“東倒西歪”的鋸齒對鋸木頭時阻力的影響,應采取控制變量法,只改變鋸齒的形狀,控制其它的可變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鋸子、同一塊硬木頭等;然后比較用力情況;分析比較四個選項可知:只有B選項是只改變鋸齒的形狀,控制其它的可變因素相同,來比較用力情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答案】A【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實驗結果與猜想不符,說明猜想是錯誤的,應該改變猜想,重新實驗。【解答】AD、經過實驗論證(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說明猜想是錯誤的,應該修改猜想,再進行實驗論證,故A正確,D錯誤;BC、應新生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的結果,故BC錯誤;故選A。13.【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長度測量結果的最后一位為估讀值,在倒數第二位為分度值,哪兩個的分度值相同,那么它們使用的就可能是同一刻度尺。【解答】①1.52m,倒數第二位“5”的單位為dm;②23.0mm,倒數第二位“3”的單位為mm;③4.8cm ,倒數第二位“4”的單位為cm;④0.72dm,倒數第二位“7”的單位為cm。那么使用同一刻度尺的是③④。故選C。14.【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窗框配玻璃時,所配的玻璃與窗框之間需要比較密縫。所選的刻度尺精確度和量程都有要求,精確度要求較高,所以最小刻度要求較小的刻度尺。量程要求能一次測量出玻璃的長度。【解答】A: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0厘米的學生用尺,最小刻度符合,量程不符合,A錯誤;B: 最小刻度是1厘米,長度是1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較大,誤差會比較大,B錯誤;C: 最小刻度是1毫米,長度是2米的鋼卷尺,精確度符合,量程也符合,C正確;D: 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標卡尺,游標卡尺適合測微小的物體的直徑,長度不夠,不適合測量玻璃的長度,D錯誤。故選C15.【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測量小石塊的體積,正確的步驟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用量筒測體積讀數時,主要應該平視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仰視讀數是偏小的,所以會導致實際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的體積大于V1,所以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其實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題意;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所以實際水和石頭的總體積V2是偏小的,所以用該數據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題意;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所以讀數V2是比真實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讀數也偏小,測量結果偏小,故C符合題意;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會導致V2偏大,所以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的數值也會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溫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柱所處位置距B點10cm時的溫度。【解答】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液柱的長度為A,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的溫度是100℃,液柱的長度為B,AB間的距離是40cm,則1cm液柱表示的溫度;此溫度計來測量一杯水的溫度時,發現液柱所處的位置距離B點10cm,則液柱距離A點30cm,則水的溫度為30cm×2.5℃/cm=75℃,故A正確。故選:A。17.【答案】C【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有沉墜法、針壓法和助沉法。【解答】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金屬環浸沒在水中,讀出水的體積V1=54mL,再用金屬環和塑料盒一塊浸沒水中,讀出總體積V2=60mL,則塑料盒的體積V=V2-V1=60mL-54mL=6mL=6cm3,所以A不符合題意;B、測量塑料盒的體積需要先知道水和金屬環的總體積,因此步驟C是必要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C、塑料盒的體積由步驟D中體積減去C中體積得出,因此需要C和D兩個步驟來測量體積,所以C符合題意;D、塑料盒的體積等于金屬環、塑料盒、水的總體積和金屬環、水的體積之差,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8.【答案】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長度約0.6m,由圖可知兩人的面部相隔約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9.【答案】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測量前的示數為37℃,測量甲后還是37℃,即示數沒有變化,那么甲的體溫無法獲得。測量乙的體溫前溫度計甩過,則測量乙的體溫準確。測量丙的結果為37.5℃>37℃,因此丙的體溫也準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0.【答案】A【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根據量筒讀數時“俯大仰小”的規律分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小濱俯視讀數,根據“俯大仰小”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藥水的體積偏小,即小于10毫升。故選A。21.【答案】mL;dm3;dm;9×104;9×104;6×10-8【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解析】【分析】(1)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2)體積的國際單位為m3,常用單位有dm3、cm3、mm3;(3)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常用單位有km,dm、cm、mm、μm和nm;(4)(5)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容積約為550mL;(2)根據題意可知,一個空教室的體積約為20m3,和2×105dm3;(3)一個拳頭的寬度約為10cm,合1dm;(4)0.09米3=0.09×106厘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5)60納米=60×10-9米=6×10-8米。22.【答案】③;②;④【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儀器的用途解答。【解答】(1)用作加熱的儀器是③酒精燈;(2)少量液體反應需用②試管,;(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是④石棉網。23.【答案】(1)AC;2.20(2)-34【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正確放置:刻度尺邊緣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測量能夠達到的準確程度決定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先要弄清楚體溫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末端所對刻度相垂直;【解答】(1)A、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確;B、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B錯誤;C、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確;D、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D錯誤。故選AC。A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較小,測量更準確,則讀數為(2)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數值往下越來越大,則讀數為-34℃。(1)[1]A.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確;B.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B錯誤;C.圖中刻度尺帶刻線的一側與物體緊貼,且從0刻線開始起測,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確;D.刻度尺的有刻度線的一側沒有緊靠被測長度, 故D錯誤。故選AC。[2]A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較小,測量更準確,則讀數為(2)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刻線數值往下越來越大,則讀數為-34℃。24.【答案】6.8毫升;>【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看清楚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計值。當俯視讀數時測量值會大于實際值,當仰視讀數時測量值會小于實際值。【解答】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可讀出所量液體的體積數為6.8毫升;若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小于讀數,俯視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2.4毫升,實際要小于2.4毫升,故從量筒內倒出液體的體積>6.8毫升-2.4毫升=4.4毫升。故填:6.8毫升;>。25.【答案】熱脹冷縮;37.8;準確【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使用體溫計時,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進行讀數;(2)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解答】[1][2]體溫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體溫計分度值是0.1℃,讀數為37.8℃。[3]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該次測得的結果準確。26.【答案】2.50;1.4;大【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金屬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2)使用刻度尺時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與零刻線對齊,不能數錯匝數,匝與匝之間不能留有空隙。【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L=4.00cm-1.50cm=2.50cm=25.0m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匝數越多,纏繞的越緊密,越接近真實值,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27.【答案】A;23cm3;能浸沒帶有繩子的蠟塊和鐵釘且實驗過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選用更細的繩子(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步驟中有關體積的三個數據:A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可讀出水的體積V1=24mLC將鐵釘緩慢浸沒入水中,可讀出鐵釘和水的體積V2=26mLE使鐵釘和蠟塊均浸沒入水中,可讀出鐵釘、蠟塊和水的總體積V3=49mL【解答】(1)若要測量蠟塊體積,單測水的體積即步驟A是不必要的。(2)蠟塊的體積為V蠟塊=V3-V2=49mL-26mL=23mL=23cm3(3)A步驟中“適量”是指能浸沒帶有繩子的蠟塊和鐵釘且實驗過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4)為提高實驗的精確程度,可選用更細的繩子(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28.【答案】(1)A;B(2)70(3)偏大,礦石帶出了水【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分析各個選項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2)礦石的體積等于前后兩個量筒的示數的差;(3)注意取出石塊時會帶出部分水即可。【解答】(1)根據題目描述可知,測量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故選AB。(2)根據圖片可知,圖中礦石的體積;(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1)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再除以100,計算 出1枚大頭針的體積,用的是累積法;A.測一頁紙的厚度用的是累積法,故A符合題意;B.測銅絲的直徑用的是累積法,故B符合題意;C.測自行車輪胎的周長一般用化曲為直,故C不符合題意;D.測乒乓球的直徑用組合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2)在如圖所示的方法中,向燒杯中所添加水的體積 就等于礦石的體積,圖中礦石的體積(3)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29.【答案】(1)丁;3.21cm(2)C【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組合法”測圓的直徑的方法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所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最后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2)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測量越準確。【解答】(1)甲:卡住硬幣的桌面沒有與刻度尺的某個刻度線重合,故甲錯誤;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準確找到硬幣直徑的位置,故乙、丙錯誤;丁: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硬幣,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時兩個三角板直角邊直 角邊的距離等于硬幣的直徑,故丁正確。比較可知,3.95cm明顯偏大,將其去掉,那么他記錄的結果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滿足測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準確,故選量筒C。(1)[1]甲:卡住硬幣的桌面沒有與刻度尺的某個刻度線重合,故甲錯誤;乙丙:只用一把刻度尺不能準確找到硬幣直徑的位置,故乙、丙錯誤;丁:用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硬幣,兩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下面的直尺重合,此時兩個三角板直角邊直 角邊的距離等于硬幣的直徑,故丁正確。[2]比較可知,3.95cm明顯偏大,將其去掉,那么他記錄的結果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量筒C的量程能滿足測量要求,且分度值最小,因此它最準確,故選量筒C。30.【答案】測量范圍/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下一位;B【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1)使用刻度尺時,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線、認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2)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3)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值和單位。【解答】(1)刻度尺在測量物體之前,需要進行三看,即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線。(3)刻度尺的讀數需要估讀,即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刻線垂直,因此B方式讀數正確。31.【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內測溫液體的體積【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比較細管橫截面積S和液柱高度h的關系,就要控制其他的變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溫度t相同,改變細管橫截面積S,觀察液柱高度h的變化,據此分析解答;(2)由表中數據求出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時,液柱每增加1cm,溫度增加的數值,再求液柱高度為11厘米時,水的溫度;(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液柱變化的大小;(4)同種物質,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受熱后,體積膨脹越大。【解答】(1)橫截面積對液柱高度的影響,應該控制溫度相同、玻璃管橫截面積不同。故比較1與4、2與5、3與6均可進行探究。(2)根據橫截面積相同時,液柱高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成正比,有(3)讀表中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高。(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體積,當溫度變化相同時,液體體積越大,體積變得得就越大,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就越大。32.【答案】玻璃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下降;換用更細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換用熱膨脹系數更大的液體;B;測量所需時間更短/測量時不需要直接接觸被測物體【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氣體溫度計利用的是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即當溫度升高時,氣體體積膨脹,溫度降低時,氣體體積收縮。根據這一原理,可以判斷玻璃管內液面的變化。(2)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其正面呈圓弧形,體溫計內的液體是水銀,而且體溫計內的水銀柱比較細,在讀數時需要放大,應用了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狀,起到放大作用。(3)雙金屬片溫度計利用的是不同金屬在相同受熱條件下膨脹程度不同的性質。當溫度升高時,膨脹程度大的金屬會向膨脹程度小的金屬一側彎曲,從而帶動指針偏轉。【解答】(1)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氣體的熱脹冷縮。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環境溫度升高時,玻璃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玻璃管內液面下降。(2)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換用熱膨脹系數更大的液體。(3)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所以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鐵的那一邊,即向B偏轉。(4)測溫槍只要把“槍口”對準待測物體,“槍尾”的顯示屏里就能用數字直接報告那個物體的溫度,具有的優點有:測量所需時間更短、測量時不需要直接接觸被測物體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濱江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階段性檢測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濱江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階段性檢測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