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剛剛落幕的校第75屆運動會上,同學們努力拼搏,攜手奮進,展現(xiàn)了“青春領跑人”的校運精神。校運會的下列設施或器材中,沒有用到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塑膠跑道 B.鋁合金接力棒C.實心球 D.尼龍?zhí)K2.(2024九上·杭州期中)有一種新型鋰電池,它選用的材料與以往電池不同,主要的反應原理可表示為:,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Li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B.S元素的化合價只有1種C.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D.生成物為氧化物3.(2024九上·杭州期中)新能源電動車(如圖)利用電池提供能量來驅動汽車。電池和汽油中蘊含相同形式的這種能量,該能量是( )A.電能 B.內能 C.機械能 D.化學能4.(2024九上·杭州期中)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先加速下降一段距離,再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在距離地面約1m時反推發(fā)動機點火緩沖,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如圖所示。關于返回艙降落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返回艙返回地面后,其質量變大B.進入大氣層加速下降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大C.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D.接近地面點火反推時,返回艙受到向上的推力5.(2024九上·杭州期中)下圖中甲、乙、丙、丁、戊形成了“奧運五環(huán)”,且相連兩個環(huán)對應的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其中甲、乙、丙、丁是CuSO4、 Fe、H2SO4和 CuO 中的一種。 若丙為單質, 則戊可能是下列哪種物質( )A.HCl B.NaOH C.NaCl D.Cu6.(2024九上·杭州期中)媽媽與小明進行爬山比賽,他們選擇的起點、路徑和終點都相同,全程設為勻速運動,媽媽的體重是小明的2倍,媽媽所用的時間是小明的3倍,若媽媽克服重力做功為W1、功率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為W2、功率為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W1∶W2=1∶1 B.W1∶W2=2∶3 C.P1∶P2=1∶1 D.P1∶P2=2∶37.(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有機物,化學式為CHB.丙物質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甲在反應中體現(xiàn)出氧化性D.參加反應的甲、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58.(2024九上·杭州期中)用三塊相同的鐵片進行如下實驗。實驗1:取第一塊鐵片,放入稀硫酸中,產生氣泡實驗2:取第二塊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實驗3:取第三塊鐵片,放入濃硫酸中,無明顯的現(xiàn)象對三個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實驗1的鐵片與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氫氣B.實驗2的鐵片取出洗凈、干燥后稱量,其質量比原鐵片小C.實驗3的鐵片與濃硫酸一定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D.實驗1和3,說明稀硫酸和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有差異9.(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變質,需密封保存B.②中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D.⑤中濃硫酸的稀釋中,甲物質是水10.(2024九上·杭州期中)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fā)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湯料和食物,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烹飪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滾燙的火鍋湯含有的熱量多B.隨著火鍋湯的溫度升高,其內能增加C.剛出鍋的食材“熱”得燙嘴,“熱”表示的是內能D.火鍋湯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不變11.(2024九上·杭州期中)前一段時間我區(qū)針對老舊小區(qū)進行了外墻修復和粉刷,圖中的吊車正在輔助工人師傅進行施工,關于吊車的功、功率和效率說法正確的是( )A.做功越快時,吊車的機械效率越高B.吊車功率越大,做功一定越多C.吊車做的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D.做功越快時,吊車的功率一定越大12.(2024九上·杭州期中)本世紀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月全食,在北京時間2018年7月28日凌晨發(fā)生,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美麗的紅月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月球是屬于地月系中地球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B.當晚月球位于軌道的A點,月相為滿月C.月全食時的紅月亮,是由于地球大氣的折射D.月球繞地勻速轉動時,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13.(2024九上·杭州期中)物質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取樣,滴加石蕊溶液,觀察現(xiàn)象B 鑒別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樣,滴加CuSO4溶液,觀察現(xiàn)象C 除去氯化鉀固體中的氯化鈣 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過濾、蒸發(fā)結晶D 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HCl氣體 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A.A B.B C.C D.D14.(2024九上·杭州期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xiàn)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實驗裝置解釋 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 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集氣瓶中的水:現(xiàn)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后便于觀察H2何時收集滿A.A B.B C.C D.D15.(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輕桿OB(重力不計)可繞O點自由轉動,OA和AB長度之比為1:2,物體重15N,小林在B處用細線沿方向1向上拉住輕桿,然后沿方向2向上拉住輕桿,輕桿始終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1方向拉住輕桿的拉力大小為15NB.杠桿受到的阻力是重物的重力C.沿2方向與沿1方向拉住輕桿的拉力大小是相同的D.沿2方向向上拉住杠桿時,此時是費力杠桿16.(2024九上·杭州期中)抗中百草園設置了一個無土栽培區(qū),無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等鹽類配制營養(yǎng)液栽培作物的一種方法。很多同學們對此很感興趣,并進行了研究和實踐。(1)氯化銨各組成元素中對植物生長最有效的元素是 ;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這幾種物質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2)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 (請寫出該物質的的化學式)。17.(2024九上·杭州期中)稀鹽酸是實驗室中一種重要的試劑,用途廣泛。(1)小葉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某種固體與之反應。反應前后燒杯內溶液中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shù)比變化如圖所示(不考慮大小)。則加入的固體可能是______(寫序號)。A.鐵 B.鋁 C.氧化銅 D.氫氧化鎂(2)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 ,而在稀鹽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填編號)。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④實驗室制取18.(2024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粉末,是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現(xiàn)進行以下實驗,各步驟均已充分反應。①取一定質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②取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1)固體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還需要進行的實驗為 。19.(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單缸汽油機某一個工作沖程如圖所示,為 中程,已知飛輪1min轉3000轉,則1s對外做功 次;汽油機工作時,需要用水為其降溫,若標準大氣壓下,水箱中10kg初溫為的水吸收了的熱量后,則水溫升高到 。20.(2024九上·杭州期中)金屬鈦(Ti)的硬度大、熔點高、常溫下耐酸堿,是航海、醫(yī)療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鈦鐵礦(主要成分 FeTiO3)是工業(yè)冶煉金屬鈦的主要原料,制備金屬鈦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1)②中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2)③中制取金屬鈦的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1.(2024九上·杭州期中)2022年1月,南太平洋湯加的火山連續(xù)爆發(fā),導致該島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1)如左圖是世界地圖上引起此次火山爆發(fā)的兩大板塊,為了快速尋找到湯加的位置,小明建議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2)如圖為地球內部3層結構示意圖,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 (填地球內部結構名稱)。(3)地震是一種會給人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家中(高層)吃晚飯,你應該______。A.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B.去樓道往頂樓逃生C.馬上坐電梯下樓逃生22.(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1)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 N;(2)物體A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N;(3)如果增大,物體A是否有可能向左運動?請說明理由 。23.(2024九上·杭州期中)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其模擬流程如圖:(1)“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主要產品“純堿”是指 (填化學式);(2)操作a的名稱是 (3)請寫出反應B的化學方程式 ;(4)在該模擬流程中,能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 24.(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設計了如圖實驗。實驗中讓鋼球從斜面上某個高度由靜止沿斜面滾下,在底部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發(fā)生碰撞,木塊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直至停止,其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但小球與桌面的摩擦力不為零)。(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判斷鋼球的動能大小;(2)用來研究超速安全隱患時,我們應選擇 兩圖所示實驗來進行比較;(3)實驗中鋼球碰撞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則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 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選填“>”“<”或“=”);(4)小明將實驗進行了改裝:如圖丁所示,將同一木塊放在彈簧原長處,用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實心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后放手,發(fā)現(xiàn)兩球離開彈簧時的速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25.(2024九上·杭州期中)整理實驗器材時,小楊將還在反應的鋅和稀硫酸的殘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銅溶液的廢液缸中,觀察到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對此,他非常好奇:與硫酸銅溶液混合怎么會加快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查閱資料:①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②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反應沒有催化作用。然后,小楊根據(jù)下表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A B C D固體 鋅片 待填 鐵片 綁有銅片的鐵片30%硫酸溶液(mL) 20 20 20 20產生氣泡快慢 快 明顯加快 慢 明顯加快(1)寫出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第一組實驗中B處的待填的固體應是 。(3)為了定量比較氣體產生的快慢,可以測量“相同時間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或測量 ,然后進行比較。(4)根據(jù)小楊的實驗,請推測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 。26.(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提出問題: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但海水卻非常涼爽;傍晚太陽西落,沙子很快涼了下來,但海水卻仍然暖暖的。同樣的日照條件,為什么不同物質的溫度不一樣呢?(1)設計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除了圖中所給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 。(2)進行實驗: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其中存在錯誤的是______A.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B.用溫度計測量這兩種液體的初溫,發(fā)現(xiàn)溫度計示數(shù)相同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如圖所示),且加熱相同的時間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3)對比分開加熱,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 ;(4)數(shù)據(jù)分析:改正錯誤后,如圖是該興趣小組繪制的“吸收熱量-時間”和“溫度-時間”圖象,能正確描述這兩種液體真實情況的圖象是______。A. B.C. D.27.(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金在學習了酸的性質后,對家中放置的草酸十分感興趣,決定探究草酸晶體的化學性質。他先上網(wǎng)查尋,得知草酸(H2C2O4·2H2O)是一種無色晶體,熔點為101℃,易熔化成液體,受熱易分解,分解時會有CO產生,接著他對受熱分解的產物進行了進一步實驗探究。(1)猜想分解的產物猜想一:CO、H2O猜想二:CO2、CO猜想三:CO2、CO和H2O(2)小金設計了如圖裝置。在A框中,小金選擇乙作為晶體受熱分解的發(fā)生裝置,為什么不選擇甲呢?請說明理由 ;(3)假設每步反應都完全反應,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如表:步驟 操作 質量/g1 稱量草酸晶體的質量 m12 加熱草酸晶體 /3 冷卻 /4 稱量裝置B中試管質量增重 m25 稱量C燒杯增重 m3(4)由上述實驗判斷,猜想三是正確的,支持該猜想的證據(jù)是 ,且m1:m2:m3= 。(5)從實驗室安全角度考慮,圖示裝置還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 。28.(2024九上·杭州期中)普通粉筆主要成分為CaSO4、CaCO3和少量CaO,教師使用粉筆后皮膚容易開裂。環(huán)保粉筆只含生石膏(CaSO4 2H2O)。小樂嘗試將普通粉筆制成環(huán)保粉筆,操作流程如圖所示:(1)普通粉筆容易造成皮膚開裂,是因為粉筆中某成分與汗液中的水反應,生成有腐蝕性的物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向粉筆粉末中加入適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3)當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小樂取燒杯中的上層清液2毫升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2滴無色酚酞試液,發(fā)現(xiàn)溶液仍為無色。小樂認為此時溶液的pH=7。判斷此結論是否可靠并說明理由。 。29.(2024九上·杭州期中)《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其中關于火法煉銅的描述有:“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鍛煉金石之用。”“凡銅砂在礦內,……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爐煎煉,其熏蒸傍溢者,為自然銅。”(1)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tài)變成 ;(2)分析上述材料,在火法煉銅中起還原作用的是CO和 ;(3)小科在實驗室用CO與CuO反應模仿火法煉銅,若CuO的質量為8克,求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 。30.(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甲是中國自行研制的“新光華”號半潛船,堪稱海上“大力神叉車”,它的甲板面積,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排開水的質量達10萬噸。它通過本身壓載水的調整,把巨大的甲板潛入水中,再用拖輪將所要承運的超大貨物(如鉆井平臺、艦船、甚至航母)拖行到“新光華”甲板正上方,定位后,用壓縮空氣將壓載水艙里的水排出一部分,船身變輕甲板上浮,將貨物托起。(1)當“新光華”半潛船的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所受的浮力為多少?(2)當“新光華”半潛船在水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推進器提供的動力為時,總輸出功率達到24000kW,則“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多少?(3)圖乙是“新光華”半潛船正在進行跨海大橋的工程建設。整體橋梁ABC質量為m,重心為O,且。此時甲板上的托舉塔頂端P剛好接觸橋梁,且。當壓載水艙里的水再排出時,橋梁的左端剛好離開橋墩D,求橋梁ABC質量m為多少?31.(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和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0克該混合溶液,再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NaOH溶液,燒杯中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1)圖中B點對應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2)列式計算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shù)?(3)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則圖中A點將 移(填“左”或“右”)。32.(2024九上·杭州期中)“碳中和”是指排出的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抵消。減少排放的有效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我國千噸級液態(tài)太陽燃料合成(“液態(tài)陽光”)示范項目使用了三個基本技術: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電解水制氫氣、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綠色液體燃料甲醇和水,首次將太陽能規(guī)模轉化為液體燃料。“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如圖1所示。(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電解水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燃煤脫硫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C.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降低空氣中含量D.“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中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一種捕集煙氣中的過程如圖2所示。“轉化”后得到的液體溫度明顯高于室溫,可能的原因是 。(4)下列溶液中,同樣能用于“捕捉”的是______。(填字母)A.溶液 B.溶液 C.KOH溶液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解析】【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和合成纖維,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塑膠跑道含有合成橡膠,實心球也是合成橡膠,尼龍是合成纖維,都利用了合成材料,故A、C、D不合題意;鋁合金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B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A【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置換反應及其應用;氧化物【解析】【分析】A.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的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B.根據(jù)硫元素的化合價判斷;C.置換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由單質和化合物組成;D.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鋰原子的最外層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而形成陽離子,故A正確;B.SOCl2中硫元素顯+4價,Li2SO3中硫元素顯+4價,在S中顯0價,故B錯誤;C.該反應的生成物是三種,不屬于置換反應,故C錯誤;D.Li2SO3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故選A。3.【答案】D【知識點】能的多種形式【解析】【分析】根據(jù)自然界能量存在形式的知識判斷。【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汽油是利用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再轉化為機械能。新能源電動車將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機械能,電池和汽油中蘊含相同形式的能量是化學能,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A.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它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狀態(tài)或溫度的改變而改變。B.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C.根據(jù)機械能和內能的轉化判斷;D.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解答】A.返回艙返回地面后,雖然位置發(fā)生改變,但是其質量保持不變,故A錯誤;B.進入大氣層加速下降的過程中,返回艙的質量不變,高度降低,則重力勢能減小,故B錯誤;C.在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的過程中,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使得機械能總量減小,故C錯誤;D.當返回艙接近地面時,返回艙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推力,以減緩其下降速度并最終實現(xiàn)平穩(wěn)著陸,故D正確。故選D。5.【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據(jù)五種物質之間的反應情況分析解答即可,硫酸銅可以與鐵發(fā)生置換反應,硫酸可以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氧化銅可以與硫酸反應等,據(jù)此解答并分析。【解答】 丙是單質,則丙是鐵,鐵能與硫酸銅和硫酸反應,故乙和丁是硫酸或是硫酸銅,若乙是硫酸,則丁是硫酸銅,戊可以是氫氧化鈉,若丁是硫酸,則戊可能是氫氧化鈉,故選B。6.【答案】D【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W=Gh計算克服體重做功的比值,根據(jù)計算二者功率的比值。【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媽媽的體重是小明的2倍,則媽媽克服重力做功為W1=2Gh;媽媽所用的時間是小明的3倍,則功率為;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為W2=Gh;功率為;解得:W1∶W2=2∶1,P1∶P2=2∶3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7.【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根據(jù)模型圖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確定反應的方程式,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根據(jù)可知,甲化學式為C2H2,因為含有碳元素,所以為有機物,故A錯誤;B.根據(jù)可知,丙為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B錯誤;C.甲在反應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物,體現(xiàn)還原性,乙在反應中失去氧元素被還原,體現(xiàn)氧化性,故C錯誤;D.由化學方程式2C2H2+5O24CO2+2H2O可知,參加反應的甲、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5,故D正確。故選D。8.【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稀硫酸、濃硫酸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A.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會與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A錯誤,不符合題意。B.根據(jù)“前金置后金”的原則,鐵排在銅前面,鐵會與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又因鐵的相對原子質量小于銅,因此銅被置換出來附在鐵片上,使鐵片質量比原鐵片大,B錯誤,不符合題意。C.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將鐵氧化,使其鈍化,C錯誤,不符合題意。D.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稀硫酸沒有,D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jù)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jù)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jù)中和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jù)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容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碳酸鈉而變質,①中NaOH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而變質,需密封保存,故A不正確;B、堿性溶液能使指示劑變色,②中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OH-,故B不正確;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故C正確;D、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緩緩的注入到水中,并不斷攪拌,防止熱量過多,造成液體飛濺,⑤中濃硫酸的稀釋中,甲物質是濃硫酸而不是水,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10.【答案】B【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解析】【分析】A.熱傳遞過程中轉移內能的多少叫熱量;B.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C.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D.根據(jù)液體沸騰的特點判斷。【解答】A.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即 滾燙的火鍋湯含有的內能多,故A錯誤;B.火鍋湯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B正確,D錯誤;C.“熱”得燙嘴中的“熱”表示的是溫度,故C錯誤;D.火鍋湯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是內能增大,故D錯誤。故選 B。11.【答案】D【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jù)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定義判斷;B.根據(jù)W=Pt分析;C.根據(jù)機械效率的定義可知,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額外功大小共同決定;D.根據(jù)功率的物理意義判斷。【解答】A.機械效率表示機械性能的好壞,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則功率的大小與機械效率的高低無關,故A錯誤;B.由W=P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吊車功率越大,做功越多,而時間未知,做功不一定越多,故B錯誤;C.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不知道有用功的大小,無法根據(jù)額外功的變化確定機械效率的變化,故C錯誤;D.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時,吊車的功率一定越大,故D正確。故選 D。12.【答案】D【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A.圍繞行星公轉的為衛(wèi)星;B.根據(jù)月食的成因,以及月相和農歷的關系判斷;C.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為折射;D.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當晚月球位于軌道的A點時,太陽找到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從而形成月食,當晚的月相是滿月,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發(fā)生月全食時,依然能夠看見紅月亮,說明光線發(fā)生了折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月球繞地勻速轉動時,運動方向不斷變化,所以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3.【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解答】 A.取樣,滴加石蕊溶液,稀鹽酸和稀硫酸均顯酸性,均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不能鑒別,故A錯誤;B.氯化鈉與硫酸銅不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取樣,滴加硫酸銅溶液,能產生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故B正確;C.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鉀與碳酸鈉不反應,能除去雜質氯化鈣,但會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D.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HCl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既除去了雜質HCl,也除去了原物質CO2,不符合除雜原則,故D錯誤。故選B。14.【答案】A【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xiàn)象【解析】【分析】分析各個實驗中水的作用,然后與描述進行對照,哪個不一致,哪個就是正確選項。【解答】A.硫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水能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亞硫酸,防止散逸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A符合題意;B.使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利用水的體積的變化測得氧氣的體積,故B不合題意;C.鐵絲燃燒時的生成物濺落會炸裂瓶底,放少量的水能起到降溫的作用,故C不合題意;D.排水法收集氫氣,集氣瓶中水可以將空氣排盡且便于觀察氫氣是否收集滿了,故D錯誤;故選A。15.【答案】C【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AC.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計算兩種情況下動力臂的大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F的大小即可;B.從力的三要素的角度比較即可;D.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AC.根據(jù)圖片客舟,方向1和方向2與水平輕桿都成30°,則拉力的力臂;因為OB=3OA所以阻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Gl2得到:,故A錯誤,C正確;B.阻力是作用在杠桿上,而重力作用在物體上,二者的作用點不同,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D.因為兩種1情況下都是l1>l2,則拉力小于阻力,那么該杠桿為省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C。16.【答案】(1)氮元素;硝酸鉀(2)NH3【知識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①氮磷鉀為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yǎng)素;②同時含有兩種營養(yǎng)素的化肥為復合肥;(2)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解答】(1)①根據(jù)題意可知,氯化銨中含有氮元素、氫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②因為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兩種營養(yǎng)元素,所以屬于復合肥的是硝酸鉀,(2)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是氨氣,化學式為NH3。(1)氯化銨中含有氮元素、氫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 ,氫元素和氯元素對于植物的生長雖然也是必需的,但需求量相對較少,而且它們在植物體內的作用不如氮元素那樣顯著和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對植物最有效的是氮元素;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這幾種物質中屬于復合肥的是硝酸鉀,因為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兩種營養(yǎng)元素;(2)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是氨氣,化學式為NH3。17.【答案】(1)A;C;D(2)氫離子;②③④【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物質和稀鹽酸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金屬離子和氯離子的比為1;2,據(jù)此分析判斷;(2)根據(jù)酸的化學性質解答。①根據(jù)鐵銹是否有稀硫酸反應判斷;②根據(jù)反應產物判斷;③根據(jù)除雜的原則判斷;④根據(jù)硫酸鈣的性質判斷。【解答】(1)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后氯化亞鐵(FeCl2)中亞鐵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鐵,故A符合題意;B.鋁和稀鹽酸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后氯化鋁(AlCl3)中鋁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3,故B不合題意;C.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后氯化銅(CuCl2)中銅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故C符合題意;D.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后氯化鎂(MgCl2)中鎂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故D符合題意。故選ACD。(2)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氫離子(H+);①金屬表面除銹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故A不符合題意;②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而不是氯化鋅,故B符合題意;③是因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會引入新的雜質硫酸鈉,故C符合題意;④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行,故D符合題意。故選②③④。(1)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亞鐵(FeCl2)中亞鐵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鐵,符合題意;B、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鋁(AlCl3)中鋁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3,因此固體不可能是鋁,不符合題意;C、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銅(CuCl2)中銅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氧化銅,符合題意;D、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鎂(MgCl2)中鎂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氫氧化鎂,符合題意。故選ACD。(2)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氫離子(H+);①金屬表面除銹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因此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除銹,不符合題意;②制造藥物氯化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是因為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符合題意;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是因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符合題意;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是因為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行,符合題意。故選②③④。18.【答案】(1)碳酸鈣、碳酸鈉(或CaCO3、Na2CO3);氯化鐵(2)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合理即可)【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碳酸鈣是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氯化鐵在溶液中顯黃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碳酸鈉、氫氧化鈉都顯堿性,碳酸鈉對氫氧化鈉的檢驗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檢驗碳酸鈉溶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時,應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鋇鹽、鈣鹽)檢驗碳酸鈉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鈉,再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解答】(1)①將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CaCO3,一定不含F(xiàn)eCl3;②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氫氧化鈉;(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需做的實驗為: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1)碳酸鈣難溶于水,氯化鐵在溶液中顯黃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①取一定質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或CaCO3),一定不含氯化鐵(或FeCl3);②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鈉(Na2CO3),可能含有氫氧化鈉;(2)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碳酸鈉,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都顯堿性,碳酸鈉對氫氧化鈉的檢驗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檢驗碳酸鈉溶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時,應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鋇鹽、鈣鹽)檢驗碳酸鈉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鈉,再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需做的實驗為: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19.【答案】做功;25;50【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在壓縮沖程末,做功沖程開始時,火花塞點火;(2)四沖程內燃機,一個工作循序飛輪轉2圈,對外做功1次,完成4個沖程;(3)根據(jù)計算水升高的溫度,根據(jù)計算水的末溫。【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此時火花塞點火,應該為做功沖程。(2)已知飛輪1min轉3000轉,則其每秒轉:3000圈÷60=50圈,完成:2個×50=100個沖程,對外做功50÷2=25次。(3)水升高的溫度為;則水溫升高到。20.【答案】7:1;置換反應【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與個數(shù)的乘積之比;(2)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解答】(1)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CO+2H2═CH3OH可知, 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一氧化碳與氫氣的質量比為28:4=7:1;(2)根據(jù)圖片可知,鎂和氯化鈦反應生成鈦和氯化鎂,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單質和化合物組成,則屬于置換反應。21.【答案】(1)火山在板塊交界處活躍(2)地殼(3)A【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殼變動的證明【解析】【分析】(1)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地球巖石圈分屬的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據(jù)此分析解答;(2)地球由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3)根據(jù)地震發(fā)生時的應對策略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是因為曲線附近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等。(2)根據(jù)圖片可知,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地殼。(3)如果地震時,應該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這個位置空間狹小,周圍支撐較好,故A正確;去頂樓高度更大,一旦坍塌危險更大,故B錯誤;如果斷電,那樣容易被困在電梯里,故C錯誤。故選A。(1)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地球巖石圈分屬的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所以,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是因為曲線附近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等。(2)地球由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地殼。(3)地震是一種會給人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家中(高層)吃晚飯,你應該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不要去樓道往頂樓逃生,那樣更危險,也不要馬上坐電梯下樓逃生,那樣容易被困在電梯里,故選項A正確,符合題意。22.【答案】18;4;不可能,AB間,以及A與地面間摩擦力不變,A仍舊靜止。【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對定滑輪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對B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B受到A的摩擦力,再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計算B對A的摩擦力。接下來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即可;(3)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為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據(jù)此分析A的受力情況,進而確定A是否會運動起來。【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定滑輪受到測力計向左的拉力,受到3個向右的繩子的拉力,此時二者平衡。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根據(jù)圖片可知,動滑輪上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shù)n=2,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可知,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B=2F2=2×6N=12N;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物體B對物體A的摩擦力向左,大小為12N;物體A保持靜止狀態(tài),它受到向左的B施加的摩擦力,向右拉力F1,因此物體A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4=F3-F1=12N-8N=4N。(3)根據(jù)題意可知,如果增大F2,B將做加速運動,但是B對A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B與A之間的摩擦力不變,因此A受力情況不變。同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不變,即A的受力情況不變,還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23.【答案】(1)Na2CO3(2)過濾(3)(4)二氧化碳【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碳酸鈉的俗稱為純堿;(2)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tài)物質;(3)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4)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質可以循環(huán)利用。【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堿是純堿,化學式是 Na2CO3;(2)根據(jù)圖片可知,操作a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應該為過濾;(3)根據(jù)題意可知,反應B,即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jù)圖片可知,二氧化碳(或CO2)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環(huán)使用。(1)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堿是純堿,化學式是 Na2CO3;(2)完成操作a后出現(xiàn)固體和液體,將固體與液體分離,操作a為過濾;(3)根據(jù)流程圖可知,反應B是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jù)流程圖可知,流程中二氧化碳(或CO2)既是一個反應的反應物,又是另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可循環(huán)使用。24.【答案】(1)木塊移動的距離(2)甲、乙(3)>(4)不同【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鋼球撞擊木塊,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克服摩擦做功。根據(jù)W=fs可知,木塊移動的距離越大,克服阻力做功越多,則鋼球的動能越大;(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3)根據(jù)能量轉化的知識分析解答;(4)彈性勢能大小只與物體彈性形變大小有關,結合動能影響因素的知識解答。【解答】(1) 根據(jù)題意可知,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2)超速是速度過大,即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需要控制質量相同,只改變速度,故選甲、乙兩圖進行比較。(3)根據(jù)題意可知,鋼球撞擊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即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鋼球的動能和木塊克服摩擦做的功,故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4)用形狀相同的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彈簧的彈性勢能相同,轉化成的動能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所以速度不同。(1)物體動能的大小無法直接體驗,所以通過小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體現(xiàn)小球動能的多少,即通過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所用方法為轉換法。(2)超速是指汽車的質量一定,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所以應選擇質量相等、速度不同的小球進行實驗,據(jù)此可知應甲、乙兩圖進行比較。(3)鋼球滾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鋼球的動能,鋼球碰撞后繼續(xù)運動,鋼球的一部分動能轉化為木塊的動能,木塊運動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內能,所以鋼球的動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鋼球的動能是由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而來的,故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4)用形狀相同的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彈簧的彈性勢能相同,轉化成的動能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所以速度不同。25.【答案】(1)Zn + CuSO4= Cu + ZnSO4(2)綁有銅片的鋅片(3)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4)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根據(jù)對照實驗的要求確定B處的固體種類;(3)收集相同體積氣體用的時間越短,或者收集相同時間后氣體的體積越大,則氣體的產生速度越快;(4)根據(jù)“ 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生成硫酸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 + CuSO4= Cu + ZnSO4;(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該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是硫酸溶液的濃度,變量為不同的金屬,那么B處應該為綁有銅片的鋅片;(3) 為了定量比較氣體產生的快慢, 方法有兩種: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4) 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1)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生成硫酸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 + CuSO4= Cu + ZnSO4;(2)在進行對比實驗時,相同條件可以多個,但不同條件只有一個,該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是硫酸溶液的濃度,根據(jù)實驗目可知,不同條件不同的金屬,鋅片和綁有銅片的鋅片;(3)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4)由資料可知,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本實驗中,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26.【答案】(1)秒表(2)A(3)能夠確保水和煤油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4)C【知識點】比熱容【解析】【分析】(1)根據(jù)實驗目的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從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2)根據(jù)對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強弱的實驗過程、現(xiàn)象和結論的認識判斷即可;(3)水和煤油在同一燒杯內加熱,可以通過加熱時間嚴格控制吸收的熱量多少;(4)AB.根據(jù)吸收熱量和加熱時間的關系判斷;CD.注意比較吸熱相同時間后升高溫度的高低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升高越多的吸熱能力越弱,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因此需要用到秒表來計時。(2)A.根據(jù)題意可知,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應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故A錯誤符合題意;B.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便于比較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且加熱相同的時間,可以使兩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故C不符合題意;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則可升高溫度的多少可以判斷液體的吸熱能力的強弱,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根據(jù)圖片可知,二者放在同一燒杯內加熱,則水和煤油的加熱方式完全相同,所以在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4)AB.二者在同一燒杯內,則兩種液體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的熱量相等,故AB不符合題意;CD.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較慢,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較快,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1)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需要讓水和煤油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因此需要用到秒表來計時。(2)A.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應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不能等體積,故A符合題意;B.用溫度計測量這兩種液體的初溫,發(fā)現(xiàn)溫度計示數(shù)相同,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便于比較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如圖所示),且加熱相同的時間,可以使兩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故C不符合題意;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通過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溫度的多少可以判斷液體的吸熱能力的強弱,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圖中水和煤油的加熱方式完全相同,所以在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4)AB.由于酒精燈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所以兩種液體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的熱量相等,故AB不符合題意;CD.由于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較慢,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較快,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27.【答案】草酸晶體熔點低于分解溫度,試管口向上傾斜能防止草酸晶體受熱熔化成液體流出導管;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3:27:22;增加尾氣處理裝置【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2)根據(jù)草酸晶體受熱易熔化成液體分析;(4)根據(jù)猜想三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產生,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解答;根據(jù)草酸分解的方程式計算對應質量之比;(5)根據(jù)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解答】(2) 小金選擇乙作為晶體受熱分解的發(fā)生裝置, 理由是:草酸熔點為101℃,加熱時易熔化成液體而流出。(4)如果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說明反應生成了水,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也生成了二氧化碳,這些說明猜想三正確;草酸受熱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因此m1:m2:m3=90:18:44=45:9:22。故填: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5:9:22。(5)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使人中毒,則從實驗室安全角度考慮,圖示裝置還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28.【答案】;將粉筆中的 CaCO3 和少量 CaO 轉化為 CaSO4;不可靠,因為當溶液顯酸性時,無色酚酞溶液也不變色,即溶液也為無色【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氧化鈣和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會生成硫酸鈣;(3)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解答】(1)普通粉筆中含有少量CaO,與水反應后生成Ca(OH)2,而氫氧化鈣具有腐蝕性,則反應方程式為:;(2)環(huán)保粉筆只含生石膏CaSO4 2H2O,而普通粉筆中的含有CaCO3 和少量CaO,因此加稀硫酸是為了將粉筆中的 CaCO3和少量CaO轉化為CaSO4;(3)我認為此結論不可靠,因為當溶液顯酸性時,無色酚酞溶液也不變色。29.【答案】游離態(tài);煤炭;設: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為x,x=6.4g答: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為6.4g。【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金屬冶煉的過程就是將金屬從化合物中置換出單質的過程;(2)根據(jù)題目描述確定火法煉銅的還原劑;(3)寫出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氧化銅的質量計算出生成銅單質的質量即可。【解答】(1)金屬在化合物中為化合態(tài),在單質中為游離態(tài),則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tài)變成游離態(tài);(2)根據(jù)題目材料可知,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具有還原性,則在火法煉銅中起還原作用的是CO和煤炭。30.【答案】(1)根據(jù)題意可知,當“新光華”輪的排水量達10萬噸,則此時它受到的浮力為:。(2)根據(jù)題意可知,“新光華”航行2h做的功為;那么“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3)根據(jù)題意可知, 壓載水艙 排出水的重力為;則半潛船托舉塔頂端P向上的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即;則:。【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半潛船受到的浮力;(2)首先根據(jù)計算半潛船推力做的功,然后根據(jù)計算它通過的距離;(3)首先根據(jù)計算壓載水倉排出水的重力,也就是P點向上的托力,然后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F1L1=F2L2計算即可。(1)由題意可知,當“新光華”輪的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排水量達10萬噸,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2)“新光華”航行2h做的功為由得,“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3)壓載水艙里的水在排出時,排出水的重力為則半潛船托舉塔頂端P向上的力為由題知E為支點,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即解得,橋梁ABC質量31.【答案】(1)Na+、(2)根據(jù)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20g-80g=40g,其中溶質的質量為:40g×20%=8g。設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為x,解得:x=16g;則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答: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6%。(3)左【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向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根據(jù)圖像確定反應進度,進而確定溶質種類即可;(2)根據(jù)圖像確定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接下來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硫酸銅的溶質質量,最后與混合溶液的質量作比即可;(3)當需要溶質的質量相同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越大,則需要溶液的質量越少,據(jù)此分析。【解答】(1)根據(jù)圖像可知,圖中B點時,氫氧化鈉和硫酸、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對應的離子是:Na+、。(3)反應中需要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保持不變,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由于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則與相同的硫酸反應所需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將減小,所以圖中A點將左移。(1)向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圖中B點時,氫氧化鈉和硫酸、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對應的離子是:Na+、。(2)由圖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20g-80g=40g,其中溶質的質量為:40g×20%=8g。設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為xx=16g則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答: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6%。(3)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由于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則與相同的硫酸反應所需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將減小,所以圖中A點將左移。32.【答案】(1)A;C;D(2)CO2+3H2 CH3OH+H2O(3)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C【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題目資料提取信息,結合能量轉化、二氧化碳排放、光合作用和有機物轉化的知識判斷即可;(2)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3)氧化鈣與水反應時向外放熱;(4)要吸收二氧化碳,就必須和二氧化碳反應才行。【解答】(1)①A.根據(jù)題意可知,電解水需要通電,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故A正確;B.燃煤脫硫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故B錯誤;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二氧化碳,因此植樹造林可以降低空氣中CO2含量,故C正確;D.水、二氧化碳是無機物,甲醇屬于有機物,所以“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正確。故選ACD;(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即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根據(jù)流程可知,轉化過程中有氧化鈣投入,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可能原因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AB.氯化鈣、硫酸銅都不和二氧化碳反應,故AB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故C符合題意。故選C。(1)①A、電解水需要通電,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正確;B、燃煤脫硫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發(fā)生,但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錯誤;C、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二氧化碳,可以降低空氣中CO2含量,正確;D、水、二氧化碳是無機物,甲醇屬于有機物,所以“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正確。故選ACD;(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中反應Ⅱ是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綠色液體燃料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根據(jù)流程可知,轉化過程中有氧化鈣投入,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可能原因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A、氯化鈣不和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B、硫酸銅不和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符合題意。故選C。1 / 1浙江省杭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剛剛落幕的校第75屆運動會上,同學們努力拼搏,攜手奮進,展現(xiàn)了“青春領跑人”的校運精神。校運會的下列設施或器材中,沒有用到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塑膠跑道 B.鋁合金接力棒C.實心球 D.尼龍?zhí)K【答案】B【知識點】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解析】【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和合成纖維,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塑膠跑道含有合成橡膠,實心球也是合成橡膠,尼龍是合成纖維,都利用了合成材料,故A、C、D不合題意;鋁合金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B符合題意。故選B。2.(2024九上·杭州期中)有一種新型鋰電池,它選用的材料與以往電池不同,主要的反應原理可表示為:,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Li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B.S元素的化合價只有1種C.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D.生成物為氧化物【答案】A【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置換反應及其應用;氧化物【解析】【分析】A.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的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B.根據(jù)硫元素的化合價判斷;C.置換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由單質和化合物組成;D.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鋰原子的最外層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而形成陽離子,故A正確;B.SOCl2中硫元素顯+4價,Li2SO3中硫元素顯+4價,在S中顯0價,故B錯誤;C.該反應的生成物是三種,不屬于置換反應,故C錯誤;D.Li2SO3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故選A。3.(2024九上·杭州期中)新能源電動車(如圖)利用電池提供能量來驅動汽車。電池和汽油中蘊含相同形式的這種能量,該能量是( )A.電能 B.內能 C.機械能 D.化學能【答案】D【知識點】能的多種形式【解析】【分析】根據(jù)自然界能量存在形式的知識判斷。【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汽油是利用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再轉化為機械能。新能源電動車將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機械能,電池和汽油中蘊含相同形式的能量是化學能,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4.(2024九上·杭州期中)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先加速下降一段距離,再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在距離地面約1m時反推發(fā)動機點火緩沖,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如圖所示。關于返回艙降落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返回艙返回地面后,其質量變大B.進入大氣層加速下降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大C.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D.接近地面點火反推時,返回艙受到向上的推力【答案】D【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A.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它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狀態(tài)或溫度的改變而改變。B.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C.根據(jù)機械能和內能的轉化判斷;D.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解答】A.返回艙返回地面后,雖然位置發(fā)生改變,但是其質量保持不變,故A錯誤;B.進入大氣層加速下降的過程中,返回艙的質量不變,高度降低,則重力勢能減小,故B錯誤;C.在打開降落傘減速下降的過程中,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使得機械能總量減小,故C錯誤;D.當返回艙接近地面時,返回艙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推力,以減緩其下降速度并最終實現(xiàn)平穩(wěn)著陸,故D正確。故選D。5.(2024九上·杭州期中)下圖中甲、乙、丙、丁、戊形成了“奧運五環(huán)”,且相連兩個環(huán)對應的物質(或其溶液)在常溫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其中甲、乙、丙、丁是CuSO4、 Fe、H2SO4和 CuO 中的一種。 若丙為單質, 則戊可能是下列哪種物質( )A.HCl B.NaOH C.NaCl D.Cu【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據(jù)五種物質之間的反應情況分析解答即可,硫酸銅可以與鐵發(fā)生置換反應,硫酸可以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氧化銅可以與硫酸反應等,據(jù)此解答并分析。【解答】 丙是單質,則丙是鐵,鐵能與硫酸銅和硫酸反應,故乙和丁是硫酸或是硫酸銅,若乙是硫酸,則丁是硫酸銅,戊可以是氫氧化鈉,若丁是硫酸,則戊可能是氫氧化鈉,故選B。6.(2024九上·杭州期中)媽媽與小明進行爬山比賽,他們選擇的起點、路徑和終點都相同,全程設為勻速運動,媽媽的體重是小明的2倍,媽媽所用的時間是小明的3倍,若媽媽克服重力做功為W1、功率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為W2、功率為P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W1∶W2=1∶1 B.W1∶W2=2∶3 C.P1∶P2=1∶1 D.P1∶P2=2∶3【答案】D【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W=Gh計算克服體重做功的比值,根據(jù)計算二者功率的比值。【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媽媽的體重是小明的2倍,則媽媽克服重力做功為W1=2Gh;媽媽所用的時間是小明的3倍,則功率為;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為W2=Gh;功率為;解得:W1∶W2=2∶1,P1∶P2=2∶3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7.(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有機物,化學式為CHB.丙物質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甲在反應中體現(xiàn)出氧化性D.參加反應的甲、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5【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根據(jù)模型圖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確定反應的方程式,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根據(jù)可知,甲化學式為C2H2,因為含有碳元素,所以為有機物,故A錯誤;B.根據(jù)可知,丙為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B錯誤;C.甲在反應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物,體現(xiàn)還原性,乙在反應中失去氧元素被還原,體現(xiàn)氧化性,故C錯誤;D.由化學方程式2C2H2+5O24CO2+2H2O可知,參加反應的甲、乙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5,故D正確。故選D。8.(2024九上·杭州期中)用三塊相同的鐵片進行如下實驗。實驗1:取第一塊鐵片,放入稀硫酸中,產生氣泡實驗2:取第二塊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實驗3:取第三塊鐵片,放入濃硫酸中,無明顯的現(xiàn)象對三個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實驗1的鐵片與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氫氣B.實驗2的鐵片取出洗凈、干燥后稱量,其質量比原鐵片小C.實驗3的鐵片與濃硫酸一定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D.實驗1和3,說明稀硫酸和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有差異【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稀硫酸、濃硫酸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A.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會與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A錯誤,不符合題意。B.根據(jù)“前金置后金”的原則,鐵排在銅前面,鐵會與硫酸銅發(fā)生置換反應,又因鐵的相對原子質量小于銅,因此銅被置換出來附在鐵片上,使鐵片質量比原鐵片大,B錯誤,不符合題意。C.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將鐵氧化,使其鈍化,C錯誤,不符合題意。D.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稀硫酸沒有,D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變質,需密封保存B.②中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D.⑤中濃硫酸的稀釋中,甲物質是水【答案】C【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jù)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jù)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jù)中和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jù)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容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碳酸鈉而變質,①中NaOH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而變質,需密封保存,故A不正確;B、堿性溶液能使指示劑變色,②中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OH-,故B不正確;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故C正確;D、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緩緩的注入到水中,并不斷攪拌,防止熱量過多,造成液體飛濺,⑤中濃硫酸的稀釋中,甲物質是濃硫酸而不是水,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10.(2024九上·杭州期中)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fā)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湯料和食物,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烹飪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滾燙的火鍋湯含有的熱量多B.隨著火鍋湯的溫度升高,其內能增加C.剛出鍋的食材“熱”得燙嘴,“熱”表示的是內能D.火鍋湯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不變【答案】B【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解析】【分析】A.熱傳遞過程中轉移內能的多少叫熱量;B.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C.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D.根據(jù)液體沸騰的特點判斷。【解答】A.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即 滾燙的火鍋湯含有的內能多,故A錯誤;B.火鍋湯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B正確,D錯誤;C.“熱”得燙嘴中的“熱”表示的是溫度,故C錯誤;D.火鍋湯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是內能增大,故D錯誤。故選 B。11.(2024九上·杭州期中)前一段時間我區(qū)針對老舊小區(qū)進行了外墻修復和粉刷,圖中的吊車正在輔助工人師傅進行施工,關于吊車的功、功率和效率說法正確的是( )A.做功越快時,吊車的機械效率越高B.吊車功率越大,做功一定越多C.吊車做的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D.做功越快時,吊車的功率一定越大【答案】D【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A.根據(jù)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定義判斷;B.根據(jù)W=Pt分析;C.根據(jù)機械效率的定義可知,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額外功大小共同決定;D.根據(jù)功率的物理意義判斷。【解答】A.機械效率表示機械性能的好壞,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則功率的大小與機械效率的高低無關,故A錯誤;B.由W=P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吊車功率越大,做功越多,而時間未知,做功不一定越多,故B錯誤;C.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不知道有用功的大小,無法根據(jù)額外功的變化確定機械效率的變化,故C錯誤;D.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時,吊車的功率一定越大,故D正確。故選 D。12.(2024九上·杭州期中)本世紀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月全食,在北京時間2018年7月28日凌晨發(fā)生,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美麗的紅月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月球是屬于地月系中地球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B.當晚月球位于軌道的A點,月相為滿月C.月全食時的紅月亮,是由于地球大氣的折射D.月球繞地勻速轉動時,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答案】D【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分析】A.圍繞行星公轉的為衛(wèi)星;B.根據(jù)月食的成因,以及月相和農歷的關系判斷;C.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為折射;D.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當晚月球位于軌道的A點時,太陽找到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從而形成月食,當晚的月相是滿月,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發(fā)生月全食時,依然能夠看見紅月亮,說明光線發(fā)生了折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月球繞地勻速轉動時,運動方向不斷變化,所以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3.(2024九上·杭州期中)物質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取樣,滴加石蕊溶液,觀察現(xiàn)象B 鑒別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樣,滴加CuSO4溶液,觀察現(xiàn)象C 除去氯化鉀固體中的氯化鈣 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過濾、蒸發(fā)結晶D 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HCl氣體 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解答】 A.取樣,滴加石蕊溶液,稀鹽酸和稀硫酸均顯酸性,均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不能鑒別,故A錯誤;B.氯化鈉與硫酸銅不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取樣,滴加硫酸銅溶液,能產生藍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故B正確;C.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鉀與碳酸鈉不反應,能除去雜質氯化鈣,但會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D.通過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HCl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既除去了雜質HCl,也除去了原物質CO2,不符合除雜原則,故D錯誤。故選B。14.(2024九上·杭州期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xiàn)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實驗裝置解釋 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 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 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集氣瓶中的水:現(xiàn)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后便于觀察H2何時收集滿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xiàn)象【解析】【分析】分析各個實驗中水的作用,然后與描述進行對照,哪個不一致,哪個就是正確選項。【解答】A.硫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水能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亞硫酸,防止散逸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故A符合題意;B.使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利用水的體積的變化測得氧氣的體積,故B不合題意;C.鐵絲燃燒時的生成物濺落會炸裂瓶底,放少量的水能起到降溫的作用,故C不合題意;D.排水法收集氫氣,集氣瓶中水可以將空氣排盡且便于觀察氫氣是否收集滿了,故D錯誤;故選A。15.(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輕桿OB(重力不計)可繞O點自由轉動,OA和AB長度之比為1:2,物體重15N,小林在B處用細線沿方向1向上拉住輕桿,然后沿方向2向上拉住輕桿,輕桿始終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1方向拉住輕桿的拉力大小為15NB.杠桿受到的阻力是重物的重力C.沿2方向與沿1方向拉住輕桿的拉力大小是相同的D.沿2方向向上拉住杠桿時,此時是費力杠桿【答案】C【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AC.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計算兩種情況下動力臂的大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F的大小即可;B.從力的三要素的角度比較即可;D.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AC.根據(jù)圖片客舟,方向1和方向2與水平輕桿都成30°,則拉力的力臂;因為OB=3OA所以阻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Gl2得到:,故A錯誤,C正確;B.阻力是作用在杠桿上,而重力作用在物體上,二者的作用點不同,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D.因為兩種1情況下都是l1>l2,則拉力小于阻力,那么該杠桿為省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C。16.(2024九上·杭州期中)抗中百草園設置了一個無土栽培區(qū),無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等鹽類配制營養(yǎng)液栽培作物的一種方法。很多同學們對此很感興趣,并進行了研究和實踐。(1)氯化銨各組成元素中對植物生長最有效的元素是 ;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這幾種物質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2)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 (請寫出該物質的的化學式)。【答案】(1)氮元素;硝酸鉀(2)NH3【知識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①氮磷鉀為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yǎng)素;②同時含有兩種營養(yǎng)素的化肥為復合肥;(2)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解答】(1)①根據(jù)題意可知,氯化銨中含有氮元素、氫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②因為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兩種營養(yǎng)元素,所以屬于復合肥的是硝酸鉀,(2)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是氨氣,化學式為NH3。(1)氯化銨中含有氮元素、氫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 ,氫元素和氯元素對于植物的生長雖然也是必需的,但需求量相對較少,而且它們在植物體內的作用不如氮元素那樣顯著和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對植物最有效的是氮元素;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銨這幾種物質中屬于復合肥的是硝酸鉀,因為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兩種營養(yǎng)元素;(2)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氨氣,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小宇同學在營養(yǎng)液中加了熟石灰,結果聞到了一股刺激性氣味,說:“怎么像廁所里的氣味?”這是因為生成了是氨氣,化學式為NH3。17.(2024九上·杭州期中)稀鹽酸是實驗室中一種重要的試劑,用途廣泛。(1)小葉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某種固體與之反應。反應前后燒杯內溶液中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shù)比變化如圖所示(不考慮大小)。則加入的固體可能是______(寫序號)。A.鐵 B.鋁 C.氧化銅 D.氫氧化鎂(2)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 ,而在稀鹽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填編號)。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④實驗室制取【答案】(1)A;C;D(2)氫離子;②③④【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物質和稀鹽酸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金屬離子和氯離子的比為1;2,據(jù)此分析判斷;(2)根據(jù)酸的化學性質解答。①根據(jù)鐵銹是否有稀硫酸反應判斷;②根據(jù)反應產物判斷;③根據(jù)除雜的原則判斷;④根據(jù)硫酸鈣的性質判斷。【解答】(1)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后氯化亞鐵(FeCl2)中亞鐵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鐵,故A符合題意;B.鋁和稀鹽酸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后氯化鋁(AlCl3)中鋁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3,故B不合題意;C.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后氯化銅(CuCl2)中銅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故C符合題意;D.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后氯化鎂(MgCl2)中鎂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故D符合題意。故選ACD。(2)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氫離子(H+);①金屬表面除銹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故A不符合題意;②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而不是氯化鋅,故B符合題意;③是因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會引入新的雜質硫酸鈉,故C符合題意;④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行,故D符合題意。故選②③④。(1)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亞鐵(FeCl2)中亞鐵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鐵,符合題意;B、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鋁(AlCl3)中鋁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3,因此固體不可能是鋁,不符合題意;C、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銅(CuCl2)中銅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氧化銅,符合題意;D、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前氫離子和氯離子個數(shù)比是1:1,反應后氯化鎂(MgCl2)中鎂離子和氯離子的個數(shù)比是1:2,因此固體可能是氫氧化鎂,符合題意。故選ACD。(2)稀鹽酸和稀硫酸中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都含有氫離子(H+);①金屬表面除銹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因此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除銹,不符合題意;②制造藥物氯化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是因為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符合題意;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是因為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符合題意;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是因為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行,符合題意。故選②③④。18.(2024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粉末,是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現(xiàn)進行以下實驗,各步驟均已充分反應。①取一定質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②取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1)固體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還需要進行的實驗為 。【答案】(1)碳酸鈣、碳酸鈉(或CaCO3、Na2CO3);氯化鐵(2)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合理即可)【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碳酸鈣是難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氯化鐵在溶液中顯黃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碳酸鈉、氫氧化鈉都顯堿性,碳酸鈉對氫氧化鈉的檢驗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檢驗碳酸鈉溶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時,應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鋇鹽、鈣鹽)檢驗碳酸鈉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鈉,再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解答】(1)①將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CaCO3,一定不含F(xiàn)eCl3;②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氫氧化鈉;(2)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需做的實驗為: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1)碳酸鈣難溶于水,氯化鐵在溶液中顯黃色,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①取一定質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或CaCO3),一定不含氯化鐵(或FeCl3);②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得到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鈉(Na2CO3),可能含有氫氧化鈉;(2)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碳酸鈉,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都顯堿性,碳酸鈉對氫氧化鈉的檢驗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檢驗碳酸鈉溶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時,應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鋇鹽、鈣鹽)檢驗碳酸鈉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鈉,再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為確定可能含有的物質,需做的實驗為:向步驟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氫氧化鈉。19.(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單缸汽油機某一個工作沖程如圖所示,為 中程,已知飛輪1min轉3000轉,則1s對外做功 次;汽油機工作時,需要用水為其降溫,若標準大氣壓下,水箱中10kg初溫為的水吸收了的熱量后,則水溫升高到 。【答案】做功;25;50【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在壓縮沖程末,做功沖程開始時,火花塞點火;(2)四沖程內燃機,一個工作循序飛輪轉2圈,對外做功1次,完成4個沖程;(3)根據(jù)計算水升高的溫度,根據(jù)計算水的末溫。【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此時火花塞點火,應該為做功沖程。(2)已知飛輪1min轉3000轉,則其每秒轉:3000圈÷60=50圈,完成:2個×50=100個沖程,對外做功50÷2=25次。(3)水升高的溫度為;則水溫升高到。20.(2024九上·杭州期中)金屬鈦(Ti)的硬度大、熔點高、常溫下耐酸堿,是航海、醫(yī)療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鈦鐵礦(主要成分 FeTiO3)是工業(yè)冶煉金屬鈦的主要原料,制備金屬鈦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1)②中為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2)③中制取金屬鈦的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答案】7:1;置換反應【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分子質量與個數(shù)的乘積之比;(2)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解答】(1)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CO+2H2═CH3OH可知, 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一氧化碳與氫氣的質量比為28:4=7:1;(2)根據(jù)圖片可知,鎂和氯化鈦反應生成鈦和氯化鎂,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單質和化合物組成,則屬于置換反應。21.(2024九上·杭州期中)2022年1月,南太平洋湯加的火山連續(xù)爆發(fā),導致該島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1)如左圖是世界地圖上引起此次火山爆發(fā)的兩大板塊,為了快速尋找到湯加的位置,小明建議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2)如圖為地球內部3層結構示意圖,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 (填地球內部結構名稱)。(3)地震是一種會給人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家中(高層)吃晚飯,你應該______。A.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B.去樓道往頂樓逃生C.馬上坐電梯下樓逃生【答案】(1)火山在板塊交界處活躍(2)地殼(3)A【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殼變動的證明【解析】【分析】(1)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地球巖石圈分屬的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據(jù)此分析解答;(2)地球由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3)根據(jù)地震發(fā)生時的應對策略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是因為曲線附近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等。(2)根據(jù)圖片可知,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地殼。(3)如果地震時,應該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這個位置空間狹小,周圍支撐較好,故A正確;去頂樓高度更大,一旦坍塌危險更大,故B錯誤;如果斷電,那樣容易被困在電梯里,故C錯誤。故選A。(1)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地球巖石圈分屬的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所以,先在圖上沿曲線AB附近尋找,是因為曲線附近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fā)生火山、地震等。(2)地球由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地殼。(3)地震是一種會給人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家中(高層)吃晚飯,你應該立刻躲進衛(wèi)生間,不要去樓道往頂樓逃生,那樣更危險,也不要馬上坐電梯下樓逃生,那樣容易被困在電梯里,故選項A正確,符合題意。22.(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1)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 N;(2)物體A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N;(3)如果增大,物體A是否有可能向左運動?請說明理由 。【答案】18;4;不可能,AB間,以及A與地面間摩擦力不變,A仍舊靜止。【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對定滑輪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對B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B受到A的摩擦力,再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計算B對A的摩擦力。接下來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即可;(3)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為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據(jù)此分析A的受力情況,進而確定A是否會運動起來。【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定滑輪受到測力計向左的拉力,受到3個向右的繩子的拉力,此時二者平衡。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根據(jù)圖片可知,動滑輪上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shù)n=2,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可知,B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B=2F2=2×6N=12N;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物體B對物體A的摩擦力向左,大小為12N;物體A保持靜止狀態(tài),它受到向左的B施加的摩擦力,向右拉力F1,因此物體A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4=F3-F1=12N-8N=4N。(3)根據(jù)題意可知,如果增大F2,B將做加速運動,但是B對A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B與A之間的摩擦力不變,因此A受力情況不變。同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不變,即A的受力情況不變,還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23.(2024九上·杭州期中)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其模擬流程如圖:(1)“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主要產品“純堿”是指 (填化學式);(2)操作a的名稱是 (3)請寫出反應B的化學方程式 ;(4)在該模擬流程中,能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 【答案】(1)Na2CO3(2)過濾(3)(4)二氧化碳【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碳酸鈉的俗稱為純堿;(2)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tài)物質;(3)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4)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質可以循環(huán)利用。【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堿是純堿,化學式是 Na2CO3;(2)根據(jù)圖片可知,操作a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應該為過濾;(3)根據(jù)題意可知,反應B,即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jù)圖片可知,二氧化碳(或CO2)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環(huán)使用。(1)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的堿是純堿,化學式是 Na2CO3;(2)完成操作a后出現(xiàn)固體和液體,將固體與液體分離,操作a為過濾;(3)根據(jù)流程圖可知,反應B是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jù)流程圖可知,流程中二氧化碳(或CO2)既是一個反應的反應物,又是另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可循環(huán)使用。24.(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設計了如圖實驗。實驗中讓鋼球從斜面上某個高度由靜止沿斜面滾下,在底部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發(fā)生碰撞,木塊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直至停止,其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但小球與桌面的摩擦力不為零)。(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判斷鋼球的動能大小;(2)用來研究超速安全隱患時,我們應選擇 兩圖所示實驗來進行比較;(3)實驗中鋼球碰撞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則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 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選填“>”“<”或“=”);(4)小明將實驗進行了改裝:如圖丁所示,將同一木塊放在彈簧原長處,用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實心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后放手,發(fā)現(xiàn)兩球離開彈簧時的速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木塊移動的距離(2)甲、乙(3)>(4)不同【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鋼球撞擊木塊,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克服摩擦做功。根據(jù)W=fs可知,木塊移動的距離越大,克服阻力做功越多,則鋼球的動能越大;(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3)根據(jù)能量轉化的知識分析解答;(4)彈性勢能大小只與物體彈性形變大小有關,結合動能影響因素的知識解答。【解答】(1) 根據(jù)題意可知,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2)超速是速度過大,即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需要控制質量相同,只改變速度,故選甲、乙兩圖進行比較。(3)根據(jù)題意可知,鋼球撞擊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即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鋼球的動能和木塊克服摩擦做的功,故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4)用形狀相同的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彈簧的彈性勢能相同,轉化成的動能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所以速度不同。(1)物體動能的大小無法直接體驗,所以通過小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體現(xiàn)小球動能的多少,即通過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所用方法為轉換法。(2)超速是指汽車的質量一定,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所以應選擇質量相等、速度不同的小球進行實驗,據(jù)此可知應甲、乙兩圖進行比較。(3)鋼球滾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鋼球的動能,鋼球碰撞后繼續(xù)運動,鋼球的一部分動能轉化為木塊的動能,木塊運動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內能,所以鋼球的動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鋼球的動能是由鋼球的重力勢能轉化而來的,故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4)用形狀相同的塑料球和鐵球將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彈簧的彈性勢能相同,轉化成的動能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所以速度不同。25.(2024九上·杭州期中)整理實驗器材時,小楊將還在反應的鋅和稀硫酸的殘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銅溶液的廢液缸中,觀察到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對此,他非常好奇:與硫酸銅溶液混合怎么會加快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查閱資料:①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②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反應沒有催化作用。然后,小楊根據(jù)下表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A B C D固體 鋅片 待填 鐵片 綁有銅片的鐵片30%硫酸溶液(mL) 20 20 20 20產生氣泡快慢 快 明顯加快 慢 明顯加快(1)寫出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第一組實驗中B處的待填的固體應是 。(3)為了定量比較氣體產生的快慢,可以測量“相同時間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或測量 ,然后進行比較。(4)根據(jù)小楊的實驗,請推測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 。【答案】(1)Zn + CuSO4= Cu + ZnSO4(2)綁有銅片的鋅片(3)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4)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根據(jù)對照實驗的要求確定B處的固體種類;(3)收集相同體積氣體用的時間越短,或者收集相同時間后氣體的體積越大,則氣體的產生速度越快;(4)根據(jù)“ 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生成硫酸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 + CuSO4= Cu + ZnSO4;(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該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是硫酸溶液的濃度,變量為不同的金屬,那么B處應該為綁有銅片的鋅片;(3) 為了定量比較氣體產生的快慢, 方法有兩種: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4) 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1)鋅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生成硫酸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 + CuSO4= Cu + ZnSO4;(2)在進行對比實驗時,相同條件可以多個,但不同條件只有一個,該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是硫酸溶液的濃度,根據(jù)實驗目可知,不同條件不同的金屬,鋅片和綁有銅片的鋅片;(3)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4)由資料可知,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本實驗中,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硫酸銅與鋅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26.(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提出問題: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熱得燙腳,但海水卻非常涼爽;傍晚太陽西落,沙子很快涼了下來,但海水卻仍然暖暖的。同樣的日照條件,為什么不同物質的溫度不一樣呢?(1)設計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除了圖中所給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 。(2)進行實驗: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其中存在錯誤的是______A.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B.用溫度計測量這兩種液體的初溫,發(fā)現(xiàn)溫度計示數(shù)相同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如圖所示),且加熱相同的時間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3)對比分開加熱,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 ;(4)數(shù)據(jù)分析:改正錯誤后,如圖是該興趣小組繪制的“吸收熱量-時間”和“溫度-時間”圖象,能正確描述這兩種液體真實情況的圖象是______。A. B.C. D.【答案】(1)秒表(2)A(3)能夠確保水和煤油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4)C【知識點】比熱容【解析】【分析】(1)根據(jù)實驗目的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從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2)根據(jù)對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強弱的實驗過程、現(xiàn)象和結論的認識判斷即可;(3)水和煤油在同一燒杯內加熱,可以通過加熱時間嚴格控制吸收的熱量多少;(4)AB.根據(jù)吸收熱量和加熱時間的關系判斷;CD.注意比較吸熱相同時間后升高溫度的高低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升高越多的吸熱能力越弱,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因此需要用到秒表來計時。(2)A.根據(jù)題意可知,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應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故A錯誤符合題意;B.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便于比較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且加熱相同的時間,可以使兩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故C不符合題意;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則可升高溫度的多少可以判斷液體的吸熱能力的強弱,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根據(jù)圖片可知,二者放在同一燒杯內加熱,則水和煤油的加熱方式完全相同,所以在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4)AB.二者在同一燒杯內,則兩種液體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的熱量相等,故AB不符合題意;CD.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較慢,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較快,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1)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需要讓水和煤油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因此需要用到秒表來計時。(2)A.在兩個同樣的試管中應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不能等體積,故A符合題意;B.用溫度計測量這兩種液體的初溫,發(fā)現(xiàn)溫度計示數(shù)相同,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便于比較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C.把兩個試管同時放入同一燒杯中加熱(如圖所示),且加熱相同的時間,可以使兩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故C不符合題意;D.用溫度計測出兩種液體的末溫,發(fā)現(xiàn)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不相同,通過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溫度的多少可以判斷液體的吸熱能力的強弱,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圖中水和煤油的加熱方式完全相同,所以在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4)AB.由于酒精燈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所以兩種液體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的熱量相等,故AB不符合題意;CD.由于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較慢,煤油的溫度升高得較快,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故選C。27.(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金在學習了酸的性質后,對家中放置的草酸十分感興趣,決定探究草酸晶體的化學性質。他先上網(wǎng)查尋,得知草酸(H2C2O4·2H2O)是一種無色晶體,熔點為101℃,易熔化成液體,受熱易分解,分解時會有CO產生,接著他對受熱分解的產物進行了進一步實驗探究。(1)猜想分解的產物猜想一:CO、H2O猜想二:CO2、CO猜想三:CO2、CO和H2O(2)小金設計了如圖裝置。在A框中,小金選擇乙作為晶體受熱分解的發(fā)生裝置,為什么不選擇甲呢?請說明理由 ;(3)假設每步反應都完全反應,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如表:步驟 操作 質量/g1 稱量草酸晶體的質量 m12 加熱草酸晶體 /3 冷卻 /4 稱量裝置B中試管質量增重 m25 稱量C燒杯增重 m3(4)由上述實驗判斷,猜想三是正確的,支持該猜想的證據(jù)是 ,且m1:m2:m3= 。(5)從實驗室安全角度考慮,圖示裝置還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 。【答案】草酸晶體熔點低于分解溫度,試管口向上傾斜能防止草酸晶體受熱熔化成液體流出導管;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3:27:22;增加尾氣處理裝置【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2)根據(jù)草酸晶體受熱易熔化成液體分析;(4)根據(jù)猜想三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產生,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解答;根據(jù)草酸分解的方程式計算對應質量之比;(5)根據(jù)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解答】(2) 小金選擇乙作為晶體受熱分解的發(fā)生裝置, 理由是:草酸熔點為101℃,加熱時易熔化成液體而流出。(4)如果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說明反應生成了水,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也生成了二氧化碳,這些說明猜想三正確;草酸受熱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因此m1:m2:m3=90:18:44=45:9:22。故填:B中試管內有無色液體,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5:9:22。(5)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使人中毒,則從實驗室安全角度考慮,圖示裝置還應采取的改進措施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28.(2024九上·杭州期中)普通粉筆主要成分為CaSO4、CaCO3和少量CaO,教師使用粉筆后皮膚容易開裂。環(huán)保粉筆只含生石膏(CaSO4 2H2O)。小樂嘗試將普通粉筆制成環(huán)保粉筆,操作流程如圖所示:(1)普通粉筆容易造成皮膚開裂,是因為粉筆中某成分與汗液中的水反應,生成有腐蝕性的物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向粉筆粉末中加入適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3)當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小樂取燒杯中的上層清液2毫升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2滴無色酚酞試液,發(fā)現(xiàn)溶液仍為無色。小樂認為此時溶液的pH=7。判斷此結論是否可靠并說明理由。 。【答案】;將粉筆中的 CaCO3 和少量 CaO 轉化為 CaSO4;不可靠,因為當溶液顯酸性時,無色酚酞溶液也不變色,即溶液也為無色【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氧化鈣和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會生成硫酸鈣;(3)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解答】(1)普通粉筆中含有少量CaO,與水反應后生成Ca(OH)2,而氫氧化鈣具有腐蝕性,則反應方程式為:;(2)環(huán)保粉筆只含生石膏CaSO4 2H2O,而普通粉筆中的含有CaCO3 和少量CaO,因此加稀硫酸是為了將粉筆中的 CaCO3和少量CaO轉化為CaSO4;(3)我認為此結論不可靠,因為當溶液顯酸性時,無色酚酞溶液也不變色。29.(2024九上·杭州期中)《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其中關于火法煉銅的描述有:“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鍛煉金石之用。”“凡銅砂在礦內,……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爐煎煉,其熏蒸傍溢者,為自然銅。”(1)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tài)變成 ;(2)分析上述材料,在火法煉銅中起還原作用的是CO和 ;(3)小科在實驗室用CO與CuO反應模仿火法煉銅,若CuO的質量為8克,求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 。【答案】游離態(tài);煤炭;設: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為x,x=6.4g答:完全反應后所得金屬銅的質量為6.4g。【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金屬冶煉的過程就是將金屬從化合物中置換出單質的過程;(2)根據(jù)題目描述確定火法煉銅的還原劑;(3)寫出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氧化銅的質量計算出生成銅單質的質量即可。【解答】(1)金屬在化合物中為化合態(tài),在單質中為游離態(tài),則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tài)變成游離態(tài);(2)根據(jù)題目材料可知,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具有還原性,則在火法煉銅中起還原作用的是CO和煤炭。30.(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甲是中國自行研制的“新光華”號半潛船,堪稱海上“大力神叉車”,它的甲板面積,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排開水的質量達10萬噸。它通過本身壓載水的調整,把巨大的甲板潛入水中,再用拖輪將所要承運的超大貨物(如鉆井平臺、艦船、甚至航母)拖行到“新光華”甲板正上方,定位后,用壓縮空氣將壓載水艙里的水排出一部分,船身變輕甲板上浮,將貨物托起。(1)當“新光華”半潛船的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所受的浮力為多少?(2)當“新光華”半潛船在水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推進器提供的動力為時,總輸出功率達到24000kW,則“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多少?(3)圖乙是“新光華”半潛船正在進行跨海大橋的工程建設。整體橋梁ABC質量為m,重心為O,且。此時甲板上的托舉塔頂端P剛好接觸橋梁,且。當壓載水艙里的水再排出時,橋梁的左端剛好離開橋墩D,求橋梁ABC質量m為多少?【答案】(1)根據(jù)題意可知,當“新光華”輪的排水量達10萬噸,則此時它受到的浮力為:。(2)根據(jù)題意可知,“新光華”航行2h做的功為;那么“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3)根據(jù)題意可知, 壓載水艙 排出水的重力為;則半潛船托舉塔頂端P向上的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即;則:。【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半潛船受到的浮力;(2)首先根據(jù)計算半潛船推力做的功,然后根據(jù)計算它通過的距離;(3)首先根據(jù)計算壓載水倉排出水的重力,也就是P點向上的托力,然后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F1L1=F2L2計算即可。(1)由題意可知,當“新光華”輪的甲板與水面相平時,排水量達10萬噸,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2)“新光華”航行2h做的功為由得,“新光華”航行2h通過的距離為(3)壓載水艙里的水在排出時,排出水的重力為則半潛船托舉塔頂端P向上的力為由題知E為支點,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即解得,橋梁ABC質量31.(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和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0克該混合溶液,再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NaOH溶液,燒杯中產生沉淀質量與滴加NaOH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1)圖中B點對應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2)列式計算混合溶液中的質量分數(shù)?(3)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則圖中A點將 移(填“左”或“右”)。【答案】(1)Na+、(2)根據(jù)圖像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20g-80g=40g,其中溶質的質量為:40g×20%=8g。設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為x,解得:x=16g;則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答: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6%。(3)左【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向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根據(jù)圖像確定反應進度,進而確定溶質種類即可;(2)根據(jù)圖像確定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接下來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硫酸銅的溶質質量,最后與混合溶液的質量作比即可;(3)當需要溶質的質量相同時,溶質質量分數(shù)越大,則需要溶液的質量越少,據(jù)此分析。【解答】(1)根據(jù)圖像可知,圖中B點時,氫氧化鈉和硫酸、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對應的離子是:Na+、。(3)反應中需要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保持不變,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由于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則與相同的硫酸反應所需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將減小,所以圖中A點將左移。(1)向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圖中B點時,氫氧化鈉和硫酸、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對應的離子是:Na+、。(2)由圖可知,與硫酸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120g-80g=40g,其中溶質的質量為:40g×20%=8g。設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為xx=16g則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答:混合溶液中Cu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6%。(3)若改用質量分數(shù)為40%的NaOH溶液重新實驗,由于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則與相同的硫酸反應所需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將減小,所以圖中A點將左移。32.(2024九上·杭州期中)“碳中和”是指排出的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抵消。減少排放的有效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我國千噸級液態(tài)太陽燃料合成(“液態(tài)陽光”)示范項目使用了三個基本技術: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電解水制氫氣、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綠色液體燃料甲醇和水,首次將太陽能規(guī)模轉化為液體燃料。“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如圖1所示。(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電解水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燃煤脫硫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C.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降低空氣中含量D.“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中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一種捕集煙氣中的過程如圖2所示。“轉化”后得到的液體溫度明顯高于室溫,可能的原因是 。(4)下列溶液中,同樣能用于“捕捉”的是______。(填字母)A.溶液 B.溶液 C.KOH溶液【答案】(1)A;C;D(2)CO2+3H2 CH3OH+H2O(3)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C【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jù)題目資料提取信息,結合能量轉化、二氧化碳排放、光合作用和有機物轉化的知識判斷即可;(2)根據(jù)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3)氧化鈣與水反應時向外放熱;(4)要吸收二氧化碳,就必須和二氧化碳反應才行。【解答】(1)①A.根據(jù)題意可知,電解水需要通電,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故A正確;B.燃煤脫硫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故B錯誤;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二氧化碳,因此植樹造林可以降低空氣中CO2含量,故C正確;D.水、二氧化碳是無機物,甲醇屬于有機物,所以“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正確。故選ACD;(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即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根據(jù)流程可知,轉化過程中有氧化鈣投入,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可能原因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AB.氯化鈣、硫酸銅都不和二氧化碳反應,故AB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故C符合題意。故選C。(1)①A、電解水需要通電,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正確;B、燃煤脫硫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發(fā)生,但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錯誤;C、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二氧化碳,可以降低空氣中CO2含量,正確;D、水、二氧化碳是無機物,甲醇屬于有機物,所以“液態(tài)陽光”項目實現(xiàn)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正確。故選ACD;(2)“液態(tài)陽光”生產過程中反應Ⅱ是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得到綠色液體燃料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 CH3OH+H2O;(3)根據(jù)流程可知,轉化過程中有氧化鈣投入,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可能原因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4)A、氯化鈣不和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B、硫酸銅不和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和KOH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符合題意。故選C。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