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1-3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1-3章)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1-3章)
1.(2024八上·余姚期中)下列有關物理現象的描述,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花園里鮮花怒放 B.奔馳的獵豹
C.公路上滾滾車流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
2.(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機在新加坡航展進行飛行表演,展現了我國航空技術的強大力量。如果說C919飛機是靜止的,那么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攝影師 B.飛機的駕駛員
C.掠過的戰斗機 D.路旁的樹木
3.(2024八上·余姚期中)下列估測比較接近實際的是(  )
A.中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1.5m
B.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00Pa
C.兩只雞蛋的質量約為1kg
D.中學生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4m/s
4.(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為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部分體育圖標,其中與其他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  )
A.①用力拉弓,弓弦彎了
B.②用力蹬腳踏板,自行車加速前進
C.③用力墊球,球飛出去
D.④用力劃水,人加速前進
5.(2024八上·余姚期中)利用頻閃照相技術,拍攝擊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時間間隔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從①→②過程中,羽毛球(  )
A.重力變小,速度變大 B.重力變小,速度變小
C.重力不變,速度變大 D.重力不變,速度變小
6.(2024八上·余姚期中)一木塊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動,不考慮空氣阻力,如圖中關于木塊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上·余姚期中)科學課上,教師演示了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將一根長筷子插入蘋果中(如圖甲),然后將筷子提起,豎直懸在空中,用錘子不斷輕敲筷子上端,發現蘋果不斷的往上爬升(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提著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上
B.敲擊時,錘子對筷子的力與筷子對錘子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C.靜止時,蘋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對蘋果的靜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蘋果往上爬升,說明它具有慣性
8.(2024八上·余姚期中)摩擦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措施能增大摩擦的是(  )
A.用光滑的材質做滑梯 B.鞋底做有凹凸的花紋
C.機器轉軸處加潤滑油 D.軸承利用滾動代替滑動
9.(2024八上·余姚期中)為了說明騎電動車要戴安全頭盔的重要性,小科同學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將兩個相似的雞蛋甲,乙分別固定在墊有海綿的基座上。在雞蛋甲上方放一個輕質瓶蓋,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別敲擊(如圖所示)。結果雞蛋甲完好無損,雞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要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還需多次實驗
B.敲擊時雞蛋甲上部受到的壓強比乙小
C.墊有海綿的基座可以減小受力面積
D.雞蛋乙被敲碎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10.(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明周末做家務時,發現家里的許多現象涉及科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風沿外窗吹過,窗簾將飄向窗外主要是因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B.衛生間地漏的“U”形反水彎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C.拖地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幫助清除污漬
D.使用高壓鍋煮飯更快。是因為鍋內氣壓大,水的沸點低
11.(2024八上·余姚期中)手撕鋼學名為不銹鋼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輕易撕開,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ρ手撕鋼>ρ紙),可廣泛用于國防科技、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各個領域,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撕鋼受熱膨脹后,質量將會隨之變大
B.將手撕鋼拿到空間站,質量變小
C.與同質量的紙相比,手撕鋼的體積更大
D.一卷手撕鋼用去一半,密度將保持不變
12.(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敏用如圖裝置研究二力平衡,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調整鉤碼的質量來改變塑料板兩端的拉力
B.用輕質塑料板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塑料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C.將塑料板扭轉一個角度是為了驗證二力平衡時,兩個力需要方向相反
D.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
13.(2024八上·余姚期中) 潛水艇從海水高密度區駛入低密度區,急劇下降的過程稱為“掉深”。如圖,某潛水艇從a處駛入低密度海水區,“掉深”到b處。與a處相比, 潛水艇在b處 (  )
A.受到浮力大小變小 B.受到浮力大小變大
C.排開液體重力不變 D.排開液體重力變大
14.(2024八上·余姚期中)關于圖示的四個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可以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下滑
B.圖乙所示的實驗中,在小桌面上放一個砝碼后海綿的凹陷程度會增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小桌的質量有關
C.圖丙所示的實驗中,若測出管內外水銀柱的高度差為755mm,可能是因為管內水銀上方有少量空氣
D.圖丁所示的實驗中,如果石塊接觸溢水杯底部,那么石塊受到的浮力會變大
15.(2024八上·余姚期中)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B.兩物體在15~2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C.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0~20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16.(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新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U形管裝有一定量的水,在金屬盒未浸入液體時U形管內的水面等高。用該壓強計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燒杯中的液體均未溢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中通過觀察h2判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B.根據乙和丙圖金屬盒的深度和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可得ρ鹽水 ρ液體
C.根據圖丁所示的“噴泉”,可以說明: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D.實驗前在檢查壓強計時,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需拆除膠管重新安裝
17.(2024八上·余姚期中)北京時間2024年5月7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海王星01星等4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若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時消失,衛星將(  )
A.做勻速直線運動 B.慢慢停下來
C.豎直下落 D.做勻速圓周運動
18.(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莉要自制兩個彈簧測力計,她選擇了甲、乙兩根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如圖所示的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A彈簧
B.若要制作精確度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B彈簧
C.若甲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3cm
D.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1cm
19.(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
20.(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內有一塊冰,當這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后,那么(  )
A.桌面受到的壓力變大 B.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大
C.容器內底部受到的壓力變大 D.容器內底部受到的壓強變小
21.(2024八上·余姚期中)許多古代經典著作都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呂氏春秋·蔡今》中記載了大家熟悉的刻舟求劍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劍不行”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選填“岸”或“水流”),若選擇舟為參照物,則劍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
22.(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在即將著陸時,嫦娥六號會懸停在月表上方約100m處,通過自身攜帶的各種先進儀器設備,自主選擇平坦的月面區域降落。嫦娥六號懸停靜止時,其發動機持續向下噴出穩定的燃氣,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從而使嫦娥六號獲得向   的推力,此時發動機推力   嫦娥六號在月面的重力。(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3.(2024八上·余姚期中) 如圖所示,一圓形水管左粗右細,a、b為粗管和細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點,水管中有一氣泡,隨水向右快速運動,氣泡經過a、b兩點時體積氣泡體積Va   Vb(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4.(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甲,一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體所受水平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物體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丙所示。
為分析物體在不同時段內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同學們建構了如下的思維模型:
結合模型回答下列回答:
(1)小科先分析了圖丙,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哪一步?答:   
(2)第8~10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
25.(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是一種便攜式“碘伏棉簽”,塑料管內裝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閉,使用前消毒液在   作用下不會從下端流出,使用時將封蓋掰開,消毒液會在   作用下自動向下流入藥棉中。
26.(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星取了一小塊樣石,通過實驗來測定石塊密度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所用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質量為   g.用量筒測出石塊的體積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石塊的密度為   kg/m3。
27.(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為微項目活動——人工魚鰾。
(1)將一鐵塊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未與容器底完全緊貼)。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50mL,如圖甲所示。則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為   N,浮力方向   。
(2)將氣球和細長的塑料管連接在一起,用細線吊住鐵塊,一起浸沒在水里。調節注射器活塞,使鐵塊和氣球恰好靜止在水里。如圖乙,若拉動注射器活塞向右抽氣,鐵塊向下運動,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過程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8.(2024八上·余姚期中)教室的門栓壞了,門經常被風吹開,小峰同學認為這是門與門框間摩擦太小的緣故。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于是同學們利用長木板、毛巾、物塊以及彈簧測力計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物塊放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拉動物塊做   運動時,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   ;
(3)本實驗存在的一個操作上的難點是:在拉動物塊的時候很難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是   (選填序號:“滑動摩擦力”、“手對彈簧測力計拉力”)大小變化導致的;
(4)學生們經過討論并反復驗證,改進了實驗方案,如圖丁所示:改進后,同學們在進行實驗時,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水平拉動長木板向右運動,則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   (選填“左”或“右”),木板與物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N。
29.(2024八上·余姚期中)茂茂同學想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相關用品測量山頂的大氣壓。測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底部小孔;
B.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線的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針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
C.讀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積為V;
D.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長度為L。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用測量步驟中的V、L和F表示大氣壓:p=   。
(2)實驗時茂茂發現注射器裝針頭處空氣無法排盡,這將會使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或“偏小”或“無影響”)。
(3)茂茂同學選用圖乙中B注射器進行實驗測量,發現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如果想繼續實驗,則可改用圖乙中的   (選填“A”或“C”)注射器。
(4)提出一條能提高此方法測量大氣壓值精確度的建議:   。
30.(2024八上·余姚期中)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正方體金屬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圖1所示的步驟,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把金屬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可由B、C兩個步驟測出,浮力大小為   N,金屬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A、D兩個步驟測出,根據所測數據可以得出結論:   
(2)若實驗之前溢水杯中未盛滿水,所測得的結果會是F浮   G排(填“>”“<”或“=”)
(3)另一實驗小組在步驟C的操作中,只將金屬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那么   (填“能”或“不能”)得到與(1)相同的結論。
(4)當金屬塊從下表面與液體剛剛接觸時下放至圖2中虛線位置。如圖3所示,能大致反映鐵塊下降過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與鐵塊下表面浸入液體深度h關系的圖像是   
31.(2024八上·余姚期中)為提高車輛通行量,寧波市交警支隊打造了綠波帶。在市區建成的綠波帶道路上,車輛只要保持綠波速度就能一路綠燈通行。質量是1.5t的一輛裝載鋼卷的卡車,經過綠波路段上相距3.6×103m的兩個路口,用時200s。問:
(1)該卡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綠波通行”?
(2)當該輛卡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已知在運動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車重力的0.2倍,求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是多少?
(3)在運輸鋼卷時,通常要用鋼絲繩將鋼卷固定在車身上,這是為什么?
32.(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在質量為1kg的容器內裝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積為100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積為0.9m2.求:
(1)水對A點的壓強;
(2)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3)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33.(2024八上·余姚期中)興趣小組自制簡易“浸沒式液體密度計”,活動過程如下:
①將一實心小球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5牛(如圖甲);
②將小球浸沒在水中,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4牛(如圖乙);
③將小球浸沒在某未知液體中,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3牛(如圖丙)。求:
(1)小球在水中受到浮力
(2)小球的體積
(3)丙圖容器內所裝液體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做機械運動的物體空間位置會發生改變。
【解答】鮮花開放時,鮮花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不屬于機械運動;奔跑的獵豹、滾滾的車流和奔馳的駿馬的空間位置都發生改變,所以都屬于機械運動。
故答案為:A。
2.【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參照物不同,同一物質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解答】地上的攝影師、掠過的戰斗機以及路旁的樹木與C919之間的空間位置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以地上的攝影師、掠過的戰斗機以及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C919是運動的;飛機的駕駛員與C919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以飛機駕駛員為參照物,C919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B。
3.【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人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約為500N,每只腳與地面間的接觸面積約為0.025,再根據計算壓強。
【解答】A、中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學生身高的一般,約為0.8m,故A錯誤;
B、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故B錯誤;
C、兩只雞蛋的質量約為0.1kg,即100g,故C錯誤;
D、中學生騎車的速度約為,走路約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體發生形變;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解答】A力的作用效果為使物體發生形變;BCD中力的作用效果為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故答案為:A。
5.【答案】C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G=mg分析羽毛球重力的變化,根據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分析速度變化。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從①到②的過程中,羽毛球的質量不變,根據G=mg可知,它的重力不變。此時重力勢能減小,轉化為動能,則動能增大,那么它的速度變大。
故選C。
6.【答案】B
7.【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慣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都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的特點,但相互作用力作用在2個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解答】A、筷子的重力向下,受到的手的摩擦力向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手受到的摩擦力向下,故A錯誤;
B、錘子對筷子的力與筷子對錘子的力,受力物體不同,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蘋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對蘋果的靜摩擦力,受力物體相同,是一對平衡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蘋果由于慣性靜止不動,但筷子在向下運動,表現為蘋果向上爬升,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壓力大小有關。
【解答】A、用光滑的材質做滑梯,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故A錯誤;
B、鞋底做有凹凸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B正確;
C、機器轉軸處加潤滑油,是通過分離接觸面來減小摩擦,故C錯誤;
D、軸承利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9.【答案】C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由可知,壓強與壓力以及受力面積有關。
【解答】A、只通過一次實驗就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為了避免偶然性,應進行重復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在雞蛋甲上方放一個輕質瓶蓋,可以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
C、墊有海綿基座可以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故C符合題意;
D、乙被敲破,形狀發生改變,可知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答案】D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水的沸點高低與大氣壓有關,壓強越大,水的沸點越高。
【解答】A、窗外有風吹過,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小于室內壓強,窗簾被吹向窗外,故A不符合題意;
B、“U”形水彎上端開口,底部連通,屬于連通器,故B不符合題意;
C、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幫助清除污漬,故C不符合題意;
D、高壓鍋鍋內壓強大,水的沸點高,所以煮飯較快,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答案】D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等因素無關。
【解答】A、質量與體積無關,所以受熱膨脹后,手撕鋼的質量不變,故A錯誤;
B、質量位置無關,所以拿到空間站后,手撕鋼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手撕鋼的密度大于紙的密度,質量相同時,由可知,手撕鋼的體積更小,故C錯誤;
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以及體積無關,所以撕去一般,手撕鋼的密度不變,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答案】C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分析】要探究二力是否方向相反,應將塑料板向下調節。
【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時,力的大小關系,通過改變兩側鉤碼的質量來改變兩側的拉力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塑料板的質量很小,重力很小,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較小,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塑料板扭轉一定角度,此時兩側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探究的是二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故C符合題意;
D、松手后塑料板會發生轉動,重新回到水平位置,即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 某潛水艇從a處高密度海水區駛入b處低密度海水區時,由于V排不變,海水密度減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減小、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減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4.【答案】C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壓力的作用效果;阿基米德原理;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稱重法測浮力時,浮力等于重力減拉力,若觸底,底部給物體一個向上的支持力,會導致拉力偏小,測得的浮力偏大,所以實驗時物體不能觸底。
【解答】A、探究粗糙程度的影響時,應控制小車達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所以應讓小車從相同的高度由靜止下滑,故A錯誤;
B 、在小桌面上放一個砝碼后海綿的凹陷程度會增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桌子的質量沒有發生改變,故B錯誤;
C、標準大氣壓下,水銀柱的高度為760mm,此時水銀柱的高度只有755mm,說明管內有少量空氣,故C正確;
D、由可知,物體浸沒后,浮力不再改變,所以石塊觸底,石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5.【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在s-t圖象中,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圖象讀出甲乙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可比較出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在s-t圖象中,和時間軸平行的線段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2)由圖象可以看出兩物體在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時相遇;根據圖象讀出0~20s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本題考查了由s-t圖象比較物體的速度大小、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系等內容,由圖象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找出物體的路程與所對應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A、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此時間內甲物體通過的路程大于乙物體通過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選項錯誤;
B、甲物體在15~20s內的圖象是一條和時間軸平行的直線,所以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此選項錯誤;
C、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選項正確;
D、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內通過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此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B
【知識點】壓強的變化;液體的壓強;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液體壓強,可知壓強與液體密度以及深度有關。
【解答】A、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即的大小來反應橡皮膜受到的壓強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丙中橡皮膜的深度更深,但U形管中高度差更小,說明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更小,可知鹽水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故B符合題意;
C、丁中右側液體深度更深,噴泉的高度更高,說明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故C不符合題意;
D、實驗前在檢查壓強計時,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則應拆除膠管,等兩側液面相平時再重新安裝,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答案】A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物體不受力時,會做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
【解答】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運動的物體,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沿力消失的瞬間的運動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A。
18.【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在相同拉力的情況下,彈簧的伸長量越大,彈簧測力計越靈敏;彈簧伸長量越小,一般量程會越大。【解答】A.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彈簧B的伸長量小,彈簧比較“硬”,勁度系數較大,適合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故A錯誤;
B.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彈簧A的伸長量大,彈簧A較靈敏,可以用來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故B錯誤;
C.由圖象知,甲彈簧受到4N的拉力時伸長6cm;根據彈力和伸長的正比關系可知,2N是4N的一半,因此伸長的長度也是6cm的一半,即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3cm,故C正確;
D.由圖象知,乙受到8N的拉力伸長2cm,根據彈力和伸長的正比關系可知,2N是8N的,那么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2cm×=0.5cm,故D錯誤。
故選C。
19.【答案】C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形狀規格的固體,也可以用計算壓強。
【解答】C、由可知,A的高度小于B,A對B的壓強相同,則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故C正確;
BD、切去上半部分,A和B的高度變為原來的一半,由可知,壓強變為原來的一半,原來壓強相等,可知現在壓強也相等,故BD錯誤;
A、由可知,壓強相同,A的底面積更大,所以A的壓力更大,故A錯誤。
故答案為:C。
20.【答案】D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1.【答案】岸;運動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同一物體,參照物不同,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解答】劍與岸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以岸為參照物,劍是靜止的。
舟和劍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以舟為參照物,劍是運動的。
22.【答案】相互;上;等于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當嫦娥六號的發動機向下噴出氣體時,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此時嫦娥六號靜止,說明受力平衡,即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等于嫦娥六號受到的重力,而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與發動機的推力相等,所以此時發動機推力等于嫦娥六號在月面的重力。
23.【答案】小于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解答】右側水管比較細,水流更快,壓強更小,所以氣泡受到的壓強小,體積更大,故。
24.【答案】(1)判斷運動狀態
(2)2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的判斷;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0-2秒,物體處于靜止狀態;2-6秒,物體處于加速運動狀態;6-8秒,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8-10秒,物體處于減速運動狀態。
(2)滑動摩擦力與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這兩個因素不變,則滑動摩擦力不變。
【解答】(1)丙圖是速度時間圖像,可據此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2)8-10秒,物體做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屬于滑動摩擦力。在第6-8秒,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由圖乙可知,此時受到的拉力為2N,所以滑動摩擦力為2N,在運動過程中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所以在第8-10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5.【答案】大氣壓;重力
【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在重力的作用下,液體向下流入藥棉中。
【解答】開啟前,上端封閉,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藥液不會向下流出。掰開封蓋,空氣進入,在重力的作用下,藥液向下流出。
26.【答案】(1)左
(2)52;2.6×103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指針偏向那邊,就向另一邊調節平衡螺母。
(2)根據計算密度,記得單位換算。
【解答】(1)指針偏右,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石塊的質量。
石塊的體積,石塊的密度。
27.【答案】(1)0.5;豎直向上
(2)不變;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進行計算即可。
(2)液體密度不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則物體受到的浮力不變。
【解答】(1)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為,浮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
(2)鐵塊浸沒,向下運動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受到的浮力不變。
向右抽氣,氣球的體積變小,排開水的體積變小,而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可知總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可知水面將降低,由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將變小。
28.【答案】(1)勻速直線
(2)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②
(4)右;1.8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力的辨別;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拉力與摩擦力大小相同。
(2)乙中拉力更大,說明摩擦力更大,可知在壓力一定時,粗糙程度大,滑動摩擦力大。
(3)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4)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無關,所以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答】(1)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2)由圖可知,甲乙壓力大小相同,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中毛巾表面更粗糙,滑動摩擦力更大,故可得: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手拉測力計的拉力很難控制始終不變,而滑動摩擦力始終不變,所以實驗時很難控制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4)水平拉動長木板向右運動,此時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測力計的拉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木板給的滑動摩擦力,故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右,物塊靜止,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故摩擦力為1.8N。
29.【答案】(1)
(2)偏小
(3)A
(4)在活塞涂上凡士林或其他潤滑油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以及實驗測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
(2)空氣未排盡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3)由可知,可通過減小橫截面積來減小壓力。
(4)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對實驗的影響越小。
【解答】(1)大氣壓強。
(2)針頭處空氣無法排盡,殘留的空氣會抵消一部分大氣壓力,所以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3)大氣壓強一定,由可知,橫截面積越大的注射器,受到的壓力越大,則拉動注射器活塞需要的拉力越大,為了減小拉力,應減小注射器的橫截面積,所以應選擇注射器A進行實驗。
(4)活塞與注射器間的摩擦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可在注射器內壁上涂抹凡士林或者潤滑油來減小摩擦。
30.【答案】(1)1.4;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2)>
(3)能
(4)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
【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量浮力時。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物體受到的拉力。
(2)溢水杯中水沒有灌滿,會導致排開水的重力偏小,浮力是準確的,所以浮力將大于排開水受到的重力。
(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時,不一定要將物體浸沒。
(4)物體在浸沒前,深度越深,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浸沒后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可知浮力與深度無關,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解答】(1)浮力為。金屬塊排開水受到的重力,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2)實驗前溢水杯中水沒有灌滿,會導致一部分水沒有進入溢水杯中,所以測得的浮力將大于測得的排開水的重力。
(3)只將金屬塊一部分浸入水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減小,但同時排開水受到的重力也減小,浮力仍等于排開水受到的重力,所以仍可以得出與(1)相同的結論。
(4)由可知,在金屬塊未浸沒前,隨著深度變深,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等浸沒后,繼續向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則浮力不變。
故答案為:B。
31.【答案】(1)解:由圖知,綠波速度為50km/h,
該卡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18m/s=64.8km/h,因64.8km/h>50km/h,
所以,該卡車不是“綠波通行”;
(2)解:卡車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F牽=f=0.2G=0.2×1.5×104N=3000N
(3)防止停車時鋼卷由于慣性繼續向前運動,將駕駛室壓壞,出現事故。
【知識點】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速度,再與建議速度進行比較。
(2)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等于阻力。
(3)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解答】(3)鋼卷具有慣性,剎車時,車輛停下來了,但鋼卷有繼續向前運動的趨勢,若沒有固定好,可能會導致駕駛員被鋼卷碾壓,造成事故。
32.【答案】(1)解:A點所處的深度為:hA=100cm-35cm=65cm=0.65m;
A點的壓強為:pA=ρghA=1×103kg/m3×10N/kg×0.65m=6.5×103Pa
(2)解:水底所處深度為:h=100cm=1m;
故所受壓強為:p=ρgh=1×103kg/m3×10N/kg×1m=1×104Pa;
(3)解:由p=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pS=1×104Pa×100×10-4m2=100N.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的壓強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壓強,注意h為A點到水面最高點之間的距離。
(2)根據計算壓強。
(3)根據計算壓力大小。
33.【答案】(1)解:由圖甲可知小球的重力大小為:G球=5N,小球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示數為F示=4N,則: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5N﹣4N=1N
(2)解:由F浮=ρ液gV排可得排開水的體積:
V排水==1.0×10﹣4m3,
小球的體積為:V球=V排水=1.0×10﹣4m3
(3)解: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示數為F示'=3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5N﹣3N=2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液=V球=10﹣4m3,
液體的密度:ρ液==2×103kg/m3;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浮力=重力-拉力
(2)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
(3)根據計算液體的密度。
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1-3章)
1.(2024八上·余姚期中)下列有關物理現象的描述,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花園里鮮花怒放 B.奔馳的獵豹
C.公路上滾滾車流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
【答案】A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做機械運動的物體空間位置會發生改變。
【解答】鮮花開放時,鮮花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不屬于機械運動;奔跑的獵豹、滾滾的車流和奔馳的駿馬的空間位置都發生改變,所以都屬于機械運動。
故答案為:A。
2.(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機在新加坡航展進行飛行表演,展現了我國航空技術的強大力量。如果說C919飛機是靜止的,那么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攝影師 B.飛機的駕駛員
C.掠過的戰斗機 D.路旁的樹木
【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參照物不同,同一物質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解答】地上的攝影師、掠過的戰斗機以及路旁的樹木與C919之間的空間位置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以地上的攝影師、掠過的戰斗機以及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C919是運動的;飛機的駕駛員與C919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以飛機駕駛員為參照物,C919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B。
3.(2024八上·余姚期中)下列估測比較接近實際的是(  )
A.中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1.5m
B.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00Pa
C.兩只雞蛋的質量約為1kg
D.中學生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4m/s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質量及其特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人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約為500N,每只腳與地面間的接觸面積約為0.025,再根據計算壓強。
【解答】A、中學生課桌的高度約為學生身高的一般,約為0.8m,故A錯誤;
B、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故B錯誤;
C、兩只雞蛋的質量約為0.1kg,即100g,故C錯誤;
D、中學生騎車的速度約為,走路約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為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部分體育圖標,其中與其他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  )
A.①用力拉弓,弓弦彎了
B.②用力蹬腳踏板,自行車加速前進
C.③用力墊球,球飛出去
D.④用力劃水,人加速前進
【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體發生形變;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解答】A力的作用效果為使物體發生形變;BCD中力的作用效果為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故答案為:A。
5.(2024八上·余姚期中)利用頻閃照相技術,拍攝擊出的羽毛球在相同時間間隔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從①→②過程中,羽毛球(  )
A.重力變小,速度變大 B.重力變小,速度變小
C.重力不變,速度變大 D.重力不變,速度變小
【答案】C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G=mg分析羽毛球重力的變化,根據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分析速度變化。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從①到②的過程中,羽毛球的質量不變,根據G=mg可知,它的重力不變。此時重力勢能減小,轉化為動能,則動能增大,那么它的速度變大。
故選C。
6.(2024八上·余姚期中)一木塊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動,不考慮空氣阻力,如圖中關于木塊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7.(2024八上·余姚期中)科學課上,教師演示了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將一根長筷子插入蘋果中(如圖甲),然后將筷子提起,豎直懸在空中,用錘子不斷輕敲筷子上端,發現蘋果不斷的往上爬升(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提著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上
B.敲擊時,錘子對筷子的力與筷子對錘子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C.靜止時,蘋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對蘋果的靜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蘋果往上爬升,說明它具有慣性
【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慣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都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的特點,但相互作用力作用在2個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解答】A、筷子的重力向下,受到的手的摩擦力向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手受到的摩擦力向下,故A錯誤;
B、錘子對筷子的力與筷子對錘子的力,受力物體不同,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蘋果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對蘋果的靜摩擦力,受力物體相同,是一對平衡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蘋果由于慣性靜止不動,但筷子在向下運動,表現為蘋果向上爬升,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4八上·余姚期中)摩擦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措施能增大摩擦的是(  )
A.用光滑的材質做滑梯 B.鞋底做有凹凸的花紋
C.機器轉軸處加潤滑油 D.軸承利用滾動代替滑動
【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壓力大小有關。
【解答】A、用光滑的材質做滑梯,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故A錯誤;
B、鞋底做有凹凸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B正確;
C、機器轉軸處加潤滑油,是通過分離接觸面來減小摩擦,故C錯誤;
D、軸承利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9.(2024八上·余姚期中)為了說明騎電動車要戴安全頭盔的重要性,小科同學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將兩個相似的雞蛋甲,乙分別固定在墊有海綿的基座上。在雞蛋甲上方放一個輕質瓶蓋,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別敲擊(如圖所示)。結果雞蛋甲完好無損,雞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要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還需多次實驗
B.敲擊時雞蛋甲上部受到的壓強比乙小
C.墊有海綿的基座可以減小受力面積
D.雞蛋乙被敲碎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答案】C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由可知,壓強與壓力以及受力面積有關。
【解答】A、只通過一次實驗就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為了避免偶然性,應進行重復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在雞蛋甲上方放一個輕質瓶蓋,可以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
C、墊有海綿基座可以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故C符合題意;
D、乙被敲破,形狀發生改變,可知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明周末做家務時,發現家里的許多現象涉及科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風沿外窗吹過,窗簾將飄向窗外主要是因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B.衛生間地漏的“U”形反水彎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C.拖地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幫助清除污漬
D.使用高壓鍋煮飯更快。是因為鍋內氣壓大,水的沸點低
【答案】D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水的沸點高低與大氣壓有關,壓強越大,水的沸點越高。
【解答】A、窗外有風吹過,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小于室內壓強,窗簾被吹向窗外,故A不符合題意;
B、“U”形水彎上端開口,底部連通,屬于連通器,故B不符合題意;
C、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幫助清除污漬,故C不符合題意;
D、高壓鍋鍋內壓強大,水的沸點高,所以煮飯較快,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2024八上·余姚期中)手撕鋼學名為不銹鋼箔材,它薄到可以用手輕易撕開,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ρ手撕鋼>ρ紙),可廣泛用于國防科技、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各個領域,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撕鋼受熱膨脹后,質量將會隨之變大
B.將手撕鋼拿到空間站,質量變小
C.與同質量的紙相比,手撕鋼的體積更大
D.一卷手撕鋼用去一半,密度將保持不變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等因素無關。
【解答】A、質量與體積無關,所以受熱膨脹后,手撕鋼的質量不變,故A錯誤;
B、質量位置無關,所以拿到空間站后,手撕鋼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手撕鋼的密度大于紙的密度,質量相同時,由可知,手撕鋼的體積更小,故C錯誤;
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以及體積無關,所以撕去一般,手撕鋼的密度不變,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2.(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敏用如圖裝置研究二力平衡,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調整鉤碼的質量來改變塑料板兩端的拉力
B.用輕質塑料板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塑料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C.將塑料板扭轉一個角度是為了驗證二力平衡時,兩個力需要方向相反
D.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
【答案】C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分析】要探究二力是否方向相反,應將塑料板向下調節。
【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時,力的大小關系,通過改變兩側鉤碼的質量來改變兩側的拉力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塑料板的質量很小,重力很小,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較小,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塑料板扭轉一定角度,此時兩側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探究的是二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故C符合題意;
D、松手后塑料板會發生轉動,重新回到水平位置,即松手后塑料板不能保持平衡,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4八上·余姚期中) 潛水艇從海水高密度區駛入低密度區,急劇下降的過程稱為“掉深”。如圖,某潛水艇從a處駛入低密度海水區,“掉深”到b處。與a處相比, 潛水艇在b處 (  )
A.受到浮力大小變小 B.受到浮力大小變大
C.排開液體重力不變 D.排開液體重力變大
【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即可。
【解答】 某潛水艇從a處高密度海水區駛入b處低密度海水區時,由于V排不變,海水密度減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減小、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減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4.(2024八上·余姚期中)關于圖示的四個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可以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下滑
B.圖乙所示的實驗中,在小桌面上放一個砝碼后海綿的凹陷程度會增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小桌的質量有關
C.圖丙所示的實驗中,若測出管內外水銀柱的高度差為755mm,可能是因為管內水銀上方有少量空氣
D.圖丁所示的實驗中,如果石塊接觸溢水杯底部,那么石塊受到的浮力會變大
【答案】C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壓力的作用效果;阿基米德原理;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稱重法測浮力時,浮力等于重力減拉力,若觸底,底部給物體一個向上的支持力,會導致拉力偏小,測得的浮力偏大,所以實驗時物體不能觸底。
【解答】A、探究粗糙程度的影響時,應控制小車達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所以應讓小車從相同的高度由靜止下滑,故A錯誤;
B 、在小桌面上放一個砝碼后海綿的凹陷程度會增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桌子的質量沒有發生改變,故B錯誤;
C、標準大氣壓下,水銀柱的高度為760mm,此時水銀柱的高度只有755mm,說明管內有少量空氣,故C正確;
D、由可知,物體浸沒后,浮力不再改變,所以石塊觸底,石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5.(2024八上·余姚期中)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B.兩物體在15~2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C.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0~20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在s-t圖象中,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圖象讀出甲乙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可比較出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在s-t圖象中,和時間軸平行的線段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2)由圖象可以看出兩物體在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時相遇;根據圖象讀出0~20s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本題考查了由s-t圖象比較物體的速度大小、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系等內容,由圖象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找出物體的路程與所對應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A、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此時間內甲物體通過的路程大于乙物體通過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選項錯誤;
B、甲物體在15~20s內的圖象是一條和時間軸平行的直線,所以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此選項錯誤;
C、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且0~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選項正確;
D、由圖象看出兩物體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內通過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此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新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U形管裝有一定量的水,在金屬盒未浸入液體時U形管內的水面等高。用該壓強計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燒杯中的液體均未溢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中通過觀察h2判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B.根據乙和丙圖金屬盒的深度和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可得ρ鹽水 ρ液體
C.根據圖丁所示的“噴泉”,可以說明: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D.實驗前在檢查壓強計時,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需拆除膠管重新安裝
【答案】B
【知識點】壓強的變化;液體的壓強;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液體壓強,可知壓強與液體密度以及深度有關。
【解答】A、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即的大小來反應橡皮膜受到的壓強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丙中橡皮膜的深度更深,但U形管中高度差更小,說明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更小,可知鹽水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故B符合題意;
C、丁中右側液體深度更深,噴泉的高度更高,說明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故C不符合題意;
D、實驗前在檢查壓強計時,發現U形管中兩側液面已有高度差,則應拆除膠管,等兩側液面相平時再重新安裝,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2024八上·余姚期中)北京時間2024年5月7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海王星01星等4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若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時消失,衛星將(  )
A.做勻速直線運動 B.慢慢停下來
C.豎直下落 D.做勻速圓周運動
【答案】A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物體不受力時,會做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
【解答】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運動的物體,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沿力消失的瞬間的運動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A。
18.(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莉要自制兩個彈簧測力計,她選擇了甲、乙兩根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如圖所示的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A彈簧
B.若要制作精確度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B彈簧
C.若甲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3cm
D.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1cm
【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在相同拉力的情況下,彈簧的伸長量越大,彈簧測力計越靈敏;彈簧伸長量越小,一般量程會越大。【解答】A.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彈簧B的伸長量小,彈簧比較“硬”,勁度系數較大,適合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故A錯誤;
B.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彈簧A的伸長量大,彈簧A較靈敏,可以用來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故B錯誤;
C.由圖象知,甲彈簧受到4N的拉力時伸長6cm;根據彈力和伸長的正比關系可知,2N是4N的一半,因此伸長的長度也是6cm的一半,即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3cm,故C正確;
D.由圖象知,乙受到8N的拉力伸長2cm,根據彈力和伸長的正比關系可知,2N是8N的,那么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2cm×=0.5cm,故D錯誤。
故選C。
19.(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
【答案】C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形狀規格的固體,也可以用計算壓強。
【解答】C、由可知,A的高度小于B,A對B的壓強相同,則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故C正確;
BD、切去上半部分,A和B的高度變為原來的一半,由可知,壓強變為原來的一半,原來壓強相等,可知現在壓強也相等,故BD錯誤;
A、由可知,壓強相同,A的底面積更大,所以A的壓力更大,故A錯誤。
故答案為:C。
20.(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內有一塊冰,當這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后,那么(  )
A.桌面受到的壓力變大 B.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大
C.容器內底部受到的壓力變大 D.容器內底部受到的壓強變小
【答案】D
【知識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1.(2024八上·余姚期中)許多古代經典著作都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呂氏春秋·蔡今》中記載了大家熟悉的刻舟求劍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劍不行”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選填“岸”或“水流”),若選擇舟為參照物,則劍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
【答案】岸;運動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同一物體,參照物不同,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解答】劍與岸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以岸為參照物,劍是靜止的。
舟和劍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以舟為參照物,劍是運動的。
22.(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在即將著陸時,嫦娥六號會懸停在月表上方約100m處,通過自身攜帶的各種先進儀器設備,自主選擇平坦的月面區域降落。嫦娥六號懸停靜止時,其發動機持續向下噴出穩定的燃氣,由于力的作用是   的,從而使嫦娥六號獲得向   的推力,此時發動機推力   嫦娥六號在月面的重力。(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相互;上;等于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當嫦娥六號的發動機向下噴出氣體時,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此時嫦娥六號靜止,說明受力平衡,即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等于嫦娥六號受到的重力,而嫦娥六號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與發動機的推力相等,所以此時發動機推力等于嫦娥六號在月面的重力。
23.(2024八上·余姚期中) 如圖所示,一圓形水管左粗右細,a、b為粗管和細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點,水管中有一氣泡,隨水向右快速運動,氣泡經過a、b兩點時體積氣泡體積Va   Vb(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小于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解答】右側水管比較細,水流更快,壓強更小,所以氣泡受到的壓強小,體積更大,故。
24.(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甲,一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體所受水平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物體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丙所示。
為分析物體在不同時段內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同學們建構了如下的思維模型:
結合模型回答下列回答:
(1)小科先分析了圖丙,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哪一步?答:   
(2)第8~10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答案】(1)判斷運動狀態
(2)2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狀態的判斷;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0-2秒,物體處于靜止狀態;2-6秒,物體處于加速運動狀態;6-8秒,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8-10秒,物體處于減速運動狀態。
(2)滑動摩擦力與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這兩個因素不變,則滑動摩擦力不變。
【解答】(1)丙圖是速度時間圖像,可據此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2)8-10秒,物體做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屬于滑動摩擦力。在第6-8秒,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由圖乙可知,此時受到的拉力為2N,所以滑動摩擦力為2N,在運動過程中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所以在第8-10秒,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5.(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是一種便攜式“碘伏棉簽”,塑料管內裝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閉,使用前消毒液在   作用下不會從下端流出,使用時將封蓋掰開,消毒液會在   作用下自動向下流入藥棉中。
【答案】大氣壓;重力
【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在重力的作用下,液體向下流入藥棉中。
【解答】開啟前,上端封閉,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藥液不會向下流出。掰開封蓋,空氣進入,在重力的作用下,藥液向下流出。
26.(2024八上·余姚期中)小星取了一小塊樣石,通過實驗來測定石塊密度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在分度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所用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質量為   g.用量筒測出石塊的體積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石塊的密度為   kg/m3。
【答案】(1)左
(2)52;2.6×103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指針偏向那邊,就向另一邊調節平衡螺母。
(2)根據計算密度,記得單位換算。
【解答】(1)指針偏右,說明右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石塊的質量。
石塊的體積,石塊的密度。
27.(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為微項目活動——人工魚鰾。
(1)將一鐵塊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未與容器底完全緊貼)。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50mL,如圖甲所示。則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為   N,浮力方向   。
(2)將氣球和細長的塑料管連接在一起,用細線吊住鐵塊,一起浸沒在水里。調節注射器活塞,使鐵塊和氣球恰好靜止在水里。如圖乙,若拉動注射器活塞向右抽氣,鐵塊向下運動,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過程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1)0.5;豎直向上
(2)不變;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進行計算即可。
(2)液體密度不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則物體受到的浮力不變。
【解答】(1)此時鐵塊受到的浮力為,浮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
(2)鐵塊浸沒,向下運動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受到的浮力不變。
向右抽氣,氣球的體積變小,排開水的體積變小,而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可知總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可知水面將降低,由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將變小。
28.(2024八上·余姚期中)教室的門栓壞了,門經常被風吹開,小峰同學認為這是門與門框間摩擦太小的緣故。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于是同學們利用長木板、毛巾、物塊以及彈簧測力計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物塊放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拉動物塊做   運動時,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   ;
(3)本實驗存在的一個操作上的難點是:在拉動物塊的時候很難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是   (選填序號:“滑動摩擦力”、“手對彈簧測力計拉力”)大小變化導致的;
(4)學生們經過討論并反復驗證,改進了實驗方案,如圖丁所示:改進后,同學們在進行實驗時,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水平拉動長木板向右運動,則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   (選填“左”或“右”),木板與物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N。
【答案】(1)勻速直線
(2)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②
(4)右;1.8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平衡力的辨別;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拉力與摩擦力大小相同。
(2)乙中拉力更大,說明摩擦力更大,可知在壓力一定時,粗糙程度大,滑動摩擦力大。
(3)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4)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無關,所以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解答】(1)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2)由圖可知,甲乙壓力大小相同,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中毛巾表面更粗糙,滑動摩擦力更大,故可得: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手拉測力計的拉力很難控制始終不變,而滑動摩擦力始終不變,所以實驗時很難控制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4)水平拉動長木板向右運動,此時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測力計的拉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木板給的滑動摩擦力,故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右,物塊靜止,受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故摩擦力為1.8N。
29.(2024八上·余姚期中)茂茂同學想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相關用品測量山頂的大氣壓。測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底部小孔;
B.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線的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針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
C.讀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積為V;
D.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長度為L。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用測量步驟中的V、L和F表示大氣壓:p=   。
(2)實驗時茂茂發現注射器裝針頭處空氣無法排盡,這將會使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或“偏小”或“無影響”)。
(3)茂茂同學選用圖乙中B注射器進行實驗測量,發現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如果想繼續實驗,則可改用圖乙中的   (選填“A”或“C”)注射器。
(4)提出一條能提高此方法測量大氣壓值精確度的建議:   。
【答案】(1)
(2)偏小
(3)A
(4)在活塞涂上凡士林或其他潤滑油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據以及實驗測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
(2)空氣未排盡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3)由可知,可通過減小橫截面積來減小壓力。
(4)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對實驗的影響越小。
【解答】(1)大氣壓強。
(2)針頭處空氣無法排盡,殘留的空氣會抵消一部分大氣壓力,所以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3)大氣壓強一定,由可知,橫截面積越大的注射器,受到的壓力越大,則拉動注射器活塞需要的拉力越大,為了減小拉力,應減小注射器的橫截面積,所以應選擇注射器A進行實驗。
(4)活塞與注射器間的摩擦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可在注射器內壁上涂抹凡士林或者潤滑油來減小摩擦。
30.(2024八上·余姚期中)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正方體金屬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圖1所示的步驟,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把金屬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可由B、C兩個步驟測出,浮力大小為   N,金屬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A、D兩個步驟測出,根據所測數據可以得出結論:   
(2)若實驗之前溢水杯中未盛滿水,所測得的結果會是F浮   G排(填“>”“<”或“=”)
(3)另一實驗小組在步驟C的操作中,只將金屬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那么   (填“能”或“不能”)得到與(1)相同的結論。
(4)當金屬塊從下表面與液體剛剛接觸時下放至圖2中虛線位置。如圖3所示,能大致反映鐵塊下降過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與鐵塊下表面浸入液體深度h關系的圖像是   
【答案】(1)1.4;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2)>
(3)能
(4)B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
【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量浮力時。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減去物體受到的拉力。
(2)溢水杯中水沒有灌滿,會導致排開水的重力偏小,浮力是準確的,所以浮力將大于排開水受到的重力。
(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時,不一定要將物體浸沒。
(4)物體在浸沒前,深度越深,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浸沒后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可知浮力與深度無關,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解答】(1)浮力為。金屬塊排開水受到的重力,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
(2)實驗前溢水杯中水沒有灌滿,會導致一部分水沒有進入溢水杯中,所以測得的浮力將大于測得的排開水的重力。
(3)只將金屬塊一部分浸入水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減小,但同時排開水受到的重力也減小,浮力仍等于排開水受到的重力,所以仍可以得出與(1)相同的結論。
(4)由可知,在金屬塊未浸沒前,隨著深度變深,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等浸沒后,繼續向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則浮力不變。
故答案為:B。
31.(2024八上·余姚期中)為提高車輛通行量,寧波市交警支隊打造了綠波帶。在市區建成的綠波帶道路上,車輛只要保持綠波速度就能一路綠燈通行。質量是1.5t的一輛裝載鋼卷的卡車,經過綠波路段上相距3.6×103m的兩個路口,用時200s。問:
(1)該卡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綠波通行”?
(2)當該輛卡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已知在運動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車重力的0.2倍,求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是多少?
(3)在運輸鋼卷時,通常要用鋼絲繩將鋼卷固定在車身上,這是為什么?
【答案】(1)解:由圖知,綠波速度為50km/h,
該卡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18m/s=64.8km/h,因64.8km/h>50km/h,
所以,該卡車不是“綠波通行”;
(2)解:卡車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F牽=f=0.2G=0.2×1.5×104N=3000N
(3)防止停車時鋼卷由于慣性繼續向前運動,將駕駛室壓壞,出現事故。
【知識點】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速度,再與建議速度進行比較。
(2)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等于阻力。
(3)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解答】(3)鋼卷具有慣性,剎車時,車輛停下來了,但鋼卷有繼續向前運動的趨勢,若沒有固定好,可能會導致駕駛員被鋼卷碾壓,造成事故。
32.(2024八上·余姚期中)如圖所示,在質量為1kg的容器內裝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積為100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積為0.9m2.求:
(1)水對A點的壓強;
(2)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3)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答案】(1)解:A點所處的深度為:hA=100cm-35cm=65cm=0.65m;
A點的壓強為:pA=ρghA=1×103kg/m3×10N/kg×0.65m=6.5×103Pa
(2)解:水底所處深度為:h=100cm=1m;
故所受壓強為:p=ρgh=1×103kg/m3×10N/kg×1m=1×104Pa;
(3)解:由p=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pS=1×104Pa×100×10-4m2=100N.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的壓強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壓強,注意h為A點到水面最高點之間的距離。
(2)根據計算壓強。
(3)根據計算壓力大小。
33.(2024八上·余姚期中)興趣小組自制簡易“浸沒式液體密度計”,活動過程如下:
①將一實心小球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5牛(如圖甲);
②將小球浸沒在水中,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4牛(如圖乙);
③將小球浸沒在某未知液體中,靜止時測力計示數為3牛(如圖丙)。求:
(1)小球在水中受到浮力
(2)小球的體積
(3)丙圖容器內所裝液體的密度
【答案】(1)解:由圖甲可知小球的重力大小為:G球=5N,小球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示數為F示=4N,則:小球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5N﹣4N=1N
(2)解:由F浮=ρ液gV排可得排開水的體積:
V排水==1.0×10﹣4m3,
小球的體積為:V球=V排水=1.0×10﹣4m3
(3)解: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示數為F示'=3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G球﹣F示'=5N﹣3N=2N
小球浸沒在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液=V球=10﹣4m3,
液體的密度:ρ液==2×103kg/m3;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浮力=重力-拉力
(2)物體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
(3)根據計算液體的密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潼南县| 信宜市| 黄冈市| 吉木萨尔县| 顺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靖县| 正镶白旗| 蓝田县| 绥化市| 武穴市| 临桂县| 永城市| 定日县| 射洪县| 沂南县| 庆阳市| 邢台县| 鄯善县| 平江县| 麦盖提县| 都江堰市| 毕节市| 建宁县| 湘乡市| 承德市| 平和县| 屏山县| 五指山市| 新干县| 思南县| 凯里市| 南昌市| 进贤县| 禄劝| 宣恩县| 三江| 汝阳县| 秀山|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