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科學試題
1.(2024七上·龍灣期中)下列能作為判斷機器人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的是(  )
A.能否與人交流 B.能否對指令做出反應
C.能否自由移動 D.能否生長和繁殖
2.(2024七上·龍灣期中)科學實驗既要操作規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實驗基本操作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A.滴加液體 B.傾倒液體
C.點燃酒精燈 D.加熱液體
3.(2024七上·龍灣期中)皮膚的表皮細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細菌入侵的功能。構成皮膚表皮的是(  )
A.保護組織 B.上皮組織 C.結締組織 D.分生組織
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明同學借助于顯微鏡觀察了三種不同生物的細胞,把觀察結果繪制如下,則這里小明采用的科學記錄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記錄法 C.圖形記錄法 D.以上都不是
5.(2024七上·龍灣期中)2022年10月20日,描述和命名為緋紅金粟蘭的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確定緋紅金粟蘭為植物新物種。如圖為兩幅緋紅金粟蘭不同時期的圖片,此可判定“緋紅金粟蘭”是屬于(  )
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2024七上·龍灣期中)有一玩具,其外觀有金屬光澤,一些同學認為它可能是鐵質的。甲同學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甲同學的“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或假設 B.制訂探究計劃
C.獲取事實與證據 D.合作與交流
7.(2024七上·龍灣期中)森林里要召開別開生面的“爬行”動物聚會,下列動物不應被邀請的是(  )
A.陸龜 B.蜥蜴
C.蝙蝠 D.眼鏡蛇
8.(2024七上·龍灣期中)“夸贊禮”是中華傳統禮節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學倡導“夸贊禮”并繪制成宣傳畫如圖所示,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
(2024七上·龍灣期中)項目化小組在制作動物檢索表時對毛鱗魚這一生物產生了興趣,并從親緣關系、細胞結構等方面對其展開了研究。毛鱗魚靠鰭運動、鰓呼吸、身體具有鱗片也有厚實的脂肪層。根據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9.親緣確認:下列生物與毛鱗魚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A.海龜 B.黃鯔魚
C.鯨魚 D.海豚
10.結構判斷:毛鱗魚具有厚實的脂肪,控制這個遺傳性狀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壁
11.(2024七上·龍灣期中)衣藻是單細胞植物,在水中能自由游動,其結構如圖所示。衣藻歸類到植物界(  )
A.鞭毛 B.葉綠體 C.細胞核 D.伸縮泡
12.(2024七上·龍灣期中)今年 5 月, 有專家在浙江“樹排沙”保護區觀測到世界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表明浙江在鳥類保護措施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請結合鳥類數量減少的原因(如圖)判斷,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是(  )
A.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 B.嚴格控制外來物種的引進
C.健全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 D.重視樹排沙保護區的建設
13.(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麗同學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小麗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1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用刻度尺測量某一小酒杯的高度,四次測量的記錄分別為 45.6 毫米、45.5 毫米、47.3 毫米、45.5毫米,則他的測量結果應記為(  )
A.45.5 毫米 B.45.53 毫米 C.45.7 毫米 D.45.725 毫米
15.(2024七上·龍灣期中)甲、乙兩位同學使用一支已消毒顯示37℃的體溫計先后測量甲、乙體溫,體溫計的讀數均為38.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體溫一定是38.5℃ B.甲、乙的體溫一定都是38.5℃
C.乙的體溫一定低于38.5℃ D.乙的體溫一定高于38.5℃
16.(2024七上·龍灣期中)圖中圓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的共同特征。則陰影部分可以表示(  )
A.體溫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17.(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的物像從圖甲轉為圖乙,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  ②調大光圈  ③移動裝片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  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⑤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⑤
18.(2024七上·龍灣期中)市場上的防曬霜都宣稱可以防曬。暑假期間,某校學生外出徒步旅游,準備借此機會做一個關于某品牌防曬霜的實驗,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實驗人 自變量 因變量
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曬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對比顏色
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 一天后對比痛感
C.小峰 在同學的手背涂上防曬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對比痛感
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 一天后對比顏色
A.A B.B C.C D.D
19.(2024七上·龍灣期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的儀器讀數是必不可少的。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測量某地氣溫   。
(2)測量某物體長度   。
(3)測量某人體溫   。
20.(2024七上·龍灣期中)在下列儀器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序號填寫在空格上。
①燒杯;②膠頭滴管;③酒精燈;④玻璃棒;⑤藥匙;⑥試管。
可以直接被加熱容器是   ,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的是   。
21.(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表示植物個體發育不同時期結構層次,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2)圖中[a]表示細胞分裂的過程,此過程中母細胞內出現的   會平均分配到兩細胞中。對于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細胞分裂的意義是   。
(3)[b]是   過程。
22.(2024七上·龍灣期中)我校運動會剛剛落下帷幕,運動會里涉及了很多科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小元同學在參加百米賽跑時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膚,流了些血,并感到有點疼痛,當皮膚流血時,說明已經傷到    部位(選填“真皮”或“表皮”),“皮膚”應屬于結構層次中的   ,你的理由   。
23.(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實驗,經歷了以下過程:
(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元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
(2)小元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下圖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如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時所看到的圖形(大圓表示液泡、箭頭表示細胞質流動方向,小黑點表示細胞核),則實際上細胞核的位置以及細胞質流動方向是   
2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在探究“水、食鹽水煮雞蛋的快慢”進行實驗,得到如下表所示數據。
加熱時間/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水的溫度t1/℃ 90.0 93.0 95.4 97.2 99.0 100.3 100.3 100.3 100.3
食鹽水溫度t2/℃ 90.0 93.5 96.3 98.4 100.5 102.6 104.0 104.0 104.0
水的溫度t3/℃ 25.0 30.3 35.0 39.7 44.2 48.5 52.5 56.3 59.9
食鹽水溫度t4/℃ 25.0 30.8 35.8 40.6 45.5 49.6 53.8 57.4 60.8
(1)實驗室準備了兩個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燈、燒杯、適量的水和食鹽水、鐵架臺,為了完成實驗,所用測量工具除了秒表外,還需要    ;
(2)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每隔 10 秒升溫的規律是    。
(3)分析表中數據,為讓雞蛋快速煮熟,液體的初溫和液體種類該如何選擇   。
25.(2024七上·龍灣期中)蝙蝠是一種分布很廣的哺乳動物。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過什么器官來發現障礙物的”,科學家在一個大房間內豎起金屬絲制成的障礙物,然后記錄撞擊和避開障礙物的蝙蝠數量,實驗方法和結果見下表。
實驗 實驗處理方法 被觀察的蝙蝠數量 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處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雙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雙耳 1000 35
(1)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   。
(2)綜合分析表中的數據,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請你猜測蝙蝠這樣發現障礙物的功能是為了與   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相適應。
26.(2024七上·龍灣期中)斑馬身上的條紋非常醒目,如圖甲所示,條紋有什么作用呢?科學家提出以下假說:
①防蟲說:條紋能驅虻科昆蟲(如舌蠅)。
②防獵殺說:條紋能混淆捕食者的視覺從而逃避天敵。
③條形碼說:斑馬可以通過條紋識別出彼此。
科學家進行了以下實驗:挑選一批全白色的馬,隨機平均分為三組,分別套上材質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如圖乙所示。放養在同一環境中,分別記錄30分鐘內降落到各組馬外套上的舌蠅數量,并繪制圖像如圖丙所示。
(1)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   。
(2)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   。
(3)實驗結果能否為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說提供證據?請說明理由。   
27.(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為五種植物及其分類檢索表,根據分類檢索表回答下列問題
(1)將檢索表空白處應該填   ;
(2)胎生狗脊在檢索表對應的字母是   ;(填W、Q、R、T或P)
28.(2024七上·龍灣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鏡、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臺“簡易顯微鏡”(如圖甲)。調節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和放大鏡A、B三者之間的距離,可實現與圖乙所示光學顯微鏡相似的成像效果。針對“簡易顯微鏡”的評價表如下。
“簡易顯微鏡”評價表(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效果明顯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但不效果明顯 不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
(1)放大鏡A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結構名稱)。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放片后該進行如何操作獲得較清晰物像   。
(3)根據評價表,該簡易顯微鏡“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一”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29.(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利用試劑瓶、細玻璃管、橡皮塞、煤油制作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甲,請回答以下問題:
(1)請寫出小元確定0 ℃刻度線的方法:   ;
(2)小元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請說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
(3)如圖乙是小元利用現成溫度計和刻度尺自制溫度計的示意圖,顯示紙左側是溫度(單位是℃)、右側為細玻璃管液柱高度(單位是cm)。如果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有無生命,除此之外,生物還有能生長和發育,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新陳代謝,能呼吸等特征;
【解答】生物最大的特征是有生命,除此之外還有能生長和發育,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新陳代謝,能呼吸等特征;
能否生長和繁殖 ,是屬于生物的依據,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A、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考慮;
B、根據液體試劑的取用方法考慮;
C、根據酒精燈的熄滅方法考慮.
D、根據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的注意事項考慮;
【解答】A、滴加液體時,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要懸停在試管口的正上方,故操作錯誤;
B、液體的傾倒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故操作正確錯誤;
C、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不能用酒精燈引燃,故操作錯誤;
D、加熱液體時,應用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試管斜向上,與水平方向呈45°角,并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故操作錯誤。
故答案為:B。
3.【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植物的五大組織,分別是保護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營養組織和營養組織;動物的四大組織分別是肌肉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和神經組織;
【解答】A.保護組織,屬于植物的組織,皮膚屬于動物,A錯誤;
B.動物的上皮組織具有保護的作用,所以皮膚表皮細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細菌入侵的功能。屬于上皮組織,B正確;
C.血液、肌腱和軟骨屬于結締組織,C錯誤;
D.分生組織屬于植物組織,具有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能力,D錯誤;
故答案為:B.
4.【答案】C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科學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于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解答】小科同學借助于顯微鏡觀察了三種不同生物的細胞,把觀察結果繪制成結構圖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記錄方法是圖形記錄法。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根據題目背景信息,“緋紅金粟蘭”是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發表的新物種的描述。一般而言,名稱中帶“蘭”的植物通常屬于被子植物門,尤其是蘭科。圖中所示,該植物具有發達的輸導組織和花,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藻類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具有“花”這一器官。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答案】C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 甲同學的“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獲取事實與證據;
故答案為:C.
7.【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卵胎生。
2、哺乳動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如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哺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體溫恒定,不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提高了后代生存率高;
【解答】ABD、龜、蜥蜴、眼鏡蛇都屬于爬行動物,應該被邀請,ABD不符合題意;
C、蝙蝠屬于哺乳動物,不應該被邀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長度約0.6m,由圖可知兩人的面部相隔約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9.B
10.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大,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共同點越少,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共同點越多。
(2)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做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上面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9.毛鱗魚靠鰭運動、鰓呼吸、身體具有鱗片也有厚實的脂肪層。海龜用肺呼吸,身體具有角質的甲;黃鯔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表覆蓋鱗片;鯨魚用肺呼吸;海豚用肺呼吸;因此與毛鱗魚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黃鯔魚,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0.A、細胞質流動能加速物質的交換,A不符合題意。
B、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發育,因此毛鱗魚具有厚實的脂肪,控制這個遺傳性狀的細胞結構是細胞核,B符合題意。
C、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1.【答案】B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這些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
2、衣藻、草履蟲、變形蟲、酵母菌、細菌等單細胞生物既是一個細胞,也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它們具備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攝食、排出廢物、能運動、能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能生長和繁殖、具有遺傳變異現象等。
3、肉眼能見的動物和植物個體,一般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這些生物屬于多細胞生物。常見動物和常見植物中,大多屬于多細胞生物。
【解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它位于細胞質內。衣藻屬于植物,因為它的細胞結構中有葉綠體,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2.【答案】D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13.【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測量小石塊的體積,正確的步驟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用量筒測體積讀數時,主要應該平視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仰視讀數是偏小的,所以會導致實際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的體積大于V1,所以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其實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所以實際水和石頭的總體積V2是偏小的,所以用該數據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所以讀數V2是比真實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讀數也偏小,測量結果偏小,故C符合題意;
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會導致V2偏大,所以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的數值也會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4.【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測量是指將待測的量和供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在長度測量時,為了減少實驗的誤差,我們應該改多次測量求取平均值;
【解答】在長度測量時,為了減少實驗的誤差,我們應該改多次測量求取平均值,在這四組數據中 47.3 毫米這組數據是錯誤,其他的三組數據求取平均值,結果也精確都小數點后面一位,所以記錄的結果為=45.5mm;
故答案為:A.
15.【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因此液柱不會自己流回液泡,那么體溫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的初始溫度為37℃,測量甲的示數為38.5℃,因為示數升高,因此甲的體溫是準確的,肯定是38.5℃。再測量乙的示數仍然為38.5℃,即示數沒變,那么乙的體溫可能低于38.5℃,可能為38.5℃,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16.【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圖示陰影部分表示青蛙(兩棲動物)、鯉魚(魚類)、豬(哺乳動物)三種動物的共同特征,根據它們的體溫、呼吸、生殖的特征判斷即可。
【解答】A.青蛙、鯉魚體溫不恒定,故A不符合題意;
B.鯉魚用鰓呼吸,故B不符合題意;
C.鯉魚與青蛙都是卵生,故C不符合題意;
D.青蛙、鯉魚、豬體內都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它們都屬于脊椎動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7.【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示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比較視野甲與乙,乙視野中的物像比甲視野中的物像大且位于視野中央。
【解答】根據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即③,雖然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換上高倍鏡;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即①,由于視野變窄,視野就會變得很暗;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
故答案為:C。
18.【答案】B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改變自變量的同時,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都應該排除在外;探究防曬霜是否可以防曬時。實驗變量是防曬霜,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相同,例如時間因素、個人皮膚差異等等。
探究究防曬霜是否可以防曬時。實驗變量是防曬霜,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相同,例如時間因素、個人皮膚差異等等。
【解答】A、小琪采取兩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曬霜進行對比實驗,由于兩只手一天內被曬的時間可能不同,而讓對照實驗因影響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學性,因此,該實驗方案不合理,故A錯誤;
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對比實驗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所獲得的實驗結果較為科學,但由于被曬時間只有一天,皮膚的顏色變化不太明顯,對比痛感較為明顯,因此小成的方案比小旭的方案更加合理,故D錯誤,B正確;
C、小峰采用在同學的手背涂上防曬霜,自己的不涂。由于不同的人會因個人的體質因素不同,而讓對比實驗因影響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學性,因此,該實驗方案不合理,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19.【答案】-23℃;1.80cm;36.9℃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溫度計的讀數:首先確定零上還是零下,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
(2)刻度尺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長度,物體的長度等于物體末端和始端對應刻度的差,注意讀出估計數字。
(3)體溫計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
【解答】(1)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升時對應的刻度絕對值變小,溫度為零下,所以示數是-23℃。
(2)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1mm;物體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50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為7.30cm,物體長度為7.30cm-5.50cm=1.80cm
(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則溫度計的示數是36.9℃。
20.【答案】⑥;⑤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各儀器用途分析。
【解答】 燒杯、試管可用于加熱容器,但燒杯需墊石棉網,試管可直接加熱,藥匙可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
故答案為: ⑥ ; ⑤ 。
21.【答案】(1)細胞
(2)染色體;個體繁殖
(3)細胞分化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由圖可知:甲表示受精卵,a表示細胞分裂,b表示細胞分化,丙表示組織,丁表示器官,戊是植物體,據此解答。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分裂,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首先染色體要完成復制加倍,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使新形成的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原來細胞內的染色體保持不變。細胞分裂的意義:繁殖新個體、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
(3)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圖中b表示細胞分化。
(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分裂,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首先染色體要完成復制加倍,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使新形成的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原來細胞內的染色體保持不變。細胞分裂的意義:繁殖新個體、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
(3)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圖中b表示細胞分化。
22.【答案】真皮;器官;具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 皮膚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起保護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有立毛肌,屬于肌肉組織,有痛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熱覺感受器等,屬于神經組織;皮下組織中有很多的脂肪,對撞擊有緩沖作用
【解答】 皮膚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起保護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有立毛肌,屬于肌肉組織,有痛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熱覺感受器等,屬于神經組織;皮下組織中有很多的脂肪,對撞擊有緩沖作用;因此當皮膚流血時,說明已經傷到真皮部位,“皮膚”應屬于結構層次中的器官,你的理由具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故答案為: 真皮、器官、具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23.【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方法步驟:“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
“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2)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步驟應該是:取鏡和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放和整理。
(3)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時,需要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而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但液體的流動方向不變,即液體的流動方向和實際液體的流動方向一致,解答即可。
【解答】(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選①③。
(2)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鏡筒→用眼觀察物鏡向上轉動鏡筒。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是對光、④是觀察,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
(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視野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左側,而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右側;但細胞質的環流方向和實際細胞質的環流方向一致,視野中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選①③。
(2)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鏡筒→用眼觀察物鏡向上轉動鏡筒。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是對光、④是觀察,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
(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視野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左側,而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右側;但細胞質的環流方向和實際細胞質的環流方向一致,視野中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4.【答案】(1)溫度計
(2)先快后慢再不變
(3)選擇初溫較高的食鹽水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1)從表格的記錄數據可以看出還需要的工具是溫度計;
(2) 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每隔 10 秒升溫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再不變;
(3)從表格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想要讓雞蛋快速煮熟,液體的初溫應該高一些,液體種類選擇食鹽水;
故答案為:(1)溫度計(2) 先快后慢再不變 (3) 選擇初溫較高的食鹽水
25.【答案】(1)對照
(2)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黑暗或無光(合理即可)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我們把不作任何處理的一組叫做對照組,把有變量的一組叫做實驗組;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1)A組不作任何處理,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其對照作用;
(2)分析表格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的是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 蝙蝠這樣發現障礙物的功能是為了與黑暗或無光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相適應。
故答案為:(1)對照(2) 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 黑暗或無光(合理即可)
26.【答案】防蟲說;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能,由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或“不能,因為白馬和斑馬的品種不同”)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過程一般先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做出正確的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解答】(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從圖中可以看出: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的三組馬中,條紋組外套組的舌蠅數量最少。因此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防蟲說。
(2)對照實驗的設置原則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因此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除了選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其他條件都應相同:如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
(3)該實驗結果能夠為基于的假設提供證據。因為據圖中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
27.【答案】(1)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P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1)根據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種子的有無,可以將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
(2)生物學家根據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等特征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分類單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親緣關系越近。
【解答】(1)種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檢索表中的2是種子繁殖的植物,2a是種子外無果皮包,2b就應該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開始有了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植株生長利用。胎生狗脊屬于蕨類植物,因此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P。
(1)種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檢索表中的2是種子繁殖的植物,2a是種子外無果皮包,2b就應該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開始有了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植株生長利用。胎生狗脊屬于蕨類植物,因此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P。
28.【答案】目鏡;調節支架高度和平面鏡位置;增加鏡筒、轉換器、壓片夾等結構,并將平面鏡換成反光鏡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收納。
2、甲圖中放大鏡A相當于目鏡,放大鏡B相當于物鏡。乙圖中顯微鏡的結構有①目鏡、②粗細準焦螺旋、③細準焦螺旋、④物鏡、⑤反光鏡。
【解答】(1)放大鏡A遠離放置玻片的位置,相當于目鏡,即圖乙中的①,放大鏡B靠近放置玻片的位置,相當于物鏡。
(2)放片后應調節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再調節平面鏡調整亮度,最終獲得較清晰的物像。
(3)簡易顯微鏡中缺少鏡筒、轉換器、壓片夾等結構,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聚光,應換成反光鏡。
29.【答案】(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28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溫度計讀數時先認清量程和分度值,并區分零上和零下,根據液柱位置讀數;
(2)規定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4)吸收相同的熱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溫度升高快的液體比熱容較小,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明顯的實驗效果,所選液體的比熱容應較小。
【解答】(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小明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由乙圖可知溫度為30℃時,右側刻度尺的格數為10個,則一小格表示的溫度時
則左測“?”從10℃位置往上查對應的格數是6,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小明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由乙圖可知溫度為30℃時,右側刻度尺的格數為10個,則一小格表示的溫度時
則左測“?”從10℃位置往上查對應的格數是6,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1 / 1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質量檢測科學試題
1.(2024七上·龍灣期中)下列能作為判斷機器人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的是(  )
A.能否與人交流 B.能否對指令做出反應
C.能否自由移動 D.能否生長和繁殖
【答案】D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有無生命,除此之外,生物還有能生長和發育,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新陳代謝,能呼吸等特征;
【解答】生物最大的特征是有生命,除此之外還有能生長和發育,能繁殖,能遺傳和變異,能新陳代謝,能呼吸等特征;
能否生長和繁殖 ,是屬于生物的依據,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4七上·龍灣期中)科學實驗既要操作規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實驗基本操作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A.滴加液體 B.傾倒液體
C.點燃酒精燈 D.加熱液體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A、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考慮;
B、根據液體試劑的取用方法考慮;
C、根據酒精燈的熄滅方法考慮.
D、根據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的注意事項考慮;
【解答】A、滴加液體時,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要懸停在試管口的正上方,故操作錯誤;
B、液體的傾倒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故操作正確錯誤;
C、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不能用酒精燈引燃,故操作錯誤;
D、加熱液體時,應用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試管斜向上,與水平方向呈45°角,并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故操作錯誤。
故答案為:B。
3.(2024七上·龍灣期中)皮膚的表皮細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細菌入侵的功能。構成皮膚表皮的是(  )
A.保護組織 B.上皮組織 C.結締組織 D.分生組織
【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植物的五大組織,分別是保護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營養組織和營養組織;動物的四大組織分別是肌肉組織,結締組織,上皮組織和神經組織;
【解答】A.保護組織,屬于植物的組織,皮膚屬于動物,A錯誤;
B.動物的上皮組織具有保護的作用,所以皮膚表皮細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細菌入侵的功能。屬于上皮組織,B正確;
C.血液、肌腱和軟骨屬于結締組織,C錯誤;
D.分生組織屬于植物組織,具有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能力,D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明同學借助于顯微鏡觀察了三種不同生物的細胞,把觀察結果繪制如下,則這里小明采用的科學記錄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記錄法 C.圖形記錄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科學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于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解答】小科同學借助于顯微鏡觀察了三種不同生物的細胞,把觀察結果繪制成結構圖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記錄方法是圖形記錄法。
故答案為:C。
5.(2024七上·龍灣期中)2022年10月20日,描述和命名為緋紅金粟蘭的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確定緋紅金粟蘭為植物新物種。如圖為兩幅緋紅金粟蘭不同時期的圖片,此可判定“緋紅金粟蘭”是屬于(  )
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根據題目背景信息,“緋紅金粟蘭”是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發表的新物種的描述。一般而言,名稱中帶“蘭”的植物通常屬于被子植物門,尤其是蘭科。圖中所示,該植物具有發達的輸導組織和花,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藻類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具有“花”這一器官。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2024七上·龍灣期中)有一玩具,其外觀有金屬光澤,一些同學認為它可能是鐵質的。甲同學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甲同學的“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或假設 B.制訂探究計劃
C.獲取事實與證據 D.合作與交流
【答案】C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 甲同學的“拿磁鐵吸了一下玩具,發現玩具被吸引”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獲取事實與證據;
故答案為:C.
7.(2024七上·龍灣期中)森林里要召開別開生面的“爬行”動物聚會,下列動物不應被邀請的是(  )
A.陸龜 B.蜥蜴
C.蝙蝠 D.眼鏡蛇
【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卵胎生。
2、哺乳動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如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哺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體溫恒定,不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提高了后代生存率高;
【解答】ABD、龜、蜥蜴、眼鏡蛇都屬于爬行動物,應該被邀請,ABD不符合題意;
C、蝙蝠屬于哺乳動物,不應該被邀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2024七上·龍灣期中)“夸贊禮”是中華傳統禮節之一,“新冠”疫情期間,為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學倡導“夸贊禮”并繪制成宣傳畫如圖所示,圖中行“夸贊禮”兩位同學的面部間距d約為(  )
A.2分米 B.2米 C.6分米 D.6米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人的一只胳膊伸直長度約0.6m,由圖可知兩人的面部相隔約為d=3×0.6m=1.8m=18dm,最接近2m,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4七上·龍灣期中)項目化小組在制作動物檢索表時對毛鱗魚這一生物產生了興趣,并從親緣關系、細胞結構等方面對其展開了研究。毛鱗魚靠鰭運動、鰓呼吸、身體具有鱗片也有厚實的脂肪層。根據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9.親緣確認:下列生物與毛鱗魚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A.海龜 B.黃鯔魚
C.鯨魚 D.海豚
10.結構判斷:毛鱗魚具有厚實的脂肪,控制這個遺傳性狀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壁
【答案】9.B
10.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大,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共同點越少,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共同點越多。
(2)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做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上面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9.毛鱗魚靠鰭運動、鰓呼吸、身體具有鱗片也有厚實的脂肪層。海龜用肺呼吸,身體具有角質的甲;黃鯔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表覆蓋鱗片;鯨魚用肺呼吸;海豚用肺呼吸;因此與毛鱗魚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黃鯔魚,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0.A、細胞質流動能加速物質的交換,A不符合題意。
B、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發育,因此毛鱗魚具有厚實的脂肪,控制這個遺傳性狀的細胞結構是細胞核,B符合題意。
C、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1.(2024七上·龍灣期中)衣藻是單細胞植物,在水中能自由游動,其結構如圖所示。衣藻歸類到植物界(  )
A.鞭毛 B.葉綠體 C.細胞核 D.伸縮泡
【答案】B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這些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
2、衣藻、草履蟲、變形蟲、酵母菌、細菌等單細胞生物既是一個細胞,也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它們具備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攝食、排出廢物、能運動、能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能生長和繁殖、具有遺傳變異現象等。
3、肉眼能見的動物和植物個體,一般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這些生物屬于多細胞生物。常見動物和常見植物中,大多屬于多細胞生物。
【解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它位于細胞質內。衣藻屬于植物,因為它的細胞結構中有葉綠體,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4七上·龍灣期中)今年 5 月, 有專家在浙江“樹排沙”保護區觀測到世界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表明浙江在鳥類保護措施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請結合鳥類數量減少的原因(如圖)判斷,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是(  )
A.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 B.嚴格控制外來物種的引進
C.健全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 D.重視樹排沙保護區的建設
【答案】D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13.(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麗同學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小麗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測量小石塊的體積,正確的步驟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用量筒測體積讀數時,主要應該平視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仰視讀數是偏小的,所以會導致實際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的體積大于V1,所以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其實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所以實際水和石頭的總體積V2是偏小的,所以用該數據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所以讀數V2是比真實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讀數也偏小,測量結果偏小,故C符合題意;
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會導致V2偏大,所以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的數值也會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用刻度尺測量某一小酒杯的高度,四次測量的記錄分別為 45.6 毫米、45.5 毫米、47.3 毫米、45.5毫米,則他的測量結果應記為(  )
A.45.5 毫米 B.45.53 毫米 C.45.7 毫米 D.45.725 毫米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測量是指將待測的量和供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在長度測量時,為了減少實驗的誤差,我們應該改多次測量求取平均值;
【解答】在長度測量時,為了減少實驗的誤差,我們應該改多次測量求取平均值,在這四組數據中 47.3 毫米這組數據是錯誤,其他的三組數據求取平均值,結果也精確都小數點后面一位,所以記錄的結果為=45.5mm;
故答案為:A.
15.(2024七上·龍灣期中)甲、乙兩位同學使用一支已消毒顯示37℃的體溫計先后測量甲、乙體溫,體溫計的讀數均為38.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體溫一定是38.5℃ B.甲、乙的體溫一定都是38.5℃
C.乙的體溫一定低于38.5℃ D.乙的體溫一定高于38.5℃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因此液柱不會自己流回液泡,那么體溫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的初始溫度為37℃,測量甲的示數為38.5℃,因為示數升高,因此甲的體溫是準確的,肯定是38.5℃。再測量乙的示數仍然為38.5℃,即示數沒變,那么乙的體溫可能低于38.5℃,可能為38.5℃,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16.(2024七上·龍灣期中)圖中圓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的共同特征。則陰影部分可以表示(  )
A.體溫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有脊椎骨
【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圖示陰影部分表示青蛙(兩棲動物)、鯉魚(魚類)、豬(哺乳動物)三種動物的共同特征,根據它們的體溫、呼吸、生殖的特征判斷即可。
【解答】A.青蛙、鯉魚體溫不恒定,故A不符合題意;
B.鯉魚用鰓呼吸,故B不符合題意;
C.鯉魚與青蛙都是卵生,故C不符合題意;
D.青蛙、鯉魚、豬體內都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它們都屬于脊椎動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7.(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的物像從圖甲轉為圖乙,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  ②調大光圈  ③移動裝片
④調節細準焦螺旋  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⑤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⑤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示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比較視野甲與乙,乙視野中的物像比甲視野中的物像大且位于視野中央。
【解答】根據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即③,雖然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換上高倍鏡;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即①,由于視野變窄,視野就會變得很暗;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
故答案為:C。
18.(2024七上·龍灣期中)市場上的防曬霜都宣稱可以防曬。暑假期間,某校學生外出徒步旅游,準備借此機會做一個關于某品牌防曬霜的實驗,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實驗人 自變量 因變量
A.小棋 一只手手背上涂上防曬霜,另一只手手背不涂。 一天后對比顏色
B.小成 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 一天后對比痛感
C.小峰 在同學的手背涂上防曬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對比痛感
D.小旭 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 一天后對比顏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改變自變量的同時,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都應該排除在外;探究防曬霜是否可以防曬時。實驗變量是防曬霜,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相同,例如時間因素、個人皮膚差異等等。
探究究防曬霜是否可以防曬時。實驗變量是防曬霜,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相同,例如時間因素、個人皮膚差異等等。
【解答】A、小琪采取兩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曬霜進行對比實驗,由于兩只手一天內被曬的時間可能不同,而讓對照實驗因影響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學性,因此,該實驗方案不合理,故A錯誤;
BD、小成和小旭都是采用同一只手手背劃出兩塊相同面積的皮膚,一塊涂上防曬霜,另一塊不涂,對比實驗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所獲得的實驗結果較為科學,但由于被曬時間只有一天,皮膚的顏色變化不太明顯,對比痛感較為明顯,因此小成的方案比小旭的方案更加合理,故D錯誤,B正確;
C、小峰采用在同學的手背涂上防曬霜,自己的不涂。由于不同的人會因個人的體質因素不同,而讓對比實驗因影響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學性,因此,該實驗方案不合理,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19.(2024七上·龍灣期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的儀器讀數是必不可少的。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測量某地氣溫   。
(2)測量某物體長度   。
(3)測量某人體溫   。
【答案】-23℃;1.80cm;36.9℃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溫度計的讀數:首先確定零上還是零下,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
(2)刻度尺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長度,物體的長度等于物體末端和始端對應刻度的差,注意讀出估計數字。
(3)體溫計讀數: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的示數,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
【解答】(1)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上升時對應的刻度絕對值變小,溫度為零下,所以示數是-23℃。
(2)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1mm;物體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50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為7.30cm,物體長度為7.30cm-5.50cm=1.80cm
(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則溫度計的示數是36.9℃。
20.(2024七上·龍灣期中)在下列儀器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序號填寫在空格上。
①燒杯;②膠頭滴管;③酒精燈;④玻璃棒;⑤藥匙;⑥試管。
可以直接被加熱容器是   ,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的是   。
【答案】⑥;⑤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各儀器用途分析。
【解答】 燒杯、試管可用于加熱容器,但燒杯需墊石棉網,試管可直接加熱,藥匙可用于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
故答案為: ⑥ ; ⑤ 。
21.(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表示植物個體發育不同時期結構層次,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2)圖中[a]表示細胞分裂的過程,此過程中母細胞內出現的   會平均分配到兩細胞中。對于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細胞分裂的意義是   。
(3)[b]是   過程。
【答案】(1)細胞
(2)染色體;個體繁殖
(3)細胞分化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由圖可知:甲表示受精卵,a表示細胞分裂,b表示細胞分化,丙表示組織,丁表示器官,戊是植物體,據此解答。
【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分裂,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首先染色體要完成復制加倍,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使新形成的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原來細胞內的染色體保持不變。細胞分裂的意義:繁殖新個體、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
(3)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圖中b表示細胞分化。
(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甲是受精卵,a使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分裂,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首先染色體要完成復制加倍,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使新形成的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原來細胞內的染色體保持不變。細胞分裂的意義:繁殖新個體、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
(3)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圖中b表示細胞分化。
22.(2024七上·龍灣期中)我校運動會剛剛落下帷幕,運動會里涉及了很多科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小元同學在參加百米賽跑時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膚,流了些血,并感到有點疼痛,當皮膚流血時,說明已經傷到    部位(選填“真皮”或“表皮”),“皮膚”應屬于結構層次中的   ,你的理由   。
【答案】真皮;器官;具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 皮膚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起保護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有立毛肌,屬于肌肉組織,有痛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熱覺感受器等,屬于神經組織;皮下組織中有很多的脂肪,對撞擊有緩沖作用
【解答】 皮膚包含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起保護作用,真皮中有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有立毛肌,屬于肌肉組織,有痛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熱覺感受器等,屬于神經組織;皮下組織中有很多的脂肪,對撞擊有緩沖作用;因此當皮膚流血時,說明已經傷到真皮部位,“皮膚”應屬于結構層次中的器官,你的理由具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故答案為: 真皮、器官、具有多種組織,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23.(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實驗,經歷了以下過程:
(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元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
(2)小元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下圖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如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時所看到的圖形(大圓表示液泡、箭頭表示細胞質流動方向,小黑點表示細胞核),則實際上細胞核的位置以及細胞質流動方向是   
【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方法步驟:“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
“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2)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步驟應該是:取鏡和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放和整理。
(3)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時,需要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而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但液體的流動方向不變,即液體的流動方向和實際液體的流動方向一致,解答即可。
【解答】(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選①③。
(2)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鏡筒→用眼觀察物鏡向上轉動鏡筒。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是對光、④是觀察,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
(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視野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左側,而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右側;但細胞質的環流方向和實際細胞質的環流方向一致,視野中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故選①③。
(2)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鏡筒→用眼觀察物鏡向上轉動鏡筒。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是對光、④是觀察,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
(3)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像。視野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左側,而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核位于液泡的右側;但細胞質的環流方向和實際細胞質的環流方向一致,視野中細胞質的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4.(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在探究“水、食鹽水煮雞蛋的快慢”進行實驗,得到如下表所示數據。
加熱時間/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水的溫度t1/℃ 90.0 93.0 95.4 97.2 99.0 100.3 100.3 100.3 100.3
食鹽水溫度t2/℃ 90.0 93.5 96.3 98.4 100.5 102.6 104.0 104.0 104.0
水的溫度t3/℃ 25.0 30.3 35.0 39.7 44.2 48.5 52.5 56.3 59.9
食鹽水溫度t4/℃ 25.0 30.8 35.8 40.6 45.5 49.6 53.8 57.4 60.8
(1)實驗室準備了兩個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燈、燒杯、適量的水和食鹽水、鐵架臺,為了完成實驗,所用測量工具除了秒表外,還需要    ;
(2)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每隔 10 秒升溫的規律是    。
(3)分析表中數據,為讓雞蛋快速煮熟,液體的初溫和液體種類該如何選擇   。
【答案】(1)溫度計
(2)先快后慢再不變
(3)選擇初溫較高的食鹽水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1)從表格的記錄數據可以看出還需要的工具是溫度計;
(2) 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每隔 10 秒升溫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再不變;
(3)從表格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想要讓雞蛋快速煮熟,液體的初溫應該高一些,液體種類選擇食鹽水;
故答案為:(1)溫度計(2) 先快后慢再不變 (3) 選擇初溫較高的食鹽水
25.(2024七上·龍灣期中)蝙蝠是一種分布很廣的哺乳動物。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過什么器官來發現障礙物的”,科學家在一個大房間內豎起金屬絲制成的障礙物,然后記錄撞擊和避開障礙物的蝙蝠數量,實驗方法和結果見下表。
實驗 實驗處理方法 被觀察的蝙蝠數量 避開障礙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處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雙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雙耳 1000 35
(1)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   。
(2)綜合分析表中的數據,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請你猜測蝙蝠這樣發現障礙物的功能是為了與   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相適應。
【答案】(1)對照
(2)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黑暗或無光(合理即可)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我們把不作任何處理的一組叫做對照組,把有變量的一組叫做實驗組;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解答】(1)A組不作任何處理,設計實驗A的目的是其對照作用;
(2)分析表格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的是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 蝙蝠這樣發現障礙物的功能是為了與黑暗或無光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相適應。
故答案為:(1)對照(2) 蝙蝠主要是通過耳來發現障礙物的。 (3) 黑暗或無光(合理即可)
26.(2024七上·龍灣期中)斑馬身上的條紋非常醒目,如圖甲所示,條紋有什么作用呢?科學家提出以下假說:
①防蟲說:條紋能驅虻科昆蟲(如舌蠅)。
②防獵殺說:條紋能混淆捕食者的視覺從而逃避天敵。
③條形碼說:斑馬可以通過條紋識別出彼此。
科學家進行了以下實驗:挑選一批全白色的馬,隨機平均分為三組,分別套上材質相同的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如圖乙所示。放養在同一環境中,分別記錄30分鐘內降落到各組馬外套上的舌蠅數量,并繪制圖像如圖丙所示。
(1)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   。
(2)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   。
(3)實驗結果能否為該實驗所基于的假說提供證據?請說明理由。   
【答案】防蟲說;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能,由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或“不能,因為白馬和斑馬的品種不同”)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探究過程一般先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做出正確的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解答】(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從圖中可以看出:套上黑外套、白外套和條紋外套的三組馬中,條紋組外套組的舌蠅數量最少。因此該實驗基于的假說是防蟲說。
(2)對照實驗的設置原則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因此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除了選用的外套色彩不同外,對所選白馬的要求是其他條件都應相同:如品種相同、年齡相近、體型相似等。
(3)該實驗結果能夠為基于的假設提供證據。因為據圖中數據可知:降落到條紋外套組的舌蠅數量遠少于其它組。
27.(2024七上·龍灣期中)如圖為五種植物及其分類檢索表,根據分類檢索表回答下列問題
(1)將檢索表空白處應該填   ;
(2)胎生狗脊在檢索表對應的字母是   ;(填W、Q、R、T或P)
【答案】(1)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P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1)根據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種子的有無,可以將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
(2)生物學家根據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等特征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分類單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親緣關系越近。
【解答】(1)種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檢索表中的2是種子繁殖的植物,2a是種子外無果皮包,2b就應該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開始有了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植株生長利用。胎生狗脊屬于蕨類植物,因此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P。
(1)種子繁殖的植物包括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和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檢索表中的2是種子繁殖的植物,2a是種子外無果皮包,2b就應該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開始有了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植株生長利用。胎生狗脊屬于蕨類植物,因此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P。
28.(2024七上·龍灣期中)利用多枚放大鏡、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臺“簡易顯微鏡”(如圖甲)。調節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和放大鏡A、B三者之間的距離,可實現與圖乙所示光學顯微鏡相似的成像效果。針對“簡易顯微鏡”的評價表如下。
“簡易顯微鏡”評價表(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效果明顯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但不效果明顯 不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
(1)放大鏡A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結構名稱)。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放片后該進行如何操作獲得較清晰物像   。
(3)根據評價表,該簡易顯微鏡“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一”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答案】目鏡;調節支架高度和平面鏡位置;增加鏡筒、轉換器、壓片夾等結構,并將平面鏡換成反光鏡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收納。
2、甲圖中放大鏡A相當于目鏡,放大鏡B相當于物鏡。乙圖中顯微鏡的結構有①目鏡、②粗細準焦螺旋、③細準焦螺旋、④物鏡、⑤反光鏡。
【解答】(1)放大鏡A遠離放置玻片的位置,相當于目鏡,即圖乙中的①,放大鏡B靠近放置玻片的位置,相當于物鏡。
(2)放片后應調節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再調節平面鏡調整亮度,最終獲得較清晰的物像。
(3)簡易顯微鏡中缺少鏡筒、轉換器、壓片夾等結構,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聚光,應換成反光鏡。
29.(2024七上·龍灣期中)小元利用試劑瓶、細玻璃管、橡皮塞、煤油制作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甲,請回答以下問題:
(1)請寫出小元確定0 ℃刻度線的方法:   ;
(2)小元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請說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
(3)如圖乙是小元利用現成溫度計和刻度尺自制溫度計的示意圖,顯示紙左側是溫度(單位是℃)、右側為細玻璃管液柱高度(單位是cm)。如果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
【答案】(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28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溫度計讀數時先認清量程和分度值,并區分零上和零下,根據液柱位置讀數;
(2)規定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4)吸收相同的熱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溫度升高快的液體比熱容較小,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明顯的實驗效果,所選液體的比熱容應較小。
【解答】(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小明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由乙圖可知溫度為30℃時,右側刻度尺的格數為10個,則一小格表示的溫度時
則左測“?”從10℃位置往上查對應的格數是6,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1)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數穩定后,液柱的位置是0℃的刻度線。
(2)小明把煤油換成熱脹冷縮效果更明顯的液體時,發現該溫度計的精確度提高了,主要是由于該液體的比熱容小于煤油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更明顯。
(3)液柱高度隨溫度是均勻變化的,由乙圖可知溫度為30℃時,右側刻度尺的格數為10個,則一小格表示的溫度時
則左測“?”從10℃位置往上查對應的格數是6,則顯示紙左測“?”應該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恭城| 云安县| 民和| 颍上县| 商都县| 介休市| 广平县| 灵山县| 合水县| 大港区| 庐江县| 武宁县| 巴东县| 汨罗市| 泸定县| 利川市| 休宁县| 彩票| 会宁县| 安吉县| 广东省| 兴隆县| 凌云县| 马边| 赣州市| 长顺县| 玉龙| 绥滨县| 衡山县| 兴安县| 丁青县| 治多县| 天峻县| 子长县| 邛崃市| 磐石市| 犍为县| 公主岭市| 吉木乃县|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