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嘉興期中)依據你的生活經驗,下列估計最符合實際的是(  )
A.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立方米
B.某病人體溫約為26攝氏度
C.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分米
D.袋裝牛奶每包約為2.5毫升
2.(2024七上·嘉興期中)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科學家提出這種觀點是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驗證方案 D.收集證據,檢驗假設
3.(2024七上·嘉興期中)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那么,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
A.1米 B.468米
C.東方明珠電視塔 D.測量用的尺子
4.(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 B.讀取量筒示數
C.傾倒液體 D.點燃酒精燈
5.(2024七上·嘉興期中)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土豆、番茄、海帶、黃瓜等都是浙菜的常見食材,以上食材中最低等的植物是(  )
A.土豆 B.番茄 C.海帶 D.黃瓜
6.(2024七上·嘉興期中)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的名稱中帶“魚”字偏旁,但不定是魚類,比如甲魚、鯨魚、娃娃魚(大鯢)。小金用下圖表示這三者的特征關系,并寫出Ⅰ區、Ⅱ區和Ⅲ區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確的是(  )
A.Ⅰ區:用肺呼吸 B.Ⅱ區:體表有鱗
C.Ⅲ區: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 D.Ⅳ區:卵生
7.(2024七上·嘉興期中)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坐落在浙江杭州臨安境內,如圖為今年2月在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新發現的新物種——“苕溪鱲(liè)”。下列關于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不正確的是(  )
A.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征
C.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
D.有利于大力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資源
8.(2024七上·嘉興期中)酒精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一種藥品,它的外包裝箱上的圖標是( )
A. B.
C. D.
9.(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觀察到的幾個視野。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的顯微鏡結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4七上·嘉興期中)水稻喜高溫、多濕,幼苗發芽最適溫度為28~32℃,但有些地區發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現象(葉呈現黃白色)。下列各項中能更好地探究水稻白化病與光照關系的是(  )
組別 水稻苗/株 光照 溫度/℃
① 200 有 30
② 200 無 30
③ 100 有 10
④ 100 無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2024七上·嘉興期中)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下列實例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12.(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表示狗、貓、虎、豹四種動物的分類等級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目
B.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C.貓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貓與狗遠
D.虎與豹的共同點比虎與貓的共同點多
13.(2024七上·嘉興期中)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科整理的“錯誤操作”與“測量結果”匯總表,符合實際情況的選項是(  )
選項 錯誤操作 測量結果
A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 偏小
B 在測量銅絲的直徑時,把銅絲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小
C 用測過發燒病人的體溫計,未甩直接測正常人的體溫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脹的木質米尺測量課桌長度 偏小
A.A B.B C.C D.D
14.(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是小科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細胞模型,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細胞結構。其中哪一種顏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  )
A.黑色 B.紅色 C.藍色 D.綠色
15.(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文實驗室進行“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在觀察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如圖),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確的是(  )
A.圖甲蓋蓋玻片方式可防止裝片上出現氣泡
B.圖乙中物鏡由①轉換到②后,視野中細胞數目變多,視野變暗
C.圖丙中中a、b兩個步驟滴加的液體分別是生理鹽水和碘液
D.圖丁中經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中顏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16.(2024七上·嘉興期中)請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符號表示):
(1)小科的課桌高為7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   。
(4)大拇指指甲的寬度約為1.2   。
17.(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18.(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余所在的興趣小組發現:測量不同物體的溫度時,所需溫度計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該小組對此展開了項目化學習活動,他們向老師借來了如圖所示的三支溫度計。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原理制成的;
(2)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   ℃;
(3)小余同學在測定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時,考慮到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最終選擇   (選填“甲”、“乙”或“丙”)溫度計進行實驗。
19.(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鳥類學名杜鵑鳥;映山紅學名杜鵑。甲、乙是這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   有關。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   。(“【】”里填寫結構序號,“___________”上填寫結構名稱,下同)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   】   。
20.(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明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時要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請回答相關問題:
(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 3   ,6   。
(2)如下圖所示:觀察的細胞數目最少的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圖所示是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A.移動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
B.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C.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
D.調節光圈,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轉動粗準焦螺旋
21.(2024七上·嘉興期中)請將下列生物特征的序號填入對應現象后的橫線上。
①生物能生長繁殖②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反應③生物需要營養和能量④生物能將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1)朵朵葵花向太陽   。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3)饑不擇食   。
(4)人排汗   。
22.(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為某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
(1)寫出圖中含鴨的一條食物鏈:   。
(2)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   。
(3)該稻田中青蛙和鴨的種間關系是   。
23.(2024七上·嘉興期中)某班同學為當地科普館制作細胞模型,以進行科普知識的宣傳。同學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并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組同學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這樣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圖二所示圖像,若想讓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動裝片。
(2)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細胞模型,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且能選擇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結構不夠完整,有1-2處缺失,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結構不夠完整,缺失3處及以上,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不匹配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填“透明塑料薄膜”或“細紗網”)。
(3)第二組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圖三所示。根據評價指標a,你認為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哪個指標?   (填“優秀”、“良好”或“待改進”)。
24.(2024七上·嘉興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為探究微塑料對生物的影響,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相關研究,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表所示,據表回答問題。
組別 小鼠數量(只) 飼喂方式 實驗結果
小腸絨毛狀態 體重增長值(g/只)
甲 30 每日飼喂______,8g/只,連續30天 數量多且排列整齊 7.1
乙 30 每日飼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數量少且排列散亂 1.2
丙 30 每日飼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基本消失 ?
(1)實驗過程中,選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補全其飼喂方式   。
(3)由實驗結果可知,與甲組比較,乙、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減少甚至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   (選填“小于”或“大于”)1.2g/只。
(4)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哪個不可行?_____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對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
C.為減少陸地塑料污染,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
D.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5.(2024七上·嘉興期中)目前,鉛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調查發現,我國兒童血鉛水平較發達國家兒童高,血鉛高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負面影響。威脅兒童的鉛污染有四大來源:①汽車尾氣污染;②家居裝飾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學習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鉛。
血鉛含量對人究竟有什么影響呢?有人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將質量為2.0~2.5千克的健康狀況、大小、年齡、生理狀況等相似的20只家兔隨機均分為兩組:A組:用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B組:用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含量。
組別 A組 B組
注射溶液類別 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劑量 10mg/kg 10mg/kg
血紅
蛋白
含量 初始測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實驗結果見表,請回答:
(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血鉛含量對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響?
(2)上述實驗設計中的不足之處是   。
(3)請結合題中所給信息,提一條防止兒童鉛污染的合理建議:   。
26.(2024七上·嘉興期中)西溪濕地風景秀麗,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觀。
1a 有種子…………………P 1b 無種子…………………2 2a 有葉……………………3 2b 無葉……………………Q 3a 有根……………………R 3b 無根……………………S
(1)小科將濕地內部分動物分為甲、乙兩類,甲類有:燕子、田鼠、草魚、青蛙;乙類有蜜蜂、蚯蚓、蝦。他是依據   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2)小科在西溪濕地采集了四種植物P、Q、R和S,并設計了一張二歧分類檢索表(右表)進行分辨,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它在檢索表中對應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濕地內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下列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的有   。
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
27.(2024七上·嘉興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塞薄片的結構時,發現了細胞,并繪制了顯微圖(如圖)。
材料二: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
材料三: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通過歸納提出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材料四:20年后,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細胞。
材料五:三位科學家的研究與許多科學家的發現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細胞學說:
①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③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觀察到的其實是軟木細胞的細胞壁。細胞壁具有   的功能。
(2)材料四中魏爾嘯的觀點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來解釋。
(3)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說法,合理的有   。
A.布朗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
B.細胞學說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C.細胞學說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D.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過程
28.(2024七上·嘉興期中)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因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青蒿素事實上是從黃花蒿中提取的,黃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邊,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花果期為每年的8~11月,黃花蒿屬于   植物。
(2)某興趣小組利用幼苗期(a)、生長盛期(b)、花期(c)和果期(d)這四個生長時期的黃花蒿的葉片,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他們要探究的問題是   ?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應選擇   (填“幼苗期”、“生長盛期”、“花期”或“果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我們上課的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V=長×寬×高=10m×8m×3m=240m3;故A錯誤;
B.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某病人的體溫在39℃左右,故B錯誤;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C正確;
D.一般包裝的袋裝牛奶的體積為300mL,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進行交流與反思。
【解答】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這是建立假設,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物理學中,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這個標準量就是它的國際單位,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因此“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1米。
故選A。
4.【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A錯誤;
B.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B正確;
C.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故C錯誤;
D.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避免酒精溢出發生火災,故D錯誤。
故選B。
5.【答案】C
【知識點】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有的單細胞,有的多細胞,但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被子植物的種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實,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海帶屬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土豆、番茄和黃瓜它們的植物體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都屬于被子植物。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進化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展示的三種動物的呼吸方式、體表特征和生殖方式分析判斷。
【解答】A.,甲魚和鯨魚都屬于哺乳動物,都用肺呼吸,則Ⅰ區是甲魚和鯨魚的共同特征,故A正確;
B.娃娃魚體表光滑,沒有鱗片,故B錯誤;
C.鯨魚用肺呼吸,娃娃魚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故C錯誤;
D.甲魚、娃娃魚是卵生,鯨魚是胎生,故D錯誤。
故選A。
7.【答案】D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C.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AC正確。
建立自然保護區利于保護保護區內的珍稀動植物資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征,利于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故A、B、C正確不合題意;
保護區內部不提倡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資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8.【答案】B
【知識點】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標志的含義解答。
【解答】 酒精具有可燃性, 應該張貼易燃品標志。
是有毒物質圖標,是易燃物質圖標,是爆炸性物質圖標,是腐蝕性物質圖標,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9.【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轉換器、②反光鏡、③粗準焦螺旋、④細準焦螺旋。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在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過程中,需要:移動玻片(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①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轉動遮光器和②反光鏡(調節視野亮度)→調節④細準焦螺旋(將物像調清晰),不用的是③粗準焦螺旋。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0.【答案】A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根據探究的目的確定探究的變量,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該實驗探究水稻白化病與光照關系,需要以光照作為自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即光照條件不同,其余條件都應該保持一致。①和②的變量是光照,故A符合題意;
②和③及①和④的水稻數量、溫度和光照條件均不同,不能構成對照實驗,①和③的水稻數量和溫度不同,均有光照,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答案】C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解答】A. 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錯誤;
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錯誤;
C. 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C正確;
D. 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體系拿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錯誤;
故答案為:C.
12.【答案】C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解答】AB.根據生物分類的知識可知,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而圖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目,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貓與豹同科,貓與狗同目,因此貓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貓與狗的近,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虎與豹同屬,虎與貓同科,因此虎與豹的共同點比虎與貓的共同點多,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3.【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利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在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B.在用積累法測量銅絲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銅絲總直徑偏大;
C.發燒病人的體溫比正常人的體溫要高;
D.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解答】A.在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低點或最高點相平。若俯視讀數,則視線將于高于液面最低點或最高點的刻度相交,即讀數會偏大,故A錯誤;
B.在用積累法測量銅絲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銅絲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直徑偏大,故B錯誤;
C.用測過發燒病人的體溫計,示數高于人體的正常體溫,未甩直接測正常人的體溫,會導致測量的結果偏高,故C錯誤;
D.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課桌長度,結果會偏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4.【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15.【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A.根據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判斷;
B. 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筒越長,細胞數目越少;
C.根據細胞染色,以及載玻片的操作方法判斷;
D.根據細胞的結構特點判斷。
【解答】A.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以免產生氣泡,圖甲的方式蓋蓋玻片,蓋玻片未接觸液滴,故A錯誤;
B.①是低倍物鏡,②是高倍物鏡,圖中物鏡由①轉換到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擴大,視野中細胞數目變少,故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a中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為細胞染色;b中,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錯誤,故C錯誤;
D.染色時用的是稀碘液,成弱堿性,因為細胞核中具有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體,故細胞核染色最深,故D正確。
故選D。
16.【答案】(1)dm
(2)m2
(3)mL
(4)cm
【知識點】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1)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比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少一點,大約是70cm=7dm;
(2)中學教室的長度是10m,寬約8m,面積大約是10m×8m=80m2;
(3)一瓶礦泉水的體積大約是550mL;
(4)大拇指指甲的寬度大約是1.2cm。
故答案為:(1)dm;(2)m2;(3)mL;(4)cm。
17.【答案】(1)E和F
(2)B
(3)A
(4)E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8.【答案】(1)熱脹冷縮
(2)37.5
(3)丙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據圖片確定乙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
(3)被測量的溫度應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根據圖片可知,乙溫度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示數為37.5℃;
(3)根據題意可知,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 肯定在0℃以下,而丙的量程為-20℃~50℃,故選丙。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根據乙圖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示數為37.5℃。
(3)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 肯定在0℃以下,而丙的量程為-20℃~50℃,故選丙。
19.【答案】(1)甲;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⑤;細胞壁;①;葉綠體
(3)③;細胞核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①葉綠體、②細胞質、③細胞核、④細胞膜、⑤細胞壁、⑥液泡。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3)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解答】(1)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而乙圖是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⑤有關; 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葉綠體①;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③細胞核。
(1)因此杜鵑鳥屬于動物。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甲圖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乙圖是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
(2)⑤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①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植物細胞內特有的能量轉換器。
(3)③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20.【答案】反光鏡;細準焦螺旋;D;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21.【答案】(1)②
(2)①
(3)③
(4)④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1)朵朵葵花向太陽,葵花有向光性,說明②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明①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3)饑不擇食,說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人排汗,說明④生物能將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故答案為:(1)②;(2)①;(3)③;(4)④。
22.【答案】(1)雜草→鴨
(2)陽光
(3)競爭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該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3)食物網中關系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和互惠關系等,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鏈有:①雜草→鴨;②水稻→昆蟲→鴨;③水稻→昆蟲→青蛙。
(2) 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陽光;
(3)在稻田中,青蛙和鴨都捕食里面的昆蟲,因此為競爭關系。
(1)圖中的食物鏈有:①雜草→鴨;②水稻→昆蟲→鴨;③水稻→昆蟲→青蛙。
(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該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所以除光、空氣、水、溫度、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光。
23.【答案】(1)保持細胞原有形態;左下方
(2)細紗網
(3)良好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細胞模型
24.【答案】(1)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普通飼料
(3)小于
(4)C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多組樣本,這樣得到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3) 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實驗結果可知, 根據丙中絨毛更少分析;
(4)根據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分析。
【解答】(1)實驗過程中,選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則除了飼喂方式不同,其它的都相同,即每日飼喂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3)與甲組比較,乙、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基本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都可以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故A、B、D不合題意;
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會污染海洋環境,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1)實驗過程中,為了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要選取30只小鼠,而不是1只。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每日飼喂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實驗結果可知,與乙組比較,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基本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可采用: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為減少陸地塑料污染,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會污染海洋環境,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25.【答案】(1)血紅蛋白
(2)沒有設置對照組
(3)推廣環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環保裝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鉛食品、加大對環境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等(根據題意合理即可)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26.【答案】(1)有無脊椎骨
(2)R
(3)①②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解析】【分析】(1)根據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方法進行解答;
(2)根據蕨類植物的特點進行解答;
(3)根據保護珍稀動物的措施進行解答。
【解答】(1)燕子、田鼠、草魚、青蛙有脊椎,屬于脊椎動物,蜜蜂、蚯蚓、蝦無脊椎,屬于無脊椎動物,因此根據它們有無脊椎骨進行分類的;
(2)蕨類植物靠孢子生殖,有葉,有根,因此是R;
(3)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都可以保護珍稀動物,故選①②③。
故答案為:(1)有無脊椎骨;(2)R;(3)①②③。
27.【答案】保護和支持;③;ACD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
【解析】【分析】(1)根據細胞壁的功能解答;
(2)根據魏爾嘯提出的細胞學說的含義解答;
(3)根據自己對細胞學說的發展的認識判斷。
【解答】(1) 材料一中胡克觀察到的其實是軟木細胞的細胞壁, 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2)根據題意可知,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其實是指細胞具有分裂能力,故選材料五中的③。
(3)A.布朗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故A正確;
B.病毒是生物,但是病毒就沒有細胞結構,故B錯誤;
C.一種學說的創立,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可能是幾個人或是幾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結晶,故C正確;
D.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故D正確。
故選ACD。
28.【答案】(1)被子
(2)黃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與其生長時期有關?
(3)生長盛期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1)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屬于被子植物,沒有果皮包被的為裸子植物。
(2)根據圖像確定探究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即可;
(3)根據(2)中的結論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黃花蒿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黃屬于被子植物。
(2)根據圖像可知,自變量是不同生長期的葉片,因變量是青蒿素含量,那么目的是探究黃花蒿不同生長時期青蒿素含量的高低。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生長盛期b點青蒿素含量最高,所以應選擇生長盛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1)黃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邊,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所以黃花蒿屬于被子植物。
(2)某興趣小組分別利用幼苗期a、生長盛期b、花期c和果期d的黃花蒿的葉片,進行了相關實驗,變量是不同生長期的葉片,目的是探究黃花蒿不同生長時期青蒿素含量的高低。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生長盛期b點青蒿素含量最高,所以應選擇生長盛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1 / 1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嘉興期中)依據你的生活經驗,下列估計最符合實際的是(  )
A.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立方米
B.某病人體溫約為26攝氏度
C.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分米
D.袋裝牛奶每包約為2.5毫升
【答案】C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我們上課的教室內空氣的體積約V=長×寬×高=10m×8m×3m=240m3;故A錯誤;
B.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某病人的體溫在39℃左右,故B錯誤;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C正確;
D.一般包裝的袋裝牛奶的體積為300mL,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2024七上·嘉興期中)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科學家提出這種觀點是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驗證方案 D.收集證據,檢驗假設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進行交流與反思。
【解答】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這是建立假設,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2024七上·嘉興期中)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那么,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
A.1米 B.468米
C.東方明珠電視塔 D.測量用的尺子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物理學中,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這個標準量就是它的國際單位,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因此“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1米。
故選A。
4.(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所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滴加液體 B.讀取量筒示數
C.傾倒液體 D.點燃酒精燈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A錯誤;
B.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B正確;
C.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故C錯誤;
D.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避免酒精溢出發生火災,故D錯誤。
故選B。
5.(2024七上·嘉興期中)浙江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土豆、番茄、海帶、黃瓜等都是浙菜的常見食材,以上食材中最低等的植物是(  )
A.土豆 B.番茄 C.海帶 D.黃瓜
【答案】C
【知識點】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有的單細胞,有的多細胞,但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被子植物的種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實,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海帶屬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土豆、番茄和黃瓜它們的植物體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都屬于被子植物。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進化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見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2024七上·嘉興期中)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的名稱中帶“魚”字偏旁,但不定是魚類,比如甲魚、鯨魚、娃娃魚(大鯢)。小金用下圖表示這三者的特征關系,并寫出Ⅰ區、Ⅱ區和Ⅲ區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確的是(  )
A.Ⅰ區:用肺呼吸 B.Ⅱ區:體表有鱗
C.Ⅲ區: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 D.Ⅳ區:卵生
【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展示的三種動物的呼吸方式、體表特征和生殖方式分析判斷。
【解答】A.,甲魚和鯨魚都屬于哺乳動物,都用肺呼吸,則Ⅰ區是甲魚和鯨魚的共同特征,故A正確;
B.娃娃魚體表光滑,沒有鱗片,故B錯誤;
C.鯨魚用肺呼吸,娃娃魚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故C錯誤;
D.甲魚、娃娃魚是卵生,鯨魚是胎生,故D錯誤。
故選A。
7.(2024七上·嘉興期中)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坐落在浙江杭州臨安境內,如圖為今年2月在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新發現的新物種——“苕溪鱲(liè)”。下列關于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不正確的是(  )
A.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征
C.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
D.有利于大力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資源
【答案】D
【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解析】【分析】根據對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C.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AC正確。
建立自然保護區利于保護保護區內的珍稀動植物資源,有利于研究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征,利于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故A、B、C正確不合題意;
保護區內部不提倡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資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8.(2024七上·嘉興期中)酒精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一種藥品,它的外包裝箱上的圖標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標志的含義解答。
【解答】 酒精具有可燃性, 應該張貼易燃品標志。
是有毒物質圖標,是易燃物質圖標,是爆炸性物質圖標,是腐蝕性物質圖標,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9.(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是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觀察到的幾個視野。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的顯微鏡結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圖中:①轉換器、②反光鏡、③粗準焦螺旋、④細準焦螺旋。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在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過程中,需要:移動玻片(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①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轉動遮光器和②反光鏡(調節視野亮度)→調節④細準焦螺旋(將物像調清晰),不用的是③粗準焦螺旋。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0.(2024七上·嘉興期中)水稻喜高溫、多濕,幼苗發芽最適溫度為28~32℃,但有些地區發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現象(葉呈現黃白色)。下列各項中能更好地探究水稻白化病與光照關系的是(  )
組別 水稻苗/株 光照 溫度/℃
① 200 有 30
② 200 無 30
③ 100 有 10
④ 100 無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根據探究的目的確定探究的變量,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該實驗探究水稻白化病與光照關系,需要以光照作為自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即光照條件不同,其余條件都應該保持一致。①和②的變量是光照,故A符合題意;
②和③及①和④的水稻數量、溫度和光照條件均不同,不能構成對照實驗,①和③的水稻數量和溫度不同,均有光照,故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2024七上·嘉興期中)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下列實例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答案】C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解答】A. 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錯誤;
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錯誤;
C. 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C正確;
D. 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體系拿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錯誤;
故答案為:C.
12.(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表示狗、貓、虎、豹四種動物的分類等級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目
B.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C.貓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貓與狗遠
D.虎與豹的共同點比虎與貓的共同點多
【答案】C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解答】AB.根據生物分類的知識可知,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而圖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目,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貓與豹同科,貓與狗同目,因此貓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貓與狗的近,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虎與豹同屬,虎與貓同科,因此虎與豹的共同點比虎與貓的共同點多,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3.(2024七上·嘉興期中)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科整理的“錯誤操作”與“測量結果”匯總表,符合實際情況的選項是(  )
選項 錯誤操作 測量結果
A 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 偏小
B 在測量銅絲的直徑時,把銅絲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小
C 用測過發燒病人的體溫計,未甩直接測正常人的體溫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脹的木質米尺測量課桌長度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利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在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B.在用積累法測量銅絲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銅絲總直徑偏大;
C.發燒病人的體溫比正常人的體溫要高;
D.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解答】A.在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低點或最高點相平。若俯視讀數,則視線將于高于液面最低點或最高點的刻度相交,即讀數會偏大,故A錯誤;
B.在用積累法測量銅絲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銅絲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直徑偏大,故B錯誤;
C.用測過發燒病人的體溫計,示數高于人體的正常體溫,未甩直接測正常人的體溫,會導致測量的結果偏高,故C錯誤;
D.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課桌長度,結果會偏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是小科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的植物細胞模型,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細胞結構。其中哪一種顏色的橡皮泥表示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  )
A.黑色 B.紅色 C.藍色 D.綠色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15.(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文實驗室進行“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在觀察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如圖),其中操作和描述都正確的是(  )
A.圖甲蓋蓋玻片方式可防止裝片上出現氣泡
B.圖乙中物鏡由①轉換到②后,視野中細胞數目變多,視野變暗
C.圖丙中中a、b兩個步驟滴加的液體分別是生理鹽水和碘液
D.圖丁中經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中顏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A.根據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判斷;
B. 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筒越長,細胞數目越少;
C.根據細胞染色,以及載玻片的操作方法判斷;
D.根據細胞的結構特點判斷。
【解答】A.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以免產生氣泡,圖甲的方式蓋蓋玻片,蓋玻片未接觸液滴,故A錯誤;
B.①是低倍物鏡,②是高倍物鏡,圖中物鏡由①轉換到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擴大,視野中細胞數目變少,故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a中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為細胞染色;b中,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錯誤,故C錯誤;
D.染色時用的是稀碘液,成弱堿性,因為細胞核中具有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體,故細胞核染色最深,故D正確。
故選D。
16.(2024七上·嘉興期中)請在下面填上合適的單位(請用有關符號表示):
(1)小科的課桌高為7   。
(2)小科教室的面積約有80   。
(3)小科喝的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   。
(4)大拇指指甲的寬度約為1.2   。
【答案】(1)dm
(2)m2
(3)mL
(4)cm
【知識點】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1)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比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少一點,大約是70cm=7dm;
(2)中學教室的長度是10m,寬約8m,面積大約是10m×8m=80m2;
(3)一瓶礦泉水的體積大約是550mL;
(4)大拇指指甲的寬度大約是1.2cm。
故答案為:(1)dm;(2)m2;(3)mL;(4)cm。
17.(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答案】(1)E和F
(2)B
(3)A
(4)E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8.(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余所在的興趣小組發現:測量不同物體的溫度時,所需溫度計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該小組對此展開了項目化學習活動,他們向老師借來了如圖所示的三支溫度計。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原理制成的;
(2)圖乙溫度計的示數為   ℃;
(3)小余同學在測定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時,考慮到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最終選擇   (選填“甲”、“乙”或“丙”)溫度計進行實驗。
【答案】(1)熱脹冷縮
(2)37.5
(3)丙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據圖片確定乙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
(3)被測量的溫度應在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內。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根據圖片可知,乙溫度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示數為37.5℃;
(3)根據題意可知,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 肯定在0℃以下,而丙的量程為-20℃~50℃,故選丙。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根據乙圖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示數為37.5℃。
(3)余姚冬至日當天教室內的最高氣溫 肯定在0℃以下,而丙的量程為-20℃~50℃,故選丙。
19.(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鳥類學名杜鵑鳥;映山紅學名杜鵑。甲、乙是這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   有關。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   。(“【】”里填寫結構序號,“___________”上填寫結構名稱,下同)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   】   。
【答案】(1)甲;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⑤;細胞壁;①;葉綠體
(3)③;細胞核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①葉綠體、②細胞質、③細胞核、④細胞膜、⑤細胞壁、⑥液泡。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3)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解答】(1)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而乙圖是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⑤有關; 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葉綠體①;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③細胞核。
(1)因此杜鵑鳥屬于動物。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這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甲圖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乙圖是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
(2)⑤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①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植物細胞內特有的能量轉換器。
(3)③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20.(2024七上·嘉興期中)小明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時要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請回答相關問題:
(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 3   ,6   。
(2)如下圖所示:觀察的細胞數目最少的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圖所示是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A.移動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
B.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C.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
D.調節光圈,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轉動粗準焦螺旋
【答案】反光鏡;細準焦螺旋;D;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21.(2024七上·嘉興期中)請將下列生物特征的序號填入對應現象后的橫線上。
①生物能生長繁殖②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反應③生物需要營養和能量④生物能將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1)朵朵葵花向太陽   。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3)饑不擇食   。
(4)人排汗   。
【答案】(1)②
(2)①
(3)③
(4)④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1)朵朵葵花向太陽,葵花有向光性,說明②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說明①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3)饑不擇食,說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人排汗,說明④生物能將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故答案為:(1)②;(2)①;(3)③;(4)④。
22.(2024七上·嘉興期中)如圖為某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
(1)寫出圖中含鴨的一條食物鏈:   。
(2)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   。
(3)該稻田中青蛙和鴨的種間關系是   。
【答案】(1)雜草→鴨
(2)陽光
(3)競爭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該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3)食物網中關系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和互惠關系等,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鏈有:①雜草→鴨;②水稻→昆蟲→鴨;③水稻→昆蟲→青蛙。
(2) 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陽光;
(3)在稻田中,青蛙和鴨都捕食里面的昆蟲,因此為競爭關系。
(1)圖中的食物鏈有:①雜草→鴨;②水稻→昆蟲→鴨;③水稻→昆蟲→青蛙。
(2)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該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所以除光、空氣、水、溫度、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光。
23.(2024七上·嘉興期中)某班同學為當地科普館制作細胞模型,以進行科普知識的宣傳。同學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并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組同學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這樣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圖二所示圖像,若想讓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動裝片。
(2)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細胞模型,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且能選擇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結構不夠完整,有1-2處缺失,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結構不夠完整,缺失3處及以上,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不匹配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填“透明塑料薄膜”或“細紗網”)。
(3)第二組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圖三所示。根據評價指標a,你認為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哪個指標?   (填“優秀”、“良好”或“待改進”)。
【答案】(1)保持細胞原有形態;左下方
(2)細紗網
(3)良好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細胞模型
24.(2024七上·嘉興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為探究微塑料對生物的影響,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相關研究,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表所示,據表回答問題。
組別 小鼠數量(只) 飼喂方式 實驗結果
小腸絨毛狀態 體重增長值(g/只)
甲 30 每日飼喂______,8g/只,連續30天 數量多且排列整齊 7.1
乙 30 每日飼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數量少且排列散亂 1.2
丙 30 每日飼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基本消失 ?
(1)實驗過程中,選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   。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補全其飼喂方式   。
(3)由實驗結果可知,與甲組比較,乙、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減少甚至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   (選填“小于”或“大于”)1.2g/只。
(4)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哪個不可行?_____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對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
C.為減少陸地塑料污染,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
D.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1)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普通飼料
(3)小于
(4)C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多組樣本,這樣得到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3) 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實驗結果可知, 根據丙中絨毛更少分析;
(4)根據有關環境保護的知識分析。
【解答】(1)實驗過程中,選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則除了飼喂方式不同,其它的都相同,即每日飼喂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3)與甲組比較,乙、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基本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都可以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故A、B、D不合題意;
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會污染海洋環境,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1)實驗過程中,為了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要選取30只小鼠,而不是1只。
(2)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每日飼喂普通飼料,8g/只,連續30天
(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由實驗結果可知,與乙組比較,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基本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小于1.2g/只。
(4)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可采用: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措施。為減少陸地塑料污染,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會污染海洋環境,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25.(2024七上·嘉興期中)目前,鉛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調查發現,我國兒童血鉛水平較發達國家兒童高,血鉛高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負面影響。威脅兒童的鉛污染有四大來源:①汽車尾氣污染;②家居裝飾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學習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鉛。
血鉛含量對人究竟有什么影響呢?有人做了這樣一組實驗,將質量為2.0~2.5千克的健康狀況、大小、年齡、生理狀況等相似的20只家兔隨機均分為兩組:A組:用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B組:用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劑量,每隔10天測一次血紅蛋白含量。
組別 A組 B組
注射溶液類別 含1.83%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鉛的5%葡萄糖溶液
劑量 10mg/kg 10mg/kg
血紅
蛋白
含量 初始測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實驗結果見表,請回答:
(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血鉛含量對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響?
(2)上述實驗設計中的不足之處是   。
(3)請結合題中所給信息,提一條防止兒童鉛污染的合理建議:   。
【答案】(1)血紅蛋白
(2)沒有設置對照組
(3)推廣環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環保裝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鉛食品、加大對環境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等(根據題意合理即可)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26.(2024七上·嘉興期中)西溪濕地風景秀麗,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觀。
1a 有種子…………………P 1b 無種子…………………2 2a 有葉……………………3 2b 無葉……………………Q 3a 有根……………………R 3b 無根……………………S
(1)小科將濕地內部分動物分為甲、乙兩類,甲類有:燕子、田鼠、草魚、青蛙;乙類有蜜蜂、蚯蚓、蝦。他是依據   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2)小科在西溪濕地采集了四種植物P、Q、R和S,并設計了一張二歧分類檢索表(右表)進行分辨,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它在檢索表中對應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濕地內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下列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的有   。
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
【答案】(1)有無脊椎骨
(2)R
(3)①②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
【解析】【分析】(1)根據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方法進行解答;
(2)根據蕨類植物的特點進行解答;
(3)根據保護珍稀動物的措施進行解答。
【解答】(1)燕子、田鼠、草魚、青蛙有脊椎,屬于脊椎動物,蜜蜂、蚯蚓、蝦無脊椎,屬于無脊椎動物,因此根據它們有無脊椎骨進行分類的;
(2)蕨類植物靠孢子生殖,有葉,有根,因此是R;
(3)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都可以保護珍稀動物,故選①②③。
故答案為:(1)有無脊椎骨;(2)R;(3)①②③。
27.(2024七上·嘉興期中)材料一: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塞薄片的結構時,發現了細胞,并繪制了顯微圖(如圖)。
材料二: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
材料三: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通過歸納提出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材料四:20年后,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細胞。
材料五:三位科學家的研究與許多科學家的發現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細胞學說:
①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③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觀察到的其實是軟木細胞的細胞壁。細胞壁具有   的功能。
(2)材料四中魏爾嘯的觀點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來解釋。
(3)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說法,合理的有   。
A.布朗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
B.細胞學說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C.細胞學說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D.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過程
【答案】保護和支持;③;ACD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
【解析】【分析】(1)根據細胞壁的功能解答;
(2)根據魏爾嘯提出的細胞學說的含義解答;
(3)根據自己對細胞學說的發展的認識判斷。
【解答】(1) 材料一中胡克觀察到的其實是軟木細胞的細胞壁, 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2)根據題意可知,德國科學家魏爾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其實是指細胞具有分裂能力,故選材料五中的③。
(3)A.布朗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故A正確;
B.病毒是生物,但是病毒就沒有細胞結構,故B錯誤;
C.一種學說的創立,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可能是幾個人或是幾代人的共同智慧的結晶,故C正確;
D.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故D正確。
故選ACD。
28.(2024七上·嘉興期中)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因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一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青蒿素事實上是從黃花蒿中提取的,黃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邊,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花果期為每年的8~11月,黃花蒿屬于   植物。
(2)某興趣小組利用幼苗期(a)、生長盛期(b)、花期(c)和果期(d)這四個生長時期的黃花蒿的葉片,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他們要探究的問題是   ?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應選擇   (填“幼苗期”、“生長盛期”、“花期”或“果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答案】(1)被子
(2)黃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是否與其生長時期有關?
(3)生長盛期
【知識點】種子植物
【解析】【分析】(1)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屬于被子植物,沒有果皮包被的為裸子植物。
(2)根據圖像確定探究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即可;
(3)根據(2)中的結論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黃花蒿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所以黃屬于被子植物。
(2)根據圖像可知,自變量是不同生長期的葉片,因變量是青蒿素含量,那么目的是探究黃花蒿不同生長時期青蒿素含量的高低。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生長盛期b點青蒿素含量最高,所以應選擇生長盛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1)黃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山坡及河岸邊,開深黃色花、結橢圓狀卵形瘦果,所以黃花蒿屬于被子植物。
(2)某興趣小組分別利用幼苗期a、生長盛期b、花期c和果期d的黃花蒿的葉片,進行了相關實驗,變量是不同生長期的葉片,目的是探究黃花蒿不同生長時期青蒿素含量的高低。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生長盛期b點青蒿素含量最高,所以應選擇生長盛期的黃花蒿葉片作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潜江市| 蚌埠市| 贺兰县| 哈巴河县| 鄢陵县| 苗栗市| 勐海县| 奉化市| 普宁市| 嵩明县| 祥云县| 新龙县| 神农架林区| 枞阳县| 淮北市| 邢台县| 那曲县| 阜南县| 虹口区| 余庆县| 昔阳县| 关岭| 栾川县| 平湖市| 安乡县| 安新县| 长乐市| 星子县| 泌阳县| 通城县| 肥东县| 永丰县| 永康市| 乐安县| 剑川县| 本溪市| 长顺县| 宁晋县| 古田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