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學科素養監測 科學試題卷(1.1-3.1)1.(2024八上·長興期中)2022年2月25日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水利工程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中指出對水資源的保護刻不容緩,下列做法不符合該項工作要點思想的是( )A.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B.生活污水凈化后排放C.工業廢水引入地下 D.建立水資源保護區2.(2024八上·長興期中)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登山過程中發出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感嘆,這句詩所反映的影響氣候的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 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3.(2024八上·長興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A.酒精和水——(蒸餾)B.泥沙和食鹽——(溶解和過濾)C.食鹽和硝酸鉀——(降溫結晶)D.汽油和水——(過濾)4.(2024八上·長興期中)小科做了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中,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將升高B.乙中,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可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C.丙中,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歷史上最早測出標準大氣壓值的實驗D.丁中,用力吹氣,瓶中的水從豎直的玻璃管內上升,再從管口向左噴出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一杯充分攪拌并久置后的蔗糖水,圖中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a、b、c,其大小關系是( )A. B. C. D.6.(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我們學過的蒸餾裝置,關于蒸餾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蒸餾是我們所學的凈化水的最徹底方式B.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 A→BC.溫度計玻璃泡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測氣體溫度D.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爆沸7.(2024八上·長興期中)下列情景都與氣壓有關,其中有一種情景與其他三種的原理有所不同,這種情景是( )A.刮大風的時候,房屋的頂部出現被大風掀起的情況B.窗戶外有平行于墻壁的風吹過時,窗簾會飄出窗外C.等候列車的乘客應站在安全線以外,否則會被“吸”向列車D.將吸盤按在光潔的瓷磚表面,放手吸盤會被“吸”在瓷磚上8.(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是小科研究“環境因素對植物感應性生長影響”的實驗,一段時間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長情況最有可能是()A. B.C. D.9.(2024八上·長興期中) 如圖所示,密閉的玻璃罩內放有三個小實驗裝置:一個是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重力; 一個是裝滿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覆蓋并倒置懸掛在玻璃罩內; 另一個是充氣的氣球。在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空氣的過程中,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充氣的氣球會變小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小C.金屬塊的重力會變小D.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會掉下來10.(2024八上·長興期中)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容器,裝有等量的同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個捏成球狀,一個捏成碗狀,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如圖所示。若兩塊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別為F浮甲、F浮乙;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 )A.F浮甲=F浮乙 B.P甲=P乙C.F浮甲P乙11.(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將裝滿水的瓶子倒放在一個水槽內,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個小孔,此時瓶內的水將( )A.從小孔噴出B.要下降,直到液面與水槽面齊平C.不噴出也不下降D.無法判定12.(2024八上·長興期中)室溫時,對100毫升氯化鈉飽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 )A.溶質質量相同 B.溶質質量分數:甲<乙C.均為不飽和溶液 D.溶劑質量相同13.(2024八上·長興期中)在一定溫度下,往一杯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中逐漸加入食鹽,并不斷攪拌。在此過程溶液中溶質質量與加入食鹽質量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14.(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圖A中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下潛時浮力逐漸變大B.圖B中巨輪從江河駛向海洋的過程中,船體會上浮C.圖C中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圖D中氣球上升時,填充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1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當打開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讓水滴入大試管中,可觀察到以下現象:①U 型管中a 液面下降,b 液面上升; ②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 中有固體析出。則大試管中的固體M和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 可能是( )A.M是氫氧化鈉,N是硝酸鉀溶液B.M是硝酸銨,N是硝酸鉀溶液C.M是氫氧化鈉,N是氫氧化鈣溶液D.M是硝酸銨,N是氫氧化鈣溶液16.(2024八上·長興期中) 日常生活離不開溶液,溶液包括溶質和溶劑。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 高錳酸鉀溶液中,其溶質是 ,碘的酒精溶液中,其溶劑是 。(2) 以下物質中,屬于乳濁液的是 。①鹽水 ②肥皂水 ③血液 ④酒精溶液 ⑤泥沙水 ⑥豆漿17.(2024八上·長興期中) 2023年2月20日,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5號安全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預定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順利開啟2023年度首航;(1) 出航當天,天氣晴好; 下列成語中也是描述天氣的是____;A.陰轉多云 B.雷電交加 C.和風細雨 D.冬暖夏涼(2) 如果當天吹的是東南風,那么船上的旗幟將飄向 (選填“東南”或“西北”) ;(3) 如果地球對所有物體的引力都變成原來的一半,遠望5號船在水中的位置將 (選填“上浮一些”、 “下沉一些”或“不變”)。18.(2024八上·長興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圖甲中,如果在 C 處加熱,則回形管中的紅墨水將向 (填“左”或“右”) 運動。由此推測,夏天的房間內安裝空調時,應將空調按在房間的 填“上端”或“下端”) 。(2) 圖乙為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則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大氣的 層。 (填序號)19.(2024八上·長興期中)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回答:溫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30℃時,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1%),該溶液升溫到40 ℃時,溶液屬于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如何變化 (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化”)20.(2024八上·長興期中)天氣與氣候有區別又有聯系,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系密切。圖1某地某時的天氣圖。(1)圖1中,甲地正受 (選填“高”或“低; )氣壓控制,在甲、乙兩地之間,風向應該是 (“甲→乙”或“乙→甲”)(2) 當日發布的一條氣象消息:甲地今日陰有小雨,西北風3級,最高氣溫為22℃,最低溫11℃,空氣質量優。則甲地該日的大氣運動可用圖2中的 (填“A”或“B”)作為大氣運動示意圖。21.(2024八上·長興期中) “負壓”是低于常壓(即常說的一個大氣壓) 的氣體壓力狀態. 負壓的利用非常普遍,如負壓救護車是一種新型救護車,因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而得名(1) 下列現象中有可能處于“負壓”狀態的是____ 。A.正在做飯的高壓鍋內 B.高空飛行的飛機艙內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 D.正在吸取藥水的注射器內(2) 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當救護車高速行駛時,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 (選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汽車受到的重力。22.(2024八上·長興期中) 飲水機控制出水的一個重要部件就是“聰明座”。水桶就是倒扣在聰明座上的,聰明座的下面是一個蓄水箱,打開出水閥時,水從聰明座的出水口流入蓄水箱,再從出水閥流出,同時空氣從聰明座的進氣口進入水桶,如圖所示。關閉出水閥后,當水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水就不再流出,從而保證蓄水箱中的水位保持在“聰明座”的進氣口位置。(1)“聰明座”做成錐形,可使水桶與“聰明座”的接觸面積變大,使水桶對“聰明座”的壓強 (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化”)(2) 當蓄水箱中的水面剛好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在 的作用下,水桶中的水不會繼續流入蓄水箱中。(3)使用一段時間后,桶內水位高度降低,此時水桶底上方A 處氣體的壓強與桶外大氣壓相比 (填“偏小” “偏大”或“相等”)。23.(2024八上·長興期中)某興趣小組進行粗鹽(雜質只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完成下列問題:【實驗一】如圖是小科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1)粗鹽提純實驗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操作示意圖的序號)【實驗二】小科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所用天平稱量時,1g以下用游碼)。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其它操作步驟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5%;(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用上述實驗所得氯化鈉(NaCl)晶體配制溶液,以下操作會使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是____。A.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B.稱量氯化鈉時,用了生銹的砝碼C.量取水時,仰視量筒讀數D.一開始攪拌時,有部分液體濺出(3)海水曬鹽采用的方法是操作②的原理,而不采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理由是 。24.(2024八上·長興期中)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物質溶解性的大小、溶解的速度。科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在實驗室分別操作了一個有關物質溶解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甲同學 乙同學 丙同學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溫度/℃ 25 25 50 60 70 25溶劑種類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所用溶劑質量/g 10 20 30 20 20 20 10加入溶質質量/g 7 7 7 5 5 5 7溶解物質質量/g 2.1 4.2 6.3 5 5 5 0(1) 甲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多少是否有關,該實驗中第3組的溫度是 ℃。(2) 甲同學認為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的多少無關,請說出甲同學判斷的理由: 。(3) 乙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的速度與溫度是否有關,為了得出實驗結論,他還需要測量的一個物理量 。(4) 在觀察到甲同學所做的實驗之后,丙同學又補充了一個實驗,丙同學想探究的問題是 。2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圓錐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請你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1)由圖中步驟A、B、C可得結論: 。(2)由圖中步驟A、C、D可知,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并增大所處深度時,浮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3)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則由此所計算出的浮力大小將 (填“偏大”或“偏小”)。(4)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面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能大致反應圓錐體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與物體進入水中的深度h深關系的圖象是下列圖中的 (填字母)。26.(2024八上·長興期中) 小科同學利用帶拉環的吸盤、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彈簧秤來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具體實驗步驟是:①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直徑,算出吸盤平面面積為 ②將吸盤沾水濕潤后,壓在厚玻璃板上,排盡吸盤內空氣; ③用彈簧秤水平拉動吸盤,直至恰好脫落,讀出此時彈簧秤示數為98.5N; ④記錄整理數據; ⑤算出大氣壓的值,分析實驗結論。實驗裝置如圖甲,請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分析:(1) 根據小科同學的實驗數據,計算出大氣壓的值等于 Pa,該實驗中測得大氣壓值與當地當日實際氣壓值相比偏小的原因,下列同學分析有道理的是 ;A. 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 B. 吸盤內空氣未排凈C. 由于吸盤被拉變形后,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 D. 由于誤差,彈簧秤讀數偏小(2) 小科同學又把玻璃板分別斜放、立放,使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拉吸盤,也都測出了大氣壓的值。這說明 (3)在實驗時,如果拿一個吹風機對著吸盤自上而下吹風,如圖乙,則你預計的彈簧秤示數可能會 (填“大于”、 “小子”或“等于”)98.5N。27.(2024八上·長興期中)藍莓里面含有豐富的花色素苷,經常食用可以促進人體健康。某研究小組想探究乙烯利(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藍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響,開展了如下實驗:步驟一:選取長勢一致且處于藍莓著色初期的植株5株,分別標為A、B、C、D、E;步驟二:每隔6天,分別對標號為B、C、D、E的藍莓果穗均勻噴灑500毫升濃度為100、200、400、600的乙烯利溶液,向A組噴灑等量清水;步驟三:在第三次噴灑后10天采摘藍莓;步驟四:測出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請回答:組別 A B C D E乙烯利溶液濃度(mg/L) — 100 200 400 600花色素的苷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1)步驟二中對A噴灑清水,設置A組的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用濃度為的乙烯利溶液噴灑后,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 (填“增多”“減少”或“不變”);(3)本實驗中還存在的明顯缺陷是 ;(4)為了尋找更合適、有效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乙烯利溶液,在上述實驗基礎上應補充的步驟是 。28.(2024八上·長興期中)水是生命之源,觀察下列與水有關的圖,回答問題:(1)C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2)下列有關圖乙水電解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實驗中A試管內產生的是氧氣,B試管內產生的是氫氣②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為2:1③做該實驗時,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其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④甲中水的變化為化學變化,乙中水的變化為物理變化⑤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3)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29.(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的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請回答。(1) n的數值是 。(2) 析出1克甲晶體后,此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3) 依據上述實驗,你認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填字母)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C.無法判斷30.(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①所示,有一盛水容器放于地磅上,地磅示數是2000N,一石塊在鋼絲繩拉力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漫入水中,水未從容器溢出,如圖③所示是鋼絲繩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求:(1)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2) 石塊的密度。(3) 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地磅的示數 。31.(2024八上·長興期中)氫氧化鈉是生產和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化學藥品。如表是某同學在室溫時(20℃時) 將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序號 水的質量 (克) 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克) 溶液的質量 (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 m= ;(2) 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3)將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稀釋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還需要加入水多少毫升 (列式計算)32.(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的示意圖,鍋蓋上有一個豎直空心柱為排氣孔,空心柱上配有一個限壓閥,當內部的氣體壓強超過安全值時,鍋內氣體就會沖開限壓閥,放出一部分水蒸氣,使鍋內氣體壓強減小.現有一個直徑為22cm,空心柱小孔的橫截面積為10mm2,質量為100g的限壓閥,用它來煮飯,若當時的大氣壓為1.0×105Pa。問:(1)高壓鍋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升高而 工作的。(2)此時鍋內部氣體的最大壓強是多少?(3)該高壓鍋在大氣壓強為0.8×105Pa的地區使用時,要保證水的沸點與上題一樣,則應換一個質量為多大的限壓閥?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半數以上城市缺水。除了跨流域調水外,另外兩個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修建水庫、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防止水污染等。【解答】保護水資源、緩解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ABD都是正確的做法,C做法錯誤,“工業廢水引入地下”會污染地下水。故答案為:C。2.【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氣溫與海拔高度有關,海拔越高、溫度越低。【解答】“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氣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未能反映緯度、海陸位置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故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3.【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蒸餾是通過加熱汽化的方法而將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分離方法。【解答】A.酒精和水的沸點不同,可采用蒸餾的方法進行分離,故A正確,不合題意;B.食鹽易溶于水,泥沙難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故B正確,不合題意;C.食鹽的溶解度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明顯,則可使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進行分離,故C正確,不合題意;D.汽油和水是液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特點: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液體對容器底部存在壓強。(3)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托里拆利實驗首先測出了大氣壓的值。(4)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有關,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解答】A、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故A錯誤;B、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說明液體對容器底部存在壓強,故B錯誤;C、馬德堡半球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并沒有測出標準大氣壓值,故C錯誤;D.用力吹氣時,直管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直管中的水在瓶內壓強的作用下從豎管中涌出,但由于水平方向的氣流作用,涌出的水會水平向前噴出,故D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 根據溶液具有均一性,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圖中是一杯充分攪拌并久置后的蔗糖水,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與性質完全相同,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其大小關系是a=b=c。故選A。6.【答案】B【知識點】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凈化水的方法與原理來分析;B、根據冷凝水的流動方向來分析;C、根據溫度計的位置來分析;D、根據防止暴沸的目的來分析。【解答】A、蒸餾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因此蒸餾是我們所學的凈化水的最徹底方式,說法正確;B、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B→A,這樣可以起到更好的冷凝效果,說法錯誤;C、溫度計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測氣體溫度,說法正確;D、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7.【答案】D【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氣壓很大,約為10萬帕斯卡,760毫米汞柱。【解答】ABC都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D是排開吸盤內空氣,外界大氣壓將吸盤壓在墻上的原理,故答案為:D。8.【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解析】【分析】植物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解答】用單側光照射植物時,植物產生的生長素會在植物體內分別不均勻,從而使植物的莖產生向光生長,同時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長的特性;分析各選項:A中的植物沒有對單側光作出反應,B中植物的根沒有表現出向地性,C中的植物根的生長方向不對,只有D中的植物既表現出向光性、也表現出向地性。故答案為:D。9.【答案】D【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與圖象的結合;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對三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它們都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影響,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罩內氣壓減小,據此分析。【解答】A、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氣球內壓強大于外部壓強,氣球會膨脹變大;故A錯誤;B、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物體受浮力減小,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G-F浮,重力不變,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要增大;故B錯誤;C、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與氣壓大小無關,故重力也不變,故C錯誤;D、塑料板受到水向下的壓力與向上的大氣壓力保持平衡,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大故答案為:D。10.【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 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 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浮力越大排開液體體積越大。【解答】甲浮力小于重力,乙浮力等于重力,甲浮力小于乙,結合阿基米德原理,甲排開液體體積小于乙,乙液面上升更高,液體壓強更大,故答案為:C。11.【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上面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2)當連通器內只有一種液體時,液面總保持相平。【解答】 將裝滿水的瓶子倒放在一個水槽內,如果瓶底被碰破一個小孔,那么瓶子和水槽構成一個連通器;當水不流動時,瓶子內外的水面應該相平,所以此時瓶內的水將下降,直到液面與水槽面相平,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2.【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釋時溶質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將甲轉移溶液50mL時,甲、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故A正確;B.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而甲比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劑質量少,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甲大于乙,故B錯誤;C.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溶液是飽和溶液,乙是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D.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而甲比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劑質量少,故D錯誤。故選A。13.【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①剛開始溶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則溶質氯化鈉一定不是0;②當不斷加入氯化鈉固體時,溶質的質量不斷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③當氯化鈉加入到一定程度,不能夠再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此時溶質的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再變化;不管再加多少氯化鈉都不溶解,其溶液的質量分數恒定不變。【解答】 A、該圖像中溶質質量一開始就保持不變,沒有體現出在不飽和狀態下加入食鹽時溶質質量增加的過程,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選項 A 錯誤。B、該圖像表示溶質質量一直增加,沒有體現出溶液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不再變化的情況,不符合飽和溶液的性質,所以選項 B 錯誤。C、圖像開始時溶質有一定質量,隨著加入食鹽質量的增加,溶質質量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程度后,溶質質量不再變化,符合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入食鹽時溶質質量的變化情況,所以選項 C 正確。D、該圖像中溶質質量隨著加入食鹽質量的增加而減少,這與實際情況不符,加入食鹽后溶質質量不可能減少,所以選項 D 錯誤。故答案為: C。14.【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潛水艇受到浮力的變化;B.首先根據漂浮條件比較巨輪受到的浮力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比較排開水的體積變化;C.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判斷浮力的變化;D.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解答】 A.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下潛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則浮力不變,故A錯誤;B.巨輪從江河駛向海洋的過程中,所受浮力不變。但海水的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開海水的體積會變小,即船體會上浮一些,故B正確;C.圖C中密度計始終漂浮,所受浮力大小始終不變,與液體的密度無關,故C錯誤;D.氣球上升時,填充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其排開空氣的重力大于自身的總重力,所以會上升,故D錯誤。故選B。15.【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U型管中a中液面上升,而b中的液面下降,說明試管中的壓強減小,而能夠使壓強減小的因素為試管中的溫度降低,即該物質與水反應或溶于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而燒杯中的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說明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解答】 A、M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試管中的氣體受熱膨脹,U型管中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上升,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沒有固體析出,故A錯誤;B、M是硝酸銨,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試管中的氣體遇冷收縮,試管中的壓強減小,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故B錯誤;C、M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試管中的氣體受熱膨脹,U型管中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上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有固體析出,故C正確;D、M是硝酸銨,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試管中的氣體遇冷收縮,試管中的壓強減小,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降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沒有固體析出,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高錳酸鉀;酒精(2)②【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定義,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是溶劑。(2)在判斷哪些物質屬于乳濁液時,我們需要知道乳濁液是不溶性的液體小液滴懸浮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與溶液不同,乳濁液中的小液滴不會溶解在溶劑中,而是懸浮在其中。【解答】(1)對于高錳酸鉀溶液,根據溶液的定義,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是溶劑,在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被溶解,所以其溶質是高錳酸鉀;在碘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能溶解碘的物質,所以其溶劑是酒精;(2)①鹽水是氯化鈉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②肥皂水是不溶性的液體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③血液:血液中含有血漿和血細胞等,血細胞以小顆粒的形式分散在血漿中,屬于懸濁液(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不是乳濁液。④酒精溶液是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⑤泥沙水是泥沙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⑥豆漿中含有難溶性固體物質,是一種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故答案為:②。17.【答案】(1)A;B;C(2)西北(3)不變【知識點】天氣的概念;風;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1)根據天氣定義判斷;(2)根據風向知識判斷;(3)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1)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陰轉多云、雷電交加、和風細雨都是描述天氣的,冬暖夏涼是描述氣候的,故ABC符合題意;故選:ABC;(2)根據氣象上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的方向,因此,當吹東南風時,風來自東南方,那么船上的旗幟將飄向西北。(3)如果地球的引力減小一半,物體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均減小一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輪船排開水的體積將不變,所以輪船在液體中的位置都不變。18.【答案】(1)右;上(2)③【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 (1)熱力環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熱不均,由于地面受熱不均導致空氣做垂直運動,即受熱上升,冷卻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氣壓中心,從而產生氣壓梯度,即上升運動在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下降運動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從而引起大氣做水平運動,形成風,則熱力環流形成。(2)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平流層:自對流層頂到50-55千米;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大氣穩定,利于高空飛行。高層大氣:自平流層頂以上到大氣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通信;有廣闊的空間,有利于衛星的運行。【解答】 (1)圖甲中,如果在C處加熱,則C處的水受熱膨脹上升,橫管D處的水流過來補充,則回形管中的紅墨水將向右運動形成順時針環流圈;由此推測,夏天的房間內安裝空調時,應將空調安在房間的上端。(2)圖乙中①是高層大氣,②是平流層,③是對流層,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大氣的對流層③。19.【答案】31%;不飽和;變大【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解答】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45.8g,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鉀,只能溶解45.8g的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分數為:;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該溶液升溫到40℃時,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未溶解的溶質會全部溶解,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大。20.【答案】(1)低;乙→甲(2)B【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1)高氣壓的判斷根據等壓線閉合、數值從外向內的變化判斷。近地面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的風與等壓線相斜交;高空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高空的風與等壓線平行。(2)冷鋒是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并推動暖氣團移動;冷鋒過境會產生降溫、陰雨、大風等天氣,冷鋒過境后,冷氣團占據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3)低壓系統(氣旋):①水平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北半球呈逆時針輻合,南半球呈順時針輻合);②垂直方向:中心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高壓系統(反氣旋):①水平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北半球呈順時針輻散,南半球呈逆時針輻散);②垂直方向:中心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解答】(1)甲地等壓線閉合,等壓線數值內小外大是低氣壓,為低氣壓。在甲、乙兩地之間,此時風向是乙吹向甲,因為乙地是高氣壓區,甲地是低氣壓區。(2)讀圖分析,該日天氣是陰有小雨,甲圖盛行下沉氣流,多晴天,乙圖為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所以該市該日的大氣運動可用圖2中的乙作為大氣運動示意圖。21.【答案】(1)D(2)小于【知識點】壓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負壓”是低于常壓(即常說的一個大氣壓)的氣體壓力狀態;(2)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解答】(1)A、正在做飯的高壓鍋內,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A錯誤;B、高空中飛行的飛機機艙,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B錯誤;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C錯誤;D、正在吸取藥水的注射器內,其內部的氣壓要小于人體外氣壓,藥水才能壓入注射器內,處 于“負壓”狀態,故D正確。故選:D。(2)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下方平滑,空氣流速慢,壓強大,救護車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小于汽車受到的重力。22.【答案】(1)變小(2)大氣壓(3)偏小【知識點】液體的壓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 (1)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2)比較桶內水產生的壓強和蓄水箱上面的大氣壓的大小得出結論;(3)A點的氣壓加上下方水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解答】 (1)水桶對“聰明座”的壓力一定,“聰明座”做成錐形,可以增大與水桶的接觸面積,根據可知,可使壓強變小,避免被水桶壓破。(2)水桶倒扣在聰明座上,當蓄水箱中的水面剛好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蓄水箱上面受到大氣壓的作用,大于桶內水產生的壓強,所以水桶中的水不會繼續流入蓄水箱中。(3)因為A點的氣壓加上下方水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所以A處氣體的壓強與桶外大氣壓相比偏小。23.【答案】(1)1、3、4、2;小于(2)A;C(3)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解析】【分析】 (1)①根據粗鹽提純的步驟來分析;②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來分析;(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質質量分析偏小,要么是溶質質量偏小,要么是溶劑質量偏大,據此分析解答;(3)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分析解答。【解答】 (1)①先取一定質量的粗鹽放到燒杯中,再倒入一定體積的水進行溶解,然后過濾,最后進行蒸發結晶,即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② 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根據“左盤質量=右盤質量+游碼質量”可知,此時測出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2)A. 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則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A符合題意;B.氯化鈉時,用了生銹的砝碼,砝碼的質量偏大,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也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B不合題意;C。 量取水時,仰視量筒讀數,讀數小于水的實際體積數,即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符合題意;D. 一開始攪拌時,有部分液體濺出,燒杯中剩余的水的體積減小,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D不合題意;故選AC。(3)操作②為蒸發結晶,采用該方法利用海水曬鹽的原因是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所以不宜采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取氯化鈉,故填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24.【答案】(1)25(2)溶解物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成正比(3)測量溶解所需的時間(4)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嗎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2)根據實驗中的數據分析;(3)根據實驗中的數據分析;(4)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解答】(1)甲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多少是否有關,實驗中的變量是溶劑多少,其它的量應保持一致,所以該實驗中第3組的溫度也是25℃。(2)由圖可知,甲同學的實驗中,10g水中最多溶解2.1g溶質,20g水中最多溶解4.2g溶質,30g水中最多溶解6.3g溶質,即溶解物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成正比,所以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的多少無關。(3)乙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的溶解速度與溫度是否有關,溫度是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為了得出實驗結論,他還需要測量的一個物理量是溶解所需的時間。(4)由圖可知,丙同學所做實驗與甲同學的實驗相比,在溶劑的種類上有區別,能夠與甲同學實驗形成對照,則丙同學想探究的問題是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嗎。25.【答案】(1)物體在同一種液體中排開的液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不變(3)偏大(4)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要控制物體液體的密度相同,體積不相同;(2)根據稱重法,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變大;(4)明確橫縱軸表示的內容,再分析F隨h的變化趨勢,與表格中的實驗結果相對照。【解答】 (1)由圖中步驟A可知圓錐體的重力大小,B、C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同,根據F浮=G-F示可知,B、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偏大;(4)在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而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在完全浸沒前,隨著深度的增加,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沒后,深度增加,但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受到的浮力不變,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6.【答案】(1)9.85×104;BCD(2)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小于【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 (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等于彈簧秤示數平均值,又知吸盤平面面積,利用計算實驗時的大氣壓值;如果注射器內的氣體沒有排干凈或橡皮帽漏氣,會使得測量值變小;(2)在各個方向都測出了相近的大氣壓值,說明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大氣壓;(3)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解答】 (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吸盤的壓力F=98.5N,若不考慮實驗過程中的其他影響因素,實驗時的大氣壓值為:;A、水存 在“粘性”,則所需拉力變大,測得的結果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B、吸盤內空氣未排凈,則所需拉力變小,根據可知,測得的結果變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受氣壓面積減小,則所需拉力變小,根據可知,測得的結果變小,故C符合題意;D、彈簧秤讀數偏小,根據可知,則計算的結果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CD。(2)大氣壓強也像液體的壓強一樣,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強,因此把玻璃板分別斜放、立放,使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拉吸盤,也都測出了大氣壓的值;(3)因為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因此拿一個吹風機對著吸盤自上而下吹風,用同樣方法做該實驗時,彈 簧秤的讀數小于98.5牛。27.【答案】(1)對照(2)增多(3)每組實驗藍莓株數量過少,實驗存在偶然性(4)在乙烯利溶液濃度100-400mL之間進一步設計小梯度實驗【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解析】【分析】(1)在對照實驗中,對照組的探究要素不變,而實驗組的探究要素改變,二者對照得到探究要素對物理量的影響;(2)將E組數據和A組數據對比分析即可;(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4)根據表格確定乙烯利溶液濃度范圍較大,可以在這個范圍內減小濃度的變化梯度,再次設計多組數據,從而確定比較準確的濃度范圍即可。【解答】 (1)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烯利對藍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響,因此A為對照組。(2)濃度為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噴灑后,花色素的苷含量為0.80mg/g大于清水噴灑后花色素的苷含量(0.71mg/g),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大。(3)每組實驗只有5棵藍莓植株,實驗數量過少,實驗存在偶爾性。(4)由結果可知,C組處理的花色素苷含量最高,B、D組的處理后花色素苷含量基本相同,因此應針對C組實驗處理的濃度進一步設計小梯度實驗,找尋最適濃度。故應在乙烯利溶液濃度100-400mg/L之間進一步設計小梯度。28.【答案】(1)水汽輸送(2)③⑤(3)水氫氣+氧氣【知識點】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基本環節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2)①②根據水的電解實驗中的現象和結論判斷;③普通的水中存在大量的離子,可以導電;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 (1)圖中C為水循環中的水汽輸送環節;(2)①由電解水實驗圖可知,實驗中A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電源的負極產生的氣體較多是氫氣,B試管內產生氣體是電源的正極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故①錯誤;②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氫氣和氧氣,體積比是2:1,質量比是1:8,故②錯誤;③純水幾乎不導電,做該實驗時,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其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故③正確;④在甲中水的變化主要是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在乙中水的變化生成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故④錯誤;⑤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故⑤正確;故選③⑤。(3)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29.【答案】(1)11(2)33.3%(3)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要求判斷n的數值,這需要通過觀察蒸發過程中溶質析出的情況,利用溶解度的概念進行推理。(2)要求計算析出1克甲晶體后,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這需要使用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并結合蒸發過程中溶質和溶液質量的變化進行計算。(3)要求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這需要根據蒸發結晶過程中溶質析出的難易程度進行推斷。【解答】 (1)第一次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共析出6g晶體,即第二次蒸發10g水,析出了5g晶體,說明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同時說明蒸發前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第三次再蒸發10g水時,應再析出5g晶體,n的數值是6+5=11;(2)析出1克甲晶體后,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而根據(1)可知,在該溫度下,蒸發10g水,會析出5g晶體,因此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整個實驗過程是恒溫蒸發結晶,沒有涉及溫度變化對溶解度的影響,所以無法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故答案為:C。30.【答案】(1)(2)石塊的質量: ,石塊的密度:(3)2500N【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圖③可知石塊的重力和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拉力,由稱重法可求出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石塊的體積,根據G=mg和可求出石塊的密度;(3)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石塊對水的壓力與石塊受到的浮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容器對地磅的壓力等于石塊對水的壓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解答】 (3)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石塊對水的壓力與石塊受到的浮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容器對地磅的壓力等于石塊對水的壓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即地磅示數為:F=G總+F浮=2000N+500N=2500N。31.【答案】(1)20.9(2)2(3)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x=180g (2分) V加水:【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1)由實驗數據可知,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m=20.9。(2)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則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3、4。(3)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20g+x)×5%=10g,x=180g。答:還需要加入水180g。32.【答案】(1)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2)解:原來的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力:F=G=mg=0.1kg×10N/kg=1N;空心柱小孔的橫截面積S=10mm2=1×10-5 m2,當時的大氣壓p0=1×105Pa;原來的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強:p1===1×105Pa;高壓鍋內氣體達到的最大壓強:p內=p0+p1=1×105Pa+1×105Pa=2×105Pa;(3)解:此時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強: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p限S=1.2×105Pa×1×10-5m2=1.2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1.2N;配制的限壓閥的質量:m′===0.12kg=120g。【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 實驗表明:氣壓的大小會對液體的沸點造成影響。當氣壓增大時,液 體的沸點會升高;當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會降低。壓力鍋就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2)最終限壓閥受力平衡,,列式求解。(3)與(2)思路相同,依然為,只是未知數由P內(等于 2×105Pa )變為m。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學科素養監測 科學試題卷(1.1-3.1)1.(2024八上·長興期中)2022年2月25日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水利工程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中指出對水資源的保護刻不容緩,下列做法不符合該項工作要點思想的是( )A.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B.生活污水凈化后排放C.工業廢水引入地下 D.建立水資源保護區【答案】C【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半數以上城市缺水。除了跨流域調水外,另外兩個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修建水庫、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防止水污染等。【解答】保護水資源、緩解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ABD都是正確的做法,C做法錯誤,“工業廢水引入地下”會污染地下水。故答案為:C。2.(2024八上·長興期中)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登山過程中發出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感嘆,這句詩所反映的影響氣候的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 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氣溫與海拔高度有關,海拔越高、溫度越低。【解答】“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氣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未能反映緯度、海陸位置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故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3.(2024八上·長興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A.酒精和水——(蒸餾)B.泥沙和食鹽——(溶解和過濾)C.食鹽和硝酸鉀——(降溫結晶)D.汽油和水——(過濾)【答案】D【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蒸餾是通過加熱汽化的方法而將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分離方法。【解答】A.酒精和水的沸點不同,可采用蒸餾的方法進行分離,故A正確,不合題意;B.食鹽易溶于水,泥沙難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故B正確,不合題意;C.食鹽的溶解度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而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明顯,則可使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進行分離,故C正確,不合題意;D.汽油和水是液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4.(2024八上·長興期中)小科做了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中,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將升高B.乙中,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可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C.丙中,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歷史上最早測出標準大氣壓值的實驗D.丁中,用力吹氣,瓶中的水從豎直的玻璃管內上升,再從管口向左噴出【答案】D【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特點: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液體對容器底部存在壓強。(3)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托里拆利實驗首先測出了大氣壓的值。(4)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有關,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解答】A、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繼續給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故A錯誤;B、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說明液體對容器底部存在壓強,故B錯誤;C、馬德堡半球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并沒有測出標準大氣壓值,故C錯誤;D.用力吹氣時,直管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直管中的水在瓶內壓強的作用下從豎管中涌出,但由于水平方向的氣流作用,涌出的水會水平向前噴出,故D正確。故答案為:D。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一杯充分攪拌并久置后的蔗糖水,圖中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a、b、c,其大小關系是( )A. B. C. D.【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 根據溶液具有均一性,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圖中是一杯充分攪拌并久置后的蔗糖水,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與性質完全相同,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其大小關系是a=b=c。故選A。6.(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我們學過的蒸餾裝置,關于蒸餾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蒸餾是我們所學的凈化水的最徹底方式B.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 A→BC.溫度計玻璃泡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測氣體溫度D.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爆沸【答案】B【知識點】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凈化水的方法與原理來分析;B、根據冷凝水的流動方向來分析;C、根據溫度計的位置來分析;D、根據防止暴沸的目的來分析。【解答】A、蒸餾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因此蒸餾是我們所學的凈化水的最徹底方式,說法正確;B、圖中冷凝水的流動方向是B→A,這樣可以起到更好的冷凝效果,說法錯誤;C、溫度計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測氣體溫度,說法正確;D、燒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7.(2024八上·長興期中)下列情景都與氣壓有關,其中有一種情景與其他三種的原理有所不同,這種情景是( )A.刮大風的時候,房屋的頂部出現被大風掀起的情況B.窗戶外有平行于墻壁的風吹過時,窗簾會飄出窗外C.等候列車的乘客應站在安全線以外,否則會被“吸”向列車D.將吸盤按在光潔的瓷磚表面,放手吸盤會被“吸”在瓷磚上【答案】D【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氣壓很大,約為10萬帕斯卡,760毫米汞柱。【解答】ABC都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D是排開吸盤內空氣,外界大氣壓將吸盤壓在墻上的原理,故答案為:D。8.(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是小科研究“環境因素對植物感應性生長影響”的實驗,一段時間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長情況最有可能是()A. B.C. D.【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解析】【分析】植物能夠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解答】用單側光照射植物時,植物產生的生長素會在植物體內分別不均勻,從而使植物的莖產生向光生長,同時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長的特性;分析各選項:A中的植物沒有對單側光作出反應,B中植物的根沒有表現出向地性,C中的植物根的生長方向不對,只有D中的植物既表現出向光性、也表現出向地性。故答案為:D。9.(2024八上·長興期中) 如圖所示,密閉的玻璃罩內放有三個小實驗裝置:一個是彈簧測力計測金屬塊重力; 一個是裝滿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覆蓋并倒置懸掛在玻璃罩內; 另一個是充氣的氣球。在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空氣的過程中,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充氣的氣球會變小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小C.金屬塊的重力會變小D.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會掉下來【答案】D【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與圖象的結合;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對三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它們都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影響,當用抽氣機不斷抽去罩內空氣的過程中,罩內氣壓減小,據此分析。【解答】A、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氣球內壓強大于外部壓強,氣球會膨脹變大;故A錯誤;B、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物體受浮力減小,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G-F浮,重力不變,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要增大;故B錯誤;C、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與氣壓大小無關,故重力也不變,故C錯誤;D、塑料板受到水向下的壓力與向上的大氣壓力保持平衡,當不斷抽去罩內空氣時,罩內壓強減小,大故答案為:D。10.(2024八上·長興期中)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容器,裝有等量的同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個捏成球狀,一個捏成碗狀,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如圖所示。若兩塊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別為F浮甲、F浮乙;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 )A.F浮甲=F浮乙 B.P甲=P乙C.F浮甲P乙【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 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 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浮力越大排開液體體積越大。【解答】甲浮力小于重力,乙浮力等于重力,甲浮力小于乙,結合阿基米德原理,甲排開液體體積小于乙,乙液面上升更高,液體壓強更大,故答案為:C。11.(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將裝滿水的瓶子倒放在一個水槽內,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個小孔,此時瓶內的水將( )A.從小孔噴出B.要下降,直到液面與水槽面齊平C.不噴出也不下降D.無法判定【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上面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2)當連通器內只有一種液體時,液面總保持相平。【解答】 將裝滿水的瓶子倒放在一個水槽內,如果瓶底被碰破一個小孔,那么瓶子和水槽構成一個連通器;當水不流動時,瓶子內外的水面應該相平,所以此時瓶內的水將下降,直到液面與水槽面相平,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2.(2024八上·長興期中)室溫時,對100毫升氯化鈉飽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 )A.溶質質量相同 B.溶質質量分數:甲<乙C.均為不飽和溶液 D.溶劑質量相同【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釋時溶質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將甲轉移溶液50mL時,甲、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故A正確;B.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而甲比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劑質量少,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甲大于乙,故B錯誤;C.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溶液是飽和溶液,乙是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D.室溫時,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轉移50mL至乙,轉移后甲、乙溶液的質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而甲比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劑質量少,故D錯誤。故選A。13.(2024八上·長興期中)在一定溫度下,往一杯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中逐漸加入食鹽,并不斷攪拌。在此過程溶液中溶質質量與加入食鹽質量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①剛開始溶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則溶質氯化鈉一定不是0;②當不斷加入氯化鈉固體時,溶質的質量不斷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③當氯化鈉加入到一定程度,不能夠再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此時溶質的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再變化;不管再加多少氯化鈉都不溶解,其溶液的質量分數恒定不變。【解答】 A、該圖像中溶質質量一開始就保持不變,沒有體現出在不飽和狀態下加入食鹽時溶質質量增加的過程,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選項 A 錯誤。B、該圖像表示溶質質量一直增加,沒有體現出溶液達到飽和后溶質質量不再變化的情況,不符合飽和溶液的性質,所以選項 B 錯誤。C、圖像開始時溶質有一定質量,隨著加入食鹽質量的增加,溶質質量不斷增加,當達到一定程度后,溶質質量不再變化,符合接近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入食鹽時溶質質量的變化情況,所以選項 C 正確。D、該圖像中溶質質量隨著加入食鹽質量的增加而減少,這與實際情況不符,加入食鹽后溶質質量不可能減少,所以選項 D 錯誤。故答案為: C。14.(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圖A中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下潛時浮力逐漸變大B.圖B中巨輪從江河駛向海洋的過程中,船體會上浮C.圖C中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圖D中氣球上升時,填充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答案】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潛水艇受到浮力的變化;B.首先根據漂浮條件比較巨輪受到的浮力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比較排開水的體積變化;C.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判斷浮力的變化;D.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解答】 A.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下潛時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則浮力不變,故A錯誤;B.巨輪從江河駛向海洋的過程中,所受浮力不變。但海水的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開海水的體積會變小,即船體會上浮一些,故B正確;C.圖C中密度計始終漂浮,所受浮力大小始終不變,與液體的密度無關,故C錯誤;D.氣球上升時,填充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其排開空氣的重力大于自身的總重力,所以會上升,故D錯誤。故選B。1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當打開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讓水滴入大試管中,可觀察到以下現象:①U 型管中a 液面下降,b 液面上升; ②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 中有固體析出。則大試管中的固體M和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 可能是( )A.M是氫氧化鈉,N是硝酸鉀溶液B.M是硝酸銨,N是硝酸鉀溶液C.M是氫氧化鈉,N是氫氧化鈣溶液D.M是硝酸銨,N是氫氧化鈣溶液【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U型管中a中液面上升,而b中的液面下降,說明試管中的壓強減小,而能夠使壓強減小的因素為試管中的溫度降低,即該物質與水反應或溶于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而燒杯中的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說明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解答】 A、M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試管中的氣體受熱膨脹,U型管中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上升,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沒有固體析出,故A錯誤;B、M是硝酸銨,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試管中的氣體遇冷收縮,試管中的壓強減小,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故B錯誤;C、M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試管中的氣體受熱膨脹,U型管中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上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有固體析出,故C正確;D、M是硝酸銨,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試管中的氣體遇冷收縮,試管中的壓強減小,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同時燒杯中的飽和溶液的溫度降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燒杯中的飽和溶液N中沒有固體析出,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2024八上·長興期中) 日常生活離不開溶液,溶液包括溶質和溶劑。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 高錳酸鉀溶液中,其溶質是 ,碘的酒精溶液中,其溶劑是 。(2) 以下物質中,屬于乳濁液的是 。①鹽水 ②肥皂水 ③血液 ④酒精溶液 ⑤泥沙水 ⑥豆漿【答案】(1)高錳酸鉀;酒精(2)②【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定義,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是溶劑。(2)在判斷哪些物質屬于乳濁液時,我們需要知道乳濁液是不溶性的液體小液滴懸浮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與溶液不同,乳濁液中的小液滴不會溶解在溶劑中,而是懸浮在其中。【解答】(1)對于高錳酸鉀溶液,根據溶液的定義,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是溶劑,在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被溶解,所以其溶質是高錳酸鉀;在碘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能溶解碘的物質,所以其溶劑是酒精;(2)①鹽水是氯化鈉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②肥皂水是不溶性的液體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③血液:血液中含有血漿和血細胞等,血細胞以小顆粒的形式分散在血漿中,屬于懸濁液(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不是乳濁液。④酒精溶液是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⑤泥沙水是泥沙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⑥豆漿中含有難溶性固體物質,是一種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故答案為:②。17.(2024八上·長興期中) 2023年2月20日,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5號安全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預定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順利開啟2023年度首航;(1) 出航當天,天氣晴好; 下列成語中也是描述天氣的是____;A.陰轉多云 B.雷電交加 C.和風細雨 D.冬暖夏涼(2) 如果當天吹的是東南風,那么船上的旗幟將飄向 (選填“東南”或“西北”) ;(3) 如果地球對所有物體的引力都變成原來的一半,遠望5號船在水中的位置將 (選填“上浮一些”、 “下沉一些”或“不變”)。【答案】(1)A;B;C(2)西北(3)不變【知識點】天氣的概念;風;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1)根據天氣定義判斷;(2)根據風向知識判斷;(3)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1)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陰轉多云、雷電交加、和風細雨都是描述天氣的,冬暖夏涼是描述氣候的,故ABC符合題意;故選:ABC;(2)根據氣象上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的方向,因此,當吹東南風時,風來自東南方,那么船上的旗幟將飄向西北。(3)如果地球的引力減小一半,物體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均減小一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輪船排開水的體積將不變,所以輪船在液體中的位置都不變。18.(2024八上·長興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圖甲中,如果在 C 處加熱,則回形管中的紅墨水將向 (填“左”或“右”) 運動。由此推測,夏天的房間內安裝空調時,應將空調按在房間的 填“上端”或“下端”) 。(2) 圖乙為大氣的垂直分布示意圖,則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大氣的 層。 (填序號)【答案】(1)右;上(2)③【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 (1)熱力環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熱不均,由于地面受熱不均導致空氣做垂直運動,即受熱上升,冷卻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氣壓中心,從而產生氣壓梯度,即上升運動在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下降運動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從而引起大氣做水平運動,形成風,則熱力環流形成。(2)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平流層:自對流層頂到50-55千米;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大氣穩定,利于高空飛行。高層大氣:自平流層頂以上到大氣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通信;有廣闊的空間,有利于衛星的運行。【解答】 (1)圖甲中,如果在C處加熱,則C處的水受熱膨脹上升,橫管D處的水流過來補充,則回形管中的紅墨水將向右運動形成順時針環流圈;由此推測,夏天的房間內安裝空調時,應將空調安在房間的上端。(2)圖乙中①是高層大氣,②是平流層,③是對流層,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大氣的對流層③。19.(2024八上·長興期中)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回答:溫度/℃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30℃時,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1%),該溶液升溫到40 ℃時,溶液屬于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如何變化 (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化”)【答案】31%;不飽和;變大【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解答】 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45.8g,在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鉀,只能溶解45.8g的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分數為:;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該溶液升溫到40℃時,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未溶解的溶質會全部溶解,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大。20.(2024八上·長興期中)天氣與氣候有區別又有聯系,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系密切。圖1某地某時的天氣圖。(1)圖1中,甲地正受 (選填“高”或“低; )氣壓控制,在甲、乙兩地之間,風向應該是 (“甲→乙”或“乙→甲”)(2) 當日發布的一條氣象消息:甲地今日陰有小雨,西北風3級,最高氣溫為22℃,最低溫11℃,空氣質量優。則甲地該日的大氣運動可用圖2中的 (填“A”或“B”)作為大氣運動示意圖。【答案】(1)低;乙→甲(2)B【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解析】【分析】(1)高氣壓的判斷根據等壓線閉合、數值從外向內的變化判斷。近地面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的風與等壓線相斜交;高空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高空的風與等壓線平行。(2)冷鋒是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并推動暖氣團移動;冷鋒過境會產生降溫、陰雨、大風等天氣,冷鋒過境后,冷氣團占據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3)低壓系統(氣旋):①水平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北半球呈逆時針輻合,南半球呈順時針輻合);②垂直方向:中心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高壓系統(反氣旋):①水平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北半球呈順時針輻散,南半球呈逆時針輻散);②垂直方向:中心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解答】(1)甲地等壓線閉合,等壓線數值內小外大是低氣壓,為低氣壓。在甲、乙兩地之間,此時風向是乙吹向甲,因為乙地是高氣壓區,甲地是低氣壓區。(2)讀圖分析,該日天氣是陰有小雨,甲圖盛行下沉氣流,多晴天,乙圖為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所以該市該日的大氣運動可用圖2中的乙作為大氣運動示意圖。21.(2024八上·長興期中) “負壓”是低于常壓(即常說的一個大氣壓) 的氣體壓力狀態. 負壓的利用非常普遍,如負壓救護車是一種新型救護車,因車內的氣壓低于車外而得名(1) 下列現象中有可能處于“負壓”狀態的是____ 。A.正在做飯的高壓鍋內 B.高空飛行的飛機艙內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 D.正在吸取藥水的注射器內(2) 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當救護車高速行駛時,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 (選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汽車受到的重力。【答案】(1)D(2)小于【知識點】壓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負壓”是低于常壓(即常說的一個大氣壓)的氣體壓力狀態;(2)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解答】(1)A、正在做飯的高壓鍋內,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A錯誤;B、高空中飛行的飛機機艙,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B錯誤;C、充滿氣體的氧氣罐內,其內部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不是處于“負壓”狀態,故C錯誤;D、正在吸取藥水的注射器內,其內部的氣壓要小于人體外氣壓,藥水才能壓入注射器內,處 于“負壓”狀態,故D正確。故選:D。(2)救護車多設計為流線型,上方凸起,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下方平滑,空氣流速慢,壓強大,救護車受到向上的升力,所以救護車對路面的壓力小于汽車受到的重力。22.(2024八上·長興期中) 飲水機控制出水的一個重要部件就是“聰明座”。水桶就是倒扣在聰明座上的,聰明座的下面是一個蓄水箱,打開出水閥時,水從聰明座的出水口流入蓄水箱,再從出水閥流出,同時空氣從聰明座的進氣口進入水桶,如圖所示。關閉出水閥后,當水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水就不再流出,從而保證蓄水箱中的水位保持在“聰明座”的進氣口位置。(1)“聰明座”做成錐形,可使水桶與“聰明座”的接觸面積變大,使水桶對“聰明座”的壓強 (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化”)(2) 當蓄水箱中的水面剛好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在 的作用下,水桶中的水不會繼續流入蓄水箱中。(3)使用一段時間后,桶內水位高度降低,此時水桶底上方A 處氣體的壓強與桶外大氣壓相比 (填“偏小” “偏大”或“相等”)。【答案】(1)變小(2)大氣壓(3)偏小【知識點】液體的壓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 (1)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2)比較桶內水產生的壓強和蓄水箱上面的大氣壓的大小得出結論;(3)A點的氣壓加上下方水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解答】 (1)水桶對“聰明座”的壓力一定,“聰明座”做成錐形,可以增大與水桶的接觸面積,根據可知,可使壓強變小,避免被水桶壓破。(2)水桶倒扣在聰明座上,當蓄水箱中的水面剛好淹沒聰明座的進氣口時,蓄水箱上面受到大氣壓的作用,大于桶內水產生的壓強,所以水桶中的水不會繼續流入蓄水箱中。(3)因為A點的氣壓加上下方水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所以A處氣體的壓強與桶外大氣壓相比偏小。23.(2024八上·長興期中)某興趣小組進行粗鹽(雜質只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請完成下列問題:【實驗一】如圖是小科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1)粗鹽提純實驗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操作示意圖的序號)【實驗二】小科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所用天平稱量時,1g以下用游碼)。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其它操作步驟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5%;(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用上述實驗所得氯化鈉(NaCl)晶體配制溶液,以下操作會使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是____。A.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B.稱量氯化鈉時,用了生銹的砝碼C.量取水時,仰視量筒讀數D.一開始攪拌時,有部分液體濺出(3)海水曬鹽采用的方法是操作②的原理,而不采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理由是 。【答案】(1)1、3、4、2;小于(2)A;C(3)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解析】【分析】 (1)①根據粗鹽提純的步驟來分析;②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來分析;(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溶質質量分析偏小,要么是溶質質量偏小,要么是溶劑質量偏大,據此分析解答;(3)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分析解答。【解答】 (1)①先取一定質量的粗鹽放到燒杯中,再倒入一定體積的水進行溶解,然后過濾,最后進行蒸發結晶,即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② 如果稱量時氯化鈉和砝碼位置顛倒了,根據“左盤質量=右盤質量+游碼質量”可知,此時測出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2)A. 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則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A符合題意;B.氯化鈉時,用了生銹的砝碼,砝碼的質量偏大,稱得的氯化鈉的質量也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B不合題意;C。 量取水時,仰視量筒讀數,讀數小于水的實際體積數,即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C符合題意;D. 一開始攪拌時,有部分液體濺出,燒杯中剩余的水的體積減小,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D不合題意;故選AC。(3)操作②為蒸發結晶,采用該方法利用海水曬鹽的原因是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所以不宜采用冷卻氯化鈉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取氯化鈉,故填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24.(2024八上·長興期中)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物質溶解性的大小、溶解的速度。科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在實驗室分別操作了一個有關物質溶解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甲同學 乙同學 丙同學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溫度/℃ 25 25 50 60 70 25溶劑種類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所用溶劑質量/g 10 20 30 20 20 20 10加入溶質質量/g 7 7 7 5 5 5 7溶解物質質量/g 2.1 4.2 6.3 5 5 5 0(1) 甲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多少是否有關,該實驗中第3組的溫度是 ℃。(2) 甲同學認為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的多少無關,請說出甲同學判斷的理由: 。(3) 乙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的速度與溫度是否有關,為了得出實驗結論,他還需要測量的一個物理量 。(4) 在觀察到甲同學所做的實驗之后,丙同學又補充了一個實驗,丙同學想探究的問題是 。【答案】(1)25(2)溶解物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成正比(3)測量溶解所需的時間(4)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嗎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2)根據實驗中的數據分析;(3)根據實驗中的數據分析;(4)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解答】(1)甲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多少是否有關,實驗中的變量是溶劑多少,其它的量應保持一致,所以該實驗中第3組的溫度也是25℃。(2)由圖可知,甲同學的實驗中,10g水中最多溶解2.1g溶質,20g水中最多溶解4.2g溶質,30g水中最多溶解6.3g溶質,即溶解物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成正比,所以物質溶解性大小與溶劑的多少無關。(3)乙同學設計實驗研究物質的溶解速度與溫度是否有關,溫度是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為了得出實驗結論,他還需要測量的一個物理量是溶解所需的時間。(4)由圖可知,丙同學所做實驗與甲同學的實驗相比,在溶劑的種類上有區別,能夠與甲同學實驗形成對照,則丙同學想探究的問題是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嗎。25.(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圓錐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請你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1)由圖中步驟A、B、C可得結論: 。(2)由圖中步驟A、C、D可知,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并增大所處深度時,浮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3)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則由此所計算出的浮力大小將 (填“偏大”或“偏小”)。(4)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面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能大致反應圓錐體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與物體進入水中的深度h深關系的圖象是下列圖中的 (填字母)。【答案】(1)物體在同一種液體中排開的液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不變(3)偏大(4)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要控制物體液體的密度相同,體積不相同;(2)根據稱重法,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變大;(4)明確橫縱軸表示的內容,再分析F隨h的變化趨勢,與表格中的實驗結果相對照。【解答】 (1)由圖中步驟A可知圓錐體的重力大小,B、C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同,根據F浮=G-F示可知,B、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偏大;(4)在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而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在完全浸沒前,隨著深度的增加,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沒后,深度增加,但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受到的浮力不變,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6.(2024八上·長興期中) 小科同學利用帶拉環的吸盤、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彈簧秤來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具體實驗步驟是:①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直徑,算出吸盤平面面積為 ②將吸盤沾水濕潤后,壓在厚玻璃板上,排盡吸盤內空氣; ③用彈簧秤水平拉動吸盤,直至恰好脫落,讀出此時彈簧秤示數為98.5N; ④記錄整理數據; ⑤算出大氣壓的值,分析實驗結論。實驗裝置如圖甲,請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分析:(1) 根據小科同學的實驗數據,計算出大氣壓的值等于 Pa,該實驗中測得大氣壓值與當地當日實際氣壓值相比偏小的原因,下列同學分析有道理的是 ;A. 水存在“粘性”,將吸盤“粘”牢了 B. 吸盤內空氣未排凈C. 由于吸盤被拉變形后,吸盤受氣壓的面積變小 D. 由于誤差,彈簧秤讀數偏小(2) 小科同學又把玻璃板分別斜放、立放,使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拉吸盤,也都測出了大氣壓的值。這說明 (3)在實驗時,如果拿一個吹風機對著吸盤自上而下吹風,如圖乙,則你預計的彈簧秤示數可能會 (填“大于”、 “小子”或“等于”)98.5N。【答案】(1)9.85×104;BCD(2)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小于【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 (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等于彈簧秤示數平均值,又知吸盤平面面積,利用計算實驗時的大氣壓值;如果注射器內的氣體沒有排干凈或橡皮帽漏氣,會使得測量值變小;(2)在各個方向都測出了相近的大氣壓值,說明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大氣壓;(3)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解答】 (1)根據題意可知,大氣對吸盤的壓力F=98.5N,若不考慮實驗過程中的其他影響因素,實驗時的大氣壓值為:;A、水存 在“粘性”,則所需拉力變大,測得的結果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B、吸盤內空氣未排凈,則所需拉力變小,根據可知,測得的結果變小,故B符合題意;C、吸盤受氣壓面積減小,則所需拉力變小,根據可知,測得的結果變小,故C符合題意;D、彈簧秤讀數偏小,根據可知,則計算的結果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CD。(2)大氣壓強也像液體的壓強一樣,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強,因此把玻璃板分別斜放、立放,使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拉吸盤,也都測出了大氣壓的值;(3)因為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因此拿一個吹風機對著吸盤自上而下吹風,用同樣方法做該實驗時,彈 簧秤的讀數小于98.5牛。27.(2024八上·長興期中)藍莓里面含有豐富的花色素苷,經常食用可以促進人體健康。某研究小組想探究乙烯利(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藍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響,開展了如下實驗:步驟一:選取長勢一致且處于藍莓著色初期的植株5株,分別標為A、B、C、D、E;步驟二:每隔6天,分別對標號為B、C、D、E的藍莓果穗均勻噴灑500毫升濃度為100、200、400、600的乙烯利溶液,向A組噴灑等量清水;步驟三:在第三次噴灑后10天采摘藍莓;步驟四:測出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請回答:組別 A B C D E乙烯利溶液濃度(mg/L) — 100 200 400 600花色素的苷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1)步驟二中對A噴灑清水,設置A組的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用濃度為的乙烯利溶液噴灑后,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 (填“增多”“減少”或“不變”);(3)本實驗中還存在的明顯缺陷是 ;(4)為了尋找更合適、有效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乙烯利溶液,在上述實驗基礎上應補充的步驟是 。【答案】(1)對照(2)增多(3)每組實驗藍莓株數量過少,實驗存在偶然性(4)在乙烯利溶液濃度100-400mL之間進一步設計小梯度實驗【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解析】【分析】(1)在對照實驗中,對照組的探究要素不變,而實驗組的探究要素改變,二者對照得到探究要素對物理量的影響;(2)將E組數據和A組數據對比分析即可;(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4)根據表格確定乙烯利溶液濃度范圍較大,可以在這個范圍內減小濃度的變化梯度,再次設計多組數據,從而確定比較準確的濃度范圍即可。【解答】 (1)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乙烯利對藍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響,因此A為對照組。(2)濃度為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噴灑后,花色素的苷含量為0.80mg/g大于清水噴灑后花色素的苷含量(0.71mg/g),藍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大。(3)每組實驗只有5棵藍莓植株,實驗數量過少,實驗存在偶爾性。(4)由結果可知,C組處理的花色素苷含量最高,B、D組的處理后花色素苷含量基本相同,因此應針對C組實驗處理的濃度進一步設計小梯度實驗,找尋最適濃度。故應在乙烯利溶液濃度100-400mg/L之間進一步設計小梯度。28.(2024八上·長興期中)水是生命之源,觀察下列與水有關的圖,回答問題:(1)C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2)下列有關圖乙水電解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實驗中A試管內產生的是氧氣,B試管內產生的是氫氣②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為2:1③做該實驗時,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其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④甲中水的變化為化學變化,乙中水的變化為物理變化⑤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3)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答案】(1)水汽輸送(2)③⑤(3)水氫氣+氧氣【知識點】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基本環節包括蒸發(包括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2)①②根據水的電解實驗中的現象和結論判斷;③普通的水中存在大量的離子,可以導電;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⑤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解答】 (1)圖中C為水循環中的水汽輸送環節;(2)①由電解水實驗圖可知,實驗中A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電源的負極產生的氣體較多是氫氣,B試管內產生氣體是電源的正極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故①錯誤;②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氫氣和氧氣,體積比是2:1,質量比是1:8,故②錯誤;③純水幾乎不導電,做該實驗時,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其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故③正確;④在甲中水的變化主要是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在乙中水的變化生成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屬于化學變化,故④錯誤;⑤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故⑤正確;故選③⑤。(3)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水氫氣+氧氣。29.(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的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結晶的實驗過程,請回答。(1) n的數值是 。(2) 析出1克甲晶體后,此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3) 依據上述實驗,你認為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填字母) 。A.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C.無法判斷【答案】(1)11(2)33.3%(3)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要求判斷n的數值,這需要通過觀察蒸發過程中溶質析出的情況,利用溶解度的概念進行推理。(2)要求計算析出1克甲晶體后,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這需要使用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并結合蒸發過程中溶質和溶液質量的變化進行計算。(3)要求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這需要根據蒸發結晶過程中溶質析出的難易程度進行推斷。【解答】 (1)第一次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共析出6g晶體,即第二次蒸發10g水,析出了5g晶體,說明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5g晶體;同時說明蒸發前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第三次再蒸發10g水時,應再析出5g晶體,n的數值是6+5=11;(2)析出1克甲晶體后,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而根據(1)可知,在該溫度下,蒸發10g水,會析出5g晶體,因此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整個實驗過程是恒溫蒸發結晶,沒有涉及溫度變化對溶解度的影響,所以無法判斷甲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故答案為:C。30.(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①所示,有一盛水容器放于地磅上,地磅示數是2000N,一石塊在鋼絲繩拉力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漫入水中,水未從容器溢出,如圖③所示是鋼絲繩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求:(1)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2) 石塊的密度。(3) 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地磅的示數 。【答案】(1)(2)石塊的質量: ,石塊的密度:(3)2500N【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圖③可知石塊的重力和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拉力,由稱重法可求出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石塊的體積,根據G=mg和可求出石塊的密度;(3)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石塊對水的壓力與石塊受到的浮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容器對地磅的壓力等于石塊對水的壓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解答】 (3)當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石塊對水的壓力與石塊受到的浮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石塊在水中恰好浸沒時容器對地磅的壓力等于石塊對水的壓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即地磅示數為:F=G總+F浮=2000N+500N=2500N。31.(2024八上·長興期中)氫氧化鈉是生產和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一種化學藥品。如表是某同學在室溫時(20℃時) 將氫氧化鈉固體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序號 水的質量 (克) 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克) 溶液的質量 (克)1 10 9 192 10 10 203 10 11 20.94 10 12 m(1) m= ;(2) 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實驗序號):(3)將第2次實驗所得溶液稀釋為5%的稀溶液,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還需要加入水多少毫升 (列式計算)【答案】(1)20.9(2)2(3)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x=180g (2分) V加水:【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1)由實驗數據可知,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m=20.9。(2)室溫時(20℃時)10g水中溶解氫氧化鈉,最多能形成20.9g溶液,則在這4次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3、4。(3)設要加水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20g+x)×5%=10g,x=180g。答:還需要加入水180g。32.(2024八上·長興期中)如圖所示的示意圖,鍋蓋上有一個豎直空心柱為排氣孔,空心柱上配有一個限壓閥,當內部的氣體壓強超過安全值時,鍋內氣體就會沖開限壓閥,放出一部分水蒸氣,使鍋內氣體壓強減小.現有一個直徑為22cm,空心柱小孔的橫截面積為10mm2,質量為100g的限壓閥,用它來煮飯,若當時的大氣壓為1.0×105Pa。問:(1)高壓鍋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升高而 工作的。(2)此時鍋內部氣體的最大壓強是多少?(3)該高壓鍋在大氣壓強為0.8×105Pa的地區使用時,要保證水的沸點與上題一樣,則應換一個質量為多大的限壓閥?【答案】(1)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2)解:原來的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力:F=G=mg=0.1kg×10N/kg=1N;空心柱小孔的橫截面積S=10mm2=1×10-5 m2,當時的大氣壓p0=1×105Pa;原來的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強:p1===1×105Pa;高壓鍋內氣體達到的最大壓強:p內=p0+p1=1×105Pa+1×105Pa=2×105Pa;(3)解:此時限壓閥對出氣口的壓強:p限=p最大-p0=2×105Pa-0.8×105Pa=1.2×105Pa;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p限S=1.2×105Pa×1×10-5m2=1.2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1.2N;配制的限壓閥的質量:m′===0.12kg=120g。【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 實驗表明:氣壓的大小會對液體的沸點造成影響。當氣壓增大時,液 體的沸點會升高;當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會降低。壓力鍋就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2)最終限壓閥受力平衡,,列式求解。(3)與(2)思路相同,依然為,只是未知數由P內(等于 2×105Pa )變為m。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學科素養監測 科學試題卷(1.1-3.1)(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學科素養監測 科學試題卷(1.1-3.1)(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