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各種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中,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彩虹為什么有七種顏色?
B.流星的“尾巴”是怎么形成的?
C.火山噴發(fā)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D.“極光”一定是綠色的嗎?
【答案】C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做出假設(sh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shè),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據(jù)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彩虹為什么是七色的,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A正確;流星的“尾巴”是什么,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B正確;火山噴發(fā)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這是人們的一種認識的感知,不同的人感知不一樣,這不屬于科學探究問 題,故C錯誤;“極光”的顏色一定是綠色的么,還可能有其他顏色嗎 這屬于科學問題,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2.(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是一款“暖寶寶”,它在冬季能起到暖手的作用。請你估測產(chǎn)品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5℃ B.25℃ C.45℃ D.85℃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對常見溫度數(shù)值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冬季用暖寶寶時,手感到暖和,但暖手寶在使用時要防止燙傷,由此可知暖寶寶在使用時的溫度略高于人的體溫37℃,在45℃左右,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C.丙圖中做實驗前先直接聞一下藥品的氣味
D.丁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jù)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時,先用干布拭去,再用紗布包扎灼傷處,選項錯誤;
B、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利用降低溫度的原理,用濕抹布蓋滅,選項正確;
C、聞藥品氣味時,用手在試劑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直接聞藥品的氣味,選項錯誤;
D、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所示為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jù)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
A.細胞質(zhì) B.細胞壁 C.細胞核 D.液泡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jié)構(gòu);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時,細胞壁由于其堅硬且明顯的形態(tài),通常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結(jié)構(gòu) 。
【解答】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外層結(jié)構(gòu),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在顯微鏡下,細胞壁通常呈現(xiàn)為清晰的、圍繞細胞邊緣的線條或輪廓。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zhì)DNA。雖然細胞核在顯微鏡下可見,但它通常位于細胞內(nèi)部,不是細胞的外層結(jié)構(gòu) 。胡克將軟木塞制成切片觀察,他觀察到的是已經(jīng)死亡的軟木塞的細胞,細胞的其他結(jié)構(gòu)都被破壞了,只剩下了細胞壁,胡克并沒有觀察到完整的細胞結(jié)構(gòu)。因此,他只能觀察到軟木塞細胞的細胞壁,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時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答案】C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jié)果=數(shù)值×進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則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則,換算過程中單位錯誤,故B錯誤;
C.1小時=3600秒,則2小時=2×3600秒=7200秒,故C正確;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是不存在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研究學校近視防控措施的效果,每個學期我們都需要檢查視力。”檢查視力”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shè)
C.設(shè)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jù)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建立假設(shè)、設(shè)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交流與討論
【解答】A.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A錯誤
B.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B錯誤
C.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C錯誤
D.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4七上·余杭月考)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jié)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jié)果,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
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shù)據(jù)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把給出的數(shù)據(jù)換算成小數(shù)點后有一位數(shù)字的數(shù)值,那么,其單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準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解答】A.甲測量的結(jié)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jié)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長度是甲組,故A不符合題意;B.甲測量的結(jié)果為18.32cm,18.33cm,18.34cm,所以其最小刻度是毫米,故B不符合題意;
C.該《科學》教科書的長度
故C不符合題意;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用來減小誤差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 )
A.酷似石頭的生石花
B.象硅膠的水滴魚
C.機器人索菲亞
D.保護區(qū)內(nèi)的仙鶴
【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動的物體,它們有生長、繁殖、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并進行新陳代謝等特點 。
【解答】A.生石花是一種植物,雖然外形酷似石頭,但它具有生長、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屬于生物。故A錯誤;
B.水滴魚是一種海洋生物,盡管其外觀可能給人一種非生物的錯覺,但它同樣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故B錯誤;
C.機器人索菲亞是人工制造的機器,它不具備生物的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等特征。它是根據(jù)預設(shè)的程序進行運作的,沒有生命活動。故C正確;
D.仙鶴是一種鳥類,顯然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飛行、繁殖、新陳代謝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上·余杭月考)顯微鏡的發(fā)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大大的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放置玻片、②鏡筒下降、③對光、④觀察,根據(jù)顯微鏡的使用和調(diào)節(jié)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③對光: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轉(zhuǎn)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②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④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方向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
故選C。
10.(2024七上·余杭月考)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利于染色 B.利于蓋蓋玻片
C.殺滅細菌 D.維持細胞形態(tài)
【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0.9%的生理鹽水的作用。
【解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內(nèi)的濃度約為0.9%,細胞內(nèi)外如果出現(xiàn)濃度差,細胞就會因吸水或失水而發(fā)生變形,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上·余杭月考)水在科學實驗中應用很廣。下列關(guān)于水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jù)放糖能夠溶于水的性質(zhì)進行分析;根據(jù)酸液濺到皮膚上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jù)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根據(jù)制作洋蔥表皮裝片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方糖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選項錯誤;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再涂上碳酸氫鈉溶液,選項正確;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起潤滑作用,選項正確;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上·余杭月考) 在觀察體溫計所顯示的人體溫度時,可以在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后讀數(shù),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內(nèi)徑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內(nèi)徑細得多
B.體溫計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大得多
C.體溫計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刻度精細得多
D.體溫計的內(nèi)徑有一處特別細,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會在這里斷開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體溫計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在構(gòu)造上有一個細且彎曲的地方,叫縮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銀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體溫計的縮口使其上面的水銀不能夠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銀甩回去。因此體溫計離開人體后,其內(nèi)徑內(nèi)部的水銀柱不會變化,所以能使它離開人體讀數(shù)。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3.(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了比較蔬菜瓜果中維生素C含量,小科同學根據(jù)維生素C可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相同濃度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青椒、芹菜、橙子的汁液,邊滴邊振蕩,直到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并記錄所滴加的汁液滴數(shù)。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你認為相同體積的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橙汁
高錳酸鉀溶液 14滴 8滴 15滴 5滴
A.黃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橙汁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維生素C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有不穩(wěn)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當維生素C溶液與高錳酸鉀接觸后,即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還原高錳酸鉀,使其褪色。向高錳酸鉀中滴加維生素C,滴的滴數(shù)少,維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錳酸鉀溶液,直到加入高錳酸鉀不被褪色為止。滴的滴數(shù)越少,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數(shù)越多,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果蔬汁汁的量就越少。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了2mL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汁、青椒汁、芹菜汁、橙汁的組織提取液,邊滴加邊震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從表格中看出滴加的橙汁最少,為5滴,因此,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橙汁。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 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30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杯水的溫度時, 水銀柱長為15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shù)為( )
A.15℃ B.25℃ C.40℃ D.60℃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從0℃到100℃的長度為30cm-5cm=25cm,即1cm表示4℃,再根據(jù)溫度計水銀柱的實際長度15cm得出液體的溫度。
【解答】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30cm時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
;
在液體中水銀柱的長度上升了
15cm-5cm=10cm,
液體的溫度:
10cm×4℃/cm=40℃,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上·余杭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進行了以下實驗。他們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cè)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此實驗的假設(shè)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實驗時應把剪掉觸角的螞蟻放在離螞蟻窩較近的地方
C.若發(fā)現(xiàn)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這個結(jié)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shè)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shù)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答案】B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jié)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shè)置對照實驗是設(shè)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guān)鍵問題。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cè)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結(jié)合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由于本實驗是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尋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假設(shè)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確;
B.兩只螞蟻到窩的距離遠近不同,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沒有可比性,故B錯誤;
C.如果發(fā)現(xiàn)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說明螞蟻不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這個結(jié)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shè),故C正確;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shù)量太少,實驗存在著偶然性,故D正確。
故選B。
16.(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有關(guān)科學研究尺度中最小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細胞
D.螞蟻
【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根據(jù)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和科學研究尺度,比較大小進行分析。
【解答】螞蟻是宏觀物質(zhì),肉眼可見,研究尺度最大,細胞借助顯微鏡,肉眼可見,研究尺度較大,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有些物質(zhì)由分子構(gòu)成,而分子由原子構(gòu)成,因此,原子的研究尺度最小。
故答案為:A。
17.(2024七上·余杭月考)憑你的生活經(jīng)驗,下列估計最接近事實的是( )
A.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10km
B.小科測得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nèi)溫度可達66℃
C.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礦泉水約有15L
D.體育課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60次/分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首先要對相關(guān)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有的需要經(jīng)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A.人一步距離大約0.4m,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2000m=2km,故A不符合題意;
B.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nèi)溫度可達66℃,故B符合題意;
C.通常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00mL=0.5L,故C不符合題意;
D.劇烈運動后,人的心跳會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120次/分~180次/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2024七上·余杭月考)人們?yōu)榱苏J識事物,常常要進行比較法,下列關(guān)于"比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
B.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
C.用面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
D.用放大倍數(shù)比較顯微鏡放大能力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A.根據(jù)溫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B.根據(jù)長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C.根據(jù)體積的定義進行解答;
D.根據(jù)顯微鏡的作用進行解答。
【解答】A.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長度是表示物體長短的物理量,因此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體積是表示物體占用空間的大小,因此用體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顯微鏡可以觀察非常小的物體,因此用放大倍數(shù)比較顯微鏡放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2024七上·余杭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線。第一次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shù)為25mL,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則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 )
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確定
【答案】B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量筒的正確讀數(shù)方法,以及錯誤讀數(shù)對結(jié)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凹液面齊平,仰視會使讀數(shù)偏小,俯視會使讀數(shù)偏大。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則實際小于10mL,那么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就大于15mL。
故答案為:B。
20.(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有關(guān)科學技術(shù)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shù)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shù)是當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尋找它們產(chǎn)生、發(fā)展的原因和規(guī)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能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1.(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guān)符號表示)及進行單位換算:
(1)小科同學的課桌高為7.0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奶茶體積約為550 。
(4)7升= 毫升。
【答案】(1)dm
(2)m2
(3)mL
(4)7000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確定最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課桌的高約為70cm=7.0dm;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為S=10m×8m=80m2;
(3)一杯奶茶的體積約為550mL,小科喝的奶茶體積和礦泉水差不多約為550mL。
(4)根據(jù)1L=1000mL可得7L=7000mL。
故答案為:(1)dm;(2)m2;(3)mL;(4)7000。
22.(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同學用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測量實驗,結(jié)果加下圖所示,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的圓的直徑是 cm;
(2)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值是 ℃,讀作: ;
(3)如圖丙所示,此時液體的體積為 mL。
【答案】(1)2.50
(2)-13;負十三攝氏度
(3)4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溫度計的使用要首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還是下方;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等于液面對應的刻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shù)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nèi)液體的體積為V=42mL。
(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1][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shù)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nèi)液體的體積為V=42mL。
23.(2024七上·余杭月考)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名稱填入空格中。
(1)用圖甲,加入塊狀固體,則應先將該儀器管口 (填“水平”“豎直向上”或“略向下傾斜”)放置。
(2)加熱乙儀器時,需要墊上 。
(3)圖丙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即可)。
(4)圖丁的名稱是 。
【答案】(1)水平
(2)陶土網(wǎng)
(3)滴加液體
(4)鐵架臺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jù)儀器的名稱與用途、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wǎng),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wǎng)。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wǎng),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wǎng)。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2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嘗試自制一支溫度計(如圖甲所示)。燒瓶中裝有空氣,玻璃管中間封有一段紅色液柱。他把燒瓶先后放入50℃熱水、25℃室溫環(huán)境和0℃的冰水中,并標出紅色液柱右側(cè)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圖乙所示)。
(1)此溫度計是根據(jù) 原理制成的。
(2)紅色液柱右側(cè)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是 (填“A”“B”或“C”)。
(3)其他小組同學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溫度計,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
(2)A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如果燒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氣情況,外界空氣進入或內(nèi)部氣體泄漏,會導致溫度計無法正常工作。
【解答】(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jù)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jù)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25.(2024七上·余杭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第 (填序號)次測量是沒有必要的。
(2)石蠟的體積是 。
(3)這種測量方法得到的啟示是 。
【答案】(1)①③
(2)5cm3
(3)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可以先用量筒取一定體積的水,用細線拴好一個鐵塊,將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鐵塊的總體積;再將石蠟拴在鐵塊的上方,經(jīng)石蠟、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石蠟、鐵塊的總體積,兩次總體積之差即為石蠟的體積。
【解答】(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
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26.(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jié)構(gòu)的名稱: 。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diào)節(jié)A結(jié)構(gòu),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答案】(1)粗準焦螺旋
(2)下移
(3)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diào)節(jié)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diào)節(jié)部分由轉(zhuǎn)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解答】(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zhuǎn)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zhuǎn)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27.(2024七上·余杭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小科對酒精燈的使用及溫度作如下探究。
(1)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___________(填寫字母)。
A. B.
C. D.
(2)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你認為可行嗎?說明理由: 。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如圖所示)。你能夠得出什么結(jié)論?答: 。
【答案】(1)A
(2)不可行;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
(3)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jù)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進行分析解答。根據(jù)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進行分析解答。根據(jù)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zhì)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由數(shù)據(jù)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zhì)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由數(shù)據(jù)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28.(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甲、乙是兩個不同品牌,相同容積的保溫杯,為了比較這兩個保溫杯盛水時的保溫效果,小科同學按照科學探究的程序,在室內(nèi)進行了實驗。他將等量的100℃的開水,同時倒入兩個杯子中,蓋好蓋子。每隔1小時測得一次水溫。得到了一段時間內(nèi)甲、乙兩個保溫杯內(nèi)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的圖像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jù)圖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中,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根據(jù)圖像可以看出:保溫效果好的保溫杯是 (填“甲”或“乙”),判斷的依據(jù)是 。
【答案】(1)秒表
(2)乙;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實驗中要保證水的初溫和水的質(zhì)量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直接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來判斷保溫材料的性能情況。
【解答】(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jīng)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jīng)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1][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29.(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fā)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fā)生的。生物能否自然發(fā)生,歷史上曾經(jīng)做過許多實驗。
材料1:如圖甲,雷迪將兩塊相同的肉,放到兩個一樣的瓶子內(nèi)。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鮮肉都腐爛,沒有封紗布的瓶內(nèi)有了蛆(蒼蠅的幼蟲)。
材料2:如圖乙,巴斯德將肉湯放入曲頸瓶,加熱至沸騰1小時,冷卻后放置數(shù)天,瓶內(nèi)肉湯中未發(fā)現(xiàn)微生物。打斷細長玻璃管,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瓶內(nèi)肉湯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微生物。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1中,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
(2)材料2中加熱肉湯至沸騰1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實驗 (填“支持”或“否定”)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答案】(1)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否定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guān)系;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 自然發(fā)生論認為生命是由無生命物質(zhì)自然發(fā)生的。巴斯德的實驗通過嚴密的推理,否定了這一假說。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在材料1中,雷迪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細菌是否自然發(fā)生。他準備了兩塊相同的肉,并分別放入兩個一樣的瓶子內(nèi)。一個瓶口封上了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則敞口,蒼蠅能進入。這個實驗的關(guān)鍵變量就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通過對比兩個瓶子中肉的變化情況,雷迪試圖找出細菌來源的線索。綜上所述, 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 這個步驟是實驗準備的關(guān)鍵,它排除了實驗開始前肉湯中已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 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 巴斯德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加熱并冷卻后的肉湯中,初始時并未發(fā)現(xiàn)微生物。然而,當他打斷細長玻璃管后,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瓶內(nèi)肉湯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微生物。這個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通過外部途徑(如空氣、灰塵等)進入肉湯中的。因此,巴斯德的實驗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1)從雷迪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兩個瓶子做實驗的目的是設(shè)置對照組,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故實驗中的變量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實驗證明,微生物不是從營養(yǎng)液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30.(2024七上·余杭月考)“鮮花如何保鮮”是人們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小科同學為了探究“延長鮮花保鮮的條件”,設(shè)計如下實驗:
①取兩個等大的花瓶,分別標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顆維生素C,并攪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狀態(tài)接近的鮮花,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每隔3小時觀察一次,并做好觀察記錄。
(1)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是什么?答: 。
(2)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 。
(3)根據(jù)你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寫出影響鮮花保鮮的其他一個條件: 。
【答案】(1)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
(2)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shè)計與評價;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shè)、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jié)論、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小科設(shè)計的這個實驗,通過對比加入維生素C和不加入維生素C的兩組鮮花的保鮮情況,來檢驗一個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這是實驗設(shè)計的核心目的,也是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shè)。綜上所述, 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 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即維生素C確實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那么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應該是:在相同情況下,加入維生素C的A瓶鮮花保鮮時間會比未加入維生素C的B瓶長。這是實驗預期的結(jié)果,也是驗證假設(shè)的關(guān)鍵證據(jù)。 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 除了維生素C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鮮花的保鮮。例如,溫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加速鮮花的衰老和凋謝。此外,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以及使用鮮花保鮮劑等也是影響鮮花保鮮的重要條件。這些因素都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鮮花的生理狀態(tài)和保鮮時間。
(1)AB兩組的變量是維生素C,因此,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A組放維生素C,B組放清水。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等因素都會影響鮮花保鮮的時間。
31.(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guān)系,小科同學將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選擇無風的環(huán)境,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相同的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整理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
(1)小科想測量一張A4紙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小科將四張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紙,分別疊成如圖所示的四種形狀紙飛機。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測得表一數(shù)據(jù)。該設(shè)計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
表一: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注:A4紙張的厚度以10微米遞增)
紙張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飛行平均距離/厘米 352 627 575 410
(3)根據(jù)表二提供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如何制作紙飛機能飛的更遠?答: 。
表二:紙飛機飛行距離與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guān)系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頭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答案】(1)累積法
(2)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jù)累積法的原理進行分析;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找出正確答案。
【解答】(1)一張A4紙的厚度數(shù)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shè)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jié)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1)一張A4紙的厚度數(shù)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shè)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jié)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32.(2024七上·余杭月考)請根據(jù)題意,在框內(nèi)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答案】呼吸;繁殖;對刺激做出反應;生長發(fā)育;遺傳變異;能新陳代謝;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
【解答】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體,生物之所以區(qū)別于非生物是因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
33.(2024七上·余杭月考)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開展用橡皮泥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圖,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標評價標準。請回答:
等第 優(yōu)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且齊全,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不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不完整,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1)圖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動物”或“植物”)細胞。判斷的理由是 。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應被評為 。理由是 。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請寫出小科的準確操作主要步驟: 。
【答案】(1)植物;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
(3)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知識點】細胞的結(jié)構(gòu)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高倍顯微鏡使用的正確步驟應為:
一“找”,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目標。
二“移”,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由于顯微鏡下呈的是倒立的虛像,移動時觀察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動裝片即可,口訣“偏哪向哪移”。
三“轉(zhuǎn)”,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把低倍物鏡移走,換上高倍物鏡。
四“調(diào)”,調(diào)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學了體積測量后,對固體、液體的體積測量有了一定心得。對下列物體進行了測量與計算。
(1)圖甲是圓柱體,已知底面積為高度為,求其體積。
(2)圖乙是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求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3)小科將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乙瓶中,如圖丙所示測得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求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1)圓柱體體積為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shè)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V空=S×6cm
根據(jù)題意可得V水+V空=V
可得S×10cm+S×6cm=480cm3
解的S=30cm2
水的體積為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圓柱體的體積可以用公式V=SH計算;
(2)列出水的體積的表達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達式,再利用這兩部分體積之和為瓶子的容積,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積,再利用體積公式計算出水的體積;
(3)先求出水與球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即可求出球的總體積,然后除以球的個數(shù)即可得到一個球的體積。
(1)圓柱體體積為
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shè)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
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
V空=S×6cm
根據(jù)題意可得
V水+V空=V
可得
S×10cm+S×6cm=480cm3
解的
S=30cm2
水的體積為
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
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各種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中,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彩虹為什么有七種顏色?
B.流星的“尾巴”是怎么形成的?
C.火山噴發(fā)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D.“極光”一定是綠色的嗎?
2.(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是一款“暖寶寶”,它在冬季能起到暖手的作用。請你估測產(chǎn)品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5℃ B.25℃ C.45℃ D.85℃
3.(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C.丙圖中做實驗前先直接聞一下藥品的氣味
D.丁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4.(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所示為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jù)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
A.細胞質(zhì) B.細胞壁 C.細胞核 D.液泡
5.(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時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6.(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研究學校近視防控措施的效果,每個學期我們都需要檢查視力。”檢查視力”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shè)
C.設(shè)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jù)
7.(2024七上·余杭月考)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jié)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jié)果,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
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shù)據(jù)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8.(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 )
A.酷似石頭的生石花
B.象硅膠的水滴魚
C.機器人索菲亞
D.保護區(qū)內(nèi)的仙鶴
9.(2024七上·余杭月考)顯微鏡的發(fā)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大大的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0.(2024七上·余杭月考)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利于染色 B.利于蓋蓋玻片
C.殺滅細菌 D.維持細胞形態(tài)
11.(2024七上·余杭月考)水在科學實驗中應用很廣。下列關(guān)于水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2.(2024七上·余杭月考) 在觀察體溫計所顯示的人體溫度時,可以在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后讀數(shù),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內(nèi)徑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內(nèi)徑細得多
B.體溫計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大得多
C.體溫計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刻度精細得多
D.體溫計的內(nèi)徑有一處特別細,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會在這里斷開
13.(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了比較蔬菜瓜果中維生素C含量,小科同學根據(jù)維生素C可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相同濃度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青椒、芹菜、橙子的汁液,邊滴邊振蕩,直到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并記錄所滴加的汁液滴數(shù)。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你認為相同體積的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橙汁
高錳酸鉀溶液 14滴 8滴 15滴 5滴
A.黃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橙汁
1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 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30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杯水的溫度時, 水銀柱長為15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shù)為( )
A.15℃ B.25℃ C.40℃ D.60℃
15.(2024七上·余杭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進行了以下實驗。他們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cè)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此實驗的假設(shè)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實驗時應把剪掉觸角的螞蟻放在離螞蟻窩較近的地方
C.若發(fā)現(xiàn)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這個結(jié)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shè)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shù)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16.(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有關(guān)科學研究尺度中最小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細胞
D.螞蟻
17.(2024七上·余杭月考)憑你的生活經(jīng)驗,下列估計最接近事實的是( )
A.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10km
B.小科測得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nèi)溫度可達66℃
C.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礦泉水約有15L
D.體育課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60次/分
18.(2024七上·余杭月考)人們?yōu)榱苏J識事物,常常要進行比較法,下列關(guān)于"比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
B.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
C.用面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
D.用放大倍數(shù)比較顯微鏡放大能力
19.(2024七上·余杭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線。第一次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shù)為25mL,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則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 )
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確定
20.(2024七上·余杭月考)下列有關(guān)科學技術(shù)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shù)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shù)是當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21.(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guān)符號表示)及進行單位換算:
(1)小科同學的課桌高為7.0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奶茶體積約為550 。
(4)7升= 毫升。
22.(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同學用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測量實驗,結(jié)果加下圖所示,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的圓的直徑是 cm;
(2)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值是 ℃,讀作: ;
(3)如圖丙所示,此時液體的體積為 mL。
23.(2024七上·余杭月考)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名稱填入空格中。
(1)用圖甲,加入塊狀固體,則應先將該儀器管口 (填“水平”“豎直向上”或“略向下傾斜”)放置。
(2)加熱乙儀器時,需要墊上 。
(3)圖丙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即可)。
(4)圖丁的名稱是 。
2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嘗試自制一支溫度計(如圖甲所示)。燒瓶中裝有空氣,玻璃管中間封有一段紅色液柱。他把燒瓶先后放入50℃熱水、25℃室溫環(huán)境和0℃的冰水中,并標出紅色液柱右側(cè)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圖乙所示)。
(1)此溫度計是根據(jù) 原理制成的。
(2)紅色液柱右側(cè)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是 (填“A”“B”或“C”)。
(3)其他小組同學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溫度計,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5.(2024七上·余杭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第 (填序號)次測量是沒有必要的。
(2)石蠟的體積是 。
(3)這種測量方法得到的啟示是 。
26.(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jié)構(gòu)的名稱: 。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diào)節(jié)A結(jié)構(gòu),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27.(2024七上·余杭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小科對酒精燈的使用及溫度作如下探究。
(1)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___________(填寫字母)。
A. B.
C. D.
(2)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你認為可行嗎?說明理由: 。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如圖所示)。你能夠得出什么結(jié)論?答: 。
28.(2024七上·余杭月考)如圖甲、乙是兩個不同品牌,相同容積的保溫杯,為了比較這兩個保溫杯盛水時的保溫效果,小科同學按照科學探究的程序,在室內(nèi)進行了實驗。他將等量的100℃的開水,同時倒入兩個杯子中,蓋好蓋子。每隔1小時測得一次水溫。得到了一段時間內(nèi)甲、乙兩個保溫杯內(nèi)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的圖像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jù)圖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中,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根據(jù)圖像可以看出:保溫效果好的保溫杯是 (填“甲”或“乙”),判斷的依據(jù)是 。
29.(2024七上·余杭月考)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fā)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fā)生的。生物能否自然發(fā)生,歷史上曾經(jīng)做過許多實驗。
材料1:如圖甲,雷迪將兩塊相同的肉,放到兩個一樣的瓶子內(nèi)。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鮮肉都腐爛,沒有封紗布的瓶內(nèi)有了蛆(蒼蠅的幼蟲)。
材料2:如圖乙,巴斯德將肉湯放入曲頸瓶,加熱至沸騰1小時,冷卻后放置數(shù)天,瓶內(nèi)肉湯中未發(fā)現(xiàn)微生物。打斷細長玻璃管,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瓶內(nèi)肉湯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微生物。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1中,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
(2)材料2中加熱肉湯至沸騰1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實驗 (填“支持”或“否定”)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30.(2024七上·余杭月考)“鮮花如何保鮮”是人們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小科同學為了探究“延長鮮花保鮮的條件”,設(shè)計如下實驗:
①取兩個等大的花瓶,分別標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顆維生素C,并攪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狀態(tài)接近的鮮花,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每隔3小時觀察一次,并做好觀察記錄。
(1)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是什么?答: 。
(2)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 。
(3)根據(jù)你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寫出影響鮮花保鮮的其他一個條件: 。
31.(2024七上·余杭月考)為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guān)系,小科同學將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選擇無風的環(huán)境,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相同的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整理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
(1)小科想測量一張A4紙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小科將四張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紙,分別疊成如圖所示的四種形狀紙飛機。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測得表一數(shù)據(jù)。該設(shè)計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
表一: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注:A4紙張的厚度以10微米遞增)
紙張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飛行平均距離/厘米 352 627 575 410
(3)根據(jù)表二提供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如何制作紙飛機能飛的更遠?答: 。
表二:紙飛機飛行距離與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guān)系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頭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32.(2024七上·余杭月考)請根據(jù)題意,在框內(nèi)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33.(2024七上·余杭月考)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開展用橡皮泥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圖,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標評價標準。請回答:
等第 優(yōu)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且齊全,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不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jié)構(gòu)不完整,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1)圖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動物”或“植物”)細胞。判斷的理由是 。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應被評為 。理由是 。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請寫出小科的準確操作主要步驟: 。
34.(2024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學了體積測量后,對固體、液體的體積測量有了一定心得。對下列物體進行了測量與計算。
(1)圖甲是圓柱體,已知底面積為高度為,求其體積。
(2)圖乙是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求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3)小科將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乙瓶中,如圖丙所示測得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求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做出假設(sh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shè),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據(jù)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彩虹為什么是七色的,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A正確;流星的“尾巴”是什么,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B正確;火山噴發(fā)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這是人們的一種認識的感知,不同的人感知不一樣,這不屬于科學探究問 題,故C錯誤;“極光”的顏色一定是綠色的么,還可能有其他顏色嗎 這屬于科學問題,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2.【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對常見溫度數(shù)值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冬季用暖寶寶時,手感到暖和,但暖手寶在使用時要防止燙傷,由此可知暖寶寶在使用時的溫度略高于人的體溫37℃,在45℃左右,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jù)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時,先用干布拭去,再用紗布包扎灼傷處,選項錯誤;
B、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利用降低溫度的原理,用濕抹布蓋滅,選項正確;
C、聞藥品氣味時,用手在試劑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直接聞藥品的氣味,選項錯誤;
D、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jié)構(gòu);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時,細胞壁由于其堅硬且明顯的形態(tài),通常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結(jié)構(gòu) 。
【解答】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外層結(jié)構(gòu),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在顯微鏡下,細胞壁通常呈現(xiàn)為清晰的、圍繞細胞邊緣的線條或輪廓。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zhì)DNA。雖然細胞核在顯微鏡下可見,但它通常位于細胞內(nèi)部,不是細胞的外層結(jié)構(gòu) 。胡克將軟木塞制成切片觀察,他觀察到的是已經(jīng)死亡的軟木塞的細胞,細胞的其他結(jié)構(gòu)都被破壞了,只剩下了細胞壁,胡克并沒有觀察到完整的細胞結(jié)構(gòu)。因此,他只能觀察到軟木塞細胞的細胞壁,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jié)果=數(shù)值×進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則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則,換算過程中單位錯誤,故B錯誤;
C.1小時=3600秒,則2小時=2×3600秒=7200秒,故C正確;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是不存在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建立假設(shè)、設(shè)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交流與討論
【解答】A.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A錯誤
B.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B錯誤
C.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C錯誤
D.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jù),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把給出的數(shù)據(jù)換算成小數(shù)點后有一位數(shù)字的數(shù)值,那么,其單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準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解答】A.甲測量的結(jié)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jié)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長度是甲組,故A不符合題意;B.甲測量的結(jié)果為18.32cm,18.33cm,18.34cm,所以其最小刻度是毫米,故B不符合題意;
C.該《科學》教科書的長度
故C不符合題意;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用來減小誤差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動的物體,它們有生長、繁殖、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并進行新陳代謝等特點 。
【解答】A.生石花是一種植物,雖然外形酷似石頭,但它具有生長、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屬于生物。故A錯誤;
B.水滴魚是一種海洋生物,盡管其外觀可能給人一種非生物的錯覺,但它同樣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故B錯誤;
C.機器人索菲亞是人工制造的機器,它不具備生物的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等特征。它是根據(jù)預設(shè)的程序進行運作的,沒有生命活動。故C正確;
D.仙鶴是一種鳥類,顯然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飛行、繁殖、新陳代謝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放置玻片、②鏡筒下降、③對光、④觀察,根據(jù)顯微鏡的使用和調(diào)節(jié)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③對光: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轉(zhuǎn)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②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④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方向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
故選C。
10.【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0.9%的生理鹽水的作用。
【解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內(nèi)的濃度約為0.9%,細胞內(nèi)外如果出現(xiàn)濃度差,細胞就會因吸水或失水而發(fā)生變形,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jù)放糖能夠溶于水的性質(zhì)進行分析;根據(jù)酸液濺到皮膚上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jù)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根據(jù)制作洋蔥表皮裝片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方糖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選項錯誤;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再涂上碳酸氫鈉溶液,選項正確;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起潤滑作用,選項正確;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體溫計的結(jié)構(gòu)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在構(gòu)造上有一個細且彎曲的地方,叫縮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銀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體溫計的縮口使其上面的水銀不能夠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銀甩回去。因此體溫計離開人體后,其內(nèi)徑內(nèi)部的水銀柱不會變化,所以能使它離開人體讀數(shù)。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3.【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維生素C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有不穩(wěn)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當維生素C溶液與高錳酸鉀接觸后,即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還原高錳酸鉀,使其褪色。向高錳酸鉀中滴加維生素C,滴的滴數(shù)少,維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錳酸鉀溶液,直到加入高錳酸鉀不被褪色為止。滴的滴數(shù)越少,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數(shù)越多,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果蔬汁汁的量就越少。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了2mL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汁、青椒汁、芹菜汁、橙汁的組織提取液,邊滴加邊震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從表格中看出滴加的橙汁最少,為5滴,因此,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橙汁。
故答案為:D。
14.【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從0℃到100℃的長度為30cm-5cm=25cm,即1cm表示4℃,再根據(jù)溫度計水銀柱的實際長度15cm得出液體的溫度。
【解答】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30cm時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
;
在液體中水銀柱的長度上升了
15cm-5cm=10cm,
液體的溫度:
10cm×4℃/cm=40℃,
故答案為:C。
15.【答案】B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jié)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shè)置對照實驗是設(shè)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guān)鍵問題。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cè)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結(jié)合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由于本實驗是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尋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假設(shè)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確;
B.兩只螞蟻到窩的距離遠近不同,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沒有可比性,故B錯誤;
C.如果發(fā)現(xiàn)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說明螞蟻不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這個結(jié)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shè),故C正確;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shù)量太少,實驗存在著偶然性,故D正確。
故選B。
16.【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根據(jù)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和科學研究尺度,比較大小進行分析。
【解答】螞蟻是宏觀物質(zhì),肉眼可見,研究尺度最大,細胞借助顯微鏡,肉眼可見,研究尺度較大,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有些物質(zhì)由分子構(gòu)成,而分子由原子構(gòu)成,因此,原子的研究尺度最小。
故答案為:A。
17.【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首先要對相關(guān)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有的需要經(jīng)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A.人一步距離大約0.4m,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2000m=2km,故A不符合題意;
B.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nèi)溫度可達66℃,故B符合題意;
C.通常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00mL=0.5L,故C不符合題意;
D.劇烈運動后,人的心跳會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120次/分~180次/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A.根據(jù)溫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B.根據(jù)長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C.根據(jù)體積的定義進行解答;
D.根據(jù)顯微鏡的作用進行解答。
【解答】A.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長度是表示物體長短的物理量,因此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體積是表示物體占用空間的大小,因此用體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顯微鏡可以觀察非常小的物體,因此用放大倍數(shù)比較顯微鏡放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答案】B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量筒的正確讀數(shù)方法,以及錯誤讀數(shù)對結(jié)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凹液面齊平,仰視會使讀數(shù)偏小,俯視會使讀數(shù)偏大。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10mL,則實際小于10mL,那么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就大于15mL。
故答案為:B。
20.【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尋找它們產(chǎn)生、發(fā)展的原因和規(guī)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能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1.【答案】(1)dm
(2)m2
(3)mL
(4)7000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確定最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課桌的高約為70cm=7.0dm;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為S=10m×8m=80m2;
(3)一杯奶茶的體積約為550mL,小科喝的奶茶體積和礦泉水差不多約為550mL。
(4)根據(jù)1L=1000mL可得7L=7000mL。
故答案為:(1)dm;(2)m2;(3)mL;(4)7000。
22.【答案】(1)2.50
(2)-13;負十三攝氏度
(3)4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溫度計的使用要首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還是下方;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等于液面對應的刻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shù)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nèi)液體的體積為V=42mL。
(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1][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shù)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nèi)液體的體積為V=42mL。
23.【答案】(1)水平
(2)陶土網(wǎng)
(3)滴加液體
(4)鐵架臺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jù)儀器的名稱與用途、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wǎng),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wǎng)。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wǎng),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wǎng)。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24.【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
(2)A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如果燒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氣情況,外界空氣進入或內(nèi)部氣體泄漏,會導致溫度計無法正常工作。
【解答】(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jù)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jù)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fā)現(xiàn)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25.【答案】(1)①③
(2)5cm3
(3)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可以先用量筒取一定體積的水,用細線拴好一個鐵塊,將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鐵塊的總體積;再將石蠟拴在鐵塊的上方,經(jīng)石蠟、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石蠟、鐵塊的總體積,兩次總體積之差即為石蠟的體積。
【解答】(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
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26.【答案】(1)粗準焦螺旋
(2)下移
(3)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diào)節(jié)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diào)節(jié)部分由轉(zhuǎn)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解答】(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zhuǎn)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zhuǎn)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27.【答案】(1)A
(2)不可行;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
(3)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jù)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進行分析解答。根據(jù)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進行分析解答。根據(jù)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zhì)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由數(shù)據(jù)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zhì)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shù),由數(shù)據(jù)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28.【答案】(1)秒表
(2)乙;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實驗中要保證水的初溫和水的質(zhì)量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直接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來判斷保溫材料的性能情況。
【解答】(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jīng)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jīng)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1][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29.【答案】(1)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否定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guān)系;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 自然發(fā)生論認為生命是由無生命物質(zhì)自然發(fā)生的。巴斯德的實驗通過嚴密的推理,否定了這一假說。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在材料1中,雷迪設(shè)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細菌是否自然發(fā)生。他準備了兩塊相同的肉,并分別放入兩個一樣的瓶子內(nèi)。一個瓶口封上了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則敞口,蒼蠅能進入。這個實驗的關(guān)鍵變量就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通過對比兩個瓶子中肉的變化情況,雷迪試圖找出細菌來源的線索。綜上所述, 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 這個步驟是實驗準備的關(guān)鍵,它排除了實驗開始前肉湯中已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 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 巴斯德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加熱并冷卻后的肉湯中,初始時并未發(fā)現(xiàn)微生物。然而,當他打斷細長玻璃管后,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瓶內(nèi)肉湯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微生物。這個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通過外部途徑(如空氣、灰塵等)進入肉湯中的。因此,巴斯德的實驗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1)從雷迪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兩個瓶子做實驗的目的是設(shè)置對照組,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故實驗中的變量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實驗證明,微生物不是從營養(yǎng)液中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fā)生的觀點。
30.【答案】(1)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
(2)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shè)計與評價;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shè)、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jié)論、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小科設(shè)計的這個實驗,通過對比加入維生素C和不加入維生素C的兩組鮮花的保鮮情況,來檢驗一個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這是實驗設(shè)計的核心目的,也是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shè)。綜上所述, 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 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即維生素C確實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那么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應該是:在相同情況下,加入維生素C的A瓶鮮花保鮮時間會比未加入維生素C的B瓶長。這是實驗預期的結(jié)果,也是驗證假設(shè)的關(guān)鍵證據(jù)。 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 除了維生素C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鮮花的保鮮。例如,溫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加速鮮花的衰老和凋謝。此外,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以及使用鮮花保鮮劑等也是影響鮮花保鮮的重要條件。這些因素都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鮮花的生理狀態(tài)和保鮮時間。
(1)AB兩組的變量是維生素C,因此,小科設(shè)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shè)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A組放維生素C,B組放清水。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jié)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等因素都會影響鮮花保鮮的時間。
31.【答案】(1)累積法
(2)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jù)累積法的原理進行分析;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找出正確答案。
【解答】(1)一張A4紙的厚度數(shù)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shè)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jié)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1)一張A4紙的厚度數(shù)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guān)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fā)射速度和發(fā)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shè)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jié)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32.【答案】呼吸;繁殖;對刺激做出反應;生長發(fā)育;遺傳變異;能新陳代謝;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
【解答】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體,生物之所以區(qū)別于非生物是因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
33.【答案】(1)植物;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
(3)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知識點】細胞的結(jié)構(gòu)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高倍顯微鏡使用的正確步驟應為:
一“找”,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目標。
二“移”,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由于顯微鏡下呈的是倒立的虛像,移動時觀察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動裝片即可,口訣“偏哪向哪移”。
三“轉(zhuǎn)”,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把低倍物鏡移走,換上高倍物鏡。
四“調(diào)”,調(diào)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jù)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zhì)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4.【答案】(1)圓柱體體積為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shè)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V空=S×6cm
根據(jù)題意可得V水+V空=V
可得S×10cm+S×6cm=480cm3
解的S=30cm2
水的體積為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圓柱體的體積可以用公式V=SH計算;
(2)列出水的體積的表達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達式,再利用這兩部分體積之和為瓶子的容積,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積,再利用體積公式計算出水的體積;
(3)先求出水與球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即可求出球的總體積,然后除以球的個數(shù)即可得到一個球的體積。
(1)圓柱體體積為
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shè)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
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
V空=S×6cm
根據(jù)題意可得
V水+V空=V
可得
S×10cm+S×6cm=480cm3
解的
S=30cm2
水的體積為
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
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