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1.(2024八上·諸暨月考)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較淺的地下淡水2.(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陸地淡水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C.仙人掌發達的根系不利于適應缺水環境D.水循環的外因是水的三態變化3.(2024八上·諸暨月考)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詩詞中的“湘江北去”體現水循環的環節是( )A.蒸騰作用 B.大氣降水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4.(2024八上·諸暨月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應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洗臉水澆花B.工業污水排入江中C.垃圾丟入池塘中D.刷牙不關水龍頭5.(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有關藥品取用的操作,正確的是( )A.取粉末狀藥品 B.取塊狀固體藥品C.取用液體 D.傾倒液體(2024八上·諸暨月考)讀電解水裝置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A.a試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種可燃性氣體B.水在電解后產生氫氣和氧氣C.b試管中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7.小陽同學完成電解水實驗時,他發現當正極產生了10mL氣體時,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22mL,于是他對該現象的產生作出了如下解釋,其中不可能的是( )A.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 B.氧氣與電極發生了化學反應C.a管漏氣了 D.b管漏氣了8.這個實驗不僅可以探究水的組成,而且還可以推出一些其他的結論。下列推論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氧氣和氫氣都能燃燒B.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C.只要給液體通電,都會產生氫氣和氧氣D.水是由氫、氧組成的,不是由水分子構成的9.(2024八上·諸暨月考)以下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翱翔的人造衛星B.上升的熱氣球C.航行的“遼寧號”D.下潛的“蛟龍號”10.(2024八上·諸暨月考)為了探究“空氣產生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體積”有關,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能夠達成目的的是( )A.籃球放氣使氣球變大B.給籃球打氣C.給氣球打氣D.籃球旁增放一個氣球11.(2024八上·諸暨月考)將重6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N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10N B.6N C.4N D.2N12.(2024八上·諸暨月考)取一只瓶口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直徑的透明塑料瓶,將瓶底切去后,塑料瓶倒立放置,將乒乓球放入瓶中且保持瓶口朝下;當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靜止不動;當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一會兒向上運動。此實驗可用于( )A.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B.研究物體的沉浮條件C.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 D.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13.(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耙耙柑放入一杯水中處于漂浮狀態,去皮再次放入水中,發現其沉入水底,若在兩種情況下耙耙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和,重力分別為和,則( )A., B.,C., D.,14.(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是南極海洋冰山的美麗景象。冰山實質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塊淡水冰。據科學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熔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仍會漂浮在水面上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15.(2024八上·諸暨月考)我國研制的水下滑翔機“海燕—X”,將世界深海下潛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圖所示是水下滑翔機的模型,機身上搭載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進行收縮或膨脹.當油囊收縮時滑翔機下潛,當油囊膨脹時滑翔機上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翔機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浮沉的B.油囊收縮過程中滑翔機所受的浮力逐漸減小C.油囊膨脹時滑翔機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機的重力D.滑翔機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時排開水的重力16.(2024八上·諸暨月考)2023年3月,“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了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任務,搭載的“奮斗者”號多次完成了深度超過萬米的下潛。不考慮海水密度與潛水器體積的變化,潛水器在海面下下潛的過程中( )A.浮力不變,壓強變大 B.浮力變大,壓強變大C.浮力變大,壓強不變 D.浮力不變,壓強不變17.(2024八上·諸暨月考) “美林”是一款兒童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搖勻后服用。“美林”屬于( )A.純凈物 B.溶液 C.乳濁液 D.懸濁液18.(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關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說法:①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②溶液是純凈物,而濁液是混合物;③濁液中分散的都是固體小顆粒;④濁液都是不均一、不穩定的;⑤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19.(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則在冰塊溶化 過程中( )A.液面不變,液體不溢出 B.液面不變,液體溢出C.液面下降 D.無法確定20.(2024八上·諸暨月考)將一圓柱形木塊用細線栓在容器底部,容器中開始沒有水,往容器中逐漸加水至如圖甲所示位置,在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則由圖象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確的只有( )①木塊的重力為10N ②木塊的體積為1×10﹣3m3③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為6N ④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1.(2024八上·諸暨月考)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⑥表示的環節是 。(2)水循環的動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還有 。(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22.(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物質:①食鹽水 ②鋇餐 ③牛奶 ④血液 ⑤肥皂水 ⑥泥水 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 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 ⑨碘酒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懸濁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23.(2024八上·諸暨月考)讀水電解過程的示意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每個水分子是由 個氫原子和 個氧原子構成的。(2)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 。(3)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 ,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 。24.(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明用飲料吸管和鐵絲制作了一只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分別用它測量水和鹽水的密度時,吸管浸入液體的深度分別為h1和h2,則h1 h2(選填“大于”或“小于”)。用它測量可樂密度時,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測得的密度偏 (選填“大”或“小”)。25.(2024八上·諸暨月考)一重為0.6N的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液體中,如圖所示,雞蛋在甲中懸浮,在乙中漂浮,則雞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為 N,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選填“>”、“<”或“=”)。26.(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科同學將質量為120g的物體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當物體靜止時,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則此時物體在水中 (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27.(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圓柱體、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鹽水,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其裝置和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所示。(1)分析圖乙、丙,說明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2)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可選用 圖的裝置來進行操作;(3)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圓柱體的體積是 m3;(g取10N/kg)(4)用圖示實驗數據測出鹽水的密度是 kg/m3。28.(2024八上·諸暨月考)電解水的實驗中,往往加入一定盤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導電性(硫酸本身不會減少) ,小科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研究影響電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質量分數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氫氣體積/ 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氫氣時間/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 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2)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29.(2024八上·諸暨月考)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它在所有鯨中潛水最深且最久,號稱潛水冠軍。一頭體長19米,體積24米的成年抹香鯨可輕松潛至1000米深的海底。(1)求潛至此深度時,抹香鯨所受到的浮力大小;(2)若抹香鯨繼續下潛至2000米深的海底,它受到的浮力會變化嗎?為什么?(假設海水密度為1×103千克/米3,且不隨深度變化)30.(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面掛一實心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其底面始終與水面平行),使其逐漸浸沒入水中某一深度處。如圖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體下降距離h變化關系的圖像。(g取10N/kg)求:(1)圓柱體的重力為多少牛;(2)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3)圓柱體的密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我們直接能利用的淡水主要來自于湖泊、河流淡水以及淺層地下淡水,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少,所以要節約用水。【解答】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表面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5%是咸水,無法飲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目前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故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人類可直接利用,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答案為:D。2.【答案】B【知識點】水循環;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解答】A、陸地淡水極其有限,僅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2.53%,選項錯誤;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選項正確;C、仙人掌主要分布在沙漠中,其發達的根系利于適應缺水環境、選項錯誤;D、水循環的外因是太陽的輻射和重力作用,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3.【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從蒸騰作用、大氣降水、地表徑流、水汽輸送的相關知識概念切入解題即可。【解答】毛澤東詩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經湖南省省會長沙,最后與其它三條河流一起匯入洞庭湖。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氣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湘江的水與其他河流的水匯入洞庭湖與地表徑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愛護水資源的措施分析判斷有關的做法。愛護水資源要防止水污染,節約用水。【解答】A、洗臉水澆花可以節約用水,符合題意;B、工業污水排入江中會造成水體污染,不符合題意;C、垃圾丟入池塘中會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題意;D、刷牙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的浪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取用粉末狀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B、根據取用塊狀固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C、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項進行分析;D、根據傾倒液體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A、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將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正確;B、往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藥品時,要把試管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在試管口,然后慢慢豎起試管,錯誤;C、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要垂懸在試管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試管內,防止污染試劑,錯誤;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試管要傾斜,試管口與試劑瓶口緊挨,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圖中瓶塞沒有倒放,且標簽沒有對準手心,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6.D7.D8.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的性質和利用【解析】(1)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2)根據小陽同學完成電解水實驗時,他發現當正極產生了10mL氣體時,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22mL,即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條件比小于1:2,進行分析判斷。(3)A、根據氧氣能支持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氧氣能支持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水的宏觀組成和我國構成,進行分析判斷。6.A、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 由圖可知,a試管連接電源的負極,生成的氣體為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水通電后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C、b試管連接電源的正極,生成的氣體為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b試管中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電解后生成氫氣與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不變,則由該實驗可知,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描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A、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即剩余的氧氣比理論值小,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B、氧氣與電極發生了化學反應,剩余的氧氣少一些,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C、a管漏氣了,生成的部分氧氣逸散到空氣中,即剩余的氧氣比理論值小,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D、 b管漏氣了,即生成的部分氫氣逸散到空氣中,則試管b中剩余的氫氣少一些,則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大于1:2,解釋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8.A 、氧氣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錯誤;B、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正確;C、只有給水通電,才會產生氫氣和氧氣,不是所有液體通電,都會產生氫氣和氧氣,錯誤;D、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錯誤。故答案為:B。9.【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根據浮力的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解答】A、太空中沒有空氣,故太空中運行的“翱翔的人造衛星”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題意。B、空中上升的熱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C、在海上巡航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漂浮在水面上,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下潛的“蛟龍號”浸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答案】A【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是指在研究某個問題時,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觀察該因素的變化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從而確定該因素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解答】為了探究“空氣產生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體積”有關,控制其它要素相同,只改變排開空氣體積,題中通過電子秤來間接測量浮力的大小,只有A中沒有改變物體的總質量,即總重力大小,通過電子秤來間接測量浮力的大小才是正確的。故答案為:A。11.【答案】C【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知道把物體浸沒盛滿水的杯中溢出水的重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體受到的浮力。【解答】把物體輕輕放入盛滿清水的溢水杯中,排開的水重G排=4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水的浮力F浮=G排=4N故答案為:C。12.【答案】C【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受到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存在壓力差產生了浮力。【解答】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力不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乒乓球靜止不動;用手掌堵住瓶口,乒乓球浸沒水中,因為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力差)大于重力,乒乓球將向上運動,所以演示此實驗主要用于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時浮力小于重力。【解答】耙耙柑放入一杯水中處于漂浮狀態去皮再次放入水中,發現其沉入水底去皮后,重力減小所以故B符合題意,A 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密度不變,小于海水的密度,由此可知冰山的浮沉狀態;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重力變小,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排開水的體積變化。【解答】A、由物體浮沉條件可知,冰山在海水中漂浮,冰山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故A錯誤;B、冰山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冰山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故B錯誤;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密度仍然小于海水,所以仍會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確;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重力變小,處于漂浮狀態,浮力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故D錯誤。故答案為:C。15.【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油囊的作用分析滑翔機實現浮沉的原理;(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變化;(3)物體上浮時,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力;(4)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機身上搭載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進行收縮或膨脹,則油馕排開的水的體積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能實現浮沉,故A錯誤;B、油囊收縮時,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小,水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滑翔機受到的浮力減小,故B正確;C、油囊膨脹時,滑翔機會上浮,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滑翔機所受的浮力大于滑翔機的重力,故C錯誤;D、滑翔機本身的重力不變,上浮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重力大于滑翔機的重力,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小于滑翔機的重力,所以上浮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重力大于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故D錯誤。故答案為:B。16.【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潛水器在水面下下潛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保持不變,所處的深度變大,利用F浮=ρgV排可知浮力的變化,利用p=ρgh可知所受壓強的變化。【解答】潛水艇下潛過程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液體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再根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密度不變,液體深度增大,故受到的壓強變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7.【答案】D【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美林”是為兒童開發設計的一款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搖勻后服用,因此“美林”屬于懸濁液。故答案為:D。18.【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例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故①錯誤;②溶液和濁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錯誤;③懸濁液中分散的是固體小顆粒,乳濁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故③錯誤;④濁液都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故④正確;⑤溶液具有穩定性,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故⑤正確。故答案為:D。19.【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冰漂浮在果汁中,求出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V排。(2)求出當冰熔化之后水的體積V水。(3)比較V排與V水的大小,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大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上升;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等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不變;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小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下降。【解答】冰塊漂浮在果汁面上,所以F浮=G冰即ρ果汁gV排=ρ冰gV冰則V排=冰熔化成水之后,狀態變化,質量不變,所以ρ冰V冰=ρ水V水故V水=因為ρ果汁>ρ水,則V水>V排,又因為冰熔化前液面與杯口相平,所以液面不變,但液體會溢出。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①當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②由圖象可知,木塊全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根據F浮=ρ水gV排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木塊的體積;③木塊全部浸沒時,細線的拉力最大,對容器底部的拉力最大,此時木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繩子的拉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求出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④根據和G=mg求出木塊的密度。【解答】①由圖象可知,當容器中水的高度為6cm~12cm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塊的重力為6N,故①錯誤。②由圖象可知,木塊全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10N,由可知,木塊的體積為故②正確。③木塊全部浸沒時,細線的拉力最大,對容器底部的拉力最大,此時木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繩子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故③錯誤。④木塊的質量為木塊的密度故④正確。綜上可知,②④正確。故答案為:B。21.【答案】(1)水汽輸送(2)太陽輻射(3)③【知識點】水循環;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發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1)讀圖可知:,水循環包括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環節。圖中⑥為大氣輸送。(2)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有地球的吸引力和太陽輻射。(3)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③地表徑流。(1)讀圖可知:,水循環包括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環節。圖中⑥為大氣輸送。(2)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有地球的吸引力和太陽輻射。(3)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③地表徑流。22.【答案】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解答】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所以屬于溶液的是食鹽水、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碘酒;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所以屬于懸濁液的是鋇餐、血液、泥水;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所以屬于乳濁液的是牛奶、肥皂水、色拉油分散在水中;故填: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23.【答案】(1)2;1(2)2:1(3)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電解水的水分子分解過程示意圖表示:每兩個水分子分解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然后,每2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2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根據對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的理解,歸納在此變化過程中可得到的規律或認識。【解答】(1)由圖可知,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填2,1。(2)由圖可知,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填2:1。(3)由圖可知,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水分子最終變為氫分子和氧分子,即反應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由圖可知,反應中,水分子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所以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氫原子和氧原子。(1)由圖可知,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填2,1。(2)由圖可知,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填2:1。(3)由圖可知,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水分子最終變為氫分子和氧分子,即反應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由圖可知,反應中,水分子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所以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氫原子和氧原子。24.【答案】大于;大【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密度計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列出關系式即可求出液體的密度;(2)由于密度計漂浮時浮力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出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于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則排開液體的體積會變大,而使密度計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小,【解答】因為密度計不管是在水中還是在鹽水中,都是漂浮狀態,則有設簡易密度計的底面積為S,由可得已知,化簡可得由于密度計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變,則浮力不變,根據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當測量可樂密度時,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此時所以,密度計浸入可樂中的體積變小,浸入液體的深度減小,由于密度計的刻度是越往下對應的密度越大,所以測得的液體的密度偏大。25.【答案】0.6;<【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漂浮和懸浮條件判斷出所受浮力的大小關系,由圖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然后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解開判斷甲乙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解答】一重為0.6N的雞蛋放入甲液體中,雞蛋在甲中懸浮,浮力等于重力,雞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甲=G=0.6N懸浮時,雞蛋的密度等于甲液體的密度,雞蛋在乙中漂浮,雞蛋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26.【答案】1;沉底【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同時要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則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時,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則懸浮。此時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則下沉到液底。此時浮力小于重力。【解答】由題意知物體的重力為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因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體在沉底。27.【答案】(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2)丙、丁(3)4;4×10﹣4(4)1.1×103【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實驗,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分析圖示實驗,然后答題。(3)物體的重力與測力計拉力之差是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浮力公式求出物體的體積。(4)根據浮力公式求出鹽水的密度。【解答】(1)由圖示知道,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說明所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說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由圖示實驗知道,圖丙、丁所示實驗中物體排開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選用圖丙、丁所示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3)由圖示甲和丙知道,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所以可求出圓柱體的體積為(4)當浸沒到鹽水中時所排開的體積也等于圓柱體的體積4×10-4m3,此時圓柱體所受的浮力為所以可求出鹽水的密度為(1)由圖示知道,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說明所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說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由圖示實驗知道,圖丙、丁所示實驗中物體排開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選用圖丙、丁所示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3)由圖示甲和丙知道,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所以可求出圓柱體的體積為(4)當浸沒到鹽水中時所排開的體積也等于圓柱體的體積4×10-4m3,此時圓柱體所受的浮力為所以可求出鹽水的密度為28.【答案】硫酸濃度;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 (相同體積所需時間);水被電解導致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所以電解水的速度加快【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硫酸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大,則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硫酸濃度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2)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 (相同體積所需時間)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分析其中的原因: 水被電解導致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所以電解水的速度加快。29.【答案】(1)潛至1000米深時,抹香鯨完全浸沒在海水中,則(2)不會,因為抹香鯨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水的體積有關,與深度無關,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也不變。答:(1)抹香鯨所受到的浮力為;(2)若抹香鯨繼續下潛至2000米深的海底,它受到的浮力不會變化,因為抹香鯨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水的體積有關,與深度無關,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也不變。【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知道抹香鯨排開海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2)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30.【答案】(1)由圖可知,0-3m物體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測量的是圓柱體的重力,則圓柱體的重力為(2)圓柱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4N,則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3)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為圓柱體的密度是【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1 / 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1.(2024八上·諸暨月考)地球上可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A.河流水、固體冰川、土壤水B.河流水、埋藏較深的地下淡水、固體冰川C.河流水、固體冰川、湖泊淡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較淺的地下淡水【答案】D【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我們直接能利用的淡水主要來自于湖泊、河流淡水以及淺層地下淡水,占總水量的比例很少,所以要節約用水。【解答】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表面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5%是咸水,無法飲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目前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故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人類可直接利用,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答案為:D。2.(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陸地淡水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C.仙人掌發達的根系不利于適應缺水環境D.水循環的外因是水的三態變化【答案】B【知識點】水循環;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解答】A、陸地淡水極其有限,僅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2.53%,選項錯誤;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選項正確;C、仙人掌主要分布在沙漠中,其發達的根系利于適應缺水環境、選項錯誤;D、水循環的外因是太陽的輻射和重力作用,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3.(2024八上·諸暨月考)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詩詞中的“湘江北去”體現水循環的環節是( )A.蒸騰作用 B.大氣降水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從蒸騰作用、大氣降水、地表徑流、水汽輸送的相關知識概念切入解題即可。【解答】毛澤東詩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中的湘江,它流經湖南省省會長沙,最后與其它三條河流一起匯入洞庭湖。 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氣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湘江的水與其他河流的水匯入洞庭湖與地表徑流的形式相似,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2024八上·諸暨月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應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洗臉水澆花B.工業污水排入江中C.垃圾丟入池塘中D.刷牙不關水龍頭【答案】A【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愛護水資源的措施分析判斷有關的做法。愛護水資源要防止水污染,節約用水。【解答】A、洗臉水澆花可以節約用水,符合題意;B、工業污水排入江中會造成水體污染,不符合題意;C、垃圾丟入池塘中會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題意;D、刷牙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的浪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有關藥品取用的操作,正確的是( )A.取粉末狀藥品 B.取塊狀固體藥品C.取用液體 D.傾倒液體【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取用粉末狀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B、根據取用塊狀固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C、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項進行分析;D、根據傾倒液體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A、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將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正確;B、往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藥品時,要把試管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在試管口,然后慢慢豎起試管,錯誤;C、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要垂懸在試管上方滴加,不能伸入試管內,防止污染試劑,錯誤;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試管要傾斜,試管口與試劑瓶口緊挨,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圖中瓶塞沒有倒放,且標簽沒有對準手心,錯誤。故答案為:A。(2024八上·諸暨月考)讀電解水裝置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A.a試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種可燃性氣體B.水在電解后產生氫氣和氧氣C.b試管中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7.小陽同學完成電解水實驗時,他發現當正極產生了10mL氣體時,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22mL,于是他對該現象的產生作出了如下解釋,其中不可能的是( )A.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 B.氧氣與電極發生了化學反應C.a管漏氣了 D.b管漏氣了8.這個實驗不僅可以探究水的組成,而且還可以推出一些其他的結論。下列推論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氧氣和氫氣都能燃燒B.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C.只要給液體通電,都會產生氫氣和氧氣D.水是由氫、氧組成的,不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答案】6.D7.D8.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的性質和利用【解析】(1)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2)根據小陽同學完成電解水實驗時,他發現當正極產生了10mL氣體時,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是22mL,即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條件比小于1:2,進行分析判斷。(3)A、根據氧氣能支持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氧氣能支持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水的宏觀組成和我國構成,進行分析判斷。6.A、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 由圖可知,a試管連接電源的負極,生成的氣體為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水通電后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C、b試管連接電源的正極,生成的氣體為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b試管中的氣體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電解后生成氫氣與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不變,則由該實驗可知,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描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A、氧氣比氫氣更易溶于水,即剩余的氧氣比理論值小,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B、氧氣與電極發生了化學反應,剩余的氧氣少一些,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C、a管漏氣了,生成的部分氧氣逸散到空氣中,即剩余的氧氣比理論值小,使得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小于1:2,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D、 b管漏氣了,即生成的部分氫氣逸散到空氣中,則試管b中剩余的氫氣少一些,則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大于1:2,解釋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8.A 、氧氣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燒,氫氣具有可燃性,錯誤;B、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正確;C、只有給水通電,才會產生氫氣和氧氣,不是所有液體通電,都會產生氫氣和氧氣,錯誤;D、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錯誤。故答案為:B。9.(2024八上·諸暨月考)以下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翱翔的人造衛星B.上升的熱氣球C.航行的“遼寧號”D.下潛的“蛟龍號”【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根據浮力的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解答】A、太空中沒有空氣,故太空中運行的“翱翔的人造衛星”不受到浮力,故A符合題意。B、空中上升的熱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C、在海上巡航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漂浮在水面上,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下潛的“蛟龍號”浸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2024八上·諸暨月考)為了探究“空氣產生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體積”有關,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能夠達成目的的是( )A.籃球放氣使氣球變大B.給籃球打氣C.給氣球打氣D.籃球旁增放一個氣球【答案】A【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是指在研究某個問題時,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觀察該因素的變化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從而確定該因素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解答】為了探究“空氣產生浮力大小是否與排開體積”有關,控制其它要素相同,只改變排開空氣體積,題中通過電子秤來間接測量浮力的大小,只有A中沒有改變物體的總質量,即總重力大小,通過電子秤來間接測量浮力的大小才是正確的。故答案為:A。11.(2024八上·諸暨月考)將重6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N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A.10N B.6N C.4N D.2N【答案】C【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知道把物體浸沒盛滿水的杯中溢出水的重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體受到的浮力。【解答】把物體輕輕放入盛滿清水的溢水杯中,排開的水重G排=4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水的浮力F浮=G排=4N故答案為:C。12.(2024八上·諸暨月考)取一只瓶口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直徑的透明塑料瓶,將瓶底切去后,塑料瓶倒立放置,將乒乓球放入瓶中且保持瓶口朝下;當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靜止不動;當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一會兒向上運動。此實驗可用于( )A.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B.研究物體的沉浮條件C.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 D.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答案】C【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受到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存在壓力差產生了浮力。【解答】往塑料瓶里注水,乒乓球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力不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乒乓球靜止不動;用手掌堵住瓶口,乒乓球浸沒水中,因為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力差)大于重力,乒乓球將向上運動,所以演示此實驗主要用于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耙耙柑放入一杯水中處于漂浮狀態,去皮再次放入水中,發現其沉入水底,若在兩種情況下耙耙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和,重力分別為和,則( )A., B.,C., D.,【答案】B【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沉底時浮力小于重力。【解答】耙耙柑放入一杯水中處于漂浮狀態去皮再次放入水中,發現其沉入水底去皮后,重力減小所以故B符合題意,A 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是南極海洋冰山的美麗景象。冰山實質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塊淡水冰。據科學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熔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仍會漂浮在水面上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密度不變,小于海水的密度,由此可知冰山的浮沉狀態;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重力變小,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其受到的浮力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排開水的體積變化。【解答】A、由物體浮沉條件可知,冰山在海水中漂浮,冰山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故A錯誤;B、冰山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冰山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故B錯誤;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密度仍然小于海水,所以仍會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確;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重力變小,處于漂浮狀態,浮力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故D錯誤。故答案為:C。15.(2024八上·諸暨月考)我國研制的水下滑翔機“海燕—X”,將世界深海下潛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圖所示是水下滑翔機的模型,機身上搭載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進行收縮或膨脹.當油囊收縮時滑翔機下潛,當油囊膨脹時滑翔機上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翔機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浮沉的B.油囊收縮過程中滑翔機所受的浮力逐漸減小C.油囊膨脹時滑翔機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機的重力D.滑翔機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時排開水的重力【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油囊的作用分析滑翔機實現浮沉的原理;(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變化;(3)物體上浮時,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力;(4)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機身上搭載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進行收縮或膨脹,則油馕排開的水的體積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能實現浮沉,故A錯誤;B、油囊收縮時,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小,水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滑翔機受到的浮力減小,故B正確;C、油囊膨脹時,滑翔機會上浮,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滑翔機所受的浮力大于滑翔機的重力,故C錯誤;D、滑翔機本身的重力不變,上浮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重力大于滑翔機的重力,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小于滑翔機的重力,所以上浮時滑翔機排開水的重力大于下潛時排開水的重力,故D錯誤。故答案為:B。16.(2024八上·諸暨月考)2023年3月,“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了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任務,搭載的“奮斗者”號多次完成了深度超過萬米的下潛。不考慮海水密度與潛水器體積的變化,潛水器在海面下下潛的過程中( )A.浮力不變,壓強變大 B.浮力變大,壓強變大C.浮力變大,壓強不變 D.浮力不變,壓強不變【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潛水器在水面下下潛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保持不變,所處的深度變大,利用F浮=ρgV排可知浮力的變化,利用p=ρgh可知所受壓強的變化。【解答】潛水艇下潛過程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液體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再根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密度不變,液體深度增大,故受到的壓強變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7.(2024八上·諸暨月考) “美林”是一款兒童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搖勻后服用。“美林”屬于( )A.純凈物 B.溶液 C.乳濁液 D.懸濁液【答案】D【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解答】“美林”是為兒童開發設計的一款退燒藥,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放久了會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需要搖勻后服用,因此“美林”屬于懸濁液。故答案為:D。18.(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關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說法:①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②溶液是純凈物,而濁液是混合物;③濁液中分散的都是固體小顆粒;④濁液都是不均一、不穩定的;⑤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解答】①溶液不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例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故①錯誤;②溶液和濁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錯誤;③懸濁液中分散的是固體小顆粒,乳濁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故③錯誤;④濁液都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故④正確;⑤溶液具有穩定性,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故⑤正確。故答案為:D。19.(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一杯果汁(密度大于水),加冰后液面正好同杯口相平.則在冰塊溶化 過程中( )A.液面不變,液體不溢出 B.液面不變,液體溢出C.液面下降 D.無法確定【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冰漂浮在果汁中,求出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V排。(2)求出當冰熔化之后水的體積V水。(3)比較V排與V水的大小,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大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上升;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等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不變;如果冰化成水的體積小于冰塊排開果汁的體積,液面下降。【解答】冰塊漂浮在果汁面上,所以F浮=G冰即ρ果汁gV排=ρ冰gV冰則V排=冰熔化成水之后,狀態變化,質量不變,所以ρ冰V冰=ρ水V水故V水=因為ρ果汁>ρ水,則V水>V排,又因為冰熔化前液面與杯口相平,所以液面不變,但液體會溢出。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024八上·諸暨月考)將一圓柱形木塊用細線栓在容器底部,容器中開始沒有水,往容器中逐漸加水至如圖甲所示位置,在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則由圖象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確的只有( )①木塊的重力為10N ②木塊的體積為1×10﹣3m3③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為6N ④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①當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②由圖象可知,木塊全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根據F浮=ρ水gV排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木塊的體積;③木塊全部浸沒時,細線的拉力最大,對容器底部的拉力最大,此時木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繩子的拉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求出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④根據和G=mg求出木塊的密度。【解答】①由圖象可知,當容器中水的高度為6cm~12cm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塊的重力為6N,故①錯誤。②由圖象可知,木塊全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10N,由可知,木塊的體積為故②正確。③木塊全部浸沒時,細線的拉力最大,對容器底部的拉力最大,此時木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繩子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故③錯誤。④木塊的質量為木塊的密度故④正確。綜上可知,②④正確。故答案為:B。21.(2024八上·諸暨月考)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⑥表示的環節是 。(2)水循環的動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還有 。(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答案】(1)水汽輸送(2)太陽輻射(3)③【知識點】水循環;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海洋表面蒸發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1)讀圖可知:,水循環包括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環節。圖中⑥為大氣輸送。(2)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有地球的吸引力和太陽輻射。(3)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③地表徑流。(1)讀圖可知:,水循環包括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環節。圖中⑥為大氣輸送。(2)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有地球的吸引力和太陽輻射。(3)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③地表徑流。22.(2024八上·諸暨月考)下列物質:①食鹽水 ②鋇餐 ③牛奶 ④血液 ⑤肥皂水 ⑥泥水 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 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 ⑨碘酒其中屬于溶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懸濁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答案】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解答】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所以屬于溶液的是食鹽水、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碘酒;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所以屬于懸濁液的是鋇餐、血液、泥水;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所以屬于乳濁液的是牛奶、肥皂水、色拉油分散在水中;故填:①⑧⑨;②④⑥;③⑤⑦。23.(2024八上·諸暨月考)讀水電解過程的示意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每個水分子是由 個氫原子和 個氧原子構成的。(2)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 。(3)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 ,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 。【答案】(1)2;1(2)2:1(3)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電解水的水分子分解過程示意圖表示:每兩個水分子分解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然后,每2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2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根據對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的理解,歸納在此變化過程中可得到的規律或認識。【解答】(1)由圖可知,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填2,1。(2)由圖可知,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填2:1。(3)由圖可知,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水分子最終變為氫分子和氧分子,即反應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由圖可知,反應中,水分子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所以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氫原子和氧原子。(1)由圖可知,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故填2,1。(2)由圖可知,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填2:1。(3)由圖可知,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水分子最終變為氫分子和氧分子,即反應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由圖可知,反應中,水分子被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氫分子,同時氧原子兩兩自相結合形成氧分子,所以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氫原子和氧原子。24.(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明用飲料吸管和鐵絲制作了一只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分別用它測量水和鹽水的密度時,吸管浸入液體的深度分別為h1和h2,則h1 h2(選填“大于”或“小于”)。用它測量可樂密度時,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測得的密度偏 (選填“大”或“小”)。【答案】大于;大【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密度計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列出關系式即可求出液體的密度;(2)由于密度計漂浮時浮力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出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于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則排開液體的體積會變大,而使密度計浸入液體的深度變小,【解答】因為密度計不管是在水中還是在鹽水中,都是漂浮狀態,則有設簡易密度計的底面積為S,由可得已知,化簡可得由于密度計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變,則浮力不變,根據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當測量可樂密度時,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此時所以,密度計浸入可樂中的體積變小,浸入液體的深度減小,由于密度計的刻度是越往下對應的密度越大,所以測得的液體的密度偏大。25.(2024八上·諸暨月考)一重為0.6N的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液體中,如圖所示,雞蛋在甲中懸浮,在乙中漂浮,則雞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為 N,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選填“>”、“<”或“=”)。【答案】0.6;<【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漂浮和懸浮條件判斷出所受浮力的大小關系,由圖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然后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解開判斷甲乙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解答】一重為0.6N的雞蛋放入甲液體中,雞蛋在甲中懸浮,浮力等于重力,雞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甲=G=0.6N懸浮時,雞蛋的密度等于甲液體的密度,雞蛋在乙中漂浮,雞蛋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26.(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科同學將質量為120g的物體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當物體靜止時,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3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N,則此時物體在水中 (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答案】1;沉底【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同時要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則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時,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則懸浮。此時浮力等于重力。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則下沉到液底。此時浮力小于重力。【解答】由題意知物體的重力為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因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體在沉底。27.(2024八上·諸暨月考)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圓柱體、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鹽水,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其裝置和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所示。(1)分析圖乙、丙,說明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2)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可選用 圖的裝置來進行操作;(3)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 N,圓柱體的體積是 m3;(g取10N/kg)(4)用圖示實驗數據測出鹽水的密度是 kg/m3。【答案】(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2)丙、丁(3)4;4×10﹣4(4)1.1×103【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實驗,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分析圖示實驗,然后答題。(3)物體的重力與測力計拉力之差是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浮力公式求出物體的體積。(4)根據浮力公式求出鹽水的密度。【解答】(1)由圖示知道,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說明所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說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由圖示實驗知道,圖丙、丁所示實驗中物體排開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選用圖丙、丁所示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3)由圖示甲和丙知道,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所以可求出圓柱體的體積為(4)當浸沒到鹽水中時所排開的體積也等于圓柱體的體積4×10-4m3,此時圓柱體所受的浮力為所以可求出鹽水的密度為(1)由圖示知道,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說明所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說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探究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深度的關系,應控制液體密度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由圖示實驗知道,圖丙、丁所示實驗中物體排開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選用圖丙、丁所示實驗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無關系。(3)由圖示甲和丙知道,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所以可求出圓柱體的體積為(4)當浸沒到鹽水中時所排開的體積也等于圓柱體的體積4×10-4m3,此時圓柱體所受的浮力為所以可求出鹽水的密度為28.(2024八上·諸暨月考)電解水的實驗中,往往加入一定盤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導電性(硫酸本身不會減少) ,小科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研究影響電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質量分數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氫氣體積/ 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氫氣時間/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 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2)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硫酸濃度;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 (相同體積所需時間);水被電解導致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所以電解水的速度加快【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硫酸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大,則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硫酸濃度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2)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20毫升氫氣的時間 (相同體積所需時間)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分析其中的原因: 水被電解導致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所以電解水的速度加快。29.(2024八上·諸暨月考)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它在所有鯨中潛水最深且最久,號稱潛水冠軍。一頭體長19米,體積24米的成年抹香鯨可輕松潛至1000米深的海底。(1)求潛至此深度時,抹香鯨所受到的浮力大小;(2)若抹香鯨繼續下潛至2000米深的海底,它受到的浮力會變化嗎?為什么?(假設海水密度為1×103千克/米3,且不隨深度變化)【答案】(1)潛至1000米深時,抹香鯨完全浸沒在海水中,則(2)不會,因為抹香鯨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水的體積有關,與深度無關,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也不變。答:(1)抹香鯨所受到的浮力為;(2)若抹香鯨繼續下潛至2000米深的海底,它受到的浮力不會變化,因為抹香鯨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水的體積有關,與深度無關,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也不變。【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知道抹香鯨排開海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2)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30.(2024八上·諸暨月考)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面掛一實心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其底面始終與水面平行),使其逐漸浸沒入水中某一深度處。如圖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體下降距離h變化關系的圖像。(g取10N/kg)求:(1)圓柱體的重力為多少牛;(2)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3)圓柱體的密度。【答案】(1)由圖可知,0-3m物體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測量的是圓柱體的重力,則圓柱體的重力為(2)圓柱體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4N,則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3)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為圓柱體的密度是【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暨陽初中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