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卷
1.(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中,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彩虹為什么有七種顏色?
B.流星的“尾巴”是怎么形成的?
C.火山噴發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D.“極光”一定是綠色的嗎?
【答案】C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彩虹為什么是七色的,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A正確;流星的“尾巴”是什么,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B正確;火山噴發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這是人們的一種認識的感知,不同的人感知不一樣,這不屬于科學探究問 題,故C錯誤;“極光”的顏色一定是綠色的么,還可能有其他顏色嗎 這屬于科學問題,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2.(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是一款“暖寶寶”,它在冬季能起到暖手的作用。請你估測產品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5℃ B.25℃ C.45℃ D.85℃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生活經驗和對常見溫度數值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冬季用暖寶寶時,手感到暖和,但暖手寶在使用時要防止燙傷,由此可知暖寶寶在使用時的溫度略高于人的體溫37℃,在45℃左右,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C.丙圖中做實驗前先直接聞一下藥品的氣味
D.丁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時,先用干布拭去,再用紗布包扎灼傷處,選項錯誤;
B、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利用降低溫度的原理,用濕抹布蓋滅,選項正確;
C、聞藥品氣味時,用手在試劑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直接聞藥品的氣味,選項錯誤;
D、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所示為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
A.細胞質 B.細胞壁 C.細胞核 D.液泡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時,細胞壁由于其堅硬且明顯的形態,通常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結構 。
【解答】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外層結構,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在顯微鏡下,細胞壁通常呈現為清晰的、圍繞細胞邊緣的線條或輪廓。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DNA。雖然細胞核在顯微鏡下可見,但它通常位于細胞內部,不是細胞的外層結構 。胡克將軟木塞制成切片觀察,他觀察到的是已經死亡的軟木塞的細胞,細胞的其他結構都被破壞了,只剩下了細胞壁,胡克并沒有觀察到完整的細胞結構。因此,他只能觀察到軟木塞細胞的細胞壁,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時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答案】C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果=數值×進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則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則,換算過程中單位錯誤,故B錯誤;
C.1小時=3600秒,則2小時=2×3600秒=7200秒,故C正確;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是不存在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研究學校近視防控措施的效果,每個學期我們都需要檢查視力。”檢查視力”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節: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與討論
【解答】A.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A錯誤
B.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B錯誤
C.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C錯誤
D.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4七上·臨平月考)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
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把給出的數據換算成小數點后有一位數字的數值,那么,其單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準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解答】A.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長度是甲組,故A不符合題意;B.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所以其最小刻度是毫米,故B不符合題意;
C.該《科學》教科書的長度
故C不符合題意;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用來減小誤差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  )
A.酷似石頭的生石花
B.象硅膠的水滴魚
C.機器人索菲亞
D.保護區內的仙鶴
【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動的物體,它們有生長、繁殖、對環境作出反應,并進行新陳代謝等特點 。
【解答】A.生石花是一種植物,雖然外形酷似石頭,但它具有生長、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屬于生物。故A錯誤;
B.水滴魚是一種海洋生物,盡管其外觀可能給人一種非生物的錯覺,但它同樣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故B錯誤;
C.機器人索菲亞是人工制造的機器,它不具備生物的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等特征。它是根據預設的程序進行運作的,沒有生命活動。故C正確;
D.仙鶴是一種鳥類,顯然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飛行、繁殖、新陳代謝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上·臨平月考)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大大的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放置玻片、②鏡筒下降、③對光、④觀察,根據顯微鏡的使用和調節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③對光:轉動轉換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④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
故選C。
10.(2024七上·臨平月考)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利于染色 B.利于蓋蓋玻片
C.殺滅細菌 D.維持細胞形態
【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0.9%的生理鹽水的作用。
【解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內的濃度約為0.9%,細胞內外如果出現濃度差,細胞就會因吸水或失水而發生變形,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上·臨平月考)水在科學實驗中應用很廣。下列關于水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放糖能夠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分析;根據酸液濺到皮膚上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制作洋蔥表皮裝片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方糖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選項錯誤;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再涂上碳酸氫鈉溶液,選項正確;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起潤滑作用,選項正確;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上·臨平月考) 在觀察體溫計所顯示的人體溫度時,可以在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后讀數,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內徑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內徑細得多
B.體溫計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大得多
C.體溫計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刻度精細得多
D.體溫計的內徑有一處特別細,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會在這里斷開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體溫計的結構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在構造上有一個細且彎曲的地方,叫縮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銀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體溫計的縮口使其上面的水銀不能夠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銀甩回去。因此體溫計離開人體后,其內徑內部的水銀柱不會變化,所以能使它離開人體讀數。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3.(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了比較蔬菜瓜果中維生素C含量,小科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相同濃度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青椒、芹菜、橙子的汁液,邊滴邊振蕩,直到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并記錄所滴加的汁液滴數。實驗結果如下表:你認為相同體積的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橙汁
高錳酸鉀溶液 14滴 8滴 15滴 5滴
A.黃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橙汁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維生素C的分子結構中,有不穩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當維生素C溶液與高錳酸鉀接觸后,即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還原高錳酸鉀,使其褪色。向高錳酸鉀中滴加維生素C,滴的滴數少,維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錳酸鉀溶液,直到加入高錳酸鉀不被褪色為止。滴的滴數越少,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數越多,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果蔬汁汁的量就越少。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了2mL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汁、青椒汁、芹菜汁、橙汁的組織提取液,邊滴加邊震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從表格中看出滴加的橙汁最少,為5滴,因此,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橙汁。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 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30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杯水的溫度時, 水銀柱長為15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
A.15℃ B.25℃ C.40℃ D.60℃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從0℃到100℃的長度為30cm-5cm=25cm,即1cm表示4℃,再根據溫度計水銀柱的實際長度15cm得出液體的溫度。
【解答】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30cm時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

在液體中水銀柱的長度上升了
15cm-5cm=10cm,
液體的溫度:
10cm×4℃/cm=40℃,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上·臨平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進行了以下實驗。他們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此實驗的假設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實驗時應把剪掉觸角的螞蟻放在離螞蟻窩較近的地方
C.若發現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這個結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答案】B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結合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由于本實驗是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尋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假設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確;
B.兩只螞蟻到窩的距離遠近不同,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沒有可比性,故B錯誤;
C.如果發現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說明螞蟻不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這個結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故C正確;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量太少,實驗存在著偶然性,故D正確。
故選B。
16.(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有關科學研究尺度中最小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細胞
D.螞蟻
【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根據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和科學研究尺度,比較大小進行分析。
【解答】螞蟻是宏觀物質,肉眼可見,研究尺度最大,細胞借助顯微鏡,肉眼可見,研究尺度較大,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有些物質由分子構成,而分子由原子構成,因此,原子的研究尺度最小。
故答案為:A。
17.(2024七上·臨平月考)憑你的生活經驗,下列估計最接近事實的是(  )
A.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10km
B.小科測得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溫度可達66℃
C.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礦泉水約有15L
D.體育課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60次/分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A.人一步距離大約0.4m,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2000m=2km,故A不符合題意;
B.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溫度可達66℃,故B符合題意;
C.通常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00mL=0.5L,故C不符合題意;
D.劇烈運動后,人的心跳會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120次/分~180次/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2024七上·臨平月考)人們為了認識事物,常常要進行比較法,下列關于"比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
B.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
C.用面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
D.用放大倍數比較顯微鏡放大能力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A.根據溫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B.根據長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C.根據體積的定義進行解答;
D.根據顯微鏡的作用進行解答。
【解答】A.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長度是表示物體長短的物理量,因此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體積是表示物體占用空間的大小,因此用體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顯微鏡可以觀察非常小的物體,因此用放大倍數比較顯微鏡放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2024七上·臨平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線。第一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25mL,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0mL,則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  )
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確定
【答案】B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量筒的正確讀數方法,以及錯誤讀數對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齊平,仰視會使讀數偏小,俯視會使讀數偏大。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0mL,則實際小于10mL,那么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就大于15mL。
故答案為:B。
20.(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1.(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符號表示)及進行單位換算:
(1)小科同學的課桌高為7.0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奶茶體積約為550   。
(4)7升=   毫升。
【答案】(1)dm
(2)m2
(3)mL
(4)7000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確定最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課桌的高約為70cm=7.0dm;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為S=10m×8m=80m2;
(3)一杯奶茶的體積約為550mL,小科喝的奶茶體積和礦泉水差不多約為550mL。
(4)根據1L=1000mL可得7L=7000mL。
故答案為:(1)dm;(2)m2;(3)mL;(4)7000。
22.(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同學用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測量實驗,結果加下圖所示,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的圓的直徑是   cm;
(2)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值是   ℃,讀作:   ;
(3)如圖丙所示,此時液體的體積為   mL。
【答案】(1)2.50
(2)-13;負十三攝氏度
(3)4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溫度計的使用要首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還是下方;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等于液面對應的刻度值,讀數時視線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V=42mL。
(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1][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V=42mL。
23.(2024七上·臨平月考)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名稱填入空格中。
(1)用圖甲,加入塊狀固體,則應先將該儀器管口   (填“水平”“豎直向上”或“略向下傾斜”)放置。
(2)加熱乙儀器時,需要墊上   。
(3)圖丙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即可)。
(4)圖丁的名稱是   。
【答案】(1)水平
(2)陶土網
(3)滴加液體
(4)鐵架臺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儀器的名稱與用途、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2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嘗試自制一支溫度計(如圖甲所示)。燒瓶中裝有空氣,玻璃管中間封有一段紅色液柱。他把燒瓶先后放入50℃熱水、25℃室溫環境和0℃的冰水中,并標出紅色液柱右側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圖乙所示)。
(1)此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
(2)紅色液柱右側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是   (填“A”“B”或“C”)。
(3)其他小組同學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溫度計,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
(2)A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如果燒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氣情況,外界空氣進入或內部氣體泄漏,會導致溫度計無法正常工作。
【解答】(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25.(2024七上·臨平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第   (填序號)次測量是沒有必要的。
(2)石蠟的體積是   。
(3)這種測量方法得到的啟示是   。
【答案】(1)①③
(2)5cm3
(3)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可以先用量筒取一定體積的水,用細線拴好一個鐵塊,將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鐵塊的總體積;再將石蠟拴在鐵塊的上方,經石蠟、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石蠟、鐵塊的總體積,兩次總體積之差即為石蠟的體積。
【解答】(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
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26.(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構的名稱:   。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節A結構,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答案】(1)粗準焦螺旋
(2)下移
(3)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節部分由轉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解答】(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27.(2024七上·臨平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小科對酒精燈的使用及溫度作如下探究。
(1)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___________(填寫字母)。
A. B.
C. D.
(2)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你認為可行嗎?說明理由:   。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如圖所示)。你能夠得出什么結論?答:   。
【答案】(1)A
(2)不可行;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
(3)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進行分析解答。根據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由數據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由數據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28.(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甲、乙是兩個不同品牌,相同容積的保溫杯,為了比較這兩個保溫杯盛水時的保溫效果,小科同學按照科學探究的程序,在室內進行了實驗。他將等量的100℃的開水,同時倒入兩個杯子中,蓋好蓋子。每隔1小時測得一次水溫。得到了一段時間內甲、乙兩個保溫杯內的實驗數據,根據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圖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中,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根據圖像可以看出:保溫效果好的保溫杯是   (填“甲”或“乙”),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1)秒表
(2)乙;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實驗中要保證水的初溫和水的質量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直接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情況來判斷保溫材料的性能情況。
【解答】(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1][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29.(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生物能否自然發生,歷史上曾經做過許多實驗。
材料1:如圖甲,雷迪將兩塊相同的肉,放到兩個一樣的瓶子內。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鮮肉都腐爛,沒有封紗布的瓶內有了蛆(蒼蠅的幼蟲)。
材料2:如圖乙,巴斯德將肉湯放入曲頸瓶,加熱至沸騰1小時,冷卻后放置數天,瓶內肉湯中未發現微生物。打斷細長玻璃管,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瓶內肉湯出現了大量的微生物。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1中,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
(2)材料2中加熱肉湯至沸騰1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實驗   (填“支持”或“否定”)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答案】(1)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否定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 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是由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巴斯德的實驗通過嚴密的推理,否定了這一假說。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在材料1中,雷迪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細菌是否自然發生。他準備了兩塊相同的肉,并分別放入兩個一樣的瓶子內。一個瓶口封上了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則敞口,蒼蠅能進入。這個實驗的關鍵變量就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通過對比兩個瓶子中肉的變化情況,雷迪試圖找出細菌來源的線索。綜上所述, 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 這個步驟是實驗準備的關鍵,它排除了實驗開始前肉湯中已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 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 巴斯德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加熱并冷卻后的肉湯中,初始時并未發現微生物。然而,當他打斷細長玻璃管后,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發現瓶內肉湯出現了大量的微生物。這個結果表明,微生物并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通過外部途徑(如空氣、灰塵等)進入肉湯中的。因此,巴斯德的實驗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1)從雷迪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兩個瓶子做實驗的目的是設置對照組,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故實驗中的變量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實驗證明,微生物不是從營養液中自然發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30.(2024七上·臨平月考)“鮮花如何保鮮”是人們關心的一個問題。小科同學為了探究“延長鮮花保鮮的條件”,設計如下實驗:
①取兩個等大的花瓶,分別標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顆維生素C,并攪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狀態接近的鮮花,放在相同的環境中,每隔3小時觀察一次,并做好觀察記錄。
(1)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是什么?答:   。
(2)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   。
(3)根據你的日常生活經驗,寫出影響鮮花保鮮的其他一個條件:   。
【答案】(1)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
(2)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小科設計的這個實驗,通過對比加入維生素C和不加入維生素C的兩組鮮花的保鮮情況,來檢驗一個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這是實驗設計的核心目的,也是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綜上所述, 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即維生素C確實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那么實驗觀察的結果應該是:在相同情況下,加入維生素C的A瓶鮮花保鮮時間會比未加入維生素C的B瓶長。這是實驗預期的結果,也是驗證假設的關鍵證據。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 除了維生素C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鮮花的保鮮。例如,溫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加速鮮花的衰老和凋謝。此外,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以及使用鮮花保鮮劑等也是影響鮮花保鮮的重要條件。這些因素都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鮮花的生理狀態和保鮮時間。
(1)AB兩組的變量是維生素C,因此,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A組放維生素C,B組放清水。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等因素都會影響鮮花保鮮的時間。
31.(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系,小科同學將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選擇無風的環境,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相同的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整理相關數據如下。
(1)小科想測量一張A4紙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小科將四張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紙,分別疊成如圖所示的四種形狀紙飛機。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測得表一數據。該設計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
表一: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的關系(注:A4紙張的厚度以10微米遞增)
紙張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飛行平均距離/厘米 352 627 575 410
(3)根據表二提供的數據,你認為如何制作紙飛機能飛的更遠?答:   。
表二:紙飛機飛行距離與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系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頭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答案】(1)累積法
(2)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累積法的原理進行分析;根據控制變量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分析表中數據,找出正確答案。
【解答】(1)一張A4紙的厚度數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1)一張A4紙的厚度數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32.(2024七上·臨平月考)請根據題意,在框內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①   ,②   ,③   ,④   
【答案】進行呼吸;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長、發育和繁殖;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作為一類特殊的存在,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使得生物能夠與外界環境進行交互,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并繁衍后代。
【解答】根據題意,我們需要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第1空:進行呼吸
呼吸是生物體獲取能量的一種方式,通過呼吸作用,生物體能夠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自身使用。因此,“進行呼吸”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第2空: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體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和代謝產物。為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生物體需要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因此,“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也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第3空:生長、發育和繁殖
生物體從誕生開始,就會經歷生長和發育的過程,逐漸成熟并具備繁殖的能力。繁殖是生物種群延續的關鍵,也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因此,“生長、發育和繁殖”是生物的一個核心共同特征。
第4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生物體能夠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并對這些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能力使得生物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提高生存機會。因此,“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也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框內填寫如下:① 進行呼吸;② 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③ 生長、發育和繁殖;④ 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33.(2024七上·臨平月考)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開展用橡皮泥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圖,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標評價標準。請回答:
等第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且齊全,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不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不完整,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1)圖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動物”或“植物”)細胞。判斷的理由是   。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應被評為   。理由是   。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請寫出小科的準確操作主要步驟:   。
【答案】(1)植物;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
(3)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高倍顯微鏡使用的正確步驟應為:
一“找”,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目標。
二“移”,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由于顯微鏡下呈的是倒立的虛像,移動時觀察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動裝片即可,口訣“偏哪向哪移”。
三“轉”,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移走,換上高倍物鏡。
四“調”,調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學了體積測量后,對固體、液體的體積測量有了一定心得。對下列物體進行了測量與計算。
(1)圖甲是圓柱體,已知底面積為高度為,求其體積。
(2)圖乙是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求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3)小科將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乙瓶中,如圖丙所示測得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求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1)圓柱體體積為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V空=S×6cm
根據題意可得V水+V空=V
可得S×10cm+S×6cm=480cm3
解的S=30cm2
水的體積為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圓柱體的體積可以用公式V=SH計算;
(2)列出水的體積的表達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達式,再利用這兩部分體積之和為瓶子的容積,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積,再利用體積公式計算出水的體積;
(3)先求出水與球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即可求出球的總體積,然后除以球的個數即可得到一個球的體積。
(1)圓柱體體積為
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
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
V空=S×6cm
根據題意可得
V水+V空=V
可得
S×10cm+S×6cm=480cm3
解的
S=30cm2
水的體積為
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
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1 / 1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科學試卷
1.(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中,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彩虹為什么有七種顏色?
B.流星的“尾巴”是怎么形成的?
C.火山噴發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D.“極光”一定是綠色的嗎?
2.(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是一款“暖寶寶”,它在冬季能起到暖手的作用。請你估測產品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5℃ B.25℃ C.45℃ D.85℃
3.(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C.丙圖中做實驗前先直接聞一下藥品的氣味
D.丁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4.(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所示為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的軟木塞的細胞。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胡克觀察到的是細胞的(  )
A.細胞質 B.細胞壁 C.細胞核 D.液泡
5.(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時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6.(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研究學校近視防控措施的效果,每個學期我們都需要檢查視力。”檢查視力”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7.(2024七上·臨平月考)選擇不同的刻度尺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如表所示為小科用兩種不同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寬度的結果,分析數據可知,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是(  )
測量次序 1 2 3
甲組/厘米 18.32 18.33 18.34
乙組/厘米 18.3 18.4 18.5
A.能更精確地反映《科學》課本寬度的是乙組數據
B.甲組測量所選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厘米
C.該《科學》課本的寬度應取18.32厘米
D.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8.(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  )
A.酷似石頭的生石花
B.象硅膠的水滴魚
C.機器人索菲亞
D.保護區內的仙鶴
9.(2024七上·臨平月考)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大大的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如圖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0.(2024七上·臨平月考)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利于染色 B.利于蓋蓋玻片
C.殺滅細菌 D.維持細胞形態
11.(2024七上·臨平月考)水在科學實驗中應用很廣。下列關于水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2.(2024七上·臨平月考) 在觀察體溫計所顯示的人體溫度時,可以在體溫計離開被測人體后讀數,這是因為(  )
A.體溫計的內徑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內徑細得多
B.體溫計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大得多
C.體溫計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溫度計的刻度精細得多
D.體溫計的內徑有一處特別細,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會在這里斷開
13.(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了比較蔬菜瓜果中維生素C含量,小科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相同濃度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青椒、芹菜、橙子的汁液,邊滴邊振蕩,直到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并記錄所滴加的汁液滴數。實驗結果如下表:你認為相同體積的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橙汁
高錳酸鉀溶液 14滴 8滴 15滴 5滴
A.黃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橙汁
1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明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 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厘米:在100℃時水銀柱長30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杯水的溫度時, 水銀柱長為15厘米。則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
A.15℃ B.25℃ C.40℃ D.60℃
15.(2024七上·臨平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進行了以下實驗。他們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此實驗的假設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實驗時應把剪掉觸角的螞蟻放在離螞蟻窩較近的地方
C.若發現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這個結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16.(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有關科學研究尺度中最小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細胞
D.螞蟻
17.(2024七上·臨平月考)憑你的生活經驗,下列估計最接近事實的是(  )
A.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10km
B.小科測得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溫度可達66℃
C.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礦泉水約有15L
D.體育課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60次/分
18.(2024七上·臨平月考)人們為了認識事物,常常要進行比較法,下列關于"比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
B.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
C.用面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
D.用放大倍數比較顯微鏡放大能力
19.(2024七上·臨平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線。第一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25mL,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0mL,則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  )
A.小于15mL B.大于15mL C.等于15mL D.無法確定
20.(2024七上·臨平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21.(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符號表示)及進行單位換算:
(1)小科同學的課桌高為7.0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奶茶體積約為550   。
(4)7升=   毫升。
22.(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同學用實驗器材,進行了如下測量實驗,結果加下圖所示,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的圓的直徑是   cm;
(2)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值是   ℃,讀作:   ;
(3)如圖丙所示,此時液體的體積為   mL。
23.(2024七上·臨平月考)從下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名稱填入空格中。
(1)用圖甲,加入塊狀固體,則應先將該儀器管口   (填“水平”“豎直向上”或“略向下傾斜”)放置。
(2)加熱乙儀器時,需要墊上   。
(3)圖丙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即可)。
(4)圖丁的名稱是   。
2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嘗試自制一支溫度計(如圖甲所示)。燒瓶中裝有空氣,玻璃管中間封有一段紅色液柱。他把燒瓶先后放入50℃熱水、25℃室溫環境和0℃的冰水中,并標出紅色液柱右側所在的位置(放大后效果如圖乙所示)。
(1)此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
(2)紅色液柱右側所在的位置A、B和C,其中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是   (填“A”“B”或“C”)。
(3)其他小組同學利用上述器材自制相同的溫度計,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
25.(2024七上·臨平月考)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科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第   (填序號)次測量是沒有必要的。
(2)石蠟的體積是   。
(3)這種測量方法得到的啟示是   。
26.(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構的名稱:   。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節A結構,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27.(2024七上·臨平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小科對酒精燈的使用及溫度作如下探究。
(1)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___________(填寫字母)。
A. B.
C. D.
(2)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你認為可行嗎?說明理由:   。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如圖所示)。你能夠得出什么結論?答:   。
28.(2024七上·臨平月考)如圖甲、乙是兩個不同品牌,相同容積的保溫杯,為了比較這兩個保溫杯盛水時的保溫效果,小科同學按照科學探究的程序,在室內進行了實驗。他將等量的100℃的開水,同時倒入兩個杯子中,蓋好蓋子。每隔1小時測得一次水溫。得到了一段時間內甲、乙兩個保溫杯內的實驗數據,根據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丙所示,請你根據圖像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中,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根據圖像可以看出:保溫效果好的保溫杯是   (填“甲”或“乙”),判斷的依據是   。
29.(2024七上·臨平月考)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生物能否自然發生,歷史上曾經做過許多實驗。
材料1:如圖甲,雷迪將兩塊相同的肉,放到兩個一樣的瓶子內。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鮮肉都腐爛,沒有封紗布的瓶內有了蛆(蒼蠅的幼蟲)。
材料2:如圖乙,巴斯德將肉湯放入曲頸瓶,加熱至沸騰1小時,冷卻后放置數天,瓶內肉湯中未發現微生物。打斷細長玻璃管,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瓶內肉湯出現了大量的微生物。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1中,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
(2)材料2中加熱肉湯至沸騰1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實驗   (填“支持”或“否定”)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30.(2024七上·臨平月考)“鮮花如何保鮮”是人們關心的一個問題。小科同學為了探究“延長鮮花保鮮的條件”,設計如下實驗:
①取兩個等大的花瓶,分別標上A和B;
②在A和B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往A中加入2顆維生素C,并攪拌使之溶解;
③在A和B中各插上三枝生理狀態接近的鮮花,放在相同的環境中,每隔3小時觀察一次,并做好觀察記錄。
(1)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是什么?答:   。
(2)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   。
(3)根據你的日常生活經驗,寫出影響鮮花保鮮的其他一個條件:   。
31.(2024七上·臨平月考)為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系,小科同學將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選擇無風的環境,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相同的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整理相關數據如下。
(1)小科想測量一張A4紙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小科將四張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紙,分別疊成如圖所示的四種形狀紙飛機。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測得表一數據。該設計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
表一:紙飛機飛行距離與紙張厚度的關系(注:A4紙張的厚度以10微米遞增)
紙張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飛行平均距離/厘米 352 627 575 410
(3)根據表二提供的數據,你認為如何制作紙飛機能飛的更遠?答:   。
表二:紙飛機飛行距離與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的關系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頭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32.(2024七上·臨平月考)請根據題意,在框內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①   ,②   ,③   ,④   
33.(2024七上·臨平月考)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開展用橡皮泥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是小科制作完成的作品圖,如下表是制作的指標評價標準。請回答:
等第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且齊全,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不符合細胞的形態特征,結構不完整,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1)圖甲是小科制作的是   (填“動物”或“植物”)細胞。判斷的理由是   。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應被評為   。理由是   。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請寫出小科的準確操作主要步驟:   。
34.(2024七上·臨平月考)小科學了體積測量后,對固體、液體的體積測量有了一定心得。對下列物體進行了測量與計算。
(1)圖甲是圓柱體,已知底面積為高度為,求其體積。
(2)圖乙是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加入一定水后,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求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3)小科將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乙瓶中,如圖丙所示測得此時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求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這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彩虹為什么是七色的,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A正確;流星的“尾巴”是什么,屬于科學探究問題,故B正確;火山噴發是最壯觀的風景嗎 這是人們的一種認識的感知,不同的人感知不一樣,這不屬于科學探究問 題,故C錯誤;“極光”的顏色一定是綠色的么,還可能有其他顏色嗎 這屬于科學問題,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2.【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生活經驗和對常見溫度數值的認識進行分析。
【解答】冬季用暖寶寶時,手感到暖和,但暖手寶在使用時要防止燙傷,由此可知暖寶寶在使用時的溫度略高于人的體溫37℃,在45℃左右,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以及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時,先用干布拭去,再用紗布包扎灼傷處,選項錯誤;
B、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后著火時,利用降低溫度的原理,用濕抹布蓋滅,選項正確;
C、聞藥品氣味時,用手在試劑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直接聞藥品的氣味,選項錯誤;
D、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時,細胞壁由于其堅硬且明顯的形態,通常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結構 。
【解答】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外層結構,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在顯微鏡下,細胞壁通常呈現為清晰的、圍繞細胞邊緣的線條或輪廓。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DNA。雖然細胞核在顯微鏡下可見,但它通常位于細胞內部,不是細胞的外層結構 。胡克將軟木塞制成切片觀察,他觀察到的是已經死亡的軟木塞的細胞,細胞的其他結構都被破壞了,只剩下了細胞壁,胡克并沒有觀察到完整的細胞結構。因此,他只能觀察到軟木塞細胞的細胞壁,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果=數值×進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則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則,換算過程中單位錯誤,故B錯誤;
C.1小時=3600秒,則2小時=2×3600秒=7200秒,故C正確;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是不存在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節: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與討論
【解答】A.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A錯誤
B.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B錯誤
C.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C錯誤
D. 檢查視力是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把給出的數據換算成小數點后有一位數字的數值,那么,其單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準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解答】A.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精確到毫米;乙組測量的結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確到厘米,故能更準確反映《科學》教科書長度是甲組,故A不符合題意;B.甲測量的結果為18.32cm,18.33cm,18.34cm,所以其最小刻度是毫米,故B不符合題意;
C.該《科學》教科書的長度
故C不符合題意;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用來減小誤差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動的物體,它們有生長、繁殖、對環境作出反應,并進行新陳代謝等特點 。
【解答】A.生石花是一種植物,雖然外形酷似石頭,但它具有生長、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屬于生物。故A錯誤;
B.水滴魚是一種海洋生物,盡管其外觀可能給人一種非生物的錯覺,但它同樣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故B錯誤;
C.機器人索菲亞是人工制造的機器,它不具備生物的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等特征。它是根據預設的程序進行運作的,沒有生命活動。故C正確;
D.仙鶴是一種鳥類,顯然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飛行、繁殖、新陳代謝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放置玻片、②鏡筒下降、③對光、④觀察,根據顯微鏡的使用和調節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③對光:轉動轉換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①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④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正確順序是③→①→②→④。
故選C。
10.【答案】D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0.9%的生理鹽水的作用。
【解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內的濃度約為0.9%,細胞內外如果出現濃度差,細胞就會因吸水或失水而發生變形,因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放糖能夠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分析;根據酸液濺到皮膚上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制作洋蔥表皮裝片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方糖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測量一塊方糖的體積,選項錯誤;
B、不慎將酸液濺到皮膚上,可以先用較多水沖洗,再涂上碳酸氫鈉溶液,選項正確;
C、連接橡皮塞和玻璃導管時,可用水先濕潤導管,起潤滑作用,選項正確;
D、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體溫計的結構特點分析判斷。
【解答】體溫計在構造上有一個細且彎曲的地方,叫縮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銀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體溫計的縮口使其上面的水銀不能夠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銀甩回去。因此體溫計離開人體后,其內徑內部的水銀柱不會變化,所以能使它離開人體讀數。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3.【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維生素C的分子結構中,有不穩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當維生素C溶液與高錳酸鉀接觸后,即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還原高錳酸鉀,使其褪色。向高錳酸鉀中滴加維生素C,滴的滴數少,維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錳酸鉀溶液,直到加入高錳酸鉀不被褪色為止。滴的滴數越少,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數越多,表明維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果蔬汁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果蔬汁汁的量就越少。在4支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了2mL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然后用滴定管分別向其中滴加黃瓜汁、青椒汁、芹菜汁、橙汁的組織提取液,邊滴加邊震蕩,直到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為止,從表格中看出滴加的橙汁最少,為5滴,因此,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橙汁。
故答案為:D。
14.【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從0℃到100℃的長度為30cm-5cm=25cm,即1cm表示4℃,再根據溫度計水銀柱的實際長度15cm得出液體的溫度。
【解答】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30cm時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

在液體中水銀柱的長度上升了
15cm-5cm=10cm,
液體的溫度:
10cm×4℃/cm=40℃,
故答案為:C。
15.【答案】B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選擇兩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螞蟻的左右側觸角,另一只螞蟻不作任何處理,然后把它們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結合選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由于本實驗是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尋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假設是螞蟻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確;
B.兩只螞蟻到窩的距離遠近不同,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沒有可比性,故B錯誤;
C.如果發現兩只螞蟻都回家了,則說明螞蟻不是靠觸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這個結果不支持本實驗的假設,故C正確;
D.本實驗存在的缺陷是螞蟻數量太少,實驗存在著偶然性,故D正確。
故選B。
16.【答案】A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根據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和科學研究尺度,比較大小進行分析。
【解答】螞蟻是宏觀物質,肉眼可見,研究尺度最大,細胞借助顯微鏡,肉眼可見,研究尺度較大,微觀粒子肉眼看不到,有些物質由分子構成,而分子由原子構成,因此,原子的研究尺度最小。
故答案為:A。
17.【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A.人一步距離大約0.4m,小科在操場走路5000步的距離大約為2000m=2km,故A不符合題意;
B.夏天曝曬的汽車車內溫度可達66℃,故B符合題意;
C.通常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00mL=0.5L,故C不符合題意;
D.劇烈運動后,人的心跳會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達120次/分~180次/分,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A.根據溫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B.根據長度的定義進行解答;
C.根據體積的定義進行解答;
D.根據顯微鏡的作用進行解答。
【解答】A.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用溫度比較物體冷熱程度,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長度是表示物體長短的物理量,因此用長度比較物體長短,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體積是表示物體占用空間的大小,因此用體積比較物體占有空間大小,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顯微鏡可以觀察非常小的物體,因此用放大倍數比較顯微鏡放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答案】B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量筒的正確讀數方法,以及錯誤讀數對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齊平,仰視會使讀數偏小,俯視會使讀數偏大。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0mL,則實際小于10mL,那么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就大于15mL。
故答案為:B。
20.【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21.【答案】(1)dm
(2)m2
(3)mL
(4)7000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確定最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課桌的高約為70cm=7.0dm;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為S=10m×8m=80m2;
(3)一杯奶茶的體積約為550mL,小科喝的奶茶體積和礦泉水差不多約為550mL。
(4)根據1L=1000mL可得7L=7000mL。
故答案為:(1)dm;(2)m2;(3)mL;(4)7000。
22.【答案】(1)2.50
(2)-13;負十三攝氏度
(3)4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溫度計的使用要首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還是下方;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等于液面對應的刻度值,讀數時視線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V=42mL。
(1)圖甲中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的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5.00cm;右端刻度值為7.50cm,圓的直徑為
(2)[1][2]圖乙中溫度計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個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的下方。因此它的讀數為-13℃,讀作負十三攝氏度。
(3)圖中量筒刻度的一個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為2mL,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V=42mL。
23.【答案】(1)水平
(2)陶土網
(3)滴加液體
(4)鐵架臺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儀器的名稱與用途、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1)圖甲中的為試管,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應先將試管口水平放置,故填水平。
(2)圖乙中的儀器為燒杯,加熱燒杯時,需要墊上陶土網,間接加熱,故填陶土網。
(3)圖丙中的儀器為膠頭滴管,其作用是滴加液體,故填滴加液體。
(4)圖丁的名稱是鐵架臺,故填鐵架臺。
24.【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
(2)A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如果燒瓶或玻璃管存在漏氣情況,外界空氣進入或內部氣體泄漏,會導致溫度計無法正常工作。
【解答】(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氣體溫度越高,體積膨脹的越大,把玻璃管中間封的紅色液柱向外推的越遠,所以表示0℃水溫對應的點應是A點。
(3)燒瓶與玻璃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使得氣體無法在溫度變化時正常膨脹或收縮,所以測不同水溫時,發現紅色液柱始終沒有移動。
25.【答案】(1)①③
(2)5cm3
(3)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可以先用量筒取一定體積的水,用細線拴好一個鐵塊,將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鐵塊的總體積;再將石蠟拴在鐵塊的上方,經石蠟、鐵塊浸沒水中,讀出此時水、石蠟、鐵塊的總體積,兩次總體積之差即為石蠟的體積。
【解答】(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1)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所以沒有必要的測量是①③。
(2)由步驟②、④可以得出石蠟的體積
V=59mL-54mL=5mL=5cm3
(3)由此可知:對于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懸掛鐵塊幫助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方法。
26.【答案】(1)粗準焦螺旋
(2)下移
(3)順時針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節部分由轉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解答】(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
(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
(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順時針。
27.【答案】(1)A
(2)不可行;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
(3)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進行分析解答。根據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由數據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1)酒精燈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屬于易燃液體,小科在使用酒精燈時,對應下列警告標志是當心火災--易燃物質標志,故選A。
(2)水銀溫度計,是膨脹式溫度計的一種,水銀的凝固點是-39℃,沸點是356.7℃,測量溫度范圍是-39℃~356.7℃,火焰的溫度超過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小科想用水銀溫度計去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是不可行的。
(3)小科用溫度傳感器來測量酒精燈火焰溫度,分別對火焰的三個部位進行了測量并讀數,由數據可知,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28.【答案】(1)秒表
(2)乙;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實驗中要保證水的初溫和水的質量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直接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情況來判斷保溫材料的性能情況。
【解答】(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1)實驗過程中要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測量溫度和時間的工具,圖中已經有測量溫度的溫度計,所以還需要測量時間的秒表。
(2)[1][2]由圖丙可知,在相同時間內,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
29.【答案】(1)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否定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 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是由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巴斯德的實驗通過嚴密的推理,否定了這一假說。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在材料1中,雷迪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細菌是否自然發生。他準備了兩塊相同的肉,并分別放入兩個一樣的瓶子內。一個瓶口封上了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則敞口,蒼蠅能進入。這個實驗的關鍵變量就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通過對比兩個瓶子中肉的變化情況,雷迪試圖找出細菌來源的線索。綜上所述, 雷迪實驗中的變量是 :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 這個步驟是實驗準備的關鍵,它排除了實驗開始前肉湯中已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 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 巴斯德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加熱并冷卻后的肉湯中,初始時并未發現微生物。然而,當他打斷細長玻璃管后,幾天后用顯微鏡觀察,發現瓶內肉湯出現了大量的微生物。這個結果表明,微生物并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通過外部途徑(如空氣、灰塵等)進入肉湯中的。因此,巴斯德的實驗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1)從雷迪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兩個瓶子做實驗的目的是設置對照組,一個瓶口封上紗布,蒼蠅不能進入;另一個瓶敞口,蒼蠅能進入,故實驗中的變量是蒼蠅能否進入瓶中。
(2)巴斯德將肉湯煮沸1小時,目的是徹底殺死肉湯和裝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實驗證明,微生物不是從營養液中自然發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會自然發生的觀點。
30.【答案】(1)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
(2)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小科設計的這個實驗,通過對比加入維生素C和不加入維生素C的兩組鮮花的保鮮情況,來檢驗一個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這是實驗設計的核心目的,也是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綜上所述, 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即維生素C確實能延長鮮花保鮮的時間,那么實驗觀察的結果應該是:在相同情況下,加入維生素C的A瓶鮮花保鮮時間會比未加入維生素C的B瓶長。這是實驗預期的結果,也是驗證假設的關鍵證據。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 除了維生素C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鮮花的保鮮。例如,溫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加速鮮花的衰老和凋謝。此外,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以及使用鮮花保鮮劑等也是影響鮮花保鮮的重要條件。這些因素都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鮮花的生理狀態和保鮮時間。
(1)AB兩組的變量是維生素C,因此,小科設計這個實驗想要檢驗的假設維生素C能延長鮮花保鮮。
(2)A組放維生素C,B組放清水。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則實驗觀察的結果是相同情況下,A瓶鮮花保鮮時間比B長。
(3)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溫度、濕度、定期換水、適當修剪、使用鮮花保鮮劑等因素都會影響鮮花保鮮的時間。
31.【答案】(1)累積法
(2)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根據累積法的原理進行分析;根據控制變量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分析表中數據,找出正確答案。
【解答】(1)一張A4紙的厚度數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1)一張A4紙的厚度數值太小,無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測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張平整的A4紙,比較準確地測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小科這種測量方法叫累積法。
(2)探究“紙飛機飛行距離和紙張厚度的關系”時,需控制飛機形狀以及紙張大小相同,只改變紙張厚度,在無風的環境下,在同一起點,以相同的發射速度和發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而小溫同學將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紙張疊成不同形狀的紙飛機進行實驗,故該設計不合理,理由是沒有控制紙飛機的形狀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波浪型的紙飛機飛行距離最遠,故結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選擇90克/微米厚度的紙張折成波浪形的飛機能飛的更遠。
32.【答案】進行呼吸;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長、發育和繁殖;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作為一類特殊的存在,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使得生物能夠與外界環境進行交互,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并繁衍后代。
【解答】根據題意,我們需要填寫生物都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第1空:進行呼吸
呼吸是生物體獲取能量的一種方式,通過呼吸作用,生物體能夠利用氧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自身使用。因此,“進行呼吸”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第2空: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體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和代謝產物。為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生物體需要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因此,“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也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第3空:生長、發育和繁殖
生物體從誕生開始,就會經歷生長和發育的過程,逐漸成熟并具備繁殖的能力。繁殖是生物種群延續的關鍵,也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因此,“生長、發育和繁殖”是生物的一個核心共同特征。
第4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生物體能夠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并對這些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能力使得生物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提高生存機會。因此,“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也是生物的一個共同特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框內填寫如下:① 進行呼吸;② 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③ 生長、發育和繁殖;④ 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33.【答案】(1)植物;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2)良好;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
(3)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高倍顯微鏡使用的正確步驟應為:
一“找”,在低倍物鏡下找到目標。
二“移”,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由于顯微鏡下呈的是倒立的虛像,移動時觀察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動裝片即可,口訣“偏哪向哪移”。
三“轉”,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移走,換上高倍物鏡。
四“調”,調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圖甲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細胞。
(2)根據評價指標,小科同學制作的模型名稱標注正確,但缺少液泡、細胞質的標注,應被評為良好。
(3)圖乙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換上高倍物鏡前后視野中圖像變化,小科的操作主要步驟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圖像不清晰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4.【答案】(1)圓柱體體積為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V空=S×6cm
根據題意可得V水+V空=V
可得S×10cm+S×6cm=480cm3
解的S=30cm2
水的體積為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圓柱體的體積可以用公式V=SH計算;
(2)列出水的體積的表達式,列出上面空白部分的表達式,再利用這兩部分體積之和為瓶子的容積,即可解出瓶子的底面積,再利用體積公式計算出水的體積;
(3)先求出水與球的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即可求出球的總體積,然后除以球的個數即可得到一個球的體積。
(1)圓柱體體積為
V=Sh=800cm2×10cm=8000cm3
(2)已知瓶子容積是480cm3,設瓶子的底面積為S,則水的體積是
V水=S×10cm
倒放時無水部分的體積是
V空=S×6cm
根據題意可得
V水+V空=V
可得
S×10cm+S×6cm=480cm3
解的
S=30cm2
水的體積為
V水=Sh水=30cm2×10cm=300cm3
(3)球的總體積
V球總=Sh=30cm2×2cm=60cm3
則每個球的體積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固镇县| 清涧县| 拉萨市| 积石山| 墨竹工卡县| 泸定县| 河东区| 贵州省| 西青区| 咸阳市| 棋牌| 呼伦贝尔市| 商河县| 怀柔区| 化德县| 大姚县| 渝北区| 寿光市| 祁连县| 庆安县| 镇远县| 阆中市| 丰台区| 曲阳县| 太仆寺旗| 都安| 高平市| 芜湖县| 东光县| 浦东新区| 淳安县| 偃师市| 金昌市| 永宁县| 沿河| 荆州市| 察隅县| 泰安市| 抚顺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